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精選10篇)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精選10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0篇《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相關的範文。

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精選10篇)

篇1:國小數學聽課學習心得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變“權威教”’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三、變“教師説”為“學生多説”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篇2: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XX年4月8日,我們新教師一行五人有幸參加了廣漢市“黃小鳳名師工作室”組織舉辦的“踐行黨的羣眾路線走進金輪國小暨新教師培訓活動”。這次活動我們聽取了兩種不同課型的數學課,分別是來自實驗國小的黃華鑫老師執教的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概念課和雒城一小的易元富老師執教的六年級《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複習課。聽了這兩節優質課,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一節精彩的數學課所散發的魅力,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過程而且還是一次藝術薰陶的過程。

本次執教的兩位青年教師他們的教學功底紮實,經驗豐富,揮灑自然,善於駕馭課堂,整個數學教學流程充實流暢,知識銜接順利得當,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可以説是達到情境交融。並且兩位教師均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敢大膽去表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接下來將談談在觀摩了這兩節各有千秋不同課型的數學課後我的點滴心得體會。

首先談談《分數的意義》這節概念課,黃老師首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進行談話導入,詢問學生“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可以用‘1’來表示?”學生能很容易的從身邊舉出表示一個物體的事物,接着黃老師利用自己的手分別從1根手指,5根手指(看作“1”隻手),10根手指(看作“1”雙手)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1”,並結合表示“一些物體”的實物圖片、學過的計量單位以及朗朗上口的兒歌多方面來豐富單位“1”的內涵,通過引申和擴展單位“1”的意義來幫助學生獲得和豐富單位“1”的感知和理解,接着回顧三年級“分蘋果”測量、計算這些情況下學習分數的產生實例過渡到本節課將繼續學習“分數的意義”。

講授新課的環節中,黃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圖片材料,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思考、小組合作討論,同桌互相説一説應該怎麼表示1/4,1/5和2/3…… 採用不同形式和方法鼓勵學生大膽主動表達自己的思路。其中有的學生老愛忘記“平均”這個概念,有的同學對於“分數的意義”表述模糊不清,黃老師都在耐心聽完之後及時引導,幫助理清思路之後讓學生再一次完整表述,糾錯的同時知識再一次得到鞏固。整節課黃老師很自然地帶領學生去探索體驗、感受“分數的

意義”,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色彩體現的淋漓盡致。讓學生充分的交流,適時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也很恰當地體現了在教學過程中自己作為指導者的作用,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的意義。

由於在平常的教學中複習課擔負着查漏補缺,系統整理以及鞏固發展的責任,很多老師都感覺不好上,又因為在之前的培訓和學習中我們都是聽取的新授課,所以工作室的老師特地為我們準備了一節複習課讓我們觀摩。聽了易元富老師上的六年級的《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複習課,讓我們對有其特定要求和方式的複習課型有了更多的認識,並且感受了易老師獨特的教學風格。

易老師首先創設了一個與課型相符合的“温故而知新”的情境,並借用這個標題與本節課所要複習的“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知識做了巧妙銜接,整個導入部分新穎並且聯繫了生活實際,兼具知識性,思想性、實踐性。接着對學生進行親切輕鬆的提問,帶領學生一起回顧整理學習過哪些平面圖形,它們的周長和麪積的定義又分別是什麼?在此過程中黃老師始終鼓勵學生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讓其明白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並且關注不愛舉手的學生,鼓勵他們嘗試來表述。然後通過一個個精心製作的課件和教具引導學生去回憶各個圖形之間的聯繫,進行知識網絡的建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帶領學生去發現“每學習一種新的圖形的面積都是轉化為學過的平面圖形”,結合“曹衝稱象”和生活中“化繁為簡”的例子來揭示“轉化”的數學思想,滲透數學學習過程中知識的“遷移和轉化” 的重要思想。

整個教學過程,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易老師自始至終都注重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圖形來説出其面積的推導過程,在學生説完自己思路之後易老師會給出反饋評價之後再進行補充、總結和歸納。這樣的設計不僅真實地瞭解到學生的掌握情況和理解程度,鍛鍊學生準確表述能力還讓學生對知識有了更清晰牢固的認識,真正落實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後面易老師根據圖形特點和學生學習層次水平的差異,設置了難度、形式不同具有針對性的練習,縱觀整節課,易老師成功打破了複習課枯燥、沉悶的氣氛,給我們呈現的是積極活躍的數學課堂。

