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音樂鑑賞 篇一

鋼琴曲《藍色多瑙河》的鑑賞

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 1012501班 郭國菊

通過將近一個學期對《音樂鑑賞》這門課程的學習以及在本課程的任教老師的薰陶下,我從以前只喜歡聽流行樂到漸漸愛上部分鋼琴曲和交響曲,其中最喜歡的是鋼琴曲《藍色多瑙河》,現在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會聽幾遍。下面介紹下我對這首歌曲的瞭解和些微的認識。

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奧地利作曲家,是斯特勞斯家族裏前後五位圓舞曲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其父與其同名,老約翰·施特勞斯,被人們稱為“圓舞曲之父”。而他小約翰·施特勞斯,自幼酷愛音樂,雖遭到父親的反對,但在母親幫助下偷學小提琴、鋼琴和作曲。十九歲時,組織了自己的一個管弦樂團樂隊,赴波蘭、德國各大城市舉行圓舞曲演奏會,使維也納圓舞曲風靡整個歐洲。遂被譽為“圓舞曲之王”。他一生共創作了一百二十多首圓舞曲,其中最受世人喜愛的就是這首被譽為維也納第二國歌的《藍色多瑙河》。

《藍色多瑙河》是作者小約翰·施特勞斯在1867年的作品,它的全稱是《在美麗藍色的多瑙河》。都説時代造就英雄,其實,時代還能造就偉大的藝術作品。1866年,結束奧地利和普魯士多年來爭奪德意志統治權的爭鬥和決定以容克地主資產階級的普魯士作為盟主統一德國的普奧戰爭以奧地利的失敗而告終。此時,德國詩人卡爾·貝克題獻給維也納城的詩句——“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正好啟發了小約翰·施特勞斯。他在半年左右的時間裏創作出了這首名揚世界的曲子。

樂曲按照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的結構寫成,由較長的序奏、5首小圓舞曲和簡短的尾聲組成。

長長的序奏是使用小提琴的顫音來開始的。音量並不高,彷彿是朝陽劃破地平線,向世界貢獻新一天的温暖與和煦,一切都是那麼的安寧。

接下來就是五首圓舞曲。第一首音樂十分地明快,呈現出勃勃的生機。一下讓人感覺到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美妙的旋律,就像娓娓動聽的語調,正如歌詞所描述的“你多愁善感, 你年輕、美麗、温純, 猶如礦中閃閃發光的金子, 真情在那兒甦醒, 在多瑙河旁, 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生動地表現了“春天來了,大地在歡笑”的歡樂情景,使人感到春天的氣息已經來到多瑙河;第二支圓舞曲,旋律跳躍、起伏,猶如起伏的波浪, 情緒爽朗、活潑,曲調輕盈,節奏感十分的強烈,給人以朝氣蓬勃的感覺;第三支圓舞曲,猶如冰與火的交融,刻畫出生活在這條藍色河畔的人民幸福田園生活的狂歡場面。在第四支圓舞曲中,採用了對比的手法,兩種不同感情的融合表達了一種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懷抱中的愉快心情。第五支圓舞曲是整部樂曲的高潮。節奏起伏跳躍,熱情歡騰, 進一步表現了春回大地的美好景象。

樂曲的尾聲,結構龐大,音響豐富,幾乎包容了樂曲中的所有的圓舞曲的主題。全曲在火熱的狂歡高潮中結束。 這首作品如果不知道創作背景的話,我們絕對不會想到這樣一首熱情、優雅的作品是在戰敗後大多數人對國家前途命運感到悲觀的時候創作的。但也正是這個原因,《藍色多瑙河》一經問世,就讓全體奧地利人的精神為之振奮。這種強心劑太符合那個時代的需要了。

