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培訓心得精彩多篇

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培訓心得精彩多篇

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培訓心得精彩多篇

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加強勞動教育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也是一個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過程,不可能簡單地一蹴而就。就學校教育來説,要將勞動教育列入必修課,根據不同學校、不同年齡段編制詳細的勞動教育大綱,編印不同的教材體系,制定不同的考核辦法,中國小要全力走出應試教育怪圈,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大中專學校和職業院校要在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的基礎上,加強勞動技能教育,為他們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就家庭教育來説,家長要為孩子創造勞動機會,教孩子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切忌事事包辦,過度溺愛。就社會教育來説,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大正面典型宣傳和負面典型鞭策,讓“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不管歲月怎樣變遷,勞動都是社會的永恆主題,也是每一個青少年應該樹立的勞動觀念。但願新時代勞動教育能夠讓每一名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鍛造過硬的勞動本領,並在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篇二

傳統育人方式的典型特徵是“坐而論道”,它以聽講、記憶、理解、練習、考試為主要活動形態,可以稱其為書本型或認識型的育人方式,這種育人方式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有其優勢,但這種優勢同時又是我國基礎教育的“軟肋”,它嚴重束縛着我國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核心素養導向的新課程、新課標呼喚新的育人方式,我們如何找到一個支點,破解這個“短板”,倡導和重建嶄新的育人方式?這個問題一直伴隨着課標的修訂(研製)過程。

課標修訂(研製)不僅要為課程內容確立標準、也要為學業質量確立標準、同時還得為教學活動確立標準。為教學活動確立標準本質上就是解決“怎麼培養人”的問題。“怎麼培養人”是最關鍵的問題,當然也是難度和挑戰性最大的問題。各課標修訂(研製)組在對這個問題進行持續交流研討的基礎上,取得的重要共識就是必須強化“實踐意識”,確立實踐在各學科培養人中的重要乃至核心地位。學科實踐因此成為各學科課程實施和教學活動的關鍵詞和中心詞,為此各課標在教學建議和教學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實踐活動的要求,如觀察、考察、實驗、調研、操作、設計、策劃、製作、觀賞、閲讀、創作、創造等。從這個角度説,落實課標就是要把這些實踐性活動真正落在實處。可以説,實踐性就是新課標為教學活動確立的“剛性”標準,新課標所要求的新教學不是簡單地在原有的育人方式框架中增加點“實踐”“活動”的成分,進行修修補補,把實踐活動只是作為手段、點綴,而是要以學科實踐為支點,撬動傳統育人體系,構建以實踐為中心的新型育人方式。

為什麼要強化實踐,確立實踐在教學中的關鍵和核心地位?説到底這是由核心素養的本性所決定的。核心素養本身就是人身上具備的可以真實而持續地表現出來、行動出來的素質,它的形成本質上是一種實踐的過程,沒有行動、創造、體驗、感悟,只有記憶、背誦、理解、思維,根本無法形成核心素養。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把書本的知識與學生的身心有機融為一體,外在的知識才能變成學生內在的能力和品格。

當然,我們強調實踐絕不是要否認認識的作用,而是要把兩者有機地融合起來,讓認識在基於實踐、通過實踐、為了實踐的過程中得到落實、得到糾正、得到批判、得到提高、得到深化、得到建構、得到創新,這樣的認識才能更好地引領實踐、指導實踐、推進實踐,從而使兩者共生共長。只停留在觀念和符號層面的認識與實踐是“兩張皮”,這種認識往往是淺嘗輒止並常常導致“假知”,無助於人的發展特別是創造性能力的發展。

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活動是以學科的形式進行的,這就是學科實踐的由來。學科實踐與上一輪課程改革就倡導的“綜合實踐活動”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實踐就其本義而言是相通的,它是一種物質的、客觀的、感性的活動,從教育的角度説,它是一種以“身體參與和親身經歷”為表現形式、以“體驗和感悟”為內在特徵的學習活動。學科實踐是基於學科、通過學科、為了學科的實踐,沒有學科的實踐必然導致實踐的泛化、淺化,沒有實踐的學科(教育)必然導致學科(教育)的固化、僵化。學科實踐的宗旨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比如,數學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就表現為“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數學的語言”,數學學科實踐活動就是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可以説,學科育人價值是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學科實踐是核心素養形成的路徑,學科實踐和學科育人價值是改造和提升學科教育的兩翼,是學科層面落實和培養核心素養的兩大創舉。總之,學科實踐本質上就是要求用學科獨特的方式來學習學科,用語文的方式學習語文,用數學的方式學習數學,用科學的方式學習科學,用體育的方式學習體育,設想一下,語文課要是沒有閲讀、數學課要是沒有思維、科學課要是沒有實驗、體育課要是沒有鍛鍊,那麼各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就會喪失。尊重並彰顯學科的獨特性、體現學科的精氣神,是學科實踐的核心要義。