聽課是新教師成長的必修課,走近名師,感受名師的優質課,每次聽完老師們的優質課體驗和感受高效課堂魅力的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教學有一番新的全面的.審視。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們應把這一次次聽課中的感悟化為自己努力成長的動力,將每一次聽課的收穫作為自己成長的步步階梯!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範文二】

老師們都知道,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不能把競賽課的所有內容原封不動告訴大家。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一)還數學課堂安靜

聽完這次競賽活動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次競賽課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開課在我眼裏是熱鬧有加,整堂課如雷貫耳的掌聲、讚揚聲、小組合作討論聲,遊戲高興地叫喊聲,真的聲聲入耳,還有那變幻莫測能刺激視覺的課件,一個比一個美,讓我們可望不可即。而這次的課堂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課堂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信息的空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二)課堂教學體現數學味道

很多老師心裏想,數學課堂肯定體現數學味道,這還用説。老師們都知道,為了迎合課改的精神,一些公開課,老師為了讓數學課堂更加充實生動,更加吸引學生,老師在教學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識;為了擴展學生知識面,老師又加入了相關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為了豐富課堂語言,有感情,用着詩意一般語調講課;為了節省時間,用了大量畫面精緻的課件。一節課下來,涉及的科目很多。學生不知這節課到底是什麼課,數學課也像,自然科學也像,綜合課也像,最終成了“四不像”。但這次的課堂卻體現了數學應有的味道,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次講課內容多樣,不像以前公開課那樣講簡單數學認識。這次不僅講一些比較抽象知識――用字母表示數、中位數等。還講了一些比較有難度的知識。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二是重視數學語言表達,教師語言簡潔精煉,言簡意賅,沒有多餘的話,最大特點是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注意學生語言的嚴謹性。

(三)多媒體的大量運用

最後我簡單地説一説有關多媒體的運用,老師們都知道,數學課堂上運用課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節省時間,二是直觀形象展示給學生。這次的課件製作水平相當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課件華而不實的現象,學生的專著力只在課件表面的畫面上,沒有起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作用,課件成了擺設。課件是教學的輔助手段,為教學服務,不能主次顛倒。

以上是我這次聽課後的感受。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改革走到今天,已經由當初的羽翼末豐逐漸成熟起來,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後,也祝願老師們在自己的教學園地這塊實驗田裏結出豐碩的果實。

篇3: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今天上午聽了我校張老師的《連加、連減》、趙老師的《分數的大小》、胡老師的《母親的純淨水》,三位老師的課都是在上週已經講過,並且得到了實驗國小和進修附小的老師的指導,今天只是上重課,可是效果並不理想,勉強能有一節算是良好,其他的都只能是合格。由此可見,老師們的課堂教學水平急需提高,但是提高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即使有專家指導,也不能在幾天之內讓老師上出優質課。對老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我們只能在現有的條件下,從點滴做起,一步一步的提高他們的水平。

張老師講的《連加、連減》是一年級的內容,屬於一節新授課,主要教學內容應該是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及算理。張老師精心準備了課件,採用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現本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可以説情境的創設是比較成功的。

一共有多少隻小雞?張教師未經學生思考與討論,就指名讓學生回答,主要採用的是一問一答的方式,學生有多種計算方法。未經優化老師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採用5+2+1=8這個算式。然後引導學生分析算式、計算算式、讀算式。緊接着以同樣的方法處理了連減。探索交流、解決問題這一環節應該是教學的重點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應該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讓學生在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基礎上,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案,不要認為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就不能獨立的解決問題,其實教材中涉及的問題都是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置的,學生經過思考有能力自己解決,而在這節課中學生並沒有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有學生之間的交流,以便優化算法,而張老師並沒有讓學生交流直接告訴學生要怎麼計算。沒有探索,缺乏交流,直接形成結論,這一環節的教學是相當失敗的。

