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超級工程1觀後感

超級工程1觀後感

第一篇:超級工程觀後感

超級工程1觀後感

《超級工程之珠港澳大橋》觀後感

2014年春節長假一如既往地宅在家,就在“甄嬛體”和“賤人曾”輪番轟炸的間隙,不經意換到了央視記錄頻道,時代感十足的華麗片頭瞬時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正在播出的是《超級工程之珠港澳大橋》,這是一部關於港珠澳大橋設計建造的工程記錄。

珠港澳大橋是工程師們歷經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紀錄片氣勢恢弘內容細膩,將大橋從設計論證到建造施工的過程完整呈現在熒幕中,追隨攝像師的鏡頭,觀眾能一覽打造世界最長沉管海底隧道的壯舉,體驗震沉離岸人工島巨型鋼筒的驚心動魄,領略設計及施工中極其嚴苛的環保要求,對在台風侵擾的施工環境下把控誤差的艱辛也會感同身受。紀錄片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當代中國製造的強大,也讓電視機前的我油然而生一種敬服,對中國工程師和中國工人這一黃金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紀錄片中更多鏡頭對準了這個超級工程審慎縝密的設計驗證過程,真實地記錄了為確保深海航道暢通和周邊國際機場的飛行安全,工程師們運用智慧做出的各種創舉,以及對試驗數據不厭其煩地蒐集和反覆推敲。軌道下沉中鋼纜牽引的模擬壓力試驗、高架橋的共振試驗等本以為枯燥的內容,在片中淺顯易懂的解説下緩緩鋪陳開來,鮮活地呈現了奇蹟背後的艱辛歷程。片中沒有重重懸念,但當提及為了給大橋壽命提供驗證數據,工程師們早在20年前就已經準備了氯鹽試驗,在這些付出和堅持中工程師們所展現出的信仰,更是給我帶來視覺的衝擊和心靈的感動。 這是一部關於中國現代機械和建築的工程記錄,更是中國力量的體現,這部鴻篇鉅製展現了當代中國的風采,最後讓我們向這些挑戰宏大自然,造就了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腳踏實地,用雙手推動着社會進步的工程師們致敬!

第二篇:《超級工程》觀後感

《超級工程》觀後感

四通八達的北京地鐵網絡,高聳入雲的上海中心大廈,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港珠澳大橋,穿梭於澳洲與上海之間運輸天然氣的lng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無霸”風力發電機……這些融匯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如何從藍圖變為現實,其間有着怎樣起伏跌宕的動人故事?央視紀錄頻道近期推出的五集紀錄片《超級工程》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答案。

《超級工程》是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今年繼《春晚》和《舌尖上的中國》之後,推出的又一部大型原創紀錄片,也是該頻道自2014年1月1日開播以來攝製的第一部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

“在國際紀錄片界,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一直備受矚目。中國的鳥巢、t3航站樓、青藏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等大型工程均被美國探索頻道、國家地理頻道列為重點選題進行攝製,這些紀錄片的播出充分説明了國際主流媒體對中國現實發展題材的高度關注。因此,在央視紀錄頻道開播之初,《超級工程》便成為第一批重點立項的紀錄片項目。目前,它已經成為國際電視市場上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拍攝的工程題材紀錄片。”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總監劉文説。紀錄片《超級工程》選取了當下中國最具代表性的5個重大工程項目,客觀地記錄了它們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片中每一集講述一個工程,分別為《北京地鐵網絡》、《上海中心大廈》、《港珠澳大橋》、《海上巨型風機》和《超級lng船》。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築各個方面,關係到國計民生,與城市中的人們息息相關,不論是科技含量還是建造水平,它們都體現了國內乃至世界最高標準。“正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樣,這些歷史上的偉大工程可以讓今天的我們感受到那個偉大的時代。今天我們用紀錄片呈現的中國超級工程,也將用影像的方式為我們的後人留下今天中國人的創造與智慧。”劉文説。

與此同時,《超級工程》還將更多的鏡頭對準了參與“超級工程”建設的普通人,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情感和夢想,鮮活地呈現了奇蹟背後的艱辛歷程,使這部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情懷。追隨鏡頭,觀眾看到了技術人員駕駛世界上最大盾構機開掘北京地鐵隧道的艱辛,目睹了海上吊裝巨型風力發電機的壯舉,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廈俯瞰浦江兩岸的心曠神怡……

《超級工程》於今年“十一”長假前後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和紀錄頻道面向全球播出,為海內外觀眾帶來了不小的驚喜。而對於劉文和他紀錄頻道的同仁來説,《超級工程》製造的驚喜,早在今年的法國戛納電視節上就已經體驗到了。

