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傅家雷書的讀書筆記九年級

傅家雷書的讀書筆記九年級

傅家雷書的讀書筆記九年級

翻開這本書,一個關心孩子又不失嚴肅的父親的形象映入我的眼簾。傅雷不僅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個博學、睿智的學者,更是一名偉大的父親。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傅家雷書的讀書筆記九年級,請您閲讀。

傅家雷書的讀書筆記九年級1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屬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淳淳教誨,字裏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的規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卻通過自己的兒女來延續自己的生命,讓兒女學會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負起責任來。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負責的精神可見一斑。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他從父親的書信裏得到了無盡的精神養料,好像父母仍在身邊,給他力量,突破衝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條完美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充分地體現了傅雷的思想,他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他無拘無束,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正因為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清泉,如藍天上的白雲,如飄飛的雪花,如無瑕美玉。感情是那樣的純真和摯樸。傅雷對他的孩子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全方位教育。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温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舐犢之情之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這是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從傅雷的話語中我看到了作為父親的他在兒子長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時代是這樣,在形如隔世的大洋兩岸,不是依舊如此嗎?

説到這裏,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們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們事事為我着想,為我考慮。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受到了家長們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信中對兒子説:“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兒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所以,《傅雷家書》拉近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於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傅家雷書的讀書筆記九年級2

不得不説,《傅雷家書》無疑是一部極親切、極寫實的作品,無論是作為一名讀者,還是對當時的傅雷一家來説,很享受其中的温馨。

品讀完全部的家書,無論對誰來説,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負責,有自省能力的父親。信中細膩入微、誠心誠意的文筆,無不充滿着對孩子的愛。從開始的致歉,到後來的噓寒問暖,他隨着孩子的長大,自己也不斷的改變着,這是十分難得的。你很難在一位不惑之年的老者筆下看到這些。也許是失去了,才最終大徹大悟,體驗過放手,才真正的放手。

父親在自省的同時,更多的,是給予了尊重。孩子遠走高飛了,心裏,説不出的難過。但我們從信中卻見不到任何約束,更多的是建議,更像一位朋友,這點也無不令我佩服。在這位父親的信中,有一句令人難以忘懷,他説,人是感情動物,展示了父親感性的一面,人就是這樣的,生而為人,我們為麼特殊於其他生物?就在於我們有更多的情感。無論痛苦、快樂,這都是我們一份難能可貴的經歷。為什麼總那麼理性呢?享受這些獨特的情感,將人生變得多彩些,才不負此生!

在這些信中,看的是父親,也不少見母親的筆影。在文中,我發現母親對於一些事,往往更為理性,她在文中説過:“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其實兩者並不衝突,因為有父親的感性,有母親的理性才能造就出在這個社會上,能夠立足,亦能享受生活的人。這也就是父母能帶給孩子的引導與愛了。在一封封的信中,我們不乏能看出父母的關心,往往很多封的信,才能換得孩子的一件,可能是父母寫多了,或是孩子寫少了。

但無論如何,我很欣賞傅先生説的一句,“不能用忙字推託。”還是回到上文,人生中分秒都是一種享受,我們不要只在乎自己的快感,世上的人情事故還有很多,別荒廢了。

傅家雷書的讀書筆記九年級3

唐時杜子美既言“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家書是一份牽掛,也是當面不能言時的交談。我知道的名人家書中有麥家的《致兒子的一封信》,對青春期兒子的絮叨與執着,像極了過年才吃的那碗“福羹”,熱熱乎乎,粘粘糊糊;還知道《曾國藩家書》,嚴肅求實,猶如良藥苦口,對子孫頗多教誨。《傅雷家書》則是求同存異,有渾然天成的中式書卷之氣,又自帶旁徵博引、開明開放的西式格調,情感冷靜、凝重,卻傳遞着温暖的親情。

《傅雷家書》記錄了傅聰與父母的家信往來,父子交談人生的哲學,朱理為人之道;母親則關心生活細節、交流年輕時的經驗。在這一封封包含深情,富含教育智慧的書信中,傅雷先生對人生,對藝術,對祖國的原則和堅守,汩汩流出……

彷彿就像一艘精神駁船,將家族高尚的品質,紙短情長,在這尺素間傳承流淌。

傅雷先生品行貴重,以身作則,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更注重潛移默化,是子女身邊最好的榜樣。傅雷先生在翻譯英法經典上頗有建樹,這一切的成果均與他個人的刻苦、敬業密不可分。但在家書中無一字不向少年氣盛的傅聰灌輸着做人的根本——“敬業、謙虛、忠實、樸質”。正因為傅雷以身作則,廢寢忘食,手不釋卷地追尋那心目中神祕的文學力量,傅聰也更加地奮發練琴,細細琢磨浪漫而哲學的肖邦。

傅雷先生與長子傅聰的情感,是分享與建議的教育方式,亦師亦友,是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值得現代家庭借鑑學習。文字的珠璣中,無法準確地概括為人父對小輩的呵護情懷,它就如同清茶與茶葉,不沉不浮,相偎相依,為國家文化弘揚而貢獻自己綿薄之力,為社會風尚進步而燃化自己短暫的生命,為大我之成而淡化小我之利,即使是在身體力行,最艱難的時刻,互相勉勵。傅聰的恩師,傑維次基讚美傅聰“……愛自己的祖國很深,出色的音樂技巧與天才似的頭腦,註定要為自己的熱愛的母國爭光……”

傅雷先生在對傅聰嚴苛的音樂培養的點滴中,都滲透着父親獨特的慈愛,而這種愛意的載體,是對愛國,對敬業,對謙虛嚴謹的為人之道的言傳身教。家書中談到“先做人,再做藝術家,次做音樂家,後做鋼琴家”的朱理學為人哲學,都附着在這單薄的、漂亮的“雙鯉”間往來流淌。

傅雷先生對生活的熱情,對家庭的熱愛,對事業的孜孜不倦,對國家的忠誠,對社會的關愛與對於華夏大文明的探索,傅雷一生的未盡之憾,對後人都是一種熱切的盼望。盼望當今之少年能以“星火燎原”的勢頭,在更好的環境中充盈自己,衝破屏障,向前瞭望!

