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覺醒年代觀後感【精品多篇】

覺醒年代觀後感【精品多篇】

覺醒年代觀後感【精品多篇】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一

我認為,立國之根本在於立人,立人之根本在於思學,思學的起點正是文化。優秀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堅實的力量,它樹人思想、立人秉性、使人明智,在任何年代,始終獨具無形化有形的偉力。

《覺醒年代》裏,舊中國形勢緊迫,民不聊生,人民在殘酷的環境下生活疾苦,家國百廢待興。人人岌岌可危,顧好自己已屬不易,可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等一批文化先鋒帶着巨大的勇氣,在北京大學這塊陣地上,運用《新青年》、《每週評論》,以手中的筆,口中的言,開啟浩浩蕩蕩的新文化運動。他們努力把迫切改革的思潮,無懼無畏的傳播着,這樣的善念和舉動,已不是個人良知可概之,那是他們環抱着理想的蒼翠大樹,扎進土地,希望家國穩健;那是他們手捧着希望的美好熒光,勇往直前,希望百姓安樂。

他們站立在新文化大潮的浪尖上,毫不動搖信念。正如李大釗先生所説:“為數不多的文化人就是文明人,文明人就要為我們的國家和人民負責,有責任帶領人民進行抗爭,這是歷史賦予的責任擔當。”

為了新文化運動走向大眾,啟蒙大眾思想,他們對年輕學子們進行抽絲剝繭的教育,向勞工苦力們開辦循循善誘的學堂,讓大眾正視舊中國的國情現狀,從啟發中思考,從提問中實踐,從實踐中變通。新文化好似奔湧的滾滾熱浪,萌生的思想、理論和主義,經受着大浪淘沙的考驗。文化人的武器是文章和演講,他們用知識革命去抗爭去吶喊,字字句句都強力撞擊着腐朽軟弱的舊中國,警醒着麻木冷漠的人們。以文化之威力震盪出全民愛國的紅色激情,在混沌愚昧軟弱的舊年代裏喚醒民智、開悟精神,讓人們在求知、求好、求變、求興中,驚覺國之精神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

文化是集合體。於國,是民族的氣節。於民,是個人的勇擔。

其一,文化為思想打了一束光,也為好學埋下一粒種子,讓人始終朝着美好去。學文化從識字開始,讀書識字才能分辨善惡,明辨是非才能探究思考,追尋真理才能創造美好。所以文化總是層層遞進,傳遞恆久的力量。其二,文化把思考建立在學習基礎上,使認知更新在辯證上,讓人不斷壯大自身。宣傳普及文化可啟蒙大眾思想,提高大眾素質,只有敢於對美好向往,才懂時代選擇的必要,堅定美好信念。所以文化總是帶來覺醒,傳遞昂揚的力量。其三,文化讓求知成為對美好的不斷追求,在探尋的路途上,學習文化延伸出的觸角會擴展求知慾,文化知識會在內心砌起豐富的美好,這些美好築牢着內心的善良。所以文化總是帶來生活裏的新發現,傳遞上和善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是在舊中國,有文化先鋒用赤誠滌盪國恥、尋求道路、振興國邦,集結文化志士凝聚熒光劃亮天空,在覺醒年代開天闢地。而今,在這個崛起的時代,中華優秀文化無窮無盡的滋養着、影響着我們的精神世界,過去、當下與未來,文化的力量總會引導我們,奔着進步去,向着美好去!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二

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前進,於迷霧裏燃燈奔走。——題記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時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特此推出《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以1915年《青年雜誌》後改名為《新青年》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歷史,它讓我們瞭解到書本上沒有描述出來的細節,並用生動、形象的表演形式將它們呈現在我們眼前。

期間,6年時間,國運飄搖,民不聊生,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時世。面對貧窮、落後,愚昧的現實,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野心,面對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有人迷茫,有人憤怒,有人消沉,有人奮起。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錢玄同、胡適、魯迅等人開始救國救民之路的探索。

大家都知道第一部本站小説是由魯迅先生著的《狂人日記》,電視劇裏對魯迅完成《狂人日記》場面的歷史性再現真的把我震撼住了。

1918年,紹興會館,周樹人趴在房間地板上奮筆疾書,滿地撒的都是手稿。地上還擺着幾碟茴香豆和尖辣椒。突然,他停住了,緩緩一仰,癱卧在一片手稿上長舒一口氣,臉上有悲憫,有激憤,有悵然若失,走進來的錢玄同被他嚇了一跳,但周樹人臉上抑制不住地笑。讓他隨即意識到什麼,用顫抖的聲音問:“成了?”

不久,《狂人日記》刊行全國,舉國震動。

魯迅曾言:“猛獸是孤獨的,牛羊則結對;野牛的大隊,就會排角成城以御強敵。但拉開一體,定能哞哞地叫。”

沉穩厚重,樸實堅毅的李大釗;激情四射,慷慨率性的陳獨秀;目光高遠,充滿理想,性格剛正的毛澤東;冷峻孤憤,以筆為槍的魯迅等,以及在北大紅樓,一批在新思想、新文化鼓勵鼓勵下,洋溢着愛國熱血的青年學子鑄成了那座防禦強敵的城。

青年在每次運動中都發揮着巨大作用,這正是。

青春當有夢想,以奮鬥砥礪成。

看這部電視劇最大的感受就是看的是黨的過去,參與的是黨的現在!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三

故事的開始,日本早稻田大學內,遠在異國他鄉的中華兒女聽聞了袁世凱的賣國行為,都感到了羞恥心。眾人義憤填膺,紛紛舉起了右拳抗議着。雖然每個人都有一顆愛國的心,但是卻總有一些頑固子弟依舊執迷不悟,推崇着君主立憲制度。與此同時,李大釗與陳獨秀單獨見面。

