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第1篇: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關於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過去的認識裏,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關於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希望有所幫助!

父母與孩子進行經常的、有效的溝通,有利於父母改進教育方式,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有利用於消除、緩解青少年的焦慮、緊張、苦惱及孤獨壓抑的心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有助於孩子避免形成膽怯、缺乏自信、情緒暴躁等不良心理特徵。

父母對孩子的合理要求與適度期望有利於青少年心理的健康發展。略高於孩子現有水平,但又是孩子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期望,可以使孩子的心理處於積極向上的健康狀態。對孩子要求和期望過高,使他們總不能達到目標,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怯懦、退縮、焦慮、壓抑等消極心理。對於孩子要求、期望過低,會使孩子缺乏上進心和自信,阻礙他正確認識和發揮自己的潛能。

和諧的家庭關係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積極的影響。家庭氣氛愉快輕鬆,有利於鬆弛青少年的緊張和不安。父母之間的良好婚姻關係為青少年提供了平穩的生活環境。父母之間一致的管教方式,使青少年有正確的行為規則。家庭成員彼此尊重和信任,相互關心和支持,有利於青少年擺脱消極情緒的影響,保持愉快、樂觀、積極的心境。

對孩子專制、溺愛、放任的家庭均不利於青少年心理的健康發展。

在專制型家庭裏,家長絕對權威,子女要絕對服從。在這樣的環境裏,青少年很容易形成被動、膽怯或反抗等不良心理行為。

在溺愛型家庭裏,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以孩子為重,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長期生活在這種家庭中,青少年很難真正長大成熟,往往依賴性較強獨立性較差,任性、自我中心、人際交往差,很難適應社會生活。

在自由型家庭裏,父母由於各種原因而無暇或無力顧及孩子,許多事情要靠子女自己面對和處理。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青少年,一般説來獨立性和適應性較強,但由於缺乏家長的關心、幫助與監控,出容易出現意志渙散、人際交往過於隨便、自由散漫、難以抵禦不良影響等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推動世界的物是搖搖籃的手。”自古以來,人們就深知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從一個人接受教育的過程來看,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最早、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一個人從出生到成人,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和影響。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着言傳身教、陶冶習染和潛移墨化的作用。父母要努力使自己成為高素質的父母。

(一)高素質的父母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養孩子追求卓越、獨立自主、持之以恆、勤儉節約等個性品德和良好習慣的父母。

良好的個性品質是現代人的基本要求,家庭教育中對子女個性的培養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追求卓越。理想是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標誌。一個人行為的背後肯定會有多種因素在推動着他,但毫無疑問,最高境界的肯定是理想。只有培養卓越,不斷向着更高境界去攀登的人,才以達到輝煌的頂點。理想對孩子來説,是最神聖的,讓孩子自覺地追求神聖是最完美的家庭教育。

2、獨立自主。獨立是人的天性。父母主要職責在於去發現孩子身上獨特的東西,然後加以培養、壯大並完善。着重孩子、放手成長、培養獨立自主意識是對每個父母的基本要求。

3、持之以恆。父母應教育孩子認識到把握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堅持。有所成就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不僅在於他們付出了更多的勞動,更重要的是他們能憑着堅強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從而到達成功的彼岸。

4、勤儉節約。“不要從經濟上放縱孩子”。這是許多有遠見的教育家對父母有忠告。孩子具有什麼樣的金錢觀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相當重要。勤儉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從小培養孩子愛惜糧食、玩具和器物,體恤勞作的艱辛,不暴殄天物,不浪費的良好習慣品質。這些優良品質的養成對孩子來説將終生受益。

5、良好習慣。好習慣來自於平時的點滴培養。對父母來説,從小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那麼習慣就會成自然,習慣成定式,孩子以後自然而然就會從事某種格式化的行為了。培養孩子的習慣可以從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三方面加以塑造。其中,生活習慣是基礎。

(二)高素質的父母是永遠保持年輕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還給孩子,讓孩子輕鬆、自由、愉快成長的父母。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自身要保持年輕心境。父母要像回到自己的童年時代一樣,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長,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父母應儘可能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按照自己選擇的路走下去,並適當地加以指導。

(三)高素質的父母是善於發現孩子天賦,善於挖掘孩子潛能,善於培養孩子特長的父母。

父母發現並培養孩子的天賦與潛能,父母就應該堅定不移地相信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天賦和潛能,他來到這個世界必然有他存在的價值和無限發展的可能性。人生的道路看似很漫長,但真正起決定作用,允許人選擇的緊要關頭一生只有那麼幾次,為人父母若説對自己的孩子負責,最大的盡責就在於當你的孩子面臨困難時,充滿信心地對孩子説聲:“你行!”這激情澎湃的聲音無疑是推動孩子克服困難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這往往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蹟。

(四)高素質的父母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來對待孩子,而不是以長輩的身份來壓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訓孩子的父母。

