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讀百本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讀百本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讀百本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讀百本書心得體會篇1

暑假期間一直想給孩子尋一本有意義的書,讓她看完以後能留下深刻印象。偶然一次在書城找資料時瞥見了這本由美國作家。懷特着作的《夏洛的網》。這本書很久以前就聽説過,但從來沒有閲讀過,聽説風行世界五十年,感動了一大批讀者。我翻了幾頁,不由得被書中濃郁而樸實的鄉村農場氣息給吸引住了,最後決定就買它了。

把書拿回家後,我先讓孩子閲讀前兩頁,如我所料,她根本就看不進去。因國外作家的作品有着他們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他們語言隨意、顛倒、繁瑣,也許一開始讀它不太習慣,但穩下心來慢慢品讀,你會感覺它像一瓶沉香的酒,越品越有味道。這本書講的是農場主朱克曼家的穀倉裏,快樂地生活着一羣動物,其中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摯的友誼。然而,一個最醜惡的消息打破了穀倉的平靜:威爾伯未來的命運是成為燻肉火腿。悲痛絕望的威爾伯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運。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卻説:我救你。

於是,夏洛用自己的絲在豬欄上方織出了被人類視為神蹟的網上文字,徹底逆轉了威爾伯的命運,讓它在集市的大賽上贏得了特別獎,不再成為人類迫害的對象,得到一個安享天命的未來。但,蜘蛛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於是我決定讀給孩子聽,或許會引起她得興趣。我通過模仿各種農場小動物的聲音,把書中的各個角色繪聲繪色的表達出來。孩子聽得很入迷,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我,恐怕錯過每一個細節。我一看目的達到了,讀的更起勁了。當讀到一些幽默的細節時,我們都忍不住咯咯的笑了起來,這本書實在是太有意思了。當我讀累了,她馬上接過書去,學着我的樣子有滋有味的演繹着書中的情節,甚至有種愛不釋手的感覺。

這本我們連讀了好幾天。一到下午,我們交替着讀上一段成為了必備功課。當讀到最後,夏洛拖着她那虛弱而疲憊的身體,還要堅持着幫小豬威爾伯到集市上爭取特別獎,最後終於孤獨得死在集市上時,我心裏酸酸的,感覺好淒涼啊!抬頭看了眼女兒,孩子的眼圈紅了,不一會眼淚掉了下來,足足哭了有十多分鐘。我沒有去阻止和安慰她,她哭説明她被夏洛無私偉大的精神感動了,這也是我想讓孩子去感受的東西。夏洛對朋友的無私、忠誠和奉獻影響了讀這本書的每一個人,其中就有我和我的女兒。我希望孩子們在以後的生活與工作中,少一些紛爭,多一些關懷,就像《夏洛的網》那樣,去除自私、醜惡,那該是多麼純淨美好的世界啊!

讀百本書心得體會篇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光明與聲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在親朋好友的成全中,海倫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併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遊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

但她卻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

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有位哲學家曾經説過:“勇敢寓於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海倫憑着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有着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但自身缺乏毅力.因此,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示是:

一、要正確地對待困難,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時,不要害怕退縮,而要想方設法地將困難克服,戰勝困難的過程也正是自己進步的過程.

二、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説過:“什麼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應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什麼是不簡單?不簡單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説的去做確實是十分難.做一件事、堅持一天很容易,堅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卻很難.因為這不僅需要恆心,還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難上加難.因為這不僅要上述的兩點,還要有做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如果我們能辦到這兩點,就能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得到進步,得到提高.

讀百本書心得體會篇3

魯迅先生是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小的時候看到窮苦人缺醫少藥,飽受疾病之苦,立志學醫,希望用自己高超的醫術為窮苦人治病救命。然而,整個社會的腐敗和沒落,使他感到只靠自己高超的醫術救苦救命遠遠是不行的。於是,他棄醫從文,他要用自己的大聲《吶喊》喚醒沉睡的國人,實現社會的革命和進步。

?故鄉》就是魯迅先生1921年通過自己“回故鄉、在故鄉、離別故鄉”的親身經歷,描述了1921年前30年間中國農村經濟凋零,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現象,揭露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的壓榨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剝削給勞苦大眾造成的災難,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歷史現實。二十年的變化,使活潑可愛、機靈能幹的少年閏土變成了一個“臉上刻着許多皺紋,只管吸煙身體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麻木、畏縮的人。“多子多福”的封建觀念,苛捐雜税的攤派,兵匪及官僚的盤剝,是閏土家庭的生活“苦”的無法形容,問一句説一句,簡直形同木偶一般。還有“豆腐西施”楊二嫂由一個美麗的女子變為一個庸俗、自私、刻薄的人。