在鞏固應用,內化提高這一環節,教師設計新穎。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圖例,讓學生根據圖例列式計算,這樣比較直觀,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緊接着進行綜合練習,讓學生做教師事先準備好的題卡,然後讓學生逐一回答,並説出計算過程,但是由於前面沒有讓學生對算理形成全面的認識,學生説的比較困難。在處理這一環節時,可採用多種形式,如:競賽、互出習題、板演等,讓學生在趣味性較強的活動中就能達到練習的效果。教師對學生的習題逐一訂正,可以讓學生互相訂正。

最後的整理環節,主要是根據板書內容讓學生説一説這節課學的知識。

雖然這節課張老師做了精心的準備,老師的基本素質也很出色,但是由於第二個環節處理的失誤,這節課不能算是一節優質課。

篇4: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搭配中的學問》是三年級上冊的一個實踐活動課,教材以配菜為素材,提供了3天菜譜供學生進行一葷一素的配菜活動,作為主例題,而將衣服的搭配(2件上衣和2件褲子及一件裙子)作為鞏固練習,試圖讓學生體會搭配中的規律,學會有序思考,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兩位老師根據本地學生的生活經驗,“反客為主”都以衣服的搭配作為主例題進行教學,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文章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出自,轉載請保留此鏈接!回顧兩位老師的課堂,都以探索學習活動做保障,憑藉有效學習支持學生的學習,有探索和練習可以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真實和紮實。下面具體回放兩位老師的教學過程,再次品味兩們老師的良苦用心。

數學教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繫的,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兩位老師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繫起來,寓數學知識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用現實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學生的記憶,以學生最常接觸的搭配衣服為情境,營造氛圍,用“猜一猜”活動,將現實和課堂、生活與數學有機聯繫起來。

“猜一猜”:此環節兩位老師都通過簡單的情境將學生帶到本課的主例題,都以“猜一猜”(2件上衣和2件褲子有一件裙子,上裝下裝各選一件,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學生憑藉自己已有的經驗,能夠進行猜測和判斷,但此時更多學生的搭配是零散的、無序的。

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複、不遺漏。教學中力求做到問題的提出具體、明確、到位。有效的引導學生思維由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擺一擺”這一環節,教者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索與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掌握了搭配的規律並提升歸納瞭解決此類問題的策略。

“擺一擺”:之前的猜測和想象,需要具體的操作活動來佐證和擴充。兩位老師在課前都作了充分的準備,以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讓全體學生進行動手搭配,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後兩位老師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了課堂的魅力。陳老師在學生操作完成後,請三個典型的學生上台演示,一個是以上衣為主線,一個是以下裝為主線,另一個而出現了遺漏,通過學生的反饋和總結,得出不遺漏、不重複必須按一定的規律進行搭配,突出了本課的重點。而何老師在學上台搭配後,在反饋時直接拿掉一件上衣(以上衣為主線)或一件下裝(以下裝為主線)恰到好處地利用了教學資源,生動、鮮明、直觀地體現了按一定規律進行搭配的重要性。此環節兩位老師以不同的作課方式達到了相同的教學目標,起到了異曲同工之效。

“寫一寫”是上一環節的引申部分,重點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個性化、簡潔化的表示方法,使學生明白各種不同的搭配可以用盡可能簡單的數字、字母、符號表示出來。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心得體會,學習心得“寫一寫”:兩位老師在主例題教學後,佈置了寫一寫,寫的實質為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搭配結果。課堂上,有的學生用文字,有的用數字,有的用圖形。這些表達方式,具體而有效,實現了實物到圖形的抽象,藴涵了學生各自對問題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層次思維水平。

“練一練”這一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具有層次性。

“練一練”:兩位老師在這個環節上的設計也有所區別,陳老師穩紮穩打地呈現了教材中的例子和練習,讓學生所學知識得到很好的鞏固。而何老師則在教材的例子和練習的基礎上,將到中國館的路線從2——3到3——3到4——5,加深了練習的難度,拓寬了課堂的深度,使學生的學習達到提升。

