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憶江南》片段賞析精品多篇

《憶江南》片段賞析精品多篇

《憶江南》片段賞析精品多篇

《憶江南》片段賞析 篇一

一。導入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古代文人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讚美春天的詩詞,誰願意背一背?(配樂)

(如《春曉》、《詠柳》、《絕句》、《春夜喜雨》、《村居》、《遊園不值》、《春日》等)

二。揭題

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季最美在江南。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描寫江南春天美景的詞《憶江南》。(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憶”這個字你是怎麼記住的?還有哪些字帶“忄”(偏旁歸類識字法)

寫“憶”字。看屏幕(“憶”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説説應該注意什麼?(左窄右寬)範寫。(強調“忄”的筆順。)練寫三個“憶”字,最好的圈上圈,同桌互評。

三。學詞

1.讀正確

a.對照拼音朗讀全首詞,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想辦法學會。

b.彙報識字方法

有三個生字從詞裏跳出來了,看誰能準確迅速地讀出字音,説一説你記住這三個生字的好辦法,或者提醒大家注意什麼。(曾、諳、藍)

c.檢查讀詞

①指名讀。(共同評價)

②同桌互相聽,糾正字音。

③指同桌彙報讀,羣體評價。

④齊讀

2.讀懂意

a.知詞人。(説説你對白居易的瞭解)

b.解詞題。

師:這是一首詞,詞是為樂曲所填寫的,是用來歌唱的。不一樣的樂曲有不同的名字,就是詞牌。“憶江南”就是詞牌名,恰恰也是這首詞所寫的內容。

c.學習前兩句

①讀,根據註釋説詞意。

②詩人曾在江南做官三年,這是作者離開江南十二年後的回憶,用一個字概括他對江南的感覺是——好(齊答)

自由練習有感情朗讀。(小隊間賽讀)

d.學習三、四句

①江南好,好在哪兒?自由讀,根據註釋説詞意。(同桌一組)

②老師帶來了一些江南的圖片,靜靜觀賞,説説你看到了什麼?感覺怎樣?要説完整話。

③練習有感情讀。指名讀、男女生交叉讀、引讀(江南好!——)

e.學習最後一句

①説一説“能不憶江南?”的意思。

②作者懷念江南什麼?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千里鶯啼綠映紅、江南可採蓮、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白居易雖然在江南做官只有三年,但他是個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當他因病離任時,百姓痛哭流涕,十里相送。他懷念的絕不僅是江南風光的秀麗明豔,更是在江南的那段歲月。此刻,已經六十七歲的白居易,(加入動作)

他深深懷念江南如畫的風光,讀——(能不憶江南?)

懷念江南質樸的人民,讀——(能不憶江南?)

懷念在江南度過的那段最美的時光,讀——(能不憶江南?)

3.讀出韻味。

大家也想去江南看看,是不是?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水墨江南,走進白居易對江南的記憶。

傾聽、朗誦、試背、合作傾聽。

檢查:指名、女生、男生、齊背。

4.延伸

a.《憶江南》是一首詞,是用來唱的,想不想聽一聽?

(聽歌曲《憶江南》)

b.白居易的《憶江南》共有三篇,我們學的是第一篇。還有其二、其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蒐集,背誦。

附其二、其三: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庭枕上看潮頭。何日復重遊!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何日復相逢。

c.詩詞畫樂原本一家,就讓我們輕輕學唱這曲《憶江南》,用這優美的旋律感謝、歡送所有陪我們上課的領導與老師!

《憶江南》片段賞析 篇二

一、激趣導入

1、欣賞圖片,配放音樂

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組江南風景圖,請你仔細欣賞,然後説説你的感受。

2 、江南的水是清秀靈動的,江南的山是秀麗多姿的,古代的許多文人墨客都非常眷戀江南,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多年以後,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寫下了一組絕唱——《憶江南》。

板書課題

3、師生配樂朗誦詩詞

俗話説,詩畫一家。請同學們聽朗誦,閉上眼睛在腦子裏勾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好嗎?(播放配樂詞朗誦,想象江南風光。)

這是一首詞,這麼美的詞,想讀嗎?

二、新授教學

1、學生自由朗讀

指名讀,齊讀

2、你想知道這首詞寫的是什麼意思嗎?

自有閲讀譯文。

3、憶江南,憶是什麼意思呢?

白居易憶的是江南的什麼呢?

(1)“日出江花紅勝火”

理解詞語

春天百花盛開,太陽出來了,使鮮豔的江花更紅得耀眼。

這句怎麼讀?

