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對武術的心得體會多篇

對武術的心得體會多篇

對武術的心得體會多篇

對武術的心得體會篇1

未上武術課前,我對武術的認知完全來自於電視劇和各類武俠小説。那種飛檐走壁,瀟灑肆意,仗劍江湖,天地任我行的暢快淋漓着實令我心生嚮往。《神鵰俠侶》幾乎就是我對古代武俠的認知。而對近代武術的認識,則主要來自於成龍、甄子丹等武打明星及其所參演的電影,比較熟悉的是詠春拳、佛山無影腳等。對武術的認識可以説是非常膚淺及流於表面的。正因為對武術認識不深,那層朦朧的面紗讓我覺得武術甚為神祕,讓我心生敬畏。所以,大一因為害怕學不好武術這門高深學科的我,還是禁不住內心的召喚而在大二選擇了這門體育課。結果,雖然發現我的拳法劍術還不是很到位,但我對武術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首先,現代的武術偏向於強身健體而非奪人性命。有些人認為武術是一種屠戮的技能,劍走偏逢,刺人手腕,拳打中線,一招收命。事實上,這種對武術的認識有失偏頗。我認為現代武術的首要目的應該是強健體魄,磨練意志,在於防身,自助及助人,而非用於打架及欺凌弱小。

其次,習武先習德。武德訓中有曰:“遵武德者,武之宗也。未曾學藝也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缺德者不可予之學;喪禮者不可教之武。習者應不謀利而秉大義,不畏強而舍已身。當守千甚,行須善始終。平常本虛懷若谷,心意以精益求精。持之以恆,屬高尚之武德。以武強身,以德養性。”也就是説,學武不應爭強好勝,而要胸襟廣闊,虛懷若谷,做到進退有度,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該出手時就不動手,要用高尚的武德氣度讓別人自慚形愧。總之,武術精神很重要。

然後,武術被分為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競技武術是由傳統武術演化而來的體育運動。武術不單純是一種技能,更是一個複雜的、不斷融合發展的有機體。在本學期我不僅五步拳和初級劍,還鍛鍊了體質,瞭解了馬步,虛步等動作的基本要領。我知道蹲馬步是雙腳開大,達到自己兩腳間的距離為三腳半寬,腳要內扣。做虛步時要將重心放在後腳上等等。剛開始看到老師在前面進行動作演示,非常羨慕老師的動作,覺得非常的帥氣,動作很有力度,並且非常連貫流暢。如今我們自己也學習的那些動作,發現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出來的本領,儘管我有很努力的學習,但是還是沒有老師做得那麼好看和標準到位。

最後,我覺得老師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行雲流水的動作和幽默的授課語言極大地激發了我對武術的興趣。武術的教學不僅僅是動作和套路的簡單傳授,更是知識的講解和思想的交流。老師在教學中強調武術講究收放結合、厚積薄發,這對我們做人做事同樣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我會在課餘時間繼續學習武術這門課程,用心體會武術的意義,領略武術的精神。

對武術的心得體會篇2

武術,由於傳統觀念的認識不足,很多人一提起武術就會問,你能打幾個人呢?

其實,現在的武術我們應該重新來認識自從有了武術課之後,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武術最初的形成目的確實是保家護院、戰場廝殺,但是隨着現在的經濟水平的發展,人文素質的逐漸提高,這方面的含義也就隨之而淡化下來了,反而,武術開始慢慢向健身藝術競技方面發展,當然並沒有淡化防身自衞的技術

我學習了武術之後,有以下的感受:

武術是全方位的全身心的運動,它不緊鍛鍊我們的體育技能,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所謂一日不練十年功,學習武術就要下定決心,每天堅持鍛鍊,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枯燥乏味,但是中間一旦間斷練習,功力就會大退。

武術也是一門積極性很強的運動,它從精氣神到手眼身法步,無一不要求規格的規範完整,更要在規格如此高之下體現武術的藝術美,動是圓定是方,這樣還是不夠,還要加上動作的完整性、節奏性。它從開始到結束都要求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氣質面貌。

