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雪國讀後感(集錦52篇)

雪國讀後感(集錦52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2篇《雪國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雪國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雪國讀後感(集錦52篇)

篇一:《雪國》讀後感

川端康成是日本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員,他的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質,其作品《雪國》是一本講述日本尋常人家在一段旅行中發生的普通平常的事。通過這樣的故事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微妙的關係和複雜的內心情感世界。

在《雪國》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島村在一次機遇中認識了當地的一位藝妓後的情景,那時所謂的藝妓就是平時在家裏做些平凡的家事,過着極為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喚時就立刻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地道的藝妓,有的時候她們在客人的旅館內一起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閒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們熟悉起來,而後,當她們看到男人們穿着棉睡衣就寢或起牀時便會給予精心的料理,駒子就是這種地方藝妓中普通的一個,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個人逐漸的熟悉起來,並且經常見面。

這部小説重點在於其文字的感染力的成功。通過島村和駒子之間的對話及其之間的關係的演變,極其豐富的表現了其文字的浸透力。在這樣普通的生活場景中,充分的顯現了日本的民族特色文化,將這些特殊的食物連接起來,組成了一個個唯美的畫面,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甚至還會有情感的共鳴。

作者通過“雪”這樣的事物,來表達在日本所説的美學的體現。從這些文字中我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種平靜的心情。人物中島村對於葉子的印象比駒子還要深刻。葉子的出現和逝去,那是一種從靜美的'狀態跌落到悽美的情景。

總而言之,這部小説是川端康成對日本傳統文化的擔憂,即營造了雪國這樣一個唯美的環境來寄託自己對日本文化及其傳統美學觀念的情感。整部小説都體現了川端一種孤寂的心靈,表達自己的一種終極理念。

《雪國》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國》是一部富有詩意的作品,風景如畫的北國景色與主人公的內心融為一體。分享了關於《雪國》讀後感,歡迎欣賞!

篇二:《雪國》讀後感

初見川端康成的《雪國》,不禁為這個充滿夢幻氣息的名字所動,過往曾耳聞的童話不由浮上心頭。

“在雪花飄落最紛密的地方,會有一個只有有心人才能見到的國度。對這雪虔誠地許願,當雪止之時,願望便會實現。”藉此,我不由自主地揣度,這大概是一部與愛相關的作品吧。

我之前想着《雪國》也許很長,也許像那本字母密密麻麻的“The Hunger Games”,也許像我仍然沒有勇氣翻開的《百年孤獨》,可是它只是一百二十一頁的中篇,也許只能算作短篇,顯得小而且可憐。

它的名頭我都忘卻了,漂亮的封皮在兩週前扔進了紙簍。我知道川端康成也不知是什麼時候,只是人都崇洋媚外,日本作家的名字好像很難從大腦皮層剔除。

我看到很多人講它如何淺薄、如何無味、如何零碎得像一篇讀書筆記。午後或者夜晚,我總是忍不住一點一點地讀翻譯過來仍然帶着一種温柔的氣息的字,想着川端在寫這樣的句子的時候,會否露出柔軟的笑。

這一年幾乎都在念小説,美國人寫的永遠最好看,讀下來好像吃了一大盤加了好多洋葱炒的小龍蝦,又辣又在手指尖上盤旋很久。比起來,日本人寫的東西總是淡,即使是那個在我的書櫃裏佔了一大塊的東野圭吾,講死人的時候也像白開水一樣,寡淡而透明。可是他們永遠最柔軟,也最能在一個人的時候打到心底去。

川端康成是個很典型的日本作家,我想。不知道什麼時候,也習慣了在零碎的思緒裏感知某些與我的想法相通的東西。我覺得很好啊,像讀塞爾努達的詩一樣。

《雪國》是我至今念過的最美的小説。啊,也許紅樓夢也是吧,可是它好長,我沒有勇氣看完。

篇三:雪國讀後感

《雪國》講述了一個研究舞蹈的紈絝子弟島村來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館,與當地的藝妓駒子結識。駒子能彈得一手好三絃並且能跳美麗的舞蹈。於是她和島村之間有許多共同的話題。雖然他們之間是主客的關係,但是駒子認為島村是一個充滿學識、待人真誠的人,於是兩人之間產生了浪漫的感情故事。

然而,島村第二次去温泉旅館時,在火車上遇見了一位眼睛明亮的漂亮女孩,這位女孩在照顧一位生病的男子。島村對這女孩印象很好。之後島村得知這女孩名叫葉子,是駒子師傅家的人。而被照顧的男子名叫行男,是駒子師傅的兒子。師傅曾有意給行男和駒子訂婚。然而駒子最後卻為了給行男賺醫藥費而流落為藝妓。

葉子最後從二樓墜樓身亡,駒子抱着葉子的身體被包圍在人羣中。而島村此刻卻並無大驚大悲,只是略表同情而已。

小説中,島村其實是一個內心極其孤獨的人。雖然研究日本及歐洲的舞蹈,但其實並無多大成就,沒有固定的職業。他每年都會去雪國旅遊,會面駒子。他與駒子在相處過程中已成為了相知相許的知音。雖然島村對駒子未有任何承諾,甚至在離開時都未告訴駒子何時才能回來,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卻是極其真摯的。這種感情,也許只有寂寞的人才懂。島村是寂寞的,而駒子也是寂寞的。島村的這種寂寞又使他成為一個多情的人。在第二次去雪國的火車上,島村遇到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葉子,當時葉子正精心照顧行男,島村一下子就被這位女子吸引住了,他認為葉子是一位有情有意之人,他從葉子的言行舉止中認為該女子必須是個姑娘,一位姑娘能對一個男子這樣盡心盡力的照顧,這樣的深情讓島村感動。在火車上,島村一向在鏡子中觀看葉子的眼睛。並且作者極力描述窗外的景色,在景物的襯托下,葉子的眼眸變得更加明亮美麗。從此處看,作者既描繪出了雪國的美麗,又寫出了島村對葉子的一見鍾情。島村也是一個對生命看得極其透徹之人。在最後,葉子從二樓下墜,島村沒有表現出大驚大悲,而是略表同情,這與之前島村對葉子的感情是矛盾的。島村認為萬物都有其歸宿,每個人都應理解自己的命運。這顯然與作者自身的思想有關,島村即是作者的化身。川端康成自小父母雙亡,而身邊的親人又一個個離自己遠去,使川端康成內心孤寂鬱悶,川端康成的思想逐漸轉化為佛教思想,對生命有一番自己的理解。

駒子是一個有情有意之人,在小説中,雖然處處表現駒子對人的冷淡。如駒子不願意在島村面前提起葉子,不願意過多透露自己的身世。在葉子趕往火車站告訴為島村送行的駒子,行男快要不行的時候,駒子堅持要送客人,並且告訴島村,她不想見行男,不想看一個將死之人。然而,駒子的內心是火熱的,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為了報恩,駒子為了醫治行男淪為藝妓的這份勇氣令人敬佩不已。在與島村相處的過程中,駒子所流露的真情也令人感動。並且駒子雖不願提起葉子,卻也十分關心她。小説最後葉子墜樓身亡,駒子跑過去抱起她這一幕場景尤為感人。駒子愛記日記,她把自己所有的真實想法都記錄在日記本上。島村曾説她都是徒勞而已,她笑着無所謂地承認這是徒勞,然而並未終止。駒子對島村是十分信任並且敬佩的。駒子願意把日記本給他看,就是把真心付與島村。這樣一個內心感情熱烈的女子,實在與藝妓二字相差甚遠。

小説對葉子的描述不是很多,但是也能夠看出葉子是一個有情有意之人。在火車上,葉子對行男照顧得無微不至,行男死後,葉子每一天都會給他上墳。此外,葉子十分關心在鐵路上工作的弟弟,要人多照顧她弟弟。並且葉子是一個十分規矩之人,她只管自己的事,但是問不該過問之事。如火車上,葉子未曾發現有一雙眼睛已觀察她很長時間。在替駒子送信給島村的時候,也未曾過問什麼。而島村對她的關心,她也未曾察覺。葉子的內心世界是十分狹小且單純的。其實駒子也曾如此,只但是經歷的事情多了,生活便有了很多的無奈。

《雪國》的作者川端康成自幼遭遇不幸,生活經歷複雜,於是作品往往有很深刻的內涵,表達了作者很深厚的思想感情。《雪國》無較多的故事情節,重在描述人物內心的情感。它所寫的男女之情一方面描述了封建社會殘留下來的落後的賣淫制度,表現了作者消極的人生態度。一方面又表達了作者對婦女的同情,描繪了她們純潔的內心世界。於是,作品是具有深刻的鑑賞好處的。

篇四:雪國讀後感

看《雪國》,我突然間想起曾經寫下的一些關於火車、旅行的文字來,想想,自己是一個很愛坐上火車去旅行的人。因為坐上火車,就能在陌生的人羣中、在陌生的世界中穿行。一路行來,飛馳而來的風景,來往去留的人們,可以讓我胡思亂想上好一段時光了。

只是,對風景的描述,比之這樣的,是絕對無法企及的了。那樣凌厲、冷豔、悽美的文字,在《雪國》中頻繁出現,卻那樣自然,似乎是作者信手拈來,卻又那樣貼切於文章一貫風格和主題。很容易讓人沉溺其中。

淡淡的哀愁,抹不開的憂鬱,深入骨髓的淒涼。不是普通文字能承受住的重量……發自內心的悲慼。

喜歡悲劇的我,何時是盡頭?人生悲苦、孤獨、淒涼如此,也許,不過是庸人自擾之。我是個太容易多想多慮的人了。也許,該多看看喜劇文才好呢。水滸傳第一回讀後感哈佛家訓讀後感《雪國》讀後感

篇五:《雪國》讀後感

《雪國》讀後感

《雪國》讀後感

第一次讀川端康成的書《雪國》,有點不太習慣他的這種風格,對我來説太過於委婉,缺少情節性。

在整篇小説中有三個中心人物:島村、駒子、葉子,一直到作者敍事的最後我對這三個人物的關係也只有非常淺薄的認識:駒子是村裏的藝妓,跟島村這個過客有一種不太明朗的情人關係。這麼説似乎又不太恰當,因為在他們身上看不到愛情,也不是友情,只能説是某種感情。島村答應駒子,以後每年的二月份都會回村子一趟。就在某次回來的火車上,島村邂逅了美麗的葉子,然後暗戀上了這個姑娘。巧合的是,葉子的目的地也是駒子的村莊。教駒子三絃的師傅的兒子(行男)患有腸結核,葉子作為一名陪護把病人從東京護送回村子,有傳言説行男是駒子的未婚夫,但她否認了這一點。而葉子似乎也不僅是陪護這麼簡單,島村曾在火車上看到她如妻子般照料行男,但直到行男死後,文章也沒有對葉子和行男的關係作交代。而小説的敍述者“我”(島村)對葉子也只是單純的喜歡,似乎是一種對美的嚮往。

在這部中篇小説中,我能讀明白的就是這些。同時,還讀出許多不解。最大的迷惑是,我不明白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到底想表達什麼主題。每一部作品都是創作者思想表達的媒介,通讀全篇後我真的沒有明白川端康成的寫作意圖。其次,葉子最後是在火災中喪生的,似乎是意外又像是自殺,我不明白作者為何將情節這樣設計,葉子的死又暗示了什麼呢?

關於這本小説的'表達技巧,正如我在開篇所講,於我的感覺是過於委婉,缺少情節性。也許是我較少涉獵日本文學的緣故,對於川端康成這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並沒有特別好的第一印象。

但是在這本書的序言中這樣寫道“《雪國》是以日本傳統文學的悲哀與冷豔結合的餘情美為根基,展現了一種朦朧的、內在的、感性的美。”

看來還是要多讀書啊,讀書多了才有發言權。

篇六:《雪國》讀後感

《雪國》(ゆきぐに)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創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説,也是他唯美主義代表之作,從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分別以《暮景的鏡》、《白晝的鏡》等題名,斷斷續續地發表在《文藝春秋》、《改造》等雜誌上,相互之間並沒有緊密相連的情節,直至全部完成並經認真修改後,才冠以《雪國》於1948年彙集出版單行本。

《雪國》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間描繪的虛無之美、潔淨之美與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怦然心動,又惆悵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寫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達之中,往往帶着淡淡的哀思,表現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

《雪國》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時被評獎委員會提到的三部小説之一。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國》被海外翻譯最多,先後被譯介到很多國家和地區,中國也出版了不同的譯本。

-------------------------------------------------------------------------------------------------

篇七:《雪國》讀後感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日本新感覺派作家,小説家。1899年6月14日生於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其後姐姐和祖父母又陸續病故,他被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悶憂鬱,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這種內心的痛苦與悲哀成為後來川端康成文學的陰影很深的底色。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次)雜誌。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創辦《不是代》雜誌,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説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説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手法純熟,渾然天成。

-------------------------------------------------------------------------------------------------

篇八:《雪國》讀後感

《雪國》川端康成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陽春白雪,再加上文化差異,感覺自己欣賞不了,讀着蒼白無趣,亦或許是翻譯的問題,好吧,此時一般翻譯多少要背些黑鍋的。為了感受其內在實質之美,刻意去豆瓣查了書評,看了兩篇,還是沒能明白美在哪裏,或許就此告別川端康成的作品了,第一印象很重要,沒感覺就是沒感覺,跟談戀愛一樣,還是更喜歡三毛,餘華,第一次看就喜歡,一見如故的感覺。其實故事很簡單,就是男主和兩個藝妓之間的糾結,曖昧,當然男主是已婚了的。

我覺得曖昧這個詞比較適合這本書的情調,通篇沒有露骨的男女色情的描寫,總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作者筆端比較細膩,側重描寫氣候,環境,氛圍,情緒,但都是比較清淡的感覺。還有敍事方式比較任性,就是感覺有很多神遊的感覺,通過神遊這種插敍的方式交代人物故事的性格和背景。其實這本書有兩篇文章,獨立的,一篇是《雪國》,另一篇是《湖》。讀完我才知道這是完全獨立的兩篇小説,其間我還試圖着回憶聯想着尋找其中的人物關係脈絡點,畢竟書名就是《雪國》啊!第二篇稍微有趣點,因為講了一個成年男老師與年輕高中女學生的畸形戀愛故事,風格還是一樣的曖昧。

一般人的視角一定認為男主是變態的,因為他還有跟蹤美女的愛好,用其觀點説,美就要努力去欣賞,而且他尤其愛追求尚在青春期的女生的那種美。其實日本好像有種關於美的氛圍,叫美的極致是死亡,所以日本人一言不合就自殺了,當然包括川端康成本人也是含煤氣自殺的。男主在跟蹤處在極致美的年輕少女時,心裏有個莫名其妙的想法一閃而過,就是把少女殺了,變態吧!有點變態,似乎在他潛意識裏,他認為,這是女子最美的時刻,早一點晚一點都沒有此刻美了,只有死亡才能將此美永遠定格。總之日本的自殺或者説他殺,或多或少跟這種極致美的極端觀念多少有點聯繫。

篇九:《雪國》讀後感

上學期囫圇吞棗的讀完《雪國》只覺的有一絲絲後悔。因為個人認為應該高中的時候就去拜讀,因為語言文字的優美是有目共睹的,這樣我的大學聯考語文作文也不止於此~~現在想起也是有些傻氣氣。

我看到之前有人把《雪國》與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做對比。湊巧,前不久我剛好去了鳳凰,恰逢人少,好好領會了一把邊城風味,因為我們今天大多人所看的《雪國》是譯本,所以肯定有所出入,這是再所難免的,因此我必須更努力的去看這本書,去體會它,它的確不如《邊城》好理解。

我對川端康成的瞭解來自《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因為之前讀書對日本作家也只限於村上春樹,而再瞭解了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太宰治後,才逐漸對這個名族,不做政治評價,文學方面,有戰爭就有反抗,有反抗就有發泄,寫字是暴力,語言暴力。

其實在記載中,三島由紀夫瞧不起太宰治,因為世俗,真實,對川端康成還不錯,因為都是古典且有純正特點的文學家,覺得太宰治更像從鄉下來卻是趕時髦的新進作家,這也不難理解,有新想法就有反對者。

川端康成沒有像現代作家,像村上春樹,有着紮實的語言功底,描寫的文章景色讓我在嘈雜中也可以想象出那片雪國。

文中多次提出的“徒勞”,島村多次説過駒子的存在非常的純真。(題外話:我也沒料想到有一日我也會像那些紅學家一樣摳字眼),對於徒勞這詞,我不知道在原作中是怎麼表達的,感覺又突兀,又那麼輿情合理,的確是徒勞呀。

篇十:雪國讀後感

你的母親

一個人死後,去見上帝了,他説:“為什麼我沒有一個守護我的天使,你不公平,上帝!”

