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通用多篇)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通用多篇)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通用多篇)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

一、什麼是觀後感

觀後感(impressions of after reading)是指觀看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其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

二、《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通用20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通用2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1

2021年12月2日,還有一個好消息傳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佈消息,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看到這個消息異常激動,因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一系列奇妙現象。這讓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課。

在僅有的40分鐘裏,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瞭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裏,拿出來時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裏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裏,那不用説,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説,簡直是一個奇蹟!這讓觀眾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2

的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挑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體驗,出生在新世紀的我,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我看到奧運會上中國健兒矯健的身姿,為祖國感到驕傲;我看到“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成功,掩飾不住對祖國科技發展的自豪和喜悦;我還看到互聯網已經觸及千家萬户,鼠標一點,指尖一觸,便無處不達……

我在這個發展迅猛的社會裏,回首過去,又展望着未來。如何在這大時代的浪潮裏求得發展,是我,更是未來的你,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抓準時代脈搏,根據時代需求來完善自我,才不會落於時代。世界的發展用“一日千里”來形容也不為過,這個時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講究高效,正在從注重簡單的實用性到滿足多樣化的精神需求發展着。身處科技人文發展不斷登上新台階的你我,唯有不斷學習本領,掌握高精尖知識,才不會淹沒在時代大潮中。

與時代同行的路上,我們需要一顆強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實難,作為青少年的我們,面對着生活中的風浪,又何嘗不應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昂揚姿態去面對呢?

然而,與時代同行並不是做一顆隨波逐流的海草,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樑,我們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獨立的思考,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迷失自我,誤入歧途。待到你們18歲的時候,也希望你們在斑駁陸離的社會裏能夠明辨是非,守住底線的同時,更要擔起引領時代風向的大旗。

“後之視今,亦尤今之視昔”,無論時代如何變幻,總有一些東西值得追尋,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持,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守......當我們都明確自己的使命的時候,當我們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達到統一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時代浪潮中奔湧向前了。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3

神舟十號飛船是中國頂尖科技的結晶,近日,神舟十號飛船已經升空了。王亞平,這是唯一乘坐神舟十號上太空的女宇航員,搭載神舟十號上太空的宇航員還有聶海勝、張曉光這兩名男宇航員。

我為神舟十號的升空感到驕傲的同時,我們得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那就是神舟十號的宇航員將在6月20日的早上10點為全國的中國小生進行太空授課。太空授課,這是我們以前的一個夢想,現在,神舟十號的宇航員就要和我們一齊來實現這個偉大的夢想了!

6月20日的早上,我們和老師激動地圍坐在教室裏,等待着太空授課的正式開始。10點左右,神舟十號的太空授課正式開始。王亞平姐姐成為了中國的第一位太空老師,首先王亞平向我們講解了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三名宇航員精心地為我們講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現象,同學們既好奇又羨慕。在失重的條件下,宇航員們可以輕鬆地漂浮在半空中,我們感覺太神奇了,這些有趣的現象引起了同學們無盡的遐想!

這次神舟十號的太空授課,我們觀賞後,都有非常大的收穫。我們不僅僅收穫了專業的知識,這堂生動有趣的太空授課也引起了我心中的感想。我要奮發學習,將太空的相關知識學好,鍛鍊好身體,長大了,我也要當一名出色的宇航員。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4

前幾天,我們看了王亞萍老師在天宮一號的“太空授課”。她在太空裏做了很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有雜技,陀螺,單擺,水膜,水球,圓周運動。

先説雜技吧。在地球上雜技要練好久,很危險。可在太空中,就顯得輕而易舉,懸空打個滾就可以了。就像成了大力士,一根手指都可以把一個人舉起來。

大家都知道,陀螺是人們小時候的玩具之一,在太空,把它浮在空中並給它一個干擾力,笨笨的陀螺就開始翻滾。但若是先讓它旋轉,再給它干擾力,此時,它就不會翻滾了。

“單擺”名字聽起來很奇怪,可它在失重狀態下是不成功的,但如果給它一個很小很小的力量,它就會做“圓周運動”

王亞萍老師做我最喜歡的.水膜時,我目瞪口呆。這水膜和生活中的面膜差別太大了。抽出水後的金屬捲上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只有一個:失重!短短二字富有智慧,科學,太空真有趣!

