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閲讀施耐庵水滸傳讀後感(多篇)

閲讀施耐庵水滸傳讀後感(多篇)

閲讀施耐庵水滸傳讀後感(多篇)

《水滸傳》是四大名着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之所以千古流傳,正是因為它把人物刻畫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它形象地描繪了一場農民起義從發生至失敗的全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閲讀施耐庵水滸傳讀後感,歡迎閲讀!

閲讀施耐庵水滸傳讀後感1

每個人心目中的好書是不—樣的,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有意義的好書。假期中,我讀完了《水滸傳》這本書。水滸傳是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説之一,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光耀飛離土窟間,天罡地煞降人寰。説時豪氣侵肌冷,講處英風透膽寒。”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位頭領,人人都是好漢,個個盡是英雄。那歃血為盟的情義,一醉方休的氣概,真是讓人好生佩服。

《水滸傳》是一本小説體裁的書籍,為施耐庵所寫。它原是民間無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體創作的成果,其成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流傳演變過程。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些本質方面,説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

水滸—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他是—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衝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着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水滸》這一本書,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間全部的英雄氣概。及時雨宋江、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沖、小李廣花榮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他們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執,有的義氣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聰明伶俐、足智多謀,有的仗義疏財、公正忠義……總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就個個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真英雄、真好漢。

如果説《水滸》裏值得學習的東西,那可太多了。機智勇敢、知錯能改、忠心耿耿、仗義疏財……總之,《水滸傳》是一本很好的書,希望大家有機會都讀一讀。

閲讀施耐庵水滸傳讀後感2

我國早就有“四大名著”流傳至今,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四大名著就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其中《水滸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滸傳》講的是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因各種原因,被逼上梁山,反抗朝廷的故事。這些英雄好漢,每個人都身懷絕技,而且都有自己的綽號,例如:豹子頭林沖,花和尚魯智深,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用等等。這一百零八將中,我最敬佩的就是黑旋風李逵了。

表面上看,李逵似乎是一個粗人,但“張飛穿針---粗中有細”,當我將《水滸傳》看完後才發現,李逵粗壯的外表下,有一顆比誰都細緻的.心,更有一顆比誰都孝順的心。

李逵家境貧困,可以説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但是李逵依然很孝敬母親。直到他長大了,為了母親過上好日子,李逵四處闖蕩,為母親尋找養老之地。李逵的母親則天天盼着兒子回來,日夜思念,每天以淚洗面,竟然哭瞎了眼睛,可還是等着、盼着……

直到有一天,李逵上梁山後,決定將母親接上梁山,一來不用受苦,二來可以方便照顧。等到李逵回到了家,才知道母親已經雙目失明瞭,傷心欲絕的他並沒有放棄,揹着母親離家上梁山。途中,為了讓母親喝水,李逵跑到河邊去舀水,回來後卻發現母親已經被老虎咬死了。一怒之下,李逵三下五除二,打死了老虎。親手埋葬了母親。然後,向梁山走去。

這則故事中,李逵那種孝敬之心深深地烙地我的心中,我覺得我們都應當孝敬父母孝敬老人。雖然,我們還是學生,沒有參加工作,但培養孝敬之心,可以從小事做起,用小小的細節去温暖他們的心:公交車上讓個座,扶老人過馬路,為家裏的長輩幫忙拎菜籃、拿拖鞋、倒杯水等等。這一件件事雖然都是些小事,但是集腋成裘,日積月累,正如一滴滴水積累起來會變成大海,一件件好事積累起來總能温暖人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應該向李逵學習,做一個孝敬父母和老人的好孩子。

閲讀施耐庵水滸傳讀後感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假期裏書籍成了我最好的陪伴,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開闊了眼界。每一本書都讓我收穫很多,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滸傳》這本書。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認為所謂的名著都是枯燥無味的,但讀完以後我的這種觀點都被改變了。

整部水滸傳,主要是講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權,整個朝廷奸臣當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被逼無奈反上梁山。後來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討方臘時死傷過半,最後不幸起義失敗。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水滸傳》中的“義”這個字。什麼是“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為兄弟赴湯蹈火,這便是義。在《水滸傳》中,一百零八漢就講究“義”這個字。一百零八漢各為兄弟,為兄弟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可在現實社會中,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呢?在困難面前,又有幾個人會舍自己利益保別人平安呢?在一些人眼中,利益是遠遠大於情義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中,早已沒有了義的存在。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着我們的生活。

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我也要用我的雙手為祖國建設出一分力,帶着一顆正義的心去做好事善事,即使我的力量很小,但是不論怎樣我也要遵守“義”這個字!

