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研修心得體會國小數學多篇

研修心得體會國小數學多篇

研修心得體會國小數學多篇

研修心得體會國小數學篇1

有位教育家曾經説過,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更是捉襟見肘,忙碌的教學中難以找出更多的時間坐下來一起討論研究。這次暑期研修為大家創造了非常好的交流機會,培訓中既有優秀教師的説講課,又有同行互動交流,不僅在理論上很大的提升,而且在課堂教學方面給予大家很多的經驗指導,更是令我感觸頗多。

首先要説的就是這説講課,以前只是説課,或只是講課,説講課這還是第一次接觸,讓我們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也同樣能知道授課教師的所授內容,又能將教師的設計意圖充分展示。在這次研修中,這幾位教師真是非常優秀的,經過精心準備,為我呈現出了一堂堂精彩的好課,

翟慧老師的《軸對稱圖形》一課,目標清晰,切合學生實際。在本節課中,翟老師讓學生在摺紙中認識軸對稱圖形的過程及什麼叫對稱軸,使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到知識,避免了學生學習的枯燥乏味。翟老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正方形對稱軸的畫法,這樣使教學情景具體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促使學生積極動腦去想,充分達到了師生互動的效果。

張敏老師説講的《圖形的周長》一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教師評價的多元化,或表揚肯定,或啟發引導,或鼓勵,充分學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這僅是一天的縣級研修活動,令我感到如此震撼,令我發現自己教學經驗之匱乏。我將不斷的在反思自己,塑造完善自我。我自信,通過這次研修,我的教學將如春風拂柳,碧綠盡染枝頭。

研修心得體會國小數學篇2

炎炎夏日,暑期研修如清泉,解人飢渴,沁人心脾;如鮮花,芬芳盛開,手留餘香。短短的三天培訓結束了,我還意猶未盡,期待着明年再次進行。因為我的學習還未結束,專家的講座、精彩的案例、同行的評價……我期待着再學,再思,期待着把學習的,思考的變成實踐,讓實踐更科學,更有效。

這次暑期研修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實際+實用。每一個專題講座都是專家結合一線教師的一些困惑和實際進行分析的,解決了大部分教師在情境創設中的疑惑,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案例;通過對四位教師呈現案例的剖析、與同行的思維一起碰撞、共同探討,拉近了不同學校數學教師的距離……每天坐在一起研討、爭論,我加深了對教材、課標的理解;我最喜歡的也是每次案例呈現後與同行在一起研討的一個小時,那時感覺時間過得真快,當我們還意猶未盡的時候,指導團隊的教師就已經制止了我們。感謝這次研修給我們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平台,讓我們把近段時間在教學中的一些困惑、迷茫、做法與感想能與指導團隊的教師、同行進行交流、切磋,讓我們積澱專業素養,改進教學行為。

彈指一揮間,我的教學生涯已經九年了。依稀記得剛畢業時覺得時間總是過得很慢,一路走來竟然是這樣地匆匆。遙想下一個九年,深感壓力、責任巨大。不做教書匠,做有專業發展的研究型教師是我的奮鬥目標。反思我的課堂教學,有成有敗,需要及時調整,提高。暑假後,新的學期就要開始了,而今年我正要接新的一年級,學而思,思而行,行而變,變則通。在實踐陣地上,我會進一步轉變觀念,落實行動,把暑期學到的、積累的與學生共享,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

研修心得體會國小數學篇3

今天下午聆聽了周局長關於《改善心智模式,做最有價值的教師》的報告,感觸頗深。

所謂心智模式,即人們看事情、想事情的那些方法。報告通過幾個心智模式的心理測試,就説明了這一點。同樣一幅圖,在每個人的眼裏就有了不同的答案。心智模式的不同,對每一件事情的看法和傳播方式也就不同,對每一件事情所產生的反應也不同。你對正在發生的事件的反應模式決定了你的未來。

小實驗折射出大哲理。實驗一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學習是無止境的,只要你用心去做,就能創造出奇蹟,工作也是這樣。實驗二告訴我們學會因材施教,只有磁鐵才能吸引鐵屑,正如我們在工作中,要做一個有吸引力的老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根據孩子的不同興趣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實驗三,要做一個有價值的教師,必須要有全局的意識。在工作中要學會從整體看問題,弄清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做事情要從大局出發,你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什麼樣的心智模式,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在教學實際中,要用良好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領導、同事和學生。

成功的方法是有保質期的,不要讓心智陷阱阻礙我們的發展。成功的經驗往往會成為前進中的絆腳石,所以要用於前進,掃除一切心智陷阱,嘗試着每天改變一點點,我一定會成功。

怎樣做才能使自己成為有價值的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態,身懷謙卑之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生命充滿敬畏,對未來充滿渴望,懷有必勝的信心,客觀地看待學生和自己的功利,奇蹟就會發生。

