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俄狄浦斯王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俄狄浦斯王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俄狄浦斯王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俄狄浦斯王觀後感 篇一

如果説俄狄浦斯這樣一位智勇雙全的英雄最終被命運捉弄的結局足以讓我們唏噓不已,心中產生無限的惋惜和同情,那麼索福克勒斯或者説帕索里尼的《俄狄浦斯王》中對人類必定自食惡 果難逃悲慘命運的暗喻,引發的是我們更為深沉的思考和發自內心的恐懼。

《俄狄浦斯王》是希臘三大悲劇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是他劇中最具作震撼力的一部。也是希臘命運劇的代表。《俄狄浦斯王》講述了是希臘神話中忒拜(Thebe)的王子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弒父淫母,真相大白後自挖雙眼行乞滌罪的故事。索福克勒斯通過這個故事,似乎想告訴人們命運固然是不可戰勝的,但是俄狄浦斯並不是消極地等待,而是展開英勇的鬥爭,他的品德,他那種完全不顧自己痛苦的行動,他那種不惜任何代價去尋求真相的決心,本身就是可歌可泣的。可以説,這是一曲人與命運作殊死鬥爭的悲歌。在這個層面上確實有他的進步性,但是從劇我們似乎仍能感覺到命運的不可抗拒性,俄狄浦斯越是偉大,越是無畏的與命運的抗爭,他最終的失敗就越慘烈,命運也就越神聖不可違抗,對一個英雄來説命運都是如此容不得絲毫逆行,那對我們尋常百姓來説呢?其中充分反映了古希臘人強烈的命運觀,索福克勒斯的進步在我眼中可以理解為對人與命運抗爭的讚美,也可以理解為人們意識上的緊箍咒,無形中告訴人們這個世界上沒有逆天改命一説

説的《俄狄浦斯王》就不得不提到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和代表者弗洛伊德,不得不提起他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節”即“戀母情節”,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節”是各種心理症的本源。由於嬰兒時代和童年早期的環境狀況,每個孩子都渴望從與自己異性的父親或母親身上得到慾望的滿足,而怨恨與他同性的父親或母親。原始的社會和文明的社會都有反對亂倫的原理禁忌,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禁忌;因此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覺到,卻一生永遠地埋藏在潛意識深處。有時候, 潛意識壓抑的俄狄普斯情結突破潛意識的封鎖,溜到意識裏來以偽裝的形式表現在我們的生活裏。例如:某個男人與一個年紀大他許多的女人結婚,一個女孩為了某種原因殺害了她的母親。有的人畏懼婚姻,有的人又表現出太過分想結婚(或離婚)。這些例子都是社會提供給我們的表現形式。“俄狄普斯”情結想其他精神分析理論元素一樣,暗示着一般人有極為原始的感覺存在身上。對多數人而言,這種存在觀念對於他們的道德背景簡直是一種侮辱,他們很不容易接受這種感覺。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亂倫”這兩個字,他們馬上就會產生很強烈的厭惡。正是在這種厭惡導致的罪惡感下俄狄浦斯的母親兼妻子約卡斯塔上吊自殺,悲憤不已的俄狄浦斯,則刺瞎了自己的雙眼。

其實俄狄浦斯的故事本身就有一個悲劇性的開始,因為這個世界上畢竟沒有無因的懲罰,俄狄浦斯的父母拉伊奧斯和約卡斯塔本身就是表兄妹的關係,就是他們這種血親間的亂倫導致了上天的懲罰,俄狄浦斯只是上天懲罰拉伊奧斯和約卡斯塔的工具,可以説俄狄浦斯無意識的亂倫悲劇的源起是其父母有意識的亂倫鬧劇。意大利著名導演帕索里尼在改編這部電影時去掉了這一點,或許説沒有在電影 中點明。因為這個偉大導演想要傳達給人們更為重要的一個觀點,一個索福克勒斯想不到的觀點,那就是俄狄浦斯的悲劇不僅是他一個人的,也不是隻屬於希臘人的,而屬於全人類

