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橫空出世》觀後感【多篇】

《橫空出世》觀後感【多篇】

《橫空出世》觀後感【多篇】

《橫空出世》電影觀後感 篇一

同事推薦我觀看了電影《橫空出世》,影片以史詩般的描述帶領觀眾回顧了我國知識分子和部隊官兵研製原子彈的歷史過程。掩卷沉思,夜不能寐。心中久久激盪着豪情和深思,老一代知識分子就是這樣鑄就着輝煌和勝利。

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經歷了多少榮辱興衰,為什麼能夠一次次地奮起;為什麼能夠歷久彌新?為什麼能夠至今還傲然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是因為我們有一種民族精神,那就是吃苦耐勞、不畏艱險,那就是嚴謹求實、團結合作。沒有這些,我們就無法解釋歷史,更無法展望未來。

人生總是有限的。需要做的事情固然很多,但是值得我們全力以赴去做的卻很少。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值得我們付出生命;為了強大我們的科學技術,一樣值得我們付出生命。事實上,我們在科學技術這個領域,可以説是相當落後的。但是,我們正在奮起直追,在有些領域、有些方面,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原創性的成果。然而,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説,我們做的實在是太少了。就單單我所在的這個領域而言,有相當多的技術我們中國人沒有發言權,我們還在吸收、消化別人的成果,甚至有不少科技工作者還以此沾沾自喜。

人生苦短,精力有限。有許多的想法和理想其實並不能實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大千世界,誘惑的確很多。那麼,我們能不能窮其畢生,就做一件事情呢。在自己耕耘的這片小土地上,收穫一些前人沒有收穫過的成績呢?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我們不能在我們的有生之年看到我們自己的成功,我們也能為後來人墊一塊石頭,多加一塊磚,讓我們的後來人能踩的地方更多,走的彎路更少。我想,這也是一種有意義的生活。

在這部電影裏,起碼説明了兩個問題。一是,生活的質量並不直接影響生命的質量。那些科學家沒有因為吃的不好、睡得不好而影響科學研究的不好。因此,可以説,物質的客觀條件不影響科學研究的成功。我們如果天天叫着要房要車,也並不能説明我們一定能夠成就大業。二是,一個人可以沒有文化,也可以沒有很高的素質,但是不能沒有良知。可以列入良知的當然很多,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樣就是愛國。我們可以被人愛,也可以被人恨,但是不能被人瞧不起。回頭看看歷史,如果我們不好好努力,把國家的實力搞上去,我們連祖宗都對不起。我們的前人及其所做出的成績,當然是已經難以逾越的高峯,但是我們應當在新的時代,壘起新的高峯,不是嗎?

看了這部電影,我知道,我要用有限的光陰,做一件事情,不要做那麼多。

《橫空出世》觀後感 篇二

今日我和媽媽一齊看了一部電影——《橫空出世》,媽媽説這部片子是講述的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國的科學家研究核武器的事情,一開始我有點看不明白,媽媽在一旁邊給我講解,慢慢的我也看出點門道了。

片子當中説了珍珠港事件和日本廣島事件,媽媽還告訴我核武器戰爭給人們造成的後果,很可怕,很多人都變成了畸形。中國人為了自強不息,下定決心自我研發自我的原子彈。我看到了那麼多的解放軍士兵在條件惡劣的情景下,不怕困難和挫折,在戈壁灘上工作,真的是太艱苦了,還有那些科學家,鄧稼先、錢學森等,嘔心瀝血的工作,最終研製出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這個消息讓全世界都為我們而震驚,中國人們揚眉吐氣了。

看這部片子讓我很感動,我平時學習一點都不努力,很多時候都想偷懶,想多玩,媽媽和教師其實都跟我談了好多次了,我還是有時候管不住自我,媽媽説如果這在以後,我是不能做好工作的,以後也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片子對我挺多的刺激,我以後可不能被人瞧不起!我應當學習片子中的`人物,能夠認真的做點事情,將來能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橫空出世觀後感 篇三

正是在革命戰爭時期,中國人民遭受了日寇的殘酷踐踏。但是,八國聯軍的入侵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人民的衣食住行更加艱苦,勞動人民的負擔更加沉重。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但是,中國人民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國家利益,夜以繼日地製造原子彈,為祖國流血犧牲。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我們歷盡艱險,研製出最先進的原子彈,趕走了侵佔中國領土的侵略者,使中國人民重新站了起來。讓中華民族重新站在世界的東方。

當我看這部電影時,我真的很感動。看到那些需要研究原子彈並且一輩子保持匿名的專家,卻堅定地説他們致力於國家。看到需要計算的大量數據,他們在計算上進行了“革命”。看到核試驗基地沒有食物,我們沒有任何顧慮。即使肚子餓得咕咕叫,我們也得幹下去。我們把所有的食物都給了科研人員,唱着軍歌,忍飢挨餓。他們是革命中的戰士,他們勇敢,他們無畏,他們剛毅,他們有信仰。

當原子彈升起的時候,我把自己的痛苦變成了勝利的喜悦,所有的汗水和淚水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他們無愧於無名英雄!