寫於民族危亡時刻的《藍色的多瑙河》,充滿愛國之情,浸透着奧地利人民對祖國河山的敬仰之情。由此可以聯想到中國抗戰時期的《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一批優秀的音樂作品。這些歌曲雖然在風格、體裁上和《藍色多瑙河》有很大區別,但它們的作用是相同的——讓整個民族從低沉的情緒中解放出來,重新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有一個樂觀的態度。從這個意義上説,“音樂無國界”這句話實在是太正確了。

參考資料

1、《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三線學兵連--古今中外音樂、戲曲賞析之賞析《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一直都覺得音樂這東西很深奧、很有內涵、很專業,像我這樣的人是沒辦法理解的,我也很喜歡音樂,不過只是喜歡聽聽唱唱流行歌曲和搖滾歌曲,對於那種專業的音樂,還有肖邦、貝多芬什麼的我只能在心裏默默地感歎,我一直覺得自己聽不懂所謂的音樂,也許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識,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這種想法,而且也從來沒有去試過聽那種音樂的感受。

這裏簡單提一下我對音樂的看法,可能我的理解比較膚淺。對於音樂所表現的世界,可以有詩意,畫境,和內心的獨白。例如肖邦的《肖邦生F大調夜曲》和交響組曲《天方夜譚》,《伏爾塔瓦湖》就分別表現了這一點。我最喜歡的還是能夠表現對苦難人生的抗爭,奏響時代的強音的貝多芬的《命運》了。因為他很振奮人心,聽過之後感到激情澎湃,人生苦短,不能被眼前的困難打倒。

至於音樂還能表現什麼,可能每一個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我覺得音樂可以表達一切。音樂是獨特的,任何語言或畫面都不能將它完整的描述。音樂是直接的,多數時候欣賞經典的音樂只需放開心靈去直接感受,而不需要思考什麼。音樂是抽象的,但我們欣賞的時候不必刻意追究它的什麼細節,只需本能的去感受。最重要的是,有沒有進音樂的門問自己就行了。有的時候自己真的體會到了,並不帶有喜愛音樂以外的想法,問心無愧。也許就是音樂想要表達的世界,即使和作曲者的想法不一樣。自己真的熱愛那才是最關鍵的。我覺得跟着大流走,別人説什麼自己就認為是什麼這種想法並不可取。雖然大流很多都是對的,但熱愛音樂並不需要大流的認同,因為音樂是人的傑作,也屬於較為抽象的藝術,在理解和看法上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音樂沒有這一特點那也就沒有這樣的魅力了。

熟悉貝多芬還是他的那句話。他説:“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能讓它毀滅我!”我對這句話比他的《命運》要熟悉。後來上網查了一下,《命運》這部作品創作於1805——1808年,與他完成《第三(英雄)交響曲》的時間相隔4年。在這4年中,他不但在創作活動中取得很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創作思想也逐漸成熟。當時正是貝多芬創作的黃金時期,也是他遭遇不幸的時期。於是,他與命運英勇搏鬥,以驚人的毅力和意志,寫出氣魄恢弘,極為感人的《命運交響曲》。

在整個《命運交響曲》作品中,情緒激昂、氣魄宏大,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作品結構嚴謹,手法簡練,形象生動,各樂章之間具有十分清晰的內在聯繫。第一章節,開頭就是那激昂的音樂澎湃而出,讓人心靈為之一顫,就像那滾滾的歷史巨輪的滾動,就像生命被死神扼住喉嚨一般!就像那十二級的風暴襲來!就算我是聽過幾次的,但是每一聽到,還是禁不住為之震動!

