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實踐論讀後感(通用多篇)

實踐論讀後感(通用多篇)

實踐論讀後感(通用多篇)

實踐論讀後感 篇1

經典之所以經典,因為它是不同時代的智慧結晶,凝結了社會意識,能反映社會的現實,引發人們無限的思考和回憶。閲讀紅色經典,汲取紅色營養與智慧,讓我們前行之路走得更加堅定、更加自信、更加成功。

毛澤東的《實踐論》寫於1937年,由於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思想導致1931—1934年中國革命遭受巨大損失。毛澤東的《實踐論》借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揭露了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弊端,科學地解決了中國人困擾了許久的知行關係問題,為處於動盪中的中國革命指明前進道路。它的誕生,為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澄清黨內錯誤思想,提高全黨思想理論水平以及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起到了巨大作用。

《實踐論》首先説明了認識對生產和階級鬥爭的依賴關係,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裏,人的社會實踐其內容正是生產活動、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等等。因此認識對社會實踐同樣有着依賴關係。又通過闡述認識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瞭解到人的認識究竟怎樣從實踐產生,而又服務於實踐。於是我們得出,在單個對於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中,通過實踐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我們又可以得出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實踐到認識到再實踐到再認識,如此循環往復不斷髮展,並且每個新的循環都代表着更高的內容。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毛澤東説:“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決定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度。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只有吃了,你才知道梨子的滋味。而不是一味地空想它能不能吃,味道怎麼樣。事實證明,空想對社會變革並沒有實質上的推動作用。實踐出真知,唯有不斷實踐才能找到適合中國革命的前進道路。

正如《實踐論》所述的,認識與實踐是相互統一的,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造世界,就必須認識世界。這需要我們質規定。我們在生活、學習實踐中要學以致用,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言之有物,不説空話;付諸行動,不做空想。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全面貫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路線。我們認識世界就是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提高自己觀察處理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能力,尤其是實踐能力,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勿犯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能人云亦云。

實踐論讀後感 篇2

1937年7月,正是中國的生死關頭,黨內卻出現了兩種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妨害着革命的發展。為了揭露這種不好的現象,從而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主席寫了這篇著名的文章。通觀全篇,此文幾乎是一篇完美無缺的哲學論文,到處閃耀着思辯的哲學光芒;同時又因為主席是文學家,身上流着中國文人的血,理所當然地使這篇文章充滿了文學氣息。

實踐是尋求真知的唯一途徑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和檢驗標準。”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鬥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後,也就從失敗中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於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內在實質,“認識——實踐——再認識”是《實踐論》的實踐路線。

實踐要注意方法

實踐,就是一個怎樣驗證真理是否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本來面目的過程。談實踐的方法,我想從實踐的特性開始説起。

一則,實踐具有時間性和地點性:實踐的內容會隨時間、隨場合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被前期、他地的實踐所證明的東西不一定適用於當時(以及未來)、當地。“刻舟求劍”者犯得就是類似的錯誤。

二則,實踐具備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種局部實踐的結論不一定適用於全局實踐,某種偶然實踐的結果不一定體現基本的、普遍的規律。“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類似的錯誤。

三則,實踐具有層次性:此一層次實踐的結論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層次和全部層次。

四則,實踐具有主觀性:人類的任何實踐活動不可能絕對擺脱實踐主體主觀因素的制約;絕對客觀的人類實踐,是不存在的。主體能動發揮程度的不同,必會影響到實踐的具體效果。

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則形成了人類實踐的“隱蔽性”,或曰侷限性。正因如此,僅僅依靠一時一地的、個別的、局部的具體實踐,來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種認識,那是不充分的;僅僅依靠具體實踐所得出的具體結論,而不給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總結,卻來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種認識,同樣是不充分的。

具體實踐只能用以證明具體結論,基本實踐只能用以證明基本結論,普遍實踐則可用以證明普遍結論;而唯有藉助於人類的理性思維能力(能動),把人類的全部實踐從局部上升到基本、從基本上升到普遍、進而抽象地形成人類的普遍實踐(絕對實踐),才能足夠地證明客觀事物的真理。

另外,還要預防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這篇文章,對當時中國革命的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它批判了當時革命中存在的兩種不良傾向,其一是經驗主義,其二是教條主義。

