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神奇動物在哪裏》觀後感精彩多篇

《神奇動物在哪裏》觀後感精彩多篇

《神奇動物在哪裏》觀後感精彩多篇

神奇動物在哪裏 篇一

我家曾經養過一條狗,因為它毛茸茸的身體,所以我們給他起名叫毛毛。

毛毛是外公從農村帶來的,所以他不是一條寵物狗,沒有那麼聽話。但既然它已經到我們家來了,也只能養着。所以我們一致決定,要把毛毛訓練成一條寵物狗。

有次我們出去遛狗,正好那裏有個噴泉,噴泉周圍全是石頭。只見外公拿起一塊石頭向前扔去,毛毛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不一會兒就把石頭撿了回來。我也試了試,毛毛依然撿了回來。我們高興壞了,連續試了幾次,毛毛好像很喜歡這項運動一樣,撿完外公的撿我的,玩的不亦樂乎。

這時,我想到一個壞點子,我伸手撿起一塊石頭,目視前方,做出準備扔的動作手向前假裝一拋,“譁”的一聲,毛毛再一次衝了出去。但我的石頭一直握在手中,並沒有扔出去。看到它往前跑,我不禁哈哈大笑。再説毛毛衝出去後,沒有看到石頭。見到它身旁有一個小樹枝,以為我扔的是一個小樹枝,於是就把它撿了回來。真是條憨態可掬的狗!

但在我們養了它一年後,它就像變了一條狗似的,變得又肥又懶。有次吃過了飯,它正在玩一個酸奶盒,我又想玩那個拋石頭的遊戲,於是就叫它出來。第一次,沒反應,我以為是它沒看見,於是又扔了一次。毛毛眼睜睜看着石頭慢慢滾到他眼前,嘴巴一叼,就停在那裏不動了。我如何喊叫都沒用,於是我生氣地走了。毛毛叼了一會兒石頭,很快也回窩了。

毛毛真是條神奇的狗!

《神奇動物在哪裏》觀後感 篇二

哈迷們萬眾期待的《神奇動物在哪裏》在無奈延期後終於上映了,時隔六年後,一場全新的魔法之旅正式啟程。

短短的77頁書裏,藴含了無數神奇的魔法生活,當這些可愛的生物來到紐約時,一場神奇的美洲魔法之旅在歡樂和驚呼聲中正式開始了。

《神奇動物在哪裏》的時間點在《哈利波特》之前,地點也從英國來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這本曾在《哈利波特》中出現的奇獸飼養學教學書,卻隱含了一段冒險故事。

魔法之風早已被大家所熟悉,但電影能夠同樣吸引人,卻不是吃老本的魔法風,而是那羣萌萌噠的神奇動物。

無論是預告片,還是在正片裏,全片最搶戲的奇獸莫過於那隻喜歡“blingbling”的大財迷嗅嗅了,這隻長着一張鴨嘴的小頑皮,一到紐約就開始它的“斂財大計”,差點“洗劫”了銀行。那如同無底洞的小肚子,是能有多少財寶就往裏塞多少,實在令人哭笑不得。後面更是在夜間“打劫”珠寶店,這“洗劫”功夫真心沒誰了!

除了萌萌噠的嗅嗅,還有絕美霸氣的雷鳥、膽小粘人的護樹羅鍋、可大可小的鳥蛇、善解人意的隱形獸等等,在這個大家都愛萌寵的時代,一羣各具性格的神奇萌寵們大鬧紐約,可謂是引得觀眾們爆笑連連。

從歐洲到北美,從倫敦到紐約,魔法之風的基礎依舊,開場那段熟悉的旋律彷彿開啟了昔日的回憶。可隨着鏡頭的推進,濃厚的美式味道開始散發,穿梭在街頭的汽車、架在空中的軌道,還有極具美式特色的“魔法國會”,都給哈迷和影迷開啟了一段新旅程。

所以,《神奇動物在哪裏》並沒有一味的吃《哈利波特》的老本,帶着很濃厚的美式風格,一口一個講着“法律”的魔法官員是最能體現美式風格的所在,而不是僅僅在“subway”和“underground”上做區別。難怪爛番茄和IMDb分別給出了新鮮度77%和7、9的高分,看來這次真的是吹到了北美人民的心坎裏。