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篇三

課程體現和凝聚着人類文明精華,體現着國家意志和人民期盼,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基本遵循和重要載體。課程改革作為整個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集中反映,具有極強的科學性,一刻也離不開教育科學研究的支撐、驅動和引領。

本次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凝聚了一大批專家學者的智慧,從核心素養的凝練、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組織到學業質量標準的制定和三級管理體制的優化,都集中體現着教育研究的價值和作用,可以説教育研究貫穿在本次課程修訂的全過程、各領域和各學科,有力地支撐了時代新人的培養。一是系統研究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政策要求,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課程方案、進課程標準,體現明確的戰略性和方向性;二是着力開展現狀調研和矛盾分析診斷,破解十多年來課程改革實踐中的重大現實問題,體現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性;三是深入開展歷史研究和比較研究,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穩定中推進”,使課程改革既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華,又反映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新成果,體現了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

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仍然會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教育研究的任務依然艱鉅而複雜。例如,如何充分發揮學科的獨特育人價值和綜合育人價值,既要縱向一體化貫通,處理好幼小銜接和初高銜接的問題,又要橫向關聯,體現學科融合滲透?如何在“雙減”背景下體現課程結構體系優化完善,改進育人方式,提高課程實施的實效?如何優化育人環境,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推進課程實施的有效機制?等等。這些問題仍然需要我們不斷思考、深入研究。只有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系統思考,整體把握,重點突破,反思總結,不斷揭示育人規律,破解實施難題,以紮實研究深化課程改革,才是應然和可行之道。一是把準正確育人導向,深入研究學生核心素養的轉化機理。深入研究課程教材作為培根鑄魂、啟智增慧根本載體的內涵實質和基本要義,認真研究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準確理解和把握中央關於教育改革的各項要求,充分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要求。以此為導向,深入研究核心素養的學科特點和要求,學段特點和要求,揭示核心素養由靜態知識向動態轉化的內在機理,探尋從學科目標內容轉化為學生認知和能力的影響因素、培養路徑和實踐方式,真正實現課程的育人價值。二是聚焦課堂教學主渠道,創新改進育人方式研究。一方面,要基於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的內在要求,研究以“知識本位”教學轉向以“核心素養本位”教學的特點規律和方式方法,積極探索啟發式、問題式、情景式和探究式等教與學方式,提出創設合理教學情境,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的可行性,深度挖掘教學內容,關注課堂中不同學科內容的有機融合,推進課程融合和學科滲透,全面提高教學的綜合育人價值。另一方面,要強化實踐性、綜合性課程的育人研究,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科特點,選擇恰當的活動主題,合理倡導學生在全身心參與的實踐活動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三是跟蹤研究課程實施過程,不斷總結課程改革經驗。實踐既是檢驗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唯一標準,又是催生課程理論的源頭活水,必須把調查研究、行動研究貫穿課程實施的全過程。在生動的課程實踐中,運用並發展課程理論思想,發現鮮活的課程實施案例,提煉示範性的課程實施經驗,推進“理論與實踐”“政策與行動”的雙向良性互動,形成專家專業化研究為引領、教師實踐性教學研究為基礎、羣眾性研究為支撐的共同推進新課程落實落地的研究格局。

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四

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將勞動課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在一至九年級開設,並將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勞動課程作為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其獨立標誌着勞動教育在新時代的一次內涵提升、結構優化與內容重構。接下來如何紮實有效地落實勞動課程標準,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和勞動精神,顯得十分重要。

從實現學生完整發展的角度來看,勞動課程是新時代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課程體系的組成要素。近年來,一系列加強勞動教育的政策文件陸續出台,針對勞動觀念淡化、勞動能力弱化、不珍惜勞動成果等諸多問題,強調把勞動素養培育放在完整培養人的高度去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在基本原則中明確指出,貫徹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勞動課程具有鮮明的思想性、社會性和實踐性,在勞動教育中發揮着主導作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旨在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活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缺一不可。過去一段時間,勞動作為學生髮展的組成要素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其價值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在新時代“五育”並舉框架下,勞動課程作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組成要素,將肩負起新的重要使命。