練武是很累的,是要吃的下苦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學習武術,其實我認為最主要的也是這一點,武術的技能並不是主要的,主要的乃是習武一定要修武德,一個沒有武德的人早晚是會被人唾棄的,反而他學的越好越與社會有害,武德不僅僅是武德,更是教會我們怎麼去做人,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許有些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但是修身是第一位的,我們做人的事理其實要用心體會,很多都能在習武之中領悟的到,這個學問太大了,用盡畢生也未必能參悟的透,所以從武術衍生出來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學問太大。

對武術的心得體會篇3

本學期武術課上主要學習了太極拳,在學習的過程,漸漸對它產生了興趣,關注之後發現太極是一門學問,它要求人們客觀、辯證、一分為二地對待事物、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它是以萬事、萬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的哲理為基礎的一種思想認識。

我們把這種對待事物的思想認識稱為太極思想。武式太極拳是太極思想與人體運動相結合的具體表現。它是一個科學的人體辯證運動過程,在這個運動過程中勢勢處處、時時刻刻都包涵、體現着人體內的陰陽變換、虛實相間和剛柔相濟。武式太極拳的訓練注重整體身法和氣勢,要求舉手投足立身中正、鬆靜自然、虛實清楚、上下貫穿、八面支撐。它對身法的要求極嚴、極細、極微、極妙,無一不符合人體的科學要求和規範,正如名家喬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學地集拳術、力學、導引、傳統哲學為一體”。凡學者只有嚴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體現出這一風格和特點來,由學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順架子;由走順架子到技擊的運用;由技擊的運用到無畏無敵的精神境界。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節節升高、逐步完成和長功的過程,它須在老師的正確的.言傳身教下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它不僅僅是身體的簡單運動,更重要的是內在的精神冶煉、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勢勢符合力學的科學原理,它的內涵機理處處滲透着人體機能的運動規律,它勢勢均與拳理接骨鬥榫、毫釐不差。練功走架的感覺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堅持按要求鍛鍊就可形成太極身法,必能達到固本培元、增強體質、防身禦敵、技藝超羣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談及學習心得,我個人認為首先,要注意放鬆。特別是精神上要輕鬆。將學習生活中的各種順心不順心的事情,都痛痛快快的丟開,要告訴自己我現在練拳了,這是享受,不要讓什麼打攪了我的愉快享受。其次,要注意表情,要面帶微笑,這樣就很愉快了。可以形神皆備。第三,開始打拳。要慢,要象天上的白雲那樣的悠然。第四,要自然,不要緊張。身體儘量要正,就是中正安舒了。第五,不要胡思亂想,走了神,那樣就會打忘記的,突然就不知道打到那一式了。這樣就不能“形神兼備”了,是錯誤的練法,要注意。第六,打完了要記得收式。不要想收就收,那就不嚴肅了。沒有好的練拳態度,太極拳是練不好的。第七,打完了後要慢步一會,不要立即就急行或立即坐下來。

對武術的心得體會篇4

從小就對武術充滿了好奇感,也喜歡看功夫片,一直希望自己能夠學到一些功夫。當然,我也知道學習武術的辛苦,只是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另一方面,由於條件不足,也就沒有學武術。進入大學後,第一次接觸武術是在大一的第二個學期,學的是太極拳,感覺很好。這個學期的體育課是選修課,所以我就選修了武術。

還記得第一節課體育課,老師讓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我就選了武術。一開始,我還被那個老師拉去學籃球了,他説我學籃球比較合適,但是我對籃球是真的沒興趣,所以第二節課我就和叫我們籃球的老師説我想學的是武術,對籃球沒興趣,那老師也同意了。當然,最重要的是現在教我們武術的老師同意我到這個班來學習武術,不然我也沒有這個機會在這裏寫這些東西了。在這裏,我要謝謝老師給了我這個機會。

説到學習武術的體會,前面説到的辛苦二字是少不了的,這可能也是每一位學習武術的人的感受吧!雖然説學習武術很累,但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沒有後悔。有時候上完課,感覺一點勁都沒有,什麼都不想做,唯一的感覺就是今天除了體育就沒有其他的課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還記得有幾次上完課就覺得身上有點痠痛,等到第二天起來,痠痛感更厲害,但是一兩天就好了,也沒什麼。俗話説:“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既然如此,這小小的疼痛又算得了什麼呢?再説了,這能夠讓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有益而無害,何樂而不為。

