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國學班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國學班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國學班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國學班心得體會篇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國學經典》這本書正是中國小生國學啟蒙的一本好書。

這本書分行節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國小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範,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國學經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閲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國學班心得體會篇2

通過學習國學,我體會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使我收穫頗多。現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一下兩點體會:

一、學習國學提高了自身素養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認真負責,無怨無悔,踏實務實;凡是能夠幹大事的人,都是能夠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敗的原因,不是行動前沒有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要善於從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實可行的計劃,立足實際,向着眼前的目標奮進。

二、學習國學豐富了我做人的道理,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瞭解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

和親人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真實的感受父母養育之恩,有效的培養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

對待有困難的人,應該以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待犯了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教育孩子方面,從小要教育孩子講禮貌,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有孝心,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國學是中國人的國粹,承載着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繼續學習國學,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輕鬆而灑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從學習國學開始,接續國學薪火,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國學班心得體會篇3

國學課程實驗將近一年時間,對於國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怎麼教,有什麼教學原則,怎樣準確把握好實驗目標和教學策略?帶着問題和困惑,3月9日參加了是國小教研室組織的“《中華頌,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培訓活動。”通過聽課,專家與培訓者的互動等活動,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文城中心國小許小麗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上的《敕勒歌》,課上許老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利用多媒體創設真實有效的教學情景,畫面精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提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節國學課堂教學的示範課。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師的課。教學目標學生自主選擇,“能學多少學多少”“讀好,能背誦”。學生沒有壓力,沒有負擔,輕輕鬆鬆進入課堂。課上,教師面帶微笑,態度親切,語氣温和,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帶讀、個別讀、齊讀、接讀、變換角色讀、師生同讀、生生互讀,以讀為主線的教學形式。整節課,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呵護學生熱情,教學容量大,教學效率高,是一節常態下的國學課堂教學的樣板課。

“一本課本,一張嘴,就能上好國學課”王老師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讀成誦,這是國學課堂教學的最基本原則。“素讀”是經典誦讀的基本方法。

通過聽課及專家的講評活動,心結以解開,明確了目標,把握好策略,更堅定了自己上好國學課的決心與自信心。

第一屆經典誦讀時,我和教研室的幾位同志深入各所學校驗收節目。但對我來説,只是偏愛文學,喜歡朗誦,前來只想踏踏實實有所收穫。觀看完所有的節目不免心生疑惑:為什麼有些學校把誦讀經典變成了藝術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我的意識裏,經典朗誦應以“誦”為主,在古典音樂的伴奏下,猶如在聆聽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智者講述生活的經驗、生命的真諦、生存的哲理,讓人們彷彿徜徉於知識的黃金海岸。這是第一次經典誦讀給我的印象。

時值一年,第二屆國學經典誦讀又拉開了帷幕。這次的國小組在市二小舉行。那天原本想早點去,由於陪同王宜振老師去得太晚了。急匆匆來到二小,早已燈火輝煌,霓虹閃爍,人羣攢動。舞台兩邊大屏幕上的字滾動着。找了一個位置站在那裏認真觀看起來。

朗誦、着裝無可挑剔,比去年的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很多。家長也來得不少。這樣的陣勢足以讓聽眾從國學經典中找回中國人曾經珍惜過而現代卻缺失了的國魂。通過這種渠道對中國典籍的宣傳,喚起了人們對傳統的親近感,激起了人們瞭解傳統的興趣。我邊看邊想:如果把這項活動堅持下去,孩子們從文化素養到精神氣質肯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裏,孩子們的語言一定變得豐富靈動,也一定會妙語連珠,出口成章;寫作文也會引經據典,信手拈來。

説到這裏,我為自己的選擇而高興。今年暑假我正是懷着對國學的熱愛踏上了去北京學習的征程。6天6000元的培訓費讓人吃驚。“育賢國學”培訓中心在我心裏萌生很久。靈寶許多文人墨客、教育專家對我的舉措很是贊同。不知道這一願望能否在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土地上實現,但我的雄心壯志是讓孩子接受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是要他們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使他們的生命陶溶出某種深度,以維護人性光輝,以提升人格品質,以造就人才,以陶鑄大器。這是人類天經地義的期盼,這是我們所有教師、所有家長的責任!她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

國學班心得體會篇4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它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滋潤着中華民族的茁壯成長,培育着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使中華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質與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內容,也許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意義,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卻超越時空的界限而恆古常青。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應該更好地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

作為一名教師,我很榮幸地參加了騰衝縣中國小骨幹教師國學培訓,通過3天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切身感受到國學中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品味一下,確實受益匪淺。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做到積極借鑑汲取前人經驗與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