做一個有價值的教師,還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感恩父母、感恩領導、感恩同事、感恩學生,只有懷着感恩的心態,才能欣賞每個人,才能做一個有價值的優秀教師

研修心得體會國小數學篇4

這次的研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它讓我隨時聆聽專家的講座,領略專家科學的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它像一架雲梯,讓我不斷的向上攀登。本次培訓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國小數學的教學與傳統國小數學教學最大的不同在於課堂中注重交流,注重互動,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暢所欲言,營造一個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現我就對本次研修做一個總結。

一、本次研修使我更新了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直接影響教學行為,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的教育理念有的來自同事的言傳身教,有的來自兒時教師的影響,有的來自自我的揣摩,有的來自二十幾年前的師範教育。通過此次培訓我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從課程改革的視角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教學理念,使自己在教學中不再迷茫,明確了自己教學目標。

二、網絡研修豐富了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實施的教的方法和指導學生的方法。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知過程,只有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學中要重視改進教學方法,堅持啟發式,反對注入式。當代美國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説:“學習數學只有當看到數學的產生,按照數學發展的歷史順序或親自從事數學發現時,才能最好地理解數學”,因此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通過本次培訓,我掌握了很多的教學方法,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些教學方法就是收割教學成果的“利器”。有了這些教學方法,使我的備課不再平鋪直敍;有了這些教學方法,使我的課堂變得生龍活虎;有了這些教學方法,使我在進行教研中有了更多的內涵。

三、網絡研修激活了我的教學靈感。

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教學之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生活中人們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因此,我在備課思索,什麼樣的數學情境才是好的教學情境?創設情境是應該注意什麼?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老師們普遍反映學生的計算能力差,在這種現實背景下,怎樣改進計算教學,在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科學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材增加了統計與概率全新的知識,我們如何準確把握課程標準,實施教學?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去評價一堂課?……這一系列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專家們都一一做出了迴應,給我們的教學指明瞭方向。網絡研修激發了我的工作靈感,給我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此次學習,真實體會到:凡事只要用心去澆灌,就一定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四、網絡研修讓我認識到反思能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品德,一種使自己言行端正的手段,更是成功的基石與保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課堂教學,善於拾掇教育過程中的成與敗,持之以恆的積累素材,讓它成為工作中的寶貴財富。即使成不了名師,也可以獨善其身。

五、通過網絡研修,提高了自身素質

培訓是短暫的,但收穫是充實的。讓我站在了一個嶄新的平台上審視了我的教學,使我對今後的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這一次培訓活動後,我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咀嚼、消化,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要不斷蒐集教育信息,學習教育理論,增長專業知識。

學習是無止境的,對於一個老師來講,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會有很多,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學真諦的老師才是一個好老師。正如顏真卿的名言:“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我們選擇了教書育人這樣一個職業,那麼我們就該付出更多的努力,做一個真正的好老師。

研修心得體會國小數學篇5

這次是我第二次參加網絡培訓,第一次是遠程的形式,而這次是完全讓我們親身體會到培訓裏面的真正內涵和豐富的知識面,與此同時讓我個人感覺到知識的一種昇華從那裏開始,總的來説,形式多樣,有名師的專題講解和分享,有學員圍繞專題而進行的互動討論,為我們的教育生涯拓寬了更長更廣泛的學習和教育方式,回首這半年來的學習,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

在學習期間,我深深地感到了新的教育觀念的衝擊。這個衝擊來自於教材、來自於教師、同時也來自於方法。精彩的知識面,讓我吃了一頓營養豐富的理論大餐,並引發我不斷的反思,並且專家們的那種自信和獨特的個性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他們身上,我得到的遠不只是專業的知識和作學問的方法的成長,而更多的是他們執着於事業、嚴謹勤奮、潛心鑽研、孜孜不倦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和作為教師、作為學者的閃光的人格魅力給我的感染。在那裏,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轉變了觀念,能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思我的教育,能更嚴肅地思考我所面臨的挑戰,思考未來的路如何去走。我意識到了自我身上的職責,意識到了作為素質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在教育中的分量,意識到了樹立新的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的重要意義。

我們大部分教師對教育改革,認為只要考試選拔制度存在,教育只能是應試教育,任何先進的理念都只是完美的夢想。於是,我們中很多人安於現狀,停留於對教參的傳授,對教育的不足、失誤一味歸咎於應試,歸咎於學生的無知。處於這樣的環境中,時間長了,不注重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教育技能的砥礪磨練,不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即使學習,也只是裝了一些新名詞、新概念,不與教學實踐結合,消化成自我的思想。此刻想來,不經意間我已成了新課程實施的阻礙者。