“我清楚地記得,在今年4月份舉行的?法國戛納電視節·國際紀錄片交易大會上?,在所有參展的中國紀錄片中,《超級工程》的點擊量位列第一,許多國際電視機構當場表達了購買意向。節目播出之前,就已經有幾十家國際機構陸續簽訂了意向性購買協議,這説明這部紀錄片受到了海外市場的高度關注。”

紀錄頻道開播之初,劉文曾多次強調頻道開播的兩個重要意義:一是試圖用國際通用的方式,在國際主流電視頻道展現中國形象;二是通過台內改編、版權購買、委託製作、聯合攝製等方式,建立中國紀錄片的行業標準,並通過國際合作,縮短中國紀錄片行業與國外的差距。今天,不論是《頤和園》、《故宮》,還是《春晚》、《舌尖上的中國》,以及剛剛播出的這部《超級工程》,紀錄頻道的初衷正在通過它推出的作品和不斷獲得的社會影響中得到實現。

“紀錄頻道開播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現實類題材的紀錄片創作。《超級工程》的成功,證明了央視紀錄頻道堅持推動?國際化的表達?和?市場化的路徑?的策略,正在讓中國紀錄片在國際電視市場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劉文説。

第三篇:超級工程觀後感

《超級工程》紀錄片觀後感

公司組織觀看《超級工程》紀錄片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完《超級工程》心中有淺淺的自豪感,之所以不“深”是因為有些麻木,畢竟是官方的片子,估計誇張還是有的。但是看到港珠澳大橋的雄偉,上海新地標的壯麗,北京地鐵網絡的盤扎,這些超級工程無疑體現了國家的實力還是能讓我覺得驕傲。每集當中所表現的工程,不僅是體量上能夠稱的上超大規模,從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從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國當下最佳。帶給我們不只是視覺上的衝擊,更多是對我們工作態度上的一種震撼。

觀看影片後,對我們現實工作帶來了很大啟發,平日裏我們總是提出各種困難,各種施工條件不滿足施工,各種外在條件不符合要求,無法正常施工,無法保證工期,質量要求太嚴,無法保證等各種理由。在超級工程中,裏面的各個工程面臨的困難非常之多,質量要求非常嚴,但是他們克服了,那是什麼原因,工作態度。只有一把工程當成自己的一項創造自身價值的工作,才能有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 其次是對“工程”特別是大型工程、超級工程的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成大事,絕對不是簡簡單單幾句話,幾個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詳(請關注)細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計劃之前你需要各種各樣經驗的積累,數據理論一個都不能少,而在計劃後,工程又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問題需要你去解決。就拿紀錄片裏的例子來説,為了測試海水對金屬的腐蝕,科研人員調用了在實驗室被還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屬材料進行

比較。注意,二十多年實際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擬,是實際!當我看到實驗室那些泡在水裏的鋼板時我對工程師們的高瞻遠矚是無比的佩服。再來是上海中心大廈,設計者在測試玻璃對雨水風暴耐受力時偶然發現了排水系統的缺陷,也就是説,在一個綜合性的大項目中,很多時候你會做着做着就發現以前想都沒想到過的問題,即使那些設計師、建築師蓋過那麼多的樓,但是超級工程裏,問題還是會一個接一個出現,你需要不停的被迫發現然後解決。還有就是lng船,別看是艘船,從構造到材料絕對都沒有你想想的那麼簡單,lng船被譽為世界造船界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造船界最高的技術標準和建造難度。它的建成將預示着中國正在從一個造船大國,真正變為一個造船強國。為什麼國際上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船廠能造這種船,為什麼吾等門外漢看似平常的大貨船可以讓設計者看到其完工後潸然淚下,我們離超級工程太遠,不明白裏面的心酸,不知道其中的自豪,不能體驗超級工程的魅力與偉大。在影片中,吊裝工人、焊接工人、檢驗工人等平日裏我們司空見慣的平凡人,他們創造出了不平凡的事蹟。工程裏不僅僅是各種大型、超大型的吊裝機械、焊接車間等,裏面更多的是像他們一樣的平凡的參與者。枯燥、繁複等工作,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中,默默工作,這是影片中最常見的鏡頭。

影片中,超級工程所需要的種種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區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專業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產廠商,不同的檢測、科研機構來完成。其中不難看出國家的財力雄厚、更重要的一點是各方為保證完成同一目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身的工作。這份通

力合作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合同約束那麼簡單。更是為了完成一項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證在規定工作內,保質、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參見工程。

與此同時,《超級工程》還將更多的鏡頭對準了參與“超級工程”建設的普通人,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情感和夢想,鮮活地呈現了奇蹟背後的艱辛歷程,使這部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情懷。追隨鏡頭,我們看到了技術人員駕駛世界上最大盾構機開掘北京地鐵隧道的艱辛,目睹了海上吊裝巨型風力發電機的壯舉,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廈俯瞰浦江兩岸的心曠神怡??

