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扶貧電影楊德操家的幸福觀後感啟迪(多篇)

扶貧電影楊德操家的幸福觀後感啟迪(多篇)

扶貧電影楊德操家的幸福觀後感啟迪(多篇)

扶貧電影楊德操家的幸福觀後感1

進入八月,宜都市精準扶貧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我也被任命為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同時被抽調到市精準扶貧精準識別核查小組進行入户核查。我們一行四人,早出晚歸,家家到,户户落,先後核查了39户村鎮兩級上報的建檔立卡貧困村民,在完成市裏工作報告的同時,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總有一吐為快的衝動。

我是典型的“二無”幹部,無農村生活經驗,無農村工作經歷,按照通常的説法,四十七歲的我,沒有接過地氣。這回,我完成了一次貼地的行走,真真切切零距離接觸了最底層、最困難的羣眾,翻閲了社會生活的另一面,沉重而沉默的人生。

在安排單位精準扶貧工作時,我就提出我們的扶貧工作應該是雙向的,一方面,我們扶困難羣眾,讓他們儘快物質脱貧,另一方面,困難羣眾“扶”我們,幹部受教育,力求自身精神補鈣。

非常感謝組織上的這次安排,我也非常珍惜這次機會。本來,入户核查只需要查看精準識別的程序是否到位,是否遵循了“五優先”、“十不準”,以及提供的資料是否真實就可以完成任務了,但我總是想再多問問、多看看,碰到無助而絕望的羣眾多安慰幾句,以致每次都超過了正常的下班時間,付出總有回報,我的內心獲得了些許平靜。

多一次目光向下的凝視,就多一份人生慾望的控制。一對年過八十的老夫妻,婆婆患風濕癱瘓三十三年,爺爺照顧了三十三年,一句“年輕時她照顧了我二十多年,現在我照顧她三十幾年是應該的”,讓我們看到了愛的真諦:相濡以沫,不離不棄。如果你在現場,看到老爺爺臉上無怨無悔、坦然達觀的表情時,你對幸福的定義怎會無限大?你只會覺得幸福就在自己緊攥的掌心裏。

多一聲發自內心的問候,就多一份面對困難的勇氣。“婆婆,您真不簡單!”,臨走時,我握着老人的手,內心充滿敬意。三十七年前,智力一級殘疾的女兒出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從此,老人寸步不離,吃喝拉撒睡,一手一腳,一朝一夕,雖然沒有一絲希望,但是永不絕望!屋漏偏遇連陰雨,三年前,老人罹患乳腺癌,可她依然站立!人生如河,誰都會遇到坎坷激流,怎能退縮,終如大海!

多一次充滿感恩的回望,就多一份人生意義的放大。三個女人一台戲,可這是怎樣的一台戲啊?!老母親81歲,女主人45歲,22年前離異,兩年前患宮頸癌,女兒23歲,在多方資助下剛剛大學畢業。怨天怨地怨命運麼?她沒有。她跟我們説的最多的是,回望人生,感謝每一個幫助過她們的人。受滴水之恩的人就想到湧泉相報,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命運垂青我們,又怎會難於做到!

一次貼地的行走,一份沉甸的收穫。

扶貧電影楊德操家的幸福觀後感2

通過近段時間的走訪,我感受到了許多的好處,一是老百姓和我們烏當農商銀行的關係拉的更近了,讓老百姓第一時間瞭解了當前的政策,以及烏當農商銀行想要真正為老百姓做點實事的心,有部分農户還是會有害怕來農商銀行尋求幫助的情形,比如聽説某某在農商銀行貸款沒有批下來,老百姓會認為貸款沒那麼容易,估計還是需要找關係等思想,我們通過走訪不斷打消老百姓的顧慮,讓他們真正明白,貸款之所以得不到通過,多半是由於申請人貸款用途不合規,比如該申請人喜歡賭博,或者貸款用於高消費等等類似的情形,而我們的走訪就是要給他們帶去資金,幫助他們發展、脱貧,並不需要他們找什麼關係,我們就是農民最親的人。確實的在走訪中解決了一部分有資金需求的農户的資金問題;

