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看見柴靜讀書心得

看見柴靜讀書心得

看見柴靜讀書心得

看見柴靜讀書心得範文1

最近,我們班組織了大家同讀一本書的活動,書目叫做《看見》。起初,我對這本書的瞭解是非常少的。可是,經過同學的講解,我對它感到十分好奇,也充滿了熱情。通過閲讀,我知道了在人間中鮮少為人知的辛酸,那些深陷泥塘中的人,也認識了柴靜。

柴靜,一名央視主持人。她關注着社會上深受痛苦磨難的人羣,用她的真誠與勇敢,用《看見》這本書揭露了社會上存在的醜惡,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解救了同樣處在那樣的生活的人。柴靜讓我敬佩,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五章節——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於水中。文中的阿文因吸毒而在戒毒所戒毒,殊不知這實際上是賣淫所。她絕望地説出:“我被賣了”。然後,沒有人相信,反而戒毒所變成精神病院繼續開。這是人性的扭曲吧,當時的記者和警察知道後,事情都沒有得到解決,這給違法犯罪的人更加囂張的氣焰。他們要像阿文這樣的女人在街上站街接客,要是她們想逃,就殘忍地打死她們。社會的醜惡不禁觸動了我以往對社會美好的想象,原來社會之中存在着這些不為人知的現象,我過了很久才慢慢平靜下來。我也在想,為什麼當時的政府沒有對這件事上心,讓它得到解決,解救痛苦的人。説到底,是腐敗吧,太多的金錢誘惑使人心的善良喪失,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魔鬼。做人一定要有底線,懂得善良,讓愛在社會上傳播。人人付出一點,社會的愛就多一點。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同性戀這個名詞,對於我們來説是非常敏感的,很多人都不願談起這個話題,甚至厭惡與嘲笑。柴靜頂着壓力,把同性戀的痛苦公之於眾,只希望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與關愛。翼飛是一名舞者,也是一名同性戀患者。書中有一張他跳舞的影子,十分動人。很多人嘲笑同性戀,説他們噁心。他們也備受欺負,遭受侮辱等。他們為了隱藏自己,往往會與異性結婚。文中一位同性戀丈夫被妻子揭露後,他抱頭痛哭,在黑暗的閣樓中説,“我這個人就不應該結婚,我傷害了一個女人,這是我一輩子的痛”。讀後感·看到這句話,我心裏面很難過,也十分心疼。同性戀有什麼錯,這不是他們所想要的,有天生的成分在裏頭。他們無端接受社會的指責,父母的不解。最終,在痛苦中死去。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顆包容之心,愛不分性別,別讓他們痛苦,我們要給社會的關愛給他們。

生和死。苦難和蒼老,都藴含在每一個人的體內,總有一天我們會與之遭逢。我們終將渾然難分,想水溶於水中。

看見柴靜讀書心得範文2

《看見》的作者是柴靜,她曾在湖南文藝廣播電台主持“夜色温柔”,在湖南衞視主持“新青年”。2001年,她被陳紅選進中央電視台,先後在“時空連線”“新聞調查”24小時”“面對面”等欄目擔任主持人和記者。

在書中,我們可以通過柴靜的個人經歷,來了解到那特殊的2003年,不怕死,甘冒危險不顧生命的安危,在非典時期去病房採訪的她;去到小山城瞭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對峙與對抗的性質;做新聞題目過於邊緣而所得到的道理;以及家庭中發生的問題;山西的土地問題;討厭屈服;兩面觀察專欄的事…

柴靜在序言中寫到,她並沒有選擇標誌性的事件,只是選擇了在那些事情中,留給她強烈生命影響的人。柴靜説:“想要看見,就要從矇昧中睜開眼來。”柴靜寫《看見》數年,寫寫停停,但總是會帶給我們反映最激烈、最真實的情感。

