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送別詩:李白《送友人》【多篇】

送別詩:李白《送友人》【多篇】

送別詩:李白《送友人》【多篇】

李白《送友人》譯文鑑賞及賞析 篇一

《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友人》譯文

青翠的山巒橫卧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着城的東邊。

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

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送友人》註釋

郭:古代在城外修築的一種外牆。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詞,加強語氣。名做狀。

別:告別。

蓬:古書上説的一種植物,乾枯後根株斷開,遇風飛旋,也稱“飛蓬”。詩人用“孤蓬”喻指遠行的朋友。

徵:遠行。

浮雲遊子意: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後世用為典實,以浮雲飄飛無定喻遊子四方漂游。浮雲,飄動的雲。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茲:聲音詞。此。

蕭蕭:馬的呻吟嘶叫聲。

班馬:離羣的馬,這裏指載人遠離的馬。班,分別;離別,一作“斑”。

《送友人》賞析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着依依惜別之情。

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説: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此聯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語義相承。但純從對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説不“對”,它恰恰體現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容的看法。此聯出句“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將上聯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飛蓬、轉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戲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徵。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時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雲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遊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頸聯是説,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頸聯寫得十分工整,詩人巧妙的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感到難捨難分。這裏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絃。

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尾聯是説,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分離時的動作,那麼內心的感覺又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説,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羣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願脱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詩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義,可謂鬼斧神工。

《送友人》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寓情於景。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送友人》創作背景

此詩創作時間、地點不明。安旗《李白全詩編年註釋》認為此詩:“詩題疑為後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在南陽。”並將此詩創作時間定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鬱賢皓疑為於玄宗天寶六載(747年)於金陵所作。

《送友人》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送友人入蜀 篇二

[唐] 李白

見説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李白《送友人》譯文鑑賞及賞析 篇三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註釋:

1、郭:外城。北郭:即指城北。

2 、孤蓬:蓬草秋枯根斷,隨風飛轉不定,喻遊子隻身飄零,行止無定。“孤”字下得悽苦。

3、“浮雲”二句:王琦曰:“浮雲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遊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李太白全集》卷十八)

4、蕭蕭:馬嘶鳴聲。班馬:離羣之馬。

賞析:

此詩上四敍送別之地,下四言送友之情,不事雕琢,全出自然,語淺情深,新穎別緻。作者將我國羈旅離別詩所用傳統語彙,如“孤蓬”、“浮雲”、“遊子”、“落日”、“班馬”等集中於一首詩中,把這些傳統語彙所包含的傳統形象,聚焦般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從而大大地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唐汝詢評此詩曰:“即分離之地,而敍景以發端,念行邁之遙,而計程以興慨。遊子之意,飄若浮雲;故人之情,獨悲落日,行者無定居者難忘也。而揮手就道,不復能留,唯聞斑(班)馬之聲而已。黯然銷魂之思,見於言外。”(《唐詩解》卷三十三)

贈友人其 篇四

[唐] 李白

蘭生不當户,別是閒庭草。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

謬接瑤華枝,結根君王池。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

餘芳若可佩,卒歲長相隨。

李白《送友人》譯文鑑賞及賞析 篇五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離別,寫景,浮雲,落日

【名句】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出處】

唐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註】

空中的白雲飄浮不定,像你從此遊蕩各地,我無法與你重逢;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

【説明】

《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起句點出送友遠行時的景物環境,繼寫友人別後將如孤蓬萬里,不知要飄泊到何處,隱含不忍分離之情。後四句寓情於景,把惜別的情思寫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自然流暢。

【賞析】

李白的送友詩,除了《贈汪倫》之外,以這首五言律詩最為有名。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只見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流。景物色彩明麗,毫無離別時的悲傷情調。“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此地一別,你就要像隨風飛轉蓬草一樣,飄到萬里之外去了,流露出對朋友的不捨之情。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兩句,對仗十分工穩,“浮雲”對“落日”,一浮一落;“遊子意”對“故人情”,一個不捨,一個情深。天空中的白雲隨風飄蕩,任意東西,而遠行的遊人正像天上的白雲一樣,行蹤不定,由不得自己的志向;遠處夕陽徐徐而下,似乎是不忍心離開世間,而故意慢悠悠地下落,這正像詩人對朋友眷戀不捨的心情。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詩人將情感與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潔白的浮雲,火紅的落日,色彩鮮明,氣韻生動,雖有無盡的惜別之情,仍保持一種瀟灑與詩意。更多有關離別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揮一揮手,策馬而行。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脱離同伴,不斷地長鳴,似有無限深情。

註解】: 篇六

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築的一種外牆。

②白水:明淨的水 。

③一:助詞,加強語氣。為別:分別。

④孤蓬:又名“飛蓬”,枯後根斷,常隨風飛旋,又稱“飛蓮”這裏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朋友。徵:遠征,遠行。

⑤浮雲:飄動的雲。

⑥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⑦自茲去:從此離開。茲:此,現在。

⑧蕭蕭:馬的嘶叫聲。

⑨班馬:離羣的馬。這裏指載人遠離的馬。班:分開,分別。

1、郭:城牆外的牆,指城外。

2、蓬:草名,枯後隨風飄蕩,這裏喻友人。

3、茲:現在。

4、班:分別。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篇七

[唐] 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點評 篇八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 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確是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 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

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 的深切關懷。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於對仗,別具一格。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 “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着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 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留戀而感到難捨難分。這裏既有景,又有 情,情景交融,扣人心絃。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那麼內心的感覺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説,只寫了 “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羣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 願脱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詩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可謂鬼斧神工。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 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贈汪倫 篇九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1njq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