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讀後感精品多篇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讀後感精品多篇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讀後感精品多篇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讀後感 篇一

國家的大戰略下,與偉大時代同行的五年。正如國家習近平主席所説,陽明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確實如此。過去的五年,致良知學習小組,企業家致良知論壇的舉辦,還有“致28學習小組”,這些行動,核心都是“讀原文,悟真理,知行合一,以生命喚醒生命”。知行合一,多麼簡單的四個字,卻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難做到,這句話直譯並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簡單關係,是行動需要和認知達成匹配,這樣有了為什麼我們要先致良知,然後再知行合一。通過學習實踐,無不證明了致良知對於企業家的重要性。也讓我相信,這樣的文化是我們所信仰的,是值得我們為之學習,加以實踐的。領悟聖賢化育天下之道,中華文化的五千年發展,有着我們獨特的中華文化,在時間沉澱下來的精髓,我們要持有相同的價值觀。心,道,德,事業,這是總結下來的四部曲,深深體會到,不同人生階段,不同階級,不同的認識。士人,能人,君子,賢人,聖人,這五類人,我是屬於哪類人,士人還是能人呢?不管是屬於哪類,都要向上一類人看齊。

陽明先生教誨我們,聖人之道,悟性自足。我們心中原本擁有與聖人一樣的道。只要我們以聖賢之心為心,在心靈深處建設心靈品質。陽明先生的龍場悟道都是可學而至。其實作為員工,我們要以企業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常聽人説,工作,不是給老闆工作,而是你自己。很多人的價值觀出現了問題,所以工作和生活的一切,都是以個人核心利益為導向,這樣的人生,只能處於停滯不前。大愛和寬廣的胸襟,去看待一件小事,一份簡單的工作,一段生活,視角不一樣,行動自然不一樣。

一直以來,做銷售,確實是在做人。產品和銷售密切的關係,常常在想,我們銷售產品,到底是在銷售產品,還是銷售我們自己。要讓別人相信你,需要讓別人知道產品的價值,回頭來,知道產品的價值之後,又更一步讓別人相信了你。這個階段,錯綜連接的複雜關係,孰重孰輕的價值趨向,難以決策。從書中所學到,我們要以更高的姿態,更長遠的。認知,來決定我們當前所行。這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事業導師,企業家可以成為員工的事業導師。確實如此,每一個剛出生的人,每一個剛步入社會參加工作的人,誰能説,我們的素質就很高,我們是需要學習的。那這樣,學習榜樣便是我們身邊的同事,我們的上級領導。作為同事,我們要以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姿態,做好自己,影響身邊的人。作為領導,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才不會教人把第一粒釦子扣錯,繼續扣扣子,只會一直錯誤。始終相信一點,教壞一個人,就是教壞無數人,反之,用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來影響一個人,就是影響無數人。

明心是心靈品質建設之母,所謂明心,就是要深深明白和體證關於心的兩個真理,一是每個人心中都有無盡的寶藏,二是遵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法則。靜心,就是在心靈深處建設心靈品質,淨化心靈的污垢。通過學習這兩者的關係和方法,瞭解,深入明心,就會促進持續靜心;通過持續靜心。才會進一步深入明心。明心和靜心,相輔相成,相互發揮,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所以,我們要堅信我們心中的寶藏,堅定信念,持續靜心,深入明心。

朝向偉大,哲學與戰略,金蝶集團徐少春主席的分享讓我體會很多。現在這個階段,我所做的工作,金蝶就是我事業存在的客觀背景,大的方向,依賴於集團的發展,反之,小的個體也承擔發展的任務。徐主席通過學習致良知一年半來,找到了道,確定了金蝶新的使命和願景。新的使命是: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新的願景是:成為最值得託付的企業服務平台。新時代,需要創新,需要轉型,需要實踐。金蝶這樣一個平台,一直走在財務領域的前沿,我願意和金蝶,一同前進。徐主席願意為了讓天下沒有假賬奉獻他自己的力量,能與天下的CFO打造一個共商,共建,共享的財務管理新世界。我願意,做好目前工作,給企業帶來價值。

