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怎麼寫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怎麼寫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怎麼寫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怎麼寫1

可惜,除了貶低外,阿米爾還選擇了逃避。因無法面對哈桑,他栽贓哈桑偷了他的錢財和手錶,而終於導致哈桑離開他的家。

但他越貶低、越逃避,他的歉疚感就越重。因為這歉疚感不在別處,恰恰在他心中。

所以,他最後又回到喀布爾,要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救出阿富汗。

所以,當阿塞夫將他打得死去活來時,他哈哈大笑。

這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是罪人,因而渴望被懲罰。他曾渴望被哈桑懲罰,但哈桑只會繼續付出,而不會表達憤怒。但他終於在阿塞夫這裏得到他渴望已久的懲罰。於是,當肋骨一根接一根被阿塞夫打斷時,當上脣被打裂,其位置和哈桑的兔脣一樣時,他心裏暢快至極,並感慨:

我體無完膚,但心病已愈。終於痊癒了,我大笑。

回到巴基斯坦後,阿米爾終於令索拉博放下疑慮,答應和他去美國,而阿米爾説"我保證"。

但是,當發現困難重重後,阿米爾一時忘記了"我保證"這句話,想勸索拉博留在巴基斯坦的孤兒院一段時間,這時他忘了,進入孤兒院後的那段歷史是索拉博最不堪回首的日子。

於是,不願意再重温噩夢的索拉博選擇了自殺。此後,儘管被救了回來,但他卻陷入了奇特的自閉狀態。

命運先使得阿里成為阿米爾父親的炮灰,命運又使得哈桑成了阿米爾的炮灰,這雙重的罪惡加在一起,使得阿米爾終於得以報應。內疚是他的報應,被阿塞夫打成兔脣是他的報應,他的妻子身體沒有任何問題卻無法懷孕也是報應。

現在,作為輪迴的一部分,阿米爾必須去做索拉博的炮灰,他必須以哈桑對待他的態度對待索拉博,才可能使得索拉博一點點地走出自閉,那時才意味着阿米爾的終極獲救。

胡塞尼的這部小説對情感的描繪如此深刻而真切,令我不由懷疑,這是一部自傳。

這部小説的情感之真實,在我讀過的小説中,我感覺只有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和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可以媲美,而《情人》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自傳小説,《挪威的森林》則被人懷疑是村上春樹的真實經歷。

不過,我將《追風箏的人》列為第一流的小説之列,不僅僅是因為它具備"情感的真實",也是因為這部小説的構思非常巧妙。

前面提到,這部小説的高潮一個接一個,不斷衝擊讀者的心靈。但用心的讀者會發現,每一個高潮出現之前,作者都已經用隱喻和暗示的手法,預示了這些高潮的出現。

並且,除了出神入化的心理刻畫外,小説的情境描寫也別具一格,既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又具有鮮明的個人化,仔細閲讀的時候,你可以感到好像一直是在以阿米爾的視角在看待這個世界。

此外,胡塞尼的筆觸既細膩,又有洞燭人性後而產生的沉混有力感。

令人驚訝的是,這是胡塞尼的處女作。第一部出版的小説便如此優秀,胡塞尼是如何做到了這一點?

除了可能是自傳的特殊原因外,在自序中,胡塞尼的一句話還給出了另一個答案——"我向來只為一個讀者寫作:我自己。"

據我所知,這是第一流的小説家、導演和藝術家的共同特點。譬如日本動畫之王宮崎俊便説過有同樣意思的話:

我從來不考慮觀眾。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怎麼寫2

我小的時候,在春風起時,我爸爸經常帶我去放風箏,自已糊的風箏,很簡易,飛的也不高,但那份快樂讓我久久沒忘。所以,在幾年前的一次出差途中,看到這本《追風箏的人》時,我毫無不猶豫的買了下來。

買了這本書的這幾年,我經常翻看,每看一次,我都潸然淚下,為了書中的哈桑、為了阿米爾、為了哈桑的父親、為了阿米爾的父親、為了戰火中的阿富汗、為了困頓生活的阿富汗人民。

《追風箏的人》中,阿米爾雖然生活富足,但夥伴只有哈桑,他們最喜歡玩的就是“追風箏”。在追風箏中,哈桑對阿米爾説“為你,千千萬萬遍”,可謂忠心耿耿,但阿米爾卻在哈桑需要幫助時,選擇了放棄。若干年後,這次放棄,如同刺一般如影隨行,讓阿米爾愧疚、負罪。當他得知,自已有機會救哈桑的兒子於苦海,奮不顧身、竭盡全力。因此,當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我的感覺這是一個救贖的故事。