這幾個實驗不要看簡單,但其背後藴藏的物理知識卻是令人驚奇的。

有人問:“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環使用的。”對於這個問題,指令長聶海勝老師告訴我們:“飛船中的水是從地球上帶來的,但目前還不具備循環利用功能。”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對神祕的太空感興趣,願意為航天事業發揮出更大的力量。向“中國夢,太空夢”的實現靠近!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5

20xx年6月20日十點整,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從十點開始,我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號”的航天員們在遠離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宮艙內給我們上了太空第一課,讓我們瞭解了神奇的太空一些奇特的失重現象!全神貫注地看完了王亞平阿姨的太空演示後,我的心情很激動!多麼神奇的太空失重現象啊!在地球上不能實現的事情,在太空中輕而易舉就能做到!比如:聶海勝叔叔輕鬆地就翻了個大跟頭,像一個武林高手!還有,用一個支撐架把小球繞在一根線上,輕輕地碰一下小球,它就會做圓周運動;但在地球上,這樣操作時,小球就會反覆地來回擺動,多麼奇特的現象啊!陀螺的實驗更令我驚奇!一個靜止的陀螺用手指稍微碰一下,它就會翻滾着向前轉動。這在地球上,根本是無法實現的,除非這個陀螺被施了巴拉拉魔法!王亞平阿姨演示的“喝水”的過程也是非常有趣的。她從飲水袋中擠出一個晶瑩剔透的小水滴,然後輕輕一吸,就把水滴“喝”了下去。還有那神奇的水膜竟然能吸住一箇中國結;透明的水球可以做一個透鏡;當向水球內注入兩個小氣泡時小氣泡是獨立存在的,再注入紅色的液體時,透明的水球竟變成了一個漂亮的紅色的水球!這是多麼美妙的現象啊!這次太空授課的很多物理知識我還都不瞭解,只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也要去太空探索奧祕!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6

陳位莊國小觀看太空授課總結6月23日上午,結合學校“中國夢我的夢”主題系列活動,陳位莊國小師生利用休息時間,懷着濃厚的興趣觀看了中國首次太空授課視頻。

這次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活動由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和另外兩位宇航員在天宮一號裏為全國青少年演示講解失重環境下的基礎物理實驗。航天員們在天宮一號裏分別進行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水膜和水球等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同時,人大附中作為“地面課堂”,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空中課堂的宇航員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授課即將結束時,宇航員們熱情鼓勵同學們努力學好科學知識,不斷探索科學奧祕。

如果説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的太空授課,王亞平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號的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此次太空授課活動,增強了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了崇尚科學、探索航天知識的熱情與夢想。觀看完直播視頻後,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將“我的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愛我中華、心繫國防,努力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為祖國的繁榮、民族的富強奉獻自己的力量。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7

今天今天上午在我們學校的會議室裏四、五、六年級的全體師生觀看了由神州飛船中女航天員王亞平在離地球300多千米的天宮一號上給所有中國小生上的一堂課。 日記

此次太空授課意義非凡,不僅體現出了國家對中國小生的關愛和我國在航天事業進步很大,證明了中國學生好學、好問,求知慾望強。

這次太空授課王亞平任主講,聶海勝任助教,張曉光任攝像員。三位宇航員配合十分默契。王亞平老師面帶微笑,講的繪聲繪色,十分動人。有時還會説幾個小笑話,讓我們更能理解其中的奧祕。有時又通過幾個簡單的小實驗讓們親眼見證了地球上與太空失重環境奇妙的差別,各種各樣奇妙的實驗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太空授課的成功,是宇航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精心準備,密切合作的結果,是以進的航天技術為保障的。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將來肩負着建設祖國、發展祖國的重任,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好好學習,積累知識。去探索發現宇宙的奧祕、地球的奧祕造服人民羣眾。讓全世界都能傾聽到中國的好聲音,讓中國夢偉遞到更遙遠的地方。把中國變強大起來,不再被別的國家所欺負。