我是這個世界74億人口中的一個,世界確實很大,我很渺小。但龐大的集體都是由一個個的個體組成,我們以各種鏈接產生萬千關係,我們在世界不同的角落正在經歷自己的人生,我們要以“大家”的姿態,致良知,知行合一,過好自己的人生。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讀後感 篇二

讀完這本書的第三部分之後,我受益匪淺,主席的方針就是發揚中國五千年聖賢文化,追隨着主席的步伐,從“德”到“道”,再到“心”,從擴大企業戰略創新,再到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從小我的格局上升到大我的境界,從物質的供給到精神的支持,真正做到造福人類。來到寰旗近七年的時間,我也漸漸明白了,作為一個職員,當我們把心思從事上面真正的放到人身上面、心上面,所有的結果都會有了質的飛躍。第三部分中,以下四點對我感觸頗深:

第一,“以平等為基礎”。人生而平等,平等是與生俱來的,是上天對人性的關懷而賜予每個人的禮物。不分地位、不分貴賤、不分種族,是平等讓人與人之間存在公平的待遇,是平等讓人擁有了追求幸福的權利。杭州有一圖書館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因此也有乞丐或拾荒者進去閲覽,唯一他們要求是把手洗乾淨,有人不能接受,找到館長諸樹青,説允許他們進入是對其他人的不尊重。而他回答道:“我無法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請記住:平等是我們一出生就被賦予的禮物,而平等對待每一個人是我們被賦予的職責。

第二,“以開放為導向”。封閉必落後,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總是埋頭做自己的工作,忽略了學習新知識、新東西、新事物,當別人和我説現在的一些比較智能的東西的時候,我居然之前沒聽過,感覺自己提前步入了老年化,現在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有很多老年人為了適應社會,方便生活,也會向家裏人請教怎麼使用,有的老人對手機的瞭解與使用,甚至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可見,無論是做什麼,思想開放,開放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以合作為動力”。合作共贏是唯一正確的選擇,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團隊的力量是無限的,合作才能發展,合作才能共贏,合作才能提高。在這個競爭十分殘酷激烈的市場經濟時代和互聯網時代,合作共贏更是時代的選擇,很多事情的成功在於合作,合作也可凸顯共贏,攜手共進,合作共贏是1+1,但它不等於2,而是要大於2,合作可以使雙方共克時艱,提振信心,共同發展。

第四,“以共享為目標”。只有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才能達成共贏。在我們平時工作中,也要學習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分享給他人,知識共享,經驗共享,資源共享,才能共同進步。

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時刻提醒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爭取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讀後感 篇三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公司一名員工在讀了《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之後的感受。

對中華文化的驕傲感,對文化復興的使命感。

讀到致良知大型論壇學習會的發展,傳播的迅速,甚至翻譯成多過語言,想到成就一個人就是成就一羣人。致良知四合院這樣的行動,對整個世界像一股清泉淨化人心。讀到哽咽,內在的共振,深深的驕傲!

致良知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一劑良藥,踐行致良知,使我們的光明大道,幫助自己,傳播致良知是我們的使命,推動人類文明。

一念一言一行+時間累積作用。

數學題的算法讓我非常震撼,幫助一個人看似小事情,甚至感覺看不到成果,其實時間的變量加進來,就大不一樣!

成就一個人就是成就無數人,追隨一項偉大事業就是利益無數人,教壞一個人就是教壞無數人,攪局一項偉大事業就是傷害無數人。

一個念頭、一個行為也這樣加入時間的累積作用,也是成就無數傷害無數,首先是對將自己的成就與傷害。

所以要隨時明心、淨心。覺察自己的念頭,檢查自己的行為,抬頭三尺有神靈,一切根源來念頭,所以日日勤拂拭,建立雷達系統。

立志,我要成為哪一種人?

