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復興之路》讀後感(精選多篇)

《復興之路》讀後感(精選多篇)

目錄

《復興之路》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復興之路讀後感第二篇:復興之路讀後感第三篇:《復興之路》讀後感第四篇:復興之路讀後感第五篇:《復興之路》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復興之路讀後感

之所以取《復興之路》這個書名,作者説,“是因為此書的內容都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關”,復興之路讀後感。

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近代中國遭受了難以細説的屈辱。儘管孫中山先生向國人發出了“振興中華”的號召,並在1911年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徹底消滅封建制度,也沒使人民擺脱帝國主義的奴役。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仍是一片渺茫。多少志士仁人為此嗟歎!這種狀況直到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後才得以根本改變。但也正如作者所説的,“在一個積貧積弱的大國進行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建設,儘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沒有使中國甩掉貧窮落後的帽子”。於是,小平同志開創的改革開放新時期從1978年開始起步,中國人民從貧窮走向富裕,全國的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國力大為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巨大。民族復興之路在人們眼中也開始逐漸明朗了起來,而當我們步入21世紀後,這條偉大的復興之路更是清晰可見。

《復興之路》全書分為五輯,55萬多字。內容涉及政治和黨建,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三農”問題,國際形勢、外交和國家安全,港澳迴歸和“一國兩制”,海峽兩岸關係和祖國統一等等內容。其涉及面之廣泛,論述之精闢,論證之嚴密,為政治學家中少見。可以説,通讀此書,會對當代中國發展和世界若干重要問題有更透徹、更全面的認識,從而對本身肩負的責任也會有更深切的體會。

由於作者擔任過黨內“第一支筆”(鄧小平語)胡喬木同志的祕書,長期接受胡喬木同志的言傳身教,因而,他的文章論述起點高,視野寬,立意新。比如,他在論述黨的建設時,就將中國共產黨在21世紀的歷史機遇,嚴峻挑戰和莊嚴歷史使命講得相當清楚;而在《論21世紀的中國共產黨》一文中,則從我們黨執政面臨的外部環境、深化改革給黨的建設帶來的新問題,黨的建設必須不斷創新、實現自我超越,學習和思想教育是根本大計,轉變領導觀念、改進領導方式,反腐敗鬥爭必須常抓不懈等方面娓娓道來,條分縷析,給人以很大的啟發。而其在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幾點思考,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政治文明與黨的執政方式等等文章中的觀點,不僅讓人可以窺見作者的淵博學識,更讓人體會到其企盼中國共產黨珍惜優勢,發展政治文明,鞏固執政基礎,更好地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向偉大復興之路的熾熱之心。

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的領導是根本。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黨也要十分注意冷靜審視,腳踏實地,切實抓住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顯然,作者在這方面對“三農”工作傾注了很大的精力,讀後感《復興之路讀後感》。他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對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糧食與其他農產品問題、土地承包與規模經營、農民增收與減負、地區差別與扶貧、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農業科技開發、調整產業結構與農業現代化、農村精神文明和基層組織建設等問題,都結合“三農”實際作了詳盡的闡釋,讀後有豁然開朗之感。

我們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國際形勢的穩定。這樣,對中國安全戰略的研究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作者依據其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高度理解和對我國家利益的強烈關注,分別對國際幾大強勢力量之間如俄美、歐美、日美關係作了較深刻的分析,對當前國際形勢的主要特點和中國對外政策的基礎方針作了深入淺出的闡發,同時還對全球化的定義、特點和實質,全球化與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全球化與發展中國家,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等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可以這麼説,看過這些文章,加上平時有閲讀、觀看國際新聞的習慣,人們一般就可以在看似千變萬化、撲朔迷離的國際形勢中找到問題的癥結之所在。

“一國兩制”,是鄧小平同志為處理港澳迴歸問題而提出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把高度的原則性和操作的靈活性相結合,把目標的一致性和方法的多樣性相結合,形成了具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主權體制。這是對社會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説的豐富和發展,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又一成功範例。作者曾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新華社澳門分社工作過幾年,因而,他對“一國兩制”國策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有着比常人更深的體會,以政治家的博大胸懷及記者的敏鋭觀察寫出的幾組文章,既有其本人的親身經歷,也可以説是真實的記錄,其中更多的則是豐富的歷史知識、縝密的論證和睿智的思辨。