主席在《實踐論》中總結了,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在過去的大學聯考課本里,我們學大多數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對於一個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人,學這些理論無異於紙上談兵,即使當時記得很牢,但是如果沒有實踐,你就學不會真正的知識,因為你沒有形成共鳴,而知識和經驗的掌握大多來自於親身實踐。現在你回想一下大學聯考的知識你還記得多少。如果現在讓我們去再考又可不可以考到原來的分數呢?所以實踐是重要的。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這是正確的實踐觀。“自覺投身社會實踐中去”,相信這也是對於我們年輕人的一個要求,同時也是我們進步的一個最好手段。所以,在實踐中進步,從現在開始。

《實踐論》論文的語言不僅直白生動,還準確。對於論文而言,語言的準確性是第一位的。主席通篇用的都是常見的詞彙,但卻十分精確地表達出了作者的思想內涵。比如説,“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能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些話,然而真正親知的是天下實踐着的人,那些人在他們的實踐中間取得了‘知’,經過文字和技術的傳達而到達於‘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間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認識某種或某些事物,便只有親身參加於變革現實、變革某種或某些事物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觸到那種或那些事物的現象,也只有在親身參加變各現實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它們。”簡潔精確的例子把要説的問題一語道破,這也算是主席的高明之處了吧!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組成同性質,你就得實行物理學和化學的實驗,變革原子的情況。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論和方法,你就得參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經驗,事實上多數的知識都是間接經驗的東西,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識。”實踐,不論是怎樣的工作都離不開實踐,實踐出真知!

實踐也是要求我們對於時間和空間有個統一,因為不同的時期和地點則要求我們進行不同的實踐,在整篇實踐論當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符合當時歷史背景的具體實例,用那些實例説服人們,我們也知道,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地點,進行不同的實踐。

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主席同志對於這句話給了更加深刻準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於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就會在實踐中失敗,在失敗中得到教訓、改正思想,然後取得成功。

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從來就不是少,而是機會來了我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瞭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我們要抓緊機會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做有準備的人。

《實踐論》談到,“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這説法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正是許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實踐論》引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有着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在實踐中獲取成功,在實踐中得到經驗。

實踐論讀後感 篇3

讀完這篇文章,使我更深刻地瞭解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更深層次的含義。

就像我們考試,只是在考試之前發狠的背知識點,背公式,背單詞,背作文,而不是實踐它們。初級的學習階段,學的是啞巴英語。只做題,從不開口説,所以我們單詞背了忘,忘了背,卻沒什麼效果,數學公式也是這樣。

我的一個數學成績好的同學曾經跟我説,他其實不怎麼背公式,碰到了需要公式的題目,再去翻公式。做的題多了,公式自然就記住了,所以往往數學學渣們是背了公式,卻不知在哪兒運用。最重要的是知識不運用於實踐,你會忘記,就像現在給我一張考卷,我肯定考不上這個學校。

對於我們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説,實踐就是講課,因為我們是師範類的專業。曾經不止一個老師跟我們説過講課的重要性,相信我們對老師講的好壞也有深刻體會吧。

至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是我的國中數學老師,他完全澆滅了我對數學的希望。他只要我們背公式,賣給我們一本公式書,告訴我們,只要將這本書背下,他包我們能上120。他講考試卷的時候簡單的題不耐煩講,用輕蔑的眼光看着我們,彷彿在説這種題智障才會錯吧。只是快速提一些重要的點就過了,於是就算我沒有聽懂,也不敢下課去找他再給我講一遍。更可笑的是,難的題他又不會,就讓我們自己看答案,於是我的數學成績一落千丈,從此打消了學理的念頭。

而我最喜歡的老師是我的國中英語老師,他是一個狡猾且奸詐的人。他的課業,從來都很重,我們每天都要聽寫單詞,從一面到一個單元再到整本書。剛開始我很不習慣,因為只要每天聽錯的單詞超過三個,他就會把我們的本子收上去,重新聽寫過關才將我們的本子還回來。我從農村的國中升上去,本來英語基礎就薄弱,於是每天的本子都被收上去,積壓在他那裏。後來他看我的本子實在太多了,就把我叫到辦公室去了,原以為會被批評,但他只是耐心的告訴我,記單詞要多聽看多寫。後來在他的影響下,我的`英語水平也有不少的提高。

