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憶江南的心得體會多篇

憶江南的心得體會多篇

憶江南的心得體會多篇

憶江南的心得體會篇1

大理石砌成的橋,緩緩流動的小溪,雨花石鑲成的地面,古老的房屋……綿綿細雨中,淡淡薄霧裏,若隱若現,似幻似真,勾勒出了一幅江南水鄉圖。

江南的霧,柔柔的,淡淡的,讓人展開屬於自己的夢囈。如果説江南的霧是為她增添神祕感的面紗,人們一定想去探究這面紗後的究竟,但卻無從下手。東邊的霧緩緩升起,時而翻飛,時而飄蕩,好一派清閒之態。

江南的雨,綿綿的,細細的,在窗外斜織着,無比温柔,無比動人,彷彿這細雨如線,想要織就屬於江南女子的旗袍,只見它縱橫交織,籠罩蒼穹,涼風夾雜着細雨,吹散了薄霧,吹來了淡淡的對於雨的遐想。小雨隨風飄送,落在地上、屋頂上,洗滌了厚積的灰塵,衝淨了心中的憂鬱。細雨以它特有的味道笑着跳着,密密的雨絲繪成了一幅唯美的圖,我不禁想,這是世外桃源?人間仙境?

赤豔的太陽,在時間的催促下,慢慢的褪色、逝去。

江南的黃昏,踏着屬於它的節拍慢慢走近,這時,夕陽沉在樹梢,把銀灰色的枝條點綴的斑斑駁駁,金銀相印,縱橫交錯,映在橘紅色的天邊,讓人頗有一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之感。

踱步濕漉漉的石板橋上,河水蕩起了圈圈漣漪,彷彿為我的行走譜寫着曲子。透過雨簾,依稀可辨烏篷船的身影,還有夾岸的無限綠色,起伏不斷的遠峯:一幅説不盡江南之美盡在眼前。

憶江南的心得體會篇2

生於江南,感受得到江南的美,更領悟得到江南的情。

難忘的是江南的街巷。小時候曾到附近的古鎮裏玩過,喜歡那裏曲折的小巷,那裏的故事,那裏的人。江南古鎮的小路上,鋪着青石板,當清晨的露珠蓄滿板下時,踩上去的聲音伴着濺起的水花“撲騰撲騰”地流進心裏。路很長,卻也很窄,周邊都是老宅子。春節時貼着的對聯,年畫,附在微微潮濕的木門上,散發出奇特的木香。屋頂上黛色的瓦片堆積着,微彎的身軀訴説着他們所經歷的的滄桑歲月。聽父輩人説過,老宅子都是有故事的,悲傷的,歡樂的,憤怒的,像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凝望着世間百態。江南的人是安適的,與北方人的豪邁相對應的是南方人的細緻。老人坐在門口,看着子孫們打鬧,婦人端着盆到河邊浣衣,一切都是和諧的。但更令我遐想的,是那白牆黛瓦後的深閨中是否真有温婉如玉的女子在繡着花。現在長大了,卻似乎已看不到了如此的景色,推土機的轟鳴推倒了年壽已盡的宅子,一塊塊瓦片在廢墟中悲鳴。難忘啊,難忘那江南的街。

難忘的是江南的雨,江南是隱默在雨中的景。在雨季,都是細雨飄渺了幾個星期才徐徐離去。記得初去西湖正是冬末,寒氣還未褪去,遊覽到了一半,天空飄揚起了小雨。隨風而來,望着西湖,一股“獨立濛濛細雨中”的感受撲面而來。古代文人留下多少寫雨的名句,道盡了這細絲的愁。美景全都氤氲在了這水霧之中。漸漸,霧散了去,環境似乎再無以前那般濕潤清新了。難忘啊,難忘那江南的雨。

