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千年一歎讀後感

千年一歎讀後感

第一篇:《千年一歎》讀後感

千年一歎讀後感

《千年一歎》餘秋雨的一本書,作者很有名氣,就抱着好奇的心態看完了這本書, 這本書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萬公里,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經歷,給我的感覺是苦中帶甜。本書採用遊記的形式,但給人的感覺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日記,在讀書的同時,本書時時給讀者傳遞這樣一些問題,希臘、埃及、約旦、印度等古國都曾經有過輝煌的古文明,從輝煌到勢微,從勢微到衰敗,到沒落,而我們中華文明卻避免了整體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我們讀者對此應持有何種觀點,我們讀者應該如何去面對等等。

看完這本書以後,我深深為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中華文明感到驕傲。從作者的這些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創造文明的是人類,毀滅文明的也是人類。其實,甚至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們正在毀滅自己創造的文明,例如,在中東,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們還在互相廝殺。我們在作者遊歷文明古國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毀滅往往伴隨着血腥的戰爭。為了保證人類文明的健康發展,和平是我們需要的,戰爭是我們應該唾棄的。所以我們應該爭取和平反對戰爭,這是我們一直持有的觀點。

再讓我傾聽這神州大地的呼聲,讓我觸摸這個古國蒼老的靈魂。終有一天,我會佇立在咆哮的黃河旁。任憑飛濺的黃河水沾濕我的衣腳,讓我同這個民族一起流淚,讓我感受奔流不息歷史長河。歷史與山河同在,千年不倒。針對於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的有關於人類文明的問題,看起來與我們個人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不然,作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員,我們有義務去儘自己的力量去為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而努力。而真正把這些義務落到實處,就需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工作,去為這些“大”問題盡力貢獻自己的“小”努力。

第二篇:《千年一歎》讀後感

《千年一歎》讀後感

---漳州分校林賢元

這幾天熱極了,大家都説是在過桑拿日子,我也不例外,我也是怕熱,不敢出門。在家裏蝸居,看書、回帖子、寫點筆記。回頭看看,還真是收穫不小。這幾天又拜讀了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歎》,此書新版於2014年,雖然差不多十年,但書中所描寫的古代文明遺蹟是不過時的。先前,我讀過先生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特別是《文化苦旅》給我啟發很大,也受益很大。總感覺大師級的水平就是高。

今天讀來千年一歎,更是耳目一新,本書使我從國內走到了國外,對於國外部分古文明史蹟有了新的瞭解,作者行程數萬公里考察世界各大文明古蹟,這應該説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路基時,卻發現竟然有那麼多路段荒草迷離、戰壕密佈、盜匪出沒。吉普車的車車輪緊貼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過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會遇到什麼,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實的恐怖故事:這裏,宗教極端主義分子在幾分鐘內射殺了數十名外國旅行者;那裏,近兩個月就有三批外國人質被反政府武裝綁架;再往前,三十幾名警察剛剛被販毒集團殺害……

讀着,讀着,感覺着恐怖滿眼;讀着,讀着,感覺着危險又危險;這是在探險,這是在玩命;文化苦旅不僅限於苦了,達到了玩命的地步;時刻都潛在着危機,時刻都經受着考驗;在經過了這漫長的苦旅歲月之後,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反思。任何一項文明成果的發佈,都

第 1 頁 共 2 頁

是在經過了幾番寒徹苦之後才會得來,知道這些我們才會去珍惜的。知道後才曉得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如果有也是有毒的。

千年一歎,是對新世紀的獻禮,也是對逝去的舊世紀的挑戰。是對世界文明史的探索,也是對世界文明史的發展。餘老師從1999年9月27日開始行程,第一站就是哀希臘,最後一站是山西平遙古城,時間是2014年2月2日,歷時5個月的行程,完成了千年走一回。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託我來拜訪。我是崑崙的雲,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恆河邊的梵鍾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東方有人長相憶,祖先託我來拜訪。我是屈原的夢,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

第 2 頁 共 2 頁

第三篇:千年一歎讀後感

千 年 一 歎 書 評

千年一歎

文化,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話題。在人類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不同地區的人們創造了絢爛的歷史。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但隨着人類社會的變遷,這些文明大千年一歎》提供給我們的是對於那些古老文明的直接肉眼觀察——也許僅僅是走車觀花的觀察。這樣的觀察也許不如統計數字的客觀和全面,但就其揭露一個文明,一個社會的真實狀況而言,有時也可以更為入木三分。在這一點上,我認為餘秋雨先生的眼光還是挺深邃的..

