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浙江省國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心得體會

浙江省國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心得體會

第一篇:浙江省國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心得體會

浙江省國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心得體會

浙江省國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心得體會

國慶正當國人成羣結對出遊,傳來各地交通擁堵之際,我獨自一人放棄了與家人度假的機會,經過六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了寧波大學,參加了為期十二天的浙江省國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班,專家教授們的先進教學理念,為我指明瞭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教授嚴謹的治學精神和認真負責的態度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暗自告誡自己,認真學習2014年版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掌握本學科基本的思想方法,掌握主要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社會史觀、現代化史觀、生態史觀,爭創民主寬容課堂氛圍,實現多元課堂評價。“即使是很多小人物 ,在很小的地方做很多小的事情,也會改變世界。”

一、把握學科知識脈絡

着眼於學科課程的學業水平、國中課程的總體架構、中學課程的整體格局、兩個課標的設計思路、基於實驗版積累的試教經驗。對《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有所錯位、不夠到位”現實,重新修訂了《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2014年版,

調整課程目標:凸顯歷史教學與地理教學的特有使命,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培養世界眼光,提高綜合能力,認同唯物史觀。

明確設計思路:“從公民教育的需要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基於人類活動的地理環境,以人類文明的演進特別是中華文明的發展為主線,以當代社會的發展為主題,整合“歷史”與“地理”兩個相互關聯的學科領域,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整體規劃內容目標的設置與實施。”

以時空觀念為基礎,以歷史線索為主導,建立呈現課程內容的總體框架。在這一框架中,採取相對集中與反覆呈現相結合的方式,提供地理知識。

強調以如何認識生存的條件、生活的內容為出發點,以如何選擇當前的發展道路、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為落腳點,這是貫穿整個課程框架的邏輯線索。

主題一:生活的時空。以時間和空間為框架,幫助學生從生活的區域、生活的變化兩個視角觀察和感受生活的意義,同時獲得有關歷史、地理探究的專門技能和綜合能力。

專題一,認識人類生活的“時空”;

專題二,瞭解自己生活的“區域”;

專題三,體味自己生活中的“歷史”;

專題四,學會獲取、整理相關信息的工具和方法。

主題二: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以人類社會的歷程為框架,以中國歷史為主線,認識人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傳承。

專題一,探索早期出現的幾大文明區域,突出中華文明的淵源;

專題二,集中瞭解秦統一後古代中華文明的歷史脈絡;

專題三,有側重地瞭解近代歷史發展的特點,凸顯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和世界整體化趨勢;

專題四,綜合前三個專題的內容,提出價值判斷的基本要求,明確歷史唯物主義的一些基本觀點。

主題三:發展的選擇。以進入20世紀後中國和世界發展道路的選擇為框架,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歷程為主線。

專題一,瞭解20世紀前半期世界的時代特點和中國革命的歷程,強調中國如何選擇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專題二,瞭解當代國際社會的時代特點與新中國建設、改革的歷程,強調當代中國怎樣選擇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專題三,認識世界和中國面臨的突出問題,強調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選擇;

專題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明確如何走向未來的選擇。

三年三個主題,每個主題都具有整合意義,共四個專題。但把握第四個專題的內容目標,需要立足於前三個專題的學習,可視為從前三個專題中歸結出來的“雙基目標”(基本技能和基本觀點)

二、重視基本思想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歷史不會自動成為好的教科書。怎樣才能讓歷史成為最好的教科書?特級教師戴加平強調:歷史與社會學科只是教常識,但常識極為重要。有學者認為,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始自中學歷史課。奧巴馬總統的第一任辦公廳主任、現在的芝加哥市長拉姆·伊曼紐爾,2014年跟市教師工會談判工資時,就説他很尊重教師,中學歷史教師教會他如何批判性思考。

歷史與社會學科有哪些基本方法? 2014年版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

1.經歷觀察、體驗、感悟的過程,逐步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2.嘗試多角度探究當前生活中的挑戰與機遇,學會獨立思考、提出疑問、進行反思,逐步提高自主選擇與決斷的能力。

