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塑文化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塑文化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塑文化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塑文化心得體會篇1

聽了韋老師兩次的課程培訓,我的收穫是頗多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許許多多選擇,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職業,也可以規劃自己的未來。由於每個人的閲歷不盡相同,所以大家對生

活的理解也不同,彼此的思想觀念也有很大的差異。人就這麼一輩子!因此有人選擇了

索取與享受,而有人則選擇了給予與奉獻,還有大量非常善良但心態與行動卻一直在搖擺的尋常百姓。這也就形成了日常的文化差異。

來到xx公司就職,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期待:希望通過自身的奮鬥來實現自我價值,同時獲得合理公平的回報。這種回報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而且也包括精神上的。有時,絕對公平是沒有的,但如果失去了基本的公平,一個團隊就不可能團結,分崩瓦解只是遲早的問題。怎樣讓xx這個團隊擰成一股繩,發揮出最大最好的效應,是我們迫切需思索的問題!

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應該貫徹“堂堂正正為人、兢兢業業做事”的原則,而不是把它當成一種口號,而是把它切切實實地融入到具體的工作和公司的經營活動中。

創新、超越、團結、務實這是xx公司的企業文化的一種體現,以服從組織、團隊合作、責任敬業、誠實守信和自我批判等的企業價值觀和文化為依據,這種文化與管理,是公司發展過程中多年經驗的積累與沉澱,是xx公司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塑文化心得體會篇2

文化苦旅就是一部大的文化圖書,它從各個方面讓我體味文化這個高深晦澀的詞語,喜歡餘秋雨他的平實樸實的話語,偉大的文字工作者讓我有幸瞭解中國文化的小皮毛,文化的探索是一個艱苦而又充滿成就感的過程。

從國中開始就一直就很喜歡餘秋雨這個性情特別的作家,他的每一本書每一篇文章都能讓我在放下書本後久久的陳思,個人感覺他的文章有一種文化的深沉感,關於《文化苦旅》這本書也不例外的讓我深有感觸。現在的國人缺少的就是一種關於民族的歸屬感,我們需要在對文化的探究當中感受到中華兒女的自豪感,每一個人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就像餘秋雨先生在書當中指出來的,我們要保護好傳統的珍貴的中華文化,對於古書的保護的研究要加緊了,對於那些自認為可又有可無的歷史認知要加緊的普及真相。對於中華文化的保護髮揚研究不是一個人一個小羣體能夠完成的,需要每一個炎黃子孫共同凝聚力量團結一心去為之奮鬥不息,只有一個民族的精神上面站起來了團結起來了才是真的強大了。

餘秋雨先生是明智的學者啊,知道對於文化的研究保護或者是弘揚是一件很困難艱苦的正途,我們瞭解到了這個現狀是不是應該要做點什麼,必須要擔當起自己作為炎黃子孫的責任,讓我們從瞭解中華文化開始為了宣揚它做出自己的努力。

塑文化心得體會篇3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對生活的要求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過去,人們的願望是填飽肚子;現在,人們更嚮往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因此,大量的娛樂文化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如電影、歌曲、電視劇……成為現代社會人們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費。

當然,這些文化能夠滿足人們的消費慾求,文化時尚總是與大眾傳媒緊密的粘合在一起,在利益的驅使下,商人們便製造了多種多樣的時尚文化,以吸引觀眾的眼球和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但由於文化時尚形式大於內容,文化含量有限,例如大量歌唱選秀節目的出現,導致了社會一些負面效應,如人們盲目地追星,發明星夢,以為想要成名,會唱歌就行等。

因為娛樂文化注重新穎,與當今社會聯繫更為密切,也符合了年輕人的個性,導致年輕一代人在追求新鮮的時尚文化時把我們的傳統文化拋在了腦後。新元素的加入,傳統文化便顯得乏味,必然備受冷落,許多弘揚傳統文化的影片一般圍繞著一個主題或者形式沒有創新,所以會顯得有些呆板、枯燥。並且富有創意的時尚文化相對於傳統文化來説更有利於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人們的注意力便轉向了時尚文化,導致中國的傳統文化漸漸被冷落,漸漸被遺忘。