縱觀兩堂課,兩位教師的四個教學環節不是隨意組合的。而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各自承載着不同的教育教學價值,各種數學思想分層次、分步驟地藉助素材的探討進行滲透。儘管她們的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有所不同,但都能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讓學生學會了有序思考問題的方法,能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和感受“用數學”的愉悦,令我們徜徉在別具異曲同工之妙的教學生態中,盡情地享受殊途同歸之效。

篇5: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我校組織全體教師“班班通”技能大賽,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孫伶俐老師上三年級《三角形的內角和》,孫老師在課件裏呈現猜謎語遊戲,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着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孫老師從猜謎語遊戲,激發興趣——聯繫自身,體驗三角形內角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這項遊戲,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次賽課中,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孫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

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複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在這些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正如李教授在點評時所講:“在分析教材時,要適當舍取一些教材內容,做到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篇6: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11月21日我跟隨教研室樑老師還有一行十多人到來北京中關村二小參加了海淀區中年級段國小數學教研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藉助模型解決問題,有效拓展思維路徑。北大附小鄧旭老師講了《分棗》一課,通過分棗這一情境的創設,讓孩子藉助點子圖、格子圖理解56除以4分的過程,通過對算理的理解進而進行豎式計算。中關村二小王娟老師講的《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讓學生藉助小棒這一實物,體會分的過程,用模型支撐算理,理解豎式。兩節課都針對教研主題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教師們在聽課的基礎上,課後分為6個大組針對模型教學的看法和困惑,展開了熱烈的研討、交流。各個小組的討論如火如荼地進行着,各小組陸續將本組的結果或以文字,或以圖畫的形式記錄在大彩紙上,並張貼在黑板上。現場的老師們都在思考並積極參與到討論之中,教研氛圍既緊張又融洽,時時迸發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最後海淀區教研室張紅老師從不同的視角闡述了模型在教學中的應用與作用,我們如何進行把握,如何使模型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對接,帶動老師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在聽課、研課的過程中,老師們有諸多收穫和思考。用張紅老師的話説:區教研其實是領着老師過日子,課要樸實無華,卻又有研究的價值,幫助老師們體會在路上的思考。

聽課之後梳理收穫與思考。本節課重點討論了:一節計算課教學如何讓學生感興趣?怎樣藉助模型有效體現算理突破算法?模型該怎樣去選擇?什麼時候用?什麼人用?一系列的問題被提出來,但頭腦中卻沒有太清晰的答案,還要慢慢捋。

數學教學在備課時什麼最重要,我覺得確定教學目標是關鍵。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它決定着教學內容的確定與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兩節課同時將教學目標設定用模型理解算理,創設分的情境,讓學生藉助模型去豐富體驗過程,算理與算法結合,豎式與小棒對接,強化了學生的認知。想想自己的教學可能更多的側重於算法,這一次聽課活動使自己對這一部分內容有了更深的認識。

新課改的數學強調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把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就要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兩位老師通過分棗、分巧克力,使問題迴歸生活。教學過程中兩位老師都捨得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去表達、去體驗。學生的擺一擺、圈一圈、畫一畫、説一説,體現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不斷地引導交流、梳理、提升,在理解的基礎上,達成知識的共識,使課堂充滿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將努力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自主交流,大膽質疑,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悟,悟中得。

篇7: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五一前,我參加了河南省國小數學優質課評選的聽課活動。三天聽了將近二十節課,感受頗多,下面我就談談我的聽課體會。

首先,參賽的優質課一個突出的共同點就是,整體設計都很好。無論是課件的製作、教學環節的安排、教師的點撥、啟發,還是小組的合作,都遵循着讓學生掌握知識和培養學生能力的原則。從導入開始就緊緊圍繞這節課要進行的話題,對舊知識的複習環節也設計得自然,把新舊知識在這一部分連接起來,設置了很好的梯度,學生很容易自己就可以嘗試新知識。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給學生一個階梯,階梯設好以後,為後面學生的自主學習掃除了障礙,學生自主合作就很容易。這是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把握不好的一點。例如:本次大賽的王小玉老師,她講的《包裝的學問》一課也採取多媒體教學,首先出示幾個圖象讓學生看圖找信息,再讓學生提出問題。先讓學生估算,再獨立計算,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學生上台扮演。整個環節銜接得很好。我聽完這節課的體會是:教師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蒐集了很多資料,並且在課堂上,能夠靈活運用現有的課件資源,採用板書課件互相變換,既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共享性作用,又節省了時間,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者思維縝密,對知識系統可謂瞭然了胸,因此所設計的教學環節條理清晰,教學內容知識點不論從縱向看還是從橫向看都考慮得相當周全、細緻,處處體現了新課程所創導的基本理念思想。

