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三重門》讀書筆記

《三重門》讀書筆記

目錄

《三重門》讀書筆記
第一篇:《三重門》讀書筆記第二篇:三重門讀書筆記第三篇:讀書筆記——《三重門》第四篇:《三重門》讀後感第五篇:我讀《三重門》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三重門》讀書筆記

之前一直聽別人説過這本書,卻一直因為考試的事情而不得不壓後拜讀的時間。大學聯考之後又限於和衕學的聚會以及家人親戚的祝賀當中。進了大學以後,對大學生活得濃厚的興趣以及強烈的好奇心徹底的阻礙了我看書的慾望。知道今年春節,在書店的書架上偶爾看到了這本書,於是買下來準備細細品讀。

今天終於將這本書看完,雖然只用了幾天的時間,但是在這幾天中,卻有了一些感悟,因此想要寫下來以記錄我的這些感想,同時也是為了紀念我的一個新的開始吧。

剛開始看這本書時,只是覺得裏面的很多語言詼諧而且幽默,激發了我更大的興趣,我想這個或許也是這本書獲得大眾的認可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吧。其次,在這些詼諧幽默的語言中,卻藴含着大道至簡的道理。在字裏行間中説出了很多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社會中,朋友之間,家庭中出現的一系列的矛盾。而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在書本的字裏行間中,通過幽默的話語,説出了用一般的語言所達不到的效果。

文章的主角林雨翔從國中到高中的生活經歷,構成了本書的全部內容。然而就是通過描寫了林雨翔的普通人的生活,揭露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或者説是社會的矛盾。首先説的是林雨翔在國中的生活中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學校中的馬德保與羅天誠,蘇珊與沈溪兒,基本上這四個人與學校中其他的一些事情,反應出很多的問題。青少年的早戀問題,在學習上的補課問題,這裏説的補課當然不是正常的補課,還有青少年的莫名的攀比等等的問題。圍繞着這些問題的展開,其主題其實是為了抨擊與諷刺當代的教育體制與教育制度,這一點在林雨翔高中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更加的明顯。高中校園設施的差勁,花錢買進學校的也不是一個兩個。

而在家庭教育的方面,韓寒沒有否認林父林母對於林雨翔所付出的愛,但是同時韓寒也寫出了林母累長城的巨大的癮,對於林雨翔來説何嘗不會產生比較不好甚至是比較惡劣的影響?這也就從一個比較小的側面反映出家庭的教育在一個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影響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會考之後的林雨翔,陰差陽錯之下又與他喜歡的同時也喜歡他的蘇珊失之交臂。林雨翔進了市重點,而蘇珊故意沒做前五題的選擇題只是為了能和林雨翔在同一所學校。這不能不説也是我們青少年在年輕時所期待的浪漫的愛情,然而現實卻總是殘酷的,不像電視中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在等待着我們。

高中的林雨翔又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在與錢榮,與自己的室友,與文學社,與校長等等人物的周旋中艱難的求得自己的一片生存的空間。在描寫這些場面的語言中,我們可以絲毫不費力氣的感受到一種濃濃的在社會中才會遇到的勾心鬥角。尤其是在林雨翔與錢榮、與文學社的社員之間,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整本書中,韓寒所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對現在的教育制度與教育現狀的極大的諷刺。然而讀過這本書之後,確實是有很多額外的感悟,蘇珊對於林雨翔的感情是比較打動我的地方。

第二篇:三重門讀書筆記

三重門讀書筆記

《三重門》是韓寒17歲的作品,也是韓寒的第一部長篇小説,該文雖出自少年之手,但筆法深老道,嬉笑怒罵,極具諷刺意味。該書通過少年林雨翔的視角,向讀者揭示了一個真實的高中生的生活,把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現開來,體現了學生式的思考、困惑和夢想。它質問着中國的應試教育制度,批判了這種機械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傷害和摧殘。