學校開展的社團活動,修滿第二課堂的速度分才予以畢業,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大三的校企合作也是為了培養學生在以後的工作中可以更好的教學,但是我們也不能遲到,理論進行實踐,這樣就尊敬了叫條主義的葡萄字,要懂得變通,就像孔子的因材施教數學題,光公式也是得不了高分的,要學會轉彎,靈活運用。

總之,實踐論教會了我們正確的實踐方法和正確的認識方法,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教必困,故世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實踐論讀後感 篇4

大二上學期,跟着馬原老師的步伐,我閲讀了偉大領袖毛澤東的著作《實踐論》。《實踐論》是毛主席借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觀點揭露黨內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的主觀主義錯誤而寫的以實踐觀點為基礎,以認識和實踐的辯證統一為中心,強調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的一本書。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對於人們的實踐是真理,對於認識論也是真理。離開實踐的認識是不可能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

實踐是思考的物化,沒有實踐的人,只會是碌碌無為的空想家。

《紙上談兵》的例子不停的在提醒着我們,不會實踐的空想只會被那些實踐家們擊得遍體凌傷。“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成天對非常之觀充滿想象,卻不敢親自去看看的人,“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王安石領悟了這些道理,於是他勇於把自己對國事的思考付諸於實踐,掀起浩浩蕩蕩的“王安石變法”。盡其志也,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其乎?

傷仲永,傷的不僅僅是少年成名,江郎才盡的悲哀與無奈,更多的,是對仲永父親淺薄無知,坐吃山空,沒有對仲永才華加以雕琢,在實踐中深造孩子的潛力,最終泯然眾人矣。

實踐論讀後感 篇5

從當時的寫作背景看,全國正值革命的關鍵時期,而黨內兩種錯誤思想又不斷的衝擊着革命道路,險些把中國革命帶向危險的地步。作為當時的明眼人毛澤東審時度勢,寫下這篇實踐論(以及後來的矛盾論)。重點其實是為了端正思想,把革命思想統一,把革命帶向正路。而事實上,文章一出,也的確獲得不錯的效果。另外,這篇作為中國哲學史上偉大的著作,在現今的社會上,仍然有着重大的意義,它毛澤東思想對馬列主義繼承和批判的結果,是人類思想的又一大進步。如今,它仍舊指引着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前進方向。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難以忘記它和它的作者對中國革命,對中國建設,對中國歷史所作的貢獻

不知不覺,我就把整篇文章看完了,當然受到文章的強烈震撼。這的確是篇情理兼備的文章。讀完後,我既有文學上的美感,又有哲理上的收穫。我個人覺得,它給我幾個比較重要的啟示是:

1、實踐的必要性和首要性。這其實是認識論的首要的觀點,我們學習了馬列主義這麼多年,這個觀點還是應該不僅深深留在腦裏,還時刻提醒着我們去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凡事須躬親、力行之。

2、有了實踐便有了認識的需要和發生,但是,認識更要比實踐進一步。即文章説的,要在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改造上做工夫。通常我們會被大部分或真或假或虛或實的現象材料所迷惑。這時,就要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忘親身實踐,在一大堆材料中找到自己所要的東西。這種能力在以後的工作中也猶為重要。

3、實踐對實際的依賴。實踐是實際情況的需要,所以實踐要完全立足於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產生正確的依據和評估,進一步得到正確的方針和政策。並不斷的將正確的理論運用於再次的實踐中。所以,儘量營造成一個實踐、認識、總結、再實踐的良性循環。

實踐論讀後感 篇6

在高中的政治課本中就學過與實踐有關的一些理論,通過閲讀毛主席的《實踐論》,我更進一步認識到了實踐的重要性。毛主席的《實踐論》是其最傑出的哲學著作之一,是在1937年7月,在中國革命的生死關頭,黨內卻出現了兩種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妨害着革命的發展的情況下,毛主席為了揭露這種不好的現象,從而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寫了這篇著名的文章。毛主席在《實踐論》中闡述了四個基本問題。第一,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第二,認識的辯證過程,即從實踐認識的過程,又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第三,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第四,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關係。我認真閲讀了毛主席的《實踐論》,深受啟發,以下是我讀完這篇文章的感悟。

