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月球隕落》觀後感(多篇)

《月球隕落》觀後感(多篇)

《月球隕落》觀後感(多篇)

《月球隕落》觀後感 篇一

雖然逃票看完一部電影然後在沒買票的前提下評價這部電影不好看的行為的確有些不太好,但是筆者即便會內疚這種不好的行為,卻仍然要給《月球隕落》這部電影一個很低的評分。因為,這部電影,拍的真的不咋地。

一部好的電影,應該能將世界觀交代的動作和故事劇情發展的過程進行有機結合。因為對故事世界觀的交代,是有些枯燥乏味的。但是,這種枯燥的世界觀交代,是必須進行的必要過程。

既然交代世界觀雖然枯燥無趣但是確有必要,所以我們需要找到另一個有趣的方式來中和這種無趣感,而小説中,主線劇情的快速發展,以及這種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觀眾對於未知劇情的探索和渴望瞭解,就是能夠提供吸引力和閲讀慾望的關鍵方式。

但是,《月球隕落》這部電影,並沒有做到劇情發展和故事世界觀交代的有機結合。故事雖然也有懸念的設置和揭曉,但是過於表面和淺淡。整部電影的前半段都在交代一些似有似無的內容。

另一個問題,就是故事劇情轉折點的載體的安排。眾所周知,小説分為起承轉合四個階段。在轉、合也就是故事高潮的階段,之前埋下的一個個伏筆被揭開展現出原本面目,讓人在豁然開朗的同時,對故事的真正轉向產生期待和共振,讓讀者對處於高潮階段的主人公產生共鳴。這種劇情高潮時期讀者對主人公心理活動的共情共鳴是相當重要的。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在劇情高潮時期的共鳴是最重要的呢,因為這時候的主人公往往會在被命運裹挾的時候,打破命運的束縛。這時候的主人公的內心世界的變化是最豐富多彩的。讀者看到了主人公內心的波瀾起伏,然後也開始希望這種內心世界的巨大波動能經由主人公的主觀能動性,然後在外部以主人公的實際行動表現出來。

然而,在《月球隕落》這部電影的幾個劇情轉折點,都沒有提前預先埋下足夠的伏筆。其中,當黑皮膚的指揮官違背了領導命令沒有旋轉核彈爆炸按鈕的鑰匙時,黑皮膚指揮官此時的心態應該是很重要的,是某種意義上的“嘴炮時間”。要知道,這種場景,即在核彈爆炸前夕突然違背上級命令而拒絕引爆核彈的轉折,如果缺少前因後果,就只能説作者為了圓其他的劇情和設定,而犧牲了這個角色的行動自洽性。

行動自洽性之於行動主體或者説角色的關係是如此重要,所以我們才需要花大力氣去渲染氛圍、製作故事設定、安排角色性格和風評;並使一切有機融合。具體來説,角色的行動自洽性意味着角色作為一個有喜怒哀樂和理性感性的人類個體,其行為是遵循人類行為客觀規律的,而非完全成為作者手中的傀儡和提線木偶。作者做的不過是通過一個角色個體來將人類的人性反映在這個故事和劇情所構成的人性的切面上。

行動自洽性意味着行動主體的行為是連貫和有規律的。雖然角色是作者筆下的角色,但是作者並不能隨意任意安排角色的行動和內心世界波瀾。因為如果角色的行為沒有做到前後連貫、那角色就會成為作者筆下沒有主觀能動性和提線木偶,所謂的自由意志,也消失殆盡。

為了圓其他的設定和劇情,而使得角色的行為不連貫、莫名其妙地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決策;以至於角色為了劇情而存在,這種行為,是顧此失彼。為什麼我們會喜歡看小説、電影、遊戲?因為這些藝術作品,都在藉由一些文字或畫面亦或者交互,來展現出人性的一個個切面。確實,角色的描繪和性格的表達,只有藉由劇情這個載體才能予以表達。然而,劇情發展一方面是角色塑造的前提,另一方面,劇情的合理與否、優與劣,卻也最終體現在角色的塑造上。