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名叫林雨翔的中學生。如魯迅一樣,林雨翔正是韓寒本人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只不過稍加改變其性格罷了。小説開頭介紹雨翔的“出處”,是一位小鎮中學的國中生。他在他父親的薰陶下,對古文略有了解,文科長於理科,於是參加了校文學社,在志同道合的馬老師指導下,他以一篇急急忙忙趕出來的作文竟然意外地獲得了全國作文大賽一等獎,可見其功底深厚。會考前夕,他的父母為了他能考上市重點高中,花盡了心思,找人為他惡補了一段時間,補課費就達五千多元,還不包括這樣那樣的補品。他的心思不全在學習上,除了學習,還在為了一個叫susan的女孩“勞心勞力”。雖説如此,她也鼓勵雨翔努力學習,並説三年之後在清華園見。

雨翔的心願是和她考上同一所高中,而他在父母的“努力”下——搞了個體育特長生,打了幾萬塊錢的紅包,跌跌撞撞地進入了市南三中。但陰差陽錯的是susan以三分之差,無緣市南三中的門檻,與雨翔擦肩而過,雨翔後悔不已。擠進了高中後,但他的學習是每況愈下,幾門功課高高掛起了“紅燈籠”,照亮了前面黑暗的道路。可他哪知,susan是特意為了他才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市南三中的錄取通知書,甘願放棄十分的題目。雨翔也只好無奈。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應試教育階段老師們的虛偽做作,家長几乎瘋狂的舉動以及學生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心靈的扭曲。當時的韓寒以一箇中學生的視角去看待這種漏洞百出,弊病無窮的教育,最終他自己也以七門功課亮紅燈去反抗這種不公的制度。誠然,這種教育方式

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個17歲的少年為什麼會對其產生那麼大的仇恨,這和這種教育方式一點關係都沒有嗎?顯然不是,韓寒亦是這種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也是這種教育方式下的產物,於是他的“離經叛道”行為就不難理解了。

作為一個走過應試教育道路的人,我對此感觸頗深,韓寒沒有讀過大學,我想如果他“有幸”進了大學的話,他又會怎麼去看待自己的大學生活,怎樣去審視這種教育?最後我想説:《三重門》亦拷問着大學生活!

第三篇:讀書筆記——《三重門》

讀韓寒《三重門》

暑假時整理家中久未翻過的書櫃,發現了韓寒的《三重門》。我的思緒又飄回了國中的時候,想起了曾經的為了這本書的痴狂。韓寒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還只是個17歲的高中留級生 ,他被譽為“天才少年”。韓寒用一種少年獨有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感情取向來看世 間。有狂傲的才子韓寒曾引起一時爭論,也難怪,這樣一個才子功課竟然七門紅燈。所謂怪才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當然會引來爭論。 韓寒被譽為80後的代表人物,他所代表的是什麼?是一種放蕩不羈的個性?是一種超世脱俗的感官?還是一種叛逆出格的精神?都是,也都不是。韓寒所代表的是我們這個羣體的觀念,這個羣體的想法,只是他敢於用文筆表達,用他那自詡的才華,讓筆尖流露出一段段真實的情感。

在這本17歲少年的手筆中,在通讀了全篇之後,就會發現發現《三重門》有點像《圍城》和《儒林外史》的少年版,其中的智慧、機巧、幽默、諷刺、隱喻、懸念、倒錯、借用等傳統文人小説的十八般武藝全駕輕就熟,看不出一點兒少年“為賦新詞強説愁”的痕跡,卻顯示出錢鍾書式的文筆、知識和思辨,顯示出成人作家望塵莫及的老道,還有對教育制度和世界政治的反諷,對自由和獨立的渴望,對男女關係和家庭結構的懷疑,對人性本能和人類理想的批判。

這本小説整體感覺寫的蠻好,像是作者一氣呵成的作品,很難看出是一個尚未成年的人寫出來的作品,由此可見,作者韓寒的確有他的過人之處。

裏面的主人公林雨翔給我感覺是一個70後80前的代表人物,身上有着這樣一代人深深的烙印特點。帶着父母輩深切的希望,但是因為種種的原因卻適應不了現行的教育體制,雖然在周圍人的“幫助”下,有父母、有父母的朋友、也有身邊的同學,一步一步實現了現在社會觀念上的“成功”階段,但是卻陷入了更大的失敗的“漩渦”。

