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精選8篇)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精選8篇)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1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精選8篇)

抗美援朝是上個世紀的一件大事。在毛主席一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果斷決策下,我們英勇的志願軍戰勝了裝備特別精良的美國王牌軍,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抗美援朝的勝利,給中國帶來了一個穩定的發生環境,對中國來説是至關重要的一戰。

有關抗美援朝的事蹟,相信除了經歷過慘烈戰鬥的志願軍戰士們以外,大多中國人所瞭解的“抗美援朝”都是資料或者耳聞,隨着時間流逝,這場英勇而激烈的戰鬥會被大家逐漸遺忘,這無疑是對那些用生命換來和平的英烈們最大的遺憾和不公平。

忘記歷史,忘記苦難,忘記先烈就意味着背叛。

《長津湖》,把抗美援朝戰鬥中的一段戰役用電影的形式搬上銀幕,讓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可以坐在電影院親身感受戰爭激烈與殘酷的場面和戰士英勇不屈的精神。

因為國慶節期間,《長津湖》電影檔期幾乎場場爆滿,為了避開觀影高峯,我跟閨蜜8號晚上在萬達影院看了這部期待已久的電影。

在觀看之前,因為看了很多關於電影的宣傳片,只是很想了解戰役更多故事情節,但看完之後,那種激烈而殘酷的場面和志願軍英勇不屈的精神讓我震撼感動,終生難忘,這應該是拍攝電影的初衷吧!

電影開頭,戰士伍千里抱着參加抗戰而犧牲的大哥伍百里的骨灰,給父母跪下,眼淚滴落在地板上,雖沒有語言,卻似乎看到一種複雜心理,有對戰爭的痛恨,有對父母的不捨,更有對和平生活的嚮往。這時候,收到緊急入隊的通知,畫面轉到伍千里一個人站在小船裏的背影,四周山水平靜,這短暫的安寧氛圍瞬間被美軍的飛機打破,殘酷的戰爭開始!畫面的轉變,也是和平與戰爭明顯差別的切身感受。

在美式轟炸機震耳欲聾的轟炸下,偷偷跟着伍千里跑到部隊的弟弟伍萬里,親眼看到好友張小山被炸身亡的慘烈場面,易烊千璽扮演的伍萬里當時的驚恐,悲傷,絕望,心如刀絞全部寫在臉上,讓觀看者佩服他的演技,更讓人不覺淚目。

戰士們穿着單薄的衣服在零下41度的冰天雪地裏,寒冷侵襲加上食物被炸,只能啃着凍成冰球的土豆充飢,伍千里用身體捂化開土豆給弟弟吃,這個場面讓人非常感動,本應該在父母跟前安享天倫,盡德盡孝的年紀,為了保家衞國,承擔了流血犧牲的使命,與現在吃穿不愁生活安逸的年輕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同樣感動的畫面還有很多,年輕戰士楊根思在長津湖戰役中率領三排打退了敵方8次進攻,在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抱起炸藥衝向地方與敵人同歸於盡。楊根思犧牲前寫下的三個“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導演特意給這三句話一個特寫鏡頭,足以讓每一箇中國人熱血沸騰,並凝聚成不可戰勝的精神力量。

朱亞文扮演的“梅生”本來已經回家,但聽到國家有難,沒有多想,騎着單車趕到部隊,為了不讓妻兒擔心,把自己的軍功章還有女兒的照片帶在身邊,他的一句台詞“戰場的二次恐懼,書上説的,像當新兵的時候害怕,那感覺一模一樣”道出了一個人正常的心理反應,但那種不可退讓,沒有選擇的堅挺意志和為大家舍小家的愛國情懷卻至情至深流露出來。