難忘的是江南的花。小橋流水邊的樹上總是綻放着各種花,田家泥土上也總是遺留了花的氣息,江南的空氣是香的,與江南所配的花有很多,水中的便是蓮。真真切切的水紅色不適合開在繁華之地,那是牡丹芍藥的天下,反而是更適合這江南的古典小城。蓮從水中脱俗而出,與萍藻相依,素雅又顯傲氣。端合在瑤池的蓮吸引瞭如蓮一般的女子,“涉水採芙蓉”乘舟的女子和蓮在水鄉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若是説岸上的花,我更偏愛茉莉,純潔素白的色彩或許並不明顯,但那香氣在花季卻是縈繞了整個小城。花香充滿了江南,甚至水中都有着花之靈氣。可如今的花卻再也不是自由生長,只是被人當做盆栽,在鋼筋水泥中成為了陪襯物。難忘啊,難忘那江南的花。

遙望江南,便愛上了這地方,難忘江南。

憶江南的心得體會篇3

江南,在白居易的筆下是一個美好的地方,但是,在我們班,它卻是一位男生的名字,是一位讓大家情不自禁為他豎起大拇指的優秀小男生。

江南的個子小小的,估計他永遠都享受不到坐到教室後排的權利啦!他從教室外走進來總是靜悄悄的,很少見到他發瘋的玩,聽到他放肆的笑。對,他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比較乾淨和安靜。打量他温和的臉,你會發現他的額頭上竟然有一個發旋,聽説漩渦有吸引力,他腦門上的發旋是否要把各種知識都吸進去呢?真奇特!最吸引人的是他的眼睛和笑容,他的眼睛非常澄澈,總是發散着親切友好的光芒,就像茫茫夜空中閃亮的小星星。江南的笑容是略帶靦腆的,含着一份真誠和善意,與他四目相對,你便會感覺到和煦的江南春風拂面而來。

我們三(1)班的同學最佩服他對待學習的一絲不苟。他上課雖然不太愛表現,但是聽得很專注。只要老師把作業佈置下來了,他就會積極抓緊時間去做,而且書寫很工整。如果作業有錯,他就會反思原因、立馬訂正,絕不拖延。課餘時間呢,江南廣泛閲讀,遨遊書海,做一隻快樂享受的小書蟲。就這樣,課堂高效,課外拓展,他的學習成績當然不錯啦!一二年級時,他可就在我們班獲得“學霸”的美稱呢!

你要是以為江南只會埋頭死讀書,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其實他還是一位熱心集體、認真負責的好班委。

江南是我們班的圖書管理員,每天大課間他總會按時打開書櫃,安排同學們有序借閲,先歸還再借閲,都要細心登記,他為我們犧牲了多少休息玩耍的時間呀!等同學們都借好書滿意地走了,他還要把圖書整理好,個子小夠不着,就爬上凳子去整理。小小的背影,大大的貢獻,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美江南———不愧是我們三(1)班一道美麗的風景哦!

憶江南的心得體會篇4

今天,我和馮老師去烏鎮東閘風景區玩了一次。

我們坐車到了東閘,從東街拐角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橋。那就是著名的豐源雙橋。我聽人説走過這座橋可以保護人民的和平。還聽説男的要往左走,女的要往右走,讓橋神保佑他們平安幸福。於是,我們走上了豐源雙橋的左邊。走上石橋,只見上面鋪着十二塊長石。石頭的頂部不是很平,看起來有點坑坑窪窪的。我想一定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朝橋下看去,看到一個木頭做的柵欄,中間有兩個門。聽説古代是用來防禦敵人入侵的。只要大門關着,敵人就不能衝進去。