面對現實,魯迅先生不由自主地發出“救救孩子”的大聲“吶喊”:要人們衝破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推翻 “吃人”的社會,“去尋求別樣的人生”。

近百年來,魯迅的“吶喊”喚醒了一批批新時代的青年人,他們求真理謀變革,喚起民眾千千萬,開創了新的社會、新的時代。如今,我們重温這片文章,使我們深深認識到:在任何時候,人——不能墨守陳規,要敢於創新;人——不能失去希望,失去了希望,就失去了動力和方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社會的希望,中國的偉大復興正期待我們少年來繼承、來接班,中國夢、復興夢,正期盼着我們新的一代,“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了希望和不懈的努力,相信成功的路就在不遠的前面!

讀百本書心得體會篇4

?教師的幸福資本》這本書也給了我積極向上的動力。特別是裏面的一章挑戰工作——優秀教師的職業資本,這裏既有數學特級教師華老師的教,也有他對別的老師執教的課的評;既有他教學實踐的反思,也有他對人生的感悟。

講述教學實踐的真實短文,不僅操作性強、實用性強,使人想看,而且愛看。讀完全書,我感覺彷彿每個章節的背後都藴藏了無窮的玄妙,讓人懷着更為真切的敬畏之心,希望走近作者、走進名師。華老師致力於探索人文化的數學教學模式,“尊重、溝通、寬容、欣賞”使他的課堂教學充盈着時代氣息,洋溢着濃濃的師生情誼,一股清新流動的生命活力讓學生特別愛上他的“瘋狂數學”。讀了這本書,我認識到課堂上,要解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嘴,讓孩子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體。我們要不斷嘗試,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寬鬆的氛圍,孩子們的思考才能任意奔馳。課堂上,要千方百計帶給學生一些思考,讓其尋找數學知識背後的東西。

華老師雖然是一名數學教師,但卻有着豐富的文化底藴,文章中經常引古論今,從我國古代的孔子、老子、莊子、墨子到黑格爾、恩格斯、愛因斯坦;從詩歌到故事他都能結合課堂中發生的事,在全方位的反思中恰當地引用,而且他還善於以日常生活中的事,如農民種地、打籃球等事情聯繫到教師的教學,聯繫到數學。這些,都得益於他的喜讀善思。一個工作繁忙的教育者,在有限的時間裏閲讀了如此多的書籍,真的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在仰望書上一系列這麼優秀老師的高度時,不禁感歎,我能否實現從“經師”向“人師”的轉變?如何提升自己思想的高度?看完了,這本書帶給大家的收穫不僅改變着我們,更應該把這份收穫變成教育教學方法的改變,帶給孩子們!其實靜下心來想想,對於一個普通教師來説,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

那麼,就讓我們翰林這個大家庭一起幸福吧,去寬容他人、寬容學生吧。努力地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讀百本書心得體會篇5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名字叫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書裏寫了一個名叫愛麗絲的小女孩,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裏她跟着一隻紅眼睛的兔子進了兔子洞,在兔子洞裏,她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在夢中,愛麗絲碰到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動物,吃下了神奇的蘑菇,參加了一個漫長又無聊的茶會,跟喜歡砍人腦袋的王后打槌球,聽素甲魚講海底學校奇怪的課程……

讀完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愛麗絲非常懂禮貌、尊敬他人。青蛙僕人跟她説話時,眼睛一直盯着天空,愛麗絲雖然覺得很惱火,但還是忍耐着跟他説話;公爵夫人長得十分難看,説話時用尖下巴頂着愛麗絲的肩膀,愛麗絲覺得非常不舒服,但她還是忍受着沒有説出來,還尊敬地稱公爵夫人為“您”。

我想到平時生活中,爸爸媽媽和老師一直教育我們要懂禮貌、尊敬師長。在家的時候,有一次,我因為力氣小,有事情想請爸爸幫忙,爸爸幫了我後,我沒有對他説謝謝,爸爸又生氣地把東西放回了原處,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禮貌,及時改正了過來,爸爸終於答應再幫我一次。平時在學校,我有時見到老師會主動問好,有時因為膽小,就不向老師打招呼,我覺得我做的不夠好,以後要努力改正。講禮貌是一個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我要學習愛麗絲身上的優點,成為一個彬彬有禮的可愛女生。

讀百本書心得體會篇6

如果你每本書都一字一句讀完,可以説,你兩個月都讀不完一本書,就算你想盡辦法要一個月內讀完,讀到後期,你的心情會變得浮躁,從而分散你閲讀投入度。首先,我想問一下,你讀過的每本書,都是怎麼讀的?一字一句得讀,還是選擇性閲讀,還是隻看圖片,或者瀏覽標題?