二是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農貸客户經理在工作中做的好的與不好的地方,更加深入的與客户經理一起探討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且採取了行之有效的處理辦法,提升了對老百姓的服務,也讓客户經理更加深刻的領會到國家、省聯社以及總行的政策思路,調整了工作上做的不好的地方,一切都更加的落到實處;

三是在走訪過程中也更加了解到作為觀山湖新區農户的特點,近幾年,觀山湖區發展迅速,周邊的農户也因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許多農户的田土被國家徵撥,得到了一定的補償金,卻不知道該如何理財,正需要我們的幫助,還有一部分農户因此身處觀山湖區,有許多發展經商的機會,卻苦於沒有資金,也更加需要我們農信社給予幫助,雖然由於觀山湖區的整個發展,使得這裏的農民做傳統行業的較少了,但是卻也給老百姓們帶來了另一種發展的機會,城鎮化建設中,這些農民越來越富了起來,有一部分擅長做傳統行業的農民也尋找了新的區域去發展種養殖業等等,只要是屬於我們區域支持管轄範圍的農户,他們走到哪,我們就支持到哪,只要是能幫助老百姓脱貧致富,我們都會盡力去做,輕形式,重實質。

走訪的工作還要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將工作做好做細,拉近與農户的距離,支持他們發展致富,將國家的政策直接帶到基層,讓農户第一時間瞭解運用,將工作抓實抓牢,在省聯社、總行的領導下,做好扶貧攻堅工作,我們義不容辭。

扶貧電影楊德操家的幸福觀後感3

人才是社會幹事創業的第一資源。大學生則是人才當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學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質和能力還是值得信賴的。近年來,不少地方對於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很多農村地區,長年難以擺脱貧困。關鍵還是在於人才方面出了不少問題。近日,一篇名為《讓大學生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的文章更是旗幟鮮明表達了大學生應該不斷為鄉村振興助力,促進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

很多貧困地區,貧窮和落後與人才的匱乏和短缺不無關係。貧困地區,受限於諸多的客觀條件,人才,特別是大學生難以在一些貧困的農村施展才能。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貧窮,導致對於很多鄉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沒有底氣和勇氣。對於大學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遠農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顯得人才過剩甚至飽和。這就是長期以來困擾很多偏遠農村發展的重要障礙。因此,加強人才工作,讓大學生不斷在鄉村振興上助力,往往就能破除很多鄉村振興發展的問題。

新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質量發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沒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質的大學生不斷助力當地發展,經濟想要實現突飛猛進難以為繼。因此,破除偏遠農村發展的瓶頸,就要不斷髮揮大學生的作用,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要積極打造可以讓大學生施展才能夠的事業平台。很多農村地區,產業都比較落後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後,導致很多大學生即使去了很多農村也難以有所作為。很多大學生到了這些地方甚至有種被埋沒、甚至最終被荒廢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解決,往往就會導致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人才的匱乏問題必將長存。在一些農村地區,大學生來到這些地區,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除農村地區人才的問題,還是要不斷髮展事業平台,讓大學生來到農村不會覺得是“遊一遊”。

大學生,是社會改革發展的財富,更是社會精英人才的重要組織部分。幹事創業,需要人才的不懈奮鬥,更是需要大學生不斷在幹事創業中不斷努力。鄉村振興,這是十九大國家的戰略部署,是保證廣大農村人民羣眾實現脱貧致富的關鍵。作為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就需要大學生的不斷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扶貧電影楊德操家的幸福觀後感4

曾有人説,“農村是一所大學,一個大舞台、一個大熔爐,經歷過基層工作的考驗,才能夠經風雨、長見識、成良才。”

我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奮鬥在脱貧攻堅一線已經兩年多了。2018年,是扶貧工作最關鍵的時期,而我也多一個新身份—駐村扶貧工作隊,因此,對於脱貧攻堅,我有了新的感悟:

一是思想脱貧,扶貧扶志。

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面對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的'短板,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户“等靠要”思想,激發貧困羣眾的內生動力,積極引導羣眾摒棄“等靠要”的思想,認清幫扶和自身努力的關係,慢慢的從“幫我脱貧”向“我要脱貧”轉變,發揚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精神,激發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不等不靠,艱苦奮鬥,才是奔小康最好的捷徑。