上帝看着他,慈祥的説:“我的孩子,你生下來的時候我就給你安排了一個天使,他就是你的母親……”

那人居然歇斯底里的叫道:“不!!!哪個女人簡直是魔鬼!我小時候,她常常因為一點小錯誤,就把我打上一頓,如果她都是天使,那世界上就沒有惡魔了!”

上帝臉色十分平和,説:“就這樣而已嗎?”

“當然不,她總是數落我的一些小錯誤,我都沒信心做人了。”

“那你後來還犯過那些錯誤嗎?”上帝臉色仍然十分平和。

“當然不會,否則我早就被罵死了。”

“是嗎?”上帝温和的説:“她真的是魔鬼嗎?”

那人不再説話了,而是自己選擇去地獄,甘願為自己的過失,為自己巨大的過失,收罰。

或許你的母親對你很兇,但每每在你母親訓斥你的時候,你初了對她的厭煩,有過對自己的自則嗎?如果沒有,希望你可以有。不要被你處與青春期的叛逆衝昏了頭腦,所有的罪犯都是這麼來的……。

篇十一:《雪國》讀後感

看完《雪國》,像聽了一首柔柔的歌曲,心底留下的是揮之不去的餘間懸繞。純純的曲調,像極了冬日裏暖暖的陽光,帶着令人窒息的氣味,慢慢的融入心腸。

記不清是第幾次翻看《雪國》了,卻一直沒有機會看全。也記不清是多少次在雜誌、書評上看到別人推薦這本書,卻一直沒有買到手。特意抽了一天的時間逛書市,跑遍了整個圖書城,問了很多個書店,最後一位漂亮的阿姨幫忙找到了它,小心的揣在懷裏,坐着人攘攘的公車回來,天已經快黑了。

並不像那些名著一樣那麼厚,溥溥的一沓紙裏散發着芬芳的書香,連着幾個晚上,我都像品味一壺珍茶一樣式,幾張幾張的細看。困了要小心易易的把書放好,然後帶着濃濃的疲憊入睡。

儘管如此,我卻感到了困惑,那就感覺就像一個看不懂線譜和樂理的人聽到一首好曲子時一樣,有心靈的陶醉,也有悦耳的感受,卻不知道好到底好在哪裏。《雪國》就是首這樣的樂曲。雖然我不知道它好在哪裏,但我依然願意貫注我的全心去傾聽。

書的內容講的'是一個遙遠的島國小鎮,那裏有温泉,產絲織品,終年積雪,每年都會有像島村一樣莫名前來的遊客。作者通過島村在火車上一對打扮得很像夫妻然而又給人很怪感覺的人的描寫,引出許多其它的話題,如雪國小站的景物,島村對駒子的想念等等。繼而過

篇十二:雪國讀後感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一段簡簡單單的開頭,將我們引入這一個世界。全書的主題是一種虛無的美,一種徒勞之美。也像島村對駒子那一種徒勞的愛。

0在島村看來,一切都歸於徒勞,他完全否定生活的價值,沉迷於非現實的虛幻美里無法自拔。他所追求的也僅僅是駒子映在鏡中的美和葉子映在火車玻璃窗中的美,窗外變幻的雪景,隱隱閃爍的燈光,那一種虛無縹緲的非現實的美。作為一個厭世且陷於寂寞的人,島村的排解方法是追求瞬時的官能刺激。駒子對島村愛的沉重,和島村對駒子的徒勞的,明知不會有什麼結果的愛,以及對葉子純淨之美的追求。

全書最後,葉子死於大火,駒子瘋了,每個人都被時間所淹沒,沒有終焉。虛無的,美好的世界破碎,一切發生了,但又像沒有發生。所有的所有都是徒勞。

就像《雪國》這本書完成於戰爭之中,我無法揣測川端所表達心情。但或許,現實的`絕望,美好生活僅僅是一場夢而已吧。

篇十三:“雪國”讀後感

讀書,可以益智。我愛讀書,也愛讀觸動人心的書。《雪國狼王》就是一本讓人讀完會留下深深印象的書。

這個故事是從美國一個拉橇的狼狗説起。這個拉雪橇的狗叫尤肯,有一次,尤肯被狼羣包圍了,尤肯的主人被狼給吃了。隨後,尤肯便和狼一起生活,並與狼王結婚。到了第二年,在一個暴風雪天氣,尤肯生下了一個寶寶,它被取名為“暴風雪”。作為狼王之子,暴風雪也想爭奪狼王之位。然而除了暴風雪,還有一個叫黑毛的狼也想當狼王。兩“狼”相爭,必有一傷。最終,暴風雪勝出了。後來,有三個老獵人去了森林,遇到了狼羣,尤肯一眼看出那些獵人是它主人的朋友,於是走上前去,老獵人也認出了尤肯,他們希望尤肯可以回去。在回去的路上,他們遇到了更多的狼羣,出乎意料的是,那羣狼很熱情的和暴風雪打招呼,最後在狼羣們的幫助下,他們成功的到達了目的地。

讀罷,我開始瞭解到狼羣之中勇敢團結,不畏艱難,挑戰極限,堅持不懈的偉大意志。這種意志,將鼓舞未來的我們一同面對困難,互幫互助,齊心協力,共渡難關!就像中國一樣,在未來的發展中,還有很多的困難,只要我們在習近平主席的帶領下,勇敢去面對,其結果定不會讓我們失望!

篇十四:《雪國》讀後感

上節晚自習,我把川端的《雪國》看完了。

對《雪國》中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挺佩服的,而且對《雪國》這篇大約5萬多字的小説的構思也挺佩服的。故事圍繞島村(男主人公),駒子(女主人公),還有葉子(副女主人公)之間的感情關係展開,故事主要發生在大山中的温泉村,那裏有純淨的雪,火紅的楓葉,温柔美麗多愁善感對愛情充滿嚮往和執著追求的藝妓――駒子。

小説開頭以稻村和葉子説起,結尾又以葉子的死結書。雖然葉子不是整個小説的女主角,但卻也是男主角――島村傾慕的女子,儘管駒子也是他深愛的和同樣深愛他的女人。

小説的整個格調是一種純潔的顏色,有點冷,可能和作者描述的雪國世界有關巴。

寫得不錯,不愧是亞洲第2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筆下的。

讀後感寫成這樣恐怕也只有我了,呵呵,不過我真得挺喜歡這部小説的。

篇十五:《雪國》讀後感

《雪國》是一本讓人讀完會留下深深印象的書。

這個故事是從美國一個拉橇的狼狗説起。這個拉雪橇的狗叫尤肯,有一次,尤肯被狼羣包圍了,尤肯的主人被狼給吃了。隨後,尤肯便和狼一起生活,並與狼王結婚。到了第二年,在一個暴風雪天氣,尤肯生下了一個寶寶,它被取名為“暴風雪”。作為狼王之子,暴風雪也想爭奪狼王之位。然而除了暴風雪,還有一個叫黑毛的狼也想當狼王。兩“狼”相爭,必有一傷。最終,暴風雪勝出了。後來,有三個老獵人去了森林,遇到了狼羣,尤肯一眼看出那些獵人是它主人的朋友,於是走上前去,老獵人也認出了尤肯,他們希望尤肯可以回去。在回去的路上,他們遇到了更多的狼羣,出乎意料的是,那羣狼很熱情的和暴風雪打招呼,最後在狼羣們的幫助下,他們成功的到達了目的地。

讀罷,我開始瞭解到狼羣之中勇敢團結,不畏艱難,挑戰極限,堅持不懈的偉大意志。這種意志,將鼓舞未來的我們一同面對困難,互幫互助,齊心協力,共渡難關!就像中國一樣,在未來的發展中,還有很多的困難,只要我們在習近平主席的帶領下,勇敢去面對,其結果定不會讓我們失望!

篇十六:《雪國》讀後感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是《雪國》。我很喜歡其中的一小篇叫梅里山鷹。它裏面主要説了鷹媽媽金薔薇和鷹爸爸藍嘴鈎,還有鷹哥哥金追和鷹弟弟藍燦。在鷹族的規定中,每次鷹媽媽生的兩個孩子,必須要讓他們自由競爭,誰才能得到父母的恩寵。可是金薔薇不想這樣做,他想一同撫養兩個孩子,讓他們兩個同時長大。就在金薔薇出去找食物的時候,兩隻小鷹開始了激烈的鬥爭。鷹弟弟差一點就掉了下去,還好金薔薇找食物回來了,才阻止了這場鬥爭。後來金薔薇想出了很多辦法。其中一個辦法就是給鷹弟弟多吃點,讓鷹哥哥少吃點,結果鷹弟弟長的比鷹哥哥大,結果就變成了鷹弟弟追打鷹哥哥。我覺得他們兄弟倆就應該團結進取互幫互助,一起開開心心的長大。

最後,金薔薇又想到了一個辦法,如果誰先挑釁,就不給他食物吃,就給另一隻吃,如鷹哥哥幫鷹弟弟梳理羽毛,就可以得到肉,鷹弟弟幫鷹哥哥撓脖子,也可以吃到肉。從此以後,兄弟倆相處的非常融洽。

這本書告訴我們,雖然金薔薇沒有遵守規定,但是他最後還是成功了。所以,做什麼事只要敢於打破傳統觀念,找到有效的方法,都是會成功的!

篇十七:《雪國》讀後感

《狼王夢》是一本寫了紫嵐這隻母狼一心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狼王的故事。

在幼狼兒還在喝奶時,母狼紫嵐就很偏愛黑仔,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黑仔身上,想讓它成為狼王;當黑仔不幸被金雕吃掉後,她就把精力又放到了藍魂兒身上,可惜藍魂兒最終也被人類的捕獸夾子夾住而丟了性命;當紫嵐把目光立在雙毛身上時,覺得自己讓孩子成為狼王的夢想無法實現了,但她沒有放棄雙毛,而是想了重新改變雙毛的辦法,就在雙毛要把王位爭來的時候,由於早年的被侮辱、被輕視的經歷,使它在關鍵的一刻被它的自卑打敗,最終成了飢餓的狼羣口裏的犧牲品。最後母狼仍然念念不忘她的狼王夢,為了保護將要生寶寶的媚媚及她的孩子們,紫崗選擇了與威脅着它們生命安全的老鵰同歸於盡了。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紫嵐想讓它的孩子成為狼王沒有錯,要是她開始不偏心,可能她的願望早就實現了。

篇十八:《雪國》讀後感

第一次認識《雪國》是在大一上的外國文學欣賞課上,那時候是冀桐老師跟我們介紹川端康成的時候提到的,那是老師只是粗略介紹了一下內容,沒有仔細分析情節。自從加入了雪國讀書組,就需要對這部作品更多地瞭解,於是在暑假之前的一週,去圖書館把這本書大致瀏覽了一遍。説實話,第一次看沒有什麼很深的體會,再去了解了一下川端康成的經歷和寫作背景之後稍微有點點感受了,但是還是沒有對這部作品有很大的感觸。大概是鄙人書讀得少,對文學悟性又差的緣故吧,暫時還寫不出很深的感受來,估計還要多讀幾遍才會有些感受,才能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或者所描述的愛情故事吧。

初讀這部作品,個人覺得主要還是在寫島村和駒子的愛情故事,兩人之間由於地域分離、家庭因素等種種原因不能公開戀愛,於是在作品中描述了兩者間的發自內心的精神戀愛。雖然相見次數不多,但是在一起的時間兩個人之間的親暱還是表現出了兩者間的默默的愛慕之情,結局有些悲涼,也很懸乎,不是很看得懂,還有待我繼續讀下去,等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可能就會有不同的體會了吧。

鄙人才疏學淺,讀《雪國》略發感慨,如有不妥之處懇切希望加以指正。

篇十九:《雪國》讀後感

東京人真複雜,實在難捉摸啊。周圍吵吵鬧鬧的,心不在焉吧?什麼都心不在焉了。有朝一日連對生命也心不在焉了……――駒子

一個是放浪形骸的富公子,一個是不甘平凡的賤藝妓,兩人在雪國的温泉旅館上演了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愛情,一段由兩個靈魂碰撞而產生的小夜曲。

把生活當作娛樂,把愛情當作玩具,不甘於枯燥無聊的東京,來到雪國尋找自己的天地。對於島村而言,玩過一場場遊戲,從一場場美夢中驚醒。消沉於難以觸及的西洋舞蹈,醉心於虛無縹緲的美麗,只不過是在度過這荒誕的一生,醉生夢死,又復何求。

明知一切都是徒勞,明知美麗都將短暫,明知自己就如撲火的飛蛾,只不過是在一段幾乎註定的人生中無謂掙扎,卻希望自己過得轟轟烈烈。在山間練習着大都市裏的三絃樂,為一個不會愛自己的人付出一切。 人生誠然是一場悲劇,那也要演得絢爛美麗。就如怒放的櫻花,七日之期卻令人回味終年。

這兩片截然不同的桑葉,卻在風中迴轉出別樣的愛情。島村有家室,駒子卻依舊全心全意地付出;在轟轟烈烈的愛情面前,島村卻難以靜下心來好好對待。從一開始借找藝妓來拐彎抹角與駒子尋歡,到後來面對駒子一次次地偽裝愛情,一夜夜地接受混亂的性,一點點地浪費駒子的愛,他以虛偽去面對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別人的生命,習慣於偽裝,習慣於撒謊。這一棵葦草,難以承載駒子沉重的愛,最後彎折了。而駒子也成為了一夜的瓊花,飄散於烈火之中,連同年輕而不屈的精神,化作了最後的吶喊。

“摯愛之情不能像一件縐紗一樣,留下實在的痕跡,縱然穿衣用的縐紗在工藝品中算是壽命最短的,但只要保管得當,五十年或更早的縐紗照樣穿在身上不褪色。而人的這種依依之情,卻沒有縐紗壽命長。”島村殘忍地對待了駒子的愛,或者説駒子愛上了一個根本不該愛的人。一個虛幻的靈魂,又如何承載地起愛情的沉重。正如一縷輕紗,就算雲霧再如何厚重,終會將它打濕,將它拋下。

往昔徒然空消逝,揚帆遠去一翩舟。在川端康成樸實無華的筆下,一場遊戲最終以悲劇收場。幾多風雨,幾多流淚,幾多辛酸,只看塵世間時光荏苒,一轉眼華櫻消散。

/

篇二十:《雪國》讀後感

《雪國》讀後感

《雪國》的景映人,人印景的細膩描述,經常是讀者用盡想象才能構想出作者筆下旋轉視角的人和景,才能適應快速轉折的憂鬱。以主角島村鏡中所見映出心中所想的方式道來他的沿途所見所感,正契合他相對村莊的訪客身份。島村與駒子及其身邊人和事的糾纏,把他塞進了温泉鄉原有的普通生活軌跡裏。冬日雪,鏡中像,醉酒人。生於東京、偶入小鎮和曾入東京、長居小鎮的兩個人物形象,帶着突兀和糾葛兩種感覺在日常生活的緩慢流淌中交織。在一次次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男女對白,暗含着駒子刻意持續剋制而引發的不自然,和抑制不住的迷戀。

整篇小説透露出完美中發現缺憾的憂愁。駒子對於島村固執的反覆念想,也許正深藏着對城市事物的憧憬。初期每次的見面,駒子都還要在天亮前回到客棧裏,回到自己將要一向棲居的閣樓裏。這樣平常的生活細節裏,漸漸露出她對未來無法預知的哀愁,對現實無法改變的掙扎,這樣的駒子身上彷彿有一種虛幻的魅力。這也許就是吸引島村從老遠趕來的,她身上令人深深同情的東西吧。

篇二十一:雪國讀後感

在我印象中,日本是一個漫天飄着雪花的國度。在冬天,每一座房子的屋頂,每一座山上,每一片田地裏,都應當有厚厚的雪,因為冬天的日本應當是屬於白色的。

我之所以讀《雪國》這本小説,就是在看到前面的簡介時説作者川端康成在這本小説中有很多描述雪國的絕美片段,這大概也是吸引我這本小説的動力吧。

川端康成,對於我是一個不陌生的日本作家,他的《伊豆舞女》和《千隻鶴》都為大家所熟知。他是一位新感覺派作家、著名的小説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後因祖父母和姐姐相繼死去,自我有飄無定所,心境憂鬱成疾,逐漸構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在之後的創作中就構成了一種陰鬱的特色。在他早期的作品裏,主要是反映一些社會想象,可是由於之後受日本古典文學和禪宗思想的影響,逐漸脱離現實,而頭腦中的封建主義思想開始有所發展。《雪國》這部小説被認為是他前後期思想的分水嶺。

