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上書法班的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上書法班的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上書法班的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上書法班的心得體會篇1

喜歡書法應該從進師範時計起,周元江老師和胡吉祥老師的字一直以來對我都是一種仰慕。參加工作後,由於工作激情忙於教書育人,但是,喜歡和愛好一直沒有間斷過。免不了常買一些自己喜歡的帖讀一讀、練一練。到青龍中學教書後,還訂閲了中國書法進行學習,但由於基礎太差,好多地方總是不能理解,動筆也是憑偶爾的興趣而已。

工作之餘,讀了一些有關書法方面的書,也臨了一些碑帖。到政府部門工作後,這種興趣越來越濃,只要認為好帖就臨寫一番。到紀委工作後,特別是深受宗書記愛好理念的啟示,多看、多想、多練變有了一些深層次的看法,經王林老師的多次點撥,使我對學習書法,使我對書法方面的知識、認識和欣賞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現就學習談一點感想和體會。

重在臨。會寫字的人很多,但只有熟練地掌握了書法的技法和知識,才能從一般實用寫字提高到以觀賞為主的書法藝術創作高度。我們學習書法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學什麼、怎麼學”的問題?在實踐中體會到,學習書法首先是從臨帖開始。既要臨古人帖,拜古人為師,也要臨現代人的帖。但是,為主的應臨古帖、名帖。這就是人們常説的“縱向取古,橫向取今”。在這方面先賢和當代大師們都論述得很清楚,我們只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照着做就行了。啟功大師在給書法愛好者的信中説:“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為下矣”。不管是誰的話,只要有理,就得聽,學現在人最容易象,但一象了,一輩子脱不掉,以後悔之晚矣。“寫帖主要抓結構,結構對了,點劃的姿態即使全都刪除,人家也會説象某家、似某帖。”啟功先生對臨古、臨今説得再清楚不過了。

貴在勤。學習書法有“苦”、有“樂”,是苦中求樂。清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詩句,比較形象深刻地説出了勤學苦練的道理。書法家馮國語先生的名言“無情何必來斯世,有好終須累此身”,深刻地揭示了書法家的博大胸懷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他説:我練書法,經過的是“五步煉獄”。龍躍天門,虎卧鳳闕,神劍森列,無羈走馬,皆以臨為先。帖拜名師,不慕虛名,凝神錘造。此為一。心慕手追,別開蹊徑,獨創一格。此為二。

廣納、博取、能容,天地為師,人人為師。此為三。知識、人品、涵養與之並輝。此為四。悟性為第五。何為悟性?“都道悟性為第一,我言悟性是忘機。疾風驟雨張長史,落花飛雪僧布衣,得骨得髓承前訓,古風古貌不隨俗。頓悟本來勤中生,胸納百川筆自逸。”可見,要想在書法藝術方面有所成就,不經過勤學苦練,不經過深鑽細研和認真地體驗醒悟是不可能的。但是,光靠“悶着頭”苦練也是不行的,還有一個學練的方法、竅門問題。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説:字不是“練”好的,是“學”好的。

學就是拿,拿就是學。要想着自己是“寫字”的,而“字”寫得最好的是王羲之、顏真卿這樣的古人,如果不老老實實地向先賢們學習,不堅持到傳統寶庫中去拿寶,“字”是寫不好的。又説: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就學習書法來説,“外財”就是向外人學習,向外人的優點學習,把外人的好東西都吸收甚至“搶”過來。不向外人學習,就不能豐富和造就自己。在“發外財”中,傳統寶庫裏的外財最豐富,這個寶庫對誰都是敞開大門的,就看你去不去拿,是拿一件還是許多件,是拿一次還是經常拿。人,不從別人那裏拿來寶物是富不了的!

