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教師暑期培訓心得 篇一

今年暑假,我校組織了為期十天的老師培訓,培訓內容不僅豐富全面,而且特別細緻。從中學校老師職業道德及修養到怎樣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老師;從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思路、詳細方案到任課老師該如何上好課、如何佈置作業;從如何搞好班級管理到問題同學的個案分析等等。許很多多與我們老師自身工作息息相關的問題都在幾天的培訓中找到答案,平常老師們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根本無暇抽出時間進行全面的培訓,所以這次暑期培訓就顯得更加難能珍貴!

在培訓期間,校長帶領大家學習了《中學校老師職業道德及修養》。雖然這一話題每年提起,但是已從教多年的我通過今年的培訓,才真真實切意識到,職業道德修養對於老師這個職業而言,是多麼重要。由於作為一名老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同學眼中的榜樣和標準。老師在同學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種年齡階段,老師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過他們的父母。因此老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和關係到同學將來的品德進展。老師必需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這是老師這一職業的特別性,也是倍受家長和社會關注的焦點。

我覺得《老師的職業道德及修養》,與我們老師的日常工作息息相關,集中體現在老師的教育責任感,關愛同學及教學質量三方面。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就應當具有劇烈的工作責任感,只有劇烈的責任感才能帶動起工作的熱忱和動力,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職業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精力。我們要時刻留意自己的言行並留意同學的反應和變化,為同學樹立好的榜樣,改正不良習慣。比如改正吸煙的習慣、改正隨地吐痰的習慣都是老師的基本責任。假如缺乏對同學負責的心態,又如何將工作熱忱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別談兢兢業業地為同學服務了。光有責任感還不夠,老師不應只成為同學的導師和幫手,更應當是同學的伴侶。所以關懷、愛惜同學是一個好老師最起碼的要求,也是劇烈責任感的體現和昇華。關愛同學首先應當是對同學人格的敬重,以公正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每一個同學,不能以偏見、片面的態度對待他們。除了關懷他們的學習以外,還應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向着樂觀、樂觀、上進的方向進展。除了關懷他們在校的行為,還應瞭解他們課堂以外的生活,以便準時、適當、全面地關心和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老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更重要的還要體現在教學質量上。老師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老師應無私地奉獻自己的`學問,傳授同學最新的文化,保證教學質量。教育可以是一件簡潔、輕鬆的事,也可以是一件困難的事,關鍵看一個老師如何看待。假如只是單調地將課本上的學問從前至後講完,這就是件很簡潔的事。假如要在學問傳授的過程中,既能引導同學舉一反三,學會學習,又能懂得思索,主動學習,這就是件困難的事。優秀老師面對不同同學,討論不同的教學方法,堅持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這是特別不簡單的,同時也是我們老師的責任。

在培訓中,學校還組織了部分光華學校老員工及部分優秀老師作了《和光華一起成長》、《師德標兵》等報告。聽了報告,我深有感受,身為一名老員工,我親身感受着學校從小到大,從當時的幾十個同學壯大到現在的幾百個同學,這進展過程中的每一小步變化,無不驗證着學校高層領導的英明決策,無不凝聚着光華員工的辛勤付出。學校進展的同時,也為每一位員工尤其是年輕員工,創設了足夠的成長空間。回顧自身幾年的變化,雖然沒有取得什麼驕人的成果,但對學校為自身進展供應的這一平台仍心存感謝。老員工及優秀老師的報告猶如一餐豐富的的精神食糧,使我進一步堅決了信念,堅信大光華學校會一步一步走向輝煌,同時我們也深刻意識到,在學校不斷進展壯大的過程中,我們唯有不斷提高自身力量,不斷充實自己,才能跟上學校進展的腳步。

十天的校內培訓即將結束,培訓之初因耽擱假期而滿腹牢騷,現已蕩然無存,培訓中的全部收穫,將結合日後的實際運用到自己工作中去。我們從教之路任重而道遠,儘管“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吾將上下而求索”。