《雪國》一書主要寫的是主角島村與駒子之間的故事,以及對雪國那裏奇特美景的描述。主要人物島村是一個研究歐洲舞蹈的富家子弟,他在去雪國是遇上了年輕美麗的藝妓駒子,駒子是一個很出色的藝妓,不僅僅會舞蹈,三絃,並且還有記日記的好習慣。在島村的眼裏,他們的關係只是藝妓與恩客的關係,駒子卻仰慕者有才華的島村。在明白島村的心意後,只能央求他:一年來一次就好,帶夫人來也歡迎,這樣才持久。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他遇見了葉子。葉子在他眼裏是一個完美的女人,他多次向駒子問起葉子的情景,但駒子都含糊其辭,不願多説。在島村第三次來雪國時,葉子為了救劇場裏的孩子從二樓掉了下來死了,可是島村對於葉子也只是表以同情,並沒有什麼其他表現。倒是駒子,抱着葉子的屍體發瘋的叫喊。

在這部小説中,我覺得駒子是一個很矛盾的人物。在應對島村時,是一個温柔的女人,一個痴心期望能等到感情的女人,可是在應對葉子及行男時,她又是一個似乎很無情的人。她對於島村的痴情書中有這樣一段資料:“你在數什麼?”他問過之後,女子仍舊默默地屈指數了好一陣子。“那是五月二十三日。”“是嗎,你是在數日子吶?七、八月連着都是大月嘛。”“哦,第一百九十九天。正好是第一百九十九天。”“你怎能記得那麼清楚是五月二十三日呢?”。那裏講述的是駒子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向他説他離開那裏有多久了她還記得。從這段話中我們似乎能夠體會到駒子對於島村離開那麼久所表現出來的幽怨之情。可是在行男快要死的時候,她卻寧願在候車室送島村,也不想回去見行男最終一面。駒子為什麼不回去見行男,據她自我所説是害怕看到死人。其實在我看來駒子在這部小説中是一個挺杯具的主角。她為了師傅家的兒子去當了藝妓,在無奈和無趣的藝妓生活中,她遇到了島村這樣一個具有才華的男人。在她愛上島村後換來的卻是一年來一次的央求。在等待中,她發現自我都快瘋了。

在小説中還有一個穿梭其間的人物——葉子。作者似乎沒有用多少筆墨來寫葉子,可是我卻能在很多地方感覺到葉子的存在。島村對葉子好奇的詢問,旅館老闆娘對葉子的評價,還有葉子經常去行男的墓地,她在整個小説中似乎是一個很完美的人物。連最終她的死也是那麼悽美。顯然在現實生活中這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這個人物形象很可能是作者想象出來的。回頭看看葉子短暫的一生,在行男患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她,讓旁觀的島村都認為他們是夫妻。再是之後行男快死的時候,駒子又不肯回去看他,向島村苦苦哀求的場景令人同情。最終就是葉子為了救失了火的劇場裏的孩子而從二樓摔下來的場景讓人起敬。她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我只護理過一個人,而我再也不要做護士了。她因為自我照顧的第一個病人死去而把職責歸咎在自我身上,並且經常去行男的墓地為他上墳,並且下定決心不再當護士了,如此善良的人,最終的結果卻是在救人過程中死去了,實在讓人感到惋惜。

在幾個主角中我最不看好的就是島村先生了。原因有好幾個。首先,在我看這部小説之前,我看過關於這篇本書的簡介和人物分析。在眾多的簡介中都説島村先生是一個坐吃祖業並且無所事事的紈絝子弟,雖然他也研究歐洲舞蹈,可是不足以説明他是一個進取上進的人物。隨後在閲讀這本小説時我也發現島村是一個個性不怎樣讓我喜歡的人。在島村第一次來雪國時就讓駒子去幫他找藝妓,並且在駒子説找不到藝妓時,島村一臉的死纏爛打,必須要她幫他找。在島村第二次去雪國的路上,他遇見了葉子,明顯島村又對葉子產生了好感,在之後他經常向駒子打聽葉子的事。他明白駒子很喜歡她,可是他還向駒子打聽另外一個女人的事情,這是存心讓駒子悲痛。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當他看到駒子穿着藝妓的衣服時,他自語道:她還是當了藝妓了。這種語句在我讀來就有那麼一些看不起的情緒在裏面。就算島村對駒子以前就沒有好感,那對葉子他是有好感的,可是在葉子從二樓摔下來的時候他卻只是感到同情,僅此而已。這就直接證明了島村這個人的薄情。在與外面的女人尋歡時,無所不至,在回到家時,又擺出一副好好先生的嘴臉,對妻子孩子感到愧疚。讓我感到他很虛偽。

在我看完小説後,我又看了電影版的《雪國》。在電影中故事有一些不一樣,表現的方式更加的直白。在讀小説時我對於小説人物之間的微妙關係有一些不理解,可是看過後,我就對這個故事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

駒子和島村的關係中,駒子是很喜歡島村先生的,由於他的性格,由於他的才華。可是島村只視駒子為雪國的玩樂伴侶,他們之間不可能有感情。在小説的結尾沒有交代人和人的歸宿,可是我們都能夠猜出這兩個人是不可能有結果的。

在島村和葉子的關係中,他們總是若即若離的關係。島村對葉子有好感,可是有沒有更進一步的追求,只是會有時問問駒子關於葉子的事情。在駒子含糊其辭時他也沒有怎樣去深究。在葉子為了救人而從二樓摔下來時他也只是看着駒子和葉子抱在一齊,對葉子感到同情,沒有什麼太多情緒流露。顯然島村對於葉子只是有一些好感而已。

在看小説是我就一向在想駒子和葉子之間的關係,為什麼駒子不願意提到葉子,對於葉子似乎充滿了敵意。看了電影,我發現駒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島村對葉子的好感,而不願與葉子交流。在駒子從島村口中得知葉子求島村好好對待駒子時,相信駒子對葉子的想法也改變了。這也應當是駒子在明白島村的心意後發現葉子又從樓上摔下來死去崩潰的原因吧。在駒子的親人相繼離世後,葉子已經是她最終的親人了,可是此刻連最終一個親人都要離她而去,這也難怪駒子會崩潰。

在《雪國》這部小説中,如果錯過了那些描述風景的文字,就是一種遺憾了。我們能夠來欣賞一下這雪國到底是怎樣一個美法。

“這是原野盡頭唯一的景色。淡淡的晚霞把整個山容映成深寶藍色,輪廓分明地浮現出來。月色雖已漸漸淡去,但餘韻無窮,並不使人產生冬夜寒峭的感覺。”,“島村彷彿坐上了某種非現實的東西,失去了時間和距離的概念,陷入了迷離恍惚之中,徒然地讓它載着自我的身軀奔馳。單調的車輪聲,開始聽的時候像是女子的絮絮話語。”。這兩段話是島村在火車上看到的雪國風景。在坐火車時,我會覺得窗外的景色從眼前閃過的時間過快而不去觀察,可是作者在描繪雪國風景時感覺是在寫一幅靜止的畫,月落迎晨,寒意料峭,像是失去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樣,迷失在了這種美妙的感覺之中。

在最終一章中也有一段關於景色的描述。“茫茫的銀河懸在眼前,彷彿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體擁抱夜色蒼茫的大地。真是美得令人驚歎不已。島村覺得自我那小小的身影,反而從地面上映入了銀河。綴滿銀河的星辰,耀光點點,清晰可見,連一朵朵光亮的雲彩,看起來也像粒粒銀砂子,明澈極了。”這是島村在葉子死前看到的景象,美麗的銀河,在葉子死時,在他眼前,在他心裏傾瀉而下,這種壯觀的場面,讓我們震驚,也為葉子這種無謂的犧牲精神而震驚。

不管外界怎樣評價《雪國》這部小説,我認為它在我理解的寫作意義下是一部很不錯的小説,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映象。

篇二十二:雪國讀後感

《雪國》故事在一片銀白的國家慢慢露出故事的一角,雪國被瑩白色的雪花鋪滿,將一切醜陋偽善掩蓋在塵埃之中。島村在那裏邂逅了美麗依人藝伎駒子,兩人一見如故,在雪國的日子裏島村有了駒子的陪伴也不顯無聊。從傳言得知駒子有未婚夫並重病在病由一不叫葉子的少女照料,而駒子為了籌集醫藥費而做了藝妓。可當島村詢問時,駒子卻矢口否認。沒過多久,駒子的未婚夫即將離開人世,照料駒子未婚夫的葉子請駒子前去探望,可無論葉子怎樣請求,駒子仍是不去,和島村緩步離開。駒子未婚夫死後,葉子便在大火中自殺身亡。而島村也只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惋惜葉子年輕逝去的生命。

像是一個沒有結尾的故事,最終的雪國火花沖天,將蒼白的雪染上了火紅般的顏色,埋沒在雪地裏的是逐漸失去色彩的生命,在茫茫的雪野湮沒,融進那片純白,最終塵埃落定。

川端康成用他含滿悲傷的筆墨在紙上寫下華麗的篇章,彷彿只要墨汁一點便會在紙上留下豔麗的花。他的故事和他的一樣哀傷,幼年失去親人的痛苦令他的世界觀添上了淒涼的色彩。當他以《雪國》《千隻鶴》《古都》而獲得否無數人夢寐以求的諾貝爾獎後的第三年,他卻以含煤氣管自殺的行為結束了自我才華而憂鬱的人生。

沒人能理解他這樣的行為,可從他的筆墨中彷彿聽見他悲愴的歎息聲,命運多桀造成了他的才華和精神。生並非死的對立面,死潛伏於生之中。川端康成的話,彷彿是在向世界述説他依舊存在,存在包含着死亡的生中,昇華了一切。

篇二十三:雪國讀後感

其實一向以來我對日本的很多東西都是很反感的。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説。可是當我看到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寫的散文臨終的眼時,給我極大的震撼。之後我明白了他的小説雪國。

川端康成自小成為孤兒,歷盡人世滄桑和炎涼世態,養成了一種孤獨沉默的性格,對於世事採取漠然的態度。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還藴含着對下層婦女的同情,在必須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會現象

雪國這本書買了後,看了好幾遍,看完之後,我問自我,看完後自我有何感覺,我告訴自我,沒有感覺。是的,看完之後,心底沒有留下幾個異常印象深刻的人物和與之發生的事情。可是唯一覺得的就是作者細緻的景物描述。猶如,電影畫面中那些唯美的影象,人已經不是關鍵的因素。他們都是一些帶你走如畫面的線索而已。其實,那裏邊有很多關於日本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地方風土人情描述。反而,讓我想起了簡愛中,對於那個陰鬱的陰天的描述,低矮的舊式城堡,有着陰霾的天,自我一個人躲在小房間窗簾的後面看這書,那個時候看着這一段的時候,只是覺得那個景物和人物的心境完全融合在一齊了。

川端康成的《雪國》凝聚着作者十二年的心血,《雪國》中的每一個意象都有着豐富的寓意和象徵。作品中作者着力描述的無聲的雪國在作品中是一個重要的自然主角,雪國四季的自然景色魔術般地襯托了小説中的人物形象;“雪”的潔白是日本美學觀念的體現,日本傳統美的象徵,而“雪國”則是川端為其營造的最終一塊棲身的淨土。雪國的晶瑩剔透、豐富多彩也象徵着有過燦爛文化的日本;葉子象徵着作者的終極理念,在那裏體現為日本傳統。和葉子一樣,行男也隱喻了傳統的日本文化,行男和葉子是一體的。行男這個名字暗示着作者對漸漸離去的日本傳統的哀悼,葉子生命的終結也寓意着作者對日本傳統文化可能消亡的命運的深沉擔憂。島村象徵着外來文化對日本文化的窺探和關照,實為西方禮貌的隱喻。在駒子火一般的感情、葉子“內在生命在變形”的死亡、雪國魔力的感動下,他彷彿置身於銀河中的靈魂最終受到了深深的浸潤,這也象徵着日本文化對外來文化的感化力量;駒子有着雙重的身份,象徵着應對外來文化壓力時無力的傳統維護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時也隱喻作者在理解外來文化時的矛盾和複雜的心境。

作家以富於抒情色彩的優美筆致,描繪年輕藝妓的身姿體態和音容笑貌。並巧妙地用雪國獨特的景緻加以烘托,創造出美不勝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而看雪國的時候,其實,心境是安靜的。因為沒有異常大的人物矛盾衝突,所以沒有了心境的起伏。就如同一個人在靜靜的欣賞着那一方的雪景。從作品,偷窺作家,直覺告訴我,那必須是一個有着對純美的東西有種偏執的人。一個人總是在現實和精神上游走,對於駒子。他描述了很多,可是印象反而沒有對葉子的印象深刻。雖然,倔強的葉子只是在開頭和結尾中出現。可是第一次的出現如果以純美來形容的話。那麼,最終一次的從二樓跌落時候,那個場景能夠用悽美來形容,可是那一次的跌落就像個慢鏡頭,段落不多,卻給人印象深刻!

篇二十四:雪國讀後感

看完《雪國》,像聽了一首柔柔的歌曲,心底留下的是揮之不去的餘間懸繞。純純的曲調,像極了冬日裏暖暖的陽光,帶着令人窒息的氣味,慢慢的融入心腸。

記不清是第幾次翻看《雪國》了,卻一向沒有機會看全。也記不清是多少次在雜誌、書評上看到別人推薦這本書,卻一向沒有買到手。特意抽了一天的時間逛書市,跑遍了整個圖書城,問了N個書店,最終一位漂亮的阿姨幫忙找到了它,細心的揣在懷裏,坐着人攘攘的公車回來,天已經快黑了。

並不像那些名著一樣那麼厚,溥溥的一沓紙裏散發着芬芳的書香,連着幾個晚上,我都像品味一壺珍茶一樣式,幾張幾張的細看。困了要細心易易的把書放好,然後帶着濃濃的疲憊入睡。

儘管如此,我卻感到了困惑,那就感覺就像一個看不懂線譜和樂理的人聽到一首好曲子時一樣,有心靈的陶醉,也有悦耳的感受,卻不明白好到底好在哪裏。《雪國》就是首這樣的樂曲。雖然我不明白它好在哪裏,但我依然願意貫注我的全心去傾聽。

書的資料講的是一個遙遠的島國小鎮,那裏有温泉,產絲織品,終年積雪,每年都會有像島村一樣莫名前來的遊客。作者經過島村在火車上一對打扮得很像夫妻然而又給人很怪感覺的人的描述,引出許多其它的話題,如雪國小站的景物,島村對駒子的想念等等。繼而過渡到描述島村與駒子的情感糾紛。其中寫駒子的筆墨是最多的。駒子是一個出身貧寒、舉目無親而淪為歌妓的女子。本來定有未婚夫,但未婚夫患上絕症——幾乎是剝奪了她婚姻的權利。僅有委身為歌妓。在旅館與飯局之間應酬。而她與別的歌妓卻是不一樣的,她嚮往自由的生活,期望自我與島村的感情能夠修成正果。為此,她細心而細膩的呵護着,呵護着自我也呵護着這份感情。而島村是個有家有室的遊人,只是每年定期來那裏渡假的過客而已,他只是想維持現狀。而絕非像駒子一樣對自我的所愛進行大膽而熱烈的追求。

其實駒子也明白事情理性的發展狀態會是怎樣樣,但她拋開了一切世俗觀,温柔的陪着自我的情人散步,更是在未婚夫死亡的時候跑去車站送島村。我欣賞這樣的性格和這種對感情的追求與執着,但似乎這一些都被凍結在了這個偏遠的雪國裏,怎樣樣也無法觸及。

相比起來,葉子的性格具有一咱純粹的善良。她照顧着駒子的未婚夫。關心駒子的生活。我看到這些地方的時候,不禁也和作者一樣的疑問:這個弱弱的姑娘,她心裏到底在想些什麼呢?難道就沒有自我的生活目標嗎?

雪國的風景是美的。同樣美麗的駒子和葉子卻像生來就束縛在了男人生上一樣。當自我並不愛着的男人病得不行了的時候為其賣身治病,在自我心愛的男人面前處處約束自我的言行,渴望甚至是乞求她們內心所貧貶的愛撫。我想,這樣的情感,這樣的故事,也許就像雪國的夕陽,會很快的消失在遠山的盡頭罷!

