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抗震救災精神的心得體會多篇

抗震救災精神的心得體會多篇

抗震救災精神的心得體會多篇

抗震救災精神的心得體會篇1

抗震救災目前已進入大規模安置災民和災區重建階段,面對災區羣眾的居住、飲食、照明以及公共衞生設施等諸多難題,亟待以現代科技為強大支撐,進一步提高賑災效率。

據記者瞭解,前一階段,生命探測儀、抗震救災衞星移動應急指揮系統、衞星導航儀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救災裝備,在抗震救災中優勢明顯。隨着抗震救災工作的深入,我們面臨更加艱鉅、繁重的安置和重建工作,更要發揮科技的強大威力。

近日,江蘇省科技廳收到四川災區尋求科技救災的物資清單,他們迫切需要提供新型簡易住房建設技術及相關配套產品、新型簡易淨水裝置、新型移動廁所、太陽能充電照明設備、固體物處理裝置及便攜式多參數水質監測儀等物資。根據這一需求,江蘇迅速調集了納米級碳基淨水器、太陽能發電機組、生態殺菌流動廁所等近年研製生產的新技術產品支援災區。

當前,面廣量大的災區救援工作,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救災新技術產品,但相關產品卻存在着供應量不足、生產跟不上、相關技術難題有待攻關等問題,加強科技救災迫在眉睫。

首先,各地應抓住災區急需解決的突出難題,篩選出相關的新技術產品目錄,定期發佈災區需求信息,儘快落實生產和供給。近年來,圍繞社會發展、救災防災,各地科技部門、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了一批新技術和新產品,應在政府的統一組織下,提供專項資金,加大生產力度,確保產品質量,保障災區供給。

同時,針對災區安置和重建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儘快組織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攻關。目前,災區亟待安置大量羣眾,但前期支援的一部分帳篷已出現漏雨等現象,災民集中居住的地方需要安全飲用水、公共廁所等衞生設施。為破解這些難題,有關部門應迅速組織科技力量,開展新型簡易住房建設技術及相關配套產品等技術研發,為災區提供相對長久、堅固耐用的住所及安全衞生的公共配套設施。

希望有更多的科研機構、企業參與到科技救災的行列中,為抗震救災貢獻智力!

抗震救災精神的心得體會篇2

在這次抗震救災鬥爭中,各級黨組織通過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極大地激發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為奪取抗震救災鬥爭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抗震救災中思想政治工作的豐富實踐,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啟示。

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作為我們黨的執政理念,貫穿於這次抗震救災的全部過程和各個方面。無論是不惜一切代價搶救被困羣眾、救治傷員,還是妥善安排受災羣眾生活,都堅持以人為本,維護人民羣眾利益。抗震救災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堅持了以人為本這一根本原則,受到人民羣眾的歡迎。這啟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充分尊重工作對象的人格,平等相待;尊重工作對象的特點,多考慮個人的不同情況,針對個人的思想心理特點,開展個性化的教育活動;尊重工作對象的心理需求,多進行感情交流和撫慰,既以理服人,更以情感人;遵循科學規律,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心理干預、心理輔導,幫助人們排解不良心理,實現心理和諧。

堅持服務羣眾。抗震救災中一系列科學高效而又公開透明的決策,無不體現着黨和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抗震救災鬥爭中全心全意為羣眾服務的表現,也使災區羣眾加深了對黨和政府的感情,增強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這啟示我們,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堅持一切從羣眾出發,誠心服務、真情奉獻,才能增強吸引力和影響力。應牢固樹立誠心實意為羣眾服務的理念,在各項具體工作中體現透明、互信原則,努力做到不隱瞞、不打折扣,實實在在,以心換心。這是贏得羣眾的第一步,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同時,堅持辦實事、求實效,重視研究和把握羣眾的需求特點,力求貼近羣眾生活實際,重點解決好人民羣眾最關心、最急迫的現實困難。凡是能及時解決的就及時解決,能創造條件解決的要限時解決,一時還難以解決的也要向羣眾解釋清楚。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整個抗震救災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從制度到機制、從內容到形式都有許多創新舉措,取得了良好效果。這啟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應注重內容創新,大膽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上,緊密結合人們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思想教育活動,爭取羣眾的理解和支持;注重形式手段創新,藉助互聯網、手機短信等新手段,採用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注重方式方法創新,不拘泥於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表現形式,多用羣眾語言,多用生活語言,把問題講清講透、講到點子上,從而打動人、説服人。