從“續集”的層面上來,《神奇動物在哪裏》能夠在原有框架上再做出創新是非常難得的,要知道彼得大帝將同樣沒幾頁的《霍比特人》拍出來也沒有超越《魔戒》的高度。另外,為了不重蹈《魔獸》大電影那樣僅僅是一部粉絲的狂歡,《神奇動物在哪裏》很明顯地縮減許多魔法用語,巫師們説出的咒語時間明顯變少了,這讓更多原來沒看過《哈利波特》的人更容易接受。

告別了《哈利波特》,意味着《神奇動物在哪裏》將以全新的角色來講述故事。

影帝“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飾演的“紐特斯卡曼德”動物學家還真頗有幾分怪咖的味道,時常低歪着脖子、拎着箱子有些奇怪的走姿非常貼切一個“資深技術宅男”的形象。雖然看着有點跟其他男主角那種帥氣的形象有些偏離,但是在公園裏繪聲繪色地跳獨角獸求愛舞那段簡直堪稱一絕。

麻瓜“雅各布”絕對是本片的笑點擔當,各種表情包層出不窮,搭配上胖胖、憨憨的樣子,絕對有不亞於嗅嗅的萌,難怪能夠博得美女巫師奎妮的芳心。讓人大呼:原來胖紙〔〕也有春天。

還有一個重量級人物曾在此前的新聞裏説加盟該片,這裏就不多劇透了,只告訴大家一定要看完片尾的彩蛋哦!

在此也推薦大家看IMAX版本,躍屏效果確實好玩。

“哈媽”JK羅琳攜手四部《哈利波特》導演大衞葉茨,不僅僅是給哈迷們帶來一場久違的盛宴,更給不是哈迷的觀眾帶來了一次歡快爆笑的魔法旅程。

《神奇動物在哪裏》的尋找之旅才剛剛開始,卻早已讓人期待不已。

《神奇動物在哪裏》觀後感 篇三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神奇動物在哪裏》。這部電影主要是講在一個神奇的魔法世界裏,每一個人都擁有魔法,魔法部是維持魔法世界秩序的維護者,其中,有一名神奇生物學家叫紐特斯卡曼德,四處遊歷記錄神奇生物的形態、習性和棲息地,並把一些流浪的神奇動物養在一個有無限空間的箱子裏,有一天將他們放生。有一次他來到了紐約,因為一次不小心,和一位麻雞(特指不會魔法的人類)互換了箱子。以至於跑出了三隻神奇動物,分別是喜歡閃光東西的嗅嗅、會隱形的隱形獸、能根據空間大小改變自身大小的鳥蛇。因為一些機緣巧合,他和這位麻雞,一位紐約魔法部的僱員,和僱員的妹妹組成了一支臨時小隊,負責將這些神奇動物抓捕回來,以免引起紐約市的騷亂,可是因為這些動物的調皮,把默默然引了出來,他專門附在心靈孤獨,黑暗的人類身上,摧毀了大半個城市,在他們的努力下,終於消滅了默默然,城市恢復了原狀。

這部電影是想讓我們的心靈永遠明亮起來,要不然一些壞東西就會乘虛而入,控制我們,使我們變得黑暗,我們要永遠做一個正直的人。不僅心要正義,我們現在也要努力學習,打好文學基礎,這樣,在將來,我們的筆下才有可能誕生出一個個同樣精彩、奇幻、美妙的故事。

《神奇動物在哪裏》觀後感 篇四

時間是1926年,此時,黑巫師蓋勒特·格林德沃剛剛在歐洲掀起一場風暴,阿不思·鄧布利多在審慎的為未來的戰爭積蓄力量並保護霍格沃茲不受侵蝕,而未來將名動天下的那個額頭上帶着閃電傷疤的年輕男巫尚未出生。此刻,對魔法動物傾注心血的巫師紐特·斯卡曼德悄然來到紐約,他將面對的是一個對他而言完全陌生的魔法世界,無人知道他將會引發怎樣的一場風暴。

