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教育心理學論文 篇一

一、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國小教育中的重要性

1.1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啟發

莎士比亞曾經説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對音樂感興趣了,才能將注意力集中到音樂當中去。然而國小生的心理尚未完全發育,因此在認知和思維能力方面,不能很好的轉換和應用,時間一久,對於音樂的學習興趣慢慢降低,甚至出現厭惡情緒。此時,音樂教育心理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可從心裏教育方面,讓學生提高對音樂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和表現特點,將音樂教學以做遊戲的方式呈現,先使他們對音樂產生好奇心,慢慢的將其興趣提高。

1.2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集中

心裏學實驗表明:人的注意力並不能達到持久狀態。尤其對於身心處於發展中的國小生來説,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教師枯燥乏味的講課方式等。古語有云,心不專一,不能專誠。作為學生,只有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才能更好的學到知識。在音樂教育心理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了解學生注意力轉移的因素,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採用綜合教學的方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1.3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啟發

托爾斯泰曾經説過: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現在的教學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國小音樂教育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音樂本身,還應使他們通過音樂的學習,培養一定的鑑賞力,使記憶和感受能相互協調,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通過在音樂教學中運用音樂教育心理學,可以有效的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力和欣賞力,還可提高學生的樂感和節律感。

二、音樂教育心裏學在國小課堂中的應用

2.1運用音樂節奏,激發學習興趣

國小生在各個年齡階段,學習音樂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需要了解不同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音樂方面的認知和心理特徵,因材施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音樂當中美妙起伏的旋律和鮮明生動的節奏,可以激起學生肢體的反應,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入手,將音樂與肢體動作結合,形成具有音樂節奏的體態動作,集中學生學習音樂的注意力,將節奏與記憶結合,學習音樂當中的流動美。

2.2注重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樂感

音樂的本質是對情感的自然反映,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體驗到音樂的情感,對於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在音樂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內心感受,讓學生親身體驗音樂當中的情感,而不是機械的告訴他們音樂表達的東西。傾聽是很好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理感受,傾聽他們對於音樂的特殊理解,培養他們自己的音樂樂感。例如在放一些具有催眠效果或者悲傷情感的樂曲時,學生會出現睡着或者傷心的現象,此時教師不應該打斷他們,而是讓他們慢慢感受,再通過講解和表揚來加深他們對於音樂的理解。

2.3創造科學教學法,突出教學效果

我國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過於枯燥,使得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慢慢降低。因此,從心理學角度出發,一些具有創造性、科學性的教學方法很是需要在音樂教學中提倡。根據心理學原則,一些音樂學家在傳統音樂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將音樂教育心理學理論作為指導原則,創造出了許多科學的教學方法,例如日本鈴木教學法、匈牙利柯達伊教學法和德國奧爾夫教學法等。

教育心理學論文 篇二

重視教育心理學,把握中學生特有的心理規律,從心理學角度去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智能的發展狀況,從而改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與時俱進,達到更好地服務於教學的目的。

一、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教育心理學的必要性

在學習信息技術方面,中學生存在不利因素:雖然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術基礎,但牢固性不強,沒有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綜合運用能力差;生理特點決定,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會出現懵懂、叛逆、自以為是等等狀態,這些對於信息技術教學都是阻力問題。這就要求教育者在信息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教育心理學,用中學生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來指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科學地認識教學過程中學生心理活動的實質與規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

(1)關注師生交往,促進學生髮展現代教學的本質。從教育心理學角度闡述,表現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並尊重他們的思想和情感,讚揚學生的優點,寬容學生的缺點。使他們在教師的信任之中,從內心對教師產生積極的情感認同和情感遷移,從而引發自己的學習熱情。 教師應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改變對待學生的態度和方法,與學生平等相處,注重愛心教育,要經常利用課間、集體活動之餘去班級活動。這樣既可以和學生交知心朋友,進行情感交流,也可以用自己的知識輔助答疑,寓教於樂。

(2)重視學生需要,激發學習興趣。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學生的心理,用自己積極的教學情趣,精湛的教學技藝去誘發、強化和培養學生的情感和興趣。 其中,穿插挑戰遊戲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電腦遊戲是通往電腦世界的捷徑。”由於中學生的年齡輕,精力旺,好盛,好奇心強,對於單調的練習往往容易感到厭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可選擇一些既適合中學生又具有很強趣味性的遊戲軟件,密室逃生等遊戲。由於這些遊戲中巧妙地設有一些障礙和關卡,要求學生去理解,這樣他們就無形中培養了興趣,又拓展的思維。把計算機教學寓教於遊戲之中,這樣就會使枯燥變為生動,乏味變為有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學生興趣。