(2)“春來江水綠如藍”

理解詞語

春天的江水碧綠,而紅豔豔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

誰來讀好這句?

(3)這紅與綠相互映襯,於是紅的更紅,綠者更綠。

齊讀這兩句

3、這首詩中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學生回答(風景舊曾諳)

自由閲讀《小星星》,找出詩句意思

曾經作者熟悉的江南景色是怎樣的?用詩句回答

4、於是,詩人忍不住讚美:江南——好。

引讀: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江南好——日出江花紅勝火;

江南好——春來江水綠如藍;

江南好——能不憶江南。

5、能不憶江南嗎?

你能把這句改成用句號的句子嗎?

6、詩人憶的僅僅是江南的景嗎?

出示資料: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當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後來,他生病了,不得不謝任蘇州刺史一職,在他離任回洛陽時,蘇州的人們不捨得他走,都哭着為他送別。他的好友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户,盡作嬰兒啼”。

憶的還是什麼?(江南的人)

帶着江南人民對詩人的愛戴 ,讀——能不憶江南?

帶着詩人對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着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眷戀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着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讀——能不憶江南?

7、配樂齊讀

8、欣賞歌曲

9、你記住這美麗的景色了嗎?誰來背一背?

三、拓展

一個憶字勾起了詩人對江南的深深思念,於是他又寫其二和其三,我們一起來賞讀一下。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再重遊?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1、自由讀

2、領讀

從這兩首詞中你感受到作者對江南的思念了嗎?

四、延伸積累

1、江南美,江南好,江南的春天讓人醉!你還記得哪些描寫春天的詩歌?

學生背誦

到《小星星》上找。

2、穿插教學《春夜喜雨》

這首古詩其實有8句,我們曾經學過4句,今天,我們把後面的4句也學會。

(1)出示古詩,自由閲讀

(2)聽錄音朗讀

(3)理解詩句

(4)朗讀背誦

《憶江南》片段賞析 篇三

古詩詞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寓意深邃。但由於國小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閲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對於詩詞難以理解,感悟。此時如果能夠藉助電教手段就能事半功倍了。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中融入音、像,營造出與古詩詞內容相吻合的情境、氣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品讀的興趣,使他們的身心浸淫於古詩詞的美好境界,達到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可以説,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精彩鏈接,能夠構建出一條無形的時空隧道,穿過它,學生們會以敏鋭的目光,捕捉到古詩詞閃爍千年的異彩。

下面,我就以《憶江南》這首詞的教學實例,就運用多媒體創設古詩詞的教學情境,談幾點教學體會:

一、配樂朗誦創意境──美

古詩詞節奏,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音樂又是聽覺語言,是人類心靈的詩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處。通過音樂設置情境,能夠渲染氣氛,烘托詩境,奏響詩詞的主旋律。

在教學《憶江南》這首詞時,我選用了古箏曲《高山流水》那舒緩和悠揚的曲子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喚起學生的豐富想象是他們如見其物,如臨其境,那古曲的韻律將學生帶入江南水鄉,此時,和着悠揚的古曲播放詞句的朗誦錄音,與教材配套的教學朗讀磁帶,音色純美,讀音準確,感情充沛,播放適時,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營造出的教學情境,令詩歌形象更有立體感,使詩歌情感更能震撼人。頓挫有致,聲情並茂地朗誦,感染了每一個學生,學生不難體會到詞中那絕妙的意境:詩人遙望江南,不由得讚揚江南的美景,因為這些都是他曾熟悉過的。音樂是最美的聽覺語言,用音樂來詮釋古詩詞,學生對詞有了更新的認識,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擴大了思維空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感受到了難以名狀的美,音樂美,詞句美,意境美,豐富了情感,為進一步的體會詞句奠定了基礎。

二、巧用插圖入意境──易

每篇的課文的插圖都是文章的重點所在。巧用插圖便於很快地進入詩詞的意境。《憶江南》一詞的插圖則是詩人站在江邊遙望江南,想起了江南的勝景,詩人為什麼對江南如此的眷戀呢?結合白居易的情況簡介,瞭解到他曾在江南曾做過蘇州刺史,杭州刺史,江南的美景深深地留在他的腦海中。第一幅是詞中插圖,圖中我配上了音樂在古箏曲《高山流水》及朗誦錄音、動畫效果,在朗誦的時候,詞句則伴着打字機的聲音顯示在畫的右側,形象逼真,一目瞭然。而圖中只是選用了紅色的江花和綠的江水,凸現了詞句的畫面美,色更美,圖畫直觀地把學生帶到了詩詞的意境。