但過了一段時間,我再讀這本書時,除了救贖,我又關注到阿米爾的父親,做為一個阿富汗的富商,他正直、堅強,也善良、博愛,文中雖説着墨不多,但讓我體會到“父愛如山”的偉岸。更可以説,通過阿米爾的父親,我看到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文化、風俗、信仰。那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正經歷着戰火、動盪,但人們還是樂觀的堅守着。

當然,每次看完《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我的思考還是關於救贖、關於如何正視自已曾經的犯的錯。人們常以“人無完人、孰能無過”來勸慰自已,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犯過錯,有意或無意的傷害了別人。《追風箏的人》的第一段,就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説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時光不可追,曾經的錯,總會在某個時刻不期然的爬到我們的腦海中。所以,如果我們的錯,可以彌補,就應該努力去彌補。如果已無法挽回,那麼,就改變未來。能正視自已的錯誤,也是一種勇者。真正的勇敢,不是沒有黑暗,而是經歷了黑暗,還能追逐光明

這本書的最後,再次描寫了“追風箏”的場景,但換成了阿米爾為哈桑的兒子追。阿米爾作為一個成年人,在一羣孩子裏奔跑,他追,臉上掛着大大的微笑。看到這裏,我也不由微笑了。

風箏無錯,追逐風箏也沒錯。風箏就是帶我們快樂回憶的事,如我小時候。時光無法倒流,曾經的我們或許不完美,但我們會追逐更美好的明天的、也會日趨完美的。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怎麼寫3

《追風箏的人》,一本好評如潮的書。短短几年時間,該書已在全球銷量超過700萬,一本好書不一定暢銷,一本暢銷的書也不一定是好書,但《追風箏的人》絕對是一本既暢銷又極具可讀性的書。該書講述的是在阿富汗,那片飽受戰爭摧殘的土地上,兩個小夥伴的故事,確切的説是兩個兄弟間的故事。對於阿富汗,或許太多的中國人都是很陌生的,而作為美國人來説,給那片國土上的一些人帶來了一段難以遺忘的慘痛記憶,但對於阿富汗,他們也存在着諸多的疑問,雖然美國人在阿富汗的戰爭中取得他們所謂的勝利。而作為一名出生在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阿富汗的根依舊保留在他心中,血液裏是割不斷的阿富汗情節。寫一本關於那片國土上的故事,對於作者來説,更像是在講述他或是他身邊的人,娓娓道來,讓你隨着故事脈絡的發展,陪伴作者親歷阿富汗,去感受他們的故事。

還是讓我從阿米爾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哈桑開始吧。雖然哈桑對阿米爾有着異乎尋常的忠誠,阿米爾卻一次又一次的侮辱他,傷害他,背叛他。阿米爾的行為確實可以稱得上“卑劣”二字,可是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發自內心的原諒他。因為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阿米爾,他懦弱、膽怯、過於敏感、滿心嫉妒,但也正是這個阿米爾,內心柔軟,有着超乎常人的道德感,對自己無比苛刻。正因如此,在受到無法抗拒的誘惑和無法言喻的苦痛而對最忠誠的哈桑作惡的同時,他一生都為此揹負着沉重的十字架,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直到他歷盡千難萬險,瞭解了身世的祕密,設法收養了哈桑的遺孤,他才得到了最終的救贖。

與性格複雜的阿米爾相比,哈桑簡單得像個符號。他忠誠、勇敢、善良,他説的第一個單詞“阿米爾”決定了他的命運,決定了他只為阿米爾而活。阿米爾視他為僕人,看着別人打他見死不救,嘲笑他不識字,甚至用收到的禮物誣陷他偷竊:但只要與阿米爾相關,他什麼都能原諒——雖然我不確定他是否真的無怨無悔。但是,從他最後為了保護阿米爾的房子而死,我想,他真的從來不曾後悔過。他用生命實現了他的誓言:“為你,千千萬萬遍!”他那種不含任何雜質的純粹信任、忠誠和愛,讓兔脣的他成為了我心中一個天使般的存在。

