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朱永新新教育讀書心得多篇

朱永新新教育讀書心得多篇

朱永新新教育讀書心得多篇

朱永新新教育讀書心得篇1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初步瞭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讀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感受頗深。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從師範院校走進中國小校園的年輕老師,都滿懷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對“教室”的定義,打造和學生一起快樂成長的“完美教室”。和學生共同學習,教學相長,體驗成長的汗水與歡笑。

可是教育的現實很殘酷,因此對教育理想的堅守就很悲壯。堅守內心教育理想的老師們,要麼為理想英勇地死去,要麼為理想卑賤地活着。在現實面前輸得一塌糊塗,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於是,大多數老師更會選擇一種更適應現實的方式:為了生存和生活而背叛心靈,放棄理想。相信每個走進教師職業的人都曾擁有過教育的理想,那個時候我們很年輕,不成熟,在殘酷的現實中,那個理想太過遙遠,來不及努力就已經成熟了。成熟就意味着放棄,放棄掉有過的美好理想,然後我們就這樣沒心沒肺地活着。

一直懷揣的夢想,難道就是人生的枷鎖?放棄夢想,卻又心有不甘。誰能夠告訴我們,這種悲壯的堅守,價值何在?教育理想之路,究竟在何方?

畢淑敏在《藍色天堂》中説,旅行是一種學習,它給你用一雙嬰兒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會,讓你變得更寬容,讓你理解不同的價值觀,讓你更好地懂得去愛、去珍惜。旅行讓你以另外一種身份開始一種新的生活,進行新的嘗試,讓你重新發現自己。

其實,學習也是一種旅行,從一個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學習是一種相遇,是對話,與陌生世界、他人相遇,與自己相遇;與新的世界對話,與新的他人對話,與新的自己對話。康德寫過一篇文章《什麼是學習》,福柯也寫過一篇文章《什麼是學習》,他們都認為學習是與客觀世界的對話,與他者的相遇和對話,與自己的相遇和對話。按照這些關於學習的理論,我們就會發現,學習也是一種旅行。

朱永新新教育讀書心得篇2

隨着年齡、閲歷的增長,我們會慢慢對自己從事的事業開始深度思考。究竟我從事的職業要幹什麼?我的職業究竟能給我帶來什麼?擁有這樣的職業我們究竟是否幸福和快樂?我的職業究竟何去何從?一系列這樣那樣的問題開始縈繞思緒。於是,對於職業的思考,便成為了我們未來幸福與否的一個關鍵。

?新教育之夢》是朱永新系列叢書的一本。全書試圖用一種擺脱固有教育模式的方式,讓教師和學生通過教育實驗獲得“幸福完整的生活。”全書通過十四章充分解讀了“新教育”。閲讀全書,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在教育裏的這兩個主體仍然是關注的重點。我認為關注教師、學生閲讀和日常記錄寫作是本書提倡的新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我主要閲讀了第七章內容——新教育與教師成長。其中通過閲讀讓教師逐漸養成寫作的好習慣。隨着專業發展思考的深入,教師逐漸形成寫作的五種形式:日常教育敍事,教育感悟,師生通過日記批閲、賀卡和書信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學案例及剖析。通過這五種形式使教師對教育行為不斷進行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斷改進教育行為。從而讓教師對於自己的日常教育過程有更直觀的認識,通過日積月累,教師個人的教育經驗就會形成個人獨特的教育思想。這對教師專業化成長十分有利,也是教師實現專業化成長的很好途徑。

在教師的專業成長中,專業寫作尤為重要。專業寫作不同於一般的普通協作。它主要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不斷總結、反思和提煉的教育精華。在我看來,作者對於專業寫作的觀點,可以概括成五個方面:一是基於閲讀後的理解和反思。學習他家思想,實踐於自己教育過程,然後對照自己進行積累反思。二是對自己實踐教學日常記錄,把日常發生在教育過程中的鮮活事件用專業的語言記錄,形成自己觀點和對策,便於今後教學改進;三是專業寫作是教育過程的真實提煉,不需要你花心思去修辭美化,強調客觀呈現,呈現出遇到的問題困惑,簡單而有邏輯的呈現就可;四是專業寫作是互動的。不是教師單獨的反饋,它應該是基於師生共同心聲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是師生感情交流的過程性記錄。五是專業寫作需要教師重視案例的研究和記錄。我們需要及時的將教育過程發生的實實在在的事、人、過程、結果、措施等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形成案例研究。