所以,從很多角度,《月球隕落》這部電影,的確是不優秀的。它似乎想要表達出一個宏偉的敍事架構,卻在一些最基本的地方翻了車。其實,世界觀的交代的過於枯燥和敍事順序的安排不當,並不是決定該電影口碑滑坡的根本元素。真正使它不吸引人的,是劇情的突然轉向,以及主人公心理變化過於不合客觀規律以至於讓人有種突兀感。

《月球隕落》觀後感 篇二

以往艾導的作品,不管品質如何,至少敍事過程簡單明瞭,經常是少許鋪墊後就直接進入正題,能夠滿足一般路人對電影的基本需求。

作為商業娛樂片,其定位和屬性就決定它首先要服務好觀眾,讓他們能夠在電影院中迅速獲得感官層面的刺激,可《月球隕落》連這種最基本的要求都沒有達到,電影前半段的各種描述和人物介紹簡直讓人昏昏欲睡,遲遲無法進入正題,其帶來的最直觀後果就是不好看。

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電影各種罔顧觀眾智商的行為,讓整個觀影過程徹底淪為一場災難。

一、鋪天蓋地的邏輯硬傷

雖説娛樂片不必過分追求故事的嚴謹 和邏輯的順暢,但像本片這樣硬傷滿天飛的情況也並不多見。

首先,作為一次危機全球的天災,本片的視角卻非常窄,基本就是圍繞着美國NASA以及美國政府的幾次簡單行動,對其他國家的描述或簡單、或隻字不提,由於中國資本的加入,我國在這次行動中還發揮了少許作用,但更多還是停留在背景板般的存在。

為突出主角團隊,本片基本放棄了其他人的努力,在月球即將墜落地球這種事關全人類生死存亡的大事件面前,這樣的處理方式顯然沒有説服力。所以,即使布萊恩、喬以及KC三人組拼盡所有去拯救世界,卻由於整個執行過程的降維打擊,致使其行動根本無法撐起電影如此龐大的主題。

將《後天》那種小範圍的營救生搬硬套到本片顯然不合時宜,觀眾看完後非但不會覺得主角團隊如何偉大,而只會認為編劇為製造危機故意降低其他人的智商。

其次,人物決斷太過感情用事。中美文化的差異,導致電影中很多人的抉擇無法讓國人認同,例如女主角喬。富勒的前夫相信她一定可以拯救地球,於是全然不顧大局要挾美國軍方不準發射核彈,將全人類的希望寄託在一個虛無縹緲的信任,這是用幾十億條生命去做賭注,顯得太不可思議,更離譜的是,美國軍方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默認此種豪賭,則把其他人想的太過簡單。

還有桑尼提出要去尋找已經失聯的湯姆,在自己裝備及能力都達不到救人水平的情況下冒險去佈滿危機的地方,這本身就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不負責,後續發展也確實如此,如果不是因為主角光環附體,桑尼會把米歇爾也拖下水,可能導演比較認同那種熱血式的衝動,但當災難真正來臨時,這種價值導向會害慘一批人。

第三,無視科學規律。電影中充斥着各種天文計算和軌道預測,顯得非常專業,但其實深究就能發現全是唬人。例如影片有一段情節展現航天飛機發射基地遭受海嘯重創,其他工作人員全部轉移,只留下主角三人組還在堅持起飛。為突出千鈞一髮的緊張感,在海水已經將航天飛機淹沒的情況下,仍然設計航天飛機衝破海浪飛向天空,讓人看完大跌眼鏡。

不説目前的科技水平根本無法達到火箭水下升空,就算真能實現,那也不會用如此危險的方式,電影想用死中求生、絕地反擊激發人類的自豪心,卻無視最基本的常識,固然煽動性十足,卻不過是編劇一廂情願的意淫。

