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觀看2022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2022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2022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2022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1

盧仁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焊接技師,一個為坦克縫製保護傘的人。作為廠裏技術最好的焊接工人,盧仁峯專門負責焊接坦克的駕駛艙,這是坦克最關鍵也是最複雜的部位。

幾十年來,盧仁峯在焊接崗位上交出的一直是百分之百合格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卻是他靠着一隻手來完成的。“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老盧的一句口頭禪。雖然受傷,盧仁峯骨子裏卻帶着軍工人的堅韌與樂觀精神。他的左手沒有神經,沒有知覺,總容易被燙到。後來他就想辦法,到冬天冷的時候,裏頭加一個手套,外邊再加一個,這樣就在高温下焊接也不怕。另外焊接常備的手持焊帽,別人拿手操作很靈活,對盧仁峯來説卻是很難使用。經過嘗試,盧仁峯在這個焊帽里加了一個卡子,這樣他就可以用嘴叼住,不影響右手正常幹活兒。對他來説面對的挑戰越大,迸發的能量就越強。尤其是接圖紙和接工程的時候,他很少針對別人的圖紙提要求。在盧仁峯看來,但凡他能解決的,就不提要求。缺少工具他自己創新,焊接材料也是他自己研究。多年來,他牽頭完成152項技術難題攻關,提出改進工藝建議200餘項,一批關鍵技術瓶頸的突破為實現強軍目標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工匠精神:精雕細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煉學科教學技藝,將教育作為終身事業:“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並在此過程中體驗幸福。專注、執着於教育教學,力求教育教學工作的精細、極致:“對每一節課,都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

要堅守匠心:堅持不懈、傾盡全力、敬業樂業。要勇於嘗試教育教學創新,更加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做學習的主人。

千鈞利器承天運,稱頌全球立最高

觀看2022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2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多年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

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髮也掉了大半。從青春歲月到年近半百,一個人偶然間能夠鎮定地面臨一次致命危險並不難,在許多年裏天天面對致命危險,而能夠守恆如常,那實在是太難了。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專題中每一個人、一句話,一個故事,雖然看似平凡簡單,但往往最能激發人們向善的、美的、好的方向進取。他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是踐行勞動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們以其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我要主動自覺的學習工匠精神,做正能量積極的傳遞者,堅守信念、樂於奉獻、勇於擔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教育事業服務的內涵。

觀看2022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3

短片中的他,平頭,兩鬢已見夾雜的白髮。國字臉,雙目深邃有神,有穿透力,可笑起來靦腆、儒雅。

他,是張路明,20-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無線電通信設計師。

説到“工匠”,我的眼前總會浮現:雕刻師傅拿着刻刀,雕、刻、磨、塑,一遍又一遍,一坐下就紋絲不動的樣子;老鐵匠鼓風、燒爐、熔鐵、鍛造,反覆錘鍊的過程……對於“工匠”,我總是心懷欽佩的。因為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對作品的精益求精;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他們追求突破,大膽革新精神。我更欽佩他們的“純情”——對工作始終如一、矢志不渝的熱愛。

短片中,張路明坐在儀器邊,一調就是幾個小時,穩如泰山。這是熱愛!

短波小型化射頻信道的“機芯平台”“高速跳頻”軟切換技術、“抗強幹擾”同軸腔體濾波器、“超寬帶大動態”低噪聲放大技術……技術突破、領先世界的背後,是熱愛!

一談到自己的研究,一談到通信技術,不善言辭的張路明立刻就舒緩眉頭,笑着侃侃而談。這是熱愛!

張路明説:“因為熱愛這個行業,才能在其中發現它的樂趣。”

説得多好!只有熱愛和樂趣,才能有堅持的力量,激發鑽研之心。人們常説教書匠,教書匠,教師也是“工匠”。身為一名普通教師的我,也要努力做一個有“愛”的教書匠。常閲讀、勤筆耕:提高我的個人素養,具備教書育人的底氣。不是説,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桶水?老生常談,道理至臻。在教育改革的新時代,我更應該認真閲讀、學習,撰寫心得,跟上改革的步伐,走上前進的方向。研教學、勇實踐:教學是本職工作,鑽研教材,勇於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努力追求專業技術的精益求精。學生有發展,教師有提高,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盡責任、樹榜樣:面對小朋友們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我是有責任的。教書育人,不能簡單而言。教正確的“書”,育正直的“人”。念及過往,便覺汗顏。盡一切力量,擔當教育的責任,為孩子們樹立正能量的形象。

“熱愛”應該根植到我們的職業道德里,“熱愛”應該成為我們努力工作的不竭動力。在平凡的崗位用熱愛的力量,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創造奇蹟。

觀看2022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4

“當工人,就要當個好工人!”父親這樣説,艾愛國就在幾十年的焊工崗位上這樣做。

20-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艾愛國,站在領獎台上説,我熱愛這個工作,熱愛,我就有激情。短片中,普通青年焊工艾愛國,面對紫銅牢固焊接難題,敢於多次嘗試。面對次次失敗,絕不氣餒,提出採用當時尚未普及的氬弧焊工藝焊接。這種技術需要長時間面對高温,汗流盡了,人消瘦了,戴着石棉手套的手起了無數血泡都沒使他動搖,最終一舉成功。成功的他依舊不斷鑽研,改進技術,並將自己的絕技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年輕人。

71歲的他,面對新的難題,依舊迎難而上,挑戰高難度。不斷創新,在技術突破時他常説:“焊工易學難精。我對自己的技術要求是達到極致。”

樸素的話語,藴含精深的道理。

極致,就是最高的造詣。艾愛國在焊接工的崗位上,對待自己的每一件焊接作品都精雕細琢,做到極致。那麼,在我自己的教育工作崗位上,我應該怎樣做到極致呢?