而做為見證整個事情發展的島村,只是像一個過路人偶遇了這一切。見證了一個完整故事的開始與結束。我很懷疑島村是否就是作者本人經歷的寫照。曾在某個遙遠的地方,有個以往深愛的女子,當自我慢慢變老時,記憶變得日漸清晰,於是應對記憶,寫下了這篇文章,當作悼念。

我承認,沒有看懂《雪國》,至少是沒有完全懂,這與我對日本文化的理解少是相關係的,日本人生活在繁的禮節和對夢想的孜孜不倦裏,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日本社會的井然有序的一個原因,更也是它們發展的一種民族動力。作者截取許多往事中的這樣一個雪國來表達自我內心的那片神聖領地時,似乎透露了某種進取上進的光芒,遺憾的是我看不清楚這神聖所發出來的光芒,只是朦朧的在眼前有幾個穿着和服的女子,踏着木鞋,帶着微笑走過。這種距離是最遙遠的。

本來這篇讀後感想寫名為《唯美的雪國》但葉子的死讓我耿耿於懷。太荒唐和突然的結局像這荒唐的感情突然的消逝一樣,令人難以釋懷。葉子被火燒死了,確實點的説她是為了救別人而擔誤了自我的生命。駒子瘋了,她所有的情感、傷懷也許在傾刻間全部迸發,讓頭腦正常工作的系統一下崩潰了。安排這樣的一個結局不能説作者破壞了這種唯美的氣氛,相反,這樣的結果讓一些痛苦的生靈得到了精神的安息。

世間上本來就少有完美的事情,缺少的東西總是能襯托出這種完美的稀有性。讓人懂得去懷念和追求。我想這雪國是最終的雪國,它也許會永遠的消失在島村的生活裏,但這雪國同樣是永遠的雪國,因為它給別人留下的深刻的記憶是無法抹去的。

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雪國的人們會是怎樣的生活呢?沒有人能夠回答。可是我明白過去了的雪國——它像一幅畫卷,呈此刻我的腦海裏,隔着遠遠的距離。

比較:看完雪國,立刻想到的是一箇中篇《哦,香雪》,這也是一部給人以美美感受的作品,但它的這種美與《雪國》中的美是不一樣的。它更貼近人心,更能讓人感受到真意。而雪國的美卻是那樣的冷豔,似乎與我們相隔了太長的時間,我們只能遠遠的觀看,帶點陌生的距離感。

篇二十五:雪國讀後感

第一次認識《雪國》是在大一上的外國文學欣賞課上,那時候是冀桐教師跟我們介紹川端康成的時候提到的,那是教師只是粗略介紹了一下資料,沒有仔細分析情節。自從加入了雪國讀書組,就需要對這部作品更多地瞭解,於是在暑假之前的一週,去圖書館把這本書大致瀏覽了一遍。説實話,第一次看沒有什麼很深的體會,再去了解了一下川端康成的經歷和寫作背景之後稍微有點點感受了,可是還是沒有對這部作品有很大的感觸。大概是鄙人書讀得少,對文學悟性又差的緣故吧,暫時還寫不出很深的感受來,估計還要多讀幾遍才會有些感受,才能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或者所描述的感情故事吧。

初讀這部作品,個人覺得主要還是在寫島村和駒子的感情故事,兩人之間由於地域分離、家庭因素等種種原因不能公開戀愛,於是在作品中描述了兩者間的發自內心的精神戀愛。雖然相見次數不多,可是在一齊的時間兩個人之間的親暱還是表現出了兩者間的默默的愛慕之情,結局有些悲涼,也很懸乎,不是很看得懂,還有待我繼續讀下去,等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體會了吧。

篇二十六:雪國讀後感

回首昨日,我們不難發現,在通古搏今的大世界裏,其實仍有許許多多我們認為已經很完美的東西,仍舊還需要那麼一些極小甚至細微的東西進行一下精心的點綴,包括我們認為無法更改的記憶亦同樣如此,《雪國》一書的出現就為我的記憶增添了一道絢麗的亮點,《雪國》一書已記不起是哪個假期讀的了,大概距今已有許多時日了吧!然而書中精彩之處至今仍記憶尤新。

《雪國》的作者名為川端康成,日本作家,初期的川端康成能夠説成是屬於現代主義系統的作家,然而,實際上在《意大利之歌》等許多川端康成的著名小説作品中充分的體現出,後期的川端康成的資質都已顯現出來,以往的川端康成是日本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員,文章十分的新穎,資料也具有必須的近代性,也能夠説成是十分異質的。而《雪國》則是從現代主義向日本古典主義美意識轉換時期的代表作品,是川端康成這一時期最初的優秀小説,其中是以《雪國》為契機,川端康成脱離了現實主義的封鎖,自此充分的發揮了長篇作家的個性。

《雪國》這部作品,如果單從語言的表達與意義這方面來看的話,我們極易發現它只可是是淺淺淡淡的生活的一種持續,沒有什麼值得真正吸收的亮點,然而如果我們着眼與它的表現浸透力(所謂的浸透力,是指浸透於作為對象的人與物之間的力量)。也就是着眼與它語言的價值的話,就不由你不覺得川端康成是位很了不起的作家,也同樣會認為《雪國》是一部十分傑出的作品之一。

在《雪國》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島村在一次機遇中認識了當地的一位藝妓後的情景,那時所為的藝妓就是平時在家裏做些平凡的家事,過着極為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喚時就立刻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地道的藝妓,有的時候她們在客人的旅館內一齊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閒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們熟悉起來,而後,當她們看到男人們穿着棉睡衣就寢或起牀時便會給予精心的料理,荀子就是這種地方藝妓中普通的一個,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個人逐漸的熟悉起來,並且經常見面。

《雪國》這部書中雖只是淡淡地描述了島村與這個藝妓的交往,可是如果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的從字裏行間中感受它是以其各種形式表現出來的浸透力,就會很輕易的發現《雪國》是一部傑出的作品,因為川端康成的文學大都具有動搖作品根基的浸透力,然而也正是它牽動了作品的整個世界,從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登場入物男女關係的構成方式,對自然的安排方式,以及對周邊事物的接觸方式來看能夠説其特點就是對於對象的浸透力。在我個人看來,無論是做為個人的人還是男女相對的人,分別都是以其不一樣的內涵存在的,可是在川端康成的文學的思路里似乎遠沒有諸如此類的區別,人與人的結合甚至人類的結合,全部都是異性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其實也無外乎於次,所有的人都是外在相互滲透着的人類的世界裏。而川端康成更為關注的則是親密熟悉的程度,相互滲透的程度。在川端康成的《雪國》一書中,雖沒有什麼大的波瀾,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語,卻在幽豔,光潤的文體底層,如同透過那細細的網眼,充分地展現出那充滿透力的描述,彷彿從我們的內臟中像霧一樣瀰漫開來,並且滲透我門內心深處,使我迷霧內從中吸收到在其它書中所吸收不到的文學知識。

自然、清晰、流暢是我對《雪國》一書的簡短評價,然而這評價正如《雪國》這部書一樣,具有着極深的內涵,值得久久的回味。

篇二十七:雪國讀後感

《雪國》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國》是一部富有詩意的作品,風景如畫的北國景色與主人公的內心融為一體,《雪國》整體給我的感覺是平緩而抒情的,但《雪國》裏有一個地方給我的衝擊力異常的強,也是我認為整部中篇小説的高潮,便是葉子在一場大火中逝去生命,駒子那悲痛欲絕的神情,那撕心裂肺的哭聲,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力。葉子的死亡預示着一種幻想的完美人性的破滅,川端康成筆下的葉子是一位善良又潔身自好的女性,其實葉子和駒子在小説裏面臨着一場相同的生活處境,但葉子從始至終也沒有淪為藝妓,顯然作者把葉子和駒子進行了比較,駒子是“實”的,那麼葉子便是“虛”的,應對那樣惡劣的生活環境,葉子又怎能獨善其身,潔身自好呢?這隻可是是作者比較駒子產生的美麗幻想罷了,所以川端康成對葉子的描述其實並不多,用了一種淡化的處理方式,你能夠感受到這個人物的存在,但又不能過多的瞭解,給人一種琢磨不透的虛無飄渺的感覺。

駒子是《雪國》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駒子從一位社會底層的鄉村女子,最終為了給毫無感情的未婚夫治病完完全全的淪為了一名藝妓,駒子以其説是為未婚夫淪為藝妓,還不如説是生活的壓力,把她一步步的逼上了這條路,如果像葉子那樣生活,可能只能是提前的死亡。駒子渴望“正正經經”的生活,渴望完美而真正的感情,期望找一個愛自我的丈夫。她對島村是有一種期待的,而這種期待在駒子身上表現的越來越強烈,但駒子的這種願望破滅時,最終便是駒子人性的毀滅,駒子的刻苦學習,勤奮練習三絃,讀小説等等努力,都是徒勞無獲的,不能讓她的生活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島村雖然對駒子的遭遇有着同情心,但早有妻子的島村無法實現駒子的願望,雖然駒子熱烈般的愛着島村,但島村最多把駒子當做是朋友罷了,只是他在旅途中無聊消遣的玩伴,在駒子身上展現了對於完美生活的渴望、渴求和對於生活的熱愛,而島村身上展現出一懶散、懈怠悲哀着生活在虛無中,島村和駒子對於生活的態度是完全的不一樣的,構成了強烈的比較,也從側面烘托了駒子身上所具有的完美的人性。

川端康成在《雪國》中運用了西方的現代主義和日本傳統文學的多種藝術手法,創造出了一種悲中有美、美中有悲的獨特意境。

篇二十八:雪國讀後感

“不知為什麼,島村總覺得葉子並沒有死。她內在的生命在變形,變成另一種東西。”

許是日本文學筆下時刻籠罩着淡淡的悲哀,我總不敢輕易去觸碰。讀罷川端康成的《雪國》,無力感似有似無地湧上心頭,竟感到了莫名的惆悵。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故事便從川端筆下這片茫茫雪域開始。

島村,坐食祖產的有婦之夫,對西方舞蹈感興趣,然而卻只是憑藉西方舞蹈的書箱和圖片去任意想像。他不是欣賞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體舞蹈藝術,而是欣賞他自我空想的舞蹈幻影。駒子,雪國的藝妓,為了給師傅患病的兒子行男等醫藥費成為藝妓。她是一個連腳趾彎裏大概也是乾淨的女子,她期望能夠上城市去,與其它山溝溝裏的藝妓不一樣,她幾乎每一天都寫日記,把讀過的小説做了十冊多的讀書筆記。小説描述了島村三次到雪國來找駒子,在第二次來的途中被一雙美麗的眼睛吸引。“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餘暉裏飛舞的夜光蟲,嬌豔而美麗。”這是一個叫葉子的姑娘,她的聲音悲慼而優美,彷彿是某座雪山的加聲,小説平談如水,卻纖弱氤氲着淡淡的悲哀。最終以葉子在一場大火中喪生而結尾。

川端康成的文筆極其細膩,意識流的資料按時間順序相互交織,所有情節,語言都如雪國的皚皚白雪,純淨而無絲毫雜質。平淡卻能給予心靈沉重一擊。

小説始終圍繞着“虛無”與“徒勞”。

在島村看來,一切都是徒勞的,他擁有幸福的家庭和令人豔羨的社會地位,卻一向在尋找活着的意義。駒子在他眼中,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駒子記讀書筆記是徒勞的;對城市的幻想是徒勞的。“看上去她那種對城市事物的憧憬,此刻已隱藏在淳樸的絕望之中,變成天真的夢想。他強烈感覺到,她這種情感與其説帶有城市敗北者那種傲慢的不滿,不如説是一種單純的徒勞。”她愛上不可能的他是一種徒勞,她為了將死的行男籌醫藥費是徒勞……

生命本來就是徒勞的,所以島村在看到葉子死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極度的悲痛。“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呼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葉子是虛無的美麗,是精神純潔美麗的化身,她的死亡映證了生命的虛無。生死無常,人生無常,無生就無死,無死就無生。人生無所謂生和死,死並不是生的終結,無並不是有的肯定。生和死,有和無只可是是生命存在的兩種形式,僅有敢於肯定死,才能擁有生,才能在生的時候不為死的影子所困擾,才會在列的時候不會因貪生而卻步。死是幸福的重點,人死後就回歸到虛無,同自然萬物一樣,到達萬物一如。這是川端康成經過《雪國》想表達的,與中國古代老莊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有時候我們將生死看得太重,在這世界上,我們誰也沒有辦法活着離開。那又何必自尋煩惱,為生死所困呢?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倒不如坦然去應對生老病死,像趕赴上盛宴般去迎接自我的宿命。

生命會迴歸虛無,但我並不認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徒勞。

哪怕到最終我們什麼也帶不走,但在有限的生命裏面,我們能夠探究生命無窮的意義,因為島村覺得一切都是徒勞的,所以他一向深陷在一種混沌的泥潭中,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所在。我們活着,就有活着的使命,有更多未知等待發現,許多問題等待思考。我不願意因為結局而放棄享受生命的過程,哪怕是為了一朵春天早開的花,第二天升起的太陽,我都有正取幸福的理由。就如同雪國不會一年四季都大雪飛揚,它總會等到了春天的到來。這也正如我們每一天都做的,期待第二天的朝陽,為更好的明天奮鬥。

在川端康成的筆下,那裏還是一片白雪琉璃的世界,迷迷濛濛地罩上一層柔和的乳白色,整個世界純白潔淨地似有似無。裏面有物的悲哀,人的悲哀,人的徒勞,生命的虛無,島村的哀傷,駒子的三絃夢……

“沒有劇場牆壁,沒有聽眾,也沒有都市的塵埃,琴聲就會透過冬日澄澈的晨空,暢道無阻地響徹遠方積雪的羣山。

在那裏,雪山將給生命,最宂長的迴音。

篇二十九:雪國讀後感

川端康成是日本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員,他的文學作品具有必須的特質。其作品《雪國》是一本講述日本尋常人家在一段旅行中發生的普通平常的事。經過這樣的故事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微妙的關係和複雜的內心境感世界。

在《雪國》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島村在一次機遇中認識了當地的一位藝妓後的情景,那時所謂的藝妓就是平時在家裏做些平凡的家事,過着極為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喚時就立刻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地道的藝妓,有的時候她們在客人的旅館內一齊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閒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們熟悉起來,而後,當她們看到男人們穿着棉睡衣就寢或起牀時便會給予精心的料理,駒子就是這種地方藝妓中普通的一個,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個人逐漸的熟悉起來,並且經常見面。

這部小説重點在於其文字的感染力的成功。經過島村和駒子之間的對話及其之間的關係的演變,極其豐富的表現了其文字的浸透力。在這樣普通的生活場景中,充分的顯現了日本的民族特色文化,將這些特殊的食物連接起來,組成了一個個唯美的畫面,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甚至還會有情感的共鳴。

作者經過“雪”這樣的事物,來表達在日本所説的美學的體現。從這些文字中我能夠看出作者的一種平靜的心境。人物中島村對於葉子的印象比駒子還要深刻。葉子的出現和逝去,那是一種從靜美的狀態跌落到悽美的情景。

總而言之,這部小説是川端康成對日本傳統文化的擔憂,即營造了雪國這樣一個唯美的環境來寄託自我對日本文化及其傳統美學觀念的情感。整部小説都體現了川端一種孤寂的心靈,表達自我的一種終極理念。

篇三十:雪國讀後感

流動着的美麗

——《雪國》讀後感

自然可能是很瞭解我的心境啊,每到一處都有美的存在。

最近撫順一向在下雨,令人感到很驕躁。可是細想一下,這確實是自然送給春天的最好的禮物啊!我想在這個細雨綿綿的季節裏躲在宿舍看書也是享受的,於是乎不知不覺就沉浸在《古都》裏的美麗櫻花樹下。做着美麗的夢。

駒子以往和島村説過,當他離開後她要過正經日子了。島村聽後立刻呆在那了,那並不是駒子的話令他吃驚,他一向把駒子看成是最純淨的了,在這個美麗的銀河下,島村彷彿和自然融合在一齊了.美麗的葉子死了,可是島村認為她還活着,只可是是變成了另一種東西存在這個世界上。川端曾説過新的死亡也正是新的生命的開始,新的美的開始。葉子雖死了,可是,駒子不是重新生活了嗎島村不是發現了這美的存在了嗎兩年中他和駒子從相遇到離別,從陌生到熟悉,從肉體的接觸到精神的接觸,雖然每一次重新看到駒子,她都有新的變化,可是駒子對島村的傾慕如此之深。甚至為了和島村相見,連她得病的師傅都不管,冒着寒冬來見島村。當行男奄奄一息時,她也以和她毫無相關為由不忍離去。

也許島村無意中給了駒子一句“徒勞”,是對她的最好的評價。可是看看駒子的這幾年的生活,她到底是當了藝妓,是為了給行男籌集醫藥費才當藝妓的嗎為什麼呢島村以為駒子是行男的未婚妻,可是他到底是猜錯了。駒子説她才不會可憐巴巴的給島村寫信讓他來呢,這是不是兩個人的獨特的幽會島村一想到這就會認為駒子越來越可愛了,當她唱歌時是那麼的美,一塵不染,那美麗的臉蛋,和那帶有光澤的紅脣。島村被駒子的美吸引住了,難道這就是他每年都來的原因他以往説駒子可憐,她的想在京都生活的願望破滅了,是這樣島村才每一次都來撫慰駒子的心傷的可是駒子生活的是那麼的安逸,連新的掌櫃都那麼的善待她。寒冬裏,駒子曾象妻子一樣依偎在島村的懷裏,就象駒子第一次喊島村“象一個女人在叫喊自我的男人的聲音”一樣。島村突然差一點大笑起來,這確實是他的快感所在啊。

在最終的一幕中,兩個人走在山坡上,黃昏消失後,銀河傾瀉下來。

在混亂的人羣中島村還是走到駒子的身邊。駒子説真難得啊,在人羣中。“別讓別人以為我到哪裏都要帶着你似的”島村最終還是躲在人羣中。

在駒子的房間時,島村頗有感觸的對駒子説“你是個好女人啊”。可是駒子一再追問島村説這句話的原因,島村無言以對。駒子最終用髮簪紮起鋪席來。

在失火的現場,他聽見駒子的叫喊,彷彿帶着他的悔恨和罪孽一樣。她抱着葉子,死去的葉子!