要肩負起新使命,需要對勞動課程的結構與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認真設計。從《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勞動課標”)來看,勞動課程的基本結構是以實踐為主線,圍繞日常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發展需要,按照學段進行進階性設計。勞動課程內容共設置了十個任務羣,每個任務羣由若干項目組成。其中,日常生活勞動包括清潔與衞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四個任務羣,生產勞動包括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製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四個任務羣,服務性勞動包括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兩個任務羣。從結構和內容看,勞動課程要突出實踐性、實地性和日常性,避免簡單説教和隨意講解,避免簡單的勞動技能訓練,避免流於表面的淺度嘗試,強調跟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密切關聯。

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密切關聯,是勞動課程實現其價值的重要動力。因為勞動來自生活,又創造了美好生活。勞動課程要紮根學生現實生活,將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和勞動能力貫穿於課程實施全過程。“勞動課標”明確規定,勞動課程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提倡勞動、綜合實踐活動,以及班隊活動、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等相關內容整合實施。學校作為實施主體,需要圍繞學生的現實生活儘可能多地設置場域和活動,創造機會和條件,創新內容和形式,挖掘身邊的資源、利用周邊的場地,設計人人可參與、豐富鮮活的勞動實踐。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及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完整參與、真實勞動中豐富體驗、提高能力、深化理解。

以現實生活為依託落實勞動課程,還需要關注學生的當前需要和未來發展,體現開放性,鼓勵挑戰性。學生的現實生活中不僅有日常生活勞動,還有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學生參與勞動不僅是為了當下的需要,更是為了未來的發展。勞動課程設計需要在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之間搭建橋樑。現實生活中,勞動所用到的知識往往來自各個學科,學生在勞動中也能應用、檢驗、反思、改進所學的學科知識。同時,國家也鼓勵學校將勞動課程與其他各類課程進行綜合性開設。鑑於此,學校可以考慮從學生真實需要出發,設計開放式活動,選擇有一定挑戰性的內容,將勞動的技能技巧、相關學科的知識以及所設計活動的任務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勞動課程與其他相關課程的共融共振、反哺互促,進而讓學生經歷高質量的勞動實踐,獲得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篇五

作業,是課程改革中不可忽視的關鍵領域。

課程改革是涉及到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材、教學、作業、評價等方面的系統工程。作業作為佔據學生大量課餘時間的學習任務,對學生學業質量、診斷改進教學、家校關係、學生素養髮展等至關重要。因此,學校教師如何設計與實施體現核心素養導向的作業,不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頒佈後的難點所在,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關鍵所在。

一、凸顯作業培養核心素養的價值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將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知識與技能鞏固的手段。作業過程,實際上是從有教師指導的課堂教學,過渡到沒有教師指導的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元認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復原力、自控力、專注力、時間管理等素養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因此,作業是培養學生相關核心素養髮展的重要手段,而不能僅僅窄化為知識技能的鞏固。

當然,作業不僅具有培養學生相關核心素養的功能,也具有評價診斷學生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的價值。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作業表現,診斷學生核心素養髮展水平,以及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進教學並給予跟進指導。

有些作業同時具有發展素養與評價診斷素養的雙重功能。比如,閲讀類作業、預習類作業、長週期作業、跨學科類作業等,本身既可以作為發展核心素養的學習任務,也可以作為測量學生核心素養表現的評價任務。

二、重視單元作業整體設計與實施

統計結果顯示,無論在國小還是國中,作業設計質量對於學生的學習成績、作業興趣、作業負擔的各項標準迴歸係數均超過0。3,説明提升作業設計質量是關鍵前提。

如何設計體現核心素養的作業?單元作業整體設計與實施,是目前可操作且有效的實施路徑。以單元為單位整體設計作業,有助於避免以課時為單位的零散、孤立、割裂等問題,更加有助於知識的結構化,問題解決的綜合化,有助於核心素養的落實。