(3)尊重學習風格,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學關注學生如何學習與發展,由於自身的特點,學生的心理不同,他們的需求也各異。教師首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的集體教學上,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他們所能接受的程度進行教學。其次,教師要在集體教學中兼顧個別學生,尊重個人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偏好,使學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子。因材施教適用於一切學生,體現在每個學生身上,這一點表現在對待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除了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同學超前學習新知識,挖掘其潛在能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更要給予熱情關懷。

(4)提倡民主教學,注重自主學習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學生心理,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中教師積極創設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時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之在參與中提升能力。例如:向學生布置由易到難的各種作業,或提供素材和條件,讓他們去獨立探索,克服困難,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需更深入地瞭解培養青少年一代的規律、原則和有效的方法,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活動,把它運用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去,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優化師生關係,改善工作方法,指導學生的教育工作,從而對思想教育系統進行整體優化,提高學生教育系統的效率。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三

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國小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便於自學。 在通讀本書後,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於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但是鑑於我們教育心理學的學術沙龍主要關注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及差異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關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麼的,就需要對它的對象,性質,內容,範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關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教師為什麼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呢?我在讀完以後有這樣的認識:第一,是因為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第二,是因為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對此作了比較精簡的歸納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2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品德。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為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

此外,本書還提到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總結法等,可以説從理論上歸納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具體,有效的方法。 總的來説,本書對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瞭解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四

有幸借繼續教育的機會,學習了《學科教育心理學》,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網絡學習,讓我進一步對學習心理、學科的學與教有了一定的認識,我的收穫很多,主要有如下方面:

1、行為主義動機理論讓我受益非淺。行為主義動機理論的觀點是,人的某種行為傾向是由先前刺激與反應練習決定的,利用強化刺激可以改變行為傾向。如果學生因學習得到強化,得到好成績、參加比賽獲獎或被家長、教師讚揚,學習動機就會趨強。重新分班之後班級成員整體學習氣氛不強,常有學生作業不交,書寫不認真,聽寫常常沒有幾個100分,佈置的寫話練習也沒有幾個人交,學生呈現出一片低靡狀態。雖然對新班級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我還是感受到了壓力。之前對學生批評、找學生談話等各種方法都不能見效,曾一度讓我萬分焦慮。後來改變策略,改批評為表揚,利用各種方式對班級中表現好的孩子進行大力表揚:寫字漂亮的學生利用平台進行展覽,而且孩子的作業拍成照片放在班級空間裏讓家長看到,調動家長的力量;每次聽寫得100分的同學拍照片,發到班級羣裏;寫話優秀的學生打印出來,一個是在板報展覽,再一個是在班級讀書課上自己朗讀自己的文章,還有就是發到班級羣裏讓大家欣賞,半個學期下來,學生的各方面有了很在進步。現在我明白我是充分利用了學習動機理論,強化學生好的方面,讓學生的學習動機得以趨強。

2、埃裏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把人的一生分為8個心理社會性發展階段,每個階段,個體都會面臨一系列新的發展任務。大部分人都能順利完成這些發展任務,然後又去接受新的挑戰;但也有些人並沒有完成,在下一個發展階段就會面臨危機,在以後的生活中就需要不斷解決這些危機。這個理論讓我開始關心:我的學生在什麼發展階段?

6-12歲的兒童的發展階段是勤奮對自卑。處於這一階段的兒童主要發展任務是體驗成功帶給他們的勤奮感,即對自己以及對自己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感覺。失敗則會帶來消極的自我感覺,讓兒童自卑。曾聽有專家講過,自卑感是在國小形成的,所以有的國家在國小階段沒有考試。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有沒有什麼地方讓孩子們感到了失敗呢?每次聽寫後我都會給100分的孩子拍照片上光榮榜,現在我開始想到那些沒有考試100分,沒有得到喜報的孩子會有怎樣的感受呢?他們會不會因此覺得自己失敗了呢?看來這一點要改正,滿分的孩子固然需要獎勵,而那些沒有滿分,但卻從考試中知道了自己學習上的漏洞從而認真改錯的孩子,同樣也需要獎勵,看來我需要再設計另一張進步榜了了!