通過這次的太空授課,我不僅認識空中奇特的物理奧祕,還讓我對今後的學習充滿了期待和自信。謝謝王亞平老師的精彩授課。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8

今天我們看了三位航天員在太空上親自授課的視頻,在太空上的飲食習慣與我們在地面上的不同,他們喝的水是裝在特質的水袋裏面的.,如果水漂出來,不會散落在地上,而是在漂浮着不會落地,他們吃的也是特製的東西,科學家們還製作出了在太空中吃的粽子,扁扁的。

主教課的航天員是——亞平老師給我們上課,她給我們講的是太空中失重是怎樣的,首先她拿出了兩個彈簧,上面各有兩個按鈕,她把他們放到同一位置,然後一拉,只見兩個彈簧的平率不同,這就是太空中唯一與地球相同的地方,希望大家能發明出在太空中第二種測量人體重量的儀器(注:第一種是用牛頓第二原理來測量的。)。

第二個講課內容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陀螺,把陀螺在空中放下,陀螺竟然打着轉飛出去了,它的中心軸,一直在變。第二次是上了發條的陀螺,以同樣的地方放出去,但它的中心軸幾乎沒有變,而是一直在前進,最後把兩個陀螺一個是沒上發條的,一個是上了發條的,然後一起放出去,給他們同樣的干擾力,看得出上了發條的看起來非常穩定。

最後一次實驗是水膜和水球,老師先把一個金屬圈套在水袋裏,然後拿出來,竟然成了一層厚厚的水膜,試一試穩不穩定,無論怎麼搖都不會破,只要把水加到上面,不會破而會成一個水球,這個水球會越來越大,但不會爆炸,這就是在太空中的失重。

太空真是太神奇了,這些在地球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我能到太空去探索一下的話,我一定會做很多很多的實驗,去研究發現太空的奧妙。神奇而美麗的太空我愛你!最後,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為國家造福。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9

今天早上,我們萬分興奮,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要在多功能教室聽王亞平阿姨的首次直播太空授課。進了多功能教室,裏面好不一片喧鬧聲,我們都盼望

着王亞平阿姨的太空授課,終於,現場直播開始了。

我們開始看到的是他們的自我介紹,之後,開始的是一個陀螺演示,王阿姨給了陀螺一個推動力,這時,陀螺翻滾着向前運動,而地面上,陀螺只會掉到

地上,發出響聲,王阿姨收回來了陀螺,又拿出了一個授課用具,只見王阿姨在與立柱成為約35度角時,把那根繩子拉直了,大家猜猜。

神奇的表面張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製造出奇妙的現象,讓人耳目一新。

小球會做圓周運動,而不是我們地面上看到的鐘擺一樣的擺動;小陀螺會翻着跟斗前行,而當它自身旋轉不停時,它又會定向的轉,跟頭自然停止翻滾,地球就是這樣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狀態,太空像個大大的荷葉,可以接住露珠。

失重的實驗,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見着變化,那種奇妙感便更加直觀。太空照片看見了,太空對話實現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見,天地間太空講課交流竟然也實現了!驚歎!