滿懷激情。正如艾愛國所説,熱愛,就有激情,激情,就有創新。幾十年的教育工作,是積累了一些教育經驗,然而這些經驗是在過去中積澱的。有些已經不能適應現有的教育教學。就拿眼前的疫情來説,線上教學就是我們要攻克的難關。

平台使用可以學習,但與學生隔屏的情形下,如何能有線下教學的現場感,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呢?網絡上推薦了一些老師的做法,這些做法適不適合我所教的學生?我的學生每天在家裏是怎樣的狀態?網課時使用的是手機、平板還是電腦?網課時家中有無父母陪伴?會受到哪些因素干擾?這些疑問是通過冷冰冰的問卷調查?還是通過有温度的通話溝通?我想,真正的熱愛,會讓人充滿激情的工作,做到極致。

學無止境。為跟上時代發展,花甲之年的艾愛國開始學用電腦,打字、製圖,無一不能。主動學習,自我提升,將自己的經驗撰寫成論文、書籍,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人。反觀自己,雖也能做到主動學習,毫無保留地傳遞。但在自我總結,精煉文字方面做地非常不足。學習,也要追求極致。學必思,思必記,整理成文,才是可以不斷傳遞的經驗。

勇於挑戰。無論何時迎難而上,艾愛國的故事警醒着我。“雙減”之下,疫情之下,教育面臨無數挑戰。作為一名有着多年黨齡的一線教師,要敢於走出舒適區,挑戰面前絕不後退,默默堅守,耐心、創新地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這才是一名黨員應有的優秀品格!

觀看2022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5

劉湘賓,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陝西職工,被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推選為20-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他是如何磨“劍”數十載,最後在2019年國慶閲兵時火箭軍方隊中精彩亮出的?

今天,我從紀錄片《矢志奮鬥,只爭朝夕》的短視頻中,找到了答案。

劉湘賓從微米度量的世界裏,用一點點縮小的精度,一次又一次的大寫着中國。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就是“堅守寂寞、不斷超越,衝鋒在前,勇於擔責”的亮劍精神嗎?

從一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的轉業軍人到自學電腦編程;從一個銑刀、鑽頭都不認識到領銜國際超精密數控銑工的“領跑者”。幾十年間,不知道他經歷過多少困難和失敗,但他始終懷揣着自己的信念和夢想。

這種精神在新時代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永不褪色,日久彌新。當今社會教育觀念層出不窮,教育生態複雜多變。但作為教育人,要能排除各種干擾,堅守自己的初心。面對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的變化,不抱怨,不放棄,要主動思變、求變。不斷學習和提升自我的各種能力。利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探索適合現代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以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學生作為我們的理想追求和使命擔當,不斷探索、不斷超越。

觀看2022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體會6

20-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陳兆海26年工作在測量一線,他先後參與修建了我國首座30萬噸級礦石碼頭、首座航母船塢、首座雙層地錨式懸索橋等多個國家重點工程。他執着專注、勇於創新,練就了一雙慧眼和一雙巧手,以追求極致的匠人匠心,為大國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將陳兆海的事蹟反覆觀看多遍後,再次深刻領會了什麼是“釘子精神”、什麼是“舍小家為大家”、什麼是“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默默負重前行”,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形象讓我想起路遙所言“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

苦練技術:面壁十年圖破壁

為了能在海況複雜的環境中精準測量,得到釐米級、毫米級的數據,為了能比儀器還要精確,為了能讓堪比航母的海底隧道沉管在10釐米的誤差內一次對接成功,陳兆海練了十年的技術,因為經常眯着左眼,導致左眼比右眼小,這其中的辛勞能感同身受否?

碼頭建設:紙上得來終覺淺

在參加建設30萬噸級礦石碼頭時,先進的測量儀器沒有經受住惡劣環境的考驗,測量得到的數據頻頻出錯,一再返工,工程進度受挫。陳兆海苦思中想起了傳統測量法:打水砣,提着40多斤的水砣,隔着30多米繩子和海水,在跑動中去感知海底地況,在水砣觸及海底淤泥尚未陷入淤泥的那2、3秒內讀出數據,8個多月、上萬個測量點……這種親力親為的求實敬業精神佩服否?

航母船塢:男兒有淚不輕彈

陳兆海最自豪的工程是航母船塢,國外的工期4-5年,而在外海泊地的首艘航母卻等不了那麼久,亟需進入船塢改造,工期只有兩年!陳兆海和夥伴們幾乎24小時駐紮工地,孩子出生時,陳兆海在夥伴們的催促下,穿着滿是油污的工裝去醫院看了眼孩子,又回到工地繼續奮戰,保證船塢如期竣工!看着靦腆漢子哽咽的講述,觀者潸然淚下否?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喧譁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羣。作為一個普通的教育人,當以楷模為導向,在崗位上,苦練基本功,勤於鑽研,做一個專業的教育人,牢記“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賢人精神,牢記“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的教育使命,不忘初心,始終如一的在崗位上努力前行,讓每一個孩子獲得良好的教育,為不同的孩子創造不同的學習條件,讓不同的孩子在學習上獲得適合自己的發展,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你應該在短暫的歲月裏,真正活的不負眾愛,若干年後,回望來路,無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l5lo1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