然而,面對商業娛樂文化的強勢來襲,人們也並非全然接愛,為了挽救我們的民族文化,中國政府也對一些娛樂文化進行調整或限制,如面對大量的歌唱節目也相應地實行“限唱令”,鼓勵一些弘揚漢化的節目播出,如《百家講壇》、《藝術人生》、連續劇《渴望》、《人間》等,讓人們在娛樂中瞭解中華文化,這是商業娛樂文化對社會的正面回饋。

中華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維繫中華民族共同生活的一條精神紐帶,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中華文化集中了幾千年來人民的思想智慧,是領導我們抵抗外來侵略的強大精神力量。如果沒有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很快就會被外來的思想侵噬。所以,弘揚中華文化對於中國來説,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中華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保證。

娛樂文化的發展應以傳統文化為源泉和動力,把中華文化融入娛樂文化,不要讓娛樂文化僅僅侷限於娛樂節目。如“漢字聽寫大會”,利用商業的手段,讓中華文化以嶄新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創新中華文化,推動社會的發展,也可以讓中華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所以,應該讓娛樂文化與傳統文化相輔相成,共同發展,讓娛樂文化更有價值的發展,讓中華文化深深的烙印在人們心中,讓中國更富有生機活力的蓬勃發展。

在人類發展歷史上,文化是一條長河,是每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血液,無形中影響著每一個人。我們的生活需要娛樂文化的調劑,我們的精神更需要傳統文化的滋養。

所以,讓娛樂文化與傳統文化齊飛吧!

塑文化心得體會篇4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如今的現代科技飛速發展,中華文化也從幾千年前的單調,發展到現在的輝煌。

中華文化,範圍廣闊。傳統學科中的數學、醫學、農學;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建築中的萬里長城、阿房宮;繪畫中的中國國畫;文學中的中國古典詩詞、小説、神話、寓言;還有書法、音樂、舞蹈、戲曲、曲藝、服飾、飲食、武術等等,這些絢麗的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變得豐富多彩,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而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戲劇,無疑是能夠很好地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和特色的一項文化。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髮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戲劇的發展可以説是隨着文明的出現就出現了,雖然原始的戲劇很粗糙,也可能稱不上是戲劇,但任何一項文明的發展都是要經歷剛開始的粗糙,才能逐漸得趨於完善的。原始的戲劇為後來完美的戲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戲劇從原始社會發展代中國古代,經歷了一個重大改革。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所以稱作“戲曲。中國戲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明雜劇、傳奇和明清傳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戲和其他地方戲的傳統劇目在內,它是中華民族戲劇文化的通稱。

正是從古代的戲劇開始,到如今,戲劇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完美的整體。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眾多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戲劇的發展可以説是相當的成功的,有眾多老一輩的藝術家和羣眾們熱衷戲劇,希望將戲劇,這項中華的璀璨文化發揚光大。

然而,戲劇在現在的發展中卻面臨着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現代文化的衝擊。隨着老一輩藝術家的漸漸衰老,新一代的年輕人逐漸崛起,現代文化正和傳統文化商討着一個問題:我們兩個,到底哪一個才能站得住腳呢?我曾經看過一個電視節目,記者到街上進行隨機採訪,對象都是一些年輕人,記者一些老藝術家的名字,問他們知不知道,而大多數被採訪者都表示沒有聽過。現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捲而來,新一代的偶像受到眾多粉絲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羣之間流傳。有許許多多的現代偶像的粉絲對中華傳統文化不屑一顧,認為那樣的藝術、文化不適合喜歡追趕潮流的自己;對老一輩藝術家和傳統節目一無所知,認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並不等於他們也應該去知道。這是多麼令人心寒啊!