那麼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裏有效讀完一本書呢?

記住一下幾個點,幫助你提高讀書效率:

第一,明確你讀這本書的目的。

除了消遣,其實大多數人讀書都有個明確或者不那麼明確的目的。

比如近期在寫莎士比亞論文,可能會去把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品,人物傳記,相關歷史,研究作品讀一遍,

最近在公司管理中碰到一些問題,可能會去讀一讀彼得德魯克的作品,讀稻盛和夫。

如果你最近想學位新媒體運營,你會去讀類似的暢銷書。

如果你最近想學習寫作,可能會去讀創意寫作書系列。

諸如此類。帶着目標去讀,就能更快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能辨別篩選哪些知識有用,哪些知識無用。而不是隨便拿起手頭一本育兒百科,一字一句去啃。

第二,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不同的人看一本書,它的內容是一樣的,但是心境,目的,習慣都不一樣,所以有人一天讀完,有人一個月才能讀完。

如果你要在一堆沙粒當中找金子。那麼就要縮小範圍。看一本書要多久,取決於你對金子的定義。

看一本管理法則類的書,我會在目錄中找到讓我欠缺的,或者感興趣的話題,深入研讀,如果其他的話題我瞭解透徹,或者不是緊急必須的,我會選擇瀏覽或者放棄。一本400頁的書,可能我只看了50頁,但是我已經能夠讓他對我的生活,為人,產生影響。這就足夠了。

閒暇時間看一本蘇東坡作品選,我最喜歡他的散文,我會跳過詩詞的部分,直接深入研讀他的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甚至摘抄。這樣下來,可能我只讀了他十幾篇作品,但是我瞭解了蘇東坡文風和心境,還能在自己的文章中學習引用。這就足夠了。

讀小説,我最關心故事的整體走向,發展脈絡,我會簡略大段的環境描寫,直接跳到角色的部分;如果我想學習這個作家的文筆和構思。我的閲讀重點又會發生改變。

總而言之,讀書,不是整本吞下,不是渾渾然去讀,既然讀書時間已經被切割了,那麼就在零散的思想遨遊中抓到精髓和骨幹。書本內容不會變,但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

第三:主題閲讀。

今天有了互聯網,大家習慣於碰到問題直接度娘,一鍵通入現成的答案,失去了找資料研究學習解決問題的耐心。

但是,人類豐富多樣而璀璨華麗的智慧果實,難以窮盡。如果你想要每個方面都有所瞭解。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主題閲讀,建立知識體系。

文學,史學,心理學,哲學,醫學,科技,商業,互聯網。想了解哪個領域,就抓住這個主題,找到最具代表性的經過時間沉澱的經典書籍,仔細閲讀。而非每本相關書籍都去閲讀。

這種閲讀,結合了目的和人的能動性,同時縮小了人閲讀的選擇範圍,提高了專注度。

先縱向深入,再橫向打通。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不需要每個領域都足夠精通,但是在碰到問題的時候,這種閲讀經驗會開拓我們的大腦思維,幫你找到更多的可能和方法。這樣,我們讀的書是有限的,但是這些書都是一個領域的頂尖人才嘔心瀝血的智慧結晶。這就是花有限的時間建立思想體系和知識框架。以後再往框架的分支裏面一點點填充。

第四,輸出。

讀那麼多書,都記不住一個情節,記不清一個名字,也記不住它的主題。可能就是這個步驟沒有做好。

你輸入了很多知識,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博聞強識如錢鍾書,他的豐富學識也是在一遍遍的筆記,書札,日記,創作裏面鞏固和加深的。他做一遍筆記,可能比他讀一本書的時間都要長。

反思我們自己,讀的時候,有碰到問題嗎?有去找資料清楚盲點嗎?讀完的心得感悟有把他們寫下來嗎?好的句子和創意我們有摘抄嗎?學到的知識有意識運用到生活工作當中了嗎?你會在讀完之後,用學到的東西去演講嗎?你會把精華寫成文章,做成視頻分享給網友嗎?