整部影片最戳中淚點的是吳軍飾演的雷公犧牲的場面。伍千里邀請雷公戰爭結束之後一起去他家生活,因為戰爭雷公的老家沂蒙已經沒有了家人,在聽到伍千里説讓自己住百里的房間,再給自己説個媳婦,生了大胖小子的時候。雷公從之前的嘴硬拒絕到最後改口,“也不是不可以”。一句話折射出雷公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戰鬥再次打響,雷公搬走標識彈的時候,嘴裏哼着“人人都説,那個沂蒙山好.....”,最後不幸被美軍炸彈擊中,臨終時一直在喊“疼,疼死我了,......別把我一個人留在這裏”。至今那個悲慘壯烈的場面仍縈繞在我的腦海裏,那是一種切骨揪心的疼。而伍千里拿出小本子,要把雷公的名字用紅色筆跡圈出來,卻萬分不捨而失聲痛哭的畫面,讓我一下子淚奔,哭得不能自已。

電影尾聲,美軍南逃沿途看到的場景,一排排志願軍戰士俯卧在零下四十多度的陣地上手握武器,始終保持着準備作戰的姿勢,彷彿躍然而起的“冰雕”羣像,這個已成為一座豐碑,一個文化符號的冰雕連不僅讓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肅然起敬,更讓每一位發動戰爭的侵略者膽戰心驚。

長津湖被稱為史上最慘烈的戰鬥之一,這部電影拍出了戰爭的殘酷,拍出了志願軍的英勇無畏,拍出了中國軍隊敢打必勝的精神,拍出了戰士們保家衞國的信念,更讓每一箇中國人都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然而,有人評論説電影場面過於血腥,那是沒有看到真正的戰鬥場面比電影更慘烈更血腥。也有人説,如果中國軍隊不支援朝鮮,就不會犧牲那麼多人,但最後的結果一定會讓你親自體驗戰爭的殘酷,戰爭後流離失所,滿目瘡痍的悽慘,而不是坐在電影院裏觀看戰爭。

“如果我們不打這場戰爭,就會讓我們下一代來打,我們現在是替下一代打”這才是全劇最讓人觸動心絃,感人肺腑的一段話,是呀,如果沒有這些英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或許我們真要面對那些真實的血腥戰爭,哪裏還有現在幸福安逸的生活?難道不值得珍惜,不值得敬佩嗎?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2

國慶假期裏,我還是建議家長們和孩子去看看這部戰爭影片——《長津湖》,是描寫抗美援朝戰爭的。

片子比較長,接近三個小時,不過,很值得一看。下面我把自己的觀後感與大家交流一下,我儘量不進行劇透,點到為止。

老實説,電影開始表現的戰爭場面是令人壓抑的。主人公連長伍千里所在志願軍部隊所乘火車被美國飛機炸燬,那麼多士兵,在幾架轟炸機的轟炸之下,毫無招架之力。

沒辦法,那個時候我們太落後啊!

行軍途中,有兩架敵機來襲,他們只能趴伏在一大片到處是石頭的開闊地裏,假裝死屍,企圖躲過飛機掃射。

兩架敵機玩遊戲似地開展了一場射擊“死屍”的比賽,讓志願軍戰士傷亡慘重。

這些場景在朝鮮戰場上都是真實發生過的,戰爭勝負與武器裝備息息相關,那麼多戰士,在兩個美軍開着的飛機下一動也不敢動,這真是令人太憋氣了。

説起美軍的飛機,我還想起了看過的一個歷史資料。當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飛機制造能力超強,遠遠超過了日本。一直到二戰結束時,美國剛生產出來的一萬架戰鬥機都還沒來得及上戰場。

為了防止戰鬥機的技術外泄,美國軍方下令,直接銷燬了這一萬架戰鬥機。

這樣一説,我們對影片的設計就能理解了,因為美國的戰鬥機生產能力太強了,這才讓我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吃了美軍飛機的大虧。

另一個令人憋氣的就是生活上敵我雙方的差別太懸殊了。

朝鮮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冷了,零下三、四十度,志願軍戰士走得太急,沒來得及裝備棉衣,入朝作戰時穿得太少了。

因為運輸線路被敵軍破壞,供給跟不上,志願軍戰士凍得都縮着脖子,舒不開身。而敵軍那裏,都穿戴整齊,大衣披在身上,棉帽戴在頭上,看起來威武雄壯的(不知道這個詞是否恰當)。