由此看來,只有把人的天賦和好學、善學的刻苦鑽研精神結合起來,做到有才華而不淺嘗輒止,以全身心的投入,廢寢忘食的苦練,“退筆成山”的毅力,博學深思的悟性,才能在書法藝術方面才思敏捷,得心應手,剛柔相濟,創作出氣勢恢弘,瀟灑神飛,具有自己特點和風格的好作品來。

恆在情。對書法藝術的喜歡和愛好,是學好書法的前提和基礎。對於一種好的書法碑帖、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常常是百看不厭,百練不厭,愛不釋手,看一次有一次的收穫,練一次有一次的提高。這就是感情所繫,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沒有這種愛好和感情,是無法學好書法藝術的。

情感因素在書法藝術中是非常重要的,書法就是講功力和情性。有很多老同志功底很好,但情性不行,寫得很死、很板。功力是技法性的,情性是精神性的,這是兩個不同的層面。這也就是人們常説的要以心境平和、不激不厲的心態來進行書法練習。這就既要有功夫,掌握規矩法度;又須見情性,奔軼絕塵,蹈乎大方而不逾矩。所謂心手雙暢,功情兩全。使心之所想、情之所感、意之所託、筆之所動躍然紙上,完成揮灑才情、表露氣質、張揚個性和擴散美感的生動過程。

行在美。在學習書法的實踐活動中,常遇到有些書法作品寫得美觀大方、活潑生動,讓人覺得很美,看起來很舒服,甚至有些字不認得,大家也覺得好看。有的作品寫得古古怪怪的,看了就不舒服。對一幅書法作品的欣賞和評估有時存在分歧,甚至截然不同的看法。這是欣賞者個人的愛好、水平和審美角度的差異。學書法要不斷提高個人欣賞和評估書法作品的水平和能力。馬克思在《一九四四年經濟——哲學手稿》中説:“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清人葉橫山説:“大凡人無才則心思不出,無膽則筆生畏縮,無識則不能取捨,無力則不能自成一家。”可見提高欣賞和鑑賞水平,對於書法愛好者是必要的,對於從事書法藝術者更為重要。只有不斷學習和豐富個人對書法藝術的知識,不斷提高文學、美學等方面的知識和修養,才能提高我們的欣賞、鑑賞水平和創作能力。

要在追求美的風格中不斷超越自我,在書法學習中,追求美的風格,也就是自己認為“怎麼美就怎麼寫”。看一幅書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個字的形體結構,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變化,結體、點劃不雷同,肥瘦適當,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風姿瀟灑,達情儘性,神采飛揚。由於每個人愛好和審美觀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但,好的始終是好的,這一點無論何人都不能超越,以無法超越。書法學習是無止境的,是長期學習追求、不懈奮鬥的事,只有將整個身心加以傾注,不斷超越自我,多看、多想、多練,終定能有所收穫。

上書法班的心得體會篇2

20xx年山東省國小書法教學研討培訓會學習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國小的語文教師,3月25日至26日,我有幸被派遣參加了由山東省國小教研室在濱州市濱城區第一國小舉辦的首屆國小書法教研培訓學習。此次培訓旨在促進“書法進課堂”,來自全省六百多名國小的老師,聆聽了省教研室國小部副主任李家棟做的《中國小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解讀和濱城區第一國小劉國輝校長關於《國小書法教育經驗的彙報》及名師講座,他們就書法與寫字、教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進行了精闢的講解與指導。

兩天的培訓時光,對於書法學習者來説猶如白駒過隙般短暫,但我卻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此次培訓不僅使我對書法專業知識有了系統的瞭解和新的認識,而且也認識到教育工作者對書法傳承的重要性所在。

在培訓中,各位老師都耐心的講解。尤其是臨沂市蘭山國小王效宗老師“皿”字底的教學讓我記憶猶新。課堂上他通過“皿”字底的書寫,反覆讓學生細緻觀察“皿”字底在不同字的下面的形狀、寫法和作用。從而讓學生對字的結構、佈局、書寫有了新的認識。通過多媒體展示歐陽詢和顏真卿的碑帖,更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書法課的興趣。我過去一直認為,書法就是寫字,字寫得好,就是書法學得好。我對於書法的愛好,僅僅停留在興趣和愛好層面。而現在才知道那是狹隘的認識,是單一、片面的認識。