歡迎來到JK羅琳的魔法世界。這是初次相遇,也是久別重逢。

我們——每一個對《哈利波特》系列有所瞭解,在黃昏的燈光下翻閲那些記載了神奇的魔法世界的書本,在廣大的銀幕下旁觀魔法大戰的人們——都對這個魔法世界的基調頗為熟悉。這是一個我們未曾居住過的神奇世界,巫師和他們的魔法力量可以追溯到幾十個世紀之前,他們冷漠的目睹着非魔法人羣從矇昧走向資本主義社會,並自始至終小心的隱藏自身的存在。和我們這些“麻瓜“一樣,巫師們也組成了一個社會,他們開展勞動活動以產出所需的物資,組建政府和法庭來規範社會秩序,並且時刻面對着不完善的政治體制。當然,目前為止,我們還未看到在這個魔法世界裏有人高舉卡爾·馬克思的旗幟來掀起一場紅色的革命——也可能永遠看不到這一天了。

取而代之的,是阿不思·鄧布利多所代表的魔法世界的左翼思潮,他涵蓋了我們所知道的所有進步思想的端倪——對非魔法人羣和其他智能種族的友善代表了反對種族主義,對其餘使用魔法的國家的聯合代表了國際主義,對神奇動物的保護代表了動物保護主義,還有隱藏着的反對性別歧視和性向歧視。唯一令人詫異的是,它並不反對那個傾向於右的、頑固的、保守的、官僚當道的、愚蠢的、軟弱的、低能的英國魔法部,或者本片中的美國魔法國會。

這也成就了本片幾乎一半以上的對劇情發展的負面評價。一些觀眾評價説,這個故事實際上並不流暢,也不自然。而在我看來,紐特可以,並且應該這麼説:“我一個動物保護主義者,怎麼就走上阻止紐約魔法戰爭的道路了?但是呢,導演跟我講,説羅琳已經研究決定了,由你來當這個救世主,所以後來我就念了兩句詩……”

當然,我們都看到了,這部電影拍的很漂亮,角色演技也都不錯,情節上的起承轉合有序,同時也給了神奇動物們很多鏡頭——那些我們尚未了解的神奇動物充分展現了他們的魅力。唯一的問題在於,當紐特——這個神奇動物保護主義者——走上舞台的時候,他並未主動選擇戰鬥,而只是在被動的反擊。而他的敵人從來沒有將他視為目標。

我們往回説。這個故事的反派,是一個種族主義者。他歧視並憎恨麻瓜,他認為巫師是掌握了真正力量的人,應該掌握這個世界的權柄,而此刻他們卻不得不小心的隱藏自己的力量。他想要挑起一次戰爭,一次魔法界和非魔法人羣的戰爭,在這樣的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戰爭中,巫師們將會意識到他的正確,從而團結在他的意志之下,他將成為真正的魔法皇帝。

羅琳是很熟悉西方那一套了,這個故事的指向性也非常明顯,幾乎就差給反派披風上加一個卐字了。我們也可以看到,她對於官僚主義進行了尖鋭的批判——當陰謀在紐約城中蔓延,針對巫師的敵對在不斷升級的時候,美國魔法國會正在致力於説空話和幹蠢事。

巫師和麻瓜(或者按照美國人的説法,麻雞)之間相互封閉,巫師們依然心懷對麻雞的刻骨仇恨,但他們在漫長的歲月裏並未試圖推動二者之間的和解,而是通過自我封閉來避免衝突升級,並在此過程中忽略掉麻雞們所獲得的那些偉大力量——無論是工業化和集約化生產帶來的生產力的提升,或是政治體制的進步所帶來的高效化的政府行動力和全民動員能力。另一面,巫師們對麻雞充滿恐懼,他們恐懼麻雞所擁有的另外一種力量——不需要揮舞法杖,也不需要調製魔藥的力量,他們唯恐有朝一日麻雞們重新打破他們的屏障,將他們綁在木樁上燒死。