於是我們在帕索里尼的《俄狄浦斯王》中看到了時空的轉換,有發生在現代的開頭和結尾,通過巧妙的用鏡和中段的古代故事連接在一起,導演想通過這種獨具匠心的安排傳達給我們一個訊息,俄狄浦斯不僅過去會發生,現在也會發生,甚至將來乃至永遠都會發生,俄狄浦斯已經不不再單單是一個英雄的悲劇或者是某種人類潛意識中的情節,而是整個人類都會遇到的困境,一種“俄狄浦斯困境”,我們人類一手締造了現代文明,卻為了眼前的利益,破壞着生態環境,相互殺戮和掠奪,生活的質量每況愈下,到處都是人們的哭泣和絕望的吶喊,最終這一切可怕行徑導致的惡果反作用人類自身,使人類陷入了一個往復的怪圈,正如俄狄浦斯一般,一切悲劇的源頭都是由上一代的不倫導致,最終陷入了不倫的俄狄浦斯嚐到苦果,父母拉伊奧斯和約卡斯塔也遭到了最為悲慘的下場,冥冥之中人類走上一條暗合宗教原罪説的道路,我們揹負着罪惡來的世間,為的就是贖罪,為的就是償還,為的就是製造新的原罪者,我們真的該相信命運這一説麼?也許命運本身就是我們自己為自己安排,就像片中的俄狄浦斯,他因為別人言語的干擾就懷疑自己的出生,他自以為是的逃離命運時卻還是將去向留給命運決定,他的驕傲和衝動讓他錯殺了自己的父親,從養母那裏影響來的戀母情節讓他不禁享受與生母約卡斯塔的婚姻,他的暴躁惹怒了好心的先知,使自己不僅成了一個罪人還成了人們的笑柄,他確實與命運做過頑強的抗爭,但前提是他已經相信了命運,也正是因為相信才會逃避,可以説他在鬥爭前就已經認輸了,假如這些都沒發生,我想俄狄浦斯一定可以成為赫拉克勒斯一般的英雄,但那只是假設,畢竟一些都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我們也是,如果我們沒有被自己內心的慾望控制,我們的世界將會是一個沒有破壞,沒有戰爭,沒有疾病的樂園,但是我們確實被控制了,不論怎麼樣的補救工作都是在認可物慾的前提下進行的,最後我們仍難以避免自掘墳墓,作繭自縛的悲慘結局。

從索福克勒斯到弗洛多德再到帕索里尼,幾千年的時光流逝而去,可是俄狄浦斯的悲劇不但沒有被人淡忘,反而不斷被人們提起,變成我們每個人自己真實的故事,俄狄浦斯的悲劇由一個人的悲劇變成一羣人的悲劇,最後再變成人的悲劇,這本身的就是一個悲劇,面對這個悲劇我們何去何從,是在命運前無所事事的坐以待斃?還是在與命運的鬥爭中鬱鬱而終?我想,這確實值得我們好好的思考一番……。.

俄狄浦斯王讀後感 篇二

該劇一開始便從安提歌尼和她的妹妹愛斯梅娜之間的衝突展開。愛斯梅娜勸説她的姐姐安提歌尼要服從克瑞翁的命令,違反法律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她的理由是,女人不應該與男人鬥爭,要服從男人。因為女人是弱者,而弱者就應該服從強者的命令,順從是女人的德性。愛斯梅娜勸安提歌尼放棄安葬哥哥的念頭,要“現實些”。而安提歌尼卻認為替親人安葬是最為神聖的義務,是天堂的法律的戒條,凡人必須遵守,這比人間國王的法律更高。古希臘人認為人死後屍體必須安葬,這樣他的靈魂才有所歸依,不然靈魂就會得不到歸宿而非常悲慘。對哥哥的愛以及身上揹負着的這條神聖誡命讓安提歌尼在面對國王克瑞翁的法律誡命時,在面對死的威脅時,毅然選擇了與克瑞翁的命令相抗爭。

在安提歌尼這裏,對神的誡命的信奉和對哥哥的愛要遠遠高於國王的法律,這是她選擇對抗克瑞翁的命令的原因所在。神法是永恆的,而國王的法律卻是一時一世的;神法是不變的而國王的法律卻是變動不居的;神法是人安身立命心靈皈依之所在,而國王的法律卻只是外在的強制,不關乎人的。終極意義。