在那裏,我們拍了一些照片,然後繼續往前走。我們來到一個岔路口。馮老師對我説:“你爬過那座山嗎?”我説:“我還沒走!”“那我們去散步吧。”“好!”我興奮地大聲説道。我們沿着一條小路蜿蜒前行。山坡上有竹林,下面的地上長滿了草。真的像是天堂,綠草如茵,竹林叢生,遮天蔽日,讓人着迷。我仔細觀察,發現竹子不同,又小又小,但顏色是綠色的。有的比較厚,但是顏色是黃色的。竹子之間到處都是蜘蛛織網,所以我小心翼翼地避開它們,以免損壞它們,讓它們重新編織。我看了一會兒,老師已經到了山頂。我立刻快步跑了上來。不一會兒,我也爬到了山頂。站在山頂上,我向遠處望去,但是因為竹子太高了,而我有點矮,沒有成年人那麼高,所以我什麼也看不見。我很無聊,就衝到山坡下。唉,不小心碰到了蜘蛛絲。別管它,繼續往下衝。這時,馮老師大聲叫我:“上來吧,我們去別的地方玩。”於是,我興高采烈地跑到山頂。上升沒有下降容易。有些地方,因為昨天下雨,很滑,一步一步往上走。為什麼走路這麼難?我改變主意,很快想出了一個把竹子拉起來的方法。現在,爬起來容易多了,很快就到了山頂。

從南邊下山,走過景區大門,走過郵輪碼頭,打船,來到一座石橋邊。那裏有一家酒店。馮老師問我:“你喜歡吃酒嗎?”我説:“我沒吃過,你看我爸。”“那我們買個碗試試。”馮老師買了一碗,帶我到一個亭子裏坐下,一邊休息一邊吃酒。我從碗裏拿了一勺,慢慢嚐了嚐。哇,真香!吃到嘴裏之前感覺有點醉。放進嘴裏嘗一嘗。“哇,真好吃!不愧是烏鎮的特產!”吃的不多,感覺嘴裏又甜又好吃,有點醉的感覺。我不吃。老師收拾好又上路了。

一路上,我們去了拳擊船,想看看他們的格鬥技。可惜遊客太少,沒有演出。我們還去了百牀堂,那裏有各種各樣的牀,很多我都沒見過。我們去過木雕博物館,見過無數花紋奇特的木雕,也見過一些人物故事。我們還去了海關博物館,在烏鎮看到了一些民族風情……我們還在東閘風景區看到了財神。財神很有意思,手裏拿着一個金元寶,對着我們笑。

回去的路上,我們又去了山頂,因為我覺得那裏最好玩。在那裏,我完全沉醉在這綠色中.

憶江南的心得體會篇5

千燈是坐落在江南水鄉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充盈着江南的特色:小橋,流水,人家,粉牆黛瓦,古色古香,給人以無窮的美感,令不少中外遊人深深折服。

步入千燈,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蜿蜒、樸素的青石板街。曲折的石板街從遠處伸延而來,上面的青苔印證了它歲月的滄桑。它雖看慣人世繁榮,但仍然甘願傾聽人們不緩不慢的腳步聲。它貫穿了整個千燈,像一條長龍蜿蜒在窄小的街巷,它的鱗片——石板被歲月留下了印痕,但多了一分古老的色彩,它的腹下是一條隱蔽陰暗的水溝。這個水溝作何用處呢?聰明的古人利用石板街的縫隙間隔,在下面開鑿了一條排水溝,不管下綿綿細雨還是傾盆大雨,這個排水溝可謂是無懈可擊。

凝視遠方,一座古塔矗立在羣屋之間,高聳入雲,似一把傾斜的寶劍插入雲霄。如此雄偉的寶塔叫什麼?這便是秦峯塔,千燈的鎮標!這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面前的流水嘩嘩而過,一架石橋顯得別具一格,這是江南水鄉的風采。邁着碎步從上走過,還能看見魚兒在水中嬉戲,嘩嘩的水聲從耳畔響起,清新的空氣潤澤了我的肺腑。這兒沒有太多的人來人往,沒有過分的喧譁吵鬧,只有藝術的氣息散發着,瀰漫着,充盈着。這兒是藝術的搖籃,是崑曲的發源地!