塑文化心得體會篇5

經過為期三天的傳統文化培訓,使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深度的洗禮。無論是蔡禮旭老師、鍾茂森博士的"孝"主題講座,還是肖陳穎老師的運用弟子規來教育感化學生,無不使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心靈得到了淨化,心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讓我在聽講座的同時,一遍遍的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和教育理念,不禁感到深深的汗顏。

在幾位名師的講座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肖陳穎老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專題講座。肖老師親切、大方,還有那發自內心的迷人微笑一下子把我帶入了她的講述中。肖老師體態優美,語言流暢,講話速度比起一般語速要慢些,卻顯得更加穩重,臉上始終面帶笑容,讓聽課的人心裏很舒服,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我們這樣面帶笑容上課,學生一定也會感覺上課是種享受吧。

肖陳穎老師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率先用《弟子規》教學法,喚醒了孩子們心中的愛與感恩,使得孩子們的道德素質與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雖然肖陳穎老師講述的是如何用弟子規來教育小孩子的事情,但是在聽了講座,重新拜讀了國學經典《弟子規》之後,引發了我作為一個女兒,一個老師的深刻的反思。

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説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悦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常或自己認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着不足。

肖老師説,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這話真是一點也不錯。尤其是現代社會中快速的節奏和浮躁的氛圍,不僅讓學生也讓我們老師內心不再是那麼沉靜。尤其是在中職學校中任教,由於學生生源的特殊性,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課堂秩序不盡如人意。但這不能成為我們忽視學生成長和在教學工作中懈怠的藉口。我原來在教學中總是容易“三分鐘熱度”,在剛開始的時候信心滿滿,幹勁十足,但時間長了,當學生的成績還是沒有起色的時候,就會心生懈怠,只重視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做班主任工作時,一開始也是苦口婆心,諄諄教導,但當學生一再犯錯時就容易失去耐心。“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我現在明白了,我就是缺乏對學生的一份真正的愛心。沒有對學生一視同仁,沒有把學生真正當作自己的孩子。而且只注重對學生智育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品行道德的教育。今後我一定要在這一方面努力改進,因材施教,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自信的不斷成長!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認識到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方面,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做起,以便讓我們培養的學生在走上社會後,不會因為道德的缺失而遭受挫折和失敗。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就像肖老師説的,教育學生最有效的就是:以身作則。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我相信,在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下,只要我們用心、用行動去做每一件事,不僅僅能讓我們的生活幸福,最重要的是作為教師的我們會培育出許多有幸福感的孩子。而培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才是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功。讓我們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做一個真正幸福的教師,讓我們把所教的每一個孩子都培育成幸福的孩子!

塑文化心得體會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古語很生動的描述了行人在清明時節的情感。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裏,大家都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回家探望親人,共同去掃墓、祭拜祖先,在遠方的人則去當地的烈士陵園紀念烈士。

經過一番顛簸,最終到了我日思夜想的珠海烈士陵園。一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碩大的石碑,上頭生動地雕刻了革命戰士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畫面。這畫面又不禁讓我想起了當年那段殘酷的戰爭歲月。無數革命前輩,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拋頭顱、灑熱血。也有許多戰士獻出了自我年輕的生命。我懷着沉痛的心境向前走,來祭掃的人還真不少。我和父母一齊進行了祭掃儀式。從朗讀到宣誓,每一句真摯的話語都代表了我們對烈士的無限崇敬和懷念。之後我們跟隨人羣來回參觀,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有些烈士連姓名都沒有留下,真讓人感動。我的耳畔傳來陣陣低沉的音樂,每個人的腳步都很輕,生怕吵醒了已經“熟睡”的烈士們。我還為幾位烈士獻上了自我做的小白花,這小白花雖然小,也不是很精緻,但卻表達了我對烈士濃濃的想念和深深的敬佩。

我還異常仔細看了他們生平的事蹟與簡介,我發現:在烈士陵園裏的不必須都是像董存瑞那樣的革命烈士,也有一些是人們不熟悉,也不明白的人,雖然他們可能只是一位普通士兵,可是他們也為祖國貢獻了力量,也都堅守在自我的崗位,盡了一份職責。

在即將走出大門的時候我還在心底對烈士們説了一句話:感激你們,沒有你們,就沒有今日,沒有新中國。

回到家,我躺在牀上,爸爸走過來問我:“今日去參觀,有什麼感想?能不能用一句話表達出來?”這可把我給難住了,“告訴你吧!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爸爸説。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對革命烈士的描述嗎?這不是對革命烈士的詮釋嗎?