3.採用比較、分析、綜合等方法,探究、解釋歷史和現實問題。

4.運用辯證的、發展的觀點認識歷史進程,評估人們做了什麼、能做什麼、該做什麼。

歷史工作的準則在於求真、存真、傳真,以為後來人類生活的龜鑑,而史書是據事以載,秉筆直書,記錄歷史真相的書。

就歷史研究而言,無論出於什麼目的,處於什麼條件之下,對真實的追求是絕對的、無條件的;而在運用研究成果時,可以有所選擇或取捨,但還是必須以不違背真實性為前提。(葛劍雄語)

歷史質疑能力是基本的史學能力之一。質疑主要可以從兩個層面展開:一是對前人已確認的基本史實提出質疑; 二是對前人對史實的解釋或評價提出質疑。如《中庸》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與當時史實就有出入。

用不同史觀解讀近代史上通商口岸,我們將會得到不同的理解:

革命史觀--是西方列強對華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的基地,是中國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顯標記;

現代化史觀--是中國工業基地、技術/商業/金融中心,對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現代化起帶頭作用;

整體史觀--加強了中國和世界的聯繫,使中國納入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文明史觀--是中國瞭解和學習西方近代化工業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國傳統農業文明最早開始走向近代工業文明的地方。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家的教育方針已發生重大變化,從“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轉變為“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表明中國共產黨已從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

無論是世界各國的,還是近代以來中國的,歷史經驗表明,和平、漸進式的改革之路,更有利社會轉型的順利完成,更有利於現代社會的建立。當下中國需要新的足以支撐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核心價值觀。

人類歷史從本質上説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發展及其人類自身的文明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人類創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人類文明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交替促進、共同發展。

第二篇:浙江省教師招聘考試國中歷史與社會學科試題

浙江省教師招聘考試國中歷史與社會學科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下列關於山頂洞人的敍述,不正確的是()

a.處於舊石器時代晚期b.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c.已懂得人工取火d.掌握了磨製鑽孔技術

2.在銘文中明確記載周武王伐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青銅器是()

a.毛公鼎b.何尊

c.散氏盤d.利簋

3.專門記述典章制度史書“三通”不包括()

a.《史通》b.《通典》

c.《通志》d.《文獻通考》

4、宋代中央行政機構“二府三司”中“二府”指()

a.中書省和審刑院b.樞密院和內閣

c.中書省與樞密院d.審刑院和軍機處

5.甲午戰爭後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中的三國是指()

a.英美法b.俄法德

c.英法德d.英俄德

6.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和任務的會議是()

a.黨的二大b.遵義會議

c.黨的六屆六中全會d.黨的七大

7.世界上最早的農業村落出現在()

a.北美地區b.南美地區

c.東亞地區d.西亞地區

8.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是

a.美國《獨立宣言》b.法國《人權宣言》

c.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d.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

9.帝國主義列強使世界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準確的理解是()

a.帝國主義列強與落後國家和地區差距縮小

b.列強推行武裝干涉,殖民地國家完全失去獨立

c.殖民地半殖民地在經濟上成為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一部分

d.促進了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經濟聯繫

10.學習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相關內容後,某同學在筆記中對這次工業革命做了如下總結,其

中不正確的是()

a.重要發明:火車、汽車、飛機

b.主要特點:電力的廣泛運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c.突出的科學家:英國的法拉第,德意志人西門子,美國的愛迪生等

d.重大影響:資本主義國家廣泛運用這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使生產力獲得迅猛發展

11.二戰中,美國對法西(請你繼續關注本站)斯國家的態度發生變化始於()

a.修改“中立法”b.發表大西洋憲章

c.給予蘇聯軍事、經濟援助d.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12.“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歸還中國”。出自哪一個

文獻()。

a.《大西洋憲章》b.《聯合國宣言》

c.《開羅宣言》d.《德黑蘭會議決議》

13..與我國內蒙古牧區相比,澳大利亞牧場的顯著特點是

a.牧場規模小b.機械化程度低c.採取定居方式d.採取遊牧方式

14.古文言:“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這裏所説的味

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①氣候不同②種植方法不同

③品種不同④水土不同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15.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政府通過總結現代化建設