實踐是認識的前提和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對於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認識和評價,如果我們想知道正確的答案最好自己去實踐一下。就如我們想知道葡萄是酸是甜,就可以去品嚐然後得出答案,而不是光聽被人講。毛主席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生產實踐活動是人首要的基本的實踐活動。人類為了生存,就必須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人類也在這種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獲得自身的發展。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社會形態下生存,無論是什麼形式的活動,都離不開人。因此,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基礎,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只有從實踐中得出的認識才是有根據的認識。正所謂“實踐出真知”,人的知識、才能歸根到底來自實踐。這並不排除接受間接經驗和學習書本知識,事實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也無必要事事直接經驗。就每個個人的知識而言,大量是從間接經驗、書本中學來的。但一切知識就其最初來源而言,仍然是實踐。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實踐,從實踐中獲得新的認識,豐富自己,不斷增加自己的頭腦儲備。

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人的認識是從實踐中產生,又服務於實踐的。這種能夠服務於實踐的認識是一種理性認識,是人們在頭腦中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從而得出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理論是源於實踐的,只有親身投入實踐,才能獲得對事物的理性認識。無論任何人要認識任何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否則是沒有辦法解決的。然而,人的生命和力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件事都親自去實踐,但我們可以藉助前人的優秀理論成果來指導自己的實踐。但我們必須選擇正確的理論,因為只有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實踐,我們才能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否則,我們就會被引向歧途。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過感性認識達到的理性認識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能成為真理,判定認識或理論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需要把它放回到實踐中去檢驗,看是否符合預定的目的。如果預定的理論在同一實踐過程中變為事實,這種理論就會成為客觀真理,這個認識的過程也就隨之完成了;如果這種理論經過實踐檢驗與客觀現實不符合,則還需要繼續認識,不斷糾正錯誤認識,最終獲得真理性認識。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如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就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

毛主席有句名言:“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這就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重視實踐,動手實幹,因為許多事情看明白了,行動計劃制定出來了,但是不幹就不能落實,更不能實現目標。 就好像我自己經常會為學習制定計劃,但是我並沒有毅力去實踐,所以我一直都不能享受到計劃實現的成果。於是我深深明白要勇於實踐,這就要克服畏懼情緒。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當你接受一項任務時,剛開始時可能是困難重重,就退縮。但是,如果你埋下頭,不氣餒、不抱怨、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到底,就沒有幹不成的事情,這樣,我們就會有成就感了。

其實,我覺得我們的學習也是缺少實踐的,從國小到高中,我們都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考上一所好的學校,為了取得好的成績,我們拼命學習,學習那一大堆的教科書就是為了應付考試,但對於一個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人,學這些理論無異於紙上談兵,在當時是記得很牢,但是沒有實踐,我們就學不會真正的知識,因為我們沒有親身實踐。現在到了大學還好,在學校的提倡下,我們很多學生都會在假期去進行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實踐,儘管有一些是與自己專業無關,但是我們也還是可以從中獲得認識。通過社會實踐,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開闊視野,瞭解社會,體驗了生活,更使我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要改進的方面,最重要的是更加明確了自己今後應該努力的方向。

很多東西並沒有説出來的那麼簡單,只有自己去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真諦。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再好的認識,看似再完美的理論,不經歷實踐的洗禮,就不可能開出美麗的花朵。我們要敢於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主觀認識,在實踐中得到教訓,從而在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中,改造世界,提升自己。《實踐論》在當時就起了重大的作用,現在它仍有積極的價值,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在實踐中獲取成功,在實踐中得到經驗,享受成功的快樂。

實踐論讀後感 篇7

在偶然之下讀到一本哲理性較強的書給予我較大的思考與啟發,書名為《實踐論》。在我閲讀及蒐集相關資料後我瞭解到《實踐論》主要論述了在實踐基礎之上的認識是真理性標準,論述了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批評了唯理論、經驗論,批評了頑固派和空談主義,擺事實講道理,證明了認識過程的飛躍。該書以實踐與認識關係及其矛盾為中心,闡述了反映論基本原理,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就實踐一詞而言,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稱之為最基本是因為人類的衣食冷暖都取決於生產活動,而經過生產活動,人類可以以此最方便地獲取知識信息,瞭解人與人的相互關係。如果失去生產活動,實踐活動無法解決人的基本問題,同時也阻礙了人類獲取知識,得到認識。