二、混亂的情感刻畫

很顯然,艾導明白如果災難片只空有場面,觀眾同樣不會買帳,於是他又祭出了自己屢試不爽的利器——情感刻畫。

早在《後天》中,這招就讓觀眾嚐到了其利害之處。父子之間親情的牽絆,配合大自然毀天滅地的災害,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情,從而收穫掌聲和感動。上述做法偶爾為之確實可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可如果一旦不節制,觀眾感受到的可能就不是親情可貴,而變成矯揉造作和各種人為刻意。

《月球隕落》中,至少涉及到三組親情羈絆。男主角布萊恩與自己衝動的兒子桑尼,女主角喬與幼子,以及他們重組家族後,各種繼子、繼女之間的感情。如此多樣的情感大雜燴,要想在一部120分鐘的電影中全部展現,顯然不太現實,但艾導卻想挑戰這種不可能。

於是,本片就呈現出這樣一種狀態,它總在劇情推進到關鍵情節時,強硬插入一段生離死別,有點不讓觀眾流淚誓不罷休的味道。可油太多也會壞菜,觀眾雖然大多都是感性動物,但也經不住影片如此密集的催淚轟炸,所以只能在逐漸麻木的神經中發出一聲歎息。

三、風格的本末倒置

可能已經習慣艾導之前作品的風格,所以當這部打着災難片旗號的電影到了後半段畫風突變,一下子讓人無法接受。

關於月球是否人為建築的傳言其實由來已久,在阿波羅號登月之後,這種論調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人類對於未知世界總是充滿着各種好奇,於是就產生了很多遐想,這本無可厚非,因為正是這種求知慾和探索欲才推動着科技快速發展和歷史的不斷向前。

本片的問題不是災難片轉為科幻片的可行性,而在於它沒有用足夠的時間去鋪陳,循序漸進讓觀眾接受這個過程。電影前期拋出月球軌道變化,即將砸向地球雖有些不可思議,但至少還在目前科學能夠理解的範疇,可導演腦洞大開,將月球的來歷往前追溯到億萬年前,讓人類成為一場AI覺醒反擊戰的倖存者,則未免太過匪夷所思。

關於人類的起源問題,之前已經有不少好萊塢電影進行過探討,其中也有持與本片觀點類似的作品,如《異形》等,但那些成功之作,無一例外首先為觀眾搭建一個完整的世界觀,然後從不同角度去分析這種可能性,佐證自己的觀點,但本片顯然沒有這個耐心,它只是簡單粗暴把自己想表達的內容用極短時間和盤托出,全然不顧觀眾是否能夠接受和消化,然一旦觀眾主觀上就無法認同創作者的表達,那麼這種論調就缺乏最基礎的支撐,淪為無意義的堆砌。

本片的特效場面維持着艾導的一貫水準,雖談不上多麼精細,但至少不會讓人齣戲。其實娛樂片觀眾要求也不高,能把一個故事講清楚,收穫一些感動,再看到幾個大場面就已經足矣,可惜電影連這點最基本要求都沒有做好,只能變為又一部大投資血虧的作品而被世人記住。

《月球隕落》觀後感 篇三

月球內部的發想展現大膽創意

就太空任務而言,男主角等三人組的冒險在抵達月球前,便能透過此前鋪陳的神祕元素刻畫緊張感,該元素對電子設備有極高的敏感度,且對此不懷好意,這類面向也能為電影帶來合理的張力。

三人團隊進入月球內部後,本片更能發揚特效上的出色水準,讓月球內部的呈現成為視覺亮點,並體現編劇在故事發想上的創意,讓電影的特色不僅止於災難片層面,還多了科幻上的層面。

團隊在月球內部的探索,則將劇情逐步導向揭開謎團的面向,大量的信息在此時一湧而出,相關設定能夠體現編劇對於故事發想的大膽,讓故事塑造不僅止於探討災難與威脅發生的原因,還包含對於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大膽假設,讓世界觀的設定成為《月球隕落》的一項特色。

