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國學寫心得體會多篇

國學寫心得體會多篇

國學寫心得體會多篇

國學寫心得體會篇1

xx年3月22日至23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莒縣教研培訓中心舉辦的國學經典教學觀摩培訓,時間雖短,但受益匪淺。國學文化可謂博大精深,簡短精悍的文字,藴含着無盡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靈。

來自台灣的一線教師段心怡女士和莊溎芬女士,就台灣的國學教育從政治層面和學校學生家長的'普通層面,給我們做了講座。段心怡女士報告的主題是《傳統文化教材課程設計理念》《如何提點出論孟思想的現代意義》。莊溎芬女士的報告主題是《台灣的語文教學與儒家經典教育》《論語·論學課程設計》。

我覺得,學校作為傳承與發展文化的載體,在引導和弘揚先進文化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學校文化建設是我國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經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個人成長為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為優雅的現代中國人。為此,我們也積極響應,廣泛開展"讀經典"活動。讀經典能更好植根於民族傳統,掌握優雅、精緻的祖國語言,感知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從而引導學生修身立人,明禮誠信,厚仁篤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積極營造"誦讀國學經典,積澱文化底藴"的書香校園、書香家庭、書香社會。

一、教師悟領經典修身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教師真切感悟經典之美,品味與書為友的樂趣,激發熱愛祖國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經典讓教師體會以德明志、博學多才的內涵,使教師們多一些文化積澱,寫起文章來如行雲流水,説起話來字字珠璣。教師們只有深刻認識到容納下縱橫千年的文化的國學,才會在無論什麼樣的環境下淡定從容、高雅脱俗。國學,是最質樸的人生指南,是對世界的精闢認識,對為人處事的精準總結,日常行事的準則;學習國學,可以陶冶教師的情操,提升教師文化底藴,實現教師的昇華。

二、學生誦讀經典促成長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儲蓄銀行,誦讀就是最好的貨幣,在學生時期將最好的貨幣存在他們心中,長大後定會受益終身。學生通過背誦和練字潛移默化地將歷史地理,道德禮儀,生活知識和識字閲讀能力結合在一起學習語文,使學生在讀誦的過程中語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從根基上自然生長獲得語感語境。經典美文誦讀可以破解當今學生"讀書苦,苦讀書"的現狀,走出一條快樂閲讀之路。為他們今後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至於國學課到底怎樣教?聽莊溎芬女士的課讓我受益匪淺。其實,我們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並熱愛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學生藉助教材,自主感悟。我們只需要求學生讀通了讀順了讀出美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能熟讀成誦,而不求甚解,讓學生沒有一點壓力地學習祖國的精粹文化。

國學寫心得體會篇2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廣為傳誦。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持續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禮貌的人嗎當今社會,禮貌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物質禮貌上去了,精神禮貌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禮貌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在於一個國家務必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務必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構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國學的東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樂無窮。學生們誦讀,能夠從中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使學生更加懂禮貌,更加愛學習國學經典在誦的過程中深入了學生們的心靈,為學生們儲存了文化的養料,等他長大的時候慢慢吸收。

國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的底藴厚重。走近國學經典,我認為它的特點就是:寧靜、潛心。只有靜得下來的人、潛得下來的人,才有可能從內心中容下國學經典。當我們被現代社會許多時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腳以至心靈的時候,當我們內心深處的小農意識、急功近利的心態沒有消除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國學經典的腳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續國學經典的精髓。

我校用心倡導讀誦國學經典在我看來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讓學生們瞭解中國的過去,瞭解中國的文化,瞭解中國的思想。在讀誦中,強化記憶力,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為他們補充超多有益的讓他們受益終生的東西。最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汲取千年文化中的營養,讓他們在今後的成長中不斷體會、反芻,用正確的思想指引他們的生活,帶他們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諦!

朋友們,潛下心來,靜下氣來,與學生們一道走近國學經典,和學生們一齊體會和感悟!用經典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在與學生們一齊學習的過程中一同快樂收穫與成長。

國學寫心得體會篇3

今天我看了女兒的國學經典讀書,感覺現在教育的綜合化及對學生從小的培養高尚情操的注重,讓我感覺這是中國教育各方面的提升。以下就是我的心得:

(一)世界發展形式讓中國人看清更好傳承國學的重要性

當中華文化開始擺脱弱勢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時候,國人對自己的傳統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與自信;當國人下定決心“走自己的路”的時候,對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選擇和期待;當國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赫然發現它竟是一個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這就是——國學經典!