五種入流之人:士人,能人,君子、賢人、聖人。

以往最多是士人,所以很努力依然有那麼多困惑,就像王大師,整個人很乾淨,鏈接更高的能量,立志拯救世界的人不會為原生家庭的事情痛苦。越是能量低的人,越是志向低的人,困惑越多。所以,知行合一的目的就是致良知,一,就是立志。

有內外合一的遠大志向,才不會沉溺痛苦,才能更快穿越甚至超越。

在生活中的啟發與運用:

面對父母矛盾的痛苦:一方面要面對和探尋解決的路途,第二,就是立志做幫助這樣家庭的導師,這一切的發生就是為了錘鍊我,我一切的投入就是為了一項偉大事業,一個偉大的使命,何必痛苦與一時,何必焦慮於一時?帶着恐懼也帶着感恩,感恩這痛苦裏的使命,感恩這樣的體驗與一點點的成長。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讀後感 篇四

在時間充裕且心靜的春節假期,懷着一顆敬畏之心閲讀了《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一書。因為珍惜,所以讀得用心,真就應了書中所説“人生重大的真理是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道理一樣,在精讀後,意外收穫了改變和顛覆我三觀的祕密,被深度洗禮後的心靈變明亮了,感覺收穫滿滿。

深度聚焦後,讓我感悟最深的是,“心”是一切的本源,“心”明瞭、“心”淨了,凡事都通了。因為心中擁有無盡寶藏,讓每個人的生命如此充滿希望,心靈品質提升了,就可走上一條康莊大道。

心為何物?身之主宰便是心!心靈感受到的是陽光,便會發出正能量,汲取到的都是力量、信心,是勇者無畏和勇往直前。如果心靈感受到的是霧霾,便會看任何人和物都缺少敬畏感,汲取到的是自負、傲慢、玩世不恭。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工作上止步不前、職場或社會關係緊張、家庭不幸福、對小孩管理憂心、與他人相處不愉快等情況,都跟個人心靈品質建設有密切關係,“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一個人如果能修煉好、管理好自己心靈品質,圍繞他的事都是通的、順的,通過行為的作用與反作用折射出良好的德行,與周圍的人、事建立起心與心的鏈接,自然心想事成。

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的寶藏,需要通過建設心靈品質將寶藏開發出來,所以在心上用功夫,是最有意義也是最有效的。心靈品質建設的厚薄決定了一個人成就與幸福的大小:心靈品質建設的強大,培養出來的是內心堅定、奮進、搏擊的態度;心靈品質建設的孱弱,培養出來的是猶豫、懈怠、畏難的態度。同一個平台,兩種不同的態度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與命運。

基於以上感悟,2021年的篇章,先從自己的心靈品質建設開始,不忘初心,立志、勤勉、勇進。讓工作和生活更精彩!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讀後感 篇五

過去的一年,欣慰的是,我跟自己死磕,好像經歷了千山萬水,長途跋涉,站在這裏。

過去的一年。驕傲的是,過去的那個悲觀陰鬱的我已離我而去,迎來的是一個陽光富有朝氣的我。

過去的一年,自信的是,每週帶領團隊一起,打造學習型組織,踐行使命遠景價值觀,團隊已擁有抵禦一切風險的能力。

而這一切都源於同一本書的緣分。那本書就是《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所以,我覺得有時候人和書是一樣的。有的書在你的生命中出現,就是來幫助你認清自己迷途知返的。

以前呢,自己出現問題,有什麼樣的問題?就去找什麼樣的書來讀,比如説管理有問題,就去看管理的書,營銷有問題就去看營銷的書去讀。當然,比如説心累了疲倦的時候,還會看一些名人傳記格言警句來激勵自己。比如説像打不死你的只能使你更強大等等什麼的,但這麼做了好像也並沒有使我更輕鬆和更有力量,反而感到比以前還要累,還脆弱。這就是人們所説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但是根本無濟於事吧。

可是看了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後,我知道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知道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知道了要建設我們的心靈品質,就要做到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業的根源,厚德才能載物。所以,從心上提升自己的心靈品質之後,你會感覺到渾身充滿力量,感覺到自己無所不能,彷彿一跳都能飛到天上去。

我從事的是教育培訓工作,實際教育呢,在當下的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説自我教育太嬰幼,不能做到自立自理、自強;家庭教育很落後,越是學歷高的人,好像越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學校教育很陳舊,各地的學校學歷教育好像差別不大;社會教育在生鏽,人人都逐利,做大斂財上市。

