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聽吳正憲老師上課》心得體會(共2篇)

《聽吳正憲老師上課》心得體會(共2篇)

第1篇:《聽吳正憲老師上課》心得體會

《聽吳正憲老師上課》心得體會(共2篇)

《聽吳正憲老師上課》心得體會

初次看到這本書是在省圖書館,當時封面上的一段話引起了我的興趣。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周玉仁説:“每次聽吳老師的上課,我總被她和學生的”思維共振、情感共鳴“的精彩互動場景感動,被她”課伊始,趣已生;課繼續,情更深;課已完,意未盡“的孩子們樂學的氛圍吸引。聽她的課的確是一種享受。”懷着這樣一種享受的心理,我翻開了《聽吳正憲老師上課》這本書,仔細體味書中的每一章節的文字,感受吳正憲老師上課的藝術魅力。

“真情”,是品味吳老師的課堂,最突出且最有力的字眼。她用這真情詮釋着生命課堂的深刻內涵,用真情潤澤學生的心靈,用真情培育和諧的課堂環境,用真情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用真情點燃孩子創新的思維火花。她的課堂知情交融、師生互動,充滿了童趣,洋溢着激情與智慧。她以人格影響人格,用智慧啟迪智慧,用數學的真諦滋潤孩子的心田,讓孩子們快樂地享受着課堂生活的'幸福。

品味此書,我被吳老師的教育理念所深深震撼。

1、尊重每一個學生。吳老師把孩子看成一個有尊嚴的個體,瞭解學生的認知起點,允許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獲取知識,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數學。她總是以熱情的鼓勵、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思維共振,情感共鳴,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選擇和判斷,也從不強迫學生去認同。

2、為學生營造思維的磁場。孫曉天教授説:吳老師的課堂“教”的色彩很淡,“商量”的氣氛很濃,“為什麼”很多,留給學生的“空間”很大,適時的點撥與指導隨處可見。吳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各種不平衡的問題情景或“陷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探究、猜想、思考,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思維空間。

3、為學生設計有過程的參與。吳老師在課堂上總是從學生的認知出發,把知識的來龍去脈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全體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課堂上有疑問,有沉思,有比喻,有讚許,有笑聲,還有爭辯。在波瀾迭起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交流、發現、辨析、整合,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培養。

4、以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為主旨。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沒有什麼比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更重要;沒有什麼比尊重個性、真誠交流更重要;沒有什麼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

細細品味吳老師的書,品味吳老師的課,感覺她的課堂大氣,有深度,令人回味無窮。她用自己的教學踐行了“專業地讀懂教材,智慧地讀懂課堂,用心地讀懂兒童”的教育理念,實現”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育人目標。

第2篇:

聽吳正憲老師《搭配》有感

韓桂良

在這個時代,知識的更新是不可缺少的,通過二天在合肥的學習我深深懂得大師的風範。由於工作的忙碌,一直不能靜下以來寫一下自己的感受、體會、心得、感想等,也可以説是一份總結吧,把那種知識的衝動能保持得更久些,知識的積澱更深沉一些吧。 我想名師之所以與普通大眾不同,即在於他們所具備的教學風格是別人所無法模仿但可以欣賞,並值得思索的。那麼吳正憲老師的《搭配》也是同樣。我想,很多人都欣賞過吳老師那種大氣渾然、温文爾雅的教學儀態——看到名師站在講台上的姿態,我們就懂得了他們所獨有的自信。

吳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解決搭配問題時,我所無法突破的最大障礙是,我根本就沒有勇氣讓不同搭配方法的學生同時上台來介紹自己的方法。我想,首先我會被學生的陣勢的嚇慌,不知道怎麼去安排餘下等待介紹的學生位置問題,也不知道怎麼去組織他們的紀律;其次,我想我應該會被這樣的局面打地手忙腳亂,我也一定分不清教學的步驟了;當然,如果要我再去關注沒有參與介紹的學生,並且還要將他們安排到課堂討論中去,那將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而且那還不是我自己教的班級。

吳老師和同學們談搭配,還在於她的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搭配種類——搭配方法——什麼方法記錄搭配更合理——練習、思考、提高……課堂彷彿盡在掌握,節奏也如行雲流水,但整個過程中,她更重視,更要我們關注到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都説,興趣是學好這門功課的最大原力,而怎麼讓孩子們對課堂感興趣就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做基礎教學的老師們,也一直關注如何使孩子對某個知識點感興趣,但是問題是,想了老半天,也就無功而返了,即便學生有興趣,那興趣的起因也大多是因為這個問題中含有積極的思考意味,是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在激發他們學習進步。但是吳老師的課堂中,我又看到了別的使學生對未知知識充滿興趣的另一些激勵手段,譬如説展示學生自己的思維過程、用不那麼課堂化的秩序一起學習、對學生的思維總是充滿了挑釁…… 名師的課堂我們是學不來的,但是我們可以思索他們的行動,加以學習、分析,可能我們也會分析出一些門道和套路來。

2011年4月15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7ln5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