濱州第二實驗國小陳曉昀老師在指導學生寫字時,用象形法娓娓動聽的講到了“燕”字的由來。上為頭,左右為翅,下為尾。通過多媒體演示展現了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他引用了印度前總理對中國漢字的讚頌:“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他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書法是中國的瑰寶,課堂上老師要教育學生寫端端正正的中國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書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不懈,需要花費大量的心思和精力。這是參加此次培訓的老師普遍所達成的共識。所以,作為教師,特別是國小愛好書法的教師,平時要堅持練字,掌握這一專業技能,不僅僅是一次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傳遞着一種責任,那就是傳承祖國書法傳統文化的責任。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而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又是中國上下五千年來的優秀文化,它與中國文化相表裏,與中華民族精神成一體,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世界藝術之林的奇葩。

而目前隨着電腦、手機的日益普及,傳統的書寫方式面臨着電子商品的空前挑戰,漢字書寫水平的羣體化下降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新技術的衝擊並非導致人們書寫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在崇尚快節奏和新鮮感的現代時尚生活中,人們開始越來越淡化古老漢字所藴藏的豐富藝術價值,也逐漸鈍化了對漢字獨特美感的審視能力,對傳統漢字文化缺少一種心底的珍視和敬畏。

針對“漢字危機”,教育部曾發佈通知,要求國小一至三年級着重培養學生硬筆書寫能力,三年級開始,過渡到硬筆軟筆兼學。三至六年級的語文課程中,每週安排一課時的書法課,普通高中設置書法選修課程。20xx版的課程標準中對“識字寫字”部分做了一些調整,明

確要求加強寫字教學,第一學段規定“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第二學段要求“能使用硬筆熟練的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貼”;第三學段“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對廣大國小生而言,書法課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養,對於國家而言,書法課不僅是提升國民素質的要求,更有着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滋養子孫的現實意義。所以,大家一致認為書法教育從娃娃抓起。學生的書法教育是和老師分不開的,要想“書法進課堂”順利開展,在學校裏開設書法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師資不足,山東省國小教研室充分利用濱城區第一國小的教學經驗,舉辦了山東省國小書法研討培訓。我想這也許就是開辦此次教師書法培訓的根源所在。

同時,此次培訓得到了濱州市教育局和濱城區第一國小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參加培訓的老師的充分肯定。在培訓的兩天裏,一位附近國小的老師放棄自己休息的時間到培訓會旁聽,並不時用筆認真記錄,用相機拍下一個個精彩的鏡頭。最近幾年,我所在的冠縣武訓希望國小在王校長的領導下對書法常抓不懈。並專門成立了書法興趣小組。通過每週兩節課的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書法的愛好。並在縣裏組織的多次書法大賽中獲得了優異成績。

總之,此次書法培訓學習不僅提高了我們教師的書法水平,也對傳承民族的文化藝術,修練人的涵養素質,對今後在學校進一步開展書法教育活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上書法班的心得體會篇3

首先,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需要寫字的時候,我認真對待,絕不馬虎,從一筆一劃練起,因此漸漸地我的字也就好起來了。

然後,我在工作之餘,抽取一定的時間學習名家書法。比如每個星期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練習毛筆字,在練習的同時,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讓自己工作之餘的生活更加充實。名家書法有很多,顏真卿的,柳公權的,趙之謙的,等等我都挺喜歡,不管是哪個書法家,不管是哪種字體,我都會加以練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楷書到隸書,再到行書,草書等等,我都在學習之中。我覺得草書最能體現人的性格了,因而草書最難以練習的,也許只有書法大家才能揮毫成草書。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練習,我覺得學習書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學習書法要勤奮,貴在堅持練習,書法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字都是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只有堅持練習下去,一定的時間之後才能有所成績,不要想着立竿見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學習書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個老師。書法是一種藝術,而要進入藝術之門,最好是能有一個引導者。如果能找到一個名家大師作為自己的老師,那麼對於學習書法的效果將會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師,可以經常看看字帖和歷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時候思考這字的結構、形體、筆畫、用力、佈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讓一個字能夠具有藝術感,即既漂亮美觀,又具有神韻。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日積月累的觀察和體會的,我想這也是我要到達的境界。

