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德魯大叔觀後感

德魯大叔觀後感

德魯大叔觀後感

《德魯大叔》觀後感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那就是歐文主演的《德魯大叔》。我們知道NBA球員在電影當中扮演一些角色甚至是擔綱主演早有先例,甚至不乏一些非常知名、成功的作品。比如邁克爾喬丹的《空中大灌籃》,以及雷阿倫與丹澤爾華盛頓合作的《單挑》,毫無疑問這些作品都很出色,但相對而言呢,我感覺《德魯大叔》的IP感更強,因為喬丹在大灌籃中演的就是他自己,而雷阿倫呢?他在《單挑》中的角色也與他本人也很像,但是《德魯大叔》不同,這裏的主演凱瑞歐文演繹的是一個年邁的傳奇街球手,無論年齡、還是時代背景都與歐文並不相同。

正因如此,這個電影角色豐富了球星歐文的個人形象,讓他擁有了單純的體育明星所不能擁有的一種額外附加的IP價值。這也是為什麼在最近的全明星投票中,歐文的票數位列東部後場第一,即便是放眼全聯盟,他也力壓庫裏、杜蘭特等一干強手,票數僅僅比詹姆斯、字母哥略少。不得不説當我看完電影之後,我也對歐文有了與以往不同的感覺,這不僅是球技的吸引,還有文藝的感染在裏面,所謂文體兩開花,其威力真是不可小視啊。對比之下你就更能清楚,魔術隊球星阿隆戈登在影片中戲份很多,但由於他更多還是在演自己,所以被賦予的額外意義就不像歐文這樣達到了這種程度。

我們知道德魯大叔這個形象最早是在百事的廣告片中出現的,而且由於效果好,直接就拍了一個系列。那麼為什麼效果好呢?我感覺這種角色的定位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因為觀眾很直接的就會產生一種期待,期待着一種反差的出現。那就是當德魯大叔在場上展現身手時,我們想看看周圍人那驚訝的表情,那種因為氣場扭轉而帶來的喜劇效果。不知道各位看沒看過一個視頻,那就是C羅在一個廣場上化粧之後展示球技,最終再以真面目示人,這個視頻也很受歡迎,本質上都是類似的道理。

當然,好的創意和想法也需要優秀的表演才行,但畢竟術業有專攻,一個以NBA球星為主的演員陣容能夠撐起一部電影麼?在這兒就不得不感歎,這個《德魯大叔》的題材還真就具有遮瑕的功效,由於劇中人物都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所以這一干球星都是需要帶着頭套出演的,這點從片花中能夠看出,每個人基本上都是全副武裝。也正因如此呢,這就使得他們在面部表情上演技的不足被忽略了,你能夠很自然的接受這種略顯僵硬的效果,畢竟他們飾演的角色都年紀很大嘛,在那充滿溝壑、一臉皺紋的面容上你還挑什麼細節呢?不得不説這種遮瑕的效果,我感覺就是這部電影成功的一個基礎,它讓觀影的人不容易齣戲,而這點恰恰是很多球星參演電影很難避免的一個問題,但《德魯大叔》很好的避免了。

至於劇情和包袱點呢,這個我感覺就相對硬核一些了,如果你不是一個籃球迷的話,那麼你不會清楚洛克公園的意義,不會清楚隊友之間的'那種情誼,不會深刻理解年少時在球場之上的種種快樂,更不會懂得那與籃球相交織的青少年時代對於一生而言的意義。另外包袱那就更不懂了,看到傑裏韋斯特説出:“NBA的LOGO不是我,而是剃掉了爆炸頭的德魯大叔”時你不會笑。看到奧尼爾説:“傳球、科比”時不會笑。看到德魯大叔最後時刻囑咐克里斯韋伯:“記住,我們已經沒有暫停了”時也不會笑。

但毫無疑問,如果你是NBA球迷的話,那麼在觀影時有太多這樣類似的包袱了,就我個人來講,我看這個電影是一直都面帶笑容的,確實很好笑。當然,除了好笑以外,如果你是籃球迷,那麼你也會在觀影時有更多的期待。比如你會期待德魯大叔第一次登場時展現實力,你會期待雷吉米勒在拿到運動眼鏡後投出精準的三分球,你會期待已經坐了多年輪椅的內特羅賓遜得到球鞋後飛身扣籃。

總而言之呢,這部電影我看着還是感覺不錯的,雖然結尾稍顯草率,但觀影感受很好,尤其印象深刻的就是韋伯在教堂內抱小孩舉行的受洗儀式、內特羅賓遜接球的瞬間以及奧尼爾的鬥舞,就運動類喜劇片而言,能有這種效果,我還是感覺挺意外的。

《德魯大叔》觀後感

有時候我會常常思考:等到哪天我們都老了,腰直不起來了,跑兩步路就已經氣喘吁吁了,彼此都已頂着一頭蒼白的頭髮,孫子或許也已經能夠去打醬油了,你還會同現在一樣,和我不約而同地跑向球場嗎?

這週週末,我終於如願看了夢寐以求的《Uncle Drew》,中文譯名《德魯大叔》,個人認為這並不是一部十分完美的電影,從諸多的方面來看,它有着劇情拖沓、敍事不清等的缺點,不過總的來説,我喜歡。

電影《德魯大叔》主要敍述了一個曾經於洛克公園(坐落於美國的一著名球場)叱吒風雲、後來不知為何銷聲匿跡的德魯大叔在年輕人達克斯的説服下,重新尋找自己昔日的隊友,再一次踏上籃球征途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其中男兒們因籃球而結下的情誼所深深吸引,或許僅僅是因為感同身受罷,果然,人活在世上就是希望能夠得到一個不需言語、一個眼神就心領神會的朋友,果然,籃球這個東西就是男人的浪漫啊!

正如許多電影都有一條貫徹全劇的線索,《德魯大叔》當然也不例外。

“不敢出手就永遠不能進球。”這是德魯大叔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在這看似簡單的隻言片語間,實則藴含着引人深思的道理。對於一件事情,做了可能會失敗,但不做就是一定會失敗。突然想起科比在輸掉一場比賽後説的一句話:“我寧願二十投零中也不願看見自己零投零中。”一個好的籃球射手,就是要在自己投了很多球都沒有中的情況下,頂着人們的謾罵、迎着對手的嘲笑、不顧隊友的埋怨在最後一刻,依然堅持着下一顆球我一定會中的信念,自信地出手,最後,在哨聲終了之時,給予令比賽逆轉的一球,然後讓對手懷疑人生。誠然,人處於這世間又何嘗不是如此?不敢出手就永遠不可能成功,就永遠不可能得到改變。或許你會失敗,或許你的行為不能令他人換以理解,或許周圍人總是在對你冷嘲熱諷,但是你要堅信,在所謂人生的緊要關頭,你一定能夠投出一顆主宰比賽勝負,令那些曾經對你落井下石的人們大吃一驚。

少年喲,不要因為一時的黑暗而頹廢喪氣,撕破黑夜的黎明就在眼前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k3j16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