他國小到國中的人生目標是已經框定好了的,也就是父母給他訂立的目標,一定要出人頭地,但是怎麼樣出人頭地對為人父母來説確實模糊的,於是在他們自己的意識理解範圍內,做出了具體量化的小目標,也就是通讀規定範圍內的、一定數量的古文書籍。但是,隨着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到來,一切人生價值觀念和成功的標準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雖然林雨翔在小時候通過父母的“造就”取得很大的成功,至少在古代文學方面他是領先於很多同時代的人。但是在步入國中以後,這種目標的衝突在林雨翔身上就演化成了興趣愛好的矛盾,他沒有自己的人生定位,更別説人生目標,也可以説甚至不如重點高中以後都是沒有的,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學校學習,出現了嚴重的偏科,就連他最拿手的語文,都出現了危機,因為語文畢竟不僅僅只是考試古代文學,可以説我們學校裏所學的語文知識涵蓋了現在人類古今中外所有的語言中最優秀的文字篇章,至少在編寫教材的人心目中是這樣認為的。本來他應該是不可能考上一個像樣的高中的,可是人生際遇就是這樣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再怎麼努力也是不容易得到的,就算得到也會很快失去。林雨翔偏偏就遇上了本文的女主角susan,通過幾番交往交流下來,susan對林雨翔古文方面的好感延伸到其他的方面,也通過林雨翔的示愛行為,將心裏面對未來憧憬的對象框定在林雨翔的身上。可能林雨翔如果沒有考上重點高中,如果他會考名落孫山的話,甚至如果susan都沒有看上林雨翔的話,那麼興許林雨翔在失敗之後,痛定思痛,重新估量自己人生之路的方向,甚至都有影響他的父母從此思考他們對孩子的希望或教育方法,也不至於林雨翔後來步入重點高中的處處被動。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人生是沒有如果的。susan這個女主角,我不明白作者安排她在加拿大出國留學的經歷,或學體現別國基礎教育的優勢吧。這個暫且不論,從這個女主角可以看出這位女生的人生目標很清晰,也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也許這個目標是她的父母為之定做,但從她個人角度來説,她是接受並融入這個人生目標當中的,她是個很聰明的人,對將來的預計也很準確,通過會考的情節就可以看出,不多考一分也不少

考一分,剛好幾道題目不做,少市重點三分。人生往往就是因為但是而改變,她本以為通過自己的愛情加上對林雨翔的愛心題集就可以使她的人生能夠事業愛情雙豐收,就是一個但是她使自己的人生路線和林雨翔的路線都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當然這個責任不能算到她的頭上,她僅僅只是個誘因,沒有她,也許對於林雨翔來説,未來的路上還會有第二個susan。不知道林雨翔應該感謝這段愛情還是該??因為有了這份感情的付出,才有了會考的意想不到的結果,進了重點高中也就導致本來早到的失敗遲到了一兩年。這個失敗使註定的失敗,從開始就註定了的,人生定位的不準確註定了他的失敗。只是有了susan的插曲,順帶連累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女孩子。如果林雨翔的出現,也許susan可能一路重點直至清華,就算沒有清華至少也是個復旦的路線,也正是林雨翔的失敗興許告訴了這個女孩子,付出不一定就有收穫,一切也不一定通過計劃就可以實現的,計劃畢竟趕不上變化的,在有限的時間裏,勤不一定能補拙。

最後的結果雖然作者沒有寫出來,但是也能讓人猜想一二。

這是70後80前一羣人每個人都曾經遇到的問題,遇到過的困惑,有些人稀裏糊塗順利走過來了,有的人明明白白但是沒有走過去,不知道是時代的悲劇還是這代人的悲劇。所幸,通過這樣的人生旅程,教育經歷過來的倖存者,也開始慢慢步入工作、生活,其中少數還成社會中挑大樑的成功人士,前幾天還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説是一個80年的於今年2月已經當上了副廳級幹部,山東省團委副書記的職務,另外在另外一個數據上面看到,上海有相當數量的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都是70後80前的。這都説明,在《三重門》裏面的那些男生女生都開始慢慢接上“接力棒”,為社會的進步而自覺不自覺的努力着。每個70後80前的人都能在這本書裏面找到自己那面模糊的曾經的影子,而每個人都有了自己明確的人生定位或目標嗎?