第三,書法應該有自己的特色。當然這指的是書法一個比較高的境界。當書法到達一個比較高境界的時候,我們應該考慮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和領悟,將自己的這種想法在書法中體現出來,真正做到字不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備,這才是好的書法。

説起書法,不能不説王羲之;説起王羲之,幾乎是家喻户曉,説不定還能説出幾個有關他的故事。這也算是中國獨特的書法文化現象。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衞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遊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羣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誌着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他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傳説,有的甚至成為繪畫的題材。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沒有原跡存世,法書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樂毅論、黃庭經等,摹本墨跡廓填本有孔侍中帖、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快雪時晴帖、頻有哀帖、喪亂帖、遠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懷仁集書書《聖教序》等。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到他的後代子孫。其子玄之,善草書;凝之,工草隸;徽之,善正草書;操之,善正行書;煥之,善行草書;獻之,則稱“小聖”。黃伯思《東觀徐論》雲:“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範,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其後子孫綿延,王氏一門書法傳遞不息。武則天嘗求王羲之書,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將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跡十卷進呈,編為《萬歲通天帖》。南朝齊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門之後,有法書錄入。釋智永為羲之七世孫,妙傳家法,為隋唐書學名家。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有其演變過程。南朝宋泰始年間的書家虞和在《論書表》中説:“洎乎漢、魏,鍾(繇)、張(芝)擅美,晉末二王稱英。”右軍書名蓋世於當時,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於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南朝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雲:“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改變這種狀況的是由於梁武帝蕭衍推崇王羲之。他把當時的書學位次由“王獻之——王羲之——鍾繇”轉變為“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在《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中,蕭衍雲:“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蕭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評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輿論遂定。

歷史上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則在唐。唐太宗極度推尊王羲之,不僅廣為收羅王書,且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讚辭,評鍾繇則“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論獻之則貶其“翰墨之病”,論其他書家如子云、王濛、徐偃輩皆謂“譽過其實”。通過比較,唐太宗認為右軍“盡善盡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從此王羲之在書學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並鞏固下來。宋、元、明、清諸朝學書人,無不尊晉宗“二王”。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歷代書學名家無不皈依王羲之。清代雖以碑學打破帖學的範圍,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仍未動搖。“書聖”、“墨皇”雖有“聖化”之嫌,但世代名家、鉅子,通過比較、揣摩,無不心悦誠服,推崇備至。

中國書史上雖推崇王羲之為“書聖”,但並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聖像,而只是看作中華文化中書藝創造的“盡善盡美”的象徵。事物永遠是發展的、前進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時代到達“盡善盡美”的頂峯,這一“聖像”必將召喚後來者在各自的時代去登攀新的書藝頂峯。

上書法班的心得體會篇4

我自七歲開始練習書法,到現在快三年了。

至於我學書法的初衷,説來可笑,僅僅是由於我頑皮好動,年齡又小,上課經常搞小動作。媽媽索性讓我去學書法,練練定性,説不定心會靜下來。

於是,我便從此接觸毛筆。第一次學書法,心裏充滿了好奇,覺得蠻新鮮的。教我書法的是張彤老師,據説他是市裏書法協會的會長。

第一節課我們學的是筆畫。字是由筆畫組成的,先練筆畫。看似簡單無比的一橫,對於年幼的我而言,是多麼的難寫啊!再者,毛筆的筆頭軟軟的,一按下去就是—個又圓又胖的點,再把這點向右延長,一條忽胖忽瘦還不斷顫抖的一條直線,這是橫嗎?怎麼我寫出來是如何得醜陋,反觀老師的修長而又挺拔,果然是鐵劃銀勾,兩者一比,天壤之別。幼小的我握着粗大的筆桿不知所措,一橫、兩橫怎麼都這麼醜陋。這時張老師過來了,握住我的手,手把手地教我怎麼寫,讓我感覺一下各個動作和行筆過程,並告訴我不要急,慢慢來。可是之後我一連寫了幾個,但還是老樣子。快下課了,張老師走過來對我説,只要回家下功夫多練習,一定可以寫好的。

回到家,媽媽就幫我把紙鋪好,看着我繼續練習。不好意思的説一句,在寫的不好時,媽媽還在一旁打我呢。在以後的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練習書法。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到第二次學書法,我的橫終於寫的好多了,還得到了張老師的誇獎呢!