那些觀看着的學生們,對於這堂課一定會一直記得,這堂課多生動啊,要是他們中間出幾個物理學家,或是航天科學家,王亞平的這次太空講課功不可沒。那這當是一次相當成功的科普教育。

玩樂裏的學習,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將一直記得那顆紅紅的葡萄珠,讓它亮在心裏,像太空的日出一樣,每天16次,照得每個人都開心。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10

今天上午10點04分,伴隨着一片熱烈的掌聲,兩位物理老師走上了講台,先通過一個短片向大家介紹了航天員的衣食住行,讓我們對航天員有了更深的瞭解,一會兒,我們盼望來了最美好的時刻同宇航員面對面。今天由他們為我們上一堂生動的課,他們遠在距離我們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令我們嚮往。

這堂課的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她將要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課程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為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動作只見他在天宮一號中站穩,然後兩腳向上一收做出了一個打坐的動作,打他並沒有摔在地上,而是穩穩的漂浮起來了,王亞平老師只是輕輕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飄到太空艙的最後面了。真是太神奇了!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個人都身輕如燕,真讓人羨慕!

接着,王亞平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小球單擺的實驗、陀螺的實驗、太空承重的實驗,這些紛紛讓人震撼、讓人羨慕、讓人感歎。

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水球的實驗王老師拿出了一個宇航員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個金屬圈,伸進水袋中,輕輕拉出來一個水膜,讓它來回擺動,只是飄出一個又一個的小水珠,這是,王老師將金屬圈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向裏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個水球,她將裏面的氣泡抽出,擠進去兩個更大的氣泡,奇怪的是氣泡並沒有合成一個,而是整整齊齊地挨在一起,她又將氣泡抽出,向水球裏面灌進紅色液體,立馬形成一個漂亮的紅色水球。

很快,55分鐘過去了,這堂課敞開了我無限的回憶,也打開了我的夢想之門他們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實現了中國的飛天夢,我們是祖國的希望,長大以後也要向他們一樣為祖國爭光!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11

在星期四的那一天,老師在第二節眼保健操的時候説:“大家趕快出去上一趟廁所,之後馬上回來!快!”這可把我們給嚇壞了以為又要來一場風水輪流轉的三科考試。結果一回來,老師開了個新聞頻道。

過了不久,我們明白了!原來是航天員在天宮10號上授課。授課的老師就是王亞平。

一開始有許多同學在那問問題。最讓我難忘的事一個小朋友説的:“請問,你們在太空會看到UFO嗎?看到的星星會閃爍嗎?”我看見了當王老聽見了這一句話哭笑不得。也許,對於那個小女孩來説這個UFO是隨時可以見到的了。

接着,老師給我們擠出一個在太空中的水珠,我們砍價的那個水珠晶瑩透亮,時而彷彿涓涓細流的一條直線,時而想一個玻璃珠子一般。當我們正看得入神時,老師用一鍾特別的方法來收集這水珠,直接吃掉。接着,老師拿一個金屬框架伸進水袋裏一拉一個很有質感的一個水膜就出來了,若是不懂的真以為這是個鏡子呢!老師再往裏面加水,過不了多久,一個“果凍”的水球成型了。那水球,在空氣中輕輕搖動着,彷彿是一個一個女子穿着水袖在那輕輕舞蹈,但是隻見水袖不見人。那水球讓人“口水之下三千尺”啊!讓人垂涎欲滴,讓人想咬一口嚐嚐他的口感。啊…

既然是太空那麼肯定是有失重現象,宇航員就給我們示範了失重現象。老師讓另一個人“打坐”然後把它推起來,再往前推。轟了過去,宇航員撞了過去可沒聽到聲音啊?難道在太空中撞擊是沒事的了?那豈不是無敵?