她曾讓島村將葉子帶走,島村很迷惑。在火車上葉子那美麗的臉和雪後駒子美麗的臉,兩面美麗的鏡子。兩面美麗的美麗!

銀河在流動,在島村的面前一向傾瀉到火場。彷彿自我和它混為一體了!

於是心境舒服了很多

它以美麗的銀河結局

沖淡了這段夢

可是,駒子

比以前更美了

更美更美了

篇三十一:雪國讀後感

有些書就留下這樣的氣息,引人一再重返,流連不已。

《雪國》、《千羽鶴》、《古都》的合集,以文學成就而言,《古都》最是單純清淺,恍若以京都四季風物作背景的莫扎特的音樂;《千羽鶴》的編織承轉親密而微妙,近乎不着痕跡,以超然的敍述技巧蜿蜒探入內心的幽深世界;相比之下,《雪國》則與兩部作品都極不一樣,透過那樣秉賦強烈、稜角鮮明的虛構,攤開一幀按捺不住卻無以寄託的精神映像。

從火車穿過隧道的那一刻開始,就處處看見兩相映照的風景:島村眼睛裏的兩個女子,駒子徒勞而認真的生,與葉子悲悽而凜冽的死之間,構成亮色與冷色、濃烈與柔斂、漸悟與頓悟的對照,實與虛、動與靜、續與斷的反詰,如霞光對雪色,如鏡裏照現的妖嬈紅顏與窗上浮映的迷離秋水;並非比較,亦非張愛玲所偏好的“參差的對照”,而是一體之兩面,是生命在抵達死亡以前所兼具的美麗與虛幻,因為不斷的消逝,湧出不竭的眷戀。島村並不僅僅是敍述的取角,也是風景的一部分:葉子與行男之死別,正照應駒子與島村之生離;而葉子對於死的決然歸赴,像透過一粒沙所洞察的世界,照亮了島村對於生的惝恍繾綣。

解讀這篇小説的虛構動機,讓我想起另一部成雙設對、處處滲透“參差的對照”的作品《石頭記》,貫穿兩者的是如此相似的精神底色:是情,是幻孰真,孰空是執著於物哀之美,抑或皈依運命的徒勞當記憶如此纖毫畢見,刻骨銘心,由誰來了悟紅塵虛幻,懸崖撒手

篇三十二:《雪國》讀後感

彷彿是在霧裏看見海的樣子,第一眼望上去,我可以明白無誤的説那便是海平面了,細看時我卻動搖了這種想法,因為我分不清那是海,是雲,還是雪?D?D初看雪國,感覺有種淡淡的痛擁堵在心頭。

在悽美的風景中,兩個為愛而痴的女子,像是浸了水滴的水墨畫,身影漸漸變得模糊,惟有一個聲音總是不絕於耳,翻來覆去總是兩個字“徒勞”!再讀雪國,我更覺得像是跌入迷霧,眼前所能幻化出來的,只有淡淡的近於透明的山水,連雪都沒了印象,感知到的只是駒子徒勞的“愛”。

有些愛也許永遠不會有結果,只是因為發於心,便使人徒勞無益的如飛蛾撲火,苦苦追求。困惑於愛情的人讀《雪國》,或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禁會心有慼慼焉。而已對愛情這種病毒免疫的人來讀《雪國》,或許更會有“徒勞”之感。駒子追求的愛,“在現實中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作者就將愛情變得朦朧、虛無,融入痛苦與哀傷、或虛幻的世界中去,”(葉渭渠)。讀一讀前言,或能有助於理解。不過,如今再來讀這本書,十年前的那種心痛已無處追尋,或許因為自己也已免疫了吧……

篇三十三:雪國讀後感

她是雪,卻妄想從雪中生出一團火焰,照亮雪的世界,温暖雪的心靈。

——題記

她是藝伎,連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顏色,痴情地愛着有妻室兒女、坐食祖產的島村,她大度,冰雪聰明,儘管她多麼渴望自己有一天穿上婚紗,被島村明媒正娶,但她還是隱忍着説:“下一次,帶您太太也來温泉浴池吧!我也是可以歡迎的。”

她是火焰,在雪的覆蓋下激烈地竄着火苗,她為報自己的恩人,救治恩人的兒子行男去當藝伎,她讀各式各樣的外國文學,記了厚厚的日記,努力學習三絃琴,她一直、一直在掙脱現實的生活,當島村搖頭看着她的日記説:“都是徒勞吧。”她只是淡淡地回:“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呢。”

她敢愛、敢舍,卻彷彿永遠得不到幸福,島村懦弱、空虛,正作文是她無法得到幸福的根源,她就像白娘子,痴痴地渴望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卻終究讓人給負了。

她是天上的銀河,是銀河中的星星,有島村難以企及的美麗,她將自己一切最純粹的東西展現給島村,她深沉地愛,不求回報,甚至,在島村偷偷準備離別時,她只呆呆地望着,跳到正在行駛的汽車上,臉貼着冰冷的窗户,喊:“喂!你去哪兒?”

也許,這就是兩個人天上地下的感情,就是兩個人對待生命,對待生活截然不同的態度。

假如有一天,島村不再是書中的島村,駒子不再是當藝伎的駒子。他們的愛情會繼續嗎?

我想不會,島村依舊那麼索然無味,而駒子,依舊熱情似火。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本就是眼中兩個不一樣的雪國,一個活成的枯樹,一個活成了明燈。

篇三十四:雪國讀後感

“小巧緊閉的柔脣,卻宛如美極了的水蛭環節”,真是深深迷戀這種病態美的日本文學。高中,快把腦袋鑽進課桌裏的消化安妮寶貝的憂桑,翹首以盼的迎來七月硬要把QQ簽名改成七月與安生,無病呻吟的姿態侵蝕了本該鳥語花香的17歲,直到現在感受着骨子裏的悽惻較量着充滿表現力的樂觀向上,連自己也好奇着未來的我的樣子。半年裏讀了若干本書,在微博上留下隻言片語,説説具體的內容吧,當真回憶模糊的很,前幾日受一篇文章的啟發,決定嘗試動筆,誰曾想第一本練手的讀後感竟是川端康成的《雪國》,在沒有任何歷史背景的桎梏下,我認識每一個字符,當它們串聯成長長的隧道,穿越過來,便是雪國,這一幅嚴寒的夜景,只聽見地殼的冰裂聲,剛剛敲打完的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鍵盤就被凍住了。

簡介説,像《百年孤獨》一樣,《雪國》影響了餘華、莫言、賈平凹等幾代中國作家。我不大喜歡古詩詞,生澀的用詞酌句和磅礴的雄心壯志是我所不能及也,那個用宏觀感受生活的年代,是馬蹄飛馳過的沙場,太堅硬。直到《雪國》的出現,人們發現,小的東西也能入文,是指尖可以觸碰的生活,很柔軟。像柔脣借喻成的水蛭環節,差一點點以為水蛭是粉紅色呢。

我喜歡真實的東西,喜歡獨立又依賴的性格,喜歡山中的冷空氣,怕是酒醉的人也能吹醒三分的那種温度,而《雪國》恰好涵蓋了我想要的和我喜歡的。文中的駒子是一名藝妓,卻自帶潔淨的標籤,一個從16歲開始寫日記,寫了十幾個冊子,在鄉下自學三絃琴,彈得鏗鏘有力,津津樂道的和島村談論着電影和戲劇,真像一壺日本的清酒:單純而濃烈。起初我和島村的想法是一致的,認為這一切都是徒勞無益的,尤其是駒子愛着有婦之夫的島村,島村還在窺探朦朧未知的葉子,深情難對等,難道不是徒勞的悲哀嗎?可是隨着文字的帶動,那種愛情是“猶如在陰天裏回想陽光燦爛的情景”。我是個自動具有代入感的觀眾,很容易相信書裏寫的銀幕上演的,所以感受到的都是日本人剛烈而極致的愛,而這一點在很多日本作家身上得到了印證,他們認為只有死亡能成就一切,耳濡目染的到現在,我不再覺得死亡是一種恐懼。

借用一句看到的書評:中國人讀《百年孤獨》,驚異的是其天馬行空。讀《雪國》,驚異的是其細到毫巔。我一直都在不斷回味文章的末尾“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從他的心底傾瀉下來”,想象空間從來都是日本文學留給你的一點驚喜。

篇三十五:雪國讀後感

讀完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後,我被他作品中那種獨特的美深深吸引住了,所以這些天抽空就把這本《雪國》也看了看。

小説開篇以主人公來到一個白雪飄飄、四野茫茫的靜謐雪國為開頭,這一點與作者的唯美觀是分不開的,川端的作品總是以他獨有的那種清清淡淡,含含蓄蓄的情感:或是暗暗的哀傷,或是羞羞澀澀的愛慕,或是淡淡的淒涼,深深地打動着我們,而且這種打動是一點點,一絲絲,靜靜的,輕輕的,流入我們的心田。看完《雪國》掩卷沉思,慨歎駒子和葉子命運的不幸。

他們是雪國裏悠悠飄零的雪花,在半空,這般冰豔動人,帶着寂寥的哀傷讓人憐愛不已。可是雪花永遠只能是雪花,他們的身份是藝妓,他們的命運已經定格,縱然努力去擺脱,卻也只是徒勞,正如小説裏寫的:駒子的生命是徒勞的,你只能看着這哀豔美麗的雪花悠悠地飄到你的眼前,於是你忍不住心動,用手去接,然後只能靜靜地看着她在你手中慢慢地消融,而你卻什麼也做不了。

熊熊烈火之中,葉子猶如天際的星星般隕落。故事結束,銀河傾瀉而下,黑暗毀滅了一切虛無的暖色與希望,霎那間温存與美好沉落在雪國。雪國的冰冷依舊寒徹心底,只是變得像廢墟一樣,了無生機,悽悽慘慘。

這是一個猶如夢境的故事。島村在火車上映過玻璃觀察葉子,餘暉中的葉子讓島村着迷,葉子的出場註定了她人生的悲劇。黃昏之中,本應充滿希望的妙齡女子卻與暮景一起流逝,她的人生亦是如此。活着的時候讓人心存憐惜,死亡的意外又帶給了人們無法承受的疼痛,小腿在抽搐,蒼白的臉在燃燒……這是殘忍的結局,它讓時間驟然停止,雪國也封存在人們心底。

駒子是故事中唯一的暖色調。嫩綠的羣山中,駒子的脖頸淡淡映上一抹衫林的暗綠;白雪皚皚的清晨,鏡中的白雪襯托出她紅紅的臉。還有與島村相視後羞澀低頭時緋紅的雙頰。這都是讓人温暖欣然的。她的出現,調整了故事的節奏。急促的談話,忙碌的生活,安靜的等待,讓駒子的形象變得鮮活可愛起來。但她終究與“徒勞”無法分離。島村的態度決定了喜悦希望都只是駒子幻想中的假象。她愛他,但是他卻沒有。駒子,這樣一個執着且堅強的女孩。她性格的活潑和快樂只是雪國上空飄過的一陣風,註定不能久留。她不屬於這裏,就連她的出現都是“徒勞”。飄渺的不是葉子而是她。她僅僅是個配角。如果説葉子的死去毀滅了島村心中的幻想,那麼駒子的虛無則更讓人覺得疼痛。她註定不屬於這樣悲涼的世界,她臉上的緋紅會褪去,靈魂也會在冰冷中被吞噬。

駒子的無力,讓我覺得傷感無奈。冰凍大地之上,即使有千萬的火種也不能燃燒。駒子的存在就是這樣微不足道,在島村的心裏是,在雪國也是。其實,駒子的形象隨着葉子的死去而幻滅,她悲慟的喊叫聲意味着最後的掙扎,但卻依舊無力。她——註定不能把那抹緋紅留下,雪國的淒冷已成宿命。

當淒冷已成宿命,那團火焰的熄滅或許比死寂更讓人疼痛吧。

篇三十六:雪國讀後感

《雪國》並無較多的情節,着重表現的是在雪國獨有的地方風光中,島村和駒子相互間的感情交流。全書到處瀰漫着悲傷的美。《雪國》的背景設置在遠離東京的雪國及其温泉旅館,並以那裏的“五等藝伎”駒子和遊客島村的邂逅為題材,表現了他們的性愛生活和遊覽活動。

“穿過縣境上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大地一片瑩白,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下來。”作者用美麗又簡潔文字,拉開了《雪國》的序幕。《雪國》並沒有曲折複雜的情節,也沒有什麼豐厚深刻的社會主題,故事寫的是一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者,前後三次前往一個北國的山村,與當地一位叫駒子的藝妓及另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的愛情糾葛。故事就是在這一出潔白雪國裏不經意地發生、終結。

我感覺這個故事裏最值得憐愛的莫過於駒子。她的人生是坎坷的,行男的死去,從事藝妓等等都是她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她真的有努力地在試圖改變自己的人生。她會看書,會努力地練琴,會努力地博得島村的愛。在對待島村上她真的顯得那麼嬌柔可愛。一次島村去她的家的時候,記得她説過每次去島村那裏都會穿一件新衣服,還會跟別人借,就為了讓島村看到每一個不同的而美麗的她。她會在意島村説過的細枝末節的話深深地種在心裏,可是島村對她也許多數只是身體上的留戀,多麼可悲。她的愛是徒勞的,不是嗎?她的單純沒有換來同樣單純的感情,多少讓人惋惜這個女孩子。至於她的親人們的離開,她也無法控制,島村最後也要離開她的世界重新開始生活。這未免太過殘忍了,她於島村是個什麼樣的過客呢?也許回到大城市的喧囂中,島村可以不再想起她,但是在那寂靜的雪國,那個叫島村的男子一定會在駒子年輕的靈魂中長久的駐紮。

雪國的雪是天地間寒冷和美豔的精靈,而寒冷、美豔是川端康成精神世界的精靈。純淨、空靈、悲情,川端之美猶如富士山之巔終年不化的雪,“美,一旦在世界上表現出來,就絕不會泯滅。”《雪國》以持久的方式詮釋着哀而愈美的情愫。

篇三十七:雪國讀後感

恍若大雪綴滿夢境的世界,純潔而脆弱的白靄籠罩着這個虛渺的國度。它歸於寂寥,歸於歎息,歸於淺淡而深重的情感,卻始終不歸於世俗的污濁。

清澈的雪國緩緩鋪開平靜的故事,如呼吸一般靜謐沉寂,卻在悄然間捲成了刺痛的傷。出奇美麗的夜空中,那場瑰麗的銀河用她美麗猙獰的面孔吞噬了一切,又重生了一切。一道單純的生命劃過蒼穹,連塵埃都忍不得揚起一絲小小的渾濁。葉子躺在剛蔓延開的火苗和死灰復燃的火苗中間,血紅的衣裳比大火燃燒得更為灼烈。

或許那個時候,島村終於明白為何今夜的銀河會有如此赤裸裸的痛感。橫跨天空的明亮光帶在燃燒的烈火面前,用它弧狀的身軀勾勒出現實的蒼慘昏暗,並無能為力地佝僂着。葉子的小腿肚一陣一陣痙攣,島村的心一抽一抽地冰冷。漫天火光映照出內心的震顫,他的駒子,他的葉子,他的雪國,一切有形的或無形的,深重的或單薄的,都隨着銀河的傾瀉,轟然倒塌。