就地球上的故事線而言,多位配角的冒險經歷同樣有不俗的戲劇張力,過程中多次透過地球的環境塑造緊張感,有時則透過反派角色的適度運用,刻劃不同類型的看點,有時則自然界與人為因素齊頭並進,讓諸位配角的設法脱困、脱離險境得到更有觀賞性的詮釋。

《月球隕落》觀後感 篇四

被稱為災難片大師的德國導演羅蘭·艾默裏奇終於迴歸執導災難片,前段時間我已經介紹過,他的新作《月球隕落》或許不僅僅是一部災難片那麼簡單,而隨着影片的正式預告,以及其他一些信息的曝光,電影的設定或許得到了更加清晰的揭示。

從上面曝光的正式海報就能看出,影片中的月球確認會是一個巨大的人造結構,而且根據正式預告中的畫面,主角一行人開着特製的飛船,穿越了表層,進入到了月球的內部,可以看到其中有着非常複雜的機械結構,毫無疑問,建造月球的外星人絕對擁有高度發達的文明。

月球內部:

影片中關於月球的設定當然還牽涉到各種陰謀論,比如預告提到1969年7月20號,人類首次登月,失去聯絡2分鐘的歷史,這已經成了好萊塢各種電影當中最經常被拿來作梗的一個橋段,在《月球隕落》中,登月的宇航員在月球上發現了某些東西,他們的發現被政府保密了五十年。

不管宇航員發現了什麼,總之,月球突然因為某些原因朝地球衝過來。因為引力的問題,造成了地球上的各種地質災難,比如海平面急速上漲,海岸居民必須全部撤離,這些毀滅場面對於羅蘭·艾默裏奇來説當然信手拈來。

月球究竟為什麼要撞地球呢?最大玄機,應該就藏在預告中出現的那些成流體狀的粒子團上面。這粒子看起來來自月球表面,似乎具有生命,或者説至少能夠有目的地攻擊特定目標,而且似乎可以吞噬沿途的特定物質,可以看到一些巖石就被這些粒子分解掉了,這些粒子究竟是什麼呢?

從某個發光圓球上彙集的神祕粒子團:

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這些粒子是外星人的武器,甚至整個月球都有可能會是外星人的一種大型武器,這些粒子被裝備在其上面。另一種可能性,這些粒子本身就是外星人的本體,他們與我們所認知的生命體不同,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可以憑藉分解吞噬一些有機物質來維持自己的生命,而月球就是他們的一個基地。

神祕粒子團攻擊主角飛船:

然後上面提到的“月球為什麼撞地球”的原因看起來就比較容易做出猜想了,根據預告中提到的,地球上已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了,而這次的月球撞地球是第六次。那麼或許,地球本身就像是外星人的一個“牧場”或者“農場”,他們平時躲在月球當中,時刻監視着地球上的情況,等待時機成熟,他們就來“收割”地球上的食物,來給自己補充能量,地球歷史上的多次生物大滅絕,實際上都是這些外星人在地球上吃自助餐。

一起來看億萬年一次的超級大月亮:

這種“收割”的想法在之前的《黑客帝國》當中出現過,其中機器人就將人類像牲口一樣養起來,然後提取其能量。羅蘭·艾默裏奇對於外星人入侵的概念也是很痴迷,早年就在《星際之門》中整了一出外星人奴役地球人的情節,《獨立日》裏則是簡單粗暴的侵略,所以,假如上面我所猜想的“地球農場”的設定真的符合《月球隕落》本身的話,那麼這部電影,就像是羅蘭·艾默裏奇對於自己科幻災難題材電影生涯的一個總結,是《星際之門》《獨立日》《後天》《2012》等幾部代表作的主要元素的一次彙總。

《月球隕落》觀後感 篇五

看完《月球隕落》這部科幻片,不得不説,它給了我一個很大的驚喜。

主人公的精神與品質讓我敬佩,KC最後的捨己為人,英勇獻身讓我感動。

但在這部電影中,最令我動容的,還是父母對兒女的愛。不論是布萊恩對兒子桑尼,還是福勒對她兒子的愛,又或是其他角色對他們兒女的愛,都是這末世裏温暖人心的陽光。甚至可以説,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支起了這將要隕落的月球。

