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1942電影觀後感(推薦)

1942電影觀後感(推薦)

覆巢之下無完卵

近期看了幾部戰爭片,轉而想到了1942這部電影。幾年前就曾聽聞其盛名,但從未去看過,時隔近五年。一部好片是能經受住時間的打磨,此刻我的心情沉痛而壓抑。

1942電影觀後感(推薦)

片中以河南大旱為背景下地主範殿元與佃户瞎鹿倆個家庭逃荒為主要線索,而國民黨政府在面對其自然災害下的漠然,無視,腐敗,無所作為為第二條線索。

影片開頭是身為地主的老東家範殿元在大旱下囤積糧食被難民村民洗劫,少東家在此爭鬥中死亡,在對日軍的恐懼饑荒的無奈中。中年的妻子,懷着遺腹子的兒媳,花季的女兒,以及在範家打着長工的拴柱。一輛馬車,這個曾經盛極一時的地主家庭開始了逃亡

影片中曾經在範家的伙伕老馬在饑荒中縣官員缺乏人手通過獻媚拿到了巡迴法官一職 一路的敲竹槓 ,壓榨災民。人性本惡,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中,權是一本處處綠燈的通行證,範家被他扣留了長槍,以三升大米換回了拴柱一條人命,這部片中的黑色幽默向我們展示了生命淺薄,權勢壓人。

佃户瞎鹿與老東家,拴柱偷驢一事中,為了搶回自己偷走的驢被國民黨殺害。為兵對殺害同胞的冷漠,人命在飢餓下的輕賤血淋淋的被揭露。。

攝影師白修德在片中為中國百姓奔波,將百姓的苦難悉數寫上報紙,甚至努力尋求與蔣介石談話,一個外國人竟比本國政府還要關心同情百姓這一反諷實着深思。而當他的報道在時代週刊中發表時,蔣介石的做法竟然是選擇大量購買時代週刊,封鎖消息。天災亦是可怕,而為官者的麻木不仁又何嘗不是百姓另一個惡魔。

範家閨女一個讀過書的新派女學生,因為“飢餓”央求父親賣掉她以換得糧食,近三月的逃荒,國民黨的洗劫,糧食的缺失,嫂子,母親的相繼餓死,她在飢餓面前妥協了,而在接待嫖客時因吃得太飽無法下蹲為客人洗腳,這一幕,我無法感到可笑更多的是一種悲涼。這是在飢餓下尊嚴的磨滅。

地主家打長工的栓柱為了答應花枝的承諾在日本人的刀下身亡時我看到了人性,相對於人性不如説是重情義,糧食沒有勝過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儘管該角色有些浮誇,但我着實感到了些許美好。

整部片不僅是闡述饑荒對於人性的摧殘蹂躪,在飢餓面前人性的醜惡一覽無餘,更闡述了饑荒面前政治對於人性的碾壓,權勢與生存的相互碰撞。

當時任國民黨黨主席河南主席李培正式我認為在此部影片中位數不多的清官,他盡力的去爭取到了救濟糧卻在蔣鼎文趁火打劫中,不得不所謂的“變通”。可見腐敗中的無能為力,這裏可見一斑。

政治對於人性的磨滅更多體現在了黨委員長蔣介石身上,與其説面對局勢下他只能如此選擇,不如説政治已經讓他將人性放在了第二位。。河南大災如何,他只想到的是事情敗漏出去他將如何重拾民心,如何再握大權。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日軍在面對這場大旱確是發放軍糧,利用處於水深火熱中的難民為此打仗。民族感立於人民。那些為生存而拋棄的一切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標籤: 觀後感 電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qy8vk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