善於利用重大時機,增強工作的實效性。在比較特殊的時機,結合重大事件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次特大地震是一場災難,但我們抓住抗震救災的機會,對災區人民也對全國人民進行了一次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改革開放的生動教育,取得了比平時更好的效果。這啟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應及時捕捉機遇展開教育引導活動。一是找準切入點。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及時調整教育引導的側重點,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二是抓住重點人羣。每一次重大突發事件往往會牽涉到不同人羣,導致強度不同的反應。在教育引導時,應善於把握主要矛盾,實現重點突破;特別要密切關注青年人的思想心理動態,集中力量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三是堅持科學引導。既鼓勵和激發羣眾思想中的積極因素,又要注意針對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做好各方面工作。

抗震救災精神的心得體會篇3

近日,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發出《關於開展“抗震救災英雄少年”評選表彰活動的通知》,決定評選表彰一批“抗震救災英雄少年”。 從5月12日地震開始,各大媒體的視線範圍內總是不斷湧現出各種英雄事蹟。

由於地震發生時,震區的學校正在進行教學活動,因此,飽受災難的有相當一部分是花季的少男少女。平常,我們看到的各種見義勇為的故事,勇敢者多為成年人,而如今震區湧現出的英雄少年,刷新了我們的視線,也讓我們用新的目光有點及面的客觀的去審視中國的新一代,也就是俗稱的“90後”。

且先不去議論這些英雄少年的事蹟,先從表彰的通知出發,看看錶彰小英雄的必要性。

此次受災的90後們,是中國新一代的羣體代表,也是偉大民族寄予希望的一代。由於地震波及範圍廣,影響巨大,所以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應該在第一時間盡力滿足。這一點,黨和政府以及全國人民上下齊心,都顯得尤為積極,全國上下官民齊動員實乃世界之罕見。

相對於此次受災的羣體而言,我們應該給予英雄少年們更多的鼓勵。第一:體現出黨政機關對青少年的關愛,祖國的未來永遠都屬於下一代年輕人,他們迎着朝陽勃勃的生機就是祖國的未來;第二:此次湧現出來的英雄少年有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國小林浩、綿陽市北川中學王亮、成都市温江區玉石鄉實驗國小陳浩、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馬健、青川縣木魚中學何翠青、北川縣曲山鎮國小何亞軍、都江堰市聚源中學甯加馳、北川縣曲山幼兒園朗錚、彭州市磁峯中學雷楚年、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國小康潔、都江堰市聚源中學高瑩,他(她)們都是優秀學生的代表。對他們的表彰,有效的在當前特殊時期下穩定安撫民心,感受關愛,讓這些同齡人早日走出心理陰影,儘快恢復心理健康,認真學習;第三:此次地震,歷史必將銘記,表彰小英雄此舉是為當前以及日後的青少年樹立榜樣和學習的楷模;第四:表彰小英雄,有利於激發當前形勢下的花季少年勤奮學習,牢記歷史並自信未來;第五:有利於培養中國青少年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高尚的奉獻精神;第六:這些少年英雄的事蹟湧現出來的優秀的品質,值得全球華人不論職業、不論宗派、不論年齡、不論地區、不論時間去學習和宣傳。

目前,抗震救災,重建家園仍在繼續。救死扶傷的同時,精神糧食顯得尤為重要,全國各地,各行各業也正為此努力。我們要始終堅信在這些英雄少年的精神鼓舞下,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一切不幸都將成為歷史。且讓全球華夏兒女齊心一致共奮進。

抗震救災精神的心得體會篇4

一場大地震降臨,昔日的美好校園,成了今天的廢墟;昔日朗朗的書聲,成了今天難言的悲泣;昔日活潑的童真,成了今天瓦礫下的陰魂。這難言的悲慘讓我的生命經受了一次洗禮,心靈受到了震撼,再一次認識到了教師的偉大。就在地震發生的剎那間:綿陽市漢旺鎮國小的吳忠仁老師一邊高吼“同學們快跑!”一邊死死撐住已經變形的門框,催促同學們從身邊衝出;德陽市東汽中學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趴在桌子上,護住桌下的4個孩子;汶川映秀鎮國小張米亞老師跪撲在廢墟中,雙臂緊緊摟住兩個學生;還有綿陽平武縣南壩國小杜正香老師,卧到在瓦礫中,頭朝着門的方向,雙手各拉着一個孩子,胸還護着3個幼小的生命------這些普普通通、默默無聞的教師,在生死關頭以自己的行動成就了不朽的永恆,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愛”的詩篇。他們讓我再一次讀懂了“人民教師”這四個字的博大與崇高,他們可歌可泣的更事蹟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不僅僅擁有教書育人的無私奉獻精神,在生死的緊要關頭,他們更能義無反顧的獻出自己的生命。災難面前,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學生,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置之度外。災難是可怕的、失去生命也是可怕的,但留住了希望,一切便不再可怕了。我們可愛可敬的老師們正是用他們的愛和責任為學生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長城,也向世人展示了為人師表的精神風貌和崇高的師德光輝。

