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多篇)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多篇)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多篇)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一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在我看來,旅行的意義在於感受不同的風景,釋放心靈,重要的不是身體在路上,匆匆忙忙 從一個景點趕往另一個景點,買些紀念品,拍幾張照片發到朋友圈裏,配幾句矯揉造作的文字,重要的是讓心靈踏上旅途,給自己一個和心靈交流的機會,去感受,去收穫成長。

8月的研學旅行,我們來到了重慶。從此“重慶”於我們而言,不再只是一個模糊的歷史或地理概念。當看到那些經歷風霜雨雪依然屹立,無言地記錄了這個城市的風雨變遷的古城牆與現代化建築比肩而立,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古與今的碰撞,感受到這座古城,歷經世事滄桑,卻依舊蓬勃發展的生命力。

走進“渣滓洞”、“白公館”,站在這片曾經被同胞的鮮血浸染過的土地上,“小蘿蔔頭”的故事、江姐的故事,這些不再只是歷史書上毫無温度的文字,當看到那些根據當時的真實場景還原的雕像,感受他們的憤慨與無助時,當一張張照片上的景象直擊內心深處時,當看到那些鏽跡斑斑的曾沾染同胞的鮮血、沾染無數罪惡的軍刀時,內心的震撼,發自內心的憤怒,是無論看過多少文字都無法感受到的。我們真正意識到“落後就要捱打”絕不是一句笑談;我們真正意識到“有國才有家”絕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真正意識到“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是我輩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真正意識到作為祖國未來主人的我們,要發憤圖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研學旅行不只是一種形式,更應該是我們成長的一次給予,我們在路上,在學習,在成長。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二

暑假裏,各地中國小的研學旅行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孩子們在教育部門和學校帶領下,離開爸爸媽媽,在集體旅行、集中食宿中體味成長的快樂,在行萬里路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研學旅行的好處顯而易見。比如,在參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等學府過程中,孩子們走進大學校園,親身感受其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獨特魅力。“百聞不如一見”,這樣潤物無聲的薰陶,可能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埋下一顆求真向上的種子。同時,“獨自”離開家闖世界,不僅能鍛鍊孩子們的獨立能力,學會照顧自己,還能面對更多“突發狀況”,學會做出選擇、服從命令、提高安全意識。

《關於推進中國小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開展研學旅行,有利於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有利於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於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遊意識。

但值得注意的是,研學旅行不能走馬觀花,混同於一般大眾化旅遊的“上車睡覺、景點拍照”。出發時,要帶着問題、帶着思考,一路上真正有“研”又有“學”,力求在親身實踐中探索課本中沒有的知識;在團隊合作中,不能僅僅滿足於同學們同吃同住,而應該合理分工、互動互助,在各司其職中培養責任意識。

作為組織者,則應該努力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動有備案、應急有預案”,讓一場研學旅行真正充滿“研學”的味道。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三

今天學校組織了去中國地質大學參觀的活動,對於此次活動有許多收穫。不僅是知識上的收穫,更是精神上的收穫。

首先我們參觀了學校的攀巖館,中國地質大學以攀巖為主。他們的“七加二”計劃是十分著名的,所謂“七加二”即攀登七大洲的各自高峯以及北極點和南極點。在這段過程中的艱難是難以想象的,然而中國地質大學的攀登熱愛者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地完成了這個目標。後來,當年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峯的四人之一,也是唯一的女性攀登者——陳晨也給我們分享了一些攀登故事。

她先給我們簡單講解了一下攀登的工具與基本方式,也給我們分享了她攀登至7990米時與氧氣瓶的小故事,即使她現在平靜地講出這個小故事,但是當時那種背部冒冷汗,猛然地在夜中驚醒救助與同伴,那種生死一線的感覺真的很難以想象。此外,她還表示她並不是女英雄的代表,而是整個攀登團隊的代表。她説在她攀登上峯頂時,那是因為背後有堅強的後盾在支持着她。最後她還教育我們的人生也是在攀登,是的啊,在這人生途中,就像在攀登,我們的背後總有人在支持着我們,我們有時會幸運的被機會選中,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走出路來。

後來我們參觀了逸夫博物館。很喜歡館長的解説,既讓我們領悟了知識,又十分的有趣。將地理與歷史事件,文化習俗結合在了一起,通俗易懂又富有趣味。講解主要是地球的誕生與發展。當我們進入博物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個一百平方米的幕牆,看起來平淡無奇,只是一堵白牆罷了,但是館長的詳細介紹讓我們知道了幕牆描繪的是中生代“龍”的足跡,旁邊的文字也對“龍”進行了解説,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了幕牆,感受到了其壯觀。於是我們開始了正式的參觀。首先就是介紹了我們的地球,然後講到地球的發展史,首先便是困擾科學家們許久的未解之謎——生命大爆發,並主要介紹了我國的澄江生物羣。後來隨時間推移又分別介紹了植物登陸,脊椎動物登陸以及恐龍時代。最後還介紹了博物館的一個保存較完整的海百合化石。

對於這次的參觀真的受益匪淺,很感謝地大的知識提供與精神傳播。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四

我有一個巨大的記憶寶庫,那裏珍藏着我成長路上的每一束陽光。這次“研學旅行”,註定是三月天裏最燦爛的那一束。

我喜歡看別校的學生向我投來羨慕的目光,因為在星耀,我幸得這份珍貴。

追尋那年代已久的長征情懷足以讓我潸然淚下,站在每一處先輩走過的泥土裏,讓我震撼;收藏這份值得回憶的師生同學情誼,也足以讓我百般回味,一路上攜手相伴,一路温暖。同行千里,同窗數載,我的記憶寶庫裏,榮幸有你!