第四篇:《超級工程》北京地鐵篇觀後感

上節課,老師讓我們觀看《超級工程》系列視頻。四通八達的北京地鐵網絡,高聳入雲的上海中心大廈,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港珠澳大橋,穿梭於澳洲與上海之間運輸天然氣的lng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無霸”風力發電機??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築各個方面,關係到國計民生,與城市中的人們息息相關,不論是科技含量還是建造水平,它們都體現了國內乃至世界最高標準。今天我看了《超級工程》第三集,有關於北京地鐵網絡的一集。以前,我個人從來沒有注意過身邊有哪些是一項工程,原來這些近在咫尺的事物是如此的偉大與複雜,真正的讓我深深感歎。 從視頻中看到了建設地鐵的艱難。北京的交通擁堵不堪,城市的未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改善交通問題,就有了建設地鐵的這一項計劃。計劃中,需要十年時間,完成包括31條線路,560座車站,1000公里在內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鐵交通網絡。在國外的許多城市,地鐵系統的修建大概需要近百年的時間。北京只剩下十年時間,使建設地鐵成了一項超級工程。國外的地鐵往往與城市相伴而生,甚至早於城市出現。而北京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城市的地下管線密佈,高大建築的地基縱橫交錯,這給北京地下地鐵的建設帶來了很大困難。而且在挖掘過程中,又遇到了是盾構機喪失威力的難題。由於北京複雜的地質,北京西北兩側地勢偏高,經過河流長期的沖刷,形成了東邊沙土西邊卵石的地質。這些難題都需要專家反覆探討來解決,可見這項工程的不易。

一項工程的完成是很不容易的。它需要詳細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計劃之前需要各種各樣經驗的積累,數據理論一個都不能少,而在計劃後,工程又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問題需要去解決。在北京地鐵的修建中,很多人都盡着自己的一份力。地鐵線路設計部門的人員們早早設計出穿越古城區線路的設計方案,為了保護文物調整地鐵站和相關規劃設施;盾構機駕駛員高鋭軒每天13個小時呆在駕駛艙裏,經常一兩個月見不到太陽,進行着複雜而枯燥的工作;而工人們更是日日夜夜的工作,不辭勞苦。地鐵的建設也花費了太多物力。紀錄片中提到,每公里地鐵造價近10億元,挖掘隧道的盾構機高達5000萬元人民幣。在修建中,最為主要的是有關文物的保護。為了更好地保護頭頂的古建,設計師為這條新修的線路選定了一種首次應用於北京的施工方案,這很好的體現了在工程中的一種富有人情的氣息。工程並不是冷血無情的,它更多的是為我們服務,為我們提供方便,同時並不會為這些去破壞祖先留給我們的美好遺產。另外,在工程中,曾經有一個技術難題要求地面沉降不能超過3毫米。3毫米看似是很小的距離,可是在一項工程中,小小的3毫米可以帶來重大的失誤和災禍。在北京地鐵的建設中,如果地面沉降大於3毫米,就會導致軌道變形。列車經過時就必須減速行駛,這會使交叉線路的運營帶來極大混亂。可見工程需要極大的縝密性。

看完這一集《超級工程》,在領略到了北京地鐵網絡的神奇與浩大的同時,我感到自豪與激動,也讓我對有關工程的內容產生了極大興趣。我想我會在課下的時間裏再去看看其它四集,繼續感受工程帶給我的震撼。

第五篇:dhu單洪波《超級工程》觀後感

《超級工程》觀後感

在我們單老師説完了工程導論的課題後,我們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超級工程!我們觀摩了《超級工程》之後,來看看我們的心得吧,當百度《超級工程》之後發現了它是國際紀錄片界,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一直備受矚目的話題。在四通八達的北京地鐵網絡,高聳入雲的上海中心大廈,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港珠澳大橋,穿梭於澳洲與上海之間運輸天然氣的lng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無霸”風力發電機……這些融匯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如何從藍圖變為現實,其間有着怎樣起伏跌宕的動人故事?紀錄片《超級工程》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答案。

紀錄片《超級工程》選取了當下中國最具代表性的5個重大工程項目,客觀地記錄了它們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片中每一集講述一個工程,分別為《北京地鐵網絡》、《上海中心大廈》、《港珠澳大橋》、《海上巨型風機》和《超級lng船》。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築各個方面,關係到國計民生,與城市中的人們息息相關,不論是科技含量還是建造水平,它們都體現了國內乃至世界最高標準。正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樣,這些歷史上的偉大工程可以讓今天的我們感受到那個偉大的時代。他們用紀錄片呈現的中國超級工程,也將用影像的方式為我們的後人留下今天中國人的創造與智慧。