二是專項扶貧,精準施策。

貧困户致貧的原因千差萬別,想要脱貧,我們需要針對不同的貧困原因尋找對應的脱貧方式。對“症”下藥,實施相應的扶貧措施,才能藥到“病”除,提高扶貧成效。大學生村官要敢想敢做,帶着科學的方法駐村幫扶,把響應新時代的致富項目融合到幫扶工作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充分利用當地的地理優勢和氣候條件,通過產業促發展來增強羣眾的造血功能,激發其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支撐。

三是帶着感情,落實責任。

始終保持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羣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要始終帶着深厚的感情去做駐村聯户幫扶工作,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我們才能真正被羣眾接納;要走近羣眾,用心傾聽,才能摸清貧困的實情、分析致貧的原因、發現脱貧路子,牢固樹立“羣眾利益無小事”的意識,摸清貧困情況,盡心盡力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讓他們的訴求得到積極地迴應,做到精準扶貧,真脱貧,脱真貧。

四是樹好形象,幹出成效。

一個黨員一面旗,脱貧攻堅一線山高路險、條件艱苦,作為農村這片廣闊天地上的新生力量,我們要迎難而上、劈波斬浪、牢記宗旨,把自身的優良作風留在羣眾心裏;我們要“白天走幹講、晚上讀寫想”,不斷學理論、精業務、強素質,完善自我。脱貧攻堅一線,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扶貧電影楊德操家的幸福觀後感5

在每位教師的教學中,都會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如何提高他的學習成績是我們最為頭疼的問題。本學期我擔任我校三年級的班主任,兼任語文教師,我針對我學科學習上部分學生的學習特點,確立了呂孟、孟豪為我學科學習上的學困生,我把幫扶的重點放在對學困生的學習的輔導上,選取學習確實有困難,考試經常不及格的學生為幫教的對象,並制定了詳細的幫扶計劃,經過老師耐心、細緻的幫教工作,學生的幫扶,家長的支持,學困生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在備課中,認真研究教材和教學大綱,設計好教學內容,對於他們不懂的知識要做適當的調整,儘量降低難度,還設計幾個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語文的學習,不僅取決於學習者的智力因素,還取決於他們情緒,態度、學習動力等,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遷、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訓斥,侮辱人格和傷害自尊心的語言;切忌向家長及班主任告狀。這些差生在班級中常被學生鄙視,有些教師也指定他們是班級的“敗類”,“包袱”。在社會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長的訓斥。心裏有一種壓抑感,在厭學情緒。自信心不強我主動採取適當的形式去栽培他們。

任何學生、任何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對於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而對後進生則易發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其優點,這種現象是不利於學生進步的。呂孟同學因為家庭原因,他的父親早逝,母親改嫁,現在和姥姥姥爺一起生活,家庭的温暖缺失造就這個孩子難以管束的性格,但該生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孟豪同學語文基礎知識差,但性格温順,作為老師,我尊重他們,儘可能地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愛他們,愛是具體的,滲透在對學生的一言一行中,慢慢地去感動、感化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心,而不是讓他們跟到被零落和孤立。

在上課時,我時時刻刻關注他們的聽講情況,盡最大努力讓他們多聽,在講課中發現有他們沒注意聽,就停一下,當我停頓時,好多同學會知道,老師在等我聽講,然後會認真。讓他們多參與教學活動,並適時給予鼓勵,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

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要進行“讀寫”方面的大量訓練,沒有家長的積極配合,差生很難完成學習任務,我抓住家長一般都關心孩子學習這一特點,利用家長會,及家長來訪常和他們聯繫,爭取他們的合作,督促孩子做作業,聽磁帶,背書,默詞等。這對差生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一定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沒有奮鬥目標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對上述兩位同學全面瞭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了短期學習目標長期學習目標,而且經常檢查這一目標,及時修改目標,一旦發現給他們訂得過高或過低,就逐一幫助他們修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在課下,我主動關注他們的作業完成情況,利用放學後或課間時間,給予個別的輔導,輔導時儘量足夠的耐心,不怕他們不會,就怕他們不問。在給他們的.輔導中,這兩位同學的認讀能力很差,我就從最基本的生字開始補起,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對於新教授的新課作業,鼓勵他們自己思考,自己討論,不會的也要把自己的想法説給我聽,我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引導和提示,力爭要他們獨立完成。