兵團司令員宋時倫將軍心急如焚,幾次強調必須保證戰士的棉衣到位,為此,他自己在外面都不穿警衞員遞過來的大衣。

我覺得這就是對那場戰爭的真實反映,包括後來一個整連編制的志願軍戰士都凍成了冰雕,影片也如實還原歷史,太震撼了。連美國將軍看到後都不由得肅然起敬,敬了一個軍禮。

還有就是吃的,在艱苦潛伏的時候,志願軍每天只吃一個土豆。就是吃土豆,還因為天太冷凍得硬梆梆的,啃都啃不動。

而敵軍那裏,正好過感恩節,有雞有肉,熱氣騰騰的。

即便如此,志願軍戰士打起仗來,一點都不含糊。正像有人總結的,我們是鋼少氣多,敵軍是鋼多氣少。

一邊是擁有先進的武器,還有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一邊是艱苦到寒酸,武器裝備落後於人。本來高下立判,輸贏似乎已成定局,但是,在長津湖戰役中,敵軍的王牌部隊——北極熊團還是被英勇的志願軍部隊消滅了。

實際的戰鬥比影片表現的還要艱苦,因為武器火力差別太大,我們只能以多擊少。戰場傷亡太過慘烈,有的連隊,一場戰役下來,只剩下一個人。

影片中,這部分拍得還是比較讓人解氣的,漫山遍野的志願軍戰士衝下山來。敵軍指揮官問志願軍是從哪個方向衝過來的,回答是“四面八方”,也就是説,志願軍已經將敵軍團團包圍了。

最終,北極熊團團長被志願軍擊斃,這支號稱沒打過敗仗的部隊,終於在志願軍的打擊下徹底失敗了。

影片還再現了毛岸英犧牲的場景。想想也令人感到可怕,連我方指揮樞紐的總司令部都難以確保安全,這就是人家科技發達的結果。

美軍發現了志願軍總部彭德懷司令所在地的電訊信號,於是就判斷可能是指揮中心,於是派了大量轟炸機對這個地方猛烈轟炸。毛岸英為了搶救作戰圖在轟炸中英勇犧牲。

看完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千萬不要再有戰爭了,戰爭讓無數年輕的生命瞬間消失。

剛剛還是一起説笑的戰友,一場戰鬥就陰陽相隔;一排排的生龍活虎的小夥子被機槍掃射倒地,被炸彈炸飛,生命戛然而止;血肉模糊的慘烈,屍橫遍野的場景,無論對於我方還是敵方,無論失敗還是勝利,都是悲劇。

我現在理解了,為什麼有些戰士復員後會掩藏自己的身份,不願去談論自己看起來是輝煌的過去。他們大概是不願再回憶那些痛苦的經歷,也許當時是戰友替自己犧牲,也許險些就命喪沙場,也許戰友的犧牲讓他們一直心酸不已。

我覺得這樣的戰爭影片,應該讓我們發誓要強大起來,因為落後捱打的滋味太不好受;另一方面,用我們自己的強大變成和平的力量,讓這個世界減少或者杜絕戰爭。

看完這部電影,如果能夠引導孩子認識到這些,對孩子的成長意義深遠。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3

昨天晚上看完《長津湖》,作為年度重磅級的戰爭作品,雲集頂級導演、編劇和主演,是一部合格的戰爭作品,如果不過分挑剔的話,也是一部優秀的戰爭作品。

畢竟那一場戰爭已經過去了70多年,親身經歷過那場戰爭的人,存世已經不多。而改開40多年來,因為和美國的商業關係,朝鮮戰爭的電影,差不多鮮少提及,幾年來才陸續拍攝了幾部。

其實所有的關係,都是相互的。美國人拍攝的電影,極少出現人們解放軍形象,關於朝鮮戰爭的電影,更是寥寥無幾。—— 美國人在中國周邊,從朝鮮到越南,再到後來的阿富汗,其實一次比一次失敗徹底。也是沒臉在解放軍面前表現“武德”。拍來拍去,大多數都是二戰作品,暗戳戳地貶低前蘇聯,抬高自己的地位。