我個人非常喜歡柴靜,喜歡她的善良,果敢和真實。我們都在嘗試着去不斷地去推翻,不斷地去疑問,不斷地去重建,但人生並非一帆風順,我們要不斷地去實踐,去看見。

走進《看見》,那些一幕幕觸目驚心、令人感觸深刻的事件浮現在眼前,如同往事的雲煙,又似昨日的餘暉。那真實的筆觸,帶給我們的是最深刻的感觸。

“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用力舒展,人也要從不假思索的矇昧裏掙脱,這才是活着。”我也喜歡新聞這項工作,當捧起這本書時,才發現自己的理想是如此的難以實現,如此的艱難與痛苦,這份工作是何等的不易?人們常常被有意無意忽略,被無知和偏見遮蔽住心靈的窗,被概念化,被格式化,這些思維,就在那些無意識之下。無意識是如此之深,常看不見更多的是對自己的熟視無睹。從事新聞工作時苦與累的,更是一種責任與社會性的東西,看見太多,生活的閲歷也會隨之增多,瞭解的事物也會更多。但,請記住,不要被灰暗矇住心靈的眼睛。若你想看見,請先睜開朦朧的眼,用其他的角度來看這個美麗的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許多社會性問題和人生的道理,生命是一個流動性的過程,《看見》教會了我很多,也影響了我,更加的激勵了我。我們要擦拭自己的眼睛,用心去看見這個五彩繽紛卻又是非黑白顛倒的世界,再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改變這個世界。

看見柴靜讀書心得範文3

第一次聽見柴靜這個名字是通過《新聞調查》這個欄目。這麼多年過去了,節目的內容早已忘的差不多了,但是她那短髮、冷酷的屏幕印象卻讓我一直印象深刻。

《看見》也算是當年比較火的一本書,地位大概類似於當年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一般。在沒有讀之前,我一直把它想象成一本雞湯書,直到今年意外發現它的評分竟然高達8.8分,才下定決心要把它買回來讀讀看

初看書名,“看見”,總覺得透漏出一股話沒説完的勁。讀完之後,我慢慢體會到了柴靜對“看見”這兩個字的理解,以及希望表達的含義。

不是聽到、感到、覺得等等,而是看見。這兩個字代表了客觀、獨立性以及真實,保持對真相的追求,而不只是淺顯的評判,儘管這條道路是崎嶇以及充滿矛盾的。

文中所選的眾多案例,從普通人的視角來看,已經不存在太多還值得被髮掘或發現的新聞價值,是早已能夠蓋棺定論的事情。但是柴靜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出發,揭示了事件之後被普羅大眾所忽視的細節,像剝洋葱般不斷揭開事件的真相。

用我在文中給我印象最強烈的三段話作為本次的讀書小結吧:

一、保持對不同論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探索就是要不斷相信,不斷懷疑,不斷幻滅,不斷摧毀,不斷重建,為的就是避免成為偏見的附庸。或者説,煽動各種偏見互毆,從而取得平衡,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探索”

二、這本書中,我沒有刻意選擇標誌性事件,也沒有描繪歷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聞報道里,我只選擇了留給我強烈生命印象的人,因為工作原因,我恰好與這些人相遇。他們是流淌的,從我心腹深處的石壩上滿溢出來,堅硬的成見和模式被一遍遍沖刷,搖搖欲墜,土崩瓦解。這種搖晃時危險的,但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我試着儘可能誠實的寫下這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他人構成,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己

三、採訪不是用來評判,只是用來了解;不用來改變世界,只用來認識世界。

看見柴靜讀書心得範文4

初次讀柴靜的《看見》,還是大一時,那時的我還帶着初入大學校園的青澀,絲毫不懂得人間百態世間疾苦,只記得《看見》這書寫的是柴靜的記者生涯,對其中的人生感悟並無太多的思考與感受。