今日的參觀讓我感慨萬千。讓我們共同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珍惜今日的生活,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積極向上,長大為祖國作出自我的貢獻,儘自我的一份力量,讓祖國更加繁榮、更加昌盛!

塑文化心得體會篇7

中華民族命脈傳承了五千年,而作為傳承的主線,卻始終是孝。孝是眾德之根,諸善之源,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治國之道,是民族認同,民族團結、民族振興的基礎。我們每年的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其實質不都是在演孝嗎?

?孝經》説:“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説,“孝道猶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地上萬物的自然生長,天經地義,乃是人類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

“百善孝為先”因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倫,根本的共識,所以數千字的《圍爐夜話》,抵不過這一句“百善孝為先”的名聲。

既然懂得了行孝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行孝是修身第一步,那麼更應該懂得如何去行孝。本次課程教育了我們該如何去行孝“一是養,二是敬,三是諫諍”。

首先,孝敬父母要養父母之身,更要懷着一顆恭敬之心。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就是説現在的所謂孝子認為能贍養父母,就算盡到了孝道,養狗、養馬也同樣是養,如果我們僅僅是贍養,而不尊敬父母的話,怎麼能夠把養父母,和養狗、養馬區別開來?

今天,很多人對孝的認識仍然還停留在“能養”的層次上,認為只要滿足了父母衣食住行的需要,便是孝順父母了。這是時代的不幸,也是傳統文化的不幸。當然,能夠滿足父母這些需要,尚有可取之處,也算是一種孝行。可悲的是,有些人在這個層面的孝也做不到。

其次,孝敬父母要養父母之志。

第一條就是我們需要做到不讓父母為我們的健康擔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就是説,我們身上最小的器官毛髮,最表層的皮膚都來自父母,就如同父母的身體,怎麼敢毀傷呢?

塑文化心得體會篇8

對於企業文化的理解,在課程以前的概念中,一直有個誤區,認為:企業文化除了企業文化中的ci、vi是活生生的,其餘的都是非常虛無縹緲的,什麼企業理念等等。但是通過本次課程的闡述,老師將人力資源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由此發現,其實企業文化原來也可以這樣有效的與實踐進行結合。以此,也再次佐證了事物的多面性理論。

企業文化是個“軟”事物,但是,企業文化在能實現其積極價值的時候,那麼它能帶來的價值又是無窮的。當一個企業的文化被推動的時候,那麼產生的效能將是非常可觀的。可口可樂總裁講過,如果可口可樂全球的公司都被火燒掉了,他也可以讓可口可樂很快站立起來。放大來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也告訴我們一點,雖然漢民族遭遇過幾次大的外族入侵,但由於漢民族的文化的強大文化基礎,所以使得外來入侵者反倒被漢民族所同化。

同時,我認為,企業文化是可以從下面開始推動的(這一點與老師的觀點不完全吻合)。但,前提是:高階人員的管理水平應高於其下屬的水平的。比如,在推行四海傢俱的精益生產的時候,我們就是通過對中基層幹部進行班組文化的打造,讓這一批管理幹部的素質開始提升,進而讓管理幹部產生了實際行動,最終改變了生產績效,為項目的成功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一個觀點也是我非常認同的:企業的變革必須有企業經營者的全力支持才能確保項目的成功。

企業文化植入一個企業與我們現在所推行的精益生產或精細化管理,其實都是一個新觀念、新技能的導入過程。所以,精益生產、精細化管理要想順利的在企業中得以實施,必須緊抓住老闆不放鬆,否則,一切終將是空談。

反觀我們在做精益生產過程中,失敗的案例或失敗的過程,其實,都是違背了這個基本原則。所以,加強與最高經營者的對話將是我們項目推進必須要加強的事情。也是每個顧問師必須完成的事情,而不能依靠項目中的一個、兩個老師或某個老師去做,應該是全員性的。因此,如何找到老闆的關注點也是每個顧問師必須修煉的地方。

對於企業文化的學習與修煉,是個長期的實踐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時也希望企業文化的建設,能在我們精益與精細項目中起到支持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9oyw3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