對於學生做到一視同仁,關心每個人,不要讓困難學生有自卑的心理,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愛我們每個人。實施幫扶以來,兩位同學有了較大的改變,現在表現得都很陽光,很樂觀,又很勤奮,很刻苦。

通過本次的幫扶活動,我深切感受到幫助學生進步自己所獲得那份收穫。作為人民教師,愛是可以完成轉變一個學生的一生的。我希望我能用自己一份愛心,一份理解,幫助他們走上成功的道路。

扶貧電影楊德操家的幸福觀後感6

“教育扶貧”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在於“精神扶貧”。它不是簡單的對扶助對象“授之以魚”,更多的則是“授之以漁”,引導受助者尋找造成貧困的'根源,鼓勵他們樹立改變落後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養,變被動脱貧為主動致富。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的“輔助”作用大於了脱貧的“扶助”效果。

但實際工作中,一些人對“教育扶貧”的理解失之偏頗,將“教育扶貧”形式化、表面化。為了追求短期政績,給自己臉上貼金,往往採取“過節送禮、寒冬送衣、捐書捐物”的方式,讓受贈者感恩,表面上能解燃眉之急,“立竿見影”,實則忽略了扶貧的根本在於激發貧困羣眾的內在動力。

為貫徹落實對國小生的“教育扶貧”,開學初,也農村貧困户按國家政策實行了免費,享受免書本和學費政策,“教育扶貧工程”的另一表現是對農村村建遠程教育設備的投入和村建圖書室的捐贈。遠程教育設備的有效使用。但是,如果對投入的設備和捐贈的圖書不能有效利用,而只在上級檢查時拿出來做做樣子,這樣的投入不只造成物質上的浪費,還給學生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還有一些地方,對貧困地區學校投入大量實驗器材、圖書資料,但由於學校教學人員的不足或學校硬件設施的缺乏,只能造成器材和資料的閒置。有的村小教學點專業教師缺乏,便由中心校指派教師“走教”;一些學校對不能正常入學的“三殘兒童”實行“送教上門”,但對“走教”和“送教”的老師沒有建立激勵機制,教學人員只圖完成

任務,“走教”“送教”流於形式,校長在上級檢查的時候“面子”有了,還可能被上級表揚“有創新”,但這樣的“扶貧”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邊遠地區教育的貧困,這樣的“扶”不能很好的將“輔”貫穿於扶貧過程,所起作用是很小的。

“扶貧先扶志”,“扶志”就是要讓專業人員對他們悉心輔導,讓貧困者樹立脱貧致富的意識,掌握脱貧致富的本領。它更不是面子工程,而要求我們真抓實幹,只有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才能使貧“脱貧攻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扶貧電影楊德操家的幸福觀後感7

__年,昭通日報社積極按照市委、市政府對百千萬幫扶工程工作的安排部署,在掛鈎扶貧點永善縣大興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按照年初擬定的掛鈎扶貧工作計劃,切實開展對核桃村的掛鈎幫扶工作,把“百千萬幫扶工程”工作落到實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掛鈎幫扶工作。單位調整充實了掛鈎扶貧工作領導組及工作機構,明確1位領導分管,由黨政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工作。單位主要領導帶隊深入掛鈎扶貧村開展調研,聽取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扶貧工作情況介紹,深入農户瞭解情況,對扶貧工作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分管領導不定期帶領工作組深入扶貧點,就“百千萬幫扶工程”作了具體的安排部署,落實相關幫扶措施,督促檢查上半年扶貧工作計劃的執行情況。