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二

學校也是組織我們在這個假期裏面進行培訓,讓我們對於工作有了更深的體會,同時也是聽優秀的老師講課,讓我也是知道差距,懂得自己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去走,即使之前有所成績,但是也是需要去繼續的努力,來讓自己是有更多的收穫,從而把教學做的更好才行的,而此次的培訓,我也是有些感觸心得。

以前自己也是有一些成績,覺得自己還是很優秀的,很多教學的方法也是懂得的,同時學生的成績也是不錯,所以也是有些驕傲,但是此次的培訓卻是讓我意識到,其實山外有山的,很多優秀的老師,而自己卻是不能自滿,還有很長的路要去走,老師講課的時候,我也是更感觸到優秀老師的一個從容,和學生的互動也是讓我羨慕,引導問題的方式也是讓我感覺到其實自己還有很多的方面要去學習,課堂其實還可以做的更好,更出色一些,雖然自己也是還行,但是一對比,就看到了差距。這也是這次培訓我所最感觸的一點,學習是要持續的,同時也是不能覺得自己是沒有什麼需要再去學的,其實並不是如此,每一個優秀的老師也是在繼續的學習,而自己其實也是有很多還需要努力。

老師講課過程其實也是給了我很多的感觸,以前雖然我也是會和學生互動,但是做的其實還是不夠的,而且學生的積極性其實並不是那麼的好,我更多的也是花費時間去督促,去讓學生有壓力的情況下學好知識,但是這樣卻是消耗了自己的時間,同時效果並不是那麼的好,我也是清楚學生的確要自主,但是之前覺得他們還小,很多的習慣不容易堅持,並且其實自己也是要多對他們有要求才行,但是聽了老師的講課卻是發現,其實學生比我們想到的還要優秀的,很多時候並不是需要監督,而是需要我們有正確的方法去做好引導,讓他們對於學習是產生興趣的,這樣即使沒有監督,他們也是會自覺學好,這樣不但是對於學生去養成習慣更好,也是節約了我們老師的時間,重要的還是一個方法的問題,我也是從此次的培訓之中感觸到。

以後的教學工作裏頭,自己也是要繼續的學習,多一些思考,更有效率,來讓教學做好才行,同時也是要多和學生去交流,更多的採用方法來引導學生自主的去學習,對學習是有興趣的,那麼自己的教學才能做得更好。

教師暑假培訓心得體會 篇三

經過這一假期的研修,讓我感到緊張、快樂、幸福,每天我認真觀看視頻,靜心傾聽專家精彩點評,用心撰寫作業,誠心與各地老師進行交流,讓我對英語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親自感到自己是在與智慧同行。作為一個英語教師,我一直認為平平淡淡,不求名不求利做一名普通教師,把學生教好,讓學生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即可。可通過研修,我的認識有了轉變,對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了一種新的理解。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一。視屏——聲情並茂,聆聽親近。

研修學習,最主要的一項就是看視頻。觀看了名師的課堂實錄和聆聽專家精彩的教學點評與講座,使我頗受啟迪。我不住地讚歎名師們的教學設計,同時也不斷地學習並用筆記錄着專家們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通過觀看視頻讓我認識到: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作為英語課,不僅要讓學生學生學會聽説,還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方式;其次,要多發掘地方課程,豐富英語課堂教學,;其三,老師要真誠、平等地對待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做到“授之以趣”。專家播撒的智慧雨露讓我如沐浴在春雨裏,使我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並領會到了一系列先進的新課程的理念,使自己更有信心去做好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

二、提交作業——絞盡腦汁,挖地三尺。

作業是本次研修必備的項目,在聽完專家的精彩講座後結合工作實際,談自己的疑惑、體會或是經驗。一篇篇作業都是發自肺腑之言,有的談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及解決的辦法;有的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自己的經驗,有的談出了自己工作中的疑惑或不解,還有的談自己聽了專家精彩講座後的體會……可以説通過作業讓學員之間,學員與專家之間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在交流中深入研討,在交流中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在交流中也讓我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知識。同行們的經典語錄不斷啟迪着我的智慧,讓我這個沉浸在小圈子裏的井底之蛙,跳出來看到了周圍世界的精彩。

