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融媒體新聞內容生產與編輯課程學習心得

融媒體新聞內容生產與編輯課程學習心得

融媒體新聞內容生產與編輯課程學習心得

融媒體新聞內容生產與編輯課程學習心得

我非常喜歡融媒體新聞內容生產與編輯這門課程,因為每次上課都可以在同學的發言和老師的點評中激發自己的思維,跟隨大家分析問題時的不同視角,重新認識一個事物及它的發展。

我曾在一個全國性的比賽中採訪過一位帶隊參賽的高校老師,問他為什麼每年不辭辛苦,克服在學校的種種困難也要帶這麼多學生參賽,他説:“我鼓勵同學們多參加一些同齡人都在場的活動,這樣,你才有機會知道跟你一起長大的這批人,他們心中在思考什麼,有什麼想法,如何表達這些想法。”我認為上課也是如此。這種交流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間更加凸顯。

春節過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們都被迫待在家裏,足不出户,社交大量減少。私下跟同學交流,我們大都感到這種“自我封閉”帶來的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包括思維能力的下降,語言組織能力的下降等。但是幸運的是網絡的普及,騰訊會議等線上軟件的開發,以及學校組織的線上課程,讓我們獲得了寶貴的跟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的機會。

尤其是在融媒體新聞內容生產與編輯這門課程中,老師通過小組的方式讓我們在課下進行話題討論,在課上展示PPT,讓我們在疫情期間仍然可以繼續和同學保持一種話題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不管是課下的小組討論中,還是在上課時PPT彙報環節,都讓我感覺到自己是“一支會思想的蘆葦”。並且通過老師在每個小組講解之後的點評,自己的對事物的認識水平得到了點撥和提升。這種狀態總的來講,就是“讓腦子轉起來”。像大多數同學一樣,我也非常希望自己在研究生期間獲得知識上和學習上的進步,領悟到老師提到的重點內容,學習到同學身上的長處。所以這門課程每一次上課前,我都充滿了期待,希望自己能夠吮吸到各種知識的營養。

在上課的過程中,其實自己是“又享受又緊張”。緊張是因為,如果我是主講,我希望自己可以發揮到最好的水平;如果我的隊友是主講,我希望竭盡所能為他提供最好的材料進行準備。可能也因為有這種“緊張感”的存在,激發自己每一次都全力以赴的去把一個話題做好,不斷進行資料收集、完善表述,數據分析。在這種自我限定的“高壓”的狀態中,反而會有更多收穫。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感受:

一、作為主講,勤能補拙是法寶

曾經,在生活中看到同學站在演講台上言辭流利、舌燦蓮花,或在劇中看到主人公在宣講自己的方案時語驚四座、才辯無雙。我都羨慕不已,認為他們在演講這件事上可能天賦異常。自認為天生內向,笨嘴拙舌,不善言辭,所以在第一個學期的課堂上,我並沒有勇氣去擔任一個團隊的主講,去挑戰自己的短板。在這個學期,在嚴老師的這門課上,我第一次擔任了主講,並做了兩次主講。這兩次的經歷讓我對演講這件事有了不同的認識。

第一次擔任主講,研究的話題是“縣級融媒體的發展情況”,我們小組選擇的研究對象是:“鶴壁、三門峽、濟源”。我們小組是三個人,每一個人選擇一個城市進行資料的收集。我選擇的是“鶴壁”,鶴壁的縣級融媒體有兩個,分別是淇縣融媒體和浚縣融媒體。

充分的資料收集是優質演講內容的保證。在對鶴壁的資料分析中我突然覺察到我們收集的這些資料都是“報告的報告”,沉浸在這些網上媒體的新聞稿的描述中去理解縣級融媒體很難如實瞭解現實情況。於是,我想到了採訪。但是作為學生去採訪,別人接受採訪會有一定難度,且因為種種顧慮,別人也很難如實相告。後來打聽到有一個同學,在淇縣電視台工作。克服自己社交恐懼的障礙,通過電話跟她取得了聯繫,才瞭解到了融媒體發展的現實窘況。也非常感謝我的隊友李旭陽和劉暢,他們通過精心的準備,為我提供了另外兩個城市融媒體建設的一些資料和分析。

資料上的完善並不足以讓一個主講能夠圓滿完成現場的講解,現場有一個好的發揮也很重要。為了克服自己對“當眾發言”的恐懼。做好PPT後,我自己對PPT內容捋了七遍。講解前一天過了四遍,講解當天又捋了三遍。為了防止自己當天演講過程中卡克,我在前一天甚至把自己的演講詞全都打字出來,製成一個文檔,如果講解中斷忘詞,可以有一個提示。幸運的是,當天的演講還算順利,我成功克服了對演講的心理恐懼。我也知道,其實那些努力,哪怕是表面上沒有用到的努力,其實都是演講能夠順利進行的保證。