(二)制訂計劃,搞好宣傳。在往年調研的基礎上,年初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年度扶貧工作計劃,對照年度幫扶目標,各項幫扶措施均按年度計劃認真開展,穩步推進。積極開展“百千萬幫扶工程”工作宣傳,幫助羣眾轉變過去“等、靠、要”的舊觀念,變“要我致富”為“我要致富”的脱貧思想,幫助找出適合村情民情的科技致富路。

(三)深入調研,幫助修訂發展思路,確定幫扶措施。按照“定期到幫扶村調研、定期走訪困難羣眾、定期回訪幫扶效果”的幫扶工作思路,單位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上半年分別先後到扶貧點永善縣大興鎮核桃村進行實地調研,全面瞭解羣眾所需所盼:

一盼送致富技術;

二盼搞好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盼解決弱勢羣體的生產生活問題。

在調研的基礎上,加深了對“三農”的認識理解,結合扶貧村的發展實際,進一步幫助坡上村修訂了經濟社會發展思路,併力所能及地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調研,深入分析了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和潛力,進一步確定了幫扶的工作原則、方法和措施,做到立足當前,抓住重點,確定目標,中長結合,分步實施。

(四)聯繫困難户。按照“四聯户”及“雙聯雙掛”要求,社領導每年深入基層,到扶貧點調研時間不少於30天,每年住村時間不少於15天,直接聯繫扶貧點羣眾不少於2户,聯繫基層職工不少於2户,共計4户;中層幹部每年住村時間不少於10天,直接聯繫扶貧點羣眾不少於1户,聯繫基層職工不少於1户,共計2户;普通職工直接聯繫扶貧點羣眾1户,並要求幹部要有責任感,做好與農户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準備,密切聯繫與人民羣眾的關係。

(五)聯繫困難村。報社將深入開展“四羣”教育實行幹部直接聯繫羣眾制度與“百千萬幫扶工程”工作相結合,具體安排開展“四羣”工作的方法和步驟,報社選派了有經驗的骨幹職工李章碧、龍兆明、蔣春等到永善縣大興鎮、魯甸茨院、江底等指導新農村建設。龍兆明同志在指導新農村建設期間,為茨院村爭取到打兩口飲水井的指標,每口井需打300多米深,投資80餘萬,兩口井投資160餘萬;與市縣信用社聯繫協調,為羣眾自建房的貸款額度從每户5萬元提高到10萬元;和馬義俊指導員一起,為茨院村兩委爭取經費10000元,已經撥付到村委會;從縣政府爭取抗旱塘整治資金5萬元,解決了村裏整治抗旱塘資金不足的困難,完工後,可使700多人受益。發動廣大職工積極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在社會組織向災區捐款活動,共捐災款200餘萬元,物資40餘萬元。

二、存在困難和下步工作

核桃村屬土地貧嵴的山村,適宜生長的經濟農作物少,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困難,脱貧致富建設新農村的難度相對較大;全村教育落後,基本設施不全,整體教育水平較低,對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脱貧致富建設新農村進程有較大困難;全村底子薄,基礎設施落後,制約各方面工作的順利推進,扶貧工作任重道遠。

下步昭通報社將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拓寬調研思維,加大幫扶力度,力所能及地幫助扶貧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切實推進扶貧點各項工作。

扶貧電影楊德操家的幸福觀後感8

__年,根據縣委、縣政府有關文件精神,我局與松山鎮呂洞村結對幫扶以來,始終如一地重視這項工作,全體幹部職工也抱着極大的熱情參與這項工作。由於領導重視,計劃周密,措施實在,幫扶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為解決該村農民的實際困難,維護和促進全縣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作出了用心的貢獻,同時也促進了我局的作風建設,密切了黨羣關係。現將今年來我局與松山鎮呂洞村結對幫扶工作狀況心得體會如下:

一、領導重視,廣泛宣傳動員

關於結對幫扶工作的通知下發後,我局即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認真學習有關文件精神,教育大家從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出發,從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的高度出發,動員幹部職工積級參與這項工作。組織局黨員領導幹部與結對村困難家庭結為幫扶對子,並明確幫扶援助的資料、形式和時光,務求實效。