接着老師還給我們看了凌空翻跟斗,彈簧測力器,如何測體重,擺的現象……

長大後,我一定要自己上太空……當然,我一定要嚐嚐“果凍”的口感。啊……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12

神奇的太空授課結束了,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於太空授課觀後感的作文。

其實這次太空授課給了我無限的啟迪,也增加了我對失重環境的重新認識,在這堂太空物理實驗課上讓我感覺到了時間的短暫,我還意猶未盡“天宮課堂”就結束了。

“太空授課”之稱體重實驗,用兩根一樣的彈簧,彈簧的底端分別固定了兩個質量不一樣的物體,如果在地球上,由於兩個物體質量不同,兩根彈簧伸長的長度肯定不一樣,而在太空中兩根彈簧卻是一樣的,接着,王亞平姐姐還向我們展示了太空中專門的質量測量儀,特別的奇妙。

“太空授課”之單擺運動實驗,地面常見的單擺運動在太空中不再呈現往復的單擺運動,而如果給單擺一個很小的力,單擺在太空中就可以做圓周運動,這在地面上是實現不了的。

“太空授課”之陀螺運動實驗,陀螺在高速旋轉下會出現“定軸”現象,在太空中高速旋轉的陀螺一樣會有這種現象。

“太空授課”之水膜和水球實驗,一個水滴在太空會變成圓圓小水球,並不會落到地面上,接着王亞平姐姐直接“吃”了一口水。王亞平姐姐將普通的水可以固定在鋼絲圓環上形成了比較結實的水膜,往水膜裏不斷加水,會形成一個大的水球;將水球裏注入兩個氣泡,氣泡並不會融合在一起;接着將水球裏注入紅色液體,整個水球就變成了非常漂亮的“紅球”。

通過視頻通話在“天宮一號”授課的王亞平姐姐還和地面課堂的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我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使我走近航天、瞭解航天、熱愛航天。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13

在二零一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觀看了王亞平在天宮一號授課的視頻。

剛開始,“武林高手”聶海勝表演了一項輕功:盤腿坐在空中,如有神功。而“大力水手”王亞平用手輕輕一推,聶海勝便在天宮一號中飄來飄去,看起來像在水中游蕩一樣。

看到這裏,我看入迷了,想到如果我以後也是航天員,閒暇之餘在太空中,扔幾粒花生米,悠閒地躺在空中,邊遊邊吃那香脆的花生米,那像魚兒覓食一樣,又好玩又有趣。

我再穿上太空服,拴一個繩子,飄在浩瀚的宇宙中,看着蔚藍的地球,思緒也慢慢“飄”了回去。

這時,王老師正在演示單擺實驗,把我拉回現實之中。只見王老師用手輕輕碰了一下襬,單擺便做起了圓周運動,雖然速度很慢,但好像精力充沛的孩子玩起來就停不下來一樣。我看到這,好像看見了一個星球繞着恆星公轉的樣子,均勻、圓潤、自在。

接下來,實驗又把我拉回了地球。

只見王老師手裏拿着太空飲用水袋,從裏面擠出一顆晶瑩水珠,笑着説:“為了不讓它飄到儀器上,我們會由獨特的方式消滅它。”説完,便一口吞了那顆可憐的小水珠,引得我們一陣大笑,王老師真幽默!

而我也隨着那可憐的水球進入了太空世界。隨手擠幾滴水,玩似的吃了那些水珠,滑滑嗓子。把太空食品拿出來,一邊吃一邊遊,不時喝一滴漂浮在身邊的水珠,這像神仙過的日子,怎捨得下來呢?我真羨慕他們三個,不僅可以在太空中游玩,還可以為人類做測量工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貢獻。

不過我將來也可以上太空,趕明兒我們中國發展了,人手一個航天飛船,想去哪兒就去哪,我相信,這很快會成為現實。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14

今天,我看了王亞萍老師的太空授課,“一指神功”、“懸空打坐”、“魔幻水晶”……有趣極了。王亞萍老師一會兒成了身輕如燕的武林高手,一會兒又成了變幻多端的魔術師,把我帶進了奇妙的太空世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王亞萍老師拿金屬圈做水膜和水球的那一段了。

王亞萍老師先拿出個金屬圈,放在水裏,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出來,就出現了一個水膜。王亞萍老師把這個水膜來回搖動,哇,真是太神奇了,水膜竟然沒有破!不過,這還不算什麼,我來給大家講述更神奇的吧。