安提歌尼的身上也體現出希臘人重精神輕生死的精神氣質,在神法與人法發生衝突之時,她不畏克瑞翁的強權,慷慨赴死,彰顯了她高貴的氣質。可以説是她對神的信仰和對於神法的恪守,使得她最終得以超越。本來安提歌尼是可以和她妹妹愛斯梅娜一樣選擇順從——女人順從男人,弱者順從強者——一切都我為了能活下去。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安提歌尼也就不能成就她的高貴的道德了,與她妹妹選擇屈辱的抱着“好死不如賴活着”的心態活下去相反,安提歌尼用她的決絕的赴死彰顯的是她對超越於人法的神的意志的體現的法的遵從。這是安提歌尼所信奉的個人倫理(價值)。在安提歌尼身上,一邊是神的誡命也即親人靈魂的歸依,一邊是自己的生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她必須做出選擇。而她的選擇是輕死而存義,這正是她崇高之處。從個人倫理(價值)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一出悲劇。即在她追求自己所謂的善(神的誡命——埋葬哥哥)的過程中復出了生命的代價。她對她的善的追求被世俗的“凱撒的權力”無情的湮滅。個人的精神上的正義得以實現,而她的肉體確被摧毀。

俄狄浦斯王讀後感 篇三

就這樣昭示神的高高在上,主宰宿命。而我們則活在命運聯鎖的怪圈裏,當我們意識到時業已身在其中,懵懵懂懂的浪費了之前被暗中控制的年少時光。當我們意識到要去反抗,控訴時,面對的只有一片殘局。只能困惑的等待,結果的未知。

我想整個世界和人類的進化其實就是一個大的蝴蝶效應:從最原初的a影響b,b反之,到a影響c,b影響c,ab共同影響,c則反之,進而越來越多的個人和排列組合相互影響,這就是所謂的命運。在我們小時候是無法反抗這種命運的。就像俄狄浦斯是不能決定其母親伊奧卡斯特將其雙足釘釘拋入山中,被牧羊人收養,並被波呂波斯王撫養等一系列事情的,而成長的過程便是一個要求自我獨立的過程,只不過他的命運過於悲慘,要求獨立,反抗命運,反抗神示卻反而墜入了連鎖的命運怪圈。

神示其實無處不在,在我所處的周圍環境的中人們通常是被這樣的神示告知的:我們被要求學習人文,自然科學,並被簡略的告訴我們之前的不知是否被篡改過,隱瞞過的歷史,被放置在被一種主流價值觀引領的大環境裏(這種主流價值觀只是此時代的標準,很可能有悖於之前任何一個和時代的觀念。我們在這種怪頭換面中嘲笑前代的無知愚蠢,前代的亡靈則唯唯諾諾活在自己的概念中。但不否認即使在時代變革後,美德與否,詬病與否還是被有所保留的沿襲)。

我慶幸自己步入了一個質疑的,趨向獨立的人生階段,開始彌補原來的不自主和愚鈍無知。每個人在開始都希望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可自己現在並未成為那種人,這是我自己的缺失和遺憾。現在要求自己有規律計劃的去探求未知,主動意識到自己的匱乏和空缺。不再神示下麻木,俄狄浦斯在被折磨中質疑責備了阿波羅,我也沒必要過於順從了。

有“命運悲劇大師”的索福克勒斯開闢了這個超越倫理之外的著名悲劇命題,懸念層層揭開,構思創意絕對巧妙。故事,情節,敍事強於《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1、從先知遲遲不道破天機給俄狄浦斯帶來的疑惑

2、伊奧卡斯特提出老國王拉伊奧斯得到的神示,拋棄的嬰兒,被殺的地點,初步揭開了事情的原委

3、波呂波斯王的報信人傳來老國王的死訊,帶來神示未應驗的短暫的如釋重負。

4、再到報信人説俄狄浦斯並不是波呂波斯王親生和知情的牧羊人的出現,揭開了他弒父娶母並與母親生下了自己的兄弟的悲劇,最後以王后自殺,俄狄浦斯刺瞎雙目為結局。

俄狄浦斯王讀後感 篇四

如果真的註定是杯具,無論怎樣的意志也不會逆轉結局,這就是生活。如果允許發揮意志,卻註定般地走上了杯具的結局,這就是宿命。

古希臘杯具往往被人們稱為“命運杯具”。所謂“命運杯具”是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運對抗,其結局則是他無法逃脱命運的羅網而歸於毀滅。