要説學習武術的心得,我也説不了多少。我認為學習武術首先要有興趣,沒興趣的話,什麼都做不好。其次,要有耐心,有毅力,要持之以恆。不然,一點點的疼痛就會讓你卻步不前。再次,要勤奮。若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之前學到的就會全忘了。最後,要有學習武術的條件。這裏所説的條件主要指身體上的條件,如身體的靈活性、靈敏度等。當然,天分和悟性也是不可少的。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天賦異稟,都擁有極高的悟性。古人云:“勤能補拙”。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勤奮。只有勤加練習,才能夠熟練的運用每一招,從而克敵制勝。

上面所説的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和看法,也許有些看起來像是在發牢騷、在抱怨,其實並非如此,所有的一切都是我這個學期學習武術的真實感受。我想其他人也有和我一樣的感受吧!

對武術的心得體會篇5

我來這大學快滿三年了,當初還以為大學的體育課會是一個班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和自由活動兩部分組成的。可是,想象終歸想象。就在這種想象跟現實差距甚遠的情況下,我學了快兩年半的武術課程。

“武術”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文化歷史。武術是中華之國粹,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這就是我選擇武術的主要原因,很簡單的原因。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種英雄主義的感覺在作祟。在看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以及一些愛國為題材的影片之後,總幻想自己能強壯結實,為國出點力。所以當初見到體育選修課有武術這一選擇時,我順利成章的就成了武術班的一個學生,一晃就兩年半了。現在雖然沒什麼建樹,但身體還是比以前好了。到了大三,散打防身對我來説還是終身受用的。

我喜歡武術,是因為它能帶給我美好的感受。我記得以前很多人對我説過,現在學武只不過是一些花拳鏽腿而已。可是我覺得它不只外觀美,而且能夠強化體能。是一種全身的鍛鍊,於是每週花上一段時間去鍛鍊也成了我必做的一件事。不知不覺已經成了習慣,我喜歡那鍛鍊過後的全身痠痛的感覺。

現在來説一下通過學習,我有什麼體會吧。它使我的身體增強了體能,從而達到了鍛鍊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增強自身的自衞能力;學習武術也不單單隻學習它的攻擊性,也不單純只是一種體育的鍛鍊,還能學習到中國武術中的其他方面和知識。中國武術講究的是“天人合一”,講究自然之道,它其中飽含着豐富的哲學道理。讓我更體會到武術中包含的精髓,更深刻地領會到中國傳統思想的知識。

“武術”講究的是一種武德,不欺負弱小,在有了自衞能力的同時,也要學會伸張正義。它也能改變一個人急燥的性格,在一招一式中學會磨練自已。並能鍛鍊人的意志,學習武術本身很辛苦,要有持之以恆的信念,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怕苦、不怕累。通過鍛鍊,使我在生活、學習中有這樣一種韌勁,碰到困難不退縮,直到克服。

武術課讓我認識許多優秀的人,激勵我在生活各方面更加努力。當我發現自己注意力無法集中時,我會聯想到武術的種種原則,指導我走想正確的方向。在武術課上,剛開始接觸武術時我心裏只有一個想法:太苦了!隨着時間的推移,現在覺得其實那也是一種享受,其實武術練的就是自己的毅力。到了大三這年學的是散打,那感覺更好了。

大三這一年,散打班上的一些同學都學過武術方面的一些東西了,他們的運動精神、柔潤度與優雅。時時鼓勵着我,這些態度與本事,是我渴望達成的目標。

想學好武術,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我學着如何去轉動自己的身體,很多運用什麼的方式是我從未嘗試過的。課堂上我通常都是比較起勁的,在其他課程上還沒用這麼勤快呢。一開始,我對武術、散打的想法和感受是:我們學的只是一種技巧。但細想起來,其實也是無可奈何,在不多的課堂時間裏,學的就只能是技巧;至於體能等等,那隻能在靠課後練習。後來,我對武術產生了不同的體會,武術訓練其實是一種自律心理挑戰,學習到其背後的深厚含義後,可以藉由過程來了解自己。武術在很多方面可運用到日常生活,它是超越體能的,這些是我現在體會較多的。

我希望大學裏應該開設武術的基礎課程,讓所有的同學都學學。因為武術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尊敬他人、自律、不怕挑戰、自信與保持身體健康。但千萬不要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用武力來解決問題,武德很重要!