喚醒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覺得首先的喚醒我們自己。喚醒我們自己沉睡的靈魂。如果我的靈魂就很平庸,就很自私和自利,怎麼樣去喚醒老師,老師又怎麼樣去喚醒學生和家長?我從自身做起不説一句對孩子成長不利的話,不做一件對孩子成長不利的事,時刻體察自己的言行,進行取捨。實現老師和學生深層次的鏈接。我從來不相信自己不愛學習,自己不愛學習,怎麼能夠讓孩子們做到愛學習?自己不不熱愛生活,怎麼能做到讓孩子熱愛生活,所以,我認為教育是一個生命的覺醒,來喚醒學生生命的覺醒。教育是愛生活,愛國家,愛自己,培養學生,看到一叢野菊花怦然心動的情感,教育是生命靈魂教育,只有這些都做到了,才是學科知識的學習。

所以我同我們的老師堅定要做這樣的教育,我我相信只有這樣的教育,一個人享有這樣的教育,才是一個自信的人,一羣人享有這樣的教育,是一個有希望民族,是一個復興的民族。所以在學校裏呢,成立了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學習小組,提升大家的認知水平和看待事物的水平,一邊修一邊剪,就是把身上的壞毛病壞習氣修剪掉,一邊剪一邊養,就是讀書學習。通過修剪養,我們慢慢就會變成一個有修養的人。

所以清醒後的生命呢,一年相對於過去的40年的生命,只有舒展了,才會找到生命的意義,不問生命的長短,只問奉獻,像我們的鐘南山院士已經84歲了,還在抗疫的第1線,我覺得他的2020年的這幾個月的生命已經超越了我的幾輩子的生命,所以我們要捫心自問,我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要我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老師,我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子女,我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父母,做好我們自己的每一個角色,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反省

這本書呢,使我的靈魂受到了極大的觸動,按照書中的方法,我把自己一個人關到卧室,坐在桌子邊放上紙和筆,進行了三天三夜的反省,把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全都寫在紙上,真誠面對自己過去的一幕一幕,像電影一樣出現在腦海裏,所有的惡之惡念,惡行惡語,像照妖鏡一樣現了原形。慢慢梳理,慢慢流淚,慢慢後悔,慢慢懺悔,就跟像自己動了一場大型手術一樣,感到渾身無力,同時又感到酣暢淋漓的輕鬆。通過反省認識到自己以前就像操縱在別人手裏的木偶,別人一句好話,自己就會心花怒放;別人一句惡語,自己就會怒氣沖天。

讓反省繼續繼續繼續,在反省的過程中出現了我們國家波瀾壯闊的建設場面,很多人都投入到了國家復興,文化自信的大潮中去,我尋找着尋找着,但是沒有我的身影,我摸着自己的胸口問,自己這麼多年你都幹了些什麼?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也被自己無數個無數個可怕的念頭所震驚!所以通過反省之後呢,堅決的和過去那個小我進行徹底的訣別,反省過後,我決定在反省的基礎上進行踐行。

踐行

首先呢,重新鏈接我和我家庭的關係。

因原生家庭的緣故,所以我結了婚之後呢,20多年了,基本上很少回家跟母親見面,我父親去世的早,但內心裏也渴望親情,每當在事業上遇到困難的時候,無處傾訴,也會開車到母親住的地方,望着窗户靜靜的坐一會,好像心裏就會好受許多。反省過後呢,我做了一個決定,在母親生日過後,我提議一家人一起出去旅遊,大家都欣然應允。在我的記憶當中,我們一家人好像從來都沒有一起出去旅遊過。我哥後來跟我説,出遊的前幾天,我母親晚上睡不着,那次旅遊大家都很開心,當我和母親四目相對的時候,堅冰融化了,我覺得我們之間血濃於水的親情又回來了。

在學校和老師這方面呢,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我覺得是否把員工和學生家長的利益放在第1位,是否有一顆公心來對他們,是否符合員工的利益,是否符合家長學生利益,以此為原則和標準,我相信總不會錯的。所以去年呢,我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工資福利獎金績效比往年高出100萬,用於提升員工的生活質量水平。

以上是我看這本書的感悟和實踐,分享給大家,和大家共勉!