這本書,對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喜歡這本書的風格,它所包含的東西很多:責任、誠實、愛情、友情、寬恕和贖罪。每個人都有可能犯下錯誤,但關鍵是承擔錯誤的勇氣,在很多時候,因為腦袋瓜裏一時錯誤的念頭,導致錯誤的行為,傷害到其他人,礙於面子,礙於需要承擔的責任,我們有時候選擇逃避,逃避我們的錯誤,逃避我們對其他人的傷害。

這本書就較深刻得寫出作者為了彌補自己曾經的錯誤,歷經千辛萬苦去贖罪的過程,讓人感受人格的魅力。

風箏,這本書的主線,是親情、是愛情、是友情,是正直、是善良、是誠實,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才能是健全的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風箏,無論它意味什麼,都要勇敢地去追逐。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怎麼寫4

人生,會發生很多的事。在每一個人的人生中,都會犯下很多的錯。人生,誰也説不準。人生,也許會為了某件事情,而強顏歡笑,但又也許會為了某件事情,而冷漠不睬。但是不論怎樣的人生,都是一段充滿色彩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千姿百態的,因此誰也不能代替誰生活。

在這麼一條別人無法代替你走下去的路上,你也許會無憂無慮,但又也許會憂心忡忡。你會得意,你會後悔。因為在你的人生長路上,你會發現,有一個人總是在為你千千萬萬遍,而你——

他在為你千千萬萬遍。他幫你追風箏,給你的童年增加了無限的色彩,他為了你而不惜一切,他努力,他付出。他就是他,一個永遠無法被代替的他——哈桑,一個厚實的僕人,他如同一個樸實的農民,默默付出,而卻不渴望回報,他把他的信任給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但也就是這麼一個人,他被一份他所摯愛的友誼欺騙。阿米爾,哈桑的主人,雖與哈桑相稱為朋友,可他卻想盡一切的辦法去趕走哈桑。更可悲的是,在那之後,他又盡一切的可能去逃避事實,逃避他所做的一切。面對哈桑的強顏歡笑,他成天也只能是憂心忡忡。也許也就是因為他父親曾經的一句話,決定了他的半個人生。“他會成為一個懦夫。”他一直在躲避。當他得知,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時,也許更多的是害怕與後悔霸佔了他的心靈。一顆殘廢的心靈恰似有一根細針在鑽磨。一陣痛,又是一陣涼,一陣怕,又是一陣悔。但是時光早已在他的歲月上留下了一把刀痕,永遠也無法抹去,永遠永遠。當他轉身,想去尋回曾經那份友誼時,剎然之間,他才發現歲月早已帶走了他兒時的玩伴——哈桑。當他轉身去尋找,才知哈桑已離去。雖説領養了哈桑的兒子,但是這又能彌補回多少呢?只不過買來了一份安心罷,一份安心,又能如何?要知道,他再也不能找回那些回憶——他與哈桑兒時的回憶。

他明白了,曾經犯下了錯,他明白了,曾經,不該抹去那個追風箏的人。但是,這都晚了,一切的決定都晚了。當他轉身,看見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空影,他想去尋找,但是他已全然不知何從去尋找。轉身後,拼命尋找的他,看到的也只是一個又一個模糊的背影罷。因為曾經,他的內心早已如玻璃水晶一番碎了一地。

他會慚愧,他會不安,因為那個值得讓他去尋找的人,他永遠都找不到了,永遠永遠。這個名字會如鐘磬聲一般永遠地在他的心頭回蕩,碰撞。當他伸手想去摸尋曾經的回憶時,只會發現它們如泡沫般散開,如泡沫般從他手中快速地溜過。只因為,一件錯誤的事,一個錯誤的人,一個錯誤的決定。當他驀然回首,卻見他已離去。

我們又何曾不許?在因為一個不以為然的決定,而做了錯事的那一刻,被烏黑的泥巴攪昏了頭腦,也許還像阿米爾一樣,暗暗得意。但是,當歲月在我們身邊,留下一個個模糊的背影時,留下一個個模糊的記憶片段時——後悔了。後悔曾經做過的事,後悔曾經做過的決定。當想找回曾經的記憶時,晚了。當想找回曾經的你我他時,也晚了。當轉身想去尋回時,才發現,那輪的記憶,已經淡化了;那時的你我他,也已經疏遠了。當時間久了,曾經一個不以為然的決定,會在你的心頭屢屢漾起,漾起一個因你的決定而遠去的背影。人生也就如此。望着一個個熟悉的背影變得陌生,望着一個個熟悉的背影離去,可悲的是,而你恰恰無法去追尋。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怎麼寫5

在不經意間我在圖書館看到《追風箏的人》,在羣書中我選了這本書,也許被它奇特的名字吸引了,也許被它的版面吸引了,也許被它的作者吸引了。我完全沉浸到故事裏面,愛不釋手的讀,出乎意料這是我第一次那麼專心讀完這麼厚一本書,實在有太多話要説,這是一個發生在阿富汗的故事,兩個年齡相仿的小男孩,卻有着截然不同的命運,實在讓人有很大感觸啊!