穿過小橋,來到古戲台,一陣優美婉轉的琴聲響起,隨後是哪圓滑細膩的唱腔,一首《好一朵茉莉花》以崑曲的形式演繹水鄉特色,吳儂軟語使在場的每一位觀眾沉醉其中。一身勝雪的白衣,透着淡淡的粉紅,沒有絲毫的點綴,這便是台上那位扮演“杜麗娘”的水鄉姑娘了。這也是崑曲的特色:沒有華麗的渲染,透露着江南的氣息。這使我不得不更加佩服崑曲的創始人顧堅了。

千燈,是否有一千盞燈?是的,當我們走進燈博物館,果不其然,一盞盞古老的燈具在經歷千百年的沉埋,依然不失光彩,有民國的,有唐朝的,有古埃及的……這些燈具歷經百朝更換,依然完好無損地陳列在展櫃。其中令我最好奇的是一盞由四根木架支起的燈具,據導遊説明,這幾乎是與大禹治水同年,是最古老的燈具之一。這一千盞燈飾是殷小林夫婦用生命換來的呀!燈——代表了光明,代表了力量,以及對千燈人民美好的祝願!

沿着青石板街來到顧炎武先生的故居,只見那赫然寫着八個大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顧炎武先生生前的名言,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的名字,名言永遠刻在世人心裏。“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顧老先生的一生幾乎是在馬背上度過的。當走進他的住宅,似乎屋內的書香千百年來都沒有退去。當走到他的墓碑,一股壯士情懷便油然而生,有惋惜,有悲痛,有哀悼,有無奈……

千燈,充滿着歷史文化的一座古城。若你厭倦了城市的繁華和喧鬧,不妨到這靜謐的小鎮,感受古文化的魅力與氣息,感受風中送來的清,香,純。

本文抓住“歷史文化名鎮”這個特點有條不紊地展開對千燈古鎮的描寫,因為作者用心去觀察和感受了,所以能準確而清晰地傳遞出對千燈的熱愛讚美之情。

憶江南的心得體會篇6

今天陽光明媚,媽媽帶我們去了烏鎮。

當我乘渡船到達景點時,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裏的房子和城裏的完全不一樣,白牆黑瓦,木門窗,都是沿河而建。南北兩排老房子之間有一條狹窄的石路。走在上面就像走進了一個古老的畫卷。一條像綠化帶一樣的小河靜靜流淌,偶爾有一兩條小木船滑過水麪。河水映出兩岸的房屋和樹木。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和別人畫的畫多好啊!

全程下來,有三個地方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首先是有大鍋的地方。鍋超級大,看起來歷史悠久。下面寫着“天下第一鍋”。我舉起相機,“咔嚓”一聲,讓它定格在照片裏。走進去,我還看到了很多電器,風箱,碾米,年糕.我和樂樂可以開開心心的,一個個玩。

第二位是“三寸金蓮亭”。我看到展出了許多鞋子。這雙鞋很精緻,但很小。據説這些鞋子是古代婦女穿的。我問我媽:這麼小的鞋怎麼穿得下這隻腳?母親説:在古代,女人以小腳為美。所以女性要把小腳包起來,用長布帶一圈一圈的包起來,防止長大。過了很久很久,腳定了,布條就脱了。我在展廳的牆上看到了裹着腳的女人的肖像。看着旁邊的畫像和解説,突然覺得當時的女人好可憐。聽説烏鎮還有女人被裹腳,很神奇!

第三位是龍形場。一開始我以為這個領域是龍的形狀,但我去看的時候,左看右看都沒看到。也許我不夠高,看不到全貌。但是我喜歡裏面的佈局。遠處,有兩頭叫“克里斯提尼”的奶牛,旁邊有一個長凳鞦韆,許多年輕人排隊等着坐在鞦韆上。小夥伴樂樂也吵着要媽媽帶着,一定要出去逛逛,但是我不喜歡湊熱鬧。因為今年是猴年,所以龍形的田野裏有很多大彩燈,比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紅海爾的烈焰、天宮裏的大鬧,這些都是《西遊記》中令人難忘的場景。我覺得晚上開燈會更漂亮。

一路上我們走來走去,特別是我,經常拿着平板走在大家前面,給大家拍照。秋秋阿姨説:“在未來,每個人的聚會上,於嘉昊是我們所有人的專職攝影師。”哈哈,我好開心!