那“噹噹噹當”的敲門聲彷彿敲在我的心門。我的眼前好象出現了一個猙獰的死神,在肆無忌憚的狂笑,粗大的手掌緩緩地掐住了我的喉嚨,我覺得自己快要窒息了。一點也沒有反抗的能力。總體上,第一章節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氣勢,表達了貝多芬充滿憤慨和向封建勢力挑戰的堅強意志。接着,圓號吹出了由命運動機變化而來的'號角音調,引出充滿温柔、抒情、優美的第二主題。

而第二樂章,音樂有舒緩的地方。讓人在振顫中舒緩下來。在那激昂的音樂中緩了一口氣。彷彿是生命已到最後,人的氣息只有那麼一口似的。那是小提琴悲哀的鳴叫。我似乎放棄了與死神的對抗,無奈的接受了事實。人,最終還是對抗不了命運的安排。我甘心放棄掙扎,對命運的捉弄無可奈何。但是,它仍然抒發了貝多芬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卻是命運動機再次闖入,威風凜凜的命運再次佔了上風。轉調的非常頻繁增加了原有的不穩定性,使音樂顯得更加豐富。但在這一樂章的龐大結尾處,音樂的氣勢不可阻擋,進一步顯示出人民戰勝黑暗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

到了第三,四樂章,生命的頑強體現出來。黑暗必將過去,曙光就在眼前,振奮人心的象徵着人民羣眾在黑暗勢力下的鬥爭信心和樂觀情緒。我不能向命運低頭!我不能屈服於命運!我要戰鬥,戰勝命運!我要戰鬥,我不是命運的奴隸!我就是我!我能忍受挫折,我能抵抗疾病,我能站立,我能與你抗爭。到了這裏命運已被我戰勝了!這時候命運的威嚇聲,已是苟延殘喘,再也阻擋不住歷史前進的潮流了。

於是,輝煌、明亮的音樂再次響起,以排山倒海的氣勢,表現出人民經過鬥爭終於獲得勝利的無比的歡樂。這場與命運的決戰,終於以光明的徹底勝利而告終!音樂的末梢,我輕輕地舒了一口氣,好象自己真的剛參加完這場鬥爭一樣。

這首交響曲讓我體會到,面對困難,應該決不屈服,勇敢的挑戰不幸的命運,最終戰勝命運,取得成功。

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時間很快,轉眼我們這學期就將結束了,我們的音樂鑑賞課也快結束了。起出我選修《音樂欣賞》課,僅僅是因為覺得欣賞音樂時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上課時會很輕鬆。但在上過幾堂課之後,我的想法有了些變化。想想這學期在這堂課上的收穫,還真是很多,我對欣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且在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感覺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音樂是美好的,音樂是神奇的,一首動人心扉的音樂,能喚起人們甜蜜的回憶,能奇蹟般地給人以生活的勇氣和奮進的力量。它是我們的心靈之友,給我們以精神的慰藉。音樂鑑賞課,一堂可以讓自己完全放鬆的課,很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喜歡老師的平易近人以及温柔,對我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老師有一顆不老的心,和愉悦的生活態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學生違反紀律打攪到老師上課了,老師的處理方式,我覺得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師同樣保持很投入地講課。一堂90分鐘的課,老師總能帶動大家的聽課興趣,每堂課給我們講許多有意義的內容。這也是唯一一門可以讓我聚精會神連續聽兩節的課。課堂上老師隨口的哼唱就唱出了味道,讓我彷彿看到了藝術大家的身影,不愧是音樂老師啊。老師為我們放的每一首歌曲又讓我們馳騁在音樂的世界裏,為我們介紹的每一首民樂、管絃樂,每一種樂器又讓我們徜徉在音樂的海洋裏。同時,這些都深深的培養了我們的音樂素養,提高我們心靈的感悟能力。在老師的帶着下,我們也欣賞到了許多著名的曲目,讓我們懂得什麼是情,什麼是美。

在學習《音樂鑑賞》課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更多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之所以更流行音樂,是因為它的語言生活化、節奏明快、貼近生活、易於接受。而對於其它方面的音樂,我那麼是一知半解,而這學期的《音樂鑑賞》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鑑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的角色像是一個導遊,引導着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絃樂、鋼琴曲····以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是淺薄的。一直都是因為它的那種旋律和歌詞,才喜歡上它的,很慶幸自己在選修課上有時機更深層次的瞭解到音樂的真正內涵,雖然還沒真正入門,但至少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老師的教學中我瞭解了音樂的相關知識,第一次知道原來音樂可以劃分出好多類,而且可以從不同要求去細分,從體裁大體可以分為聲樂、器樂和戲劇樂。