“我對你的愛,比宇宙中的星星還要多。”這是福勒局長登上月球前對她兒子説的話。這時,她也只是一個男孩的母親,而不是一位肩負拯救地球這個重大任務的英雄。為了不讓人類滅亡,為了孩子有未來,她義無反顧的坐上了火箭,登上了月球,與月球怪物搏鬥。

而布萊恩,這個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男人,為了能讓兒子出獄而低聲下氣去懇求法官。他會幫兒子修車,為兒子求情。而他登上月球的原因,也是為了兒子有未來。當他重返地球與兒子擁抱時,我除了看到了拯救地球的英雄凱旋,也看見了一個父親能重新擁抱兒子的欣喜與滿足。

而本片裏最大的英雄——KC,他對自己的理論的堅持與最後能捨己為人不畏犧牲,也少不了他的母親對他的支持。他的母親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遺忘了許許多多的事,但她,卻依然記得深愛她的孩子。她雖然記不清很多事情,但她永不會忘了擔心自己的孩子,不會忘了支持他,鼓勵他。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為了孩子,他們能付出太多太多,甚至是生命。

正是這太多太多的愛,支撐起了這將要隕落的月球。

《月球隕落》觀後感 篇六

月球會隕落,彗星會撞地球,甚至地球會毀滅……但我們作為生命的個體,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完成自我救贖,這是個問題。

航天員布萊恩,因為上一次登月時戰友的意外犧牲,就揹負着重重的負罪感,讓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塌糊塗。如果不是月球要隕落,他很可能就此潦倒地過一輩子。然而在這大災難面前,布萊恩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完成了自我救贖,生命得以重新閃光。有時候,失敗甚至親友的離去,讓我們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要重新找回,談何容易,但這並不是我們頹廢的理由。我們只有努力向善,通過沉澱,尋找合適的契機,才能最終獲得救贖。

而影片中最值得人深思的是“博士”赫斯曼,他的救贖過程更有借鑑意義。一個月球探索愛好者,一個身材管理不佳者,一個生活窮困潦倒者。家裏還有一個痴呆的母親,而母親卻以他在航天局工作為傲。可以説,他的前半生是失敗的,是在別人的嘲笑中度過。然而這並不影響赫斯曼的自我救贖。首先,他有自己的`夢。出於個人的興趣和夢想,他一直致力於研究被世人嘲諷的月球巨型構造論。雖然不被人理解,但從不放棄。是他第一個發現月球將要隕落。事實證明,有夢就去追,即使不成功,也會是個人的興趣愛好,也能提升自我修養,比那些庸碌地為盜糧謀一生的人強。

其次,他永不放棄。即使被人嘲笑,即使被人誤解,他都能始終如一地為自己的夢想努力。用他母親的話:別人不信,你就去讓他信啊!是的,生命中哪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即使成功了,那也是無關痛癢的!梅花香自苦寒來!道理我們都懂。我們不懂的是九死不悔的信念,百折不回的毅力!赫斯曼的月球之旅,讓他完成了自我救贖。現實生活中,我們每當懈怠時,想放棄時,想想這些為自己夢想拼盡全力的人,我們也能自我救贖!

《月球隕落》觀後感 篇七

《月球隕落》是美國好萊塢出品的最新災難大片,講述了月球偏移軌道即將撞上地球,而一羣曾經被美國宇航局放棄的宇航員和科學家,為了拯救地球上的親人而“孤身犯險,勇闖太空”,最終成功的阻止月球隕落,拯救地球的故事。其實這部電影的觀感,要感性的形容一下,就好像是看現年70歲的施瓦辛格跟60歲的成龍在一起對打一樣,就是這場打鬥如果發生在30年前,那麼觀眾們可能會興奮的跳起來,會萬分享受。可是在30年後,看着這兩位老爺子拖動着年邁的身軀,你一拳我一腳,儘管他們打得非常賣力,也使出了自己年輕時用過的所有招式,但人們這心裏,還是忍不住升起一股英雄遲暮的悲涼。可以想象,很多現在的年輕觀眾看了這部電影之後,只會簡單粗暴的把它劃分為爛片,或者是特效爆米花電影,因為他們太過年輕,並不曾經歷過好萊塢的黃金時代,但是所有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一定能理解這種感受——這種濃濃的,劣化的既視感。