通過電視劇,可以看到當時陳獨秀的外貌,他的頭髮又長又亂、鬍子又長又散、衣服雜亂不堪。

在全國上下中,都能排得上名字的一個人,卻似乞丐一樣,吃着別人的剩飯。他為革命任務負重、為國家斬草除根、為人民捨棄一切。陳先生是個忠心、聰慧的革命家,他樂觀面對留學生的唾罵,他依舊面帶笑容,他是一個內心無比堅強的人。

他回國後,立志救國,沒有向那些位高權重、且站在對立面的高管屈服,他積極發表言論、發表文章,決心拯救國人之政治覺悟,覺醒新一代人,為推翻袁世凱做出了極大地貢獻。

陳延年和陳喬年是陳同志的兒子,但是他們沒有以父親的名字和地位欺負別人,而是在上海灘勤工儉學,並且代替其他工友受苦。他們永遠不會叫苦,並且孝敬、簡樸。

當他們的姨媽帶來了包子和蛋湯,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收下,儘管肚子早已餓的咕咕亂叫。我敬佩他們的堅持、簡樸、不服命運的高尚品質。他們的禮貌。樸素是發自內心的,他們是新一代的模範,是國家升起的新星。

《覺醒年代》不僅是覺醒國家,更是覺醒人民。以民為本,創建一個新共和國。

只有新思想、新道德的人才能有如此之覺悟,我們新年青也應該有此覺悟!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四

《覺醒年代》,既是一部愛國紀錄片,也是中國一路走來的坎坷。既記錄了中國最黑暗的時代,也譜寫了在這樣黑暗時代裏覺醒者們的凱歌。

在觀看覺醒年代的時候,我曾無數次落淚。因為郭心剛的犧牲;因為延年喬年的殉國;因為陳獨秀的入獄;因為看到那個時代的中國是多麼的落後;因為看到那個時代的人民是多麼的痛苦;因為看到那個時代的老百姓是多麼的愚昧;因為看到中國外交的失敗;因為看到在這個時代裏覺醒的人為中國找出路的背影………

當然,它不僅僅給我帶來惋惜和憤恨,也給我帶來了鼓舞和歡欣。因為五四運動的成功;因為中國作為戰勝國成功拒籤巴黎和約;因為魯迅先生的白話小説《狂人日記》;因為《新青年》雜誌給那個時代的中國青年帶來了思想啟蒙;因為北京大學的學生以監獄為研究室,即使入了監獄,即使成為了囚徒,即使即將面臨死亡,即使面對着一個無可救藥的國家,他們都沒有放棄,他們都在抵抗,他們都在想出路,他們願意犧牲個人,挽救那個還未覺醒的東方的雄獅。

就像魯迅先生所説的,“願中國青年都擺脱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這樣的意志,這樣的品質,在五四運動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國的青年不再冷血,在那一刻,中國的青年,願為國家而奮鬥,願為國家而戰鬥,他們積極的接受着新的思想,不再被舊的思想所禁錮。

然而在那個時代,覺醒的不只是學生,還有數以千計的工人。就像李大釗先生説的,他們每一天超負荷的工作着,他們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是,他們仍然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李大釗先生,點醒了,這些整天埋頭工作、辛勤勞動的工人們,工人階級,從此崛起了。

而那個年代,真正有趣的在於思想上的百家爭鳴:革新派和守舊派之間的爭吵,本站還是古文之間的爭論。對於那個時代的中國是改良還是革命,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們在北大的校園裏,他們在北京的街道上,他們在圖書館裏,他們在田間地頭,不斷地尋找和確認,不斷地爭論和辯論,一次又一次,即便是面臨着政府的通緝,即便是面臨着警察局的逮捕,他們依舊樂此不疲,最終,為那個看似“無藥可救”的中國,找到了一味良方,找到了一條出路———建黨革命。自從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那一刻開始,東亞雄獅,覺醒了!

觀時代風骨,立宏圖大志,追吾輩之號召。

漫漫征程,唯有奮鬥。中國在短短几十年中發展起來。那些老一輩的戰士們退下了,我們這一輩富有激情的年輕人登上了舞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我們一定要響應時代的號召,接過老一輩們手中的接力棒,擔起中國新時代好少年的責任,將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奮鬥,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篇章!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五

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題記

在新文化運動的前期,封建復古的思想充斥着整個中國,毒害着人們的靈魂,束縛着人們精神上的解放。

就在這種腐朽思想大肆蔓延的時候,《新青年》像黑暗中的一束火光,衝破了舊思想的羅網,從而開始了一場歷史意義深遠的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

《新青年》的主辦人獨秀在第一卷第一期的發刊詞《敬告青年》中説,“中國社會到處充滿了黑暗,首先覺悟、勇於奮鬥的青年,必須用快刀斬亂麻的精神,同陳舊腐敗的思想決裂,推動社會的前進。”這種思想猶如漫漫黑夜裏迸發出的火花,所以《新青年》一出版,就受到進步青年的追捧。

在《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中,我還看到了友善細心的李大釗、朝氣蓬勃的毛澤東、正直的陳喬年和陳延年等等許多人物。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他們不為名不為利而活,也不甘平凡一生,他們的一生,不是為了存在,而是為了燃燒,愈是黑暗,他們燃燒的愈加猛烈,於是變成了火炬,點亮了一個時代的夜空。

曾在《新京報》中看到過一段話,我想引用這段話作為我今天習作的結尾。

“我們深信,世界必然向好,今天所有的混亂與蕪雜,努力與精進,都將在進步中變得更加清晰。時光漫長,道路寬廣,我們仍舊擁有理想,擁有未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ezjo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