每一個教師可能都曾經有過想要成長的階段。但是教師的成長或者説主動要求成長與個人、單位,還有大的環境是分不開的。如果我們身邊有教師渴望着想要成長,是需要我們積極鼓勵和支持的。當然這是外因,最主要的還是需要教師內因起大的作用。向作者説的一樣,教師專業成長與專業閲讀、專業寫作是分不開的。甚至,專業閲讀、專業寫作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看到這裏,我深切的理解新教育倡導的很多觀點。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是需要一種激情,一種不竭的對教育熱愛的激情。突然我想到了我們身邊的優秀班主任關紅梅老師,她與學生的相處並沒有因為年齡的偏大而出現代溝,反而越來越受孩子們的喜歡,她的班級一直是那麼好,每一個孩子都那樣優秀。究其原因是因為她一直保持着對孩子們的愛、對做班主任工作的熱愛、對教育的熱愛。因為有這樣的濃烈的愛,有這種持續的愛,讓她充滿激情,不感疲憊,反而樂在其中。這也許就是新教育倡導的讓教師獲得幸福完整的生活吧!

朱永新新教育讀書心得篇3

?新教育之夢》一書雖然只是讀了一遍,但感動於作者朱永新先生的執着和赤誠,這是一本值得老師、校長和教育管理官員一讀的書。

朱永新先生是當前中國難得一見的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家,是素質教育的熱情吹鼓手,也是素質教育的積極實踐者。他沒有把教育停留在理想的層面,沒有停留在理論和口號上,其新教育實驗可謂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新教育是胸懷偉大的教育理想的,強調“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的”,提出了讓師生“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教育理念。“新教育旗幟鮮明地反對那種以犧牲學生的當下幸福為代價,追求所謂的‘未來的幸福’的理論”;關注教師,指出“沒有教師的發展,永遠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幸福,永遠不會有學生的快樂”。

新教育是具體而微的,對於一校一班來説,更是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可以幫助校長、班主任、老師釐清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糾結,也為執着於應試教育的的校長、班主任、老師架起了一座與素質教育溝通的橋樑。書中提出的“新教育六大行動”、“新教育理想課堂的六個度和三重境界”、“新教育的九大定律”以及倡議的“新教育每月一事”,都是可以直接借鑑的極具操作性的範本。

“一本童書能夠有多大的力量”,新教育強調閲讀。六大活動以“營造書香校園”為首。反觀今天包括我們學校在內的多數學校,從幼兒園到高中,有多少閲讀,除了作業還是作業,考試象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沒有了閲讀的學習還是學習嗎?

新教育重視課堂教學的研究,這本書讓我瞭解到課堂教學研究的很多知識。“關於課堂教學的研究源遠流長。從孔子的‘憤悱啟發’到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從誇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到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從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到佐滕學的《靜悄悄的革命》,這麼豐富的營養,我們做老師的應該也買來看看。

作者批判了當今學校流行的公開課行為。認為“公開課的課堂話語”其實是“課堂表演秀”,那些最優秀的特級教師,他們日常的課堂教學也是與公開課迥異的。作者明確地抨擊了教學管理中的體罰行為,新教育九大定律之三“體罰近乎無能”並引用了明代王守仁的精彩論述:“鞭打繩縛,若待拘囚。彼視學舍若囹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窺壁掩覆,以遂其嬉遊,設詐飾詭,以肆其頑鄙。偷薄庸劣,日趨下流。是蓋趨之於惡,而求其為善也,何可得乎?”我也對先賢王守仁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原來他還是個教育家!

朱永新新教育讀書心得篇4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字裏行間感覺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細流,我順溪而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園。

在這教育的伊甸園裏我看到了五個光芒閃耀的花環懸掛在高高的蘋果樹上,它們的名字叫作德、智、體、美、勞。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一位叫布羅迪的英國退休教師,在佈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曆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

正當布羅迪猜測着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傢俬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

信中説: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保存着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裏,沒有一天放棄過。

50年過去了,可以説,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教授獲得啟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我感到很榮幸,因為我拜讀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園裏屬於自己的那棵蘋果樹。因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權利和責任分享朱教授愛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夢想,並用它提醒和改寫自己從今往後的實踐和追求。因為我也有一顆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跳躍的心。如果你要問我的夢想是什麼?那就是我願我的青春永駐蘋果樹下!