首先,單元作業需要設計體現核心素養要求的單元作業目標,單元作業目標切忌碎片化的知識點羅列;其次,基於單元作業目標,結合課時安排,通過選編、改編和創編等方式整體設計該單元所有作業。單元作業設計需要關注科學性,作業類型,作業難度,作業時間,作業結構等關鍵要素。第三,確保相關作業題的設計體現情境性、綜合性、開放性等特徵。情境,既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之一,也是檢測學生素養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強調高質量基礎性作業的建構

“雙減”政策中明確提出,“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

”何為“基礎”?“基礎”的內涵需要與時俱進。基礎主要是指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基本概念、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等,新時代的“基礎”不能僅僅窄化為基本知識與技能。各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要求、內容要求、學業質量等都是新時代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因此,基礎性作業主要是指基於課程標準、體現核心素養導向、面向全體學生的共性要求作業。高質量學科基礎性作業是確保課程標準要求達成的前提與保障。

高質量的學科基礎性作業,不僅需要必要的日常性抄寫背誦類作業,也需要體現核心素養要求的書面練習,還需要一定數量比例的跨學科作業、長週期作業、綜合實踐類作業等,但跨學科、長週期的作業類型要適量、適度和有效,不能“為跨而跨”、“為長而長”,不能流於形式和走過場。學科基礎性作業應該是有助於促進核心素養髮展的各種類型作業的結構化組合,而不是單一作業類型的“一統天下”。

四、確保作業設計與作業實施並重

作業不僅包括作業設計,還包括作業佈置、作業批改、作業分析,作業講評、作業輔導等各個實施環節,這些環節需要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才能發揮最佳的作業效果。

高質量的作業設計是基本前提,但如果只是設計了很好的作業,教師沒有認真批改,也沒有認真分析學生在作業中表現出來的問題和可能存在的原因,更沒有通過作業講評輔導去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沒有進行跟進輔導,再好的作業設計也無法發揮真正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從作業設計、作業佈置、作業批改、統計分析、講評輔導等方面齊抓共管,這樣才能確保產生好的作業效果。

總之,作業是保證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領域,是促進核心素養髮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判斷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更是落實“雙減”政策的主要抓手。

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六

人間萬事出艱辛,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是人生出彩的金鑰匙,也是創造美好生活的必經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類是勞動創造的,社會是勞動創造的。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都很光榮。”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裏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人們耳熟能詳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等警句,也從惜物的角度,提醒我們珍視勞動的價值。

前不久,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於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屆時,勞動將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成為義務教育階段必修的課程。相關課程標準的施行,有益於播撒熱愛勞動的種子,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過去,一些人對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的認識存在偏差。在對青少年的教育上,社會上一定程度存在着“重書本教育、輕勞動教育”的傾向,甚至認為讀好書、當白領,就是為了“告別勞動”。對此,政策持續糾偏。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在大中國小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每學年設立勞動周的明確要求。此次勞動課程標準的出台,不僅對課程內容作出了規劃,而且提出了細緻的實施建議,實效值得期待。

落實落細相關課程標準,學校肩負重任。如何創新機制、優化模式,讓勞動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是一道現實考題。一方面,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應真正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像對待其他課程一樣對待勞動課。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編制課程內容,統籌好短期的勞動技能培訓和長遠的勞動精神培養,在循序漸進中真正激發學生們對勞動的熱愛。多措並舉、春風化雨,才能把勞動的種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

讓熱愛勞動的種子生根發芽,家庭教育、社會引導不容忽視。良好的家校互動至關重要。在學校的勞動課程之外,家長也應在以身作則的基礎上,鼓勵引導孩子力所能及做一些家務,讓他們體會勞動的樂趣,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意識。進而言之,在全社會倡導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讓熱愛勞動蔚為風尚,青少年才會在潛移默化中深化對勞動的理解,真正以勞動為榮。

勞動是成長成才的必修課。“偉大的精神導致偉大的勞動,強有力的勞作培養強有力的精神,正如鑽石研磨鑽石。”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人只有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才能真正理解勞動的本質和價值,準確掌握歷史前進、社會運轉的內在機理。勞動是光榮而高尚的,熱愛勞動、不懈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創造出來。

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七

勞動是人們生存的基本要求,熱愛勞動是一種高尚的思想品德。汪珊珊表示,在基礎教育階段,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全面發展,而勞動教育是“五育並舉”不可或缺的一環。勞動課成為中國小的一門獨立課程,是希望孩子通過體驗勞動來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對孩子今後的發展,以及孩子、家長都是一件好事情。