對武術的心得體會篇6

我們全體學員在黑龍江省體育競賽管理中心的組織下,於20xx年6月21日在哈爾濱體育學院培訓基地參加了武術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學習中我們感到受益匪淺。學習中,我們瞭解到社會體育指導員分為不以盈利為目地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和以盈利報酬為目地的職業性社會體育指導員,我們能參加今年職業性的.武術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首批培訓,不僅僅是個幸運者,更為重要的是,它將成為我們人生史上的一個亮點。這是具有意義深遠的一次培訓,不僅使我們瞭解了武術發展史,更明確了我國社會體育運動發展的方向,作為一名社會體育工作者應具備哪些素質、遵守哪些規則,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體育文化、肩負起讓更多的人在體育鍛煉中,分享身心健康之果。現將我們的學習心得彙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組織得力、培訓成功

這次培訓班的圓滿成功,離不開省體育人才服務中心、省體育競賽管理中心以及哈爾濱體育學院培訓基地各位領導的重視和關懷,在體育學院領導的密切合作,周密籌劃、精心組織、聘請優秀的教師、教授授課。面對炎炎烈日、不動也熱汗淋漓的高温而不自顧,親臨學習班動員、指導、督陣,現場解決問題,使培訓班在有條不紊的狀態下創下了時間緊、任務重、培訓效果好的業績。

通過各位領導在培訓班上的動員和講解,使我們知曉:國家之所以出台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以下簡稱“職業標準”),如此重視培訓工作,就是要使申報相應等級武術指導員職業技能鑑定的申請者,加強對武術運動的理解,掌握武術基本理論知識、技術和技能,提高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達到《標準》中各級武術套路社會體育指導員在理論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為參加相應的等級職業技能鑑定考試做好準備。《職業標準》的頒佈,標誌着我國開展的社會體育活動由過去僅為體育行政部門的工作,變為了國家的一項工作,標誌着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的建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標誌着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向職業化方向邁出了新步伐。同時也説明,《職業標準》的頒佈,進一步制定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鑑定規範、衡量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能力、確定社會體育指導員勞動報酬水平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也為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為合理利用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為加強規範管理,強化執法力度,使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者在國家法律制度下,更好的發揮特長,成為一種職業技能、謀生的手段。

我們從省體育管理競賽中心以及哈爾濱體育學院培訓基地的各級領導身上,學到了親和力、使命感、緊迫感。他們各個為人正派、雷厲風行、認真重效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風和公務員應具有的綜合素質,不僅增強了我們的信心,還使我們看到了我省大眾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願景。

二、教學嚴禁、內容充實、生動有趣

為我們上課的各位老師,都是體育界的精英,教育界的驕子。他們既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面對我們這樣的特殊學員,他們厚積而博發,他們把公共理論課、武術專業課,《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等學習內容,由淺入深、娓娓道來,使我們頓生耳目一新之感。新名詞、新概念、新思想、新知識,等等,激起我們心底潛藏已久的求知慾自然奔湧。那種久旱逢甘雨的暢爽,教與學的互動在培訓班上發揮到了極致。實踐課上,各位老師,不顧38度以上高温、即便揮汗如雨也不放鬆每個細節的示範和講解,直到每個學員完全掌握要領為止。老師的這種精神,不時地感染着我們、激勵着我們鍥而不捨的學習和操練。參加這樣的培訓,使我們又一次感受到教育的重要,學習的難得,為人師表的崇高。學習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將是終身不可或缺的過程。從這些老師身上,為我們如何傳承中華武術精神,提高大眾身體健康水平,找到了可以參照的範本。