半天的行程讓我的腳有點疼,但我還是很開心。看着熙熙攘攘的中外遊客,我不禁感歎:烏鎮真迷人!

憶江南的心得體會篇7

一排排白瓦青灰的牆面,整齊地排列在水路兩旁。形態各異的拱橋,橫跨在盪漾的流水之上。水面映着橋的影,橋底映着水的波。水路,街巷,不規則地穿插在樸素而又雅緻的房屋之間。

在水邊,能夠看到水一樣清秀,水一樣純淨的姑娘。她們繼承着水的柔和,擁有着水一般晶瑩的心。在碧綠的水面上,一艘小船不緊不慢地劃過,健壯的船伕手裏握着一支長篙,船後蕩起漾漾波紋。

江南的水路像網一樣,四通八達,通向遙遠的歷史。經歷了多少年的風風雨雨,流水沖刷掉了歲月的痕跡,使它保持着多年前的模樣。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多少村莊現在已經沒了蹤跡,被高樓大廈取代。江南水鄉保留了它的愜意,保留了這裏的風土人情,沒有被時代的浪潮淹沒。這裏沒有來往的車輛,取而代之的是船隻。雖然不那麼快捷,但在船上撫摸着柔和的河水,那種意境,卻是坐在鐵皮箱子裏所感受不到的。被時代拋棄了的意境,在江南水鄉可以完整地找回來。

或許江南水鄉就像一塊翠玉,沒有北方那樣結實的軀體,它需要細心呵護。或許它經受不起沉重的打擊,輕輕一碰便會支離破碎。但是,再鋒利的刀刃,再強大的力量,也無法給水造成永久的傷害。經過時間的流逝,水最終會恢復原米的樣貌。水或許是無力的,但就算是無法逾越的障礙,只要水轉一個彎,誰也不能阻擋它。

是水編織了江南水鄉,守護着它,引導着它,在江南水鄉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

憶江南的心得體會篇8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去了烏鎮——江南名鎮。那裏如畫的風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在青石板鋪成的小路上,給人一種復古的感覺。我們參觀了東門景區,西門主要看夜景。進入景區後,一片綠色的竹林映入我們的眼簾,每一根竹子都挺拔挺立,宛如一名士兵。竹林裏有一座木板做的小橋,彎彎曲曲,像一條長長的彎彎曲曲的龍。清水從橋下流過。看着它讓人心曠神怡。

沿着小路走了一會兒,我乘船來到渡口。我剛上船時,船微微搖晃。撐船的老人告訴我們,那是一艘遮陽篷船。遮陽篷船的形狀非常類似於樓梯。當船慢慢向前移動時,船尾的水像祖母厚厚的皺紋一樣泛起波紋。河的左邊是一排排茂密的柳樹,看起來像一個綠色的屏障。右邊是古宅,都是明清建築。都是由水面上很多石柱支撐,屋頂鋪着藍灰色的石磚,看起來像魚鱗。波光粼粼的水面映出藍天、白雲、房屋和綠樹。它像碧玉和水龍,盤旋在烏鎮。

景區最難忘的是錢幣紀念館,裏面有很多國家的錢幣和紀念幣。我穿梭在人羣中,看着不同的硬幣和紙幣。我由衷的佩服那些發明創造硬幣的人,長大後真的很想去看看這些國家。最後我走的時候,我媽給我買了一套紀念幣。我很開心。

抱着我心愛的紀念幣,我們繼續前往矛盾故居,在那裏我瞭解了這個文學大獎的由來和童年。看着矛盾的老人家銅像,心中升起一種敬佩。

時光飛逝,離開烏鎮,依然沉浸在“小橋流水”的美景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lkd5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