我們不用平等的眼光對待孩子,那麼他們永遠不可能形成獨立的人格。強調平等地對待孩子,並不意味着父母水要給孩子任何幫助、批評和建議。問題的關鍵是父母要以民主的方式教給他,給他選擇的機會和解釋的權利,當孩子覺得父母不是以長者的身份和權威來教訓他的時候,父母的意見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五)高素質的父母是有着和諧家庭關係,能以身作則、一諾千金的父母。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的行為的養成成度上是通過模仿,這是孩子學習的根本途徑之一。父母的榜樣作用對成長過程中的孩子起着強烈的刺激,父母的好習慣和壞習慣都將直接影響到孩子。讓孩子學會尊重人,這是人的基本品質之一,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標。只有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只有尊重才能造成和諧的人際關係。

第2篇: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這個網站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範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家 庭 教 育 對 孩 子 成 長 的 影 響

地址:克拉瑪依第二十國小姓名:雷文萍電話:

13579520509

家 庭 教 育 對 孩 子 成 長 的 影 響

家庭,學校,社會,時刻伴隨着孩子的成長。優質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學校教育,和諧的社會環境能讓孩子健康發展。然而,學校、社會環境對一個剛步入學校的孩子來説是較為固定的,而家庭教育卻是千差萬別的,一個孩子從哇哇落地就開始接受着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影響着孩子的性格、學習及將來的成長道路。

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好的家庭教育,什麼時候和孩子的關係是好的,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調查發現: 42%的家庭能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自從學校召開家長會,開辦家庭教育講座後,知道了學校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同時也對學生家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育應以學校為主,家庭為輔,家長應與學校保持教育一致,嚴格要求子女,家長應給子女創造一個較為獨立的學習空間,讓其能較安靜的讀書學習。家長應知道學校的教學進度,教學內容,可適當拿些試卷讓子女做,看子女是否掌握教學內容,發現缺點、不足,及 時向老師反映,補缺補漏。每週抽點時間同子女交流,瞭解其學習情況,生活嗜好,以及在學校與同學相處的關係如何,讓其知道家長很在意他的學習,生活以及在學校的表現和同學相處的關係,讓子女有幸福感。因此,他們的教育是成功的,他們成了孩子的朋友。

然而,有很多家長每天晚上下班回家給孩子的只有三句話:“吃飯了嗎?”“作業做完了嗎?”“那就睡覺吧!”這讓孩子覺得缺少了關愛。筆者認為家長要多花時間與孩子溝通,聊天的時候注意觀察孩子的表情,他的臉上可是寫滿了“成長密碼”的。聽他講述,幫他分析,這樣才是有效的溝通。好的關係的底線是:孩子遇到麻煩事、危險事,敢於對父母説,表現為“理解、信任、尊重、學習、幫助”這十個字。所以, 真正的教育就是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而不是冷漠的對待 ,

無法接受孩子在學校犯的錯誤。

有這樣一個案例, A同學三番五次地在班裏做惡作劇。四周的時間裏,他曾把自己最好的朋友 B同學的鋼筆、文具盒悄悄拿走扔進垃圾庫裏; B同學收到親人的兩封信還沒有來得及打開看,放進書包裏,回家吃飯的工夫, A又將兩封信偷走了,信也沒蹤影了;班裏同學的語、數書也多次被他藏起來??作為

班主任的我,認為這事很嚴重,關係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得趕緊遏止孩子的作為。我開始調查此事,在我對其他孩子同樣的親言細語的問話下, A同學承認了一切事實(當 時也有老師在場)。在那時,我着實很高興,因為一直揪心的事情水落石出了,孩子知錯了。因為 A損壞了他人的東西,得由監護人賠償;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作為惡劣,得配合家長,加大教育力度。於是,我隨即通知家長到學校。 A同學面對着家長(其奶奶),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承認了一切事實。我深知:家長愛慕虛榮,當着老師的面,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我勸慰道:回家後,別打孩子。孩子犯錯是難免的,教育到位了,孩子會克服缺點的。你也彆着急,慢慢來,再能幹的家長,也保證不了自己的孩子不犯錯。??可是,午飯後,家長又將孩子送到學校,稱:“孩子説沒有拿 A同學的東西,我再三問,孩子都説沒拿。”我驚愕了,但頓時又沉靜下來,心平氣和地問了孩子一句話,孩子又把所有的事情説了一遍。(當時在場的老師也在旁邊陳述孩子原來承認的事情),事實總該是事實了,我只是設身處地地站在家長的角度,安慰了幾句,沒有多説話,因為家長不能接受事實。到後來, A同學的爸爸、媽媽都曾先後來找我,聲稱是其奶奶要讓來問問,我有些不可理喻,只是説:你們問自己的孩子就清楚了,幹這些事,我不清楚,只有孩子自己清楚。孩子又幾次在他們面前承認了。

面對這樣的事情,我陷入了深思:孩子犯了這樣的錯誤,家長怎麼就接受不了呢?我就不相信,孩子在老師面前能承認,在父母面前會歪曲事實。這不是家長拒絕教師對孩子的教育嗎?這分明是家長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嗎?