我始終堅信島村是愛着駒子的,儘管一切的情感都在極淺極淡的敍説中緩緩進行,我們仍可在這清幽的文字中瞰見幽豔的影。第一次見面時,駒子潔淨而雅緻,兩個人的談話戲劇甚至帶些可笑,卻讓本想尋歡的島村不忍染指。他真摯地欣賞着駒子純淨的美,甚至到最後火亮照亮所有的悽楚之時,他想起的,仍是同駒子共度的年歲。

那麼葉子呢?雪國以她開場,又以她結束,緩淡平靜的敍説中,卻從未成為主角。當火車上山野的燈火點亮時,島村也只能通過玻璃的反射看葉子不帶一絲雜質的眼睛,卻怎麼也無法直面真實的她。如雪般虛無縹緲,她是雪國中最純淨的生命,卻又因這般完美的純淨,早早地註定了她的悲劇。

我打心眼裏喜歡着這個人物。她像夢一樣琢磨不定,如潔白的縐紗纏繞着你,讓你沉迷淪陷,依然欲罷不能。葉子和島村約好了一場近乎私奔的旅行,去繁盛的東京,開一家小店,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平靜自由地生活。是這般讓人欣喜若狂的美好幻境,看得每個人都不禁憧憬未來美好的光景,我們期盼着葉子從那個悲涼的世界中脱離出來,擁有哪怕只是一點的微薄倖福。但事實並非這樣,當她與他有了那個温暖的諾言後,如果葉子安然無恙,這個故事就不美,那根刺痛人心的針也就無法深入。寄予巨大希望的承諾伴隨而來的卻是死亡的前奏,這樣的悲涼怕是沒有幾人抵得住。葉子以一種難以言説的姿態漂浮在流逝的銀河中,無法完美,也無法不美,只待故事結束時,從蒼涼的天際無聲墜落,不濺起一粒塵埃。

而嘩啦啦向島村心中傾頹的銀河,到底毀滅了什麼,又重生了什麼?或許只有一片寂寞而荒蕪的純白可以聽見。

篇三十八:雪國讀後感

《雪國》的作者是我崇拜的偶像,這麼説也許有些牽強,但他無論是他的啟於還是作品都給我的思想帶來很大的變化。只要是有關於他的文章甚至是短文我都會絞盡腦計地找到並留意翼翼地閲讀,生怕漏下一個字。沒有過多的詩歌或是言詩來描述他淒涼而悲傷的生命,但他的文章卻能夠讓人感受到他筆下那哀傷的美,作者的名字叫――川端康成。

故事在一片銀白的國家慢慢露出故事的一角,雪國被瑩白色的雪花鋪滿,將一切醜陋偽善掩蓋在塵埃之中。島村在那裏邂逅了美麗依人藝伎駒子,兩人一見如故,在雪國的日子裏島村有了駒子的陪伴也不顯無聊。從傳言得知駒子有未婚夫並重病在病由一不叫葉子的少女照料,而駒子為了籌集醫藥費而做了藝妓。可當島村詢問時,駒子卻矢口否認。沒過多久,駒子的未婚夫即將離開人世,照料駒子未婚夫的葉子請駒子前去探望,可無論葉子怎樣請求,駒子仍是不去,和島村緩步離開。駒子未婚夫死後,葉子便在大火中自殺身亡。而島村也只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惋惜葉子年輕逝去的性命。

像是一不沒有結尾的故事,最後的雪國火花沖天,將蒼白的雪染上了火紅般的顏色,埋沒在雪地裏的是逐漸失去色彩的性命,在茫茫的雪野湮沒,融進那片純白,最終塵埃落定。

川端康成用他含滿悲傷的筆墨在紙上寫下華麗的篇章,彷彿只要墨汁一點便會在紙上留下豔麗的花。他的故事和他的一樣哀傷,幼年失去親人的痛苦令他的世界觀添上了淒涼的色彩。當他以《雪國》《千隻鶴》《古都》而獲得否無數人夢寐以求的諾貝爾獎後的第三年,他卻以含煤氣管自殺的行為結束了自我才華而憂鬱的人生。

沒人能明白他這樣的行為,可從他的筆墨中彷彿聽見他悲愴的歎息聲,命運多桀造成了他的才華和精神。生並非死的對立面,死潛伏於生之中。川端康成的話,彷彿是在向世界述説他依舊存在,存在包含着死亡的生中,昇華了一切。

篇三十九:雪國讀後感

雪國讀後感

第一次讀川端康成的書《雪國》,有點不太習慣他的這種風格,對我來説太過於委婉,缺少情節性。

在整篇小説中有三個中心人物:島村、駒子、葉子,一直到作者敍事的最後我對這三個人物的關係也只有非常淺薄的認識:駒子是村裏的藝妓,跟島村這個過客有一種不太明朗的情人關係。這麼説似乎又不太恰當,因為在他們身上看不到愛情,也不是友情,只能説是某種感情。島村答應駒子,以後每年的二月份都會回村子一趟。就在某次回來的火車上,島村邂逅了美麗的葉子,然後暗戀上了這個姑娘。巧合的是,葉子的目的地也是駒子的村莊。教駒子三絃的師傅的兒子(行男)患有腸結核,葉子作為一名陪護把病人從東京護送回村子,有傳言説行男是駒子的未婚夫,但她否認了這一點。而葉子似乎也不僅是陪護這麼簡單,島村曾在火車上看到她如妻子般照料行男,但直到行男死後,文章也沒有對葉子和行男的關係作交代。而小説的敍述者“我”(島村)對葉子也只是單純的喜歡,似乎是一種對美的嚮往。

在這部中篇小説中,我能讀明白的就是這些。同時,還讀出許多不解。最大的迷惑是,我不明白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到底想表達什麼主題。每一部作品都是創作者思想表達的媒介,通讀全篇後我真的沒有明白川端康成的寫作意圖。其次,葉子最後是在火災中喪生的,似乎是意外又像是自殺,我不明白作者為何將情節這樣設計,葉子的死又暗示了什麼呢?

關於這本小説的表達技巧,正如我在開篇所講,於我的感覺是過於委婉,缺少情節性。也許是我較少涉獵日本文學的緣故,對於川端康成這位諾貝爾 文學獎獲得者並沒有特別好的第一印象。

但是在這本書的序言中這樣寫道“《雪國》是以日本傳統文學的悲哀與冷豔結合的餘情美為根基,展現了一種朦朧的、內在的、感性的美。”

看來還是要多讀書啊,讀書多了才有發言權。

雪國讀後感

《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説。它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時被評獎委員會提到的三部小説之一。另外兩部是《古都》和《千羽鶴》。《雪國》並無較多的`情節,着重表現的是在雪國獨有的地方風光中,島村和駒子相互間的感情交流。全書到處瀰漫着悲傷的美。《雪國》的背景設置在遠離東京的雪國及其温泉旅館,並以那裏的“五等藝伎”駒子和遊客島村的邂逅為題材,表現了他們的性愛生活和遊覽活動。

“穿過縣境上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大地一片瑩白,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下來。”作者用美麗又簡潔文字,拉開了《雪國》的序幕。《雪國》並沒有曲折複雜的情節,也沒有什麼豐厚深刻的社會主題,故事寫的是一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者,前後三次前往一個北國的山村,與當地一位叫駒子的藝妓及另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的愛情糾葛。故事就是在這一出潔白雪國裏不經意地發生、終結。

我感覺這個故事裏最值得憐愛的莫過於駒子。她的人生是坎坷的,行男的死去,從事藝妓等等都是她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她真的有努力地在試圖改變自己的人生。她會看書,會努力地練琴,會努力地博得島村的愛。在對待島村上她真的顯得那麼嬌柔可愛。一次島村去她的家的時候,記得她説過每次去島村那裏都會穿一件新衣服,還會跟別人借,就為了讓島村看到每一個不同的而美麗的她。她會在意島村説過的細枝末節的話深深地種在心裏,可是島村對她也許多數只是身體上的留戀,多麼可悲。她的愛是徒勞的,不是嗎?她的單純沒有換來同樣單純的感情,多少讓人惋惜這個女孩子。至於她的親人們的離開,她也無法控制,島村最後也要離開她的世界重新開始生活。這未免太過殘忍了,她於島村是個什麼樣的過客呢?也許回到大城市的喧囂中,島村可以不再想起她,但是在那寂靜的雪國,那個叫島村的男子一定會在駒子年輕的靈魂中長久的駐紮。

雪國的雪是天地間寒冷和美豔的精靈,而寒冷、美豔是川端康成精神世界的精靈。純淨、空靈、悲情,川端之美猶如富士山之巔終年不化的雪,“美,一旦在世界上表現出來,就絕不會泯滅。”《雪國》以持久的方式詮釋着哀而愈美的情愫。

雪國讀後感

川端康成是日本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員,他的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質。其作品《雪國》是一本講述日本尋常人家在一段旅行中發生的普通平常的事。通過這樣的故事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微妙的關係和複雜的內心情感世界。

在《雪國》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島村在一次機遇中認識了當地的一位藝妓後的情景,那時所謂的藝妓就是平時在家裏做些平凡的家事,過着極為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喚時就立刻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地道的藝妓,有的時候她們在客人的旅館內一起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閒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們熟悉起來,而後,當她們看到男人們穿着棉睡衣就寢或起牀時便會給予精心的料理,駒子就是這種地方藝妓中普通的一個,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個人逐漸的熟悉起來,並且經常見面。

這部小説重點在於其文字的感染力的成功。通過島村和駒子之間的對話及其之間的關係的演變,極其豐富的表現了其文字的浸透力。在這樣普通的生活場景中,充分的顯現了日本的民族特色文化,將這些特殊的食物連接起來,組成了一個個唯美的畫面,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甚至還會有情感的共鳴。

作者通過“雪”這樣的事物,來表達在日本所説的美學的體現。從這些文字中我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種平靜的心情。人物中島村對於葉子的印象比駒子還要深刻。葉子的出現和逝去,那是一種從靜美的狀態跌落到悽美的情景。

總而言之,這部小説是川端康成對日本傳統文化的擔憂,即營造了雪國這樣一個唯美的環境來寄託自己對日本文化及其傳統美學觀念的情感。整部小説都體現了川端一種孤寂的心靈,表達自己的一種終極理念。

篇四十:《雪國》讀後感

《雪國》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短篇小説。小説圍繞島村和駒子、葉子之間的感情線,講述了一段虛無、潔淨、悲哀的愛情故事。

在開往雪國的列車上,島村聽到葉子那悲美的聲音,觀察到葉子悉心地照拂行男的樣子,被映在火車車窗上的葉子,深深吸引了。

島村此行是為了看望駒子。

駒子是一名藝伎,很潔淨,髒衣簍裏是疊好的髒衣服。她還會談三絃琴,家裏擺放着二十多本杵家彌七的三絃琴譜,會在雪國的冬天,對着白茫茫的遠山,彈奏出清冽的樂曲。

駒子很愛島村。為了跟島村見面,駒子每天要換一套新衣服。駒子營業中,偷空就跑到島村的房間裏聊天。駒子島村提醒駒子,倘若被壞了名聲,將不能繼續在雪國營生了。駒子不在乎。她説,大不了換個地方,繼續營業。

島村想跟駒子做朋友,靈魂伴侶,不想有身體上的親密關係。島村在雪國療養時,想找藝伎解悶兒,央求駒子幫忙挑選。駒子不情願地幫忙了。島村心裏想要的是駒子,發乎情止乎禮,把駒子當成了紅顏知己。他深深地同情駒子,照顧駒子生意,止於此。

島村喜歡葉子。他總喜歡向駒子打聽葉子的事兒。目光總是不自覺地落到葉子身上。心神總是被葉子悽美的聲音吸引。

行男死後,葉子不知去哪兒,迷茫之際,找到島村,希望島村將她帶到東京去。島村拒絕了葉子。甚至認為葉子這一舉動簡直是瘋掉了。島村憐愛葉子,由同情生出了愛戀,沒有昇華到責任,止於精神愛戀。

葉子被大火燒死後,像秋天的落葉一樣,從二樓墜落的時間裏,島村直勾勾地盯着葉子僵直的身體,渾身痙攣,感到深深的悲痛,悲哀,還有一絲絲僥倖心,希望墜落的不是葉子,是自己看錯了。

葉子死後,島村離開了雪國,並永遠不再來了。

駒子和葉子留在了島村心裏。好像小時候看過的風景,悽美的,虛無的,潔淨的風景,離開後,成了記憶。每次憶起時,淡淡的淒涼,卻不想再見。

島村回到了妻子身邊。島村愛的是他的細君(妻子的通稱)。他一個人在雪國遊玩兒的時候,想的是下次可以帶妻子一起過來,跟駒子學學三絃琴,聊聊天兒,解解悶兒。島村在來雪國前,妻子叮囑他,正是飛蛾產卵的季節,別把衣服掛在衣櫃或牆上,會落上飛蛾。島村每年去一次雪國,給單調的生活加點兒調味料。同時,他希望能帶妻子一起去,希望妻子也能快樂。

平淡夫妻間的相濡以沫,沒有激情,沒想過未來要去向哪兒,倆人都希望給對方一個幸福的當下。

篇四十一:《雪國》讀後感

川端康成是我最喜愛的日本作家,他的作品一如他的人生,孤獨而悽美,《雪國》是川端康成第一部中篇,思維跳躍,時間和空間隱約錯落,比《伊豆的舞女》要複雜,斷斷續續看了三遍《雪國》,方才把故事完整銜接,才敢説能把他細膩的情感揣摩一二,讀後感《雪國的讀後感》。説到川端康成的作品,必須得結合他的人生,川端康成三歲喪父,四歲喪母,十歲時唯一的姐姐不幸死去,正如川端康成在《獨影自命》裏所説的一樣,這種孤兒的悲哀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一種暗流,他的文字不是直截了當的痛苦,而是貫穿始終的那種極端孤獨的心境。早年的經歷埋下了悲涼的因,時間,醫治不了這種創傷,緩緩湧動在血管裏的憂傷,將伴其一生。我知道孤獨的人不是原本就喜歡孤獨,他也會厭棄,為了拯救,他的初戀甚至是同性,僅僅只是為了獲得温暖和愛。如果一個人,他的二十歲以前沒有親情,二十歲之後失去愛情,他的最好的年華獨自在山村裏度過,遺世獨立,那麼他的心境和作品必然只被這種陰鬱所浸染,他的生不過是“一部分虛無,一部分早已死去”。陰鬱固然不是好東西,但是倘若你心裏仍有純淨的美,倆倆依融,便會開成奇妙凝練的花。《雪國》中的島村、駒子和葉子,川端康成説駒子有原型,而葉子純屬虛構。作為男主人公的島村是主線,他手指感覺到的駒子、他眼睛看到的是葉子。雖然島村是男主角,但他彷彿永遠在書的暗處,一個灰暗的淺淺的背影;明亮的、燃燒的是駒子,象一族火焰;而葉子,則更象是一道木刻的線條。駒子和島村,正是情感的對立和矛盾,駒子在努力地生,放縱地愛,而島村是對人生的淡漠和麻木,他覺得一切都是“徒勞”。在駒子用心彈奏《勸進帳》時,面對駒子的迷戀,他甚至認為“這是多麼的可悲”,而駒子卻感歎“這樣的日子連音色都不一樣氨;在行男臨死前,葉子請求正在送島村的駒子立即回家,駒子斷然拒絕,只是為了送別島村,而島村竟然感覺到對駒子“一種生理上的厭惡”……駒子的積極純真和島村的消積世故形成鮮明對比。

篇四十二:雪國讀後感

《雪國》是以白雪的世界為背景,雪是世界上最乾淨、聖潔,同時也是最美麗、飄渺近似虛幻的東西。通文都流露着一種淡淡的苦悶、愁思、悲哀的情緒。

島村,既是故事的男主角,又是個旁觀者。對於這個人物,我並不喜歡。他是消極的,應對駒子對自我的痴迷,他覺得一切都是徒勞而已,他無法帶給駒子想要的安心。甚至於,他覺得自我所做的,對於駒子豔麗的美和葉子空靈、清澈的美的貪戀、追尋都是徒勞的。他看着駒子為生活奔波,為感情壓抑,同情她、憐憫她,時而給予她一絲安慰過後又冷靜地告訴對方一切都是徒勞。

當然島村這個看客做的也很吃力,他一向在追尋中想象中的美麗,他渴求的清冷、乾淨的葉子始終不正眼看他,而讓他矛盾糾結的駒子確是一味地等着他。還時刻擔心着自我的心思被駒子看穿,想要躲着又期盼着接近。

相反我很欣賞駒子,雖然付出得不到回報,依然率性而用心地生活着,渴望感情,執着感情。喜歡、憎惡,每一種情緒都表現得真實、坦然,絲毫不做作。

其實至今我又很多疑問,葉子對行男究竟是什麼感情?只是想實現護工的願望嗎?駒子對行男又是怎樣回事,為何臨死都不願見面,只是不想感受生死離別的痛苦嗎?駒子似乎並不喜歡葉子,總是在島村前避免着有關話題,可為何在葉子跳樓死時又苦的這麼悲痛,近似瘋狂,難道她真把葉子當做自我的寄託,期望她活出另一個自我?