我們是祖國未來的主人。在這樣一個和平的時代,我們必須學好科學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用我們的智慧為祖國人民完成未竟的事業。

看了電影《天生我才》後,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電影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在我的腦海中迴響。

在其中一段視頻中,一名年輕的中國男子迅速從路邊的火坑中拿出一張支離破碎的圖表,然後拿回去,在昏暗的燈光下與幾位領導人一起將其拼在一起。蘇聯的大使把圖表扔到他們面前,輕蔑地説:“即使你得到了這些數據,用電腦也至少要花六年的時間。”“祝你好運,”他離開時諷刺地説。當我看到這個,我很生氣。我真想衝上去痛打蘇聯,為中國人生氣。然後,李燕告訴他:中國人從不向困難低頭!令人欣慰的是,我們中國人不僅沒有花六年的時間,而且計算得比蘇聯還準確,或者是用算盤計算!付出的代價也是可以想象的。

為了不被外國人欺負和嘲笑,儘快造出中國自己的原子彈,中國的知識分子和可愛的紅軍戰士確實在受苦。在沙漠中製造原子彈時,有幾陣強風,裏面有沙子,把房子都吹走了。喝了容易使人肚子中飽,腹瀉的鹽水,平時吃的最好就是饅頭、窩窩頭等。製造最初的子彈需要大量的淡水,所以士兵們加班加點,日夜趕赴數百英里外的平原運送水。當他們累了,他們在車裏小睡一會兒。一句話,人們不能在停車的時候休息。特別是在三年的自然災害期間,他們甚至連一粒米都吃不上,只能依靠樹葉和水來充飢。即使如此,他們仍然穿棉襖早,紗中午。當時,200多名士兵倒下了,但沒有人説放棄,但他們越努力,就越有活力。

製造原子彈不僅需要艱苦的精神和體力勞動,而且要絕對保密。其中之一,**達,是這個宏偉工程的支柱。他差點辭職,因為他偶然在美國遇到了一箇中國留學生。因此,這個項目的意義可以與中國的生死相比較。

當凝結着中國人民汗水的原子彈被幾十個士兵緩慢地推着時,我的心就像一根繃緊的繩子,上下跳動着。更不用説那些工人了。幾個帶着眼睛的領導摘下眼鏡,擦了擦眼鏡,看了看現場。最後,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了。台上台下掌聲雷動了好長時間。科學家和士兵們無法用語言來描述他們的喜悦。笑聲伴隨着無聲的眼淚,那麼真實,那麼感人,我也無聲的流淚

《橫空出世》觀後感600字 篇四

“轟—”當一大朵蘑菇雲在戈壁灘上空綻放,全中國沸騰了!人民歡呼雀躍,盡情揮灑激動的淚水。

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自1955年以來,中國咬緊牙關,不惜國力祕密研究原子武器。按陳毅元帥的話説:“我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造出原子彈!”。中國跨過核門檻,從此不再屈從別人的“船堅炮利”,一個多世紀以來的被壓抑的民族自尊,也隨之釋放。

“我們中國人也能研製出原子彈!”高喊堅定的口號,大批優秀人才來到新疆的戈壁灘又稱“死亡之海”,進行艱苦卓絕的`研究。他們將自己的生命都奉獻給祖國偉大的事業中,執著,不屈地奮鬥。然而,一個個難以想象的困難相繼而來,蘇聯專家撤走,科技手段落後,物質極度匱乏,三年自然災害……但這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和戰士們憑着頑強的精神,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建成了原子彈發射塔,爆發出舉世震驚的東方巨響。中國人終於“挺這了腰板子”,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也能行。

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經歷了多少榮辱興衰,為什麼能夠一次次地奮起;為什麼能夠歷久彌新?為什麼能夠至今還傲然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是因為我們有一種民族精神,那就是吃苦耐勞、不畏艱險,那就是嚴謹求實、團結合作。正是這些原因,是中華民族能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輩們為我們創下的,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所以我們決不能坐享其成,而應該為中華之崛起而拼搏,奮鬥。祖國未來的重擔,將由我們承擔。我們要沿着先輩的光輝足跡,繼續在神州大地上譜寫壯麗的詩篇!