再讀《三重門》時真的覺得這本小説很像錢鍾書的《圍城》,無(本文 來自本站:)論是文筆,還是整體基調,主人公林雨翔與方鴻漸驚人得神似,其中雨翔對susan的感情又頗像《天龍八部》中段譽對王語嫣的痴情。這本書裏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主人公林雨翔的個性及為人處事的風格隨着小説的進行也發生着潛移默化的變革。國中時的林雨翔性格温柔敦厚,較為單純,學生氣甚濃;進入高中後雨翔性格中的鋒芒顯現出來,和錢榮爭得不亦樂乎,小説的風格也因此有所改變。小説和作者一起在成長,這是一種很獨特的感覺。林雨翔的變化或許是青春期使然,不知韓寒的青春期是否與雨翔相似呢?

掩書細想一下,感覺韓寒與錢鍾書的區別在於韓寒筆鋒更加尖鋭,書中更多地展露出社會灰色的一面,並且不留情地給予鞭撻和嘲笑。這也許是因為寫作時代的不同,或者因為錢鍾書是一個儒雅的學者(人離書本近了,離塵世自然就遠了),而且他生性温和;韓寒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生(曾經是),是臣服於現行教育體制的學子(包括我)中的異類,其中特深刻的思想如同一把利錐,直指社會。

第四篇:《三重門》讀後感

韓寒曾經在零下一度裏説過:“我無書不看,只是有一個怪癖,唯中外名著不讀。”這句話在《三重門》面前,就彷彿枋叔子先生所説的沒有民族人文精神國家,可以不攻自破,因為很明顯的,三重門受圍城的影響非常之深,圍城之於三重門,就猶如蘇聯之於建國初期的中國,如果不曾看過圍城寫出來的書卻還與圍城有着如此驚人的相似度,那就真是曹操的莫非古人與我暗合否了。

三重門與圍城的最大的相似之處就在於幽默和比喻,這兩本書我幾乎是同時看的,看後被嚇得一年不敢用比喻句,反觀自己以前的比喻,什麼“聲音小得像蚊子哼哼”、什麼“速度快的像一隻離弦的箭”其可笑程度高於世間的任何笑話,而我的同學們至今依然在用着“友情就像一桶陳年老酒愈久彌香”、“網絡就像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之類有趣的比喻,幼稚得令人失笑,然而神奇的是,偏偏這樣的文章就可以得到高分,並且賺得文章有文采之類的評語。

讓我們回到比喻句的主題上來,圍城的比喻自不必説,成千上萬句妙喻,每句足以都讓人噴飯滿案拍案叫絕,三重門的比喻也不差,比如宋世平在暑期長跑訓練時,“面對雨翔時一副悠閒如雲中漫步的神態,一旦背對,壓抑的表情全部釋放出來,嘴巴張得像恐嚇獵物的蛇,眼睛閉起來不忍心看見自己的痛苦。”最初看到這句話時,我把視線從書上移開想象蛇恐嚇獵物時張開嘴的樣子,並張大了嘴巴模仿,模仿之後頓覺可笑,不禁笑出聲來。當時我正在學校,同桌見我時而張大嘴巴時而捧腹大笑,不禁驚詫地看着我,疑心我是瘋了。

第二個相似之處是兩本書的主人公都是平凡平常平庸之人,是兩位作者戲謔諷刺的對象,方鴻漸不學無術、性格懦弱,林雨翔也膽小懦弱、氣量狹小,然而他們的這些缺點非但沒有讓人感到厭惡反而“對他由瞭解而同情,由同情而關切,甚至把自己和他合而為一。”就我個人來説,在我所知道的所有主角里,方鴻漸是我最喜歡的主角,林雨翔則居第二位,我喜歡的就是他們的平凡與真實,不像某些名著,把主角塑造得一本正經道貌岸然,彷彿主流媒體上共產黨人的形象。