接下來,王亞萍老師把水注入水膜中,我心想:這球會不會破呢?破了之後水會不會亂飛呀?不過,得先瞧瞧再説。亞萍老師一直在專心致志地注水。呀,水膜變成水球啦。我興奮極了,可總覺得這水球太小了,我一口就可以吞下了。接着,亞萍老師又往水球裏注入紅色液體,我一想到剛才想法,要吞下水球,我就想吐!可等紅色液體擴散後,那“水晶球”也不遜吧!就像電影《逆世界》裏的紅色水晶球似的。我想,要是通過紅色水晶球,穿越到不同的時空世界,哪多好呀!

這些事在地球上是做不到的,我真想親自做一遍。從明天開始,不,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鍛鍊身體,長大以後,也上太空去遨遊,征服太空,實現我的太空夢,實現中國夢!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15

今天,我在學校上了一趟非常特殊的課,這堂課的老師遠在距離我們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這位老師就是神舟十號的女航天員王亞平老師。

雖然這堂課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但是神舟十號的另外兩名航天員聶海勝和張曉光叔叔都有為這堂特殊的課程出力。

以前我就知道太空是一個無重力的狀態,但是無重力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呢?我一直都不知道,今天終於有機會看看三位航天員在無重力狀態下的樣子了,我抱着期待的心情開始認真地聽課。

課程的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給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的動作,只見他先在天宮一號實驗艙內站穩,然後兩腳往上一收,做出一個打坐的動作,但是出乎意料地,他不僅沒摔在地上,還穩穩地往上漂浮了起來!接着王亞平老師只用一隻手指,輕輕推了一下正在漂浮的聶海勝叔叔,聶叔叔就在空中翻起了筋斗!實在太神奇!王亞平老師這樣的神功,看得同學們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原來這就是太空中失重狀態下,航天員平時活動的樣子呀!每個人都身輕如燕,還能輕而易舉地拿起很重的東西,省下了不少力氣,真是讓人羨慕!

太空授課接下來的實驗,雖然我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理,可是有趣的實驗看得我津津有味,真想快點長大,學習這其中的道理,然後就像神舟十號的三位航天員一樣,飛上太空,感受一下無重力的狀態!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16

“天宮”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座空間站。你還別説,“天宮”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定的,那裏面如一座宮殿,樣樣俱全。

空間站是一個可供宇航員短期住宿,並可以做各種太空研究和實驗的“太空酒店式實驗室”。那為什麼要修建空間站呢?空間站可以測試未來可能用於太空飛行的各種技術設備。還能獲得“失重”環境——這種在地面上難以長時間獲得的特別環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當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時間,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所以這樣一個功能全面,又能讓宇航員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誕生了。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我們“宮殿”的規劃。

天和核心艙就是宮殿的卧室,主要供宇航員們居住。貨運和載人飛船就如地上的車輛一般,用來運送貨物和人員。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目前還暫未完工,它們就是“宮殿”中的研發實驗室,用於各種太空實驗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會面臨各種可想而知的危險,其中最大的威脅來自於我們熟知的太陽。眾所周知,太陽是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源源不絕的各種能量,滋養萬物生長。但是它釋放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都是非常致命的,這兩種射線能輕易穿透你的皮膚,破壞身體所有細胞。那我們在地球上為什麼可以天天曬太陽呢?那是因為,地球的磁場和大氣層把它們反射或者吸收了。空間站架設的位置必須考慮這個安全因素。國際上一般選擇了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位置,我們的“天宮”,為了最大程度的安全,架設在距地面400公里的位置。這樣既能獲得地球磁場的保護,也能獲得大氣層的保護,一舉兩得。

