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多篇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多篇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多篇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篇一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發展,教育科研已經走出科研院所,走向中國小校,不再是專家教授的專利。中國小教師開始成為教育科研的主力軍,“科研興校、科研興教”成為許多中國小的教育理念與實際行動。更進一步加深了對什麼是校本教研、開展校本教研的現實意義的理解:開展校本教育科研是廣大教師藉助相關教育理論,運用相應的科研方法,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認識活動。

校本教育科研工作在提高學校教育質量與辦學水平等方面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與德育工作、教學工作一樣,已經成為當前教師的工作職責。教師通過參與教育教學研究,學習到了許多新的教育理論,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進了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創新中國小教育科研模式,是一件值得廣大教師思考與探索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針對目前教育科研的現狀,加強教育科研必須以學校發展為本的教研方式,強調教育科研工作必須從學校實際出發,圍繞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工作,通過解決現實問題為學校發展服務。同時,校本教研還要注重以人為本,必須確立教師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科研的主人、成為反思的實踐者。通過教育科研來培養教師、提高教師素質,為教師的自我發展、價值實現服務。教育是培養人、發展人的事業,教育科研必須以學生髮展為本,要研究學生,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要解決學生髮展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性,反對形式主義。要結合中國小教育的基本特點與學校具體實際,營造一種新的既有科學性更具操作性的學校教研文化。

“以校為本的教研模式”要求廣大教師積極參與行動研究,從學校實際及學生實際出發,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出發,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校本教研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新觀念、改進方法,對教育教學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如何使這種推動作用得到儘可能發揮,需要對教育本身進行研究與創新。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集中體現了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是實施培養目標的藍圖,是中國小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校本教研是課程改革對學校課程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是立足於學校的發展、以學校為核心,以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社區等為主體,結合學校具體特點與條件以及可利用與開發的資源所進行的課程規劃、組織、實施與評價的活動過程。“以校為本的教研模式”所遵循的就是校本課程的校本理念。

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積極參與校本教研,置身於教育教學情境之中,對教育問題進行反思、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就是對教育事業的最大貢獻!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師只有始終保持繼續學習的熱情和能力,把不斷更新觀念、汲取新知、開闊視野作為適應形勢發展和自身素質提高的必須,才能正確把握學校教育發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適應形勢的需要,不斷走上新的台階

一、重視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論的學習,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

1、注重學習型團隊的打造和教師終身學習力的激發

教師只有始終保持繼續學習的熱情和能力,把不斷更新觀念、汲取新知、開闊視野作為適應形勢發展和自身素質提高的必須,才能正確把握學校教育發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適應形勢的需要,不斷走上新的台階。

近年來,學校把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當作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任務來抓。

我們精心討論制定了二期課改精神的學習方案,引領教師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內涵,並通過教師成長袋的形式激勵教師靜下心來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

如今,本校教師新課程的核心理論可以説是耳熟能詳,對校本研修中的重要環節校本研修所要遵循的幾個環節自主反思、夥伴協作、專業引領更是津津樂道,為教師不斷更新觀念、自覺實踐新型的教學行為提供了可能。

2、幫助樹立正確的質量觀

我們把指導和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質量觀作為校本研

修的重要內容之一。

首先,我們不斷提高教師對學校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意義的認識:每個教師都明確,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是不能退的底線,以犧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健全身心的培植做代價來換取的語數外學科成績的提高是不值得的,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教育道德的淪喪。

其次,我們從學校發展規劃的角度,對質量觀作了如下的界定: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學校的綜合教育質量達到中上水平。

在日常的教學常規管理上,每學期,我們對任何一門學科都進行質量監控,從整體上來把握學校的教學情狀況。

二、校本研修要重視倡導教師在工作中的學習

1、校本研修的內容選擇要根據學校中教師的原有基礎、工作現狀和實際需要而展開,充分體現校本研修出它植根於學校的特徵。

由於學校中教師發展的不平衡,培訓的內容必須體現具體性、針對性的。

如:我校教師隊伍中原先存在着出力不討好的現象教師有良好的意願,也肯付出,但有時急功近利,方法簡單,從而導致家長、學生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不開心的狀況。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曾作了專題的培訓,不僅從法律意識角度幫助教師完成角色意識的轉變,而且,從為師者的責任、目標、從形成教育合力的角度幫助教師轉

變觀念、掌握讓學生真心順從、讓家長理解的技能(如:與家長、學生溝通,談話技巧的培訓)。

現在,很多教師都在自己的反思中提到了這方面的轉變。

特別是近年來每學期的學生、家長的問卷調查和座談會上對教師教學態度的滿意率非常高。

特別是一些轉學而來的學生及家長更是對我們的教師讚不絕口。

2、校本研修中教師在工作中的學習,必須與其實際的工作緊密結合

我們認為,工作與學習的不可分是設計校本研修的具體活動的原則之一。

教師在工作中學習應當之無愧地成為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和根本點在這種探究與研討的過程中,每個參加的人員都經歷着學習的過程。