最後還是以書記的一段話來結束:“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讓我們都做時代的堅定者,奮鬥者和搏擊者,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留下我們堅實的足跡!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讀後感 篇六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裏是很排斥的,尤其是前十幾頁,大段大段的概念闡述和口號就跟那些心靈雞湯一樣毫無涵養。第一章反覆的講“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業的根源”,用很大的詞語,例如:君子、聖賢,還有寬泛的例子,來解釋“心,道,德,事業”之間的關係。這樣泛泛而談的文字讓我非常煎熬,直到看到了蘋果樹的類比,我才體會到了前面所有內容鋪墊的重要性。我想象着人們分別在果實,樹幹枝葉,樹根和土地、種子、陽光、水分上面努力,最終得到相差巨大的結果,我感歎着這個蘋果樹生長的精妙,同時對四部曲有了更確信的概念。

我記得四年級的時候,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那個故事。印象深刻的是當時班裏有個同學説想做個司機,我在心裏對這種不上進的想法嗤之以鼻,然而現在想想,我自己説得卻是“做個歌手”。立志對於那時候的我和前幾天還未學習致良知的我是一樣的,只是一種未來的職業規劃,一個大學專業的選擇。然而,做什麼事和做什麼樣的人是截然不同的。從“志”這個字來看,一個“士”在“心”的上面,也就是説“志”是心上面的事,是我們從內心深處發的願,是我們對於自己的一個理想;而單一個“士”可指某些專業人員。因此,做什麼事是“立士”,做什麼人是“立志”。第十三頁上,書記的講話中提到最大的商道是“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頻共振”,我們要時時刻刻把別人,大家,人民放在心裏,放在我們自己前面,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人。作為一位留學生,我覺得為了中國的復興只是階段性的,為了全人類,為了世界,為了地球,甚至為了宇宙才是更長遠的目標。在這樣宏大志願的驅使下,選擇做什麼事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無論做什麼事,在哪個行業裏,我們都可以傳播正能量,給社會帶來益處。所謂厚德載物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回到文中的內容,作為企業經營者和教育工作者,面對消費者和孩子,他們花得功夫都從表面逐漸轉移到內心。我既不是企業家,也不是老師,但是反觀自己,作為一個學生,我也應當像他們一樣把功課做到心裏去。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作業或是拿到學位,而應該是鍛鍊思維,開拓視野和明理修心的過程。我理解的三個境界為:

第一種,理解老師教學的知識;

第二種,自主研究和探討所學的知識;

第三種,幫助其他人理解這些知識。

相比較企業對消費者表示誠意,我們學習是對自己擔當、對自己表示誠意。

明白了心靈力量的強大和其帶給人們的改變,剩下最重要的就是修心的過程。致良知裏面分成了明心和淨心的功夫。

明心裏面最重要的兩個真理:

一是,我們要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無盡的寶藏;

二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法則。

毛主席最經典的語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也表達了人們內心的潛能是無限的意思。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們對於大腦和內心的探索只有冰山一角,剩下的龐大冰川在科學的層面於我們是未知的但在修行的層面卻是充滿着無窮能量的。在“書正憲扇”中有一句話我感觸深刻:“內心沒有力量,他才會呈現出那樣的傲慢相,目的是為了證明個別人看,自己很‘強大’。”自從進入高三以後,我就很難鞭策自己再上一層樓。學習已經到了前列,但是內心無法支持自己再做更多的努力。很多本身用來學習的時間都用在了和同學攀比上,時不時就跟別人比成績,或者刷朋友圈。但每當我一個人坐在房間裏,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內心是空虛的。這種空殼狀態越發的讓我沉不住氣,每次都想通過別人的讚美或者失敗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這恰恰是最懦弱和最失敗的表現。第二個真理可謂婦孺皆知,但大部分人的理解只停留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層面。通過這幾天的致良知學習,我發現因果法則不僅僅是針對於我們自己,更多的是建立在我們對他人的影響上。現在是互聯網社會,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便利了人們交流也擴大了一條內容的影響範圍。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普遍來看人們只有30秒的集中力。這就意味着人們對於一條信息的處理能力只停留在字面,很少人會看到一條消息後去驗證它的真實性。通過層層轉發,那些謬論偏見,炒作誤導會帶給無數人負能量,同理,那些真理美德,關懷體恤也會帶給無數人正能量。用文中的一句話:“天地萬物一體,教壞他人就是傷害自己…不好的念頭讓我們心中的不明和慾望變得更加嚴重…其結果必定是充滿煩惱和痛苦的人生,而所有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言論自由是一個社會的良好價值觀,但是人們應該謹言慎行,三思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的影響,然後再付諸於行動。文中用示人、能人、君子、賢人和聖人所種的看似相同的因簡單解釋了付出和收穫之間的關係。他們不同層次的思考所種下的種子也是不一樣的。像聖人那樣“大我”境界的種子是很多人都悟不到的。那是真正看透因果法則並不再為此而束縛了自己內心的一種大愛。不再糾結於結果,而更關注付出的過程;讓自己的內心開滿友善的花朵,追求心上的平和。