三、點評——各出高招,互相學習

點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借鑑的平台,我們可以就教學中碰到的問題與同行們進行探討;也可以參加博客中任何人的教學設計、課後反思、論文、案例等材料的評論;還能就某一問題通過訪問其他同行的博客、留言給專家、有經驗的教師等多種形式進行解決。這讓我深刻認識到網絡的便利,讓我開闊了眼界。我的思維再不僅僅是侷限於這麼一塊地兒進行交流學科經驗,而是能和全省各地的教師進行交流、合作、討論和學習,並且能與專家進行直接溝通,從平台學到了很多的有用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方法。為我解決教學中的疑惑及實際困難提供了便利。也讓我學習同行及專家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借鑑到了一些好的教學方法。讓我們背起思想的行囊,向着心中的目標出發!

教師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四

我聆聽了四場乾貨滿滿的講座,受益匪淺。闞國霞老師和王小琴老師從心理學角度入手,結合工作中的實際案例,為我們呈現出行之有效的融合教育的方式;張芸老師根據教學經驗,提煉出許多低年級教學的策略,並展示了她任教學生的許多作品,她對孩子們的悉心指導,令我心生敬佩;趙霞老師理論性特別強,邏輯清晰,思維嚴謹,善於從雜亂紛繁的客觀事實中提煉出普遍的規律,並落筆成文,他們不是已經發表論文,就是在發表論文的路上,為我們樹立了優秀教研者的榜樣。

在講座中,我聽到了許多的概念,有像融合教育、勞動教育這樣比較大的類別,也有如低年級教學、寫-讀教學這樣具體某一層面的內容,經過消化和思考,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彙報我的心得體會。

第一,教育是什麼。在此特指學校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教育的重要性之一就在於學校教育的正面導向作用,他指出學校環境是一個大家極力營造的有關真善美的環境,這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同。社會上和家庭中,有許多好的影響,也有許多不良習氣;孩子身邊的玩伴有良好的榜樣,也有壞的示範……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怎樣甄別好與壞,怎樣進行選擇,是不確定的。而學校則不同,在校園這個特殊的環境裏,不管學生的實際表現怎樣,起碼每一個人都知道哪些是真善美,哪些值得褒揚,哪些會被批評。仔細想來,古之私塾,現今校園,在整個社會中而言,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難怪校園向來被稱為是“象牙塔”,凡是校園歌曲、校園小説總讓人覺得清新,純潔。校園時光大體上是一個人道德比較淳樸的歲月。

闞老師和王小琴老師都提到了融合教育的案例,他們都遇到了有別於同齡人的孩子,從他們的個性化教案和教學視頻上,我們直觀地感受到了她們的用心,也看到了對這一類孩子進行教學活動的困難。在生活上,我們可能是一個缺乏耐心的媽媽,是一位喋喋不休的妻子,但是面對學生時,這兩位老師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專業素養,足以贏得每一個人的尊重和讚歎。這些孩子表現出來的與眾不同,並不是不遵守規則或是不勤奮刻苦的後果,而是一個現實問題。闞老師和王老師的言行示範,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最終孩子會走向什麼結果,沒有人能夠確定,但是我們都知道,在這樣的悉心教導之下,他們一定會走向一個更好的未來。

我想,這就是學校教育的魅力之一,即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在校園生活當中得到可能是當下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對待。

王小琴老師的個性化教學方式,闞老師的心靈小屋,這些都為普通教師提供了更為專業的方法指導和研究方向,為每一個孩子融入到秩序井然的班級活動提供了思路。她們的言行舉止都體現了正向的'心理暗示,正是許許多多這樣有能力有情懷的老師的引導,學校才成為真善美的搖籃和集中地。

學校本身是社會的一部分,我們教育出來的人,最終要融入社會的洪流當中,要走向更廣闊的社會。當孩子們走出校園的時候,他們是否有過硬的本領?他們是否有解決困難的方法?他們是否有面對失敗的勇氣?是否能夠在失敗後重新拾起信心,安然度過每一次低谷?他們是否禮貌、文明、有教養?等等,這些都是我作為一名教育從業者經常拷問自己的問題。