三、欣賞畫面悟意境──妙

別林斯基説:“詩歌不能容忍無形態的,光禿禿的抽象概念必須體現在生動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滲透於形象,如同亮光滲透多面體的水晶一樣。”這正是中國曆代詩人、詞人所追的藝術境界,一首首好詩、好詞創造了我國古詩詞一個重要特色,就是“詩中有畫”,即使是很富有哲理的詩,也是思想包盈於形象之中,智慧閃爍於形象之上。我們不妨以此特色設置教學情景,師生親自動手,用豐富的色形,優美的線條、整合的畫面,將無形的詩詞形象變幻成有形的視覺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在活躍的課堂氣氛裏,領悟文字的內涵,體會意境的高妙。

在教學《憶江南》的時候,我製作了4張幻燈片。用搜狐和一搜、百度等蒐集了與課文相吻合的圖片,來給學生視覺上的感受。第一幅書中插圖。第二幅則是江南日出的美景,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寫照,近處的江邊的藍草碧綠,江水如藍,遠處太陽升起,朝霞滿天,江花似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詩詞的意境,我根據這兩句詞又製作了兩張幻燈片,選取了色彩鮮豔的圖片,一張是春日日出圖,火紅的太陽升起來,整個畫面都被朝霞染紅了,盪舟江上游船和遊人也被染成了紅色的了。整個畫面就體現了一句詞:日出江花紅勝火。另一幅圖則主要體現“春來江水綠如藍”,選取了一張水綠如翡翠的那樣的畫面,江邊碧綠的植物染綠了清清的江水,好一個“綠如藍”的清幽的畫面!一隻小船盪舟江上,好不愜意。讓人感到了一種勃勃的生機。優美的畫面使學生置身於詩情畫意之中,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圖畫的展現詞的意將不講自明。

四、巧設板書突重點──清

板書是一堂課的靈魂所在,巧妙的板書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憶江南》一詞的教學中,我抓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為線索,設計瞭如下板書:

江南好 (美)──日出江花紅勝火

《憶江南》片段賞析 篇四

《憶江南》片段賞析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薰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民族文化的殿堂,從而熱愛古詩詞。在新課程標準中也對國小生提出了要背誦古詩詞不得少於80篇的要求。由此可見,使孩子們潛移默化的陶醉於其中從而陶冶孩子們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憶江南》是古詩詞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和“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藉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後用一個反問句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眷戀之情。然而,江南之春,無所不在,美不勝收。“江南好”,“好”在哪兒呢?並不是“紅勝火的江花”和“綠如藍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詞中的一個“好”字,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這個“好”字,才能欣賞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龍港一小市教壇宿將張文燕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

【片段】

師:古典詩詞我們光知道它的意思還不夠,要懂得通過語言來品味,來欣賞。那麼你認為這首詞那裏寫得好?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好個綠更綠,紅更紅,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跟老師來到這江邊走走,你能從中看到了什麼色彩?

生:紅、綠。

師:我們看到的什麼是紅的?

生:花、火、太陽。

師:紅紅的太陽,照着紅紅的花。

生:那麼紅,那麼熱烈。

師:什麼是綠的?

生:江水。

師:江水是那麼…………

生:那麼綠,那麼清澈,帶着春天的氣息。

師:多美呀!你就是站在這江邊的詩人,請你讀──

生:聲情並茂的誦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分男女聲讀 個別讀…………

師:這美令我們陶醉…………是不是就是這些花和水?

生:還有“好”,因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師:這個“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傳奇,最傳神的,誰能用“江南好”説説江南的風景?

生:草長鶯飛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嶼,千載跡猶存。孤嶼亭何處?天涯水氣中。

生:…………

師:真厲害!讓我們聽《江南絲竹》想想白居易還憶什麼?

師: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給的作業,根據要求寫一句話,寫出江南的美景。

憶江南,憶江南!

曾經的歲月怎能忘?曾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憶江南?

生:交流。

師:“能不憶江南?“能不憶江南?“能不憶江南?詩人對江南有無限懷念之情,於是又寫下了另外兩首。出示:

《憶江南》之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再重遊?

《憶江南》之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師:從這兩首詞中,你又看到詩人還憶江南的什麼?