古語有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巫師界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倒退着,他們和非魔法人羣使用一樣的語言和文字,但卻不瞭解對方的一切,甚至其中很多人沒有和麻雞聊過天。正如非魔法人羣在遙遠的過去一直把巫師當作惡魔,巫師也長期把非魔法人羣當成瘋子和暴力狂,正是這樣的土壤之中滋生了格林德沃,而我們知道,這還遠遠沒有結束,未來有朝一日它將滋生出那個最恐怖的名字——伏地魔。

那麼,我們魔法世界的精英們在做什麼?紐特在致力於保護和研究神奇動物,鄧布利多在學校裏小心的觀察那些有黑魔法傾向和野心的學生,而魔法部和美國魔法國會則在保守着他們的信條。紐約的風暴被不速之客紐特和他的神奇生物所制止,美國魔法國會再次獲得了喘息之機,他們從毀滅的厄運中解脱之後,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卻是驅逐紐特的神奇動物和消去參與事件的麻瓜的記憶。

他們依照慣性,維持着他們那反應緩慢且錯漏百出的政治體制,無一人起身反抗。格林德沃時代如此,伏地魔時代也如此。當面對伏地魔的威脅的時候,有些人在期待着“如果鄧布利多是魔法部部長就好了”“如果大難不死的男孩能再次擊敗那個不能説名字的人就好了”,並無一人意識到,他們所遭遇的,正是他們世世代代所累計下的業報。

這也是JK羅琳的致命弱點。她知道這一切問題所在,但她始終未曾給出過一條真正的道路,而是趨向於在一次次戰爭裏等待魔法界的精英們自己意識到問題的癥結,試圖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去推動社會變革。這樣含情脈脈、温文爾雅的想法,讓魔法界失去了在格林德沃所引發的恐怖中重生的。機會,甚至於伏地魔的夢魘也未曾讓他們覺悟。他們對自己的錯誤視而不見,先是把責任全部推給麻瓜和混血出身的巫師,然後又將全部罪惡都交給伏地魔去承擔。這樣的魔法世界,到底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夢幻之地,還是另一個人間地獄呢?

《神奇動物在哪裏》觀後感 篇五

《神奇動物在哪裏》是一個與《哈利·波特》系列截私國的新紀元。故事發生在比《哈利·波特》早了70多年的美國紐約,講述了神奇科學家紐特。斯卡曼德離開霍格沃茲魔法學校後尋找和保護神奇動物所發生的一段奇異冒險。

《神奇動物在哪裏》裏面有許多人物,但我喜歡的是紐特。斯卡漫德,還有神奇動物——嗅嗅,紐特。斯卡漫德機智勇敢,還有保護動物,而且嗅嗅它非常神奇,她肚子裏能裝許多金幣和項鍊。更神奇的是紐特。斯卡漫德的箱子可以裝下許多人,到了箱子裏又是另一個世界,那裏有許多神奇的動物,它們不會傷害人類,只是對陌生人有些衝動。

有些人類具有魔法,我非常羨慕他們有着魔法可以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自己也做過保護動物的事,我保護過一隻小狗,它是一隻流浪狗,看起來它很飢餓,我跑進家拿了一些肉,一開始它非常害怕,後來他知道我是來幫它的小狗才敢吃,媽媽看見了從家裏端來一碗米飯,小狗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飽了小狗便走了。過了幾天,小狗嘴裏叼起一塊肉,我知道它是來報恩的,現在它過得很好我變放心了。

生活中我們要勇敢面對困難就會解決問題,我們還要多不好動物,動物是我們的朋友,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保護動物。

《神奇動物在哪裏》觀後感 篇六

上一次看小雀斑的影片,是講變性人的《丹麥女孩》,衝擊力巨大。

這一次的newt,仍然是一個超凡脱俗的角色,小雀斑總是能演繹出那種類似於偏執而又善良的性格。作為《哈利波特》的衍生故事,《神奇動物在哪裏》把故事場景從英國轉移到了美國。來自英國魔法學校霍格沃茲的newt來到美國,準備把神奇動物帶回家。旅途並非一帆風順,也因此才能精彩紛呈。而這隻回家的神奇動物,恰好在最後化解了城市的危機。

角色設置上也很有意思,男主和男配,一個是有天賦有些孤僻的魔法師,一個是生活失意性格樂觀的麻瓜;女主和女配姐妹倆,姐姐是個被貶的盡職的正氣師,妹妹會讀心術在魔法辦事處打雜。