閲讀施耐庵水滸傳讀後感4

《水滸傳》是部龐大、複雜的古代長篇小説。生動地刻畫了、反映出了梁山起義的發生,發展壯大直至起義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明確地描寫出了當時起義的社會根源和原由,併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義英雄的形象,且通過他們不同的反抗道路展開了起義過程,也具體地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

書中的主要人物有一百零八將,他們的性情各不相同,每個人也都有其不同特性。語言、舉止都和其身份、地位緊密配合。而讀者們更可以從書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深刻地感受到他們的獨特個性。

儘管水滸中的人物大都顯得較為粗魯,但作者寫人的粗魯方式更是使人稱奇:如魯達的粗魯是性急,不容得半點怠慢、史進的粗魯是任性、李逵粗魯是蠻橫、阮小二的粗魯是悲憤無説處,而焦挺的粗魯是本身的氣質不好……在這本書上還至少出現了十一二個個性鮮明的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這部以北宋末社會為歷史背景的長篇小説正是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書中的人物在這“替天行道”的旗幟下,好似作者也肯定和讚美了被壓迫的人民的反抗、復仇行為。

比如説:武松為兄長伸冤,卻告狀無門,於是他拔刃血仇,最後被張都監陷害陷害後,血澗鴛鴦樓;林沖遇禍一再忍讓,被逼到絕境,終於復仇山神廟,雪夜上梁山;解珍、解寶為索回他們射沙的一隻老虎,被毛太公送入死牢,從而引發了顧大嫂眾人劫獄反出登州……可以説,人民的反抗和復仇權力,在《水滸傳》中得到了有力的伸張。

梁山好漢各個都是傳奇式的理想化人物,理應獲得人們的敬仰。他們或勇武過人,或智謀超羣,或身具異能,而做事光明磊落、敢做敢當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因為《水滸傳》中的這些傳奇式的英雄人物對讀者來説是吸引人的,所以《水滸傳》才這樣廣受讀者們的好評。

閲讀施耐庵水滸傳讀後感5

水滸傳,原名《忠義水滸傳》,是一部記述了以宋代農民起義為主題的長篇小説。作者施耐庵通過對梁山泊好漢一百單八人的細緻刻畫,綴以令人為之一震的氣概描寫,不僅令人感歎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字裏行間更透露出作者對宋朝當時皇帝的昏庸無能以及對倭臣一再遷就的氣憤,對宋江等人的讚揚更是溢於言表。

縱橫全書,作者巧妙地將倭臣高俅等人欺君罔上的醜惡行徑與宋江等人一心欲被招安卻無路可投國的處境構成呼應。貫穿全文令我不禁為之變色的正是身居高職的高俅高太尉,原本只是一個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手好氣球,時來運轉被年幼的端王相中,經一路提拔他做上了太尉。但此人卻全無仁義禮智,信行亦不足相提。在梁山泊實力日益強盛的時候,為了自己所謂的“一心報國,為國除害”,全然不顧其他朝臣審時度勢的招安一策。

恰逢大宋正抗擊着遼國的入侵,邊境正處於節節敗退,頹如朽牆般的戰況,高俅卻不顧軍人死活,一面將這些告急文書押定不發,一面調集了各州的軍馬,分八路徵進梁山泊,結果卻由於不做好戰前準備,一心只急於求成,卻被梁山泊的軍隊殺的折其九,連高太尉本人也被擒入水泊中。當他被放回京城之後,卻違背了當初答應宋江勸説朝廷詔安的所謂“誓言”。即使在招安以後宋江等殘餘將領功成名就後,為了逃避“被嘲笑”,竟不惜對他們痛下殺手。其景可歎,其性可惡!

相比之下,又一成鮮明對比的人物就是宋江。作為梁山泊的頭領,他卻無時無刻不在為與之相敵的大宋國。當他聽到抗戰前線兵馬損兵折將時,真可謂是痛心疾首!即使在歸國後,在他被害臨死前,為了阻止兄弟李逵造反,寧願與他一同赴死,也不願讓他為了自己一人之生死而起兵造反大宋國。這樣的仁義,這樣的豪氣,又能由誰可比擬!

《水滸傳》作為一本富有歷史色彩的長篇小説,若是為了所謂的朝廷所謂的“鎮壓暴民”便將宋江扣上不義的帽子,這樣的構思未必略顯粗糙。宋江等人處在當時局勢動盪,強賊四起的混亂時代,家將破,國將亡,原本能夠安居樂業的官員遭到奸臣迫害,妻子離散,自己也被刺配到遠惡軍州。

正是有家難投,有國難報之時。況且作為下層人民的起義,保留部分歷史色彩我認為是不可或缺的。試想,如果峯迴路轉時,朝廷成功的鎮壓了梁山泊的軍隊,並如高俅所願般將它們打入死囚牢,如此國之害已被剿除,可真正的大害——朝廷中的倭臣卻仍未被消滅。當他們面對比自己強上數倍的遼國軍隊,又將該何去何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wyl3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