如果沒有,也許需要反思一下。我們閲讀的時間,是不是花的那麼值。

就算每天只有15分鐘閲讀時間,它也閃爍智慧之光。不抓住,三個小時也沒有用。

所以讀的時候,可以做筆記,讀完之後,可以寫讀後感,甚至可以自己進行創作。這種延伸,可以幫助你尋找下一本要讀的書。同時知識也被充分吸收了。

關於怎麼高效讀書,説了太多,總結起來就是四個點。

1.明確讀書目的

2.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有選擇性讀

3.主題閲讀,建立知識框架。

4.多輸出。

書海無涯,我只取一瓢飲。讀書沒有捷徑,但是讀書方法有。

我是至簡君,喜歡我的答案可以關注至簡寫作,會在裏面不定期和大家分享寫作方法技巧。讀書方法,以文會友,傳遞滿滿正能量 ~

讀百本書心得體會篇7

一個真正擁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題記

——蘇格拉底是誰?蘇菲又帶着好奇心拆開了艾伯特給他寄的信——自從蘇菲收到一連串奇怪的信,她就迷上了哲學,這次是名為《蘇格拉底》的信,我同蘇菲一樣,對蘇格拉底產生了好奇以及崇高的敬意。

“沒有人能夠比蘇格拉底更智慧了……”蘇格拉底聽到這句話後放聲大笑,搖搖頭,他説自己是無知的。

蘇格拉底、柏拉圖無知嗎?至少他們自己持肯定的回答。在世人貪婪的目光、狡猾的眼神中,他們的選擇沒有可以商量的餘地,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才能明白真理是怎樣產生而又怎樣毀滅的。

很久以前,蘇格拉底讓他的學生們做一件事:讓他的學生們穿越一片麥地,從中採摘一支自己覺得最大的麥穗。可是,學生們從麥地的頭走到麥地末,有些學生手中的麥穗太小了,有些學生手中壓根沒有麥穗。

哈!手中小麥穗的學生想——有麥穗的總比沒麥穗的好!手中空空的學生想——與其採摘這麼小的麥穗還不如不採!從中足以可見,人類的滿足欲、貪婪欲有多麼大!

有人想問哲學家:您覺得您智慧嗎?值得深思的是他的回答要比一萬個問題更具有意義:——我是無知的。

我們可以明白:一個自認為具有無限智慧的人還會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嗎?一個自認為無知的人難道不會永不放棄?

在每時每刻,請不要忘記——一個真正擁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真理就是這樣誕生於“無知者”的腦海中的。

在人類洋洋自得的時候,人類的無知毫無保留得呈現在了世界的眼中;在人們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的時候,亦是如此。

沒有一個真理的指引,個個自認為擁有智慧的的人都將變得無知愚蠢,從此智慧與無知的界線變得模糊而不清了,人類也沒有什麼智慧可言了。一個個狂妄自大的智慧者們指揮着謙卑的“無知者”,不錯,社會就是這樣腐敗的。

就如同蘇格拉底的死,他是為真理而死的。蘇格拉底毫無疑問地覺得:他的生命就是為了追求真理,他甚至願意付出生命,讓狡猾貪婪的人類真正明白他們是最為愚蠢無知的。蘇格拉底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他從一個社會底層出發,用他的無知來衝撞“智慧”的統治者們,最後卻被腐敗的社會判處了死罪,他在他的友人面前喝下了毒藥——人類又用自己的雙手毀滅了一個真理。

“無知”的蘇格拉底怎會向智慧的統治者們屈服!不然他就不是蘇格拉底了。蘇格拉底正確的見解導致了他正確的行動,他自己就是擁有真理的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自認為智慧的人的無知的行動造就了腐敗的統治,自謙為無知的人用智慧的舉措鑄造了永恆的真理!

真理是需要追求的,沒有正確的見解就沒有正確的舉措,沒有正確的舉措就沒有偉大的真理,沒有偉大的真理就沒有真正智慧的人。而真正智慧的人內心會有一種聲音:我是無知的,然而,我又要讓真理公開於世人的面前,我要讓世界充滿智慧的共鳴。

如果我説真理是一曲動聽的大合奏,那麼無知與智慧就是其中的主旋律,正如同每一個真正智慧者都追求真理一樣,,那麼動聽,卻沒有瑕疵。

學會追求真理,懂得捨棄“智慧”,最後,做一個真正的智者——蘇菲明白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mwvom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