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塞罕壩精神個人學習心得感悟多篇

塞罕壩精神個人學習心得感悟多篇

塞罕壩精神個人學習心得感悟多篇

塞罕壩精神個人學習心得感悟 篇一

塞罕壩林場三代人55年堅持堅守、不離不棄,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蹟,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一片片綠色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精神。

京石高速從老到新約二十八年的歷程,與塞罕壩建設有着異曲同工之處。京石高速公路上世紀九十年代開通初始,各收費站地處荒郊野外,交通、生活都極不方便,收費站的設施也極為簡陋,居住、用餐、飲水等各方面條件都很艱苦;過去了許多年,京石人也有許多父與子、夫與妻同崗,甚至孫輩也加入到京石高速大軍中,堅持堅守、不離不棄,為了京石高速公路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京石高速人,我們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大力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更好激發幹部羣眾幹事創業。

學習塞罕壩精神,要堅守初心,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每一位員工的基本素質與要求。公司機構改革、人事改革、任務繁重等都不是得過且過的理由,更要摒棄“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懈怠思維,積極倡導敬業精神與創新精神,不忘初心,持續前進。塞罕壩人面對極其惡劣的氣候環境與艱苦條件,從不怨天尤人,而是十幾年如一日不懈努力,終將漫天黃沙改換成綠水青山,成就綠色的奇蹟,這就是對愛崗敬業的最好詮釋。

學習塞罕壩精神要摒棄功利之心,踏實做事。植樹造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綠色青山也非一日成就,而是數十年來塞罕壩林場人不懈堅守、代代相傳、初心不改、接力不止的成就與結果。塞罕壩人始終堅守理想與信念,牢記使命與擔當,更有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寬大胸懷,不計個人得失與功名利祿,腳踏實地,甘於奉獻,甘於做成功大道上的鋪路石。作為京石高速人,做事也需要動力,這動力就來自於自身的堅定信念,來自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定力與韌勁。

塞罕壩精神個人學習心得感悟 篇二

人才是塞罕壩林場發展最為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根本的。

50年前,正是因為有一支以127名大中專學生為核心的青年人才隊伍,用他們的聰明才智攻克了高寒地區引種、育苗、造林等技術難關,才在茫茫荒原上建起了塞罕壩林場。

28年前,塞罕壩林場迎來第二批大規模的大學畢業生,現任黨委書記劉海瑩就是那時來到塞罕壩的。正是他們這一批大學生在老一輩塞罕壩人打下的堅實基礎上科學謀劃、合理經營,才有今天塞罕壩林場林木總蓄積量達到1012萬立方米、每年可採木材10萬多立方米的驕人成績。

如今的塞罕壩林場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對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讓我們欣喜的是,從2019年起,每年都有十幾個本科生、研究生通過河北省統一招考來到塞罕壩林場。

陰河分場的楊麗就是其中一員。這位來自河北農大園林植物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已在林場工作兩年多。由於林場地處偏僻,到現在都還沒談上對象。我們問她為什麼選擇來這裏,她説“這裏可以讓所學的專業派上用場”。當我們再問是否覺得寂寞時,她説“習慣了就好”。這話聽起來好像有點無奈,但她的眼神透出一種堅定。

在北曼甸分場,我們還遇到了一位也是從河北農大畢業的女研究生,她雖然已經結婚,但愛人在秦皇島工作,由於防火期工作緊張,夫妻倆已經有兩三個月沒見面了。

令人欣喜的還不僅僅是有不少青年學子願意來林場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們到來之後,不是要求呆在機關,而是直接工作在森林防火、經營撫育等生產一線,以至於我們調研團動議想在下午開一個青年職工座談會時,林場領導説:“他們都在山裏,下山回到分場,再從分場趕到總場,來不及。”這給我們留下的不單是遺憾,還有感動!

新生力量,新鮮血液,為塞罕壩林場開啟二次創業的偉大征程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如今的塞罕壩林場,瞄準了建設現代林場、爭做國有林場改革發展排頭兵的奮鬥目標,確立了“京津生態屏障、森林資源寶庫、生態旅遊勝地、和諧富庶家園”的發展定位,明晰了“推進分類經營、優化人居模式、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大局”三條改革發展主線,制定了“生態立場、營林強場、產業富場、人才興場、文化靚場”五大發展戰略。我們堅信,塞罕壩的明天將更加輝煌,塞罕壩精神將在薪火相傳中永放光芒!

塞罕壩精神個人學習心得感悟 篇三

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始終牢記使命,扛起建設美麗中國的歷史重任。55年時間,塞罕壩從“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變為“河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鳥的樂園”,最根本的就在於塞罕壩人聽從黨的召喚,始終牢記修復生態、保護生態的歷史使命。今天,建設美麗中國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新使命。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深刻銘記任何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的歷史教訓,必須深刻認識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以切實之舉踐行使命,以身體力行落實責任,匯聚起13億人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磅礴之力。

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堅持艱苦創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艱苦奮鬥、攻堅克難。在當年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塞罕壩人吃黑莜麪、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發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無味無所謂,爬冰卧雪冷乎凍乎不在乎”的樂觀主義情懷;更堅持依靠科學精神解決高寒地區造林育林的技術難題,一代接着一代幹,創造了從一棵樹到百萬畝林海的人間奇蹟。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無論是破除能源資源約束難題,還是償還生態環境欠賬,都不是一次衝鋒就可以解決的。但只要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傳統,發揚爬冰卧雪、以苦為樂的精神,發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精神,持之以恆、久久為功,什麼難題不能解決,什麼大事不能幹成?