其次,這些課堂的拓展部分都關注了所有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的機會。如果我們在課堂上只把學生當成容器,把自己的教案

全都傾倒在容器內,而不讓學生有任何其他的想法,以免節外生枝,其實這就是忽視了對學生創造性關懷,只會讓我們的課堂毫無生意。新課程提倡對話,師與生對話、生與生對話、生與讀本對話,這樣課堂就應該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老師和學生都可能在課堂上創造出奇蹟,喚醒潛能。

第三,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王珍老師在教學《認識分數》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講解,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她的課堂語言簡潔,準確,她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彰顯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另外,還有好幾位老師都能聯繫實際生活來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她們的課,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第四,幾乎所有課堂上,學生們的發言聲一個個都情緒激昂、踴躍、洪亮,聽課的老師們都不禁發出嘖嘖的讚歎聲,我也頗為感到神奇。它徹底改變了過去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概念、法則、定理、公式,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從這次聽課活動中,在一線教師這裏充分體現了課改工作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例如:張廣萍老師的《小數加減法》一課,張老師整節課都是讓學生自己探究和小組合作的形勢來學習新知識。首先問學生喜不喜歡看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郎》?再讓學生講故事,然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

列出式子。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中收益,使我們更加體會到學校教育要真正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掌握多媒體教學手段,成為學生的指導者和促進者,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舞台。

通過聽這些教學能手的課我也發現了與他們還有很大的差距。以後再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兩點:1.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因此,應精心設計每一節數學課,尤其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都要進行精心的設計。2.教學過程要精緻

在講課時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要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要恰到好處、板書也應充分體現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應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要得當,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總得來説,通過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聽課是教師的必修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我會珍惜每一次聽課的機會,努力學習其他老師身上的優點,使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

篇8: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10月17日,我河東區教研室在湯頭街道中心國小舉行“數學送教下鄉”活動。觀摩了三位優秀數學教師採用不同學段、不同風格但同樣精彩的課堂教學。第一節是邵珠浩老師的《田忌賽馬—策略》,第二節是王佩佩老師的《圓的認識》,會後,第三節是劉玉娜老師的《百分數的寫法和意義》。各位老師通過自己的課堂實踐,給予了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最前沿的引領,最智慧的啟迪。一天的學習讓我近距離感受着他們獨特的教學魅力,耳聞目睹他們在課堂上的精彩演繹,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重視營造愉快課堂。在觀摩中,充分感受到三位老師都是在努力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每位老師的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我們看到教師課堂體現了:重視營造和諧,愉快的自主探究課堂。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來傳統教學中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施與者和容納者;現在課堂中的,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下面就從一下幾點談談本人這幾節課感受最為深刻的地方。

一、紮實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積累經驗。

二、課前準備過程很有特點,每位教師採取不同的方式創設情境教學,這樣不會讓學生一開始上課就覺得很緊張,而且還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吸引到課堂中來,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學習的最佳狀態。

三、教學課件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無論從課題材料的蒐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引人入勝,而且大多數都引用了視頻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動,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四、練習設計基礎實效,新課過後的練習要及時鞏固基礎。只有及時鞏固才能更好的使學生牢記掌握所學知識。

五、討論交流的主體是學生。合作交流是數學重要的學習方式,以前聽課觀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師生的對話,老師對學生彙報進行彙總或評價訂正。重結果,輕學生思維的碰撞和交流。

六、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在這聽的這幾節課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對學生的來回答做出積極的評價,尤其凌燕老師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老師親切和藹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孩子們積極向上的鼓勵使得整節課都充滿着活力。