所以兩條真理一起告訴我們:心向外求只會讓心丟失,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發掘自己心中的寶藏。這就講到了淨心的功夫——觀照、反省和引導。觀照的意思是時刻檢查自己內心深處的念頭,在根源上就消除那些不好的念頭,同時努力揣摩君子甚至聖賢的起心動念,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分辨好與不好的念頭。反省是找出病垢的唯一辦法,也是去除心靈垃圾的最有效方法。通過第一步觀照,我們可以發覺自己的不好的念頭,然後通過第二步反省,打開心扉,懺悔罪過,最終去除毒瘤。文中建議我們剛開始先做一次單獨的三小時莊嚴的反省,其實我讀到這裏的時候,心裏小小的抽搐了一下,我心底的那個怪獸似乎意識到了這樣反省的威力,在隱隱的跟我的意識抗拒。我彷彿都能感受到結束反省的我心底會非常的清爽舒適。在反省的時候我一個人規矩的坐在我的書桌前,非常莊重的拿出了紙和筆,慢慢的寫下我心底的煩惱和惡念。剛開始非常的寬泛,後來越寫越細節,也從現象,慢慢寫到感受,過程,最後到內心深處的念頭,就像剝洋葱一樣。我的心越來越平靜,在剖析自己邪惡一面的時候,我感覺就像在寺廟裏跪拜佛祖,每一跪,一個罪惡就消失了。結束以後,我的內心是無比的歡喜,但我知道,作為一個剛開始的修行者,我內心的污垢還未連根拔起,日常定期的反省是非常必要的,否則時間推移,前功盡棄。引導可以幫助我們產生更多好的念頭,通過讀聖賢書,營造正能量的氛圍等,我們就可以循序漸進的提升心靈品質,挖掘更多心靈寶藏。

主席的方針就是發揚中國五千年聖賢文化,追隨着主席的步伐,文中主要以企業家為主體人羣,講解了如何從1。0企業進化到3。0企業來造福社會。從“德”到“道”,再到“心”;從擴大企業到戰略創新,再到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一個企業從小我的格局上升到大我的境界,從物質的供給到精神的支持,真正做到造福人類。雖然我沒有當企業家的想法,但是通過閲讀婚紗攝影公司和物業公司的故事,我也漸漸明白了作為一個學生,一個留學生,我現在可以做到的事情。當我們把心思從事上面真正的放到人身上面,心上面,所有的結果都有了質的飛躍。以前我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國外的知識和文化,而現在我的想法是在學習國外知識的同時,讓國外人有更多機會了解中國文化。其實很多外國人對於中國的瞭解還停留在李小龍和成龍的功夫作品上面,他們甚至覺得每個中國人都會去少林寺習武。如果我們能把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結合,融會貫通,把中國博大精深的思想傳播給更多人,讓更多人受益於東方思想,那就從本質上做到了主席所説的“利天下”了。

從剛開始的牴觸到現在完成這篇三千字的分享,我其實自己內心的想法是變化了很多的。我仍記得坐在北京的四合院裏對於牆上的字所發出的質疑,也還記得我媽媽跟我講致良知時候的不以為然,但當我真正加入學習,並實踐上面提出的方法,我能時刻感受到內心裏要噴湧出來的暖流。“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我相信我內心有無盡的寶藏等着開發,我一定會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pppm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