現代教育中,留守兒童越來越成為學校和社會關注的問題,筆者在對我校六年級 364名學生的隨機調查中瞭解到,隔代教育已經日益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根據留守兒童資料統計, 59%的家庭涉及到隔代教育,由於隔代教育的不當,方法不科學,而造成有些孩子有一些不良的習慣。現在 95%以上的所謂的家長沒有學過家庭教育,擔負隔代教育任務的老人幾乎 100%都不懂得家庭教育。依賴或者求助於隔代老人承擔教育任務的家庭的比例大。目前在承擔家庭教育任務的老年人中,能夠知識勝任家庭教育任務的很少,承擔隔代教育任務的老年人的家庭教育知識幾乎處於完全空白。

社會的變遷使得傳統的婚姻觀念有了前所未有的變遷。離婚率大幅度上升,使單親家庭大批出現。單親家庭對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嚴重的缺陷。由於父母離婚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傷,打破了他們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社會學研究表明,在兒童時期( 3— 7歲),母愛對子女的發育有至關重大的作用,如果失掉母親,就會使子女的情緒波動大和不安寧。在少年時期( 12— 17歲),由於子女的社會性有所發展,與父親的關係也顯得十分重要,在此時間,子女若失去父母的任何一方,越軌行為的比率都較大。心理學認為,人格異常的形成與惡劣環境有關,破裂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發展的温牀。

今年夏天,我走進了一個離異家庭孩子的心靈,和他促膝長談,讓我心靈震撼。當父母不在,便是他的天下,他完全獲得瞭解放,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起牀就坐打開電視一直看晚上十點鐘,這段時間裏,只看他喜歡的節目,還把聲音調到最大,不顧及是否影響別人,我覺得每天都這樣不利於他的身心健康,吃過晚飯想帶他出去散散步,他死活不肯出去,我絞盡腦子,繪聲繪色的給他講了好多道理,換來的卻是我出去你就給我買棒棒冰??在外面玩,他也是全然不顧別人的感受,我行我素,幹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面對大人的好言相勸,他竟然説出一些下三懶爛的話,不堪入耳,根本不聽你的忠言,成了一個十足的野孩子。當接通他親媽的電話,便和她胡攪蠻纏,講一些不着邊際的話,當接通後媽的電話,馬上就象變了個人似的,變得乖乖的,很懂事很聽話,很明白事理,成了一個能幹型的孩子。心理學分析這是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的,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得不到滿足 。 3 歲左右的孩子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什麼都要摸摸、碰碰,這常會惹惱成人,輕則行動被限制,重則受到訓斥、體罰。這樣簡單地對待孩子,勢必引起孩子的反感。

成人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 孩子雖小,也有自尊心,成人應尊重他們,根據他們的身心特點進行教育,那種“棍棒底下出孝子”、諷刺、挖苦、辱罵、體罰,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遇事嘮嘮叨叨。 有些爸爸媽媽認為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會兒説注意這,一會兒説注意那,嘮叨沒完,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厭煩,產生逆反心理

不顧孩子的個別差異和意願,強行“定向” 。 一些爸爸媽媽望子成龍心切,他們要孩子學這學那,如規定每天讀多少單詞、練幾小時琴等,否則給予懲罰。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缺乏感情溝通。 爸媽缺乏與孩子經常的感情溝通,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孩子也會以不尊重來對待爸媽 。

成人對孩子過分遷就。 孩子認為犯了錯誤不會受到批評,這種錯誤的信息讓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長想管教時,孩子就很不適應,出現逆反。

家長式的作風。 專橫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暢、壓抑,因而便以反抗來回答爸爸媽媽。

孩子對家庭和父母不滿意。 尤其當父母感情不和使得孩子心理髮生障礙時,孩子往往以逆反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不滿。還有,常因父母沒有榜樣作用而使孩子感到沒有精神支柱而苦惱時,也會以逆反情緒作為發泄。

缺乏滿足感。 由於種種原因父母不能經常和孩子在一起,儘管物質上極為豐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卻感到十分飢餓,時間長了,在缺少雙親愛的情況下就會以逆反和沉默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筆者還對我校五年級學生的卧室進行了抽樣調查,發現十個學生中,有一個學生的卧室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了佈置;一個學生的卧室乾乾靜靜的,書包和學習用具都擺放得整整齊齊的;四個學生的卧室牆壁畫得亂糟糟的,牀上的被子也亂糟糟的;有四個學生的卧室不僅牆壁畫得亂糟糟的,而且書桌也被當着稿子本畫得亂糟糟的。這些所謂的卧室文化都和家庭教育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家長只顧自己的農活或者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孩子回家就待在自己的房間裏,覺得悶了,隨便畫畫,可以釋放心中的不快樂。

在這次調查活動中,我深深的知道,在我們農村學校學生接受良好家庭教育太少了,同時也提醒我們要適時舉辦家庭教育講座,教給家長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很有必要,而且還應該把內容搞得豐富多彩一些,讓家長知道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未來人生是從家庭教育起步的。 家長應該是孩子的第一任心理輔導老師,要密切關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細微變化,從孩子實

際出發,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育才真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標籤: 家庭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k1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