回到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差不多已經有幾十年,沒有用心去拍了,紀錄片都是檔案館裏二次剪輯整理出來的。現在拍攝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而且是大手筆去拍,本身也是國際形勢變化的一部分。—— 對方已經撕破臉,我們也不必太照顧美國人的面子。

儘量實事求是地去再現那個時代的精氣神,就是成功的好電影。當然,歷史越久遠,電影細節就越難以還原當初,比如演員的精氣神。假如是50-60年代拍攝的電影,可以直接拉上參戰過的一線部隊拍攝。無需刻意表演,就是接近真實。—— 道具可以儘量還原歷史,人的精氣神還有氣質,僅僅憑藉一些老照片,演技再精湛的演員,也是不太容易還原的。

所以,不吹毛求疵地評論,這部電影可以打分9分以上。得高分是因為前面陳凱歌導演的部分,確實具備史詩般電影的那種氣質。比如我印象很深的這麼一個鏡頭,伍萬里在火車上打開車門,火車身後就是蔓延的萬里長城。火車、志願軍戰士、萬里長城,極強的畫面感,萬里江山如畫,人民志願軍保家衞國,歷史滄桑感、時代使命感、人物的立體感,全都能夠體現出來。—— 算是電影中的經典藝術深度的體現之一。

以前很多人都説,抗美援朝電影,沒有好好表達志願軍,“為何而戰”的思想源頭。我想這部電影,應該表述得比較到位。而且很多大人物的話,都是我們熟悉的。比如,主席説的“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氣勢就遠比美軍的戰鬥機、軍艦,強大得多。

電影的節奏感,把控得很好,前面半小時表達的是在國內“入朝”之前的志願軍動員、集結和準備工作。從某種方面,也回答了志願軍的思想源頭。

從進入朝鮮開始,轉入戰爭的場景。當然,真實的戰爭,遠比電影裏能夠拍攝出來的,更為殘酷、血腥。這一次有八一廠壓陣,又有軍委背書,因此拍攝的尺度,已經放得比較大,算是非常難得的大場面、大製作戰爭片。

林超賢導演的戰爭片,我之前提到過,“紅色暴力美學”。放在這部電影裏,這個詞不合適。客觀一點評論,在當今世界的華人導演裏,論及戰爭片的拍攝,林超賢算是翹楚之才。很多細節,拍攝得很到位,至少近年來,無論是中外的戰爭電影,鮮有細節如此到位的電影。

敍事過度發散,恐怕是這部電影被吐槽的原因。怎樣拍好這樣的戰爭片?那就是儘量接近歷史事實。這是一個非常吃力的事。長津湖之戰,除了戰場本身,還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人物和事務極多,在短短兩個多小時,要把這麼多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並非易事。—— 何況,還要“形山神不散”,既要聚焦主要人物羣體,又要兼顧戰爭宏大。這難免有一種什麼都要交代清楚,但是又過分發散的感覺。

加上審核剪輯掉的一些部分,電影的後半部分,有一些內容過度顯得突兀。這個確實和導演的功底關係不大,編劇蘭曉龍估計也是儘量做了精簡和壓縮。作為“工業級”的電影,而且是多位導演執導的,難免會出現風格差。

所以,有人吐槽也正常。在我看來,前半部分(入朝之前)我給9.8分,入朝戰爭部分,可以打8.8分。綜合評分在9.5以上。大概和貓眼電影,給出的評分相當。

這也説明,我的影評,大體上代表了大眾的審美水平。既不會太專業,甚至故弄玄虛,也不會太假,為了表達與眾不同,強行進行細節批判。—— 不管怎麼樣,這部電影,很值得國慶期間,舉家去看一看。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4

2021年10月2日,我和朋友們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了新上映的影片《長津湖》。起初,我僅僅是因為裏面有易烊千璽才決定看的,看完後,我已改變了最初的想法。

《長津湖》將歷史真實的戰場還原得十分相似。但我知道,他們還是弱化了戰場的殘酷,隱去了血腥的場面。他們也是人,當然也會害怕,可他們全憑的是保家衞國的決心,以及令人無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他們全然不顧自己的飢寒,發出了巨大的戰鬥力,對美軍發起了猛烈反攻。這就是中國人民的不屈信念!