篇四十三:雪國讀後感

翻開《雪國》,有些不習慣,因為這書開頭沒有我國書籍中的“序”之類的導讀介紹。只有簡單的作者介紹: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生於大阪。1968年以“敏鋭的感受,高超的敍事技巧,表現日本人的精神實質”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千隻鶴》《山音》《古都》《睡美人》等。

《雪國》讓我讀出了蕭條、蒼涼、寒冷、悽婉、唯美。

《雪國》開篇,美麗的葉子進入了男主島村的視線。作者用細膩地筆觸描寫了深深吸引男主島村的葉子姑娘的外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例如“黃昏的景色在鏡後移動着。也就是説,鏡面映現的虛像與鏡後的實物在晃動,好像電影裏的疊影一樣。出場人物和背景沒有任何聯繫。而且人物是一種透明的幻象,景物則是在夜靄中的朦朧暗流,兩者消觸在一起,描繪出一個超脱人世的象徵世界。特別是當山野裏的燈火映照在姑娘的臉上時,那種無法形容的美,使島村的心都幾乎為之顫動。”“這是一束從這方投來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圍。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就象在夕陽的餘暉裏飛舞的夜光蟲,妖豔而美麗。”諸如這樣的細膩描寫很多,以致於我後來不再劃線了。不僅是對葉子,對女主駒子也有許多,還有景物描寫也是極其的細膩的。

由此可見,作者精於觀察,在寫作上極其有耐心。這正是我所欠缺的,我寫作時總是想盡快地把事情表達完整,人物和景物的描寫只是點綴於文章中。讀川端康成的作品,每個人物都像是從散文詩中走出。

每個國度風土人情不同,每個時期的社會背景不同,文中男主島村明裏戀着駒子,心裏滿滿的中意的是葉子,家裏還有太太孩子,這是我不可接受的。然,駒子為救老師的兒子當藝妓,文章的結尾,葉子葬身於火海,這一切的一切又是多麼的悲慼和無奈。

雪國是寒冷的,生活在那裏的人們無助無奈,身不由己地掙扎。《雪國》留給讀者的都是細膩、悽婉、寒冷而唯美的畫面。

我讀完整本書,被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不急不躁娓娓道來的敍述,耐心地描寫人物和世間百態的功力折服。

篇四十四:《雪國》讀後感

讀了書之後,感覺總是要寫點什麼,不然我總有一種感覺:再過幾天,或許我連這本書的內容都不記得了,甚至或許一年後的今天我都不知道去年曾讀過這本書。

這本書怎麼説呢?説實話,我真的沒讀懂,真的。或許是不喜歡過於單純的描寫,也或許是看慣了大場面大情節的敍述吧,對於這種大部分描述雪國風景而將細膩的情感寄託於景色上的書不是很懂得欣賞吧,總的讀下來,就是感覺到一種壓抑,既有為自己沒讀懂這本書這本書所闡釋的含義,沒有與作者內心共鳴的惋惜,也有對書中駒子最終還是做了藝妓,島村終歸還是沒能與駒子表明心意而遺憾吧,總之很多種感覺交雜在一起,感覺再不梳理腦海中的頭緒,可能就會陷入思維的混沌或者乾脆忘記讀過這本書的思想吧,或許這也是我要寫這篇讀後感的真正想法吧。

不想為這本書到底好在哪作出教科書般的解釋,只想單純地作出自己的看法,給出自己的觀點,這也是我想表達的。書中主要就是描繪了島村來雪國與藝妓駒子廝混的故事,而之中也牽扯到葉子和行男與葉子的關係,具體的不再詳述,也沒有那個心情詳細敍述,可能需要真正讀過的人才能理解吧。島村來雪國第一次就喜歡上駒子的美貌,而駒子也被島村的學識所傾倒,但是島村終究是隻會“紙上談兵”的人,竟把從來沒有看過的西洋舞蹈也能洋洋灑灑寫出一番文章來,因此這種我認為可能有性格上的懦弱,以致無法表達對駒子的愛意,雖然明白駒子也同樣深深傾倒於他,可終究是水中映月一場空啊。

駒子可以説是比較好或説是樂於追求美的人了,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只要能見到島村就好,哪怕讓島村帶妻子來也好,只要能這樣長久地交往下去就好,也不願寄一份哪怕是妻子看了也無關痛癢的信,她或許內心真正想的就是遇到一個能與她內心相共鳴的人,正像她不願為多掙一些錢搞壞自己身子一樣,錢只要夠用就好,趁空溜出宴會也好,來到客棧也罷,都會來到島村的房間,不論是早上七點鐘亦或是夜半三點鐘,只要見到他就好了。或許這就是單純的喜歡吧,像島村眼裏的駒子一樣,是個單純很好的人吶,就像璀璨的銀河和雪國潔白的雪一樣早已走進了島村的內心,為之傾倒,超乎了普通旅客的身份和藝妓。

説了這麼多,或許每個人讀《雪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吧,讀一讀吧,書內容不多,字數也不長,也希望能與我有相同共鳴的人。

篇四十五:雪國讀後感

初讀《雪國》,覺得《雪國》裏面的文字挺優美的,但奈何自己閲讀能力有限,並不真正理解到川端康成所想要表達的意境。幾個月過去再重讀一遍後,才發現川端筆下細膩的純潔之美,而且駒子這個形象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常常感歎到身邊缺少的正是駒子心中的那如雪國一般的純潔。

即使對《雪國》略有感悟,但是書中的人物情節描繪也是看得半知半懂。時至今日,經歷諸多事世人情變故之後,再重讀雪國,明白川端為什麼能寫出這樣的故事,哀傷與徒勞,呵,人生還真是一場徒勞啊,生活本身亦是一場徒勞。

《雪國》確實是本經典好書,要讀的朋友們我建議最好多讀幾遍,我想《雪國》真正的魅力在細讀之後自然不言而喻吧。

篇四十六:雪國讀後感

她是藝伎,連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顏色,痴情地愛着有妻室兒女、坐食祖產的島村,她大度,冰雪聰明,儘管她多麼渴望自己有一天穿上婚紗,被島村明媒正娶,但她還是隱忍着説:“下一次,帶您太太也來温泉浴池吧!我也是可以歡迎的。”

她是火焰,在雪的覆蓋下激烈地竄着火苗,她為報自己的恩人,救治恩人的兒子行男去當藝伎,她讀各式各樣的外國文學,記了厚厚的日記,努力學習三絃琴,她一直、一直在掙脱現實的生活,當島村搖頭看着她的日記説:“都是徒勞吧。”她只是淡淡地回:“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呢。”

她敢愛、敢舍,卻彷彿永遠得不到幸福,島村懦弱、空虛,正是她無法得到幸福的根源,她就像白娘子,痴痴地渴望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卻終究讓人給負了。

她是天上的銀河,是銀河中的星星,有島村難以企及的美麗,她將自己一切最純粹的東西展現給島村,她深沉地愛,不求回報,甚至,在島村偷偷準備離別時,她只呆呆地望着,跳到正在行駛的汽車上,臉貼着冰冷的窗户,喊:“喂!你去哪兒?”

也許,這就是兩個人天上地下的感情,就是兩個人對待生命,對待生活截然不同的態度。

假如有一天,島村不再是書中的島村,駒子不再是當藝伎的駒子。他們的愛情會繼續嗎?

我想不會,島村依舊那麼索然無味,而駒子,依舊熱情似火。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本就是眼中兩個不一樣的雪國,一個活成的枯樹,一個活成了明燈。

篇四十七:雪國讀後感

這是一本就時間來説很早的一個作品,我查了百度後知道這是作者第一部中篇小説。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雪國,第二部――湖。

雪國故事很簡單,如果我來總結的話,就是已有家事妻兒的主人公島村,為了一名藝伎往返雪國(一個積雪很厚的小村)三次的故事。雖説是故事,但小説裏面敍事篇幅不多,一般都是以對話的形式來表敍的。所以有時我讀着讀着有點分不清哪句話是誰説的,於是我會再看一次對話才能分清。雪國除了敍事和對話不得不提一下景色與環境的描寫,我想這應該也是它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的最重要的原因吧。景物描寫很唯美,也很形像。美景與人心雖不會有太強的對比,但是總讓人覺和人心的不純淨給這個雪國增添了無法忽視的雜質。雖説人物也沒有什麼惡意,雖説在那個年代找藝伎也是很平常的事,但總覺得雪是那麼的白不希望任何髒東西污染它。寫到這裏我都覺得自己有點矯情了。本書寫的很美,用的詞總能把事物表達的那麼漂亮。也許是工作多年的原故,心緒都變得急燥了,我自認為自己沒有完全欣賞到這本小説的美。看來,銷售方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學生或剛畢業的大學生是正確的。因為他們的思想應該是稍稍平靜的。如果你是一個急脾氣的人,那我還真不建議你看這本書。

湖,怎麼説呢!主人公好似不是一個正常的人,怎麼形容呢?什麼又是所謂正常的人呢?我也無法劃出個框框來具體分別。他給我的印象是總是很喜歡跟蹤一些漂亮、年輕的女性。但又沒有犯什麼具體的錯誤。最後還把螢火蟲送給了那個漂亮的少女,因為她想拿去給病中的男朋友看。故事圈子很小,這個少女是一個她曾經跟蹤過的一個成熟女性的弟弟好朋友的女朋友。而那個成熟的女性把自己的青春賣給了一個老人。而這個老人又是主人公當老師時跟蹤的女學生高中時的學校理事。他在當老師之前也曾與一個藝伎來往。小説中沒有細説藝伎的身世,但是我總想把她和雪國聯繫在一起。湖,是主人公老家的一個湖,也是他的父親喪生的地方。那是在他小的時候,他聽説父親是被別人謀殺的,所以那時他對自己説長大一定會替父親報仇。可是長大後這件報仇的事也慢慢的淡化了。對於湖這一部分,我敍述的很亂,也許我讀的不夠認真,因為我也不知道作者想表達的重點在哪裏。但是看的同時感覺還是滿真實的,尤其是看到主人公有時的思想是半真實半虛幻的樣子。因為我有時回憶也會這樣。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幻想。但這隻針對我回憶小時候和夢境的時候。剛百度了一下,《湖》是川端晚年的作品。再仔細回憶一下,湖裏的話好多都有很深的含意,會不會正像作者寫作時的狀態一樣呢?已看穿了一切。比如“一切都有一瞬間被寬容的感覺”“見證青春消逝”……想不起來了!這樣的字眼很多。我想這本小説再看一次一定會温故而知新的。

篇四十八:雪國讀後感

許多書,尤其是經典的書,你肯定不能只讀一遍,因為只讀一遍是絕對不能完全體會其中意味的。川端康成的《雪國》和《湖》都是這樣,起碼對於我是如此。川端康成告訴我,不光是有情節就能夠叫小説,雖然《湖》絕對不缺少情節。

不知道其他日本作家是否也是這種風格,比如我早就聽説的夏目漱石。我清楚,川端康城這種寫法,是我無法駕馭的。無論《雪國》還是《湖》,都有一種清冷清冷的感覺,讓我頭腦裏不斷出現冰雪覆蓋的富士山,請原諒我對日本這個國家知之甚少。

一開始接觸到銀平這個人物,以為他真的是個逃犯,而且是個有些變態心理的逃犯。不過,這只是受作者亦真亦幻寫法的誤導,這種寫法在後來描寫銀平心理時,多次出現。我不喜歡銀平,雖然我曾跟隨作者的敍述試圖理解他,卻只是同情,而且很短暫。我想,作者如果知曉,怕是難免失望吧。銀平投入過愛戀的女人,彌生、久子、宮子(只是跟蹤過一次,算是愛戀過嗎?)和後來的町枝,都只能是他可望不可即的,所以他只能意淫、只能跟蹤。從這一點上來説,銀平是悲哀的,也是卑賤的。這幾個女人中,久子是愛過他的,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愈發地覺得銀平猥瑣。如果銀平和久子的感情被我知道,相信同久子的好朋友恩子一樣,我會極力勸阻的。我不一定會告發,但一定會死諫,一定很想保護久子。後來才知道,恩子在久子的問題上表現得這麼強烈,是有自己的目的。恩子的家境不怎麼樣,希望得到久子家的資助。但是我,僅僅是不希望這種感情的發生。內心裏,我也不是接收不了師生戀啊,就是覺得銀平和久子的感情很畸形。因為久子是豪門小姐,銀平只是個高中國語老師?似乎不是的。也許因為久子家境優越,真真是純潔善良,愛的時候認認真真毫無保留,可是銀平是個有不堪過往的人(當時我並不知道,只是一種感覺,後來的確是印證了,他和娼妓有私生子,卻很隨意地拋棄了。),那樣的銀平配不上這樣的久子的感情。

還有一段感情,我也覺得不堪,自然是宮子和野田先生的。相差很多歲數的老少配,的確在我的接受能力之外。但是,康成為什麼要把野田對年輕女人和年輕女人的身體的依戀描寫得那麼仔細呢?看得我真的覺得噁心無比。老男人真的是可恨,可是年輕的女人能夠容忍的原因是什麼?真的僅僅是錢嗎?

我不得不説,川端康成其實是講故事的高手,哪怕《湖》並不需要以故事取勝。整篇小説,圍繞着銀平展開,但是其中銀平和彌生、銀平和宮子、銀平和久子、宮子和野田、水野和町枝、銀平和町枝…這麼多條線有平行有相交,川端康成處理的遊刃有餘。我很害怕去閲讀線太多的小説,《湖》讀下來,一點兒都不覺得雜亂。作者真是高明!更難能可貴的是:你以為只是這兩個人的故事,其實竟然還有別人的故事在裏面,讓你不得不感歎,原來這個世界真的很小!而當你以為誰和誰還有故事、還有交叉時,其實是你想多了,這個世界雖然小,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終其一生,很少能踏出這個圈子。

篇四十九:雪國讀後感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這是一片與世隔絕的淨土,彷彿世外桃源,如夢似幻,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無邊無際。積雪覆蓋的村落,散發出濃烈嫩葉氣息的後山,亭亭如蓋的杉樹,雪水融化的青石板,秋陽般的芭茅花,翩翩飛舞的蝶兒,夕陽晚照的河流,耀光點點、綴滿銀河的星辰,樸實的景緻,悠閒寧靜,在大雪紛飛的雪國散發着迷人的魅力,帶着與生俱來的虛無縹緲,遺世而獨立。一場虛幻的夢在唯美、冷豔、悽清的雪國徐徐展開。

《雪國》是川端康成創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説,也是他唯美主義代表之作,其間描繪的虛無之美、潔淨之美與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怦然心動,又惆悵不已。川端康成以“極為欣賞纖細的美,喜愛用那種筆端常帶哀傷,兼具象徵性的語言來表現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成為日本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這部小説,故事情節簡單,如北國的雪清冽、孤寂,似飄落的櫻花唯美、哀怨。故事講述了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温泉旅館,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藝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

第一次讀《雪國》,沉醉於一派北國風光唯美的雪景之中,彷彿置身於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聽見整個冰封雪凍的地殼深處響起冰裂聲,看見遠處的崇山疊巒透明而冰涼,籠罩着一層柔和的乳白色,上面的積雪熠熠生輝,屋檐前的小冰柱閃着可愛的亮光,村裏的孩子們在田間滑雪、嬉戲打鬧,紡織姑娘們把摯愛之情全部傾注於純手工產品,晨曦潑灑於厚雪上的白麻縐紗上,染上綺麗的紅霞,彷彿一掃夏日的污穢。

再讀《雪國》,被“川端式的美”所折服。川端康成的作品文字美,意境更美,喜歡用鏡子的意象來創造虛幻又真實的美、超越現實的美,為我們展現了一種唯美、哀怨、冷豔的世界。他曾説:“風雅,就是發現存在的美,感受已經發現的美,創造有所感受的美。”他不僅是美的創造者,美的追求者,還將日本物哀之美和幽玄之美詮釋至極致。他細膩而悲哀的筆端下處處流露出“美”,追求纖細而哀愁的情調,讓人感受到日本式的悲壯之美:哀怨、悽婉、悲憫。小説中出現的人物形象幾乎都以悽美的命運為結局,行男和葉子的死,駒子的瘋狂,島村的掙扎,都完美的詮釋了作者在對生命的意義大徹大悟之後形成了以死為美的獨特的審美觀和美學思想。