經驗,從我國國情出發而提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必須堅持的方針

是()

a.發展循環經濟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

b.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

c.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把資源開發放在首位

d.發展循環經濟與節約並重,把發展循環經濟放在首位

16.市場像一隻“看不見的手”,調配着人、財、物等經濟資源,下列行為屬於“看不見的

手”在起調節作用的是()①2014年5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上調存貸款利率

②浙江茶葉在山東等地暢銷,經銷商紛紛組織貨源滿足市場需求

③2014年二季度以來全國豬肉價格上漲過快,各級政府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使豬肉價格

漲幅趨緩

④隨着天氣轉暖,服裝經銷商降價出售冬季服裝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17.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中,目前唯一的一座文化景觀遺產是()。

a.武夷山b.廬山

c.武當山d.泰山

18.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中國古代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

思想中,對今天倡導教育公平有借鑑意義的主張是()

a.以“德”教化人民b.“有教無類”

c.以“禮”治理國家d.“因材施教”

19.現代奧運會已成為世界文化交流的盛會。北京奧運會以東方人的智慧將這一起源於西方

的盛大“禮儀”演繹給人類。這種期待從一個側面説明()

a.文化的全球化是西方文明的全球化b.人類文化正走向多元、交融、共榮

c.人類文化正在消除差異,走向統一d.文化的多樣性意味着文化的對立衝突

20.國家新的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規定,清明、端午、中秋這三個傳統節日正式增設為法定

節假日。其主要意義是有利於()

①民間的一切傳統習俗得以保留②保護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③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④加強對公民的革命傳統教育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d.②③

二、名詞解釋(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

pred問題

殷墟

鐵幕演説

凱恩斯主義

三、材料題分析題(共2題,每題10分,20分)

1、閲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十分突出,經濟發展較為落後。長期以來,西北地區人民面臨着“保護環境”還是“加快發展”的“兩難”選擇。據此回答:

(1)造成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問題的自然原因是什麼?(2分)

(2)破解“保護環境”還是“加快發展”的“兩難”問題,根本之計在於找到一條生態與發展齊頭並進的新路徑,為什麼?(4分)

為了避免“水枯沙起”的生態悲劇,寧夏鹽池縣治沙大户餘聰進行了成功的嘗試。他利用當地豐富的光熱資源,發展日光温室等高效節水農業,形成了以草產業、林果業為特色地綠色生態產業。此舉不僅使滿目流沙的7000多畝沙化土地重煥生機,每年還能從中獲益20多萬元。由此,西北大地生態農業風生水起,部分地區開始出現了地潤草長、柳綠雁歸的喜人景象。

(3)從“水枯沙起”到“地潤草長”的轉變,對於我們建設生態文明有何重要的借鑑意義?(4分)

2.閲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公元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大英帝國向中國派出了馬嘎爾尼勛爵率領的龐大使團。他名義是慶賀乾隆皇帝80壽辰,實際上是希望通過同中國皇帝談判,要求開放通商口岸,擴大中英貿易。中國這個古老的帝國當時對世界還是茫然的一無所知,乾隆斷然拒絕了馬嘎爾尼提出的全部要求。

英國人在嚴密監視下離開北京起程回國,皇帝派出專使日夜兼程到各地傳達他的命令:不準任何中國人接觸英夷,違者嚴懲!

馬嘎爾尼在他的《紀實》中回顧了這段經歷,他毫不留情地戳穿了“盛世”的神話,看出“盛世”背面的敗亡之兆,他説:“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個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間沒有沉沒。它那巨大的軀殼使周圍的鄰國見了害怕。假如來了一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錄與安全就都完了。”

----轉引自寧一、龐永三《中國人惹誰了?》一書

(1) 英國是在怎樣背景下派馬嘎爾尼出使中國的?(2分)

(2) 乾隆皇帝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拒絕了馬嘎爾尼的全部要求的?(2分)

(3) 你認為乾隆皇帝下令“不準任何中國人接觸英夷”是跟當時中國統治者奉行的哪些

政策相一致?這些政策造成了怎樣的嚴重後果?(4分)

(4) 從今天看這段歷史對我們有什麼啟示。(2分)

四、簡答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

1、 簡述史料的類型和功能。

2、 現行的(人教版)國中《歷史與社會》八年級教科書,採用了中外歷史合編的形式,你

認為這樣編寫對學生學習歷史有何好處?