至於台灣問題,作者傾注了很大的心力。他斷言:“民族復興離不開祖國的完全統一,基本可以説海峽兩岸統一之日,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時!”作者説,無論台灣今後什麼黨和什麼人掌權,由於國際社會承認一箇中國的基本格局不可逆轉,祖國大陸突飛(本站 推薦)猛進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海內外中華兒女反對分裂,人心思統的歷史不可逆轉,所以他對解決台灣問題的前景是樂觀的。此言極是。聯想國共兩黨關係已逐漸正常化,國民黨在台灣贏了大選,兩岸“三通”逐步實現,同胞之間聯繫日益頻繁,血濃於水、有難同幫、共克時艱已蔚然成風。海內外中華兒女見此一切無不欣慰之極。

《復興之路》是一本好書,正如本書封面所提示的:“從醒來到站起來再到富起來,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就是這樣在復興的征途上一步一步奮鬥過來的。”讀後讓人受益良多。掩卷長思,本書理論上的制高點、論述上的嚴密性、選題上的廣泛性,更是非常值得自己借鑑和學習的。因為這些都是黨的新聞宣傳工作者所應具備的素質和優點。自己不僅是站在黨的宣傳輿論陣地的一個戰士,肩負着沉甸甸的重擔,而且是一位老共產黨員,理應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竭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第二篇:復興之路讀後感

人們説,時間可以忘記一切。但我們永遠忘不了中國共產黨90年來走過的風風雨雨。感謝中國共產黨,給我們帶來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我深感驕傲。

今天,我讀完了《復興之路》這本書,深有感觸。我深深感受到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翻天覆地的變化。仁人志士前赴後繼,為了祖國的富強而奔走呼號,英勇捐軀,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睡獅。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深感自豪。我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強大的後盾。我們在1840年之後,不斷地經歷苦難。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我們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我們的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要不是我們的中國共產黨出現,要不是我們的中國共產黨奮鬥,恐怕我們都走不出那種艱難的生活吧。在黨的陽光下。我們看到生活的希望。

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我們完成了兩萬五千裏的長征,完成了保家衞國的抗美援朝。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獨立,中國的強大。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啟航了改革開放,啟航了對外開放。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富強,中國的復興。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走出了汶川地震,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實力,中國的偉大。

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學子,除了感謝,我還感受到了我身上肩負的重大責任。我們現在的幸福,來之不易。我要好好學習,努力為中國的未來作出貢獻。

我深深地相信,中國這棵大樹可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為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第三篇:《復興之路》讀後感

《復興之路》讀後感

看完《復興之路》,我感到自己的血脈在擴張,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充滿我的全身。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多少仁人志士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他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局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百餘年來,復興之路何其艱辛,而強國之心又何其堅決!

濃重渾濁的清政府迷霧中劃過一道閃電,辛亥革命的光芒四泄,逼退了奉天承運的魑魅魍魎,帶來一絲希望。《千年局變》中,資產階級革命派以革命的實際行動狠狠打擊了頑固的封建勢力。從此,“敢有帝制為之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深入人心。

但好景不長,《崢嶸歲月》裏,羣雄並起,軍閥割據,混戰連連,國之不國,人民陷入極端痛苦。——原來資產階級不能拯救中國。

然而,蘇維埃十月革命的號角不失時機地吹響了,中國的先進分子也覺醒了。於是,接受着共產主義光芒照耀的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全民族結合中國實際走向獨立自強。《中國新生》期間,黨領導人民完成了一大歷史任務: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從此,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全面建立。然而,前途是光明的,但建設一個新國家的路途卻何其艱辛!黨是稚嫩的,它也曾迷茫,也曾彷徨,但它沒有放棄!於是,它日漸成熟。在《偉大轉折》中,我們看到當時的中國剛剛結束了長達十年的灰暗歲月,國民經濟停滯甚至部分倒退。黨在徘徊,中國在猶豫,一如當時的人們在“兩個凡是”的號召下陷入困惑,但它馬上清醒過來。1987年,《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劍鋒直指“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隨即,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由此,中國整裝,輕快地大步邁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當20世紀進入倒計時的時候,信息革命已全面來臨,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中國的社會變革也在提速,中華民族釋放出的驚人活力,讓世界見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給中國帶來的全方位的變化,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帶領着改革開放的中國邁向新世紀。

一個嶄新世紀的開啟,中國迎來了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激勵着走在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國人。抗擊非典取得全面勝利,青藏鐵路的全線通車,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踐行,“低保”政策的全部實行,農業税的正式廢止,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順利進程, “嫦娥一號”探月衞星的成功發射,奧運盛會的圓滿成功,偉大的祖國正朝着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邁進,一個全面開放的中國正一步步走近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在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我們更應努力上進,奮起直追,勇敢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 我們是祖國的希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要靠我們去努力。

我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下這樣一句話“我愛你中國,我為你感到自豪,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會努力,我也要讓你為我而感到驕傲”!