我從餘秋雨先生的故事中看到的最清楚的一點,就是幾乎所有的那些古老文明都瀕死了,它們絕無康復的希望,現在僅僅是躺在牀上等死而已,留給後代兒孫的只是一個卑賤、悽慘、麻木(這倒不是一件壞事,麻木了就不痛苦了,既然沒救了,麻木就比痛苦好)如蟲豸般的生活。讓我們看看餘秋雨先生幾段精彩的記述和評論。

《千年一歎》對於實況的記述十分有價值,但餘秋雨先生對於文明興衰的一些評論我卻認為不具備太多的價值。按餘秋雨先生説,其他古老文明都無一例外的衰落了,而中華文明還沒有敗亡,其原因在於其他文明往往搞軍事遠征,殺的昏天黑地,中華文明則是和平自守。但這裏有個太明顯、太讓人揮之不去的反例,那就是西方的近現代文明。西方的近現代文明可沒有少軍事遠征,它遠征得比人類歷史上的任何其他文明都厲害得多,到頭來是把其他文明消滅了,把人家種族都滅絕了,並沒有看到餘秋雨先生説的那種“兩敗俱傷”,至少現在還沒有看到。我想,像文明這麼大的東西,實際上是什麼都有,很難下一個論斷的。你要找尚武不利、崇文有利的例子,有的是;但別忘了,別人要找尚武有利、崇文不利的例子也有的是。中國文人總是找到尚武不利、崇文有利的例子,無非是他們自己不喜尚武,並非尚武真的一定會斷送一個文明。再舉一例,餘秋雨先生講佛教在印度的衰落,認為原因在於佛教是一種智者的文明,難見容於周圍的羣氓,我認為這是一種典型的出於餘秋雨先生這樣一箇中國文人的自身處境、自身情感的結論。我記得曾讀過一本英國人寫的《印度佛教史》,那個英國人認為佛教在印度的敗亡恰恰是在於它太缺乏尚武精神,因而在伊斯蘭的武力面前,。論者確實也能找到不少例子支持自己的觀點。於是大學生們,小知識分子們,一個個激動得咩咩亂叫,恨不能當場把時鐘撥回去,去請三百年前的西洋人來中國殖民。然而,他們就沒想想

印第安人被滅了種的例子,也沒想想餘秋雨先生這一路所見所聞的例子。

理想主義時代已過。怎麼辦?大家多想想辦法吧!可似乎沒有多少人願意去想。我總是很奇怪,為什麼中國的那些思想界“大師”們,那麼崇拜西方文明,卻對於西方文明的最主要部分,科學,一貫忽視,甚至厭惡,他們總是説這只是“器物”,並不重要。“大師”們,把你們的超人智慧多用在科學上一些吧!我不是説你們應該去編寫程序,或是去穿刺細胞膜,術業有專攻,這些用不着你們去做,但是,多想想科學與文明的關係,多想想科學與我們民族生死存亡的關係,多想想我們中國怎麼才能把科學搞上去。

每每想到這些事,我眼前就浮現出餘秋雨先生所目擊的那種瀕死文明的恐怖。但我們畢竟還沒有瀕死,我們還是有救的。

第四篇:千年一歎 讀後感

千年一歎 讀後感

餘秋雨先生的大名很早便如雷貫耳,但先生的文章卻着實沒看過幾本,之前對餘秋雨的印象,還停留在央視的青歌賽上,那時先生是評委。此次單位組織讀書活動,看到書錄中有《千年一歎》,便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它,想拜讀一下餘秋雨這位當代文豪的著作。本想着這只是一本散文集,會有優雅的筆風、優美的意境,或許能有些人生感觸,但當翻開書本,看到目錄,卻是一個個世界文明古國的名字,看了自序,才知道自己的這次選書是多麼的明智。《千年一歎》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這是一本日記,更是一本遊記,記錄了餘秋雨先生在千年之交,跋涉四萬公里,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經歷,先生隨鳳凰車隊,一路風塵起於希臘,到埃及,再經中東,西亞,入巴基斯坦,印度,橫跨亞歐,探險於除中國以外的其他數個古文明發源地。在深層次它不僅能夠帶給我們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時也帶給我們深深的思考,促使我們對自己進行反思。讀完本書後,我受益菲淺。

從餘秋雨先生的這些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創造文明的是人類,毀滅文明的也是人類。其實,就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們仍在毀滅着自己創造的文明,例如,在中東,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們還在互相廝殺。書中記載着餘秋雨者遊歷文明古國的經歷,讀完此書,感觸頗深,文明的毀滅往往伴隨着血腥的戰爭。為了保證人類文明的健康發展,和平是我們需要的,戰爭是我們應該唾棄的。爭取和平反對戰爭,這是餘秋雨在書中透露出來的觀點,也

是我們應該持有的觀點。

餘秋雨在遊歷各國,回到祖國後真真切切表現出的愛國情懷同樣令我感動,這是他發自內心的愛國精神的體現,同時也震動了我內心的愛國琴絃。我深深為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中華文明感到驕傲。先生也提醒了我們這樣一個責任:為中華文明的發揚光大而努力奮鬥。

中國文明和其他三個古文明相比起來,其歷史的延續性保持的比較好,這真是值得我們為之感到可貴和驕傲的地方,但由此也帶來了其他一些問題,比如保守自閉等。餘秋雨在2014年的這次比較之旅讓我們深刻體會了一下世界文明的發展是如此的不同,也對文明的進程做了一些深刻的總結和反思。中國文明該如何面對,中國文明該如何走好這下一個千年,這是每一個有覺悟的中國人都應該不時為之思考的一個問題。