五、根據以下材料編寫一個教學設計。(要求寫出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20分)

草原風情

世界各地的牧民雖然從事着相同的經濟活動,但是他們的文化卻各具特色——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藝術、信仰、節日和生活方式。

在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世代生活在那裏的各族牧民有着鮮明的民族文化特點,例如蒙古族人喜食奶茶、達斡爾族人喜愛貝闊(一種類似曲棍球的運動),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共同孕育了內蒙古草原獨特的區域文化。這種文化特色吸引着國內外許許多多的旅遊者。遊人們可以在那裏參觀草原民居、欣賞民族藝術、品嚐民族食品、觀看民族競技活動。

草原上的許多牧民以牛羊肉和奶製品為主食,而以糧食和蔬菜為副食。蒙古族牧民的傳統服裝是蒙古袍,袍身肥大,天冷時可以加襯毛裏或棉裏,抵禦嚴寒的天氣。有些牧民放牧需要“逐水草而居”,因此他們的住房是便於拆裝和搬運的蒙古包。

每年七八月草豐畜肥時,牧民們開始籌辦一年中最盛大的娛樂活動—那達慕大會。會上有賽馬、摔跤、射箭等許多比賽項目,那些精騎善射的牧民可以在那達慕大會上一顯身手。牧民們還十分好客,當遠方的朋友登門作客時,主人會端出奶茶、煮上羊肉、斟滿奶酒,熱情地款待客人。席間,主人還會唱起悠揚的民歌,跳起節奏歡快的民族舞蹈。置身於這樣的氛圍中,人們會感受到牧民對養育他們的草原的熱愛之情。

————教學內容出處:(人教版)國中《歷史與社會》教科書七年級上冊

第四單元第四課《草原人家》

浙江省國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師招聘考試試題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二、 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

pred問題:人口(population)、資源(resources)、環境(environment)與發展(development)問題,簡稱pred問題。(3分)這些都是目前全球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它們之間存在着錯綜複雜的關係,並組成了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2分)

殷墟:世界文化遺產——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洹水兩岸,是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併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2分)從1928年由中國學術機構獨立主持考古發掘開始,在殷墟先後發現了110多座的商代宮殿宗廟建築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遺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眾多的族邑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羣、手工業作坊遺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數量驚人的甲骨文、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統地展現出3300年前中國商代都城的風貌,為這一重要的歷史階段提供了堅實證據。(3分)

鐵幕演説:1946年3月,英國首相丘吉爾訪問美國期間發表的演説,指出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的里亞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3分)這個演説是冷戰發出的最早信號,也標誌着美蘇對峙的開始。所以有人習慣上將其稱為“鐵幕演説”。(2分)

凱恩斯主義:凱恩斯是英國經濟學家。(1分)1936年,其代表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發表,標誌着凱恩斯主義的形成,也標誌着西方經濟學史上的一次革命。(2分)這本書是在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出爐的。凱恩斯認為,要消除失業、克服危機,必須放棄自由放任原則,實行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節;政府應當擔當起調節社會總需求的責任,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消費、增加投資,以保證社會有足夠的有效需求,達到充分就業。這一經濟思想對恢復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二戰後成為主流經濟學,歐美、日本“混合資本主義經濟”,保持了50-60年代的繁榮。(2分)

三、材料分析題(每題10分,共20分)

第1題參考答案:

(1)氣候乾旱(或答“温帶大陸性氣候”),水資源短缺。(2分)

(2)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只有使生態與發展相協調,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4分)

(3)要堅持科學發展觀,依靠科技發展生態農業;要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4分)

第2題參考答案:

(1)在歐洲,以英國為首的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在全世界的統治地位。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廣闊的市場和原料,在本國無法滿足其需求,必然要向亞非拉等一些地區進行擴張。(2分)

(2)在世界資本主義挑戰面前,清統治者不是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採取自我封閉的辦法,來消除來自海上的威脅。於是,到乾隆年間,實行全面海禁,僅留一廣州十三行,並對其實行嚴格的限制。(2分)