而往往這種培訓更易受到老師的認可和歡迎。

我校語文組在工作中發現作文教學難於把握,大家就此問題作為學習研究的專題。

總之,幾年的實踐,帶給了我們走向成功的信心。

儘管我們尚沒有產生過跨越式的飛躍,但我可以自豪地説:這種立足於教師不竭動力挖掘、立足於學校教師可持續性發展的校本研修,卻使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感到紮實。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篇三

我校班級學生人數多,學生基本素質參差不齊,教育教學工作量非常大,老師們工作都非常忙碌、非常辛苦,所以老師們對教研工作的重視相對較弱。5月28日在縣教師進修學校聽了鶴壁教育專家、名校長焦來憲和賈校長作做學校管理的專場報告。校本研修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但其中的點點滴滴足以讓我的心靈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禮,也絕對是一種理念上的衝擊。

下面就是我這次學習中最深刻的幾點點體會:

1、“教師需要終身學習”。

在這次學習中,我看到無論是國小的教師,還是中學的教師,無論是剛畢業一、兩年的新教師,還是一些任教多年的中年教師,在參與教研活動中面對評課,面對課題研究都能侃侃而談。她們的理論水平,知識層面真的讓我驚歎不已,甚至自愧不如。在剖析其中原因,我發現這都是她們堅持不斷學習的結果。這當然與他們所處的環境競爭激烈是很有關係的,但我相信這也是校本研修活動進行到一定程度的結果。確實,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一定要有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和依託,這樣才能克服以往教學中的慣性和弊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會貫通,將其轉變為自覺的教學行為。所以我也會從現在開始,堅持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在學習和研究中注意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2、“學校需要校園文化建設”。

在這次參觀中,我覺得國小校園文化建設是最讓我感動的。我曾隨團在一所先進的國小參觀,發現在學校的牆壁上,我們處處看到了關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名校的相關簡介,這給每天生活在學校裏的師生營造了一種嚮往名校的學習氛圍;在樓梯間的牆壁上,我們處處看到了優秀圖畫作品展、書法長廊等,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學校濃厚的文化氣息;在教師辦公室裏,我們處處看到了諸如“相親相愛一家人”等互相關愛的標語,讓我們感受到她們作為毓秀人的驕傲和彼此間的親密合作關係;在學生教室、學生飯堂裏,我們處處看到了諸如“讀書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就是做人的高度”,“執着能夠創造奇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標語,它們都在時時提醒着孩子們如何為學和如何做人。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建設書香校園的同時,可以取其精華,以貼名言,學名人等形式,注重加強讀書氛圍建設,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愛讀書,勤讀書”。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給學校和教師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給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是學生髮展的根本。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我們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最有效的途徑是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能從一定理論出發,直面具體的教學實踐,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重建新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可以避免實踐與理論脱節,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本學期為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效益,我們堅持開展聽、評、説課活動。我們√本站★√充分發揮團體教研的優勢,加強隨堂課、互觀課的聽課、評課活動。本學期,每位青年老師都上了1節公開課,課後及時召開專題研討會,針對上課老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各位老師提出了許多改進建議。通過聽課、交流、參觀、學習,使我們英語組教師開闊了視野,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關注課堂,處理生成與預設等問題有了直觀的認識,激發了教師更深層次的思索。通過活動的開展,老師們受益匪淺,啟迪深刻。雖然有成功的一面,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對聽評課的基本功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雖然學了不少理論知識,但是如何把這些理論知識科學合理的用到自己的課堂上,也有待於大家繼續研究。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讓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願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篇四

國家的發展在教育,教育的發展在教師。只有教師的水平提高了,課上的生動了,才能真正的吸引住學生眼球,才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因此我要求自己不僅要教好,更要做好自我學習,積極參加專業培訓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論和教研水平。

一年來,我充分體驗到了網絡學習的便捷與高效,比如上網觀看優質課,研讀優秀著作與論文,積極與同事交流討論,在線提問、發表評論。通過這一系列的專業化學習,我感覺受益匪淺,可以説是一次心靈成長的歷煉。期間,為自己充電,吸收新知識、新觀點,新的教學方式。為了能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踐,我積極參加鎮級、區級一系列公開課,理論指導實踐,從中我得到了研修中獲得了不少啟發。另外,我還積極反思實踐,積極撰寫論文和案例。時代在不斷的變化發展,我應加快步伐,跟隨時代的腳步,讓自己的教學成績更上一層樓。以上是我加入研修以來想法體會的總結,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研修茶座的指點下,取長補短,更新教學理念,累積教學經驗,爭取在科學教學領域可以有更長足的進步。我對“校本研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了“校本研修”的精髓所在,有以下收穫:

一、提高了對“校本研修”的認識、明確了“校本研修”的目的。校本研修是以學校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為選題範圍,以學校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通過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並且將研究成果直接用於學校實際狀況改善的研究活動。校本研修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發展,保證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讓教師成為教學,研究和進修的真正主人。

二、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認識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是迫在眉捷的任務。

目前,有一部分教師的認識還不到位,認為現有的知識足已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得教師輕視學習,對教師的繼續教育持抵制態度,因此,提高教師對學習的認識,是十分必要的。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做不斷學習之人,來完善和提高自我。