生:自學、感悟、誦讀。

【評析】

本課的教學,老師注意在課堂中喚起兒童的思維想象,通過適當的引導,點撥,在品味詞句的過程中,把誦讀、吟誦、想象融匯其中,進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詞的畫面美,意境美,語言美。

通過仿寫詞,把課堂延伸到了課外,能體現出新課程的新理念,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不僅領悟詞的大意,感悟詞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還學習到了許多新的知識,信息量大,極大地擴大了知識面,在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把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緊密地結合起來。

古詩詞燦爛輝煌的寶藏,不應止於課本、課堂的學習的侷限。老師教《憶江南》時,藉助課堂教學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寫的三首《憶江南》組合起來,以開頭的一首,帶動學習另外的兩首。讓學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對江南無限的讚歎和眷戀之情。

風景舊曾諳,能不憶“課改”?──《憶江南》教學反思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西城實驗國小 蔣壽軍

教學十幾年,教白居易的《憶江南》這首詞也有五六次了,真可謂“風景舊曾諳”。剛開學,學生的課本還沒來,我就想先讓學生學習自認為我比較熟悉的《憶江南》這首詞,結果孩子們給了我一份不曾預約的精彩,讓我感慨,讓我欣喜,讓我“能不憶課改”?

【教學片斷】

(投影出示《憶江南》這首詞,指導學生讀通,讀正確,讀出感情。)

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以前理解詩詞意思的方法,來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生1:江南風景優美,都是我很熟悉的。太陽初升,把江中的浪花照得比火還要紅,春天來了,碧綠的江水像藍草一樣綠。我怎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風景優美,都是我過去就很熟悉的。太陽出來,把江邊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燒的火焰還要紅,春天到了,綠綠的江水像藍天一樣。我怎能不懷念江南呢?

面對出現的這兩種理解,這是我未曾預設到的。也許以前學生手中有課本,根據課後註釋沒有出現過這種理解上的偏差。如果是以前,我會按參考書的解釋一一給孩子們訂正,但是這次我沒有馬上判斷誰是誰非,受新課改理念的影響,我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教學資源

師:同學們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暫且不評説這兩種理解哪一種更合理,那麼,“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還是“江邊的花朵”?;“藍”到底是“藍天”?,還是“藍草”?我們把這個問題當作一個研究性課題,給你們一天的時間去探究好嗎?

第二天的語文課上,孩子們都躍躍欲試,看來他們的收穫真不少:

生1:我在網上查到了這樣一段話説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邊的花朵”。這段話是這樣説的:“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着手,而是別出心裁地以“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豔奪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課本,課本上的註釋是:藍:藍草,一種植物,它的葉子可以用來製作青色的顏料,所以這裏的“藍”應該是藍草。

生3:白居易還有一首詩《暮江吟》,其中有這樣一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從這句詩看,白居易善於寫江水的“紅”,所以我認為這首詞中的“江花紅勝火”應該指的是“江中的浪花”。

生4:我覺得這首詞中的“江水綠如藍”,這個“藍”的意思是“綠”。如果把它説成顏色,顯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認為“藍”應該是一種綠顏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藍草”這種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爺爺探討了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把“藍”解釋成“藍天”是不合理的,因為詩人在這裏皆在點明江水的“綠”,而藍天代表的是“藍”,所以我認為這裏的“藍”應該是一種能代表“深綠色”的物體,到底是不是“藍草”,爺爺説只有問問白居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學語文教師,我們認為這裏的“江花”應該是指“江邊的花朵”。因為下一句寫的是“江水綠如藍”,如果這一句還是寫江水,不就重複了嗎?古詩很講究對稱,注意不同事物的相映和相襯。

生7:我從《國小生必背古詩》本上查到的是這樣的註釋:“這首詞抓住早晨紅豔豔的鮮花及春天綠得發藍的江水來概括江南地區的美麗風景,誘發讀者對其它景色的想象,並道出了不忘江南的原因。句子淺白順暢,概括力強。”這段話把“藍”説成了“藍色”,也不無道理。

生8:老師,對不起,我沒有查到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資料。但是我在網上搜索時發現了一篇寫江南的很優美的文章,我想讀給同學們聽一聽:“我喜歡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河灣;我願意讀柳永詞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願意和張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我似乎更願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記憶深處留一個美好的回憶:一個寧寧靜靜,清清爽爽的江南;一個楊柳春風,杏花煙雨的江南;一個小橋流水,玉人吹簫的江南;一個詩一般靈秀,夢一般瑰麗的江南。”

生9:……

【我的反思】

一樣的內容,一樣的孩子,一樣的教師,為什麼以前沒出現這樣的課堂?這樣的學習?這樣的精彩?