一、加強教師自身品德修養,給學生樹立良好形象

變化氣質,涵養德性。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

二、堅持培養,激發孩子學習國學的興趣

?國學》裏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較深奧,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只需要知其言,而並非一定要知其意。德音老師説過校園裏每天聽一段國樂,讀一段聖賢書,做一段國學保健操慢慢薰陶,慢慢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時間久了就能熟讀成誦了,她還推薦了《菜根譚》一書。

三、熟讀成誦,在誦讀中感悟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藴深刻。是對國小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幼兒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四、加強學習,提高國學認知水平

我原以為國學就是《老子》、《孔子》。這一次培訓聽了羅藝峯教授的《在聽中領悟世界---中國人的聽道》的講座讓我知道原來聽也是國學,再聽到羅守誠老師的笛演奏,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並且連續不斷的吹奏了兩個多小時,讓我震驚。國學裏居然藴含着那麼多動聽的國樂,我真的是太淺薄了,這讓我深深感到我作為教師國學知識的匱乏。國學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沉澱,歷盡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我們教師有既定的教學任務,我們要利用有限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閲讀水平、增加閲讀量,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訓等手段來提高我們的國學認知水平。孔子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應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這幾天的國學培訓,讓我深刻領略到國學的魅力。《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老師是很好的傳承者,我們應當做學生的導航者,為他們打開這扇門,讓他們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吸取營養,構築自己人生美好的詩篇。

國學班心得體會篇5

一眨眼間,我已經在德國生活快兩年了,經歷過了這片土地上的大雪紛飛,也經歷了這裏的鳥語花香,德國在某些方面的確比我們更加發達,然而我卻在這裏越來越貼近自然與純真,德國這個國家如何,是不能用短短一篇文章可以概括的。這與不同社會和不同風氣有着很大的關係。我現在感覺到我越來越貼近自然,越來越憧憬那種最初和自然美好就是和學校以及周邊社區的風氣有着很大的關係。這裏沒有車水馬龍和城市的喧囂,更沒有熙熙攘攘的遊客,這裏只有樸實的老師們和單純的同學們。從他們這裏我能感受到的是純樸。這裏我想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經歷感想以及自己的感悟。我並不認為談學習就足夠,如果沒有真實經歷無論如何費口舌地描述,都是無用。我想談論的是真正一個留學高中生的生活。各種媒體上這樣的文章並不少,但是有些作者的一些想法我實在不敢苟同,我覺得他們説的有些問題,並不是錯在了社會,而是錯在了自己本身。

對於任何一個獨自來到德國學習的學生來説,在生活自理之外還要面對孤獨。這種感覺是不可能逃避的,而且它將會一直存在。畢竟和父母異鄉,還需要開啟一個全新的交際圈。在來到國外之前,我認為每個人都必須有這方面的覺悟。德國人自然也是普通人,他們也對一切充滿了好奇。更何況在這個連阿拉伯都會被稱作東方的土地上,出現了來自更加遙遠的,真正的東方國度的人,他們自然會展現自己友好的一面的。這就是我的機會,並且我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也是因緣巧合的情況下,我在這個學校交到了知心朋友。能夠在一個陌生的國家找到同一個思想層面的人交流實在是難得。漸漸的,當你在一個地方有了能夠給你帶來快樂的人,一個在危難的時候可以幫助你的人,一羣你回國以後會牽掛和思念的人時,這裏已經就不再陌生了,那些説四海為家的人並不是沒有,但一定是少數人。德語有個詞經常會被使用,那就是"第二個家鄉",對於我來説,這個小鎮已經成為了我的第二個家。

有時我也不得不感歎,世界真大啊,但又是那麼小。誰會想到,一個人能夠在進入飛機的前一腳用着施瓦本方言和一羣朋友在藍天白雲青青草地上談笑風生,下飛機的後一腳就已經湮沒在了一座燈火闌珊的百萬大都市之中。總會有人會問我,哪種生活方式你更喜歡,我其實並不是非常情願回答這個問題,一是因為表達出來過於困難,另一個則是因為自己談論家裏的優缺點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如果一定要給一個答覆,那我也只會回答:"我都喜歡。"能夠在一生中同時感受這兩種生活氣氛,是我的榮幸。當一個人漂泊了萬里,又一次看到了可愛的老師們熱情的跟我們説歡迎回來時,那種説不出來的感動讓我有了家的感覺。當我再一次看到我的家人和好吃的中國佳餚時,又會有一種説不出來的幸福。能夠這麼活着,我很滿足。

