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數學家的故事閲讀心得精品多篇

數學家的故事閲讀心得精品多篇

數學家的故事閲讀心得精品多篇

中國近現代數學家的故事之王貞儀 篇一

許寶騄是中國概率統計領域內享有國際聲譽的第一位數學家。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數理統計和概率論兩個方面。

數理統計方面,在1938年到1945年這一期間,他對Ney-man—Pearson理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得到了一些重要的非中心分佈,論證了F檢驗在上述理論中的優良性,這些都是奠基性的工作;同時他對多元統計分析中的精確分佈和極限分佈得到了重要的結果,導出正態分佈樣本協方差矩陣特徵根的聯合分佈和極限分佈,這些結果是多元分析中的基石。以上這兩方面的工作確立了他在數理統計中的國際上的地位。晚年,他致力於組合設計的構造,也有重要的`工作。

概率論方面,在1945—47年間,他潛心於獨立和的極限分佈的研究,由於消息閉塞,所得結果大部分與Kolmogorov的工作相重,但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50年代他對馬氏過程發生了興趣,在這一方向寫了幾篇重要的論文。

以上提到的工作,除獨立和這一部分外,都收集在Springer出版社1983年出的《許寶騄全集》(英文版)中。

返回中國近現代數學家的故事>>>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 篇二

世紀著名數學家諾伯特·維納,從小就智力超常,三歲時就能讀寫,十四歲時就大學畢業了。幾年後,他又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成為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博士。

在博士學位的授予儀式上,執行主席看到一臉稚氣的維納,頗為驚訝,於是就當面詢問他的年齡。維納不愧為數學神童,他的回答十分巧妙:“我今年歲數的立方是個四位數,歲數的四次方是個六位數,這兩個數,剛好把十個數字0、1、2、3、4、5、6、7、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這意味着全體數字都向我俯首稱臣,預祝我將來在數學領域裏一定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維納此言一出,四座皆驚,大家都被他的這道妙題深深地吸引住了。整個會場上的人,都在議論他的年齡問題。

這個年僅18歲的少年博士,後來果然成就了一番大事業:他成為信息論的前驅和控制論的奠基人。

數學家的故事 篇三

多布林隨身攜帶着他的研究論文和即將完成的定理上了前線,駐守馬其諾防線。在戰爭最初的幾個月中,上司特許他利用一切空閒時間繼續數學研究。1940年夏,德軍粉碎了法軍的抵抗,多布林所在的步兵團也面臨着滅頂之災。當其他士兵紛紛後撤時,多布林自願與兩名戰友留下,抵抗即將到來的德軍。6月21日,當德軍馬上就要佔領陣地時,多布林開槍自殺,寧死不當俘虜,年僅25歲。他弟弟克勞德回憶道:“幸運的是,多布林在德軍攻佔陣地之前,焚燒了身上所有的研究論文,以免落入德軍之手。他不能容忍德國人剽竊他的思想。”

戰後,多布林的名字很快便被人們遺忘了。然而在他英勇捐軀半個世紀後,法國科學院的一位官員偶然發現多布林早在1940年2月,就依據一種可追溯到路易十四時期的密藏規則,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悉心保存了起來。他用一個信封把自己演繹數學理論的手稿密封,藏在了科學院的地下室中。按照密藏規則,該信封必須經過作者本人許可方能拆封,萬一作者本人辭世,就必須在自收藏之日起100年後方能開啟。這樣,多布林的論文手稿要到2040年才能公之於眾。但在法國科學院院士和世界各國數學家多年的遊説下,其弟克勞德終於在2000年夏天,同意打破這一陳規。

於是,多布林在阿登省作戰時所寫下的數學手稿,就此重見天日。這確立了這位年輕士兵作為現代數學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和當代概率理論的創始人的地位。這在法國知識界引起了一場轟動。法國科學院為此出了一期特刊,刊載了多布林手稿的全文,“以示對天才的敬意”。

據法國傑出的數學歷史學家伯納德·布魯説,多布林的論文彌補了二戰前的《數學分析》和日本人20世紀50年代在概率理論方面的進展所留下的空白。多布林的研究涉及到應用數學最重要的一個領域,他預見到那些易受無規律干擾的事物的運動規律,例如粒子在諸如水這樣的流體中的運動等。

約爾教授是第一個見到多布林手稿的人。他説;“我相信多布林知道,他在這場戰爭中將在劫難逃。你會注意到,他儘可能少地留下書面的東西。他清楚地知道,他所從事的是那個時代最有前景的數學研究工作,但可惜來日無多,但他記下了自己所思索的尚未完全成形的數學方面的成果。”

中國近現代數學家的故事之柯召 篇四

吳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1919年5月12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嘉興,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系統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文俊畢業於交通大學數學系,1949年,獲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博士學位;195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2001年2月,獲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對數學的主要領域—拓撲學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引進的示性類和示嵌類被稱為“吳示性類”和“吳示嵌類”,他導出的示性類之間的關係式被稱為“吳公式”。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後拓撲學的重大突破之一,成為影響深遠的`經典性成果。1970年代後期,他開創了嶄新的數學機械化領域,提出了用計算機證明幾何定理的“吳方法”,被認為是自動推理領域的先驅性工作。他是我國最具國際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的工作對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研究影響深遠。