故事中的矛盾焦點在默然獸/默然師,壓抑自己魔法力量的魔法師,體內的魔法力量無處釋放會演化成默然獸,一種不受控制的強大力量。作為反派,自然想要得到這種力量,而我們正義的主角,就是要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神奇動物在哪裏》的反派格林德沃,想要將魔法世界暴露於眾,他認為魔法師作為更高一等的生物應該統治普通人類。不禁讓人聯想到很多其他的類似作品,《神盾局特工》中企圖消滅人類的異人,《復仇者聯盟》中消滅一半人類的滅霸,《異形》中消滅人類的外星人等等。在地球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其實時時刻刻都深處危機感,若是突然出現了其他威脅的人類存在的其他生物,我們要如何自處以及如何共處。

如果是為了生存而戰,答案似乎毋庸置疑,優勝劣汰。而當生存不是問題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權力決定另一個物種的生存還是毀滅?回過頭來想想,這不就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生存現狀嗎。

《神奇動物在哪裏》觀後感 篇七

《神奇動物在哪裏》把我們帶進了J·K·羅琳筆下一個嶄新的魔法世界,一段早於《哈利·波特》幾十年,發生在地球另一端的故事。

當《神奇動物在哪裏》把故事移向美國,“麻瓜”與“巫師”的矛盾無疑變得更加黑暗複雜。在這裏,麻瓜對巫師的仇恨與迫害變得更加具體和強烈,不再僅僅是作為正統派對異類的偏見,而已然成為了一個無法解開的宗教歷史問題。

因此,當格林德沃主張在北美挑起“巫師”對“麻瓜”的戰爭,相比伏地魔的“純血統”傲慢,似乎也顯得更加深刻難解:如果伏地魔吸引人心,更多利用的是人們對權力的貪婪,格林德沃利用的就是“仇恨”本身。他利用“仇恨”來製造更多的“仇恨”,並以此將社會推入下一個無解的惡循環。

不可避免的,這讓人聯想到現實生活中英國政治與美國政治的本來面貌。英國的精英政治與貴族傳統的確可以與伏地魔的“純血統”傲慢相對照。而美國從黑奴時代蔓延至今,剪不清理還亂的種族仇恨,無疑也彷彿在美國巫師與麻瓜之間無解的仇恨中有所體現。

但在我看來,羅琳筆下“魔法世界”的變化同樣也體現了時代的變化。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我們的世界都經歷了些什麼呢?最重大的傷疤,無疑是恐怖主義。也許在恐怖主義的時代,談權力催生邪惡已經不足夠了。

當人類社會拖曳着911的傷口在二十一世紀前行,再沒有誰是絕對的,永遠的受害者。在對彼此的仇恨中,人人手上都沾滿了鮮血。被美化作“正義”的“仇恨”本身,變成了邪惡的寄居,變成了我們捅傷彼此最尖鋭的武器。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神奇動物在哪裏》中,“權力中心”與“弱勢邊緣”的關係變得更加的模稜兩可了。

《哈利·波特》完結的時候從沒想過這部作品還能出衍生作品來,作品背景在上世紀的美國,不管是剛剛起步的工業氣息,還是跟英國有些相似又千差萬別的背景,都讓我覺得別有一番風味。此外不管是配樂還是演員、劇情編排,給我感覺跟《哈利·波特》千差萬別。比起更像是青春歷險的正傳,本作從一個已經學成的主角視角出發,講述了一場結合魔法世界與現實相互交織相融的神奇動物冒險。

不再像本傳那樣充滿年少的激情或是直白的愛恨情仇,也由於男主是個一根筋的直腸子動物狂,就算有萌芽的感情也是那麼的含蓄。

此外作品的包袱雖然也不算多麼厲害但是由於敍事線和作品誤導的緣故,揭開謎底的時候還是很驚喜的。

總之是一部感覺跟《哈利·波特》味兒並不那麼重的衍生作,雖然可以原作的關聯,整體氛圍和風格卻迥然不同。能看到這部作品真的很高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zl4d9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