有了第一次演講的經驗,在第二次演講的時候感覺壓力沒有那麼大。我第二次的演講題目是“雲畢業照——看,這是戰疫中的趣味青春”。這是一個關於圖片編輯的作業。我選擇了十所大學的十張畢業照來表達自己的主題,並在開頭和結尾配上原創的文字。文字雖然都不長,但是為了能夠很好的體現出疫情狀態下的畢業狀態和青春狀態,也上網查了很多資料來體會“雲畢業”下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態。

整體上,兩次演講自己都有所進步。但是還有一些不足需要改進。比如,第一次演講過程中,對內容的講述過於詳細,主次不夠清晰,在詳略得當方面還需要注意。第二次演講中,因為對技術不熟悉,當想在圖片中體現一些趣味性的內容時候,不知道如何操作,缺乏相關經驗,導致圖片缺乏藝術形式的表現力,沒有跟內容的結合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等。這些都是我在接下來的演講中要改善的地方。

通過兩次主講經歷,我也瞭解到真的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料收集等很好的準備工作,才能有理想的現場表現。我們看到的只是浮在水平面的冰山一角,看不到的是水平面下的積累。如果想有優秀的表現,必須不斷的精益求精。成功沒有捷徑,就是在別人看不到地方,自己努力去做好;別人看得到的地方,要打磨的比別人更好。很多優秀,都是一點一點的從各個細節摳出來,相加得到的。所以,“勤能補拙”,只要努力,短板處也能開出絕美的花朵。

二、作為隊員,團隊合作才能釋放更大能量

因為性格偏內向的原因,我以前習慣了自己安靜的獨立的完成一個課題或任務,以團隊協作的方式進行學習的次數不多。這學期,在嚴老師的課上,我跟同為李勇老師小組的同學李旭陽、劉暢進行了多次合作。在合作中才發現,一個人再出色都是有限的,個人都有固定的基膜,而團隊協作的方式能夠打破自我侷限,碰撞出來的東西具有無限可能。

在以中國新聞獎為主題的那次課程任務中,我們小組的選擇的題目是:“2010-2019中國新聞獎中新媒體作品的變化”。分析十年裏中國新聞獎中新媒體作品的變化並不簡單,涉及到很多數據的統計,還有很多作品的分析。但是由三個人來承擔,這項任務就變得輕鬆很多,作為隊員我跟旭陽每人只需要收集四屆的數據變化,評選細則的變化,作品的具體分析;作為主講,劉暢同學負責兩屆作品的數據和分析以及PPT的製作。因為有明確的分工和較少的工作量,我們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可以更加細緻完善的做好自己負責的那個部分。

當然,團隊合作的最大優點不在於個人工作總量的減少,而在於智慧的相加。我們小組會在老師佈置好作業後,進行小組討論,表達自己對選題的看法,以及確定我們的研究方向。在討論中,我會看到自己此前對事物的盲點,走出慣性思維。在跟李旭陽和劉暢的討論和交流中,會對這個事物獲得更為全面的,更有層次的理解和分析。比如在分析縣級融媒體時,李旭陽同學通過分析澠池縣融媒體成立後還在進行改建來推測它成立時候存在倉促建立的可能,這為我分析縣級融媒體的建設背景提供了很多啟發,通過他的視角,很多類似的現象才納入到我的觀察範圍之中。而劉暢同學在數據新聞課題中有宏觀的整體性的把握,清晰的框架結構,讓我很欣賞,並意識到自己有容易陷於細節而忽略整體性的缺點,並進一步改善。

在團隊的合作中,我們小組發揮各自的特長,將自己對課題的分析和理解分享跟隊友,在交流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並將我們的呈現內容做到最優化。我很榮幸能跟優秀的隊友在一起學習,也很榮幸我們有機會在嚴老師的課上有更多團隊協作的機會,讓我們在不同的課題研討中一起努力向前。

回顧這一學期的融媒體新聞內容生產與編輯課程,我收穫滿滿。跟同學思維的碰撞讓我的頭腦保持思考的狀態,跟團隊合作的機會讓我學會取長補短,聆聽老師上課時候的精彩總結讓我對級融媒體建設,圖片編輯等領域有了更廣闊更深刻的理解。唯一遺憾的是,短暫的研究生學習過程中,因為疫情的影響,沒能坐在河大的教室中面對面的感受老師站在三尺講台上“傳道受業解惑”時候的獨特魅力。但是這一學期的空中課堂,我們已經從老師那裏獲得很多,很榮幸自己能夠有機會做老師的學生,以後我將繼續努力,保持前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wylq6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