自由意志與命運的衝突,向來被認為是古希臘杯具的主旋律,古希臘三大杯具家都涉及到了自由意志與命運衝突的主題。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正是體現這種命運造成杯具的經典作品,劇中俄狄浦斯的杯具就緣於其無法逃脱的命運羅網。

俄狄浦斯王的神話是人類從殺父娶母引向禁忌這一禮貌進程的反映與折射,他為了種族而走向毀滅。刺瞎雙眼放逐是他自我的選取,也非他的選取,或者説命運由不得他選取。俄狄浦斯知與不知的杯具在表現命運不可抗拒性的同時,也表現了對命運不合理性的譴責。

俄狄浦斯聰明、誠實、正直、勇敢,他勇於向不合理的命運挑戰,與之抗爭。但是,命運卻註定這樣一個優秀人物成為罪人,他要承擔前人的罪過,受到厄運的懲罰,其實這一切都是命運的捉弄和俄狄浦斯自我的意志所造成的。

我們來看俄狄浦斯的命運:出生後三天,他就被鐵絲穿過腳踵然後棄於荒野,只是由於執行命令的牧人起了憐惜之心,把他送給科任託斯的牧人,才大難不死。他日後成為科任託斯國王玻呂玻斯的養子,成人後因從神諭中得知自我必將殺父娶母的命運,於是離開“父母”所在的科任託斯,向真正的故國忒拜城進發。

俄狄浦斯王觀後感 篇五

不得不説,被命運支配下的俄狄浦斯真是一個可憐的人。都説人定勝天,可命運就是這麼的讓人捉摸不透,它像一張大網牢牢地束縛着俄狄浦斯,從他還未出生就已經有了命運給他的一生的安排。

俄狄浦斯的故事向我們傳達着這樣一個道理“命運是不可抗爭的,人是逃不過命運的安排的”。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其自身的定律,這也是為什麼我國許多神話故事中談及命運時,總會有人説“天機不可泄露”,一旦改變命運,就會遭到天譴。然而,就算此時改變了眼前的命運,彼時又會通過其他途徑回到以往的命運線上,也只不過是無限的輪迴罷了。

俄狄浦斯的命運大概如此:出生後三天,他就被鐵絲穿過腳踵然後棄於荒野,若不是由於執行命令的牧人起了憐惜之心,把他送給科任託斯的牧人,他的一生從出生到死去也僅僅過了三天。但是命運使然,他不會那麼早死,因為命運的遊戲才剛剛開始。他日後成為科任託斯國王玻呂玻斯的養子,成人後因從神諭中得知自己必將殺父娶母的命運,於是離開“父母”所在的科任託斯,向真正的故國忒拜城進發。在路過三岔路口時與一老者發生爭執,誤將其殺死,這老者實為他的生父拉伊俄斯。隨後他來到了忒拜城____了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之謎,剷除了為害忒拜人的妖魔,被忒拜人擁戴為王,並依例娶了前皇后伊俄卡斯武--實則是他的親生母親。其殺父娶母的厄運全部應驗,而他卻毫不知曉。在這場悲劇中,俄狄浦斯曾努力試圖躲避災難,卻始終逃不出命運的捉弄。這是整部劇最悲慘的地方,轉來轉去最後依舊被命運執掌。

所以,俄狄浦斯不過是芸芸眾生的一個代表罷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獨有的命運安排,也有被命運支配的恐懼。如貝多芬這般偉大的音樂家,“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可是命運卻讓我們早早的失去了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反抗真的有用嗎?和命運作鬥爭,不錯,是可以看出你的頑強,堅勇。但同時,這確實有點“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的意味。我們在看俄狄浦斯的時候,只能去悲憫,去可憐,這就是現實的殘忍,命運已定的無奈。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動人心,是因為喚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戀母情結,但是故事從一開始就是悲劇的誕生,它不僅僅是俄狄浦斯一個人的,還是人類的悲劇,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悲劇,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yqk79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