起初,我無意間瞅到這個大標題時,有點不解“追風箏的人”,難道是神話故事,莫非追風箏的人是一個能騰雲駕霧的神仙,在我的腦海中出現各種各樣美麗的故事情節,讓我更堅決地選擇了這本書。當我讀到完全不一樣的故事情節的時候,我更加酷愛這本書了。依照阿富汗的習俗,每年初春,這裏就會有盛大的風箏節,許多孩子把自己積攢一年的精力全部放在這次風箏節,在我看來這只是一場小孩子們玩的遊戲,對於小阿米爾來説這不止一場比賽,更是獲得父親讚美和笑容的比賽。在阿富汗的天空,此時飄蕩着五顏六色的風箏,每一個風箏的盡頭都有一個勇敢的小鬥士。所有的風箏在天空搏鬥,像一場榮譽的爭奪會,如果他把周圍的敵人都消滅了,他才會成為萬眾矚目和讚歎的焦點。哈桑是一個13歲的孩子,他一直深愛着阿米爾。回到題目中這風箏,也是相當重要的,只要阿米爾搶到最後一個被擊落的風箏,才會獲得榮譽和完全的勝利。於是哈桑,就擔任這項重要的任務——把阿米爾擊落的風箏追回來,故事的高潮也由此展開,一切的悲傷的來源都在此處慢慢浮現。

整篇小説都是以一種壓抑的感覺寫的,以第一人稱“我”的角度自私地為自己着想,完全忽略了哈桑的感受。最後當“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一直為過去所幹得事而後悔和難過,阿米爾對於哈桑的歉意也許是我們不體會的,但阿米爾卻一直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對於阿米爾來説這一切痛苦的根源是他13歲那年的風箏節,哈桑是一直折磨着阿米爾的,但哈桑從來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愛阿米爾。當時,哈桑為他愚蠢的奉獻精神,讓他無言接受,為了讓自己不再受到折磨,他只想擺託這種折磨,他把哈桑趕走,希望他永遠不要出現在他眼前,這輩子他也許也能過的快樂。他是錯的,當初沒有勇敢的承認錯,現在後悔將如影隨形地伴隨着他,也許將是一輩子,一直到和他一起進墳墓為止,他將無法釋懷。

阿米爾對哈桑的愧疚將永遠無法彌補了嗎?每次讓我流淚的是哈桑對阿米爾説:“為你,千千萬萬遍!”這簡單的話從一個孩子的嘴裏説出,讓人有種莫名的傷感。哈桑一直都不明白,為何自己愛着的阿米爾少爺為什麼不再理會他而且總是傷害他,但哈桑並沒有背棄他,始終沒有!我的眼睛又濕潤了!我深深地被哈桑震撼了。

故事並沒有結束,後來俄國佔領阿富汗,阿米爾和爸爸被迫離開了家鄉來到美國,再後來阿米爾在美國娶了妻子,過上安定生活,他的父親也去世了,他的父親一直是個受人尊敬的人。

很多年後一通電話把阿米爾召回了阿富汗,回來時,他帶回了一個孩子,那是哈桑的孩子,那時哈桑已經死去了,那個孩子還像以前的哈桑,只是看起來那麼悲傷,一直憂鬱。風箏又是風箏,一次偶然放風箏的機會讓這憂鬱的孩子輕輕揚起了嘴角,其實他還是個孩子,他就該過簡單的生活,不是嗎?

小説的結尾又提到了風箏,由風箏起,由風箏落,這是再好不過的結局的,很多年前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為你,千千萬萬遍”,很多年後,阿米爾為哈桑的孩子追風箏,“為哈桑,千千萬萬遍”。一切又是一個完美的開始。

標籤: 讀後感 風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wyw6o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