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推進綠色發展,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歷經55年建設發展,塞罕壩展現出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圖景,深刻印證了“保護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論斷,深刻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今天,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緊迫而艱鉅,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塞罕壩這一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範例啟示我們,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才能為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塞罕壩精神為標杆,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就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塞罕壩精神個人學習心得感悟 篇四

自觀看塞罕壩先進事蹟介紹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那個曾經被人們遺忘的地方,現在,成了大家學習、超越的榜樣,是什麼讓大家如此關注塞罕壩機械林場呢?是的,很長時間沒有這樣激動的心情了,甚至,我連續好幾次回放了這段視頻,因為,許多方面的介紹,又重新點燃了我的奮鬥激情,就好像自己又重新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從視頻介紹上得知:塞罕壩蒙語意為“美麗的高嶺”,位於河北省圍場縣境內。這裏地域廣袤,樹木參天,遼金時期被稱為“千里松林”。後來,連年不斷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農牧活動,使這裏的樹木被採伐殆盡,大片的森林蕩然無存。到解放前夕,塞罕壩由“林蒼蒼,樹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皇家獵苑蜕變成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沙起好荒涼”的沙地荒原。

新中國成立後,於1962年組建了塞罕壩國有機械林場。在140萬畝的總經營面積上,成功營造了112萬畝人工林,創造了一個變荒原為林海、讓沙漠成綠洲的綠色奇蹟。森林覆蓋率由建場初期的11.4%提高到現在的80%,林木總蓄積量達到1012萬立方米,塞罕壩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營造起了全國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的人工林林海,譜寫了不朽的綠色篇章。如今,建場時營造的樹苗,已經變成了浩瀚林海,正發揮着無可替代的效益,造福着當地,澤被着京津,恩及着後世。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代接着一代幹,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為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

當觀看到在建場之初時,條件是那麼的惡劣,沒有房屋居住,就臨時搭帳篷,晚上老鼠鑽進被窩裏,沒有乾淨水喝,喝着污濁的髒水、冰水解渴,糧食送不進來,吃野菜來充飢,雖然名稱是機械林場,但是,許多人乾的卻是純手工的體力勞動,當時甚至連犁地的牛也沒有,為了完成墾荒任務,年紀大的林場員工手把手教年輕人,用肩扛人拉,把人當成牛馬,就是這樣,也要完成開墾任務。有的員工病了,可當時沒有駐場醫院,連簡單的診所也沒有,只好臨時調用拖拉機送到附近城市去就診。有些員工,因為耽擱了最佳就診時間,無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永遠的留在了塞罕壩這塊土地上……。

改革開放以來,得知市場經濟的大潮衝擊着傳統產業,許多規模小的傳統產業企業經營困難,大多數都已破產,狀況好些的也被大企業兼併。而塞罕壩機械林場呢,並沒有走這兩條路,全場一千多名員工,並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他們不等不靠,主動轉變思想,適應新形勢,在林場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他們由當初單一的造林墾荒,及時轉變經營理念,開始搞多種經營,黨委會上,林場領導要求大家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只管低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轉變思路,説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這就需要分級的負責,每位領導都要包片包人,去耐心的做思想工作。終於,有了好的開始,第一份新產品的訂單有了;第二份;第三份……,直到後來,完全適應了市場經濟,成功的實現了企業轉型。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塞罕壩一千多名員工這樣前仆後繼、鍥而不捨的為這片土地付出自己人辛勤的汗水呢?我想,這就是一種新時代的奮鬥精神:從前的她,抒寫的是一部他創業史,而現在的塞罕壩人呢,正在重新抒寫着一部新時代的壯麗詩篇,參加寫作的,正是這羣樸實無華的塞罕壩員工們,他們用熱血和激情、用勤勞智慧的雙手,正在塞罕壩這片熱土上耕耘着,他們收穫了累累的碩果,收穫了兩代人的期盼和希望。

我敬佩他們的奉獻精神,同時,作為一個國企人,我也感到了慚愧:不知道什麼原因,我以前的那種拼搏、奮鬥的勁頭漸漸的沒有了,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和他們相比,我確實感到慚愧,甚至是羞恥。自從觀看塞罕壩林場事蹟介紹後,我暗自下決心:要在本職工作中重新振作起來,以塞罕壩精神為榜樣,學習先進、追趕先進,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用勤勞的雙手,去編織一個快速高效、暢通文明的京石高速公路,讓人們們願意選擇行駛京石高速公路,自願為我們的真誠服務點贊加油。就是要有那種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鬥精神,為京石高速公路的再次騰飛做出自己的應有的奉獻。到那時,我才可以欣慰的説:“我無愧於這個偉大的時代,因為我為京石高速的發展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z1ey1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