二、深入調查,制定幫扶規劃

為使真正困難羣眾家庭得到實實在在的援助,局領導班子多次深入掛鈎村貧困家庭,與貧困户交心談心,走到田間地頭開展調查研究,對致貧原因、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解決方案,制定脱貧工作計劃。重點了解了貧困户的生活狀況,共同討論對他們採取的幫扶措施。並且注意向村委幹部學習,學習他們為加快呂洞經濟發展,改變貧困面貌的整體思路和把握大局的潛力;學習他們注重科技、培養人才、開拓進取的精神;學習他們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紮實工作的工作方法和作風。透過與貧困户交心談心,增強了他們脱貧致富的決心,讓他們看到了脱貧致富的期望。

三、認真落實幫扶工作措施

1、利用部門優勢,開展“科技、文化”進村活動。

今年我們在呂洞村組織兩場文藝演出活動,贈送科技書籍材料,豐富村民業餘生活,滿足他們對農業科技的需求。

2、做好結對村文體基礎設施援建工作。

今年,我局為呂洞村建設了一個羽毛球場,安裝了一套健身路徑,並幫忙配套建設黨員活動室和農家書屋。

3、針對貧困村的實際,用心開展幹部職工募捐活動。

共向村裏捐款2000元。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困難3件,解決貧困户生產生活困難6户19人,資助貧困學生就讀2人。

4、堅持既扶貧,又扶志。

不僅僅從物質上給予幫忙,更從思想上進行幫扶。幫忙他們轉變思想觀念,樹立自強、自立意識。舉辦科技培訓班2期,參學幹部35人次、技術人員8人次、勞動力120多人次。

5、春節、“七一”、國慶等節慶日,組織局領導班子成員到貧困户家中進行慰問,廣泛開展為貧困户“獻愛心、送温暖”活動。

透過努力,扶貧工作取得了必須的成效,村基礎設施得到加強,貧困面貌有所改觀。雖然取得了必須成績,但與先進單位相比還有必須的差距,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工作要求,發揚成績,糾正不足,充分發揮局工作優勢,努力把幫扶工作做好做實。

扶貧電影楊德操家的幸福觀後感9

反貧困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行動,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脱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新的顯著進展。

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是脱貧攻堅,最突出的短板在於農村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黨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出發,把“扶貧攻堅”改成“脱貧攻堅”,明確了新時期脱貧攻堅的目標,到2020年實現“兩個確保”: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脱貧摘帽。可以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是一個標誌性指標。

當前,我國脱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脱貧目標艱鉅繁重,到2020年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脱貧,需要每年減貧1000多萬人;脱貧攻堅先易後難,越往後成本越高、難度越大、見效越慢;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貧困人口就業和增收難度增大,一些農民因喪失工作重新陷入貧困……找準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動作為才能克難前行。今天,脱貧攻堅既面臨着一些多年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面臨不少新情況新挑戰。脱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所面對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採用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推進難以完成任務,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脱貧攻堅目標。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脱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全黨同志務必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實現“兩個確保”的目標上來,動員全國全社會力量,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向貧困發起總攻,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寫下新的光輝篇章。

扶貧電影楊德操家的幸福觀後感10

小時候,筆者所在生產隊有一位貧困户遠近聞名,原因何在?他妻子去世早,自己帶着一個兒子,平時四體不勤,自家幹活時常不出工,集體幹活時出工不出力,夏天怕熱躲在破房子裏不願出門幹活,冬天怕冷躲在破被窩裏不願下牀幹活,政府年年救濟、鄰里常常接濟,還是擺脱不了貧窮。跟着他吃苦受罪的兒子成年後出門打工,勤勞致富,如今蓋起了樓房,娶妻生子其樂融融。

人們常説,鄰幫鄰是一時的,自幫自是一輩子的。日子是靠自己過出來的,一個人、一個家庭的貧富,政府救助、鄰里接濟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正如唯物辯證法所揭示,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起決定性作用,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從理論上講,“真扶貧”是“真脱貧”的前置要件;從邏輯上講,“真脱貧”必須要“真扶貧”;從實踐上講,“真扶貧”可能實現“真脱貧”,也可能實現不了,為什麼?一是客觀上真扶了,主觀上真努力了,就能“真脱貧”;二是客觀上真扶了,主觀上沒努力、或努力不夠,就可能難以“真脱貧”。