三重門與圍城的相似還表現在其他的一些細節上,比如鴻漸和雨翔都有一個有些文化的父親,又比如兩人都有克萊登大學博士的學位或出版過的作文來維護自己的虛偽的自尊,再比如三重門最後雨翔跟susan打電話的情節,幾乎就是圍城裏鴻漸和唐小姐打電話的翻版,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三重門裏的結尾處説:“走還是不走呢?也許放開這紛紛擾擾自在一些,但不能放開——比如手攀住一塊凸石,腳下是深淵,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該放不該放,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裏。”這是很漂亮的一段話,而且也使像我這樣的高中生想到了自己學習——即使再努力也絕考不上二本,想要放棄卻沒有賊膽。這段話我反覆看了幾遍,越看越為之拍案叫絕,讚歎韓寒果然是“用全中國所有teenger裏最精彩的文筆來描寫這些人怎麼活着。”

林雨翔的最終是否出走了,很多人都想知道,但是沒有人知道,人們只知道“韓雨翔”最後確實是離開了學校,而且還被七門功課的紅燈照亮了前程,成了最著名的80後作家。

韓寒是我比較佩服的現代作家,我很羨慕他強烈的自信和敢想敢説敢做的作風,我想也許我正像司馬遷一樣,對自己所沒有的充滿嚮往,因為在現在,在還剩一百四十六天就要大學聯考的時候,我依然在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

自從高二文理分科後我們老師就常説,對文科的學生來而言,最關鍵的一科就是數學,因為所有人在政治歷史地理外語語文的差距都不大,最多也只能差個十分二十分左右,而差距最大、最重要、最能拉分的一科就是數學。不幸的是我的數學基礎奇差無比,而我們學校出的題雖然不像市南三中出的題目那樣深得讓人掉下去就爬不上來,但無奈自己身高太低,在題目裏掙扎一番後便不得不放棄希望,這樣一來我的數學成績就更像閃擊戰中的波蘭軍隊般頃刻潰不成軍,以至於我現在根本就不知道單調遞增是什麼意思,只知道我的生活非常單調,我對生活的絕望正在遞增。

我一直想不懂,為什麼能夠決定一個學生命運的,居然僅僅是一次考試,我一直想不懂,為什麼對文科學生命運起決定性作用的,居然是一個與“文”根本就掛不上邊的學科。

寫到這裏,我覺得這世界上真的有很多東西像圍城三重門以及他們的主角一樣,讓人覺得無比的滑稽和悲傷。

第五篇:我讀《三重門》

讀韓寒的《三重門》是和這蕭瑟的天氣一起進行的,窗外的雪紛紛揚揚的,天越來越冷,我的興趣也在驟降,在未讀完全書之前就都當了“逃兵”。

讀上去,韓寒文筆的老成和文風的辛辣的確是讓人感到眼前一亮,他的閲歷,他的思想很難讓人想象這本書出自一個18歲的少年之手,但是總覺得他的深沉是那麼不自然,那麼辛辣的諷刺從這個少年口中説出是那麼不倫不類,不尷不尬。

雖然按着韓寒的意圖一路笑過來,但闔上書冊,卻發現能值得回味的快樂並不多。小説中四處伏擊的調侃和存在着語法錯誤的比喻不僅沒有加強小説要表達的思想,反而使得主題顯得七零八落,語焉不詳。真正要引起人心靈震撼的力量,在呼之欲出的時候,卻又像退潮一樣逐漸暗淡。

因為《三重門》,一場有關教育的話題正討論的如火如荼。韓寒何去何從,教育又回如何,我想時間證明一切。

請留意以下其他相關內容:

《三重門》讀後感

三重門讀後感

三重門讀後感

《三重門》讀後感

三重門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mg1l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