“教師在行動研究中成長”,教授的講座引發了我的思考,以往的課題研究是為了結題而研究,不是針對學生,而是針對課題評審人員,一度造成課題研究假、大、空的局面,寫個開題、結題報告,再補上一堆資料,便能夠名正言順地結題了,久而久之,教師們對於課題的興趣和進取性也蕩然無存,再加上我們疲於應付日常教學,課題對於我們來説反而成了負擔。由此看來,我們沒有真正認識到課題的本質和重要性。

幾十年的辛苦耕耘,已磨去了曾有的激-情和夢想,留下太多的茫然與困惑。這半年來我們靜靜地聆聽講座,靜靜地寫心得,徜徉在學習的歡樂裏。我更清醒地認識到自我的貧乏,自我的淺陋,也看清了過去的自我:安於現狀、自滿自足多,緊迫感、危機感少;吃老本念頭多,終身學習意識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縛,惰性大,闖勁少;無意義的耗費時間多,有價值的嘗試探索少;課堂上展示自我才華多,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少。經過培訓,我清醒地認識到:激-情和創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師的必要因素。我們今後會朝着這個方向前進的。

在這次的培訓中,聽到最多的話除了“反思”便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們在交流時都有同感:教學有必須經驗,所帶班級成績方面,我們能夠説還是很驕傲的;平時讀書也不少,可談到論文方面,大部分教師能夠説毫無建樹。之所以這樣,除了因為自我教學理論的匱乏,無法將自我的教學實踐與理論結合,還有很多教師是疏於動筆的,每次寫東西能夠説是挖空心思,而自我的評價永遠是簡潔的四個字“文不達意”,這就是我平時“讀寫分離”造成的結果。學生不練筆作文沒有提高,我們教師也是這個道理。這次培訓班的學習,每週必寫的新得,可算戳到我的痛處了。所以,內心是很牴觸的,但沒辦法,作業總是要交的並且還要爭取優秀。每次如難產般的完成作業,但出乎自我的預料的是這樣“艱難”的寫了幾次作業後,發現我在教學理論反面再不象從前那樣無話可説,偶爾也能夠“引經據典”一下了,這就是提高吧!

我一向認為學生能出成績的教師就是好教師。所以,工作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了教學這一塊兒。備課、上課、批作業,每一天在重複着這樣的“三步曲”。尤其對於備課,手拿一本課本和教參,再加上自我對於數學的理解,這就叫充分備課,而後胸有成竹的去上課了。這次的培訓,讓我真正明白了“備課”的含義。教師備好課必須具備“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實踐性知識”。總之,這次的研修班學習給我是受益匪淺的效果,即便是在空閒時看到的一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的一個小案例,也能讓我體會到這種的互動是有必要的,能夠提升更多的發展潛力的。

在培訓的時候,我會情不自禁的想到這是我認識的一種重大的憧憬,是一種夢想,是必須要完成的一些東西,甚至我會覺得裏面的很多豐富的知識是我的傑作,甚至不如我的傑作。我相信這些豐富的知識面能夠激起我的更宏偉的目標以致實現。

研修心得體會國小數學篇6

炎炎夏日,知了聲聲,阻擋不住老師們樂學上進的學習勁頭。參加暑期培訓的老師們早早的來到了會場,在鄉鎮的老師更是起早趕車來到實驗中學。

本次培訓我們國小數學組是這樣進行的。四位老師每人一節説講課,每人的説講課完成後,分組從不同的觀察角度進行討論交流。

一、翟慧老師的精彩演繹。

首先翟老師細緻的對五年級上冊的《軸對稱圖形》進行了精彩的説講課。從教材的分析、目標的確定、教學過程及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問題,配合課件的演示對本節課做了精彩演繹。在本節課的設計中,翟老師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展示教學中重、難點的突破,如何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抽象出數學概念。利用課件演示如何畫軸對稱圖形的另半有效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在對每個教學環節展示後,翟老師理性分析了為什麼這樣設計,他對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起了什麼作用做了詳細解讀。

二、老師們的激情碰撞。

各小組從不同角度分析了《軸對稱圖形》這節課的特色和感受。每個小組的老師們發言積極、討論熱烈。在我旁邊的孫麗華老師幾次欲説都搶不到機會,交流時間超過了,一組的老師們還都意猶未盡。針對“重合”“完全重合”兩位老師激烈的爭論着;“是對稱圖案”“還是對稱圖形”老師們各抒己見舉例説明。一個個不愧為數學老師,為一個概念使勁較真爭論不休。正因為有老師們的這種執着精神,我們的教育事業才不斷向前發展。

暑期充電老師們展示着自己的精彩,激情飛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1v7l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