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600字精品多篇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600字精品多篇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600字精品多篇

我與地壇讀後感 篇一

《我與地壇》是作者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它的文字在樸實中飽含着深邃的情感。文章對生活的感悟,對現代親情的謳歌,可以説真真切切讓我們感動。讀《我與地壇》,你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呢。

讀《我與地壇》,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史鐵生描寫自己母親的那部分。作者説,他有一個理解他關愛他的母親。他年紀輕輕便痛失雙腿,這個經歷曾讓他如雷轟頂。但是正如《我與地壇》中説:“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裏都是加倍的。”在作者深處荒園,一個人面對破瓦殘轉時,是深愛他的母親,希望求着蒼天使自己能夠分擔兒子的痛楚。他是幸運的。偉大的母愛讓人動容。

值得慶幸的是,作者最終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他堅強的挺了過來。但遺憾的是,當他發表第一篇文章,想與母親分享快樂時,他的母親卻已經不在人世了。《我與地壇》讓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上學時,母親每天早起為我燒早飯、在我難受失落時,陪伴我走出陰影、教會我很多人生的道理。而我總是任性,對母親大呼小叫。就像作者所説,很多事情失去後才知珍惜。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在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就要對他們好一點,給他們洗洗腳、捶捶背。《我與地壇》中作者多次問自己:“我為什麼要活着?”我想説:為了自己的親人,為了自己未曾盡完的責任。活着,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 篇二

下班回家中央十台正在介紹著名作家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2010年的最後一天的凌晨著名作家史鐵生去世享年59歲,他的散文《我與地壇》表達了生命的困難和意義,他用一種盡善盡美的文字詮釋了平常人難以企及的境界,留給我的只有三五言,“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史老師如此精到的感悟真的令人震撼。我於是百度搜索,關於《我與地壇》的全文,很久沒有這樣用心的的去讀一本書,一個鋼鐵一樣堅強的漢子。21歲時雙腿癱瘓,後來患嚴重腎病,與他相依為命理解他的母親又早早的離世了,打擊接踵而至,他卻沒有被擊倒,他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的鋼鐵般的堅強,在血與火的熔鍊中得到永生。史老師的《我與地壇》語言平時實的就像在自言自語,娓娓道來,如一杯淡淡的清茶,沁入心扉。似一泓清泉,潺潺流淌。他在靜靜的用心在感悟,感悟生命,感知生與死,追悟對母親的恩情,感化大自然的一朝一夕,一草一木,一蟲一鳥。 這是文章的最後的一段;

"但是 太陽,它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它熄滅着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它在 另一面燃燒着爬上山巔佈散烈烈朝暉之時。那一天 ,我也將沉靜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枴杖。

有一天,在某一處 山窪裏,勢必會跑上一個歡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當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嗎?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 。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 "

讀《我與地壇》有感 篇三

在我看來,這篇文章是作者發給人生的一封感謝信,他試圖通過這次寫作來回顧自己以往的生活,尤其是雙腿殘廢之後,那段艱難的歲月,陪伴他的人或物。作者是幸運的人,當時的情景很容易就可以聯想到,二十出頭的青年,意氣風發,正是大展才華,揮灑青春的年紀,就這樣癱了,出行不方便那到是次要,而在內心的憤慨與寂寥是常人無法體會的,於是他暴戾,陰鬱。

然而,他的頭腦還是清醒的,他努力的剋制自己,於是他遇到了地壇,也可以説是地壇找到了他,亙古不變的景象轉化為內心的震撼,遍地的蕭條,卻讓內心孤獨的他找到了心靈的家園,於是他愛上了這裏,這裏的一切彷彿是專門為他設計的,寧靜,空曠,沒有人來打攪,他可以靜靜的坐在那,抑或看書抑或發呆,於是,先前的躁動便被地壇這寬宏的大氣所吞噬,可以説,這使心靈的沉澱。

可歎的是,作者忘記了,他不是棄兒,在他痛苦的時候還有一個人比他更痛苦,那就是他的母親,年輕卻飽受苦難的兒子,行動不方便,內心暴*,煩躁,卻偏偏一個人去了那荒蕪的地壇,作為母親,怎能不擔心,但只能待在房間乾等,內心的煎熬卻在激烈的進行,她沒有錯,但此刻卻在默默忍受兒子給自己的懲罰,母愛是寬容的,兒子的安全才是她現在最擔心的。

回憶過往,當年那個自暴自棄的少年已經長大,於是他緬懷着那段時光,在那艱難歲月中對生命的理解,以及母親給予的關愛與啟發,地壇裏他自省,瀰漫着濃郁的人生況味,但那隻説明過去,現在,作者有了自己的理解:幸福之路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史鐵生《我與地壇》讀後感 篇四

“它等待我出生,然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腳。”這是這篇文章中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也讓我感觸極深。史鐵生在最有希望,也最有活力的年齡被病魔奪走了雙腳行動的能力,每一個內心懷有夢想、衝動的人在變成一個殘疾人時,內心都會崩潰而進入極端狀態。

在作者的世界都呈現灰暗的時候,他遇到了好似在等待他的地壇。他在這裏思考一切他不明白的東西,比如“生與死”,像“活着的意義”。在這裏,他回憶以前,回憶年輕時不曾去想的東西,如“母親的辛苦”像“對母親的視若無睹後的痛悔”。坐在地壇,進行思想的昇華,進行對於生命的重生,用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人生重新開啟。

其中很長一段對於母親的描寫,在淡如水的言語中透露着對母親的留戀。當我看到這句“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招她回去。”這句話既是作者對母親逝世潛意識裏的愧疚,也可能是作者對自己內心慚愧的一絲寬慰。

地壇對於別人來説可能只是一個散步的場所,僅供娛樂,可對於史鐵生來説這是一個等待了他多年的老者,是一個可以傾述十五年的友人,這裏給了史鐵生重生的機會,給了他對於生命認知的昇華。這裏不僅是一座荒蕪的古園,也同時是懷有史鐵生濃厚情感的載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qpq5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