1、教輔資料課後用:

如果説這次學生課前手中有課本,有其他工具書,我感覺不會出現這樣的課堂現象,因為孩子和老師都相信課本,相信權威。所以給我們的啟發是:一些教輔資料,我們應該用在出現問題時,需要探究時,用在課後。在課前查閲資料有時有必要,但是更多地會形成孩子們思維的惰性,在課堂上就很難聽到他們來自心靈深處的聲音,更多的是複製拷貝課前看到的資料上的東西。

2、允許差異,注重生成:

本節課出現的問題,誰是誰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探究問題的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查閲資料,求教爺爺,上網瀏覽,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個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都會享受到語文學習的美好。如果我在課堂上和以前一樣,以課本和參考書為準,一棍子把學生“砸死”,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學習過程。所以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每位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悟,允許差異,善於捕捉生成性的學習資源。

3、課堂是“問題生成器”:

如果把語文學習説成是一座“冰山”的話,我感覺課堂學習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語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的獲得都得益於課外的自主學習,我認為40分鐘的語文課堂只能當作“問題的生成器”,更多的問題需要孩子們課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個人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所以我感覺以前的“堂堂清”已經不適合新的課改形勢和精神,我們應該讓每個孩子帶着問題下課,帶着問題回家,帶着問題生活。做一個“問題意識”的教師,培養一個個“問題意識”的學生。

《憶江南》片段賞析 篇五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執教的過程中,我除讓學生領略詩人白居易筆下絢麗的江南春景,感悟詩人那抹不掉也忘不了的江南情結外,我還設計了以下拓展環節,以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引領學生走進民族獨特的文化領域。

師:“古人唱歌兼唱情!”詩歌,需要有音樂性和圖畫性。但它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卻不獨在於聲韻悠揚,更在於以聲傳情;不獨在於寫景抒情。同學們請聽:

(播放歌曲《憶江南》)

師:老師非常喜歡這首詞,還譜上了同學們熟悉的旋律,你們想聽聽嗎?

生:想!

(師借用《新年好》的旋律唱詞)

師:你們覺得老師唱得怎樣?你有什麼想法?

生1:老師唱得不錯,我也想試試!

師:那就趕快行動吧?用自己喜歡的旋律唱這首詞。

學生分組練習,興趣盎然,不斷用新的旋律試唱,並小聲議論:“這裏可以將第一句“江南好”反覆,這裏可以將“能不憶江南?”放在曲末……”

生1:老師,我會用《小螺號》的旋律來唱這首詞!

(生自豪地唱着)

生2:老師,我們小組會用《叮叮鐺》的旋律來唱,我們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歡快地唱着)

生3:老師,我們小組會用民歌《編花籃》的旋律來唱。

(民族味的《憶江南》頓時飄揚在課堂內)

學生不斷嘗試,不斷彙報、唱詞,都沉浸在自己的創作中,臉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神情,課堂中迴盪着動聽的歌聲。課堂教學結束後,不少孩子還津津有味的唱着。

【教學反思】

新課標要求國小生掌握、記憶的詩詞為70餘篇,如果篇篇要孩子死記硬背,豈不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兒。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説過: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讀,讀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語與文字的音韻。他還特別指出,硬記不是背誦,背誦就像唱歌一樣,很愉快的。為此,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就思索:古代詩詞琅琅上口,易於傳唱,現代人也願意用古詩詞填詞作曲。既然詞曲作家能為古詩詞譜曲,為什麼不能將它填於學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讓他們相互傳唱,在傳唱中記憶,在傳唱中領悟,在傳唱中抒發自己的情感,讓學生在快樂的歌唱中學習呢?首先,我讓學生欣賞歌曲《憶江南》,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和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既有思念又有讚美,在讚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讚美,為學生用熟悉的曲譜填詞打下基礎。其次,給學生一個拓展的方向。詩詞與音樂的結合,既讓學生欣賞了詩詞的韻律美,也將學科性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為自己喜歡的詩詞譜曲了!

學習是知識積累的橋樑,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這次的拓展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達,放飛智慧的風箏,在歌唱中感受快樂,在歌唱中燃放激qing。

作為教師,我們在挖掘古代詩詞教育資源的同時,是否更應該考慮到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所承載的五千年文明史的感悟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pvp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