同時,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充分考慮了各學段的學習能力,目的不是簡單地培養技能,而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管理能力、自我規劃能力。目的是讓學生們真正喜歡這門課程,並從這門課程中獲益。

“勞動可以讓學生掌握生活技能。”從小讓孩子去體驗不同的勞動社會生活,拓寬孩子的視野,通過多項勞動,讓孩子們掌握生活技能,做到生活可以自理。甚至,有些技能以後會形成他們自身的職業興趣和專業興趣。同時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體驗勞動的艱辛,從而明白不能浪費,養成節儉的習慣。此外,激發學生勤勞、樂觀的性格形成。

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篇八

近日,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就課程方案而言,這是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執行20年來的首次系統修訂;就課程標準而言,這是2011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執行10年來的一次系統修訂。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關乎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這也凸顯了本次課程修訂的重大意義與基礎性價值。

中國教育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是我國教育系統成立最早、覆蓋人羣最多、影響面最廣的全國性、專業性、羣眾性教育學術組織,是教育部黨組聯繫基礎教育戰線特別是一線校長和教師的橋樑和紐帶,是高水平平台型教育智庫,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基礎教育科學決策、服務課程實施、提高基礎教育整體質量水平等方面肩負着重要使命。學會將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學術組織的平台優勢、專家優勢和資源優勢,以重大項目工作為載體,服務義務教育新課程高質量實施。

一是着力開展好課改培訓“領航計劃”,為課程實施提供專業支持。學會專家和會員遍及全國中國小,是推動課程落地的重要力量。為服務課程改革,學會專門研究制定了課改培訓“領航計劃”。隨着義務教育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的公佈,學會將發揮聯繫一線學校校長和教師優勢,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任務驅動,積極組織開展案例式、互動式、個性化、研究型的研修培訓,幫助一線學校校長和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鑽研新課程標準,用好新修訂的教材,改進教學,為推動國家課程方案落地、引導課程理念深入人心作出學會貢獻。

要着力提升一線學校校長和教師對新修訂課程方案的充分理解和行動自覺,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求,進一步理解培養目標;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進一步理解課程設置;從校長和教師作為教育的最終實踐者,進一步理解課程實施。

要通過實施“領航計劃”,着力提升一線學校校長和教師對新修訂課程標準的理解把握和日常運用。更加突出思想性,在教育教學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更加突出基礎性,在教育教學中強化核心素養培育;更加突出綜合性,在教育教學中加強統籌設計和學段銜接;更加突出實滿分作文網踐性,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動手探究和知行合一。

二是着力開展好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為課程實施提供典型示範。教學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課程實施的質量直接關乎課程改革的成效。在開展學習宣傳、解讀培訓的同時,通過開展具體的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引領課程落地,發揮典型示範作用。

學會分支機構覆蓋基礎教育全學科、全學段、全領域,將通過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更好地聯繫一線、凝聚一線、服務一線和引領一線,更好地服務課程落實落地、教師專業成長、學校特色發展和區域教育創新。

學會將綜合運用示範推廣、展示推廣、交流推廣、宣傳推廣、研究推廣等方式,形成研究-推廣-應用緊密結合的成果推廣鏈條,提升推廣實效。

學會還舉辦有中國基礎教育論壇、《中國基礎教育》雜誌,各分支機構多年來形成了廣受好評的觀摩展示等品牌展示活動,這些陣地、平台都要在服務課程改革落地中貢獻力量。

三是着力開展好教育評價創新項目,為課程實施提供機制牽引。在整個深化教育改革過程中,課程改革是核心,考試評價改革是牽引。按照中央《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教育部出台《關於開展中國小幼兒園校(園)長任期結束綜合督導評估工作的意見》,其中在義務教育階段,明確提出了“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落實中央《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教育部等6部門出台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其中在學校辦學質量評價中,明確提出“課程教學”方面的要求;在學生髮展質量評價中,強調包括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

學會將配合相關職能部門,在開展相關工作過程中深化教育評價創新項目,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以評價改革為牽引,牽引一線校長和老師牢固樹立核心素養導向,注重對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考查,推進基於核心素養的考試評價,強化考試評價與課程標準、教學的一致性,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牽引一線校長和老師“破五唯”,創新評價方式方法,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注重動手操作、作品展示、口頭報告等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關注典型行為表現,推進表現性評價,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有效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帶動新課程的高質量實施。