説到老師,我認為對待老師的方式是全球通用的。不論在什麼國家我們都要尊重老師。在這個方面其實德國的學生是比較欠缺的,尊師重道這個詞所維護的並不僅僅是老師的尊嚴,更是我們國家的道德規範。在德國課堂紀律中從來就沒有上課不要講話這一條,我們中國學生的課堂自律所展現的在國外已經不是個人修養這麼簡單了,而是國家形象。我通過這個可以從老師那裏得到不錯的評價。再一次強調一下,不是上課不發言,而是遵守課堂紀律並在尊重老師的情況下發言。這是中國人到德國的一大優勢。通過上課時和課後與老師的互動,我自然就能夠得到很多機會,也讓老師們知道了,我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正如我之前所提及的,現在的我有兩個故鄉。但有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實,那就是家人對我的擔憂,這也就是我有的時候喜歡攝影和拍視頻的原因。我想告訴我的家人,不要擔心我,我過得很好。每當我得到什麼好的東西時,第一個想法就是想把這個好東西和家人分享。我拍視頻只是想告訴家人,我很好,不要擔心我。後來又想到可以順便傳播一下東西方文化。因為德國學校也是我的家。我也想讓德國的朋友們感受一下東方文化的力量。所以在這兩個大前提下,我做了賀歲的視頻短片。我做的視頻短片竟然不僅能讓中國人看懂,德國的同學們也能看懂。所以我將這個視頻展示給了他們。這一點引起了老師的注意,我便有了機會在校報上刊登了這個視頻。

當然,和我一起來到德國的同學們應該有不少比我更容易融入德國社會的。回首走過的路,我想感謝當年中德班時老師們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儘管時過境遷,教學樓也換了,但是中德班永遠都是我心中那個温暖的集體;雖然時間再也回不到從前,那段在中德班的時光依舊是我記憶中一抹明亮的色彩。

國學班心得體會篇6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持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省分行組織開展“學國學經典,育道德員工”系列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

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工作中的座右銘,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美的讚歌——‘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人們面對着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試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為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眾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如何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進一步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是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國學經典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國學經典中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我內心的關係等內容有着十分系統的論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傳誦着中華文化的觀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堅韌紐帶,將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華文明之珠串聯在一起,滋潤着中華萬物茁壯成長,展現着中華文明的精神,使中華民族以特有品質和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在國學各個學術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充滿人文智慧和寫信人生真諦的論述,其敏鋭的觀察、合理的推定、經驗的告誡,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國安邦濟世之基。作為中華子孫,我們有責任將中華民族這筆精神財富吸收和傳揚。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是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

國學班心得體會篇7

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逐步由世界大國邁入世界強國。在一帶一路新形勢下,中國開始注意到文化軟實力對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於是,作為中華民族靈魂和精神支撐的傳統文化得到了應有的關注,國學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更得到了高度重視。而高校作為傳播和創新文化的重要機構和場所,有責任也有必要將其應用於教育之中。十八大報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變革、創新和發展。拋棄傳統,就等於丟掉根本,等於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喪失文化的特質。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我們應當懷着温情和敬意自豪地對待。

中醫藥學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學性和倫理觀,橫跨自然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藴藏着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優秀的高級中醫藥人才須達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立足於中醫藥學的人文特質,突出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亮點。同時,中醫藥文化中所藴涵的中國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統文化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把國學貫穿到中醫藥的教育中來,是中醫藥院校德育教育可行的思路之一。

國學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表達着豐富的中國文化思想。教育的本質是文化與人的雙向建構機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形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也是一種以文化形態、方式、方法促進人的發展的過程。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德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斷擴展。德育與文化應當緊密結合,不斷創造和更新,實現德育和文化兩個維度的發展。國學教育與高校德育實際上也存在交互關係和內在契合之處。

國學是中華優秀文化的載體,藴藏豐富。中華文化被稱為倫理型文化,這種文化以經典為形式得以保存,因而國學中充盈着豐富的、直至如今也極具現實意義的思想道德觀念和倫理規範。無論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之道,還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人格精神,抑或孝悌忠信等倫理襄永、愛國愛家的民族精神,對於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説,國學可以成為高校德育的重要載體和資源,能夠更好地滋養和支撐高校德育。

總之國學在高校德育中的應用既是響應中央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也是對社會和學術界“國學熱”的迴應,更是高校德育自身不斷改革和提升的應有之義。國學中包含的精華和優秀資源,能夠為中醫藥高校德育注入新的血液、帶來新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pp9wz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