第五篇:《千年一歎》讀後感

《千年一歎》讀後感

讀完餘秋雨的這篇《千年一歎》,我思緒萬千,感觸頗深,故寫此文章以發我內心之感。

《千年一歎》這本書寫於20世紀末即將踏入21世紀時。香港鳳凰衞視組織了一次活動——“千禧之旅”,餘秋雨應邀其中。他們這次遠行是探索追求世界古文明遺蹟,從而更好的認知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更好的掌握文明一路走來的軌跡,更好的描繪即將到來的21世紀的文明圖譜。

他們坐着吉普車用車輪碾過了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國家,最後回到中國。這些國家曾經是希臘文明,埃及文明,希伯來文明,倆河文明,印度河——恆河文明的(更多文章請關注)發祥地。但現在卻成為了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之一。

以前我也未曾到過上面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餘老師筆下所描繪的這些國家時,都令我大吃一驚。希臘人與埃及人的懶散與邋遢是我所沒有想到的,他們不必像我們一樣整天像機器一樣工作,不必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不必考慮生活的壓力,每天只是閒散的活着。雖然這樣的生存狀態不能全盤否認,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必將被現代文明所取代湮埋。在德爾菲阿波羅神殿外側刻着塔列斯的一句傳遍世界的名言:“人啊,認識你自己!”不知現在的希臘人是否真正的認識了他們自己。如果文明像人一樣需要休

息的話,也許埃及人民在建造了金字塔之後累了,需要恢復元氣。

每個人都知道耶路撒冷一直是世界關注的焦點。不同文明本可多元共處,但當他們的終端型存在近距離碰撞時,卻會產生悲劇。耶路撒冷正是被迫收納了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太多的終端才走到今天這一步。它是猶太王國的首都,是默罕默德登天聆聽真主安拉祝福和啟示的聖城,是耶穌誕生·傳教·犧牲·復活地方。耶路撒冷我不知人們還要蹂躪到你什麼時候,我能聽到的只有你留給世間無盡的歎息。我想這應該是因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人們揹負了太多的歷史,以至於無法喘息才導致了現在的僵局,那就讓我們多一點遺忘吧,這可能就是拉賓最願看到的結局。

我對約旦的印象不是很深,但安曼這個城市是在我的腦海裏留下一絲烙痕的。因為它太乾淨了,不僅僅是因為它沒有垃圾,沒有標語,沒有斷垣殘壁還有它那不事聲張的低調。這樣小的國家能在侯賽因國王的領導下變得有聲有色實在不易。我個人是十分崇拜侯賽因的,我想即使你沒聽過約旦也應聽過侯賽因這個人,在他生前有如此業績也就算了,然而死後也是那樣的令人敬仰——他的墳墓僅僅是2平方米的沙土。

伊拉克與伊朗位於倆和流域,曾經有過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巴比倫當年是何等繁榮而

現在呢卻是一片淒涼,難道先人留下來的遠古文明到此就要終結嗎?這裏失學兒童太多太多了,當温飽都成為一個問題時如何讓他們繼承那些優秀的精神成果。提到巴格達我想你們肯定想起了《一千零一夜》,那些美麗的故事伴隨着我們長大,充實了我們的童年。國王每一天的期待把一夜延長到了奇蹟般的一千零一夜,我想只要我們心存期待,那麼一切都會延續,只要有延續一切都會有改觀。

提到巴伊斯坦我有幾分激動,因為曾有倆位中國人在1400多年前來過這裏,那就是玄奘和法顯。他們把佛教大乘佛法這一文明成果傳到中國,從而讓中國有了現在 的精神寄託,讓我們華夏民族傳承着善良與道德。其實這幾個國家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印度。在我看來那已經成了一個人間地獄,擁擠的街道,遍地亂跑的“神牛”,無所事事的懶漢,一絲不掛的裸奔人簡直讓人嗤之以鼻。我就不明白一個創造出佛教這一偉大成果的民族怎麼會變成現在這番模樣,實在叫人難以想象。行將入木的人自己搬到恆河河邊等待着死亡,我們可以想象美麗的恆河現在會是怎樣的臭氣熏天。釋迦牟尼看到自己的子孫現在這個樣在會是怎樣的心痛。印度啊印度,你們為什麼要拋棄佛教而選擇印度教,阿育王的鐵柱現在是那麼的孤獨,只有他還在訴説着往昔的文明。

一路走來,冷眼相看,站在這千年之交的浪尖串

憶這一個個文明無一例外的凋殘,甚是心痛。古文明的發祥地現在確實如此貧窮,唯一讓人欣慰的是隻有中華文明從未停止過傳承。我們中華文明與現在的西方文明是有差距,所以我們以前只是一味的否定我們華夏文明,但現在想一想古文明只有我們還在發揚光大,我們是不是感到幾絲欣慰,為我們是龍的傳人而驕傲自豪。中華文明何以保存至今正是因為儒家文化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與“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則”。這種精神與原則使我們不再偏激,讓我們的文化有了澈明理性的基石。這也正是與其他古文明的差別所在。

標籤: 讀後感 一歎 千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ydo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