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九

勞動教育的一般作用,就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學以致用”。而且,勞動教育也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緊密相關,密不可分。

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的價值觀,就是“德育”;讓孩子們思考勞動的原理與奧祕,改進與提升勞動效率時,勞動教育就成為智育;勞動教育可達到強健體魄、增強體能的作用時,勞動教育就是體育;當我們引導孩子們發揮聰明才智去設計關於勞動的美的成果時,勞動教育就是美育。這意味着,勞動教育不是獨立、孤立的,而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

勞動教育是“理論聯繫實際”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高度重視,那在具體的操作中,就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應該有更加深入的思考,讓勞動教育既有“勞動”又有“教育”,而這,才應該是勞動教育的最終落腳點。

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篇十

課程內容是課程標準修訂最為實質的問題。課程內容不變,核心素養理念很難落地。本次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基於核心素養對課程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處理和呈現,反映了課程內容改革的新動向,必將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強化課程內容育人價值

本次課程修訂明確了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結構化改革方面率先垂範的地位和意義,強調站在課程育人的高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育人方式改革。

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視角來看,學科知識必須置於育人方式改革語境下,進行結構化整合處理,增強知識學習與學生實際生活以及知識整體結構的內在聯繫,體現綜合化、實踐性,實現減負提質。在課程內容的組織形態和呈現方式上,跳出學科邏輯和知識點羅列的窠臼,堅持素養導向,回到人本身,回到知識學習為人服務的初心上來。

按學生的學習、發展邏輯來進行課程內容結構化設計,學科知識是手段,學生學習和發展是目的。學科知識必須根據學習和發展需要進行篩選、集約、重組和統合,納入核心素養培育的內容整體結構,做到“少而精”,避免機械訓練、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同時,課程所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可遷移的綜合性品質,可以不斷豐富、發展和進階,適合而且需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彰顯學習中心課程內容觀

本次課程修訂超越學科內容觀和教學內容觀,彰顯課程內容觀。在課程內容理解上,以學習為中心,不僅包括教什麼、學什麼的內容問題,還包括怎麼教、怎麼學的過程方式問題,以及為什麼教、為什麼學的目的價值問題,甚至還有教的什麼樣、學得什麼樣的結果水平問題。

這種複合型的課程內容觀,更利於從學科知識本位轉向核心素養本位,突出習得知識的學習方式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價值,打破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知識技能訓練魔咒,克服高分、低能、價值觀缺失等亂象。學生可以在主題活動中,通過完成學習任務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親歷實踐、探究、體驗、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學習過程,逐步發展核心素養。

比如地理課程標準,修訂前主要是以區域地理學的領域(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平鋪設計安排課程內容,學科邏輯很強,但學生學習立場考慮不夠。修訂後則體現學生學習立場,建構出學科活動與學科知識融為一體的地理學習內容體系:以認識宇宙環境、地球環境與人類社會關係這條核心線索為主幹,將運用地理工具和參與地理實踐這兩條支撐線索貫穿其中,形成學科知識與學科活動融為一體的課程內容體系。

三、開發大觀念、大主題或大任務等課程內容形態

本次課程修訂引入大觀念、大任務或大主題驅動的問題式學習、項目學習、主題學習、任務學習等綜合教學形式,重構課程內容,優化呈現方式,使各部分內容彼此間建立有機聯繫,實現“少而精”,做到“綱舉目張”。

比如語文課程標準,堅持以文化人、強化基礎的原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為主線,設計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閲讀與交流、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閲讀與表達、整本書閲讀、跨學科學習等六個語文學習任務羣。每個任務羣融合學習主題、學習活動、學習情境和學習資源等關鍵要素,按學段呈現學習內容,實現語文課程內容結構化,體現語文課程內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

事實上,各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結構化設計方面,都強調以核心素養為主軸,構建大任務、大觀念或大主題等以問題解決為目標的課程內容結構單位和教學單元組織形態,以此作為學習內容聚合機制和學習動機激發機制,有效清理、歸納、整合學科知識點或主題活動內容,在學習內容安排層面落實減負、增效、提質。

需要強調的是,本次課程內容修訂沒有弱化學科知識,而是以核心素養為引領,把學科核心知識融入學科或跨學科的主題、項目或任務等學習活動中,形成橫向關聯互動、縱向進階銜接的課程內容結構體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vyv1z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