三、為教師提供最合適的培訓管理模式調動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培訓管理模式改革的具體目標。教師繼續教育要在每一個教師需要的時候、方便的地點,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以幫助教師不失時機地獲得所需要的東西。

採取協商式培訓形式。這是指在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培訓結果的分析與評估等方面由教學雙方共同參與、協商進行、合作完成。協商式培訓的基礎在於:

① 不同的人由於內在素質結構的不同而呈現出多元發展趨勢。每一位教師都具有區別於他人的個人和專業發展需要,最適合一個人專業發展的環境可能完全不適合另一個人的發展。為此,繼續教育應鼓勵教師採用自己偏愛的學習形式,來實現自我選擇的目標。當教師養成了自定目標和自選實現目標的活動方式的習慣時,他們的教育水平就會得到提高。

② 教師具有自我教育能力。首先,他們能恰當選擇學習目標。教師個體對自己的學習需要能作出最適當的判斷,他們有能力自我導向,並自主學習。其次,當教師開始並設計了自己的學習活動後,他們的使命感增強,因而學習的效率高。再次,教師是根據個人的需求判斷來選擇自己的學習目標的,因而,這種學習動機是最強烈的,對教師的個體行為產生的影響是最大的。

在今後的工作,我們將充分利用學校自身的資源,以打造“學習型教師組織”為根本目標,促進我校全體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培養一批師德高尚、教技精湛、知識淵博的教師隊伍而努力。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 篇五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解讀體會

20xx年 10月份,很榮幸有機會到西南大學參加國培計劃(20xx)雲南省國小數學骨幹教師高端研修培訓。這期間聆聽了宋乃慶教授(原西南大學校長,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關於《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學習與思考》的講座。通過本次宋乃慶教授的講解,結合我對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感覺本次新課標不管是從理念、內容角度來看,還是從具體實施角度看,都有非常大的變化,同時引領我們的教學觀隨之改變。

一、新課標修訂的主要方面

(一) 新課標修改的關注點

理念、核心概念、四基、四能、內容標準、教學和自主學習、數學文化

二、新課標的主要特點

(一)課程理念:改變與發展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公民必備的基本素

養。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

作用。數學課程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

(二)課程目標:過程性與情感性目標

課標原文:獲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活動:教師教學和自主學習、探究相結合。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互動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只有親身參與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才能在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方面得到發展。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三、新課標的結構體系

(一)基本理念

1、數學課程: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個方面的目標的整體實現,是良好數學教育的標誌。

2、課程內容:內容的選擇方面注重數學的結果、數學的形成過程、藴含的思想方法。內容選擇貼近學生實際,有利於學生理解、思考探索; 內容的組織處理好三個關係:

過程和結果的關係,直觀與抽象的關係,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內容的呈現方面要求體現層次性和多樣性。

3、教學活動:

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

(二)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呈現結構

2、課程目標動詞

瞭解、理解、掌握、運用、經歷、體驗、探索、

3、課程目標總體闡述從“雙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到“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動經驗),突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基本思想內容包括:

(4)基本活動經驗

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澱,是數學學習活動

過程中逐步積累的。

操作性經驗:通過眼、耳、口、手等對現實素材操作獲得的直接經驗為操作性經驗,如堆積積木、摺紙等獲得的經驗;

反思性經驗:通過對思維材料的內隱思考而獲得的經驗為思考型經驗,如推理的經驗、抽象的經驗等。

3、課程內容包括四大學習領域

新課標對“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四大領域的課程內容做了明確的闡述。

4.新課標對十個核心概念進行解讀

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 、模型思想 、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數據分析觀念 、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四、新課標的地位

20xx年12月28日,教育部頒佈了包括《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

課程標準(20xx)》在內的19個學科的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國家的法定文件,是教材編寫、教學活動、評

價的基礎。

研讀《課程標準》,應該避免“重內容部分,輕理念部分”的情

況。

“課標”的地位和重要性高於出版的教材。

五、反覆研讀新課標,轉變教學觀念

(一)“兩句話”的啟示

——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啟示: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並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尤其是那些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同樣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不是歧視,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儘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等生的回答剝奪差生的思考,放慢腳步,聆聽花開的聲音,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二)、新課標轉變了課堂教學

1、新課標在繼續保留和強調了“雙基”基礎上,還增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變“雙基”為“四基”,更符合數學教學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由 “雙基”教學變化到新版的“四基”教學,明確了教什麼的問題。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僅僅傳授給學生的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應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讓數學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使之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數學無處不在,在生活中體驗數學的美,發現數學的奧妙。

3、“兩能”到“四能”的變化,則明確瞭如何教的問題。

新課標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而且更應培養學生學會數學思考,通過數學學習學會思維,發展思維。

4、新標準中的數學教學活動,應設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三)新課標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具體分析如下:

1、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標》要求教師和學生是共同的學習者,這應該説是教師與學生的真正平等階段,在這個階段裏,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友關係,只有做到這一點,教師和學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學習和交流,課堂的氣氛也才能真正地開放和活躍起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2、倡導新的教學方式

、從創設情境入手,營造學習氛圍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e8pgm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