學習國學可調動學生德育的自覺性、主動性,培養人、造就人、成就人。保證學生在全球化大潮中關於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判斷能力、領悟能力等等是極有幫助的。讓國學經典與學生朝夕相處,通過耳濡目染,達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鍛造其文明素質之效果。

(二)讀國學讓學生更進一步瞭解中國五千年文化,學習中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中國是一個有着光輝歷史的國家,五千年曆史長河,出現了許多聖人及對後輩有着極有影響的教育故事。讀國學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學習古人的高尚情操,讓學生了解到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魂和根,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已漸成風氣, “以德治國”應從孩子開始。國學啟蒙與讓學生領會。讀國學讓孩子學會遇到困難應該自立自強,人要有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尊愛老師,有一顆博愛之心等等。這些會對孩子將是永遠的一份財富。

國學寫心得體會篇4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炎黃子孫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家園。國學經典則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國人的文化根基,是中華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誦讀國學經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涵養民族修為,承繼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現代中國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這是儒家最經典的一句話,告訴我們:學習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自己才會完善。在社會不斷進步、競爭一天比一天激烈的今天,你不好好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必然會被社會淘汰。“學”要學的精,“學”要學老,學到底。只有堅持到底才會得到勝利;只有學以致用,為我所用,才算是真正的學。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師德是師業之魂——教師一定要修好社會公德,堅守職業道德,科學嚴謹、認真求實;為人坦蕩、光明正大、誠實守信,先人後己;廉潔奉公,端莊穩重,平易近人;知識豐富、語言生動、儀表整齊、舉止文明,以實際行動感召、帶動和影響廣大學生,要以大愛之心關愛每一位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迫別人幹;不能把學生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更不能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出氣筒。因而,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樹立師表形象。師德是師才之本——“師德養人,師才育人;德才兼備方為社會棟樑。”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怎樣處事,怎樣做人。師德是師風之根——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笑一顰、一喜一怒都無聲無息地影響着學生。良好的師德會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一種良好的習慣,是保證我們教育百年樹人最重要的根。

國學寫心得體會篇5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裏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更好地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它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論語》裏許多關於修身養性的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自己的責任,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身正為範。在當今這個花花世界,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價值觀發生變化,功利性比較強,而作為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着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着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為國家的棟樑。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二、激趣教學,發揚傳承

?國學》裏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較深奧,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只需要知其言,而並非一定要知其意。就像陳建先老師説的那樣,“我們老師只需要給他把那扇‘國學’的門推開,裏面豐富的內涵要待他們將來自己慢慢領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採取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誦讀、遊戲、體驗、角色扮演、量化訓練、競爭比賽、動手操作、家庭鞏固等,多種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方法和手段混合使用,還利用多媒體動畫、視頻、軟件、電腦、液晶電視,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國學。

三、熟讀成誦,感悟人生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藴深刻。是對國小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幼兒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最後,促進了幼兒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説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孩子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在日常交流中,我可以看到孩子們每天的進步。

四、加強學習,提升水平

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我作為教師國學功底還不夠深厚,急需提高。國學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沉澱,歷盡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我們教師有必定的教學任務,我們應該利用有限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閲讀量、閲讀水平,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訓等手段來提高我們教學水平。孔子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應懷着謙虛謹慎的態度向他人學習。“師者,善於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也矣。”老師要善於傳授道理教授學業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學業不精湛,學生有疑惑卻不能解答,這算不上老師。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參加學習和培訓。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滿斛水。

通過學習,讓我深刻領略到國學的魅力,《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老師是很好的傳承者,我們應當做學生的導航者,為他們打開這扇門,讓他們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精美的詞句,構築自己人生美好的詩篇。

國學寫心得體會篇6

一提到“國學經典”四個字,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會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作為教師,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帶着崇敬的心情,我認真學習了《國學經典與教育》,它分為四個教學視頻。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藴藏着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古文經典中,古聖先賢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傳承給我們,我們頌讀經典,能夠聆聽到聖賢的教誨,對我們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聖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會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把聖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國學寫心得體會篇7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國學文化一直貫穿於每一箇中國人的成長曆程。

我學習《論語》的收穫是很大的。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鑽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説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教學中,我們更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後,又為這個志向做出了什麼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説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説出很多,也能説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讚揚,對現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為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沒有出息的表現。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麼捨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才是愛國?什麼樣的行為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為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已經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學習《國學》有以下感悟: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6lg7y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