總而言之,通過這一段時間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良多。不僅有專 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很多學習事件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五

在這本書中,作者把整個的教育心理學做了幾個部份和階段來講述。

一、教育心理學的基礎: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身心發展學習理論

二、教育心理學的實踐:個別差異的探討教學過程

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了一個教育心理學未來的走向:「教育心理學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對象全人化,研究方去本土化」的一個建議。因為作者認為,現在一般人對於教育心理學總是認為他是心理學的一部份,但是作者強烈的指出:「教育心理學原本即是因教育需要而產生的,而非由心理學中分化出來的」,所以作者在此強調研究目的要教育化。另外,作者認為教育的對象是人(學生),是整個活生生的的人,而不是局部人,故整個的教學過程,應當是在「瞭解學生心理需求與主觀價值的教育基本目的」下進行。最後,作者提出另一個方向為「本土化」。作者認為教育的方法只有「最適合的方法」而無「最好的方法」,因此,對於教學對象都是本地的學生,因此,在做教育心理學時,應該以最適合本地學生的方式去做研究。

作者這種論點在其他的書中我都沒見過,算是一種創新的寫法,然此種寫法對於未來從事於中學教師的我們來説應該是一種很好的建議。因此,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寫法和內容。

接著作者以研究對象—「人」為出發點,來探討一個人的發展,這種寫法讓我真正的瞭解到我們所教學的對象的本質和成長曆程,這對於日後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檢討上都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尤其作者在第四章還提到社會發展和教育的關係。這是在其他書本中很少提到的。我們在探討學校教育時,一般都只考慮到校園的行政、教學對學生所造成的影響,往往都忽略了社會這個「大學校」對教育所造成的衝擊。在書中作者也論及到這點,讓我體會到社會對教育的影響。

作者接著便進入教學的主題,開始探討一個學習理論和原理。在這裏清楚的介紹各種理論以及其應用,讓我們可以清楚的明白各種理論的定義和範疇。這對於我們未來的教學分析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最後,整本書以實踐作一個結尾。在實踐部份,作者先從瞭解個人差異開始進而指導大家如何去設計教學過程。在一般書籍中,往往都只有探討智力因素和教學上的關係,鮮少探討非智力因素和教學的關係,然而在此書中,作者以一個章節來點出一些較重要的因素,讓我覺的較一般書特別的不一樣。

整本書給我的感覺是顯淺易懂,很適合剛接觸教育領域的學生。尤其他在寫書時,都是以本土化的例子居多,來綜合介紹整個概念。另外整個的寫作層次由最基本的「人」開始,接著介紹理論,進而以實踐結束整本書,讓人讀起來覺的非常的連貫。雖然自己非教育本科系出身,但是對這本書的感覺相當的好,對於往後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

教育心理學心得 篇六

學科教育心理學是主要研究中國小各學科的學習與教學等心理現象及其規律,是教師專業知識結構的重要內容,是形成學科教學知識的重要基礎。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網絡學習,讓我進一步發現學科教育心理學對於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我是一個數學教師,一直以來認為數學學科也需要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來輔助教學,因此關注數學教學科學的心理科學。本學期,我參加了北京市中國小教師“十二五”公共必修課培訓。通過《學科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頗多。如果説自己以前也似乎曾經遵循過一些教學規律的話,除了道聽途説之外,更多的是自己不自覺地以心度心、以意揣意,不曾專門從心理學角度、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更有效教學。

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個專家型的教師至少應當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1)所教學科的知識,(2)學科課程材料和結構的知識,(3)一般教學論的知識,(4)教本門學科所需要的特殊概念和特殊方式的知識,(5)本學科特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的知識,(6)學生的性格特徵、文化背景及學習環境的知識,(7)學生學習本門學科的特殊規律的知識。現在讀了這部書之後,感覺自己的理論知識還差得很遠,充分感受到在每個學科教學領域中如何引進教育心理學的一般規律,並且能用它指導學科教學實踐,實在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重要的工作。也覺得從學習中大有收穫,下面結合數學學科課堂教學實際,談一談心得體會。

我有個學生,國小三年級,上數學課的時候總是聽一會兒,就不自覺地東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麼東西都想玩,一枝鉛筆、一塊橡皮都能讓他玩上半堂課,等到被教師提醒而轉過神來聽課時,由於數學知識具有連貫性,沒聽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邊的東西。考試成績自然不好,教師和家長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課應認真聽講,想改掉這個壞毛病,可一上課就不自覺地又神遊了。針對於該生的情況,我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以及數學課的特徵,我在上課時注重讓學生感受大量的生活實例,模型,經歷觀察、分析、比較、操作、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多設置新鮮、有趣、生動、形象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我也適當增加數學活動的內容讓學生參加,比如數學遊戲,口算競賽等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七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我被深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彼長。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一、播種幸福———教師的存在價值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衷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一直以來,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師,在學生犯了錯誤時總是大聲訓斥或冷臉相對,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言,生怕觸怒了我,課後學生也不敢和我溝通,總是繞道走。這種不良好的師生關係也曾經讓我煩惱、反思,可一直沒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讀了這本書之後,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快樂生活——教師的生活態度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來説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説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説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和諧。書中説:“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説,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e14o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