也就是説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富蘭克林通過“風箏實驗”得到雷電是一種放電現象的認識,並進一步證明“天電”和地電一樣能被金屬傳導,能熔化金屬,能點燃酒精;神農以身試毒,嚐遍百草得到植物的藥理知識,並且證明哪幾種藥植可以混合達到更好的效用;李時珍通過親自服下了曼陀羅,發現它有麻醉和使人興奮的作用,少量可以治病,過量時在別人的暗示下,的確可以叫你唱你就唱,叫你跳你就跳,後來曼陀羅被廣泛用於製造麻醉劑。這些名人無不是通過實踐得知真理,通過實踐真理再進一步擴寬認識。就好像我們的大學生活一樣注重實踐,我們要趁在大學期間多積累社會經驗,為了將來我們能更容易投身於社會。我們要學會理論聯繫實際,把我們學的知識與實際有效的聯繫起來,尤其是我們的專業知識。我們要更早的瞭解現今社會的形勢,以便我們可以更早地與社會接軌。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會注重暑假打暑假工的原因。

同樣的實踐也是檢驗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例如一道數學難題,只有在紙上不斷的演算,才能得到正確答案;一杯無色無味的液體,只有在親口品嚐之後,才能知道是白開水還是加鹽之後的鹽水;一朵路邊的無名小花,只有親自聞過,才能知道它的芬芳。只有實踐,才能真正地感受生活,得到真知。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認為,科學工作者應該實事求是,只有通過實驗才能説明真理年近八旬,不顧體弱多病,他親率助手們到京郊做實地試驗。他措絕了助手們的勸阻,親自上機器,握着冰冷的鐵手把,屏住呼吸,緊攥鐵把感受着力的大小,密切注視儀表數值的變化。最終證明了地應力的存在,實驗成功了。擴大點説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所做的道路探索,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最終通過抗日戰爭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現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影響力的增強都驗證了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

“心動不如行動,實踐才能出真知”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實踐論讀後感 篇8

在老師的要求下讀了《實踐論》。感覺真是半暈半懂,大約是個人水平實在有限吧,在這裏我就隨便説説第一感想好了,請讀者多多包涵。

《實踐論》,顧名思義以實踐為中心展開論述。開篇先説明了實踐的重要性,然後又詳細的從各方面分析“實踐”這個詞語。全篇當中引用了許多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也打了一些比方使得論證更為具體。這是主席的代表作之一,上網搜索便可知道這篇文章還有着很強的政治地位,在革命中起了引導思想的重要作用等等。幾十年過去它依舊被人們傳送着,以科技的手段出現在我面前的電腦上供人研讀,自然也是對它價值的無聲肯定。

但是對於我來説,假若沒有人告訴我它的價值,可以確定,我是根本看不出它有這麼高的社會地位的,因為我很少接觸這麼專業的哲學,通俗的説,就是不懂行情,所以發現不了它的價值所在。

它是俞伯牙,可我卻不是鍾子期;它是千里良駒,可我卻不是它的伯樂。

讓人有一種悲哀的感覺啊。

人世間千千萬萬的人,又有多少隻是生命的過客,匆匆的來,匆匆的去,何以匆匆,奈何匆匆。

實踐論讀後感不過,幸好,世界上還是有許多可以理解你的人的,要不然,又怎會有那麼多人稱頌這《實踐論》呢?《實踐論》也不會有如此高的地位了吧。

再回過頭來,談談我對“實踐”的看法吧。

眾所周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想要知道某件事是否可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實踐。所以生活中總是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辨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辨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就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於實踐的依賴關係,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可見實踐的重要性。

然而面對不同的事,實踐的方式和遇到的困難也不同。我們應當理性、智慧地實踐。實踐前先考慮一下執行之後是否會帶來傷害和不必要的損失,不可為了好奇心而實踐所有的事情,例如抽煙吸毒等是萬萬不能嘗試的;實踐過程中還要細心謹慎,認真執行,不要因為細小的疏忽而使得結果差以千里;也不可半途而廢,堅定了目標就沒有放棄的道理;實踐完成後,應該認真總結,讓這次實踐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實踐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不如意,但是,應該盡力去克服解決,才能有所收穫。

請大膽的去實踐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zjyp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