返回中國近現代數學家的故事>>>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 篇五

託姆是法國人,35歲得的菲爾茲獎。在一次採訪當中,作為數學家的託姆同兩位古人類學家討論問題。談到遠古的人們為什麼要保存火種時,一個人類學家説,因為保存火種可以取暖禦寒;另外一個人類學家説,因為保存火種可以燒出鮮美的肉食。而託姆説,因為夜幕來臨之際,火光搖曳嫵媚,燦爛多姿,是最美最美的。美麗是我們的數學家英雄們永恆的追求。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 篇六

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學習有關數學家的名人小故事。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國小生。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裏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聖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説:“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中國近現代數學家的故事之高揚芝 篇七

女數學家王貞儀(1768-1797),字德卿,江寧人,是清代學者王錫琛之女,著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餘》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

從她遺留下來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從事天文和籌算研究女數學家。算籌,又被稱為籌、策、籌策等,有時亦稱為算子,是一種棒狀計算工具。一般是竹製或木製一批同樣長短粗細小棒,也有用金屬、玉、骨等質料製成,不用時放在特製算袋或算子筒裏,使用時在特製算板、氈或直接在桌上排布。應用“算籌”進行計算方法叫做“籌算”,算籌傳入日本稱為“算術”。算籌在中國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數者不用籌策”記述,現在所見最早記載是《孫子算經》,至明朝籌算漸漸為珠算所取代。

返回中國近現代數學家的故事>>>

數學家的故事 篇八

笛卡爾的故事

據説有一天,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生病卧牀,病情很重,儘管如此他還反覆思考一個問題:幾何圖形是直觀的,而代數方程是比較抽象的,能不能把幾何圖形與代數方程結合起來,也就是説能不能用幾何圖形來表示方程呢?要想達到此目的,關鍵是如何把組成幾何圖形的點和滿足方程的每一組“數”掛上鈎,他苦苦思索,拼命琢磨,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才能把“點”和“數”聯繫起來。

突然,他看見屋頂角上的一隻蜘蛛,拉着絲垂了下來,一會功夫,蜘蛛又順着絲爬上去,在上邊左右拉絲。蜘蛛的“表演”使笛卡爾的思路豁然開朗。他想,可以把蜘蛛看做一個點,它在屋子裏可以上、下、左、右運動,能不能把蜘蛛的每個位置用一組數確定下來呢?他又想,屋子裏相鄰的兩面牆與地面交出了三條線,如果把地面上的牆角作為起點,把交出來的三條線作為三根數軸,那麼空間中任意一點的位置就可以用這三根數軸上找到有順序的三個數。反過來,任意給一組三個有順序的數也可以在空間中找出一點P與之對應,同樣道理,用一組數(x、y)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一個點,平面上的一個點也可以有用一組兩個有順序的數來表示,這就是座標系的雛形。

很甜很撩的睡前小故事 篇九

懵懂的愛

大學校園裏一排青青的柳樹下走着一男一女,男孩叫楊慶,性格沉穩,不愛張揚。女孩叫梅子,性格文靜話不多。兩個人默默的走了很久,楊慶幾次欲言又止,他喜歡梅子很久了,從上學的第一天看見她,她那張純真的臉就烙在了他的心裏,他總想梅子應該會明白他的心意。所以他不需要表白,反正倆人興趣相投、心靈相惜,何須言語。

梅子不是沒感覺,可她不確定,她一直在心裏揣測,是愛自己吧?可為什麼他從不表白?要説他對自己沒意思,那眉目間對自己的眷戀又是什麼?

可這種事楊慶不説,梅子是絕不會問的。一來二去大學三年的時光就要過去了,楊慶還是沒有任何表示,梅子黯然的想也許是她考慮錯了,楊慶本就不喜歡自己,只是把自己當成好朋友罷了。但是後來楊慶對她表白了,因為再不説就沒有機會了,所以現在他要把全部的愛都説出來,不管成功與否,自己都不會後悔。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 篇十

法國數學家笛卡爾流浪到瑞典,認識了瑞典一個小公國18歲的公主克里斯汀,後成為她的數學老師,日日相處使他們彼此產生愛慕之心,公主的父親國王知道了後勃然大怒,下令將笛卡爾處死,後因女兒求情將其流放回法國,克里斯汀公主也被父親軟禁起來。笛卡爾回法國後不久便染上重病,他日日給公主寫信,因被國王攔截,克里斯汀一直沒收到笛卡爾的信。笛卡爾在給克里斯汀寄出第十三封信後就氣絕身亡了,這第十三封信內容只有短短的一個公式:r=a(1-sinθ)。國王看不懂,大發慈悲就把這封信交給一直悶悶不樂的克里斯汀,公主看到後,立即明瞭戀人的意圖,她馬上着手把方程的圖形畫出來,看到圖形,她開心極了,她知道戀人仍然愛着她,原來方程的圖形是一顆心的形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9yqk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