通過學習書法,我體會到,學習任何知識都要有恆心,勤學苦練,一定能夠學好的。小朋友們不信就試試吧!

上書法班的心得體會篇5

俗話説:“字如其人”,就是説我們每個人寫的文字體現了他的修養、性格、學識甚至健康。也有人説,文字是人的第二外貌,就是説,你的一手好字能夠很大程度上彌補外貌上的不足,相反亦然。對於學生來説,一手好字能受益一生。對於教師來説,由於職業的原因,一手粉筆字,就在學生面前樹立了一個形象,一手鋼筆字則在學生家長面前樹立了形象。我記得一位老總在電視招聘會上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被我公司聘用,那麼以後你的每一個計劃總結都必須是手寫的,你説你的字好壞重不重要。

記得小時候,剛上學學寫字時,還能一筆一劃,寫的方方正正,工工整整,不時得到老師表揚。長大後,態度有了變化,寫字不如兒時那麼認真,字跡潦草,有時寫的字竟勉強認得是什麼字,自己也知道自己寫的字拿不出手,每次總想等有時間了好好練練字,可總沒有把練字提上日程。還好,藉着學校在青年教師中開展“學習硬筆書法,提高書寫能力”的活動這個契機,我開始好好的練字。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練字,我有不少的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思想重視,培養興趣

思想重視是學習練字的關鍵。要在整個練字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對練字重要性的認識。只有對練字意義的認識不斷提高,才能有對練字的責任感與迫切感。學習練字的過程,也是從提高練字興趣開始的,興趣的培養與產生,一是靠自己在學習中逐漸培養;二是靠教者培養和不斷觀察書法作品,開展書法講評活動。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對這件事有興趣,這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學習練字也是如此,有了興趣,就願意學,就會從寫的不好,到寫得較好,再到寫得更好。

二、充滿信心,百折不撓

學習練字,首先要抱定能學好的信心。同時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即準備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並要樹立克服困難的決心。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唾手可得的,寫字也是這樣的,肯定會遇到困難有時在一段時間內會有進步不大的感覺,我們不能因此而以為自己不是寫字的料子,自暴自棄,這時千萬要沉住氣,繼續練下去,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上軌道。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説:“寫字是一種技能,凡是技能,一定要經過練習才能會,才能好。練習寫字當然是用手,可是同時要用心,心到手到,持之以恆,習慣成自然,寫字的技能就掌握了。”可見,學習硬筆書法,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與鍛鍊。

三、端正態度,心平氣和

學習硬筆書法,需要你在心情平靜之時練習。因為書寫時人的精神集中,排除了雜念,一心鑽到寫字中去了,聽憑心手相應,筆紙接觸,這樣長期的書寫訓練,久而久之會使人的身心處於平靜狀態,其情緒達到了寧靜安詳的境地,心態平靜,辦事自然就沒那麼浮躁了。在書寫每一個字的過程中,讓原本浮躁的心得以平靜,釋然。在字裏行間中,練字者能夠感受到中華漢字的氣韻,領悟做人的道理。所謂練字可以修身養性正是這個道理。這樣既練了字,又培養了性情,可謂是一舉兩得。

寫字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普通的一件事。中國有着悠久的文字歷史,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更應該重視書法,把字寫好,寫漂亮,有利於人際交往,增進互相瞭解和友誼,有助於學習和工作,有助於學習毛筆書法,有助於審美情操的提高。學習硬筆書法,寫好字將是受益於終身的大好事,一手好字陪伴一生幸福,其意義十分重大。我們應該好好練習硬筆書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ppe59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