孩子們在學校教育中的人際交往,可能是他的人生中比較好的一段交往體驗,老師對每一位學生的態度實際上也是利用教師身份特有的影響力,給學生們樹立一個示範榜樣,充分調動、激發孩子們天性中的真善美,引導同學友善待人,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從小心中有愛的孩子,長大後就會成為有愛的成年人,那時他們的能力更強,責任更大,他們的愛也能滋養更多。

第二,勞動教育的積極作用。幾位老師在講座當中都提到運用了很多的心理干預和暗示,包括大量的專業量表。其實,任何的量表都是一個參考工具,工具的作用在於將心理的現狀可視、可測、可描述,問題能夠被描述出來,問題的解決才有可能。但是量表也不是萬能的,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它只能是一個參考工具。不過,很多老師都會分享勞動教育的作用,勞動的過程和成果因人而異,但是勞動的體驗和收穫都是實實在在的。在勞動的過程當中,很多心理問題能夠被解決,被治癒,而且解決的方式是“潤物細無聲”的,解決的的過程往往是勞動者本人的頓悟。

上次講座當中許德斌老師分享的種西紅柿種黃瓜,最後不僅收穫滿滿,還種出了許多教育心得;闞國霞老師不放過校園裏的每寸土,帶着學生們種向日葵,每年向日葵花開的季節,她們班級的向日葵花圃成了校園裏的網紅打卡地,花開的喜悦、燦爛的花盤都給人帶來積極地心理暗示。

我自己也喜歡種地,每當心情煩躁無法排遣時,我就會在土地上尋找安慰,每拔掉一叢野草,彷彿心中就多一份清靜之地。拔草的時候,我發現很多長勢旺盛的草,只要你尋根究底,順着枝枝葉葉尋找,最後總能找到一條細細的根莖在作怪,只要拔起細細的根莖,那麼不管這草長得多茂盛,它終將被消滅。從中我得到啟示,那些表現不好的學生,種種不符合規範的行為實際上只是外顯的雜草,只要我們順着這些行為,探究背後的根源,然後再對症下藥,那麼壞行為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人來源於自然,就不應該與自然割裂。歷史上,總有許多名人志士官場失意、人生低谷之時,就到自然當中尋求慰藉。他們在山腳下開墾一片荒地,栽瓜種豆,在勞作中逐漸體悟人生的哲理,雖然最後收穫的是“草盛豆苗稀”,但是他們的精神上卻擁有“悠然見南山”的開闊境地。

孩子在勞動中能夠收穫什麼?

首先,最直接的收穫是各種精細動作、大運動的發展,拔草時耗費的力氣、仔細剔除發育不良的種苗等等,是對孩子最好的身體鍛鍊,這其中還涉及到協調性的發展、注意力的訓練……真是好處多多。其次,孩子在勞作中學會等待,體會到收穫的喜悦。勞作者收穫到的每一顆果實,都有他自我價值的投射,而這是單純的課堂教學難以達到的。人們常用“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來批評好吃懶做的人,勞動可以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的孩子在勞動過程中,看見了種子如何鑽出泥土,知道青蛙、燕子、瓢蟲各自有捉蟲的本領,他們能夠聞得到植物開花的香味,會明白茼蒿的花朵和雛菊一樣好看,空心菜的花簡直美得不像樣……大自然會對勞作者進行美的薰陶,孩子在勞作中感受到生物學、文學的美好。蘇霍姆林斯基經常把學生帶到田野菜地,去觀察各種實實在在的景象,從而激發孩子們寫出許多出人意料的句子。孩子參加了勞動,那麼他就接受了潛移默化的教育。

勞動能夠治癒人。勞動的過程,既是生活經驗的積累,也是心理成長過程的開始。幼小的孩子在勞動中體會到秩序,學會統籌地安排,孩子照料一粒種子直到有所收穫,這一過程像極了老師照料學生,並對孩子的未來滿懷期待。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智慧的中國人早就從大地萬物中得到啟示,將人與自然緊緊聯結在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勞的中國人一直鼓勵人去勞動,在勞動中實現自我認知的提升。這些落實到我們眼前的學生身上,那就是,來吧,孩子,我們一起去拔一拔草,再種下一顆種子,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k673m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