出發前一晚甚至有些緊張,幻想着旅行中的各種煩惱,躺在宿舍的牀上,半夢半醒。四天後再來回顧,這些能聯想到的麻煩,居然都沒有發生。沒有忘記帶任何東西,沒有難吃的早中晚飯,沒有遲到生病,沒有擁擠吵鬧,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閃閃發光。

五點半起牀是一生難得的經歷,這必須將它放入記憶寶庫。我訝異於自己的自覺,舍長大人一叫起牀,同舍舍友的相互配合:“牙刷?”“到!”“牙膏?”“到!”點名完畢,即刻出發。三秒內,我已經全部整齊收拾好出門了。

我的歷史“研究性學習”完成得可謂相當的令我滿意。不是因為我自己講得多麼精彩動人,而是因為我有幸能擁有一位好搭檔:鄭意揚。四渡赤水的講解我只能叫做按部就班,而他卻已是驚為天人!同照着稿子唸的我不同,他把自己淵博的知識和他那有情有趣的靈魂結合在一起,引來導遊、老師、校長的圍觀和讚許。一旁的我顧不上黯然失色,反倒覺得欣喜若狂,因為像小沈這樣的人,曾經和這樣厲害的人同台演講過。

在遵義會議紀念館聽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過雪山時,司令員看見了一名凍僵了的同志靠在石頭旁,全身只穿了一件背心,雪花蓋住了他已閉上的雙眼,司令員急得直跺腳:“政委呢?為什麼不將衣物分給同志,叫人活活凍死!”旁邊的小同志哽咽到:“司令員,凍僵的就是政委……”聽完後,肅然起敬。“長征精神”裏,若沒有集體主義、戰友情懷,又哪來勝利?同窗情誼,又何嘗不是集體主義。四分鐘上高鐵,靠的是同學們的互相催促,男生在前放置行李,女生在後悉心排座;餐廳吃飯,有為大家主動添飯的,有幫大家夾菜夾肉的,出門在外,同學便像兄弟姊妹。在學校,考前的艱苦複習時光,圍靠在黑板前共論一道難題,犯困時同桌輕拍我肩膀……這些場景,瞬間湧入腦海。

晚上的年級聯歡活動,我有了一個講開場辭的機會,拿了半分鐘的話筒,晚上回酒店給媽媽打了半小時電話。很開心能有這樣的機會不斷地認識更好的自己,即便是上次主持“法制節目”出了一點紕漏,趙老師仍相信我行。我在一天天變得安心、變得自信。

我相信自己也可以閃閃發光,正如我慶幸我能有這樣的老師和同學陪我一道成長。我願意自己像與我同住的X同學那樣快樂明媚,像坐在我旁邊的O同學那樣讀書很多,像飯桌上的A某那樣樂於照顧他人,像某胖同學那樣幽默可愛,像“游擊隊組織”那樣有一份“寧願不吃飯,也要好好唱!”認真做事的態度,像某百歲老師那樣愛着學習並愛着生活。

秒針轉動的每一次滴答,我都覺得精彩萬分。苦於描述能力有限,我沒能多點文采、多點遠見,提早將路上細數的温暖寫成一段珍貴的回憶。但願幾十年後,我年老的心,人能像此刻這樣翻騰、盪漾。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篇五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只需在乎行走的每一個腳步。人生由無法預知的大大小小的旅行組成,而今天的我也在其中。

我在這一場德國之旅中一步一個腳印,從風光宜人的萊茵河、美因茨德國角、羅馬廣場、令人嚮往的浪漫之都海德堡、老城與廣場、新天鵝堡,這些地方,留下了我們的足跡,每一處風景都令人流連。

在旅程即將結束之時,我將心中的感慨一一訴諸筆端。

最後一日,我們來到了慕尼黑的瑪琳廣場,遊覽了市政廳與雙堡聖母教堂。宏偉的建築,不同的風格,無不彰顯了這個底藴深厚的國家無法忽視的精神與文化的魅力。各色的街頭藝人,不同風格但深深温暖人心的音樂,無不讓人感受到這個城市、這個國家的魅力。

再説説奧林匹克公園與寶馬展廳。奧林匹克公園,外觀造型獨特,雖然是很早以前建造的。,但依舊成為這一類型建築中的中流砥柱。雖然並沒有進去一飽眼福,但處處無不散發着德國的國力與奧林匹克的精神之深入人心,而寶馬展廳亦然如此。

最後不得不説的是慕尼黑王宮和夏宮“寧芬宮”。慕尼黑王宮是德國的王宮,其金碧輝煌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不同風格的裝飾,精美的畫作,栩栩如生的雕塑,各色器具,甚至連一個小小的湯勺,都精緻無比。而夏宮與之相比,並不是突出,但其佔地十分巨大的後花園,讓人感到了隱隱透出幾分霸氣與心靈和視覺的震撼。雖然只是欣賞了慕尼黑王宮和夏宮的一小部分,但給人視覺心靈與文化的衝擊並不簡單,並且有許多知識文化值得探索與學習。

學習不會一蹴而就,旅行也不會一往無前。舊的旅行結束,新的旅行開始,而我也將開啟我新的旅程與學習。

不必在乎身邊沿途的風景有多少,只要心在,處處都是風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pp838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