經過上音樂鑑賞選修課,多多少少使我瞭解了一些音樂樂理的知識,也使我領略了中外聞名的音樂樂曲,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在還沒有上課之前,因為對音樂沒有太多的瞭解,思想中總以為上音樂鑑賞的選修課是一種比擬枯燥無味的過程。也許是我不太瞭解音樂的緣故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這樣懼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選修課程都是一些諸如音樂美術影視等等一類的課程。在我記憶中,從高中開始就沒有音樂美術等課程,久而久之也就將它們淡忘了。而如今,感覺又回到小時候上音樂課,因為唱歌的時候總跑調,我因此一度對音樂灰心喪氣。但是在看電視搜台的時候聽到有好聽的歌曲總要停下來去聽,也許是對音樂的“另類”喜歡,我選擇了音樂鑑賞作為我的選修科目。在這一段比擬曲折的過程中,在學習樂理知識的同時,也非常榮幸能夠聽到各種各樣樂器演奏的中外名曲。這也使得我在課程結束以後覺得受益匪淺。

音樂鑑賞 篇四

音樂鑑賞。txt不要放棄自己! -------(媽媽曾經這樣對我説,轉身出門的一剎那,我淚流滿面,卻不想讓任何人看見!) 看到這一句 小編也心有感觸,想起當初離家前往幾千裏外的地方的時候,媽媽也説過類似的話,但是身為男兒,必須創出一片天,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音樂鑑賞之民族樂器鑑賞

我國民族樂器有着悠久深遠的歷史傳統。我們的先人經過長期的創造,為我們留下了多種多樣富有特色的民族樂器。我國的民族樂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吹、拉、彈、打四類。

我要介紹的便是彈撥樂器中的一種。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是大家都知道的詩句,由此大家知道這是琵琶。

琵琶,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時期出現的。“琵琶”這個名稱來自所謂“推手為枇,引手為杷”(最基本的彈撥技巧)所以名為“枇杷”(琵琶)。

南北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文化交流,曲項琵琶由波斯經今新疆傳入我國。曲項琵琶為四弦、四相(無柱)梨形,橫抱用撥子彈奏。它盛行於北朝,並在公元6世紀上半葉傳到南方長江流域一帶。從北齊到唐代,是琵琶發展史的第一個高峯,原籍曹國(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東北一帶)的曹氏琵琶家族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如北齊至隋代的曹妙達,因善琵琶在北齊時即被封王,入隋後又被任為宮中樂官,於太樂教習琵琶技藝。在隋唐九、十部樂中,曲項琵琶已成為主要樂器,對盛唐歌舞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敦煌壁畫和雲岡石刻中,仍能見到它在當時樂隊中的地位。

唐代更是是琵琶發展的高峯,湧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樂曲,如唐代世居長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孫曹綱,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為世人所推崇,詩人對其高超技藝亦多有詩作讚頌,曹綱的演奏,右手剛勁有力,“撥若風雨”,另與之齊名的裴興奴則左手按弦微妙,“善於攏捻”,故當時樂壇有“曹綱有右手,興奴有左手”之譽。來自西域疏勒的“五絃”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為宮廷樂師之一,他首創了琵琶手指彈法;康崑崙號稱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則是有名的佛殿樂師,後與康崑崙琵琶比賽後,進入宮廷成為皇家樂師。唐社佑《通典》雲:“坐部伎即燕樂,以琵琶為主,故謂之琵琶曲。”在唐代的文獻記載和詩詞中,有許多描述琵琶音樂的精采篇章,説明那時的琵琶演奏技巧已有高度發展,表現力十分豐富。現代的琵琶安裝四根琴絃,一般定弦為A-d-e-a,特殊的樂種、樂曲也有采用別的規格定弦的。琵琶的音域寬廣,音色清脆明亮又不失柔美渾厚,演奏時左右手的技巧都很豐富,能夠多弦同時發音演奏和音與和絃,能夠演奏全部半音,表現力異常豐富。歷史上琵琶與古琴同為文人音樂的代表,留下豐富音樂文獻,自清末以來,無論作為樂隊樂器、伴奏樂器還是獨奏樂器,都已經成為我國傳統樂器中不可缺少的代表性樂器。