(3)閉關鎖國政策。其後果是導致東亞最強大的大清帝國由盛轉衰,並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超越,並在近代遭到西方列強的瘋狂侵略。(4分)

(4)歷史經驗昭示我們,只有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才能更有利於促進各種文明的交流,才能有利於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2分)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史料的類型和功能。

類型:(5分)

文獻史料:包括史書、檔案、日記、報刊、圖片等文字和音像資料。

實物史料:包括人類化石、石器、陶器、金屬器和遺址等。

口述史料:傳説、口述歷史

功能:(5分)

認識歷史的需要。由於人們無法回到過去的時代,去體會古人經歷的往事,人類要了解和認識自身的歷史,只能憑藉史料。

研究歷史的需要。只有詳盡地佔有史料,並對史料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找出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

2、現行的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教科書,採用了中外歷史合編的形式,你認為這樣編寫對學生學習歷史有何好處?

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一部分,尤其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人類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缺少了中國歷史,難以看清世界歷史的全貌;(5分)單獨學習中國歷史,只從中國內部自身的發展考察歷史,不利於正確理解世界發展與中國發展的互動關係。尤其是在工業社會來臨之後,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受到整體世界的制約。(5分)

五、教學設計題:(20分)

《草原風情》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

1、教學目標(3分)

要求從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進行表述。

2、教學方法(2分)

要求寫出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方法。

3、教學過程(15分)

要求寫出主要的教學環節或教學步驟。

第三篇:zpehaa浙江教育省國中歷史與社會教學建議

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 ; 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

.-- shakespeare

a優勢:網站平台可以深度本土化、運營本土化,這一點口碑網會受到很多制約。

宜賓網絡發展比較成熟,幾家同類網站發展情況不理想,查看口碑網用户最新點評論時間為2014年6月29日。可以看競爭類網站發展不夠理想。

宜賓地區雖然有幾家類似網站,但是在用户們的記憶是非常模糊的,***可以打出宜賓生活消費第一門户品牌口號,迅速強佔市場,使宜賓人在心理知道宜賓最大的生活消費門户網是***,這樣同類網站就失去的競爭力

b劣勢:缺乏網絡產品的運營經驗,對市場瞭解不夠深入得不到精確的數據,

對個人用户和企業用户沒有管理統籌經驗,完全沒有市場控制能力

2項目外部因素

a機會:同類網站雖然有幾家,但是卻都出現疲軟情況,即使強大的口碑網也做的並不是很好,前面的那些網站培養的用户和企業用户的習慣。現在缺少的就是真正有實力的網站來運營這個市場。同過網站和傳統媒體的整合實現項目、個人用户、企業用户三贏的局面。

b 威脅:只要一個網站成功、周圍同行就會全部模仿其模式、持久的價格站搶奪市場,這對我們本來缺少資金的情況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在同時競爭過程中,對手可能研究創新出新的產品和服務體系。最近中國十七大問題,對互聯網整治非常嚴格,如果政策變動對產品和服務開始進行徵税。

浙江省國中歷史與社會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與設計

第1條認真學習《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知道歷史與社會是一門綜合文科課程,它具有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特點,以便從整體上把握本學科的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

第2條瞭解歷史與社會課程的總目標和分目標,知道歷史與社會有“我們生活的世界”、“我們傳承的文明”、“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三大主題及相關學習內容,並明確其具體要求。

第3條依據內容標準,通讀全套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結構,理清教材冊與冊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構建相對完整的學科教學體系。

第4條瞭解青春期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生活經歷(包括家庭背景、生活現狀等),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行為習慣及認知基礎、能力水平等,以確定教學起點。

第5條綜合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並正確書寫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全面,具有操作性。

第6條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視教科書,並對教科書內容進行靈活處理、創造性使用。

第7條根據教學目標、內容,結合教學實際,選用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第8條設計教學時應注意歷史、地理或政治等領域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培養學生從多角度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9條設計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利用教材和配套圖冊中的地圖、圖表、歷史年表等,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更要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積極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實現教學形式、方法、手段多樣化。

第10條在充分考慮生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設計的教案應包括課題名稱、課標要求、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課時安排、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學習評價設計等。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根據目標、內容、學情等情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提倡經常敍寫教學反思。