三、學員刻苦、精神飽滿、效果顯著

我們這些學員年齡參差不齊,所學專業千差萬別,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是武術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技能培訓,使我們結下了同桌再學習的這份緣。在我們人生的里程碑上,也將留下濃彩重筆。我們大家真切地感受到,這個培訓班沒白來,每個人都有所得、有所悟。這次培訓,有完備的教學大綱,有充實地學習內容,有德才兼備的老師授課,有領導支持下的強有力的組織者的無私奉獻,獲得了不曾想到的意外收穫和驚喜。通過這樣的學習,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汗水,是澆灌我們增長知識的甘露,刻苦,是我們通向武術知識寶庫的橋樑;交流,是我們走向成熟、少走彎路的捷徑;不恥下問,是不斷完善自我的妙法;責任,是我們必須肩負起的義務。

在培訓期間,每一位學員,都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堂理論課和實踐課,忘記了高温炎熱、忘記了年齡、忘記了傷痛、忘記了疲勞、忘記了休息,惟一不忘的是好好學習,學到真知識、學會真本領。

對武術的心得體會篇7

23歲的我從進武術學校到上大學至今,已有7年的時間了,七年不知道灑下了多少汗水,流了多少血,我越來越感到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我對於中華武術的那份熱情也日趨濃厚。武德一直是我的追求與嚮導。

多年的學習和體會,使我深刻認識到:武術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做為後人,我們有責任繼承下來,傳授下去,並使之發揚光大。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多年的習武經歷,使我深深體會到習武“以德為上、以悟為得、以技擊為末”。

尊師重道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武術講傳承。老師們一生中花費很多的精力和財力才得到的功夫和心法,很希望傳承下去,但不會傳給得寶忘師者,只有傳給有道德有修養且熱愛中華武術的傳人。所以,武術的傳人,必須心懷一顆對中華武術的熱愛和對老師的感恩之心來學習和繼承前輩的功夫和心法。

習武之人要謙虛謹慎,不要心存門户之見,不要老子天下第一,要注意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以別人之長補己之短。惟有如此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德有多高,藝有多高”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習武之人講“悟性”。以我多年練散打的體會,沒有悟性是得不到散打真諦的。散打運動是我國優秀的武術運動,它不像跆拳道、空手道那樣一招一式講究規矩體面,它在乎的是一種靈活制敵的本領,散打是最靈活,有實戰價值的功夫,練習散打能培養機智、頑強、勇敢、靈活、果斷等意志品質。要了解自己:這樣你才能在實際生活中知道進退,自知則明,知止不辱,所以習武首先必須修德,這不是故弄玄虛,只知道進攻的個性永遠不可能向武術的巔峯近接!要改變你的思維:練習和實戰也是兩種不同的運動,實戰的時候面臨不同的對手也需要調整自己的應變思維和技擊狀態,所以習武之人還有一個最忌——那就是呆板一成不變。在練習時叫做悟性,在實戰時叫做心如止水,不要心浮氣躁。總結起來,我們的身體和思維應該調整到象水一樣的狀態,無形無相而能成任何形相。

切忌急功近利:有的習武者,他們習武很是勤奮刻苦,早練晚練,不怕吃苦不怕受累,這種精神是好的,習武就要有“沒有做不到,只又不想做”的這種心理認識。不過有的習武者走進了禁區,有的希望速成,急功近利,比如現在很多練習散打的,他們多數都是在十五六歲才開始,練四五年就開始出賽。這樣子也許會出一些成效,但是很不利於運動員的身體。另外,他們也不大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去融合吸收眾武術文化中精粹的東西,他們成名後也最多隻能感到自己是一個打架選手,而不是一箇中國武術家,因為他們沒有這種心理素質和內涵。武德也要同步修行。

不可恃強凌弱:武德作為中國傳統倫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道德精神表現實質還是中國傳統倫理精神在武術領域內的體現。它的內容雖然也隨着各個不同時期的發展而不斷的補充和豐富,但其本質仍表現為:仁、義、禮、智、信、勇。

“仁”: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識,這也是習武者層次的品德追求和德行的境界。仁的基本涵義就是用廣博的愛心去愛一切人,仁的核心是悌,要求武林中人具有師慈徒孝、兄賢弟恭、朋親友愛。忠恕則是為人之方。要求習武者忠於師門。更廣義的理解,就是要忠於事業,民族和社稷,要與人為善,以愛人之心寬恕他人,求及安寧祥和。

