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談談“影戲”傳統對當代中國電影的影響

談談“影戲”傳統對當代中國電影的影響

中國人最早看到的電影是由外國人帶來放映的。

談談“影戲”傳統對當代中國電影的影響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的雜耍遊樂場中推出了一種新鮮玩意兒,人們管他叫“西洋影戲”。這是關於電影在中國放映的第一次記錄,它僅發生在電影發明的半年制以後。這次放映據説主要是法國影片。第二年夏天,1897年7月,又有美國人到上海放映電影。這時的地點、場次和片目內容都比一年前要多了。這些美國片商的影片,大多是原來愛迪生為其“電影試鏡”所拍攝的影片。1899年,西班牙人雷瑪斯首先將一些有簡單情節的故事短片拿到中國來放映,他成了在中國的第一個經營電影院的商人,於1909年在上海建起了中國第一座專業影院—虹口大戲院。電影剛剛開始在中國放映的時候,人們把這種新鮮的玩意兒稱為“西洋影戲”、“電光影戲”、“美國影戲”等等,後來逐漸簡化成“影戲”。“影戲”成為了中國人早年對電影的通用名稱。

中國人在接觸、瞭解電影之後,開始嘗試自己拍攝影片。因為是拍影“戲“,這就很容易讓人想到中國固有的傳統戲曲,1905年,任景豐邀請著名的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攝製了中國第一部無聲電影《定軍山》。因為譚鑫培在影戲中表演了京劇”定軍山“中的各種戲曲場面,展現出影戲與中國傳統戲曲相結合而表現出的濃厚的本土文化的特點,具有中國傳統戲曲中的戲劇程式。此後,各式各樣的藝術文化併入戲中,選題和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也成為了現在主流藝術電影最大的特點。

中國最初是在茶館或者是戲樓裏放映“影戲“,也不是單獨的放映,而是有一張節目單,按時間來依次給前來觀看的人們反映,屬於室內娛樂消費的一種。如今的電影院已成為了商業街標配,排片制度也是業內的陳規,同時,影院內也有許多相似於“茶水”“賞錢”的衍生消費

在當時,影戲主要被作為一種商業、一種賺錢的工具,內容大多是打鬧逗趣、卑俗無聊的東西,只是單純的為了迎合大眾的庸俗口味來換取利益的工具,如張石川導演的《活無常》、《一夜不安》等短片,都屬於滑稽打鬧的逗趣影片,投合小市民庸俗的審美趣味,因此具有很重的商業投機性。如今的影視行業蓬勃發展,行業內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日益增強,一部影片的商業價值早已不僅僅限於影片本身,相關產業鏈越來越完善,優秀的商業導演能夠精準的把握大眾的喜好,帶來不菲的經濟收益。

影戲是中國近代歷史中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電影與它是一本同源的。電影因為其擁有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從而衍生出更加多樣的藝術手段,在影戲的核心基礎上很好地突破創新,發展出了更廣闊的新天地。

標籤: 影戲 當代 電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oqvq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