二、教學組織與實施

第11條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創設具有針對性、現實性和有效性的學習情境,採用多種多樣引人入勝的方法,啟發、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第12條通過文字、圖表或口頭等方式,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與任務,並使學生了解所學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及與體系中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繫。

第13條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學習資源,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他們從歷史與社會教科書等相關學習內容中提取信息、獲得意義,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14條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相關學習內容中,或日常生活經歷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去解決問題。或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探究性、開放性和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

第15條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和引導學生就某個或某些問題進行自由討論與辯論,提倡以合作方式解決問題或生成新的問題,以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第16條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課堂教學,運用舉例、圖解和示範等多種方法來清晰解釋和梳理有關知識。教學結構合理、邏輯順暢,使學生能循序漸進地理解所學內容。

第17條在施教過程中,主要講授歷史與社會學科的規律與方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並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強化學生對易錯易混易漏點的辨析。

第18條加強師生溝通、交流,對學生的提問和回答及時做出有效反饋。利用課堂生成對預設進行合理調整,同步改進、完善教學設計。

第19條由教師總結或者學生歸納本課所學內容,總結與歸納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建議採用開放的形式。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昇華的同時,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三、作業與評價

第20條評價目標多元化,可以考查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整合與運用,也可以考查他們獲取知識和技能並用其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還可以考查他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變化趨勢或取向,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第21條評價主體多元化,可以是教師對學生或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的自我評價,還可以是家長對學生的評價。鼓勵並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激勵自我的一種手段。

第22條評價方法多樣化,可以是紙筆測試,也可以是行為觀察、訪談評價(口試)、問卷評價、檔案袋評價等。

第23條依據課程標準編制歷史與社會試題,注重能力立意,講求命制規範,體現綜合學科特點。編選階段性考試(如單元測試、期中期終測試等)題時,還應事先設計命題細目表,以確保考試的有效性。

第24條作業佈置要少而精,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學生完成的作業和試卷應認真批改。批改方式可以多樣化。注意收集、整理學生學業中的成就和問題,並及時加以反饋,以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調控作用。

四、教學資源

第25條在充分發揮教材功能的同時,以開放的心態利用與開發一切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課程資源,包括地圖、圖表、歷史年表等文本資源;教師、學生、家長等人力資源;教學設備、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互聯網、歷史遺址、遺蹟和文物,以及當地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等實物資源;影視節目、錄音錄像、各類教育軟件等音像資源。

第26條應特別注意開發和利用家庭和社區資源,利用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比如:邀請家長來學校參與課堂教學,利用各行各業家長的知識來擴充教學內容;與社區聯繫組織校外各種有益的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利用家長和社區有關人員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評價,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等。

第27條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同時儘量用最少的開支和精力,達到理想的效果。儘可能就地取材,開發與利用那些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那些對當前教育教學有現實意義的課程資源。

第28條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應強求一律,而應從實際出發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強化學校特色,區分學科特性,展示教師風格長避短,突出個性。

第四篇:國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專業發展研修班

《國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專業發展研修班》培訓反思

5月31日我有幸參加《國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專業發展研修班》,聆聽了省特級楊老師的講座,從她的四堂由市名師到省特級的課例説起,娓娓道來,玄機便藴含其間了。比如在設計教案時,首先要考慮怎樣讓學生開口,而且是讓大部分學生很隨意地説出口;再比如可以把提問權交給學生,以開發學生的思維;還有教師要比學生多懂一些東西,所以要在平時看一些有用沒用的書,並且要勤於動筆,敢於投稿。在講座的最後,楊老師還再三地提醒我們:先從頭到尾閲讀教材和課標;再做有心人,積累課外豐富的教學資源;還要嘗試不同的課型。

楊老師的講座雖然時間不長,但她發自肺腑的忠言,讓我受益匪淺。尤其她那四堂非常出彩的課,讓我記憶猶新,也引起我深深地思考。我不禁地想:“一個教師,在他的一生當中,要能拿出幾堂讓自己得意,讓同行滿意的課,否則,將愧對教師這個職業。”回顧自己的從教經歷,好像也沒有一堂課讓自己真正得意,那怎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課呢?