當萬里在啃焦黑堅硬的土豆時,當千里剛回到家又要起身馬上回去時,當雷公為了不讓飛機炸到同伴們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時,當看見被凍死的一個又一個同伴時,我不禁落了淚。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忍受着寒冷,端着步槍,在凜冽的寒風中,甘願化為冰雕,也絲毫不願退縮的。他們都是最英勇的軍人,是我們最尊敬和敬仰的英雄!對比他們,我們那一點學習上吃的苦,不值一提。

最讓我感動的一句台詞:“這仗我們不打,我們的下一代就要打”。這些英雄先輩走過開天闢地的血汗路,青年才俊迎來篳路藍縷的新徵程!先輩們把好日子都留給了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努力呢?

沒有凍不死的英雄,也沒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是軍人的榮耀,是世世代代中國人血脈裏流淌的勇敢與奉獻。

歷史的回顧與呈現,電影《長津湖》引導激勵着中華兒女銘記偉大勝利、凝聚奮進的力量。

致敬先輩們!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目光所致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5

[尹燁軒]

國慶期間,全國影院幾乎在同一時間上映了一部令人意味深長的佳片,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霸榜影院,榮獲票房第一位,是什麼故事情節使得《長津湖》得以做到如此拍案叫絕。

一九五零年,中國志願軍部隊與美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交戰。在大雪紛飛的長津湖地區,“只要你哈口氣,可以瞬間結成無數的冰晶,可以説即使敵人放過了他們,可老天爺則不會善罷甘休。”

相比之下,喝着熱咖啡,過着感恩節的美國佬們與陣地上死守且即將凍僵的志願軍們,形成了天壤之別,美軍宴會上的酒池肉林與人民志願軍一塊土豆幾人分食的情景,也映襯着雙方軍隊儲備的差別。

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志願軍們退縮了嗎?沒有!我軍僅僅用了一個團的兵力,將美軍狠狠地釘在恥辱柱上。殲滅1.3萬餘人,將戰場事態扭轉了。隨後,緊接着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我不得不感歎,“壯士衞國,豈是飛機大炮之懼也。”

“讓你的敵人瞧得起,那才叫硬氣。”這也正像我們的生活一樣,要讓周圍的人瞧得起你,你就必須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才行。這樣,才叫硬氣。

電影是第七藝術,它似乎有着自己的靈魂,使人類的藝術生活得到滿足,使人們有所啟發。整部影片,看到的不是凍不死的英雄,也不是打不死的英雄,看到的是軍人的榮耀。

作者|李梓琪,尹燁軒,監利市第一初級中學八年級學生.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6

《長津湖》觀後感  

“一隻蛋如果從外面被敲開,註定只能被吃掉。如果從裏面啄開,説不定是隻鷹。”

繼《我和我的父輩》以後,國慶期間我和爸媽又去看了第二部電影----《長津湖》。觀影前,我曾搜過大概內容,知道長津湖戰役很重要,為後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了鋪墊。但是,我沒有想過它會如此壯烈,如此感人。

雷爹的捨己為全連,伍萬里的堅強勇敢,伍千里的不怕苦和足智多謀,戰士們的堅毅決心,無一不令人感動。其中,最讓人震撼的,不是戰況的激烈,而是不怕死的堅毅。

當美國的直升機飛過雪谷上空時,那位司令命令飛行員將飛機飛到最低,他要搜尋志願軍的身影。敵機已盡最可能地飛到最低,在雪山上峯搜刮了幾遍,還是沒有找到志願軍的影子。難道志願軍會分身術?不對,為了不被發現,志願軍將自己埋在了茫茫冰雪之中,雷打不動地保持着一個姿勢。他們不冷嗎?當然冷啊,氣温已低到零下40多度。為什麼他們能堅持下去?因為他們有滿腔的熱血,有必勝的決心,有保家衞國的責任感……