在我們耳濡目染的中國的鳥巢、t3航站樓、青藏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等大型工程均被美國探索頻道、國家地理頻道列為重點選題進行攝製,這些紀錄片的播出充分説明了國際主流媒體對中國現實發展題材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超級工程》還將更多的鏡頭對準了參與“超級工程”建設的普通人,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情感和夢想,鮮活地呈現了奇蹟背後的艱辛歷程,使這部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情懷。例如運輸天然氣的lng船中的一個左右手開工工作焊接工人,一個妹子獲得g證從事在高難度的頂部焊接技術!追隨鏡頭,我們看到了技術人員駕駛世界上最大盾構機開掘北京地鐵隧道的艱辛,目睹了海上吊

裝巨型風力發電機的壯舉,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廈俯瞰浦江兩岸的心曠神怡……

《超級工程》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和紀錄頻道面向全球播出後,為海內外觀眾帶來了不小的驚喜。《超級工程》的成功證明了我們中國的技術是多麼的偉大,中國的國力在不斷的向世界的前沿邁進。

現在我們來挑選裏面的一部《超級工程》的《超級lng船》來詳盡的討論一下。在高中的時候我們學了化學或現在不少同學在學有機化學我們就知道了天然氣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在常壓下沸點為-160℃,液體比重 (-160℃)0.43—0.48,氣體比重(20℃)是空氣的一半,氣態與液態體積比600,在空氣中可燃極限為5—15%,是一種低温、可壓縮、易燃的氣體,具有比重輕、無毒、不腐蝕等特性。鑑於天然氣的特性,lng船是指將lng從液化廠運往接收站的專用船舶,是國際公認的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產品,lng船是在 162攝氏度(-162)低温下運輸液化氣的專用船舶, 是一種“海上超級冷凍車”,被喻為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 貨艙的外殼須絕熱,而且還要做到耐冷的特性,目前只有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的少數幾個國家的13家船廠能夠建造, lng船是專門用於運送液化天然氣的專業船隻,這艘lng船一次可以運送14萬噸體積被壓縮了620倍的天然氣,這些天然氣解壓後體積可達9000萬立方米,足夠上海市民使用一個月。“大鵬昊”於2014年12月15日開工建造,長292米、船寬43.35米、航速19.5節,裝載量為14.7萬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lng船,比波音飛機還貴,身價高達2億美元。該船採用保温瓶原理,貨艙設計了半米厚的隔熱“內膽”,其中兩層絕緣箱內藏珍珠巖,有效阻隔熱量傳遞;最關鍵的內壁使用殷瓦合金鋼板,0.7毫米的厚度薄如一張牛皮紙,全船焊縫就長達100多公里,而且要做到“天衣無縫”;船上各種部件能實現40年抗疲勞工作,躋身全球“長壽”巨輪行列。 然而“大鵬昊”已於2014年5月2日滿載65000噸lng,順利抵達廣東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秤頭角接受站,圓滿完成了從澳大利亞—中國之間2700英里的lng運輸航線上的首航任務。途中,“大鵬昊”經受了多種海況考驗,

各項性能指標和建造質量均受到好評。 2014年7月10日,我國第二艘液化天然氣(lng)船“大鵬月”在上海順利交付船東,這條船的船塢週期僅為160天,比首制船縮短近一個月,碼頭週期比首制船縮短66天,總建造週期比首制船縮短126天。由此推論,今天中國的技術的快速發展,要完成這樣一艘超級lng船的高技術、高風險、高難度也是越來越的得心應手,工期也縮短到了兩個月!由於任何一部分的製造的不容缺陷,任何一部分的小錯誤都可能導致超級lng船在運送天然氣的時候導致泄漏而導致一艘2億美元價值的船瞬間化為烏有,例如任何一個工人的一滴未及時擦到的汗掉到可想而知我們的施工人員的技術的難度與高超性與挑選工人的嚴謹性,任何的細節都要反覆測試的要做到“天衣無縫”!但是天然氣氣化後必須釋放到,不然船內的氣壓越來越大將導致船的膨脹爆炸,因而為了燃料的不浪費,我們把船改造成了也可以用天然氣作燃料的功能系統!這種種的高難度與智慧更讓我認識到了學習的嚴謹性,好好的學習,好好放心在身邊細微事物上細節,反覆的要做到“天衣無縫”!讓我們好好的學習這種精神,努力的成為大東華的人才吧、、、、、、哈哈哈

姓名:甘德政班級:卓越網絡1201學號:121330129

標籤: 觀後感 工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ezn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