古時的天宮,據説在雲端,那裏住着各路神仙,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着。今時的“天宮”住着許多宇航員和科學家,他們在高高的天上為中國的太空科技進步,不斷努力,讓我們不再依賴國外技術,在俯瞰地球的同時也能真正放眼整個宇宙,對太空的瞭解不斷深入。

所以,我們的“天宮”真是名副其實的空中宮殿啊!或許這就是“天宮”之名的由來和美好寓意吧。

“天宮”之門已經打開,騰雲駕霧,遨遊太空,未來可期!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17

神舟再問天,奮鬥是對太空最詩意的告白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徵。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搭載着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3名中國航天員飛向太空,他們成為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第二批“入住人員”,這次全球直播的《天宮課堂》更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升空,到2021年6月中國空間站階段首批航天員進入太空,中國人在太空“安家”的願望正一步步實現。22年來,我們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從弱到強的歷史,社交媒體上的網友們也紛紛為中國航天點贊:“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止”“了不起的中國,了不起的中國人”!

物換星移,歲月如詩。中國航天的每一次發射、每一次飛行、每一次超越,都為世人展現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這一過程看似輕描淡寫,但現實的征程卻刻骨銘心。國慶期間,講述父母先輩們為了新中國的建設,默默犧牲和奉獻的電影《我的我的父輩》燃爆銀幕,其中的一個章節《詩》,就是對中國航天的致敬——在戈壁沙漠做早期研究的崢嶸歲月裏,身為火藥雕刻師和航天工程師的年輕夫妻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在天上寫詩的人。”在丈夫犧牲之後,妻子以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事業和家庭,這一幕幕感人場景讓觀眾破防。如果説愛國是最深沉的情感,那麼奮鬥就是最長情的告白。為民族復興、為航天事業躬身奮鬥的身影,組合起來就是人世間的壯美詩篇。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詩,自在遠方。”説到詩意,中國航天的名字,有着專屬中國人的浪漫內涵。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車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統叫“北斗”、空間站叫“天宮”、火星探測器叫“天問”……作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一個沒有中斷過的文明,中華文明擁有無數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説,它們與中國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使得中國航天就此有了“傳統”和“現代”的意藴。把載人航天飛船取名為“神舟”,更是把美好的寓意碰撞個滿懷。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5週年。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奔向宇宙,中國人已然從太空的“訪客”變成“房客”——“身份”的變化,代表着國力的增強,這一份民族自豪感的油然而生,當在每一名中華兒女心中念茲在茲。此次太空授課不僅創意十足,更意味着中國航天的傳奇還將向更加深遠和未知的領域延伸。中國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標邁進,是對無垠太空的“心之嚮往”。相信這份以國之名的詩意告白,最終將凝聚成“奮鬥吧,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18

我在《天宮課堂》中看到了中國航天員的身影,看到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太空授課的同時,我不禁驚歎,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真是高級;

我現在是一名六年級的國小生,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國旗手,我應該向中國航天員學習,不僅是在知識上,還在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上,都要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近距離地與航天員們聊聊,當面接受航天員們的教育。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堅持鍛鍊,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教導的“文明精神,野蠻體魄”,長大後接過社會主義建設的旗幟,讓它繼續高高飄揚。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19

盼望着,期待着,《天宮課堂》終於要和我們見面了,節目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由天核心艙中的三位宇航員為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太空授課”。

長大後我想當一位人民教師,因為現在同學們的作業太多了,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他們因為作業默默哭泣。都説人有三苦:讀書、趕馬、磨豆腐。現在讀書比以前更苦了,所以以後我要讓我們班的同學做到真正的“減負”,讓祖國的花朵笑得更燦爛。

春天,我要帶他們出去春遊、賞花、玩遊戲。夏天,我們一起坐在樹下聊天、談心。秋天,我們一起去看樹葉是如何落下的。冬天,我們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同學們,理想不是空想,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加油,讓我們一起創造美好的明天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20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正式開始了,應該説,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着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着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欖枝。

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祕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説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説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r764w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