一、百家爭鳴説“好課”

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的標準:紮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即“生命的課堂”。看學生的交流狀態;學生的達成狀態。評價一堂好課應該是"取得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一)是有意義的課,即紮實的課:學生學到了知識,鍛鍊了能力,在過程中產生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並激發了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而且越來越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就面而言,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難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課。

(三)是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這樣的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在課堂上有師生之間真實的情感、智慧、思維、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維是相當活躍的,在整個過程中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的生成。

(四)是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由於長期受公開課的影響,一遇到有人聽課,容易出的毛病是準備過度,這樣教師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上變成把準備好的東西背一遍,表演一下。當然課前的準備對於師生的能力提高,也是

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課堂有其自身的價值,這一價值在於它是一個公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要有相互的討論、思維的碰撞,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生成出許多新的東西。

吉林省教育科學院院長聶海清認為,一堂好課的標準,就粗不宜細。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應從教與學兩方面來看。好課的標準,即教師的教“善於啟發”,學生的學“主動積極”。課堂體現出“善於啟發”、“主動積極”,就是好課。數學教學專家邱學華歸納一堂好課的基本特徵是三個字:(1)趣、(2)實、

(3)活。

語文特級教師袁浩歸納一堂好課的標準是四個字:(1)新、(2)實、(3)活、

(4)樂。

二、 對“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反思

縱觀各位專家言論,我認為一堂好課首先,必須形成學生的興趣和持續學習的動力。學生聽了一堂好課,會覺得有味道,併產生對下一堂課的期待,學了還想學。如果教師上的課學生不喜歡,這就需要反思了。知識本身、教師鼓勵及期待,都是提高學習興趣的因素。今天我們評課,應該評價學生的反應,而不限於評教師的表現。因為所有教師行為都從學生內在變化上和反應中表現出來。

其次,課堂教學中必須兼顧有差異的學生,使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所得。一堂好課,不是為一個人,也不是為幾個人,而是為全班所有學生上的,要使全班學生都有收穫。

再次,一堂好課必須體現思維的深度。上課提問比不提問好,但如何提問應該是教師不斷努力探索的問題。從老師和學生提問質量可以看出思維深度。

最後,一堂好課應促使學生知行結合,有所收穫。有些課知識性強,有些課實踐性強。但任何知識都是以實踐為保證的,因為知識從經驗上生長出來。一般的提問不是實踐,真正讓學生動手動腦的活動才是有價值的實踐,是真正能解決實踐問題的實踐。

好課沒有標準的定義,等待我們在實踐中逐步去探究和摸索。在今後的教學實踐,我會多閲讀,多聆聽,多比較,多反思,讓自己的課堂成為“生命的課堂”,讓每個學生終身受益。

鄞州李關弟中學陳君雅

2014年6月2日

第五篇:國中歷史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國中歷史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國家組織的教師培訓。這一個月來,我認真收看視頻,積極參加論壇的討論,撰寫新帖,發表文章,積極完成當天的作業。通過學習收穫頗豐。同時也為下學期的新課程語文教學做了一定鋪墊。我通過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要把課堂參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因為我們都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天地。教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參與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在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既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激活了思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從而調動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真正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課堂教學的主題策略落實到實處。

二、課堂上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 我這裏“更多的時間”指的是讀書,因為我們教學的內容是語文。語文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記得有位教育家也曾説過:“語文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因此,我覺得語文課上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儘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並在這樣的氛圍中,吸引學生融入情景,

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藴的意味深長,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不斷的練習中薰陶情感,發展智力,增強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智慧的生長。讓我們的學生充分體會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真正含義。

三、我認為師生關係的民主、平等、融洽、親和也是加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的又一個重要而且關鍵的問題。我們當老師的以前也曾當過學生,回想當年的我們,是否因為喜歡某個老師從而喜歡上這個老師教學的課程。今天的我們是否也應該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師生間溝通的橋樑和紐帶,讓我們可愛的孩子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愛,讓師生之間彼此感受到溝通的快樂、心靈的愉悦。

以上是我點滴收穫和建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我將繼續關注國培,在國培中學習理論,汲取經驗,使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9vz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