島村

小説中多次出現“徒勞”一詞,在島村的心中,“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

男主人公島村,生長在東京鬧市區,是一個有着妻室兒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遺產,無所事事,過着慵懶的生活,沒有什麼追求和人生目標,偶爾通過照片和文字資料研究、評論西洋舞蹈,實屬無稽之談。他不是欣賞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體舞蹈藝術,而是欣賞自己空想的舞蹈幻影,這源於他自己對虛幻美的執着追求。他想要感受生命的真實,想要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但最終卻發現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島村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不辭勞苦地登上山來,可以認為這是一種典型的徒勞。正因為如此,這裏邊還有一種虛幻的魅力。”他雖與駒子的肉體過分親近,但總覺得對駒子肌膚的依戀和對山巒憧憬的相思之情,如同夢境一般。

島村雖擁有豐厚的遺產,令人羨慕的社會地位,温馨的家庭,可愛的兒女,但他整日無所事事,內心極度空虛,百無聊賴,在他看來,生命本來就是一場徒勞罷了,一切的存在都變化無常,毫無意義。

駒子

小説中的駒子,是島村第二次去雪國想要見的人,是川端康成作品中“美”的化身,真摯單純,洋溢着青春氣息。“女子給人的印象潔淨的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裏大概也是乾淨的。”她對島村的情感像燃燒的火焰一樣熱情濃烈,不能自持,儘管在島村的心中,駒子對自己的迷戀是悲哀的、徒勞的。

駒子是為了報答師傅,為了賺錢給師傅的兒子行男治病而被迫做藝妓。她雖然做了藝妓,卻仍然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愛情和幸福的未來,她努力讀書學習,從十五六歲開始記日記和讀書筆記,孤獨的練習彈琴,對愛情執着迷戀島村,但她這麼熾熱的感情遇到島村,卻絲毫得不到回報。在島村看來,駒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無益的,沒有任何價值的。駒子是行男的未婚妻,而行男卻身患重病,不久將離開人世。“駒子恪守婚約也罷,甚至賣身讓他療養也罷,這一切不是徒勞又是什麼呢?”駒子去車站為島村送行,葉子跑來告訴她行男病危,行男想見她,而駒子卻不肯回去見行男最後一面,執意要送島村離開。所有的種種付出,只是一種美麗的徒勞,一種無意義的努力而已。

駒子的一生是悲壯的、徒勞的,她堅持與自己周圍的環境抗爭着,只為有尊嚴的活着,可最終她的抗爭只是成為了一種虛無的東西而存在,她的抗爭是實實在在的,可最終的結果卻是真真切切的徒勞的悲哀。在虛與實的矛盾中,一切反抗皆是虛無縹緲、徒勞無益。

葉子

小説中的葉子,是另一種“美”的化身,虛無而美麗。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對葉子的形象描寫惜字如金,但她卻是小説中的靈魂人物。小説以葉子開篇,又以葉子的死戛然而止。葉子以“優美而又悲悽”的聲音,久久在雪夜裏迴盪,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美感,透過車窗,鏡面映現的虛與實,好像電影裏的疊影一樣在晃動,島村看見葉子的美,內心幾乎為之顫動。葉子的形象近乎完美,甚至連她的死也如此悽美。葉子對於島村來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成為島村幻想中心靈的淨土。

島村反覆用“優美”和“悲悽”來形容葉子悲涼的聲音,彷彿穿透茫茫白雪,穿越重山疊巒,在雪國留下一片悽婉的寧靜。葉子美得純粹悽迷,是無法用指尖所能觸及的東西,像雪國的冰雪一樣,冰清聖潔、稍縱即逝卻無限永恆。

小説中,除了對葉子的聲音描寫以外,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對她眼神的描寫。“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餘暉裏飛舞的妖豔而美麗的夜光蟲。”島村再次見到葉子時,“葉子只尖利地瞅了島村一眼,就一聲不吭地走過了土間。”葉子“尖利”的眼神在島村的眼睛裏閃耀,宛如遠處的燈光,照亮他內心世界不曾看見的光,直擊他的靈魂深處。那雙如燈火般絢爛的慧眼,冷眼看着殘酷的世界,透出永恆的光芒,熠熠生輝,亙古不變。

葉子與眾不同,潔身自好,“從沒赴宴陪過客”。她雖和駒子一樣身世悲慘,但她淳樸善良,及富有同情心,對愛情忠貞不渝。她雖是個姑娘,卻“像慈母般地照拂比自己歲數大的男子,老遠看去,免不了會被人看作夫妻。”她是行男的情人,當行男生病時,她無微不至、不辭辛勞地照顧他,一心一意地愛他。當行男病危時,她乞求駒子見行男最後一面。當行男病逝後,她仍然堅持每天去掃墓。葉子時一生,只為愛而活,不摻任何雜質。行男死後,她對世間的一切了無掛礙,在一場大火中香消玉殞,“由於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

葉子時死,是一種解脱。“不知為什麼,島村總覺得葉子並沒有死。她內在的生命在變形,變成另一種東西。”她為愛而生,為愛而死,她純潔的愛情在另一個世界裏昇華成為永恆,儘管如此悲涼。她的生命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葉子的美,虛無空靈,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一片看不到顆粒的精神田野,是超越一切現實的絕美境界。

一切美的事物,如櫻花般璀璨悽楚,如雪花般聖潔易逝,在死亡中得到永恆。正如川端康成所説:“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話。”他以無言的沉默,通過自殺的告別,完成了對死亡美的日本式詮釋。

《雪國》雖是一部中篇小説,篇幅不長,故事情節簡單,但是卻花了13年的時間才完成。在川端康成創作《雪國》時,正是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三省,準備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時期。在作品中,川端康成沒有正面描寫戰爭的殘酷性,而是通過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表明自己對戰爭的態度。雪國,遠離戰爭,沒有硝煙四起,只有雪瀰漫在整部作品的字裏行間中。川端康成以細膩的筆觸描寫無處不在的雪,也表明作者希望遠離戰爭,嚮往和平的美好願望。

雪,冰清玉潔,是純潔的象徵。“雪月花時最懷友”,“雪”與“月”、“花”都表現了自然之美,而“雪”在日本文化中佔據美的重要位置。川端康成深知雪的純潔性,在作品中,“雪”具有象徵意義,能清除污穢,淨化人心靈的作用。島村深深迷戀着葉子,是因為葉子有一雙看透世間一切污穢的澄澈的雙眸,,像雪一樣聖潔。駒子和葉子的出現,讓島村從肉體到靈魂,從有限到無限,從現實到虛無得到昇華,當葉子美麗的身軀從樓上飄然落下,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時“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雪,潔白無瑕,明淨澄澈,卻又稍縱即逝,轉眼成空,具有潔淨之美、虛無之美、悲哀之美。在川端康成眼中,世事無常,無論做什麼,其結果都是徒勞,他以死來詮釋生命美的永恆,詮釋川端康成式的物哀之美,也表達了他對真善美的執着追求。

葉子在火焰中熊熊燃燒,化為灰燼,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中,我看見怒放的生命,像櫻花一樣在空中飄舞,像雪一樣純潔舞動着人生……

篇五十:雪國讀後感

初看《雪國》,是念大一的時候,單純追着故事情節,許多本該駐足的地方被我像看風景照一樣的略過了。

時至今日再翻閲,竟讀着讀着就憂傷起來。

説起駒子,就馬上想到“徒勞”二字,就像島村説的那樣:“完全是一種徒勞嘛。”

“昨晚回來,沒燒熱水,在廚房嘰裏咣噹地摸了半天,用早餐剩下的黃醬湯泡了一碗飯,就着鹹梅吃,涼颼颼的,今早沒人來叫我,醒來一看,已是十點半,本來是想七點起來的,卻起不來了。”

她把這樣一些瑣事,以及轉了那幾家客棧,宴席上的情形等都一五一十地向他説了一遍。可惜島村終究只是個看客,這樣的瑣事打動不了他。

駒子對生活是努力的,她不去想這樣的努力是否徒勞,為了賺錢給行男治病而做了藝妓,她愛上了一年僅來一次的島村。

她常常對着遠處的空山彈奏三絃琴,即便沒有觀眾,沒有島村,琴音透過那冬雪化作的溪水,流過處處積雪的山羣,這讓我想起張棗的那句“只要想起一生中最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的意境。

在島村的眼裏,駒子的臉蛋依然保留着北國少女那種豔紅的顏色,月光照在她那藝妓特有的肌膚上,發出貝殼一般的光澤。

島村望着望着,女子的臉微微左右晃了晃,又泛起了一抹紅暈。然而這樣一個百媚千嬌,熱愛命運和自己的她,他僅僅只説了一句:“你是個好女人。”

他了解駒子的一切,可是駒子卻一點也不瞭解他。駒子為島村彈三絃琴,曲終時島村心想:“唉,這個女人在迷戀着我呢,這又是多麼可悲啊。”駒子彈着彈着,忽然説:“你要回東京了,我要去看看車站。”

“一年一次也好,你來啊,我在這裏的時候,請一定一年來一次。”駒子説。

她的愛純潔而徒勞,她對島村迸發出的那種奔放的熱情,使島村覺得格外可憐。“駒子為什麼闖進自己的生活中來呢?”島村自己也無法解釋。

忽然想起(藝妓回憶錄)裏的一段話:藝妓永遠不可能成為伴侶,她只能是男人的半妻。

對於島村是否愛着駒子,川端只這樣寫道:“駒子撞擊牆壁的空虛回聲,島村聽起來有如雪花飄落在自己心田裏。”駒子的悲哀的美,雪國婉約的寧靜,以及島村所體悟到的那種虛無,這樣的愛情,沒有火焰般炙熱的温度,沒有歇斯底里的低吼,只有如冬雪一般淡泊的哀傷。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吸引着彼此呢,如果非得找一個詞的話,那就是‘孤獨’。

為此,島村還專門去翻譯過一些國外的舞蹈理論作品,儘管他知道翻譯出來的作品日本舞蹈界恐怕沒有什麼用處。島村説:“通過自己的工作來嘲笑自己,恐怕也是一種撒嬌的樂趣吧。説不定由此可以產生他那悲哀的夢幻世界,所以也就毫無必要急於出來旅行了。”一個嚮往自由的人,骨子裏往往有着天真這個東西,這個東西,讓他不務實,不適應生活,不安定,甚至是不愛。

這就是為什麼駒子那麼愛他,他卻覺得悲哀的原因,島村追尋的物過於理想,過於虛無,駒子對他的愛,是駒子孤獨的轉化,正如他對她的一樣,所以他覺得徒勞。

在川端看來,美與悲是密不可分的,雪國就是典型的具有物哀的小説。生存本就是就是一種徒勞,徒勞就是白白地,就是沒有。但即便如此,這樣的努力仍散發着令人振撼的美,那怕它近乎破滅,和悲慼。

篇五十一:雪國讀後感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吧,島村是個生活富裕波瀾不驚的男子,他會離開東京去往雪國尋求一些所謂的純潔帶來的新鮮感。他第一次去的時候遇見了駒子,一個連腳趾彎都乾淨的女人。可是第二次去的時候,駒子為了給師傅重病的兒子治病,她做了藝伎。而這一次的路上她遇到了另一個乾淨純潔的女孩葉子。其實我覺得島村是個渣男,他不愛她們任何一個人,只是愛着心裏的純潔,她們為了生活不得放棄純潔而他又給不了什麼的時候,他卻站在道德制高點覺得她們令他難以啟齒。他這樣評價駒子:看上去她那種對城市事物的憧憬,站在已經隱藏在純樸的絕望之中,變成一種天真的夢想,他強烈地感到她這種情感與其説帶有城市敗北者的那種傲慢的不滿,不如説是一種單純的徒勞。島村他不承認駒子的愛情,在我看來不過是為了自己所謂的自由。

駒子對島村的愛説不上是對這個男人的愛還是對東京的愛,可無論哪一種似乎都是抓不住的,都是徒勞的,因為那個男人就沒有心。她的三絃琴註定換不來回應,她只能每年一次短暫地見到他,然後在其餘時間裏孤老。她的愛情太過卑微,只敢卑微地祈求一年見一次。她那點期待也只敢通過葉子説出來,請帶我去東京吧,對駒子姐好一點。

其實我沒太理解葉子這個人物,她和行男什麼關係,最後為什麼要自殺。也許是重申了島村對人終將死亡的懦弱。書的結尾説葉子由於失去生命而自由了,生與死彷彿停歇了。這是島村的想法,因為他的生被困在了虛無裏,被困在了人生註定是一個悲劇的命題裏。

這裏的雪多美啊,白色的雪,紅色的楓葉,陽光下金色的山巒。除了視覺,聲音也多美啊,鳥聲,溪水聲。可是這種美總帶着那麼些悲涼,那麼些寂靜,少了那麼些生氣。

生存也許是沒有意義的,是徒勞的,但我不覺得它是虛無的。所以我不喜歡島村,我更欣賞駒子,儘管不明白她為什麼愛島村,但她卻盡她所能地努力生活着,寫着日記,認真的鋪着被子,即使身為藝伎也努力練習琴譜,以山谷為觀眾。這才是生活。

篇五十二:雪國讀後感

中產者島村第二次去温泉山莊休閒且幽會駒子的火車上,從車窗映看到美麗的姑娘葉子精心照顧生病的兄長行男。他在山莊旅店再次見到了身為歌舞妓的駒子姑娘,被駒子的清純率真,尤其是善彈三絃琴,堅持每天記日記所感動,更加喜歡上駒子。得知駒子早年在東京淪為藝妓,是為了給師傅的兒子行男治病籌錢。師傅曾想讓她嫁給行男,她未應允。雪野山莊,駒子在陪客飲宴的間隙和夜晚,常同島村閒話,而她也逐漸喜歡上了島村,認為他與別的客人不同,是個好人。島村去了駒子寄居的家,又見到了真摯單純的葉子。行男死時,駒子堅持到火車站送別島村,而沒有聽葉子跑來喊她回去看顧的哀求。來年島村第三次來温泉山莊,紅葉滿山,駒子在陪客閒暇時經常和他在一起談笑甚至留宿,她分明是愛他的,他也喜愛她,但他漸漸更對神祕的葉子有着濃厚的好感。執着的葉子天天到行男墳上去哀悼,雪天也不例外。葉子的父親(駒子的師傅)已死,可??的葉子甚至哀求島村無論如何把她帶到東京去。島村雖然喜歡她們,卻從無表態,駒子就常笑着説我會老死這山村呢。在她和駒子分別的晚上,放映場失火,燒死的人中竟然有美麗的葉子。島村沒有了過甚的悲傷,仰望銀河明淨如水,傾洗下來。

這篇不長的小説,體現的主題思想不太明顯。

細想來,駒子是個開朗,率真,熱情,助人的好姑娘,早年為了給師傅的兒子治病而當藝妓,歌舞和彈琴都是最好的,並且堅持寫日記,表明她和積極上進,努力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她還曾説,在這是幹藝妓久了,畢竟名聲不太好,難以生活下去了。表明她想走出山莊去都市,而島村並未表態。她送別島村,婉惜説,你以後不會再來了吧!雖然不對島村寄以希望,但她始終喜歡着他,也只能照舊在這裏生存下去。

島村是個無所事事,不負責任的人,明明喜歡駒子,數次去山莊,卻從不主動示愛,不表態,只顧當下的相會體驗,不對駒子的生活和未來,以及他們將來該怎樣下去,從不謀劃和設想,不承擔責任。對葉子暗地產生了喜歡,但對葉子提出要帶她走的要求,不置一言。結尾葉子燒死時,他似乎無動於衷。他的思想和表現很空洞,很麻木,近似個影子的存在。

葉子出場很少,她是伏筆存在的副女主角。可看到她是個凡事認真,負責,專注,規矩的美麗單純少女。她先後失去了兄長行男和父親(駒子的師傅),幾乎成了孤女。可能她受到了太多的傷悲,壓力和孤獨,才提出無論如何要到東京去。可惜她被意外失火中喪生。

島村在東京有家室妻兒,有錢有閒,卻多次離開來到山莊,似乎有着生活中的不耐煩,他在躲避,在追尋,麻木空虛地尋覓,或是得過且過。而駒子和葉子雖一明一喑,卻是豐滿真實的,她們在認真生活,有理想有謀求,也想走出山莊到大都市。離開都市和嚮往都市,真是一場圍城的矛盾。真實認真負責的人生,和空洞無聊麻木的人生,真是鮮明的對比和碰撞。

藏而不露的這些思想端倪,或許就是川端康成在《雪國》故意安排的。另外文中瀰漫着含蓄朦朧的東方文化氣息,獨特的日本民族生活細節,還是值得品味的。

標籤: 讀後感 集錦 雪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qyk4l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