琵琶是由“頭”與“身”構成,頭部包括弦槽、絃軸、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琵琶的頭部, 由“弦槽”、四隻“軫子(絃軸)”、“山口”等組成。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稱“頸”部,即“相位”之處,頸的上端疊出部稱“枕”中與中下部是“品位”, 相與品古代都稱作“柱”,是一種音位裝置。 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狹下闊,底呈半圓,中空,即音箱; 品位粘在用梧桐板製成的“面板”上,四條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個小孔內,在覆手中央處的面板上,開有一個小孔, 稱作“納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稱作“琵琶背”,背的上端與頭相接,背的中下部與面板相粘接, 腹內另有二條橫檔和幾個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處; 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紅木、花梨木、香紅木等製成的是上品,用白木製成的是普及品,因為紫檀、紅木等木料善於在彈奏中發出自然泛音來。琵琶由六個相、二十四個品構成了音域寬廣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為鋼絲,二三、四弦為鋼繩尼龍纏弦。琵琶發聲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類樂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質清脆明

亮。同時,琵琶發出的基音中又伴有豐富的泛音,這種泛音能使琴聲在傳播中衰減小,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在平靜的空曠地彈奏時,用它演奏重強音時的琴聲能傳到二、三裏地以外。優質琵琶的發音特點是:穿透力強(衰減小,傳得遠)。高音區明亮而富有剛性,中音區柔和而有潤音,低音區音質淳厚。《琵琶行》所描繪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已不再是詩人的藝術誇張,而是當代琵琶名副其實的演奏效果。

五絃琵琶

二、南音琵琶

三、響琶、月琶、高音琵琶、電琵琶

四、水晶琵琶

“華氏譜”對後世具有很大的影響,著名琵琶曲《又稱《淮平楚》,在“華氏譜”中名為《十面》)的完整樂譜最早就見於此;無錫著名琵琶藝術家楊廷果唯一存世的作品《普庵咒》也見於此;其他各派或多或少地採用了“華氏譜”中的部分樂曲,並且陸續整理成為現在流行的演奏曲;無錫派也因此而名聲鵲起。《南北二派祕本琵琶譜》前後出版三次,為研究琵琶古譜,提供了寶貴資料,對後世學者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無錫派的嫡派傳人不多,而如今能解讀、應用工尺譜的人就更成了鳳毛麟角。但無論如何,無錫派在清代中葉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對琵琶藝術的發展作出的貢獻,確是歷史性的。現代的琵琶樂曲欣賞:音樂名稱 演奏(唱)或作曲霸王卸甲 琵琶武曲 塞上曲 琵琶文曲 章紅豔月兒高 琵琶音樂 章紅豔十面埋伏 琵琶武曲 章紅豔大浪淘沙 琵琶曲欣賞 章紅豔陽春白雪 琵琶樂曲 章紅豔春江花月夜 琵琶獨奏 章紅豔飛花點翠 琵琶名曲 章紅豔龍船 琵琶音樂 章紅豔

在中國傳統琵琶樂曲中,文曲和武曲重要的組成部分,文曲憑藉它優美抒情的旋律,,深刻的內心思想感情的表達和身臨其境的藝術境界,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清朝乾嘉時期,儘管流派眾多,但中國琵琶大體分為南北兩系,南以浙江陳牧夫為代表,北則以直隸王君錫為翹首。華秋蘋往南趨北,向當時的兩位大家陳牧夫和王錫君學習兩派的祕譜,學成回到無錫後,他與同人華映山、同、朱右泉、薛愚泉等一起合作,在虛心聽取裘晉聲、陳梅樽、蔡開基等無錫派前輩意見的基礎上,採集考訂輯成了《南北二派祕本琵琶譜真傳》(簡稱“華氏譜”)三卷,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初刻刊印,是我國第一部印行的琵琶曲譜。