中華民族是個勤勞的民族。應該説,貧困羣眾沒有一個不希望脱貧致富的,絕大多數貧困羣眾都能在政府扶持、社會幫助下,勤勞致富,過上好日子。但正如筆者見證的那位貧困村民一樣,確有少數貧困者在貧困面前失了志氣:有的怨天尤人,抱怨自然條件惡劣、山多地少,認為種田種地再累再苦也解決不了温飽問題,卻不從自身找原因,也不看看鄰里為何能在同等條件下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有的怨病自棄,以病為由,自己放棄努力,也不調動甚至影響家庭其他成員的積極性,導致一家人長期生活在自怨自艾中,放棄了致富希望;有的怨運不濟,種植或養殖項目不幸遭遇天災人禍,夢碎一刻,便灰心喪氣、一蹶不振。諸如此類,正如人們所説,富裕的家庭各有各的理由,貧困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如果是天災人禍、患上大病等客觀一時之因,政府可扶、鄰里可幫,貧困可脱;如果是自暴自棄、不思進取等主觀常態之因,政府投入再大、鄰里幫助再多,也無濟於事,貧困難脱。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貧困是座大山,但這座大山再高,也高不過人的志氣,高不過人的自強。貧困羣眾是脱貧致富的主體,也是脱貧致富的主人,物質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貧困。擺脱貧困首先要擺脱精神上的“貧困”,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有志氣、才能自強,在脱貧上依靠“扶”而不全賴“扶”。

扶貧理論上,有個“貧困陷阱”,即貧窮會成為貧窮的理由:因為窮,有致富的機會沒有錢投入,把握不住增收的機會;因為窮,受到的歧視多、打擊多,容易陷入貧困的惡性循環;因為窮,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下一代還會窮。如果跳不出“貧困陷阱”,即使一時脱了貧,也容易返貧。扶貧實踐中,有個貧困“依賴症”,即“等、靠、要”,雖然這是少數貧困羣眾的貧困“痼疾”,但個體帶來的影響卻不利於整體脱貧致富。 “等、靠、要”,説到底是一種精神上的懶漢行為,等,等不來真正的富裕;要,要不來一生的幸福;靠,“靠山山會崩,靠樹樹會倒”。幸福不會從天降,扶貧當先扶其志,摘掉貧困帽子,最好的辦法,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自我反省;與其陷在阱中,不如效法榜樣;與其自暴自棄,不如發憤圖強;與其苦熬坐等,不如苦幹巧幹,“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別人送小康”,不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扶持、有幫助,要抓住時機、借力脱貧;沒有政府扶持、社會幫助,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有志氣,“輸血”才能強身;靠實幹,“造血”才能發展。

扶貧中,政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脱貧中,脱貧者“收人以魚”更要“學人以漁”。一次兩次、即使多次享受到扶貧和社會的救助資金,花光之後還是貧困。一位扶貧工作者到一個嚴重缺水縣檢查扶貧工作時發現,扶貧辦以高價從巴西引進抗旱良種給貧困農民試種,沒想到有的農户把良種拿回家沒有種下去而是磨成面吃掉了,結果那些貧困户還是脱不了貧。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資源匱乏,自然稟賦不高,卻成為京滬之外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也成為全國第一個完成脱貧攻堅任務的省份,浙江山區的貧困羣眾靠的是什麼,是“想盡千方百計、嚐遍千辛萬苦”的精神,憋足勁頭艱苦創業,發揮智慧不斷創新。 “收人以魚”更要“學人以漁”,病後康復,煥發精神,全家一起脱貧困;因災返貧,痛定思痛,遠近兼顧建家園;面對政策,搶抓機遇,遠謀近施謀發展;瞄準窮根,因地制宜,特色發展快致富。扶貧要扶志,還要扶智,再窮不能窮教育,搭上“教育扶貧行動”,讓孩子接受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教育,以知識改變貧窮,以智慧改變命運,才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與全國人民一起奔小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v9er5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