雖然只有三節課,但老師們帶給我的精神大餐,卻讓我享用不盡,使我有如入馨香之室,受益匪淺。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會總結經驗,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們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篇9: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5月8日--9日,我參加國小數學名師教學觀摩研討會。在2天的時間裏,觀摩了8節示範課,聆聽了2個學術報告,聽了這些名師和專家的課,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下面我就説一説我聽課後的感受。以前覺得教國小生還應付自如,每天都能認真備課,有時觀看名師的錄像課,並把精華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但上過課後也有很多的困惑,為什麼同樣一篇教案,名師們在課堂上是那麼的揮灑自如,孩子們學起來也是興高采烈,而到了我的課堂上卻是不盡人意?蔡宏聖和朱玉如兩位老師的學術報告後中提到:“沒有課前的精心預設,就沒有課堂上的精彩生成。”聽了名師的示範課以後,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尤其是名師們的敬業精神令人感動,

太原市張琪老師《確定位置》一課中,充分地讓我感受到了“數學應該是現實的,是生活化的,是兒童樂於做的。”張老師首先讓學生找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由於標準的不同而產生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使整節課都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生完成教學,真正的展現了學生的自主能力。聽了李小春老師的課和講解後,更讓我感到的是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自已動起來,同時在動的過程中更應該發現問題,正如李小春老師説的:“教學不是讓學生學會知識,而是讓學生帶着小問題進入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這句話更深刻地點到了我們目前的教學中的不足,每節課的教學不是問學生學會了沒有這麼簡單,而是要讓學生在本節課學習的認知能力上產生出更多的問題,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地去追求學習新知,正如“學無止境”一樣,知識是沒有終點的,就象走路一樣,當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時,我們回頭看時好象是到了一個終點,但在我們的面前卻又產生了幾條沒有盡頭的新路。教學和學習也應該是這樣的,是一條永遠沒有盡頭的路,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是否能在學習完後產生更多的有代學習的問題。

後來,聽了蔡宏聖老師和朱玉如老師的課和學術報告後,更讓我感到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兩位老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藴含着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他們的學術報告更是讓我感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和差距,更讓我們感到要學習名師紮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澱、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湛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

在這短短的2天時間裏,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想一想一名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雖然我們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實是生活的本質,多彩只是生活的點綴,捨棄平實而追尋多彩,結果必定是浮華人生。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如此!名師們走進課堂,讓課堂走進生活,用真情撥動學生那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語言、創造的精神的琴絃。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名師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師的課堂樸實而顯睿智。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也讓我的教學生活化、細節化、智慧化。

篇10: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台,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我有幸去聽了“火炬開發區第五屆優質課比賽”,現在我把聽課後的心得體會向老師們作一個彙報。我就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感受: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

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編材。如中心國小的馮麗芬老師講《位置與方向》,從學生感興趣的校園定向運動引入,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運用這些與生活貼近的知識,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慾就強,要突破的願望就強,做起題來積極性高,也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而這些正是這羣聽課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學生喜愛的,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變得摸得着,看得見,易於接受,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更好的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較高的培養,也實現了“生活經驗數學化”。

2、在這些優質課中,體現生本教育,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課上,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比如:四小的樑金燕老師講《垂直與平行》時,讓學生猜想掉在地上的兩根小棒的形態。讓他們自己探究,猜想,驗證等方法得出兩條直線的關係。教師憑藉個人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及獨有的人格魅力駕馭着課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建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鬆地學會了知識。另外,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給了學生一種集體榮譽感。

3、精彩的導課非常重要。

參賽的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課堂導入,有的以小遊戲等活動導入新課。有的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中心國小的馮麗芬老師用學生都喜愛的校園定向運動引導出課題《位置與方向》。寓學習於生活,寓學習於娛樂。

4、教師評價及時到位並且多方位。

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如“你真細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香暉園國小的周雷老師在課前就不停的鼓勵學生要做個善於思考的人。在課中,他也很善於鼓勵和表揚學生。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裏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5、注重“板書”的設計與書寫。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每一節課都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課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書的。這次優質課,每一位老師都在板書的設計上下了工夫,有的老師書寫工整,有序的列出了本節知識點,並且將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用線畫出,使本節知識清楚明瞭。

以上是我這次聽課後的感受。總而言之,此次的優質課觀摩讓我學到了很多,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這些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d8dnr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