“華氏譜”共收錄有北派14曲、南派54曲,用工尺譜點板記寫,旁註指法。華秋蘋參照琴用減字譜法,規範並制定了琵琶比較完整的指法符號(左手指法

16、右手指法8),對後世琵琶曲譜的記錄、編訂奠定了基礎。

音樂鑑賞 篇五

音樂鑑賞論文

欣 賞 黃 河 大 合 唱 有 感

學院:

班級:

姓名:

學號:

欣賞《黃河大合唱》有感

《黃河大合唱》是所有中國人都很熟悉的一首民族音樂,在無數的大合唱比賽中都能聽到其氣勢磅礴的旋律,每當聽到這首歌,我都不禁不住激動萬分,熱血沸騰。《黃河大合唱》是一首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她誕生於日本侵略者步步緊逼侵略中國的危急時刻,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是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而發出怒吼。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聽着這激亢的樂曲,我心中頓時充滿一股力量。在音樂鑑賞課上,我有幸能瞭解這一段創作歷史,走近激情盪漾的抗戰年代,感受那一代英雄人物的壯志豪情。並且能更深刻地體會和感受到《黃河大合唱》中那屬於炎黃子孫的堅強和不屈。

《黃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是宣揚革命精神的音樂史詩,為中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的重要作品。《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又一次奉命渡過黃河執行任務時,他獲得了一份創作的靈感。當他看到,滔滔黃河水,滾滾向東流。驚濤駭浪撲面而來,呼嘯龍吟的聲音如雷貫耳,他被這黃河的宏偉氣勢折服了。當他看到船工們在三月延安的初春光着膀子,用盡全力搖着他過河,喊出震天動地的號子時,他被這情景感染了。他腦海中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他要寫一首長詩來歌頌祖國的母親河。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着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

在延安的一個聯歡會上,他當場朗誦這首詩,在場的作曲家冼星海被深深的感動了,他一下跳起來,一把奪過詩詞,激動地説:“我能譜好,一定能!”於是,新的一輪創作開始了。在那嚴寒的冬天,冼星海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終於譜好了《黃河大合唱》的曲子。在延安的大禮堂,當時的交響樂團首次演奏了這部曲子,合唱團首次合唱了這支壯歌,台上歌聲飛揚,台下羣情激昂。《黃河大合唱》以其高度完美統一的藝術性和思想性,不僅受到延安軍民廣泛的讚揚和歡迎,並迅速傳播到包括國統區在內的各個戰區,進而蜚聲海外。1940年,劉良模把《黃河大合唱》的樂譜帶到了美國,1943年普林斯頓大學合唱團用英文首次在美國演唱。從此,《黃河大合唱》逐漸在美國、加拿大、緬甸、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廣泛演唱,成為中國最早在國際上產生較大影響的音樂作品。

《黃河大合唱》雄壯而激奮,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這部合唱以黃河為背景,以兩岸人民的英勇鬥爭為題材,熱情歌頌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作品展現了抗日戰爭如火如荼的、驚人動地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和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鬥警號。同時也深刻地反映了抗戰時期的時代、生活和羣眾的革命精神,成為時代的強音、民族的心聲,震撼着神州大地,鼓舞着中國人民奮勇抗敵。中華兒女高唱着這支傳遍了祖國大地的戰歌,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奪取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我們不能不説,這支歌給了中華兒女抗戰的力量。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多年燦爛文明的國家,我們偉大的民族是一個不屈不撓、歷經磨難而自強不息的民族。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不甘忍受恥辱,前赴後繼,用血肉長城驅逐了侵略者,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戰歌。今天,熱愛祖國、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個中國人的崇高理想,是愛國主義的本質所在。中華民族精神是一個歷史範疇,在不同社會發展時期、不同階段,有着不同的具體內容。在我國曆史上,中華民族精神從來就是動員和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每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所應有的骨氣和膽識,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黃河大合唱》所表現的這種民族精神,是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應該有的,更是我們21世紀的大學生們應該學習,發揚和銘記的。雖然年輕的我們沒有經歷那一場戰火紛飛,生活在已給和平而幸福的年代,但是絕不能忘記那段恥辱的歷史。