美軍撤離時,有警衞員發現了許多志願軍。當那個司令趕到時,發現志願軍都成了冰雕。冰雪凍住,卻依然保持着狙擊的姿勢,眼神堅毅地望着前方,表情沒有一絲後悔,沒有一絲抱怨。他們永遠地守護在那裏。那位司令員向着冰雕連敬禮,他説:“面對這樣一羣有毅力的對手,我們永遠不會勝利。”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如果沒有他們的堅守,我們也不會有今天的幸福和平的生活。

沒有哪一個春天會遲到,但是有人卻永遠留在了寒冬。

曾記否,伍萬里在吃土豆時咬掉了一顆牙,大家見慣不怪,已習以為常。網上有女孩嘗試去冰了一塊零下十三度的土豆,她説:“真的很硬,啃不動,那些志願軍在更冷的天氣吃,真的很艱難。”沐浴着幸福陽光的我們,有什麼資格挑食?憑什麼浪費?

網上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等了十幾分鐘的彩蛋,沒有等到,出門時抬頭便看見萬家燈火,才發現,這才是真正的彩蛋。”

楊根思曾説,“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抗美援朝勝利了,國和家都守住了,現在我們的生活變得五彩斑斕,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歷史,忘記那些為我們守衞和平的人們。

同學們,志願軍説:“這一仗,我們不打,我們的下一代就得打。”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就是志願軍口中的下一代,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多少熱血先烈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除了銘記歷史,致敬英雄,我們更要秉承正確的愛國主義思想,珍惜每一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讓我們再一次,向英雄致敬!

(注:此文為第七週週一國旗下講話原稿)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7

回家

                               ——《長津湖》觀後感

他們是誰,他們從哪裏來?

他們一支什麼樣的隊伍?

他們為什麼出現在這裏?

他們最終又去到了哪裏?

志願軍第九兵團某部奉命入朝作戰,當聽到“穿插七連”的番號時,我就覺得特別親切,特別是他們新兵入連儀式“我叫XXX,我是七連第XXX名士兵”,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當七連第677名士兵“伍萬里”推開火車門,晚霞下的萬里長城飛躍而來,我突然想起,這不就是“不拋棄不放棄”的鋼七連麼?“一聲霹靂一把劍,一羣猛虎鋼七連,鋼鐵的意志鋼鐵汗,鐵血衞國保家園。殺聲下破敵人膽,百戰百勝美名傳,攻必克,守必堅,踏敵屍骨唱凱旋。”就是鋼七連,原來他們是從這裏出發的!

七連剛進入朝鮮不久遇到敵機轟炸時,閨女就問了一個重要問題:

“爸爸,媽媽,他們要去哪裏打仗,為什麼要打仗?”

我不知道如何解釋她才能夠理解,畢竟剛五歲。好比那時候要動員剛剛結束解放戰爭、正準備復員回家種地的軍人出國作戰,如何做思想工作。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保和平,衞祖國,就是保家鄉。簡單明瞭,道理深刻,不衞祖國、不保和平,自己的家鄉和剛分到的一畝三分地可能就保不住了。但是,我實在想不到用什麼簡單的語言描述,能讓她快速理解。這時,她媽媽拿出手機地圖,找出了朝鮮的位置,找出了鴨綠江的位置,告訴她:“剛剛熒幕上敵人飛機轟炸的位置就是這裏,如果敵人的飛機越過這裏,就會打到祖國母親,祖國母親被打了,我們就沒有家了,你就不能上學了,我們也沒有飯吃......”

這麼解釋,她居然聽懂了,一臉擔憂的問到:“那現在怎麼辦,誰來救我們?”