作為同行,我們要弘揚災區人民教師忠於職守、不怕犧牲、無私忘我的革命精神,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崇高思想,關愛學生、忠於職守的敬業精神,臨危不懼、捨生忘死、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我們應以四川災區英雄教師羣體為榜樣,更加積極進取,忠於職守,立足崗位,無私奉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祭奠那些逝去的英靈,()以更加勤奮的工作,為我校教育事業的和諧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作為教師,我要向他們學習,落實到自己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1.認真學習為人之道,為師之德。要當好一名教師,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天職,做到在教書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在育人中不斷淨化自己的靈魂。2.堅持業務學習,愛崗敬業,以高度熱情和責任感做好本職工作。認真閲讀各種教育教學刊物,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新的教學理念和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做好筆記,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及科學方法觀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

3.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選擇了當教師,就要勤勤懇懇地耕耘在教育教學第一線,選擇忘我,選擇無私,選擇清貧。在浮躁的環境裏,我要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甘於奉獻。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學校領導和同事的關心和幫助下,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我要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抗震救災精神的心得體會篇5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念天地之悠悠,人類史也不過如白駒過隙;相對於無限的宇宙,我們無可否認人之渺小。所以,某種程度上説,人類歷史,就是一條艱難蜿蜒前行的道路。像風刀霜劍、山崩地裂等等,千百年來,常伴人類行路之旁。但也正是環境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之磨鍊,讓人類越來越堅強——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中華文化和中華精神的閃亮,亦彰顯此一道理:精神家園,玉汝於成。

且不言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抗擊天災人禍,最終走向勝利的歷程,僅以當代中國抗震救災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意志,便是艱難困苦中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襄未來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它更成了中華民族精神力量的永恆來源。像“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蘆山地震等抗震之眾志成城的場景,以及災後萬眾一心的重建歷程,都凝結和形成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它也自然而然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閃耀於“中國精神”的王冠之巔,激勵着中國人民鼓起風帆、面向未來。

災難亦有時,痛苦也會慢慢湮滅,但自然與歷史的週期率,仍可能規律性的發生。像自然災害,有時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甚至,一些人為災害,也可能因我們的記憶抹去過快而再次發生。因此,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特別是那些讓我們戰勝千難萬苦的經驗、意志與精神,更是我們應永遠記取的珍寶,它是我們縱觀古今、連接未來必不少的鏈條和支柱。

因此,將那些“抗震救災精神”,通過一定的形式,如文藝作品,讓其再現,並教育一代又一代後人,從中吸取精神的營養,讓後人走得更穩、更好,讓我們的精神家園更加固若金湯。這其中,人民藝術家們的責任重大。我們常説,藝術家要深入生活,要融入時代。當然,表現小我,也是時代的.側映,但是,如果藝術工作者總是將身心囿於偏狹的小我之域,就難以看清時代的張力,無法親近時代澎湃的精神,就難以把諸如中國人民“抗震救災精神”的偉大,得以展現於天地間。

像汶川等抗震與重建的過程,不僅是一場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的物質重建過程,它更是一場精神家園的精耕深構歷程。當我們的藝術工作者,能真正深入重建的災區,從環境的改變,前後的對比;災區人民心靈創傷的撫慰和無畏前行中,就能從中感受到國人感恩深如海、愛心無遠弗界的偉大。當藝術工作者將身心投入其間,把抗震救災精神,融入生活、融進血液,做到見物見人見精神時,就能以藝術的力量、精神的鼓舞,將一個玉汝於成的精神家園,立體地展現於國人的心靈之城上;中國人民的“抗震救災精神”,就會飄揚於重新鼓帆遠航的獵獵旗風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o6vq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