第四篇:復興之路讀後感

復興之路讀後感

歷經風雨滄桑,歷經時事變故;有過盛唐的自豪,也有過清末的傷感;體會到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體會到圓明園被燒的恥辱……有着五千年文明歷史飽經風雨滄桑的中華大地,終於在今天迎來了春暖花開的日子……

晨曦中,當國旗伴着太陽冉冉升起的一刻;陽光中,當自己伴着人歡樂在教室上課時;黃昏中,當斜陽伴着自己回家同家人一起吃飯時……你,是否想過,這一切來得有多麼艱辛不易麼

曾幾何時,中華大地文學之盛,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唐詩宋詞印婉認爭相誦讀;曾幾何時,中華大地被譽為禮儀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黃子孫重禮儀,講誠信;曾幾何時,中華軍力之強,元朝鐵騎進入歐洲,明朝上船下達西洋……

然而,當國人還兀自沉浸在四大發明的光環之中時;當國人還自以為是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時;當國人還自以為中華地大物博時;當國人還堅信天圓地方時……在歐洲,許多西方國家卻在悄然中慢慢發展壯大起來,並且很快的超越了東方文明.當其本國資源不能滿足發展需求時,踢門便把目光瞄向了資源豐富的東方亞洲國家.於是,英皇派出使者到當時還很強盛的大清朝,請求與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卻以'天朝物產豐盈'為由一口拒絕了.於是,中國與世界給魚的第一次機會失之交臂.

當中國的大門被打開時,確實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堅船利炮之下,從此中國的災難降臨了……在列強的武力威脅,打擊之下,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喪國辱權的不平等條約,使本就落後的華夏大地的現狀雪上加霜,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

"國破家何在 "當中華大地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是,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後繼的為了解放中華的事業而奮鬥:譚嗣同,梁啟超,秋瑾,孫中山,毛澤東……一批批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僅過一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和奮鬥,終於迎來開了今天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

現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國賦予我們的,在不同人心中,祖國是不一樣的:在小孩眼中,她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在大人眼中,她是自己的脊樑;在老人眼中,她是一個大家庭,一個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家庭……而在我看來,這片中華大地宛如一汪碧水.

第五篇:《復興之路》讀後感

《復興之路》讀後感

千年文明,百年滄桑。古埃及、古印度、瑪雅,璀璨的文明皆失落在歷史的長河。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依然燦爛,雖然時黯時亮。風雨滄桑,時事變故:有過三國的紛亂,也有過唐宋的繁華;有過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有過圓明園被燒的恥辱;有過百家爭鳴的熱鬧,也有過焚書坑儒的靜默…… 上下五千年,我們的文明一直延續着。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每當中華大地面臨一次次生死存亡的抉擇時,總有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後繼的為文明的延續奮鬥:在遊牧文化入侵時,前有霍去病,後有岳家軍;在西方工業文明發動的戰爭中,有“三元里”的人民,有義和團的運動;在日本法西斯侵略時,更是全民抗日,名將倍出,特別是共產黨人。正是因為流淌於每個國人血液中的中華文化的底藴,才使我們的民族能夠在東方大地屹立幾千年。《復興之路》以中華文化中的堅韌、寬容、開拓、自強等精神元素為背景,圍繞千年鉅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震撼”“激動”“落淚”……掩卷,從跌宕的情緒迴歸理性,在時代的變遷中感受和觸摸生活的幸福,才是作者成書的出發點。對讀者而言,掩卷更是一個起點,而不是一個終點。

改革開放三十幾年,我國經濟的發展迅速,但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經濟發展模式有待轉變;國際環境複雜,任何國家都在為自己的利益進行着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角逐與對壘。國內矛盾有所激化,政治體制改革還需進一步深化;我國傳統文化正在慢慢消失;地區差異在拉大;百姓的物質生活快速提高,但精神生活日趨貧乏……當今經濟與科技迅猛發展的態勢下,怎樣才能真正樹立起自己的國際地位,使自己立於強國之

林?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能夠為中華的崛起做些什麼?我想首先應該加強自己的師德修養,教學應以教育為先導,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教會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和發現問題,教會學生如何感悟生活。然後才是學習文化知識。那麼我們教師自己應該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勇於開拓的精神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前瞻的教育觀念,發現教育規律,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做一個有理想、有思想、有方法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隻把教育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只有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國家才能發展,人民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文科二支部陳炎

2014年5月

更多請關注以下相關範文:

大國復興之路讀後感

《復興之路》讀後感

《復興之路》讀後感

復興之路1500字讀後感

我的復興之路1500字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9en4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