媽媽告訴她:“只能靠我們自己,你看那些穿着土黃色軍裝的叔叔了麼,他們會救祖國母親的,放心吧”。

閨女雖然不太清楚民族和國家的概念,但是她知道“祖國母親”。她所在幼兒園每週一都有升旗儀式,每逢國慶時幼兒園的老師都會告訴她祖國母親生日。因此,上小小班時她就知道“祖國母親”,後來她媽媽又在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中告訴她“祖國母親”在哪裏,“祖國母親”的版圖什麼形狀。

戰爭殘酷,電影的部分畫面也非常血腥。當炮彈炸斷志願軍戰士的軀體時,我試圖捂住閨女的眼睛,擔心她看到血腥的畫面晚上睡覺會做噩夢,但她卻不願意讓我捂住雙眼,一直推開我的手,認真的看着電影中的畫面。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她安靜的在我懷裏睡着了,炮彈爆炸聲、槍擊聲都沒有吵醒她。

孩她媽説,犧牲的都是新兵,他們還都是孩子啊。是啊,剛當兵都是十多歲啊。戰爭年代,部隊有一些新兵剛入伍,還來不及進行有效訓練就上戰場歷練了。能活下來的都是老天爺眷顧,子彈不長眼,不會因為你是家中獨苗或者孩子剛出生就從身邊繞過去。一場戰鬥下來,能活着的,一半靠技術,一半靠運氣。

為什麼要打仗呢?電影中的一句台詞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這雖然是後人的藝術加工,但是我們中國軍人打仗,就是為了不要打仗。換句話説就是,有些國家打仗是為了轉移其他矛盾,我們國家打仗是為了和平。作為普通人,沒有人希望戰爭,但是戰爭一旦來臨,即便沒有做好準備,也有千千萬萬個的英雄挺身而出,因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是熱愛和平的、英勇的。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戰爭要打,可能無法做到一勞永逸。有的戰爭是為了民族尊嚴,有的是為了人民解放。有些戰爭是沒有硝煙的,參戰人員的姓名甚至無人知曉,但是他們的事蹟與世長存,山河知道他們,祖國不會忘記。

電影中有一位人物我印象深刻。雷老爹,七連的一位老炮兵排長,為了減輕志願軍部隊被轟炸帶來的傷亡,抱着標識彈引開敵機,駕車駛向美軍陣營,最後被炮彈擊中壯烈犧牲。最後的遺言是“疼死我了”、“不要把我一個人留在這裏”。英雄也怕疼,英雄也怕孤獨,英雄也想回家。犧牲前想回家的雷老爹,讓我不禁想起蘭曉龍筆下的南天門,想起死在滇緬邊境的要麻、康丫,想起川軍團團長龍文章在怒江邊對散兵遊勇的許諾“走啊,我帶你們回家!”。他眼中浸滿的淚花不正是那句無法兑現的諾言麼?抗戰勝利之際,他死在了雲南禪達,他的團在抗戰勝利後被空運到東北與人民解放軍作戰,林譯團長在自殺前,要求他的團堂堂正正的走出去,別再打了,接受他們並改編他們的正是人民解放軍“鋼七連”的前身。蘭曉龍筆下的“四道風”“鋼七連”也許並不是上了抗美援朝戰場的“穿插七連”,但也是千萬個英雄連隊的縮影。一次次在屍山血海中站立起來,抱着戰友殘缺的軀體,無數次重新舉起支離破碎的連旗,活下來,打下去。在我軍的戰史中,很多部隊在一些陣地戰中打光了,但番號卻一直保留着。這是一種精神,這是一種榮譽,這是一種意志,更是一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英雄氣概。

走出電影院,抬頭望去,革命老區的天,漫天飛舞着紅霞。雷老爹去了哪裏?楊根思去了哪裏?鋼七連去了哪裏?“冰雕連”去了哪裏?

我看見,他們去了三十多年後的老山、法卡山、八里河東,他們戰鬥在貓耳洞裏,他們躺在了麻栗坡上......

我看見,他們在四十多年後的武漢龍王廟閘口樹立生死牌,在九江大堤上佇立成了鋼鐵長城和中流砥柱......

我看見,他們在五十多年後的四川汶川近五千米高空上,為了地震災區人民安危縱身一躍上演絕地營救......

我看見,他們在六十多年後的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迎着“石頭雨”、“棍棒陣”衝上去驅逐敵人、捍衞國土......