朱永新新教育讀書心得篇5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覺得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為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為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啟示,為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啟迪。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恆的追求!

朱永新新教育讀書心得篇6

又一次拜讀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這本專著在教我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孩子學習。“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孩子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面對我們的孩子,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歎:現在的孩子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孩子了。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於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一線教師。這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二是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高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着承認孩子的差異,承認孩子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孩子,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悦;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孩子,意味着她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孩子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説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説,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

願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朱永新新教育讀書心得篇7

?新教育之夢》第一章是《理想的德育》,讀完以後我深有感觸。正如朱永新老師所説的,德育應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教育者應該把德育放在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要實現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和和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首先要實現理想的德育。而作為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父母,也應該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聯繫現實的教育,我們雖然提倡的是教書育人,但是在應試教育前提下,我們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抓學生的學業成績上,因而事實上很大程度上育人是服務於教書的。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淡化德育的趨勢。正所謂“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分、分、分教師的法寶”,有了好的成績,你就有了一切。

在這種氛圍下,德育被淡化必然的。然而,世間文化的國際交流日益增多,良莠不齊的網絡文化的滲透,部分學生的人格缺失,少年犯罪觸目驚心。德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不能坐視不管啊!否則,培育的人才無異於“病梅”,魯迅先生的那句“救救孩子”的警言又迴盪在我的耳畔。因而,我們必須端正思想,研究對策,把德育工作做好,培養有德行的有良知的人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環,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勿庸置疑,德育為首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對於我們來講,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真正從思想和行動上重視德育,切實研究好的德育方法。

作為教育者,我們都知道,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説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靈的,是不能為人所掌握的。教育應該存在於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學生與學生的交往中,在學生與教師們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朱永新老師提出,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學生的德性,讓學生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我們不能讓學生整天僅僅忙於上課和做作業,應該多給學生交流和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學生會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面對挫折,如何處理衝突,而這些道德不是靠簡單的説教就能奏效的。德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學生自覺地創造真善美之人格。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中,朱永新老師強調,理想的德育應該是:在自然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德性,用高尚的道德行為的'生動的實例來充實它,從感性的角度讓學生感受和領悟道德準則;通過讀書來淨化學生的心靈,把道德的體驗、感悟昇華為道德的理性層次,上升到一種自覺的境界;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某方面的才藝,在美的氛圍中推進善的教育;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樹立起心目中的英雄,用英雄的高尚德行感化學生,內化為學生的道德修養;科學合理地設置循序漸進的德育目標,形成層次遞進不斷完善的德育目標體系;重視師生間心靈的溝通,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求全責備,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讓學生很自信地把優點放大,把一些不良的品行自覺地消除;幫助學生養成一種自我教育的習慣,使學生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自教”的自律習慣;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為本”的共識,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道德的教育不需要蒼白無力的説教,也不需要刻意的追求,它應該在潤物細無聲中進行,如果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能從這些方面把握德育的實質,理想的德育之夢已離我們不遠了。

讀完《新教育之夢》,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創新,勇於探索,心中充滿愛,向我們心中理想的教育邁進。

朱永新新教育讀書心得篇8

?新教育之夢》一書讓我感受很深.這本書中作者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從德、智、體、美、勞、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十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也道出了自己對於更高境界的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等方面的美好追求。

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它是一門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規律的學科。那麼,怎樣進行德育教育呢?結合作者的看法與我本身的教學經驗,我想談談自己的確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為基礎,以愛心為出發點。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許有些老師認為,國小生犯了錯,只要訓斥幾聲就可以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作為一名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的理想尊重,就會使師生關係更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師要從愛心出發。愛心出發即是進行教育的前提,做為教師,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是預防生鐵煉不成鋼,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學生也能更加愛戴老師,有利加深師生的感情,以使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作為學生,他的大部份時間是在學校裏度過的。班級即是學生的一個大家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作為一個教師,要注意對班風的建設,有了良好的班風,可以使學生在外部的影響中的作用是積極向上的。班風好的班級後進生少,就是因為良好的環境促進了後進生的轉化,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德育素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86jr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