無論聽多少次,《黃河大合唱》都能帶給我心潮澎湃的感覺,那是屬於內心最真實、最直接的震撼。聽《黃河大合唱》的心情,是氣勢磅礴,是陣陣蕩耳,是心境複雜的。我雖然沒有見到過黃河,但也能從中感受到黃河口濤濤河水奔湧中那種如千軍萬馬咆哮而來的勢不可擋的姿態。《黃河大合唱》用雄壯,用吶喊,用號召,感染着我,歌頌着剛強不屈的華夏兒女,這是高昂,這是沉厚,這是悽婉,這是悲壯。那樣深沉、悲壯、激昂、宏偉、雄渾的曲調,有着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的完美結合,是從我們民族的靈魂中迸發出的心聲,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音樂高峯,是我們民族的音樂豐碑。

《黃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它的成功之處,在於文學與音樂的完美結合,融聲樂、器樂、文學於一體。就合唱而言,給人以音樂與文學“協奏”的感受;歌詞與音樂意境高遠,形式靈活多樣,富於歌唱性和音樂性;貼近勞苦大眾,雅俗共賞,富於普及性;注意用情節、戲劇性渲染刻畫人物;從藝術借鑑上看,它還帶有西方“康塔塔”的成份。全曲由八首歌曲組成,既各成章節,又渾然一體。《黃河大合唱》是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戰爭年代中國人民反帝鬥爭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中國音樂史上不朽的傳世名作,在世界音樂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它表達了人民的心聲,他喚醒了人民的靈魂,激起了人民的鬥志!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常常這樣認為:過去的老歌都不好聽了,都那麼土,現在是什麼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但我想《黃河大合唱》是始終不會落伍的。這是一個時代的標籤。直到今天,《黃河大合唱》以及據其改編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仍是國內外音樂舞台上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要欣賞這些偉大的歷史作品,要牢記祖國慘痛的歷史教訓,要學習先輩們百折不撓、捨身為國的精神。不忘國恥,熱愛祖國,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報效祖國。

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六

音樂教學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用學生身心健康,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和研究,結合在我們學校一個學期來的實際教學的教學經驗。現將音樂教學心得如下。

一、把音樂教學擺正位置

以前音樂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沒有面向全體學生,沒有以學生為本。那麼音樂教學究竟如何體現以學生為本呢?新課標着重強調應在音樂教學中貫穿素質教育的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並着眼於整體學生素質的提高;應體現時代要求,着眼於使孩子從小喜愛藝術,重視音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全方面得到發展。

二、貫徹因材施教

由於各學段的藝術能力存在着明顯的差異,各種藝術能力更是因人而異。在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考濾到各級各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滿足藝術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學習要求,又要兼顧基礎較差的。學生能逐步跟上,縮小差距,甚至藝術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學生,更要給予幫助和指導,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地、自信地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儘量使全體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音樂教學

校外藝術資源具有極廣泛的空間和巨大的影響力,應指引學生常關注些公共媒體等積極向上的音樂藝術節目,甚至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各種有益的藝術類活動。以擴大音樂教學的影響面,藝術源於生活,也應讓學生從生活是感受到音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

總之,音樂新課標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學理念,實施新課標,這要求我們更善於總結,經常回顧,以更好地實施教學任務。我們將會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結合實際情況去更好地開展我們的音樂教學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zl5j3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