“義”:義為行善之本。再武德中還可以理解為“仁”是通過“義”的環節過渡到人的道德行為。“義”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徑和標準,“義”還根源於羞惡之心,所以它還有裁斷性的道德判斷,是羞恥與否、善惡與否的“應該”標準。此外,在武德中還把“義”理解為秩序、等級。“義者,宜也”,就是要習武者的言行舉止要與自己的身份相等。君臣父子,師徒兄弟的綱常不能亂,這是武林中人心目中神聖不可侵犯的人倫。

“禮”:“禮”來自人的恭敬辭讓之心,是仁義道德的節度及由此產生的待人接物的禮節儀容。武術界對“禮”有着嚴格的標準和規定,並由此而衍生一系列具體的、形式化的禮儀,直接付諸於習武者道德踐履,以作為其行為的文飾。“禮”還包括制裁制度,對違背“禮”的人要給予處罰。“禮”再武德中具有實踐的意義,它不但告訴人們習武者“應該做什麼”,而且還告訴其“應該怎麼做”,是“仁”與“義”向行為落實的一個重要環節。

“智”:當習武者有了武德情操和禮儀規範後,還須有自覺的道德意識,這就是“智”。智的功能就是認識“仁”“義”,並保證它的實踐。它根源於人們的是非判斷之心,其功用就在於體人生、知人倫、明是非、辯善惡,唯有如此,不能進行堅定的行為選擇,才能“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做一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俠義之人。

“信”:“信,誠也”,“誠,信也”。“信”、“誠”互訓,自然是説誠實可靠就是誠守諾言,二者一也。守信用,重許諾是武林的傳統。“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是武林俗尚。實踐諾言,不失信於人,不畏艱難險阻,甚至甘願犧牲生命,隻身赴死的事蹟,歷代多有所聞。可見,守信重諾是武德的重要內容之一。

“勇”:武德中的“勇”既是道德標準又是行為實踐。但“勇”又有“大勇”和“小勇”之分。武德中提倡的是“大勇”,指的是通曉仁義道德、明辨是非善惡之後,果斷採用的舉止行為。為國為民,匡扶正義,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弱濟困等,即為“大勇”之舉,在武林中是被極力推崇和效仿的。為私利或意氣用事而逞強鬥狠,則被視為“小勇”,也稱做“匹夫之勇”,為武林中人所不屑。

武術是令人神往的,但是練就一身好功夫卻是需要吃很多苦。需要毅力。沒有毅力是堅持不下來的。希望習武者能夠堅持到最後,因為武術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要想學好武術就必須要堅持。

對武術的心得體會篇8

我是一個從未學過武術的人,對武術的瞭解也就僅僅侷限在影視作品之中。下面我就説説自己學練武術的一些體會:

開始也是抱着試試看的態度來學習武術的,但是我想既然學習了就要認真去學、去練。我的學習比較忙,所以每天下課回家腰痠背疼,頸椎痛的直不起頭,坐下後站不起來。可在練習武術一段時間後,明顯感覺好多了。説實話這時我還有些懷疑這是否和練武術有關,還在想着會不會是心理作用呢?但後來一些功效的顯現讓我徹底相信了它的真實性,這的確是武術的功效。

原來早晨起牀時總感覺沒睡醒,困的難受,而練習一段時間,早晨一醒來就會感覺頭腦很清醒,渾身很輕鬆,毫無睡意;再後來還有許多的功效顯現,我就不再多説了……總之,現在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有了很大的改變,這是我周圍人都看到的效果,身體好了,心情也好了,這是我真實體驗到的。

我感覺老師的教法和拳友們長時間的不斷交流特別好,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能使我這個對武術一無所知的人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有這麼好的效果。很感謝我入門的老師提供這樣鍛鍊身體的機會,也很感謝老師能傳授這麼好的功法給我,讓我受益無窮。今天的功效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我覺得我很幸運,所以我會珍惜武術所結的緣分,堅持不懈的學練下去。

以德養拳,以拳輔德。學拳還要強大德理論作鋪墊,奧義就是中庸之道。順其自然,找到那個度。

在此我想真誠地説一聲:謝謝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n38o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