他們一直都在戍守邊疆,一直都在保家衞國,一直都在守護人民。

從2014年到2021年,我們已經將825位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接回國內。活着的英雄回家了,犧牲了的烈士也回家了。就在今年,陪伴了數代人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也在消失20多年後回到了中學的語文教材中,我們國人流失和遺忘的記憶也應該拾回,一點一滴重塑精神世界。

                                               林鐵蛋

                                          2021年10月10日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8

2021年9月30日是國家設立的烈士紀念日,也是《長津湖》上映的日子。

《長津湖》是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等著名導演聯合執導,吳京、易烊千璽、段奕宏、朱亞文、李晨、胡軍、韓東君等知名演員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目前,這部影片已經突破了40億元的票房。

我在10月5日那天,也抽空去電影院裏觀看了這部電影。

在去之前,我上網查閲了一下相關的史料。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

這場戰役發生在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與美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交戰。在這一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將美軍1個多師分割包圍於長津湖地區,殲敵1.3萬餘人,扭轉了戰場態勢。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是扭轉局勢的關鍵一戰,而中國人民志願軍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犧牲,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極端天氣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槍的姿勢被凍僵,也就是網上很多人都在説的“冰雕連”……

戰爭在任何時候都是殘酷的,和平在任何時候都是珍貴的!

當我們在《長津湖》影片中看到毛主席在問:“過了三八線,過不過鴨綠江?”

當我們在影片中聽了七連指導員説:“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

當我們聽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

據毛澤東主席的祕書胡喬木的回憶,他在主席身邊工作20多年中,有兩件事情是主席很難下決心的:一是1946年同國民黨徹底決裂,二是1950年派志願軍入朝作戰。

從這裏,我們便知道,這不是説打就打的戰爭,而是具有戰略性的,明知道難打而又不得不打的硬仗!

我們建國之後到現在一直保持這樣的和平,是由這些先烈的鮮血,甚至是用生命換來的。

今天,我們怕自己的孩子摔倒了,怕自己的孩子在集體的生活中吃虧,……

哪一天,國家需要我們的孩子為國家做貢獻,我們還會像70年前那樣送自己的孩子上這樣的戰場嗎?

會的!我想,我們身邊還是有很多人這樣做的。

因為,只要大家去翻開我們的中華民族的歷史,這樣的人世代都有存在。

這部影片的歷史顧問王樹增老師曾説過:“近代以來我們這個民族受盡屈辱,所以百年以來我們這塊土地上的仁人志士,不惜掉頭顱也要挽救這個民族,要讓這塊土地上的廣大人民過上自由平等的生活。”

這部影片的導演陳凱歌認為,中國的戰爭片一定要讓觀眾明白這場戰爭對中國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對今天的和平起到了什麼作用。“戰爭要付出生命的代價。贏來的和平則更為寶貴。這都是我們希望通過《長津湖》來表達的。”

這部電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做到了。比如,影片中七連炮排排長雷公為了避免更多的戰友在敵軍的戰鬥機轟炸下傷亡,自己抱起標記彈放在車上,冒着密集的炮彈,往陣地的一側拼命開去,當敵軍戰機在他身旁扔下炸彈,把車炸翻壓在他身上,在犧牲前,他對身旁的戰友説的就只有兩句話:一句是“疼死我了”,另一句是“別把我一個人留在這兒”……

“別把我一個人留在這兒”,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是什麼感受呢?很多人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淚水止不住地往外流……

這句話,我想道出了很多當年志願軍的心聲。他們多麼想看到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所換來今天覆興中的中華的模樣!

談到這裏,這使我想起了小的時候《語文》教材裏的一篇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文中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

朋友們,用不着繁瑣的舉例,你已經可以瞭解到我們的戰士,是怎樣的一種人。這種人是什麼一種品質,他們的靈魂是多麼的美麗和寬廣。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善良愛好和平人民的優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

文章中的最後一段這樣寫道:

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許很驚訝地看我:“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從朝鮮歸來的人,會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請你們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

什麼是我此時最大的觀後感?這兩段話就是我此時最想表達的觀後感。

向英雄們致敬!

終身成長者   詹潤演

2021年10月11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4wn7y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