電影《橫空出世》觀後感 篇五

電影《橫空出世》是一部建國五十週年的國慶獻禮片,反映的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成功發射中感人故事,謳歌了以陸光達為首的科學家們隱名埋姓、甘於奉獻,以及發射基地的解放軍官兵不謂艱險、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由於是國慶重點影片,所以創作者一開始就準備將其打造成一部精品電影,演員陣容也非常精幹,李雪健、李幼斌、高明等都有精彩的表演,這部電影雖然是一部政治獻禮片,但並不是枯燥無味的簡單説教,故事情節非常生動感人、催人奮進,即使十年之後再觀看,依然讓人心潮起伏,建議家長陪同孩子們一起觀看,對孩子們來説也是一次難得的愛國主義教育。

看完這部片子,我相信大家都會為片中的科學家、解放軍戰士兵那種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奉獻精神所感動,為了國家、民族的安危,他們捨棄了家庭、捨棄個人利益,可以説是毫不遲疑地接受了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這就是魯迅所説的“一個國家、民族的真正脊樑”。比方説片中的首席科學家陸光達,在接受組織交給的任務時,當領導要求他對任務要高度保密,包括自己的妻子和新人時,他可以説是沒有一點遲疑,之後他有好長的時間就和家人隔絕,他的妻子也不知道他再幹什麼,要知道歷史上研究原子彈、氫彈時,中國正處於“”**時期,當許多科學家正隱姓埋名為國家無私奉獻的時候,他的親人有可能正被所謂“海外關係”等牽連,正遭受批判*本站 *、抄家(另一部電影《鄧稼先》中就有這樣的情節批露),如果我們觀眾都瞭解一些歷史背景的話,就能更好的理解劇中人物的偉大了;還有就是那些為發建設原子彈發射基地的人民子弟兵,他們剛剛從朝鮮戰場經過浴血奮戰,還沒有來得急接受國家、人民的表彰,還沒有能夠回家和親人團聚,就又走到一個新的戰場,其殘酷程度也不亞於朝鮮戰場,當李雪健飾演的基地司令給戰士們做動員報告時,他先後拉着一位老兵和小戰士的手,動情的演説,説老實話看到此處我當時都流淚了。

中國研製原子彈、氫彈的時候,國家正處於困難時期,可以説是全國人民勒緊褲帶,團結一致搞原子彈,在得不到蘇聯老大哥的支持下,中國人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製出兩彈,包括後來的人造衞星,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決心,在電影中有許多地方都展現出了中國那種不謂困難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智慧,這也大大地增加了中國人的信心。比方説,在進行原子彈設計時,要進行大量的數據計算,可當時中國沒有計算機,科學家並盡用最簡單的工具算盤,將一個個數據準確地計算出來了,並發現出蘇聯人的數據是錯誤的,在這裏我們不能將此當作笑語來看,這裏最能體現中國人智慧和變通能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只要有智慧就行,想到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也是用簡單的武器戰勝了不可一世的美國大兵,所以讓人不得不發出“人定勝天”的感慨。當然我們也要佩服老一代國家領導人的卓越的眼光和魄力,一個民族在每一個時代都應該有所追求,當時中國人要搞原子彈,也許西方國家、甚至蘇聯人都肯定嗤之以鼻,也許等着看中國人的笑話,可是中國人用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了看似不能完成的目標,讓世界人民刮目相看,所以説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不可以妄自菲薄,否則永遠不可能取得成功。

在這部電影中陸光達的原形,其實大家都知道,就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鄧稼先,鄧稼先和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是同學,鄧稼先在美留學,新中國成立後,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最後為國家的原子彈、氫彈的研製隱姓埋名數十年,最終英年早逝,我們應該為我們國家擁有像鄧稼先這樣愛國、無私奉獻的科學家而感到驕傲自豪。鄧稼先等科學家當時是為了保密的需要,隱姓埋名,他們為國家做出卓絕功勛,國家和人民不應該忘記他們,歷史要銘記他們,人民也要銘記他們,很遺憾在這部電影中,鄧稼先的形象還是被編導“隱姓埋名”,而是以陸光達的形象出現,也許編導主要是想歌頌集體主義,以及黨的英明決策,對陸光達這個人物只是塑造成科學家形象的代表,但我個人還是認為用實名出現,更具有歷史真實性,更能增加故事情節的渲染力和教育性,包括基地司令員等也可以使用的真實原型的姓名,我們要讓歷史告訴未來,我們要觀眾理解這是真實的歷史,而不是歷史的演繹,要讓歷史打動觀眾的心靈,增強故事的歷史真實性,更加能夠震撼觀眾的心靈,這一點對編導來説有可能是“失算”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7kvv3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