是的,所有這些讓人看着,只覺得尷尬可笑的橋段,當年都曾經在那些經典影片中深深的感動過我們。

《月球隕落》觀後感 篇八

這是屬於是比較經典的艾默裏奇的合成災難片風格,各種經典橋段換皮重演。電影背景是非科學的幻想片,不得不説故事發展的方向是我沒有料到的,我一直以為重點會聚焦在地球和地球人如何被月球墜落影響,結果竟然是我沒想到的。這部《月球隕落》延續艾導以前的風格,寫實風加末日感,不知不覺就讓人充滿刺激感的渡過一小時四十分,雖然結尾有些爛尾之嫌,但仍不失為一佳作。女主角所面臨的問題是人類通用問題,特別是在月球發生這一即將隕落的危機時刻,災難爆發了。人倒黴出現問題總是接二連三。此時的男主由於缺乏必要的運氣,也是陷入迷途。美麗國航天局在危難時刻又要擔負起拯救重任。其實地月衝撞是一個物理事件,有了人的參與於是就充滿了衝突。

在特效上,我認為雖然老套,但説得過去。演員上,除了三人主角團,看不出來其他人有什麼作用。在劇情上,除了主角三人之外的其他人出現的必要性問題。不但個人形象空洞,而且對於推進劇情毫無幫助,更像是拖延電影時長、刻意營造温情而推出來的工具人。也沒了《2012》所渲染的感覺,就是純粹感受到刻意。地球上主角們家屬的大逃亡,硬加入的槍戰和追逐,非常刻意,感覺可以直接縮短或者刪除。對於艾莫里奇,大家不僅僅是充滿期待。這位德國導演以嚴謹的故事結構、合理的劇情設計將科幻內容牢牢按在世俗合理的範圍內。不同於很多科幻片拍着拍着就放飛自我,妄圖找到解釋人類揭示宇宙之類終極目的。在配樂上,我真的彷彿聽到了月球的聲音,今天看完之後我多少不敢看月亮了,全程我屏住呼吸彷彿自己被抽走了氧氣一樣,沉浸式觀影。

《月球隕落》觀後感 篇九

感覺現在災難片都沒啥新意了,特別期待月球隕落,然而看完發現還是好萊塢式的災難片流程,每個情節都能猜的出來,而且bug也太多了,唯一一箇中國演員於文文的作用大概就是讓整部影片更為尷尬吧。而且中間還讓小演員説中文是因為要迎合內地觀眾掙票房嘛?

唯一比較震撼的大概就是特效了,內容設定其實也比較有意思,但因為了解過一些科幻奇談,好像對我來説也沒什麼可新奇的。就是講月球其實是人類遠古祖先設計出來的,月球表面其實就是一個殼,內部是空心的,然後因為祖先時代的人工智能有了意識就想毀滅人類,然後想通過改變月球軌跡來一石兩鳥達到毀滅月球和地球的一整個芭比Q,後面NASA那麼多科學家沒發現這個情況卻被一個假冒博士的航天愛好者發現了…………

反正就是很扯,很標準的好萊塢災難片。月球空心這個設定確實很大膽,但如果對宇宙感興趣可以去b站搜搜揭露宇宙,這電影的一些設定完全就是這個訪談節目裏自稱到過月球火星甚至太陽的那個人所説的內容。可以當獵奇視頻看看,刷新下三觀,看完會讓你更覺人類的渺小和無知,改變你對現在這個世界的認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5on95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