然而最近,閒暇之餘,我又重新品讀了這本書。全書都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代入感很強,讓我沉迷於故事的情節裏。這本書反映了社會底層人士生活的辛酸與無奈,它雖然沒有優美的語句,華麗的辭藻,但是每一個字都是那麼的真實,真實到讓我每次翻讀都留下感動的淚水,無形中就被書中小人物的辛酸生活所動容,震撼。其中,有一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情節寫的是家暴,“皮帶抽在光的皮膚上,噗的一聲,她被吊打,扭着身子儘量讓他打在背上,儘量不叫,怕別人聽見羞恥。他從不打她的臉,打的很冷靜,反正夜還長,噗噗噗”。這是一段刻畫得十分真實的描述,當時讀到這裏我的內心像被針紮了一樣,讓我忍不住想走近書裏的情節中,來撫慰她的傷痛。書裏還有描寫到那些從事服務行業人員的辛酸生活,讓我感到既同情又無奈。

現在的自己也和柴靜一樣,從一個青澀的校園姑娘,轉而成為一名萬號的實習生。頁頁翻閲,我只感覺自己的內心不自覺地跟隨着作者歡喜、惶恐、哀傷……內心五味雜陳。看畢,我不由得感慨柴靜這個年輕女記者,真的是魯迅筆下“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的真的“勇士”!十年,柴靜這個初入職場戰戰兢兢的小姑娘,走南闖北,走過了十年新聞調查記者之路。起初的堅持是責任與勇氣,然而十年的行走便是一定是一份熱愛事業併為此奮鬥一生的情懷!

作為萬號的一名實習生,我要學習柴靜那份熱愛事業、帶着一份情懷去工作的那種精神。那份熱愛工作的情懷,可以讓我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平凡的工作中樂此不疲。帶着情懷去工作吧,讓每一份平凡的工作閃耀出內心滿滿的幸福感!

看見柴靜讀書心得範文5

我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認識柴靜,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她。記得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參加的一個演講比賽,她説一個國家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它由這些人創造並且決定,只有一個國家能夠擁有那些尋求真理的人,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能夠記錄真實的人,能夠不計利害為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夠知道世界並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棄的人。這五分鐘的演講給了我巨大震撼,原來演講還可以這麼性感。我當時反覆看了無數遍。

然後開始關注她的節目。幾個月前,去了清華聽了她的講座。於是一直關注她,當聽到一本叫做《看見》的書時。我早早的提前市場發行時就已經看完大半。

《看見》是柴靜十年記者生涯的一個回顧,沒有宏大的敍事,在講一個個鮮活的,這十年中所經歷過極具突出的事件裏的人。裏面沒有説教,卻讓我一個外行明白了做一名合格的記者不是評論,而是客觀的呈現新聞事件。這十年中,從娛樂節目到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評論部,由第一次採訪時的青澀,緊張,焦慮,到語言犀利,咄咄逼人的温柔殺手,再到現在的寬厚。柴靜正在一步一個台階的爬上事業的最頂峯。她這十年中遇到過的挫折,苦難,感動,也許只有自己能夠體會。我通常會看看看着就會走神想起了自己。我曾經在不同的人聽過這樣一句話,不要走的太遠,忘了當初我們為什麼出發。這是陳莽説的。每看一次,就會愣愣神,想想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什麼。裏面打動過我的還有很多很多,有些話能夠讓我悔改,而有些能夠讓我有意識。就像一粒分子一樣,在我腦中開始量變。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這本書能夠讓我安靜下來,向內開始學會觀察自己。一層一層的刨,就像結傷疤一樣,把自己最醜陋,平時不敢給別人呈現,自己也不願意想的部分展現出來。這是一個不斷自省的過程,雖然很疼痛,但是確是在幫助我不斷進步。

看完《看見》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對語言開始變得敏感了。不得不承認,在青春期的時候由於各種原因就不上學了,並且以為這是一種幸福,並以不學習為榮。而後來走入社會發現知識結構明顯跟同齡人有差距。於是開始看各種類型的書,但是對文字相當遲鈍。柴靜説過自己是對語言敏感的人,對採訪對象的每一個字都能夠保持高的敏感度,以便捕捉到被採訪者的真實內容,然後呈現給觀眾。看完柴靜的書,我開始喜歡這種表達方式,再看每一個字的時候也更加的在意。

標籤: 柴靜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n1gv1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