世界不會因你的靜止而停轉,那麼就繼承先生的夢想,接過希望的火炬,承載着這艘駁船的精神力量,繼續航行,新生活的曙光等待你的瞭望!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傅家雷書的讀書筆記九年級4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這是媽媽經常掛在嘴上的一首古詩,來告誡十二歲的我,而我總嫌她是哆嗦“老太婆”。在這春風輕拂的日子裏,田電工會開展“親子書包”活動,媽媽便借了四本書,其中一本是《傅雷家書》。我仔細的閲讀後,感受到了傅雷爺爺對兒子濃濃的愛。

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卻可以定位人生的方向,這是爸爸、媽媽常常討論的話題。傅雷夫婦通過給兒子傅聰寫的近百封書信來教育兒子,字裏行間充滿着無微不至的關懷。傅雷爺爺對兒子傅聰的教育是非常嚴厲,但他為了盡到了父親的責任。又親自督促並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必須做到,既是嚴師又是慈父也如益友。書信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

“家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語來傳遞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自己的人生總結,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用真誠的心,來和自己的兒子進行心靈的交流。我想每一位父親母親對於教育自己的子女都會很用心。

看到這些文字,不由得使我心裏泛起陣陣漣漪。在我很小時爸爸、媽媽就培養我對小提琴的愛好,在我學習累的時候,每天都拉二十分鐘讓我放鬆放鬆。今年八月份我就可以考九級了。而我家每天晚上也是最安靜的,沒有人看電視。爸爸、媽媽在看書,包括姥姥也在看書。他們白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晚上為了給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在一個舒適的場所學習,讓我用功努力,多學文化知識,以後能有好的發展,能有更好的選擇。

一個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而我在温暖的家庭中幸福的生活着。對於教育我,爸爸、媽媽是有分工的。每天清晨,媽媽都是最早一個起牀準備好早飯,把我從睡夢中叫醒,然後風裏來雨裏去接送我上下學,媽媽還要騎車很遠才能到單位上班。這是生活上的關心,學習上媽媽負責我的作文與閲讀。數學方面我有不會就問爸爸,爸爸在電廠上班,有時星期天還要加班。忙的時候,吃飯都在搶修現場,早出晚歸,真的很辛苦。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受益匪淺。“可憐天下父母心”,而我還總是不懂父母的苦心,有時還謙父母絮叨。爸爸、媽媽所做的,就像傅雷爺爺一樣,是那樣的疼愛自己的孩子,我應當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努力學習。

傅家雷書的讀書筆記九年級5

“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大會有系統。”

於是,在看完《傅雷家書》後,一種想要將傅雷先生筆下給予的感悟梳理於心的急迫促使我寫下這篇文字,希望能夠化出所得,了明心間。

先生萬里傳書的思緒,跨越十幾年光陰,遠隔萬水千山,不僅僅是對愛子的叮囑愛撫,字裏行間的感情,還昇華出了愛祖國,愛民族的赤子情懷,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為人深深所動容。

於現在而言,先生所屬的那個時代早已飄遠出人們的思想範疇,時間拉開的距離已模糊了對那時代的客觀判斷。然而我們依稀可感受到,那年歲傷痛的火花仍舊星星點點地挑撥着我們的神經,即使久遠,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所帶來的精神刑罰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舊時隱時現地浮出時代的水面。於是,對於一位愛真理,愛生活,愛藝術,剛正不阿,真摯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終選擇淨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尋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變形的魔爪不斷壓榨他的才思,摧殘他的身心,而先生卻一直在妥協與堅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國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堅持,即使別人認為是偏執的狂熱,他從未放棄。對人生哲思的深透,對音樂藝術的獨到與進取,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化解滲透,思想的矍鑠敦促着他永遠秉承一顆澄澈的赤子之心,樂觀向上地化解時代的傷痛,拓寬着生命的寬度。

雖然先生自命過於偏執的缺點為生活添堵不少困擾,但丁點塵垢卻掩不住金子的滌亮。他擁有太多讓人稱頌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個雅緻的生活感悟,以至於覺得那些形容詞像枝柳般地脆弱貧乏。在道不盡的人格美麗中,於我最感動的便是先生對藝術獨特高雅的見解以及謙卑樂觀,孜孜不倦的生活態度,讓一個美學初識者跟對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堅定的自信。

在對藝術的品味中,先生主張嵌入生活與自然,調衡感性的流動跟理性的堅持,在東方的超脱、恬靜、中庸跟西方的熱情、活潑、開明中取得恰當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為生命的藝術注入純真的心跟情,“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

在很多令現代人困惑的問題上,先生的見解都為我們解説了答案。對名利的取捨,艱苦的磨難,生活的哲理,藝術的本質,性情的錘鍊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樣,為我們驅趕黑暗,重現星月。

所以,對於這麼一位在時代濁流中越發澄亮透徹的精神偉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還有深深的敬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n1j4m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