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500字(精選9篇)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500字(精選9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9篇《人文素養心得體會500字》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人文素養心得體會500字》相關的範文。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500字(精選9篇)

篇1: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人文精神是現代教師人文素養的核心要素。作為一名國中政治教師的更應該具有較好的人文精神。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應該從下面幾方面進行培養自己的人文精神:

(1)具有強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責任心。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處在歷史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如何將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寶貴的人力資源,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如何、生存方式如何,他們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信心、有活力、有尊嚴,全靠我們今天的教育,全靠我們廣大教師的辛勤勞作。重任在肩,光榮而又艱鉅。作為教師,應該懷着一份激動、懷着一份榮幸、懷着一份莊重,把歷史的重擔挑起來。

(2)要用對教育的理想不斷追求。沒有理想的教育,便不能造就理想的人,沒有理想的人,便不能創生理想的社會。我們應該不斷追問:什麼是教育的真諦?什麼是教育的源頭?什麼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們應該不斷追求:教育的路途應該怎樣走?教育的桎梏應該怎樣打破?教育的遠景應該怎樣繪就?一句話:教育的理想是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陽光,

(3)要積極維護教育的公平和正義。教育是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重要途徑。在存在各種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能增強人的社會能力,我們要積極維護和支持教育的公平和正義,關心教育資源的分配,關心教育機會的平等。

(4)還有以學生生存和發展為本。以學生的生存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不僅體現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而且要體現在學生對教育的選擇上,要給學生提供最大的選擇機會,包括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等等,要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最大的張揚。簡單地説,以學生髮展為本,就是要使學生對教育享有“參與性”和“選擇性”。

(5)更要有以寬容之心善待學生。以寬容之心善待學生意味着教師要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和學生一起去感受和體驗,去感受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期待及沮喪時的心情,去體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挫折、渴望,以心對心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去包容學生的過失,去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以寬容之心善待學生是一種愛,是教育學生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對學生心靈的點撥。

總之,作為一名農民工學校的政治教師,面對農民工子女,要對他們有同情心,愛心,要讓他們享受到黨的温暖,更好的教育。

篇2: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人文素質與職業修養這門課帶給我的感覺不僅僅是一種學習上的啟迪,更是一種在精神上的影響。人文素質與職業修養可以解釋為人文素質與職業修養的相互影響,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職業素養是專業第一位,但是除了專業,敬業和道德是必備的。因此,這門課對我們將來的就業也有一定的影響。

我其實是那種不太會適應環境改變的人,進入大學,如果不適應環境的改變,那就會一點點落後於別人,因此,開學第一課時,老師就講了我們應該如何適應大學的生活。大學與中學的確有很大的不同,在這裏的確比高中自由,但現在的自由,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在這裏我們要學會獨立,不再像我們高中那樣,上個廁所也要拉上一個人一起去。剛開始真的不適應,其實現在覺得,一個人也沒什麼不好,可以獨立做很多事情,手腳麻利,不用牽掛什麼。

當然,我們也要適應教學的安排,一天中總有那麼幾個時候是沒課的,所以要合理安排空餘的時間,積極為未來的就業做安排。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和環境的薰陶,校園文化折射體現着一所學校的內在精神和行為規範,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很大影響。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中。

而關於做人,我們的確要有自主意識,正確定位自己的人生,確定自我。在每個角色中,安分於自身,不逾越。就像老師説的,該玩的時候,玩的瘋點沒關係,而在學習時也應該認真對待。

大學裏,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每個人都從零開始,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做的自己,我們可以做一個獨立自主、誠實守信的人,我們要合羣、要有責任感。其實,我們還需要在這裏學習一種叫團隊意識的東西,與別人溝通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也要傾聽別人的意見,與別人溝通交流,其實這也是一種素質的體現。

同樣的,大學怎麼可以不參加一些社團,在那裏,我們參加活動,認識更多的人,在這個小社會裏,學習者為人處事。

我們的職業技能非常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會抱怨學得這麼辛苦,但説實在話,現在如果不辛苦,那以後有更多的苦要吃。

其實,我蠻喜歡這門課的,在很多時候可以深刻剖析自己的內心,瞭解自己究竟在想什麼,到底要什麼。我可以有一個比較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有時候在寫實訓報告的時候,感覺是一種訴説,讓自己有個釋放的地方。

總的來講,我覺得學習和生活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協調的,只顧了學習不行,但若只顧了生活,那也是不行的。在大學裏,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有了這個為基礎,再加上自己的學習為保障,那還有什麼能阻止我們衝向成功。

篇3: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我們處在一個人文精神凸顯的時代,作為一名大學生,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增強自己的人文精神。這不但與每個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人格建構息息相關,也關係到國家與民族的昌盛、富強。大一下學期,我們開展了《人文素質與社會生活》這門課,雖然只有短短4個星期的時間,卻讓我們受益匪淺。

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老師首先布臵給我們一個任務,就是設計一條旅遊線路,這個任務是通過團隊合作完成的,我們小組共8人,路線主題是:“海上花園,温馨廈門”,當談到在一個團隊裏的收穫,首當其衝的便是對於團隊工作流程的切身體會、親力親為。討論旅遊地點、查找資料、圖片、整理資料、寫策劃文案、作PPT等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我們的心血,每一道工序都是我們經過反覆討論之後得出的共識,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

這次的團隊合作有喜有悲,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首先,團隊合作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每一個人作為團隊的一份子,有義務將自己的想法、意見表達出來,有義務為了團隊的利益而放棄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有義務多為團隊做貢獻。一個自私自立的人不可能在團隊里長久的生存。我們應該有一説一,有一做一,為了團隊目標的達成而共同努力。這是一個人能夠在團隊裏生存的基礎,這也是團隊能夠團結一致向前走的基礎。

其次,團隊合作要處理好隊員與隊員之間的關係。既然是團隊,就必須保證團隊隊員之間的同心協力,共同進退。團隊不僅僅是把幾個有共同目標的人湊到一起做事情,還會在團隊存續期間乃至以後的生活中持續發揮影響。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必須保證隊員之間的良好溝通。無論是人還是事,都不應該抱怨。想辦法解決問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抱怨只會讓事情更加糟糕,讓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日深。

最後,團隊合作一定要講求效率。做好工作日程安排,並嚴格地按照日程安排進行工作。這一方面是因為團隊目標的完成需要效率的支撐,另一方面還因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要想保證團隊的同心協力,就必須摒棄拖拖拉拉的工作作風。對於緊促型的團隊,這方面的問題相對較少。對於鬆散型團隊,比如經濟學系畢業生調查團隊,就必須高度重視這類問題。作為隊員,有時候無法改變團隊的做事風格,自己應該合理安排時間,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至於因為團隊的事情而耽誤了自己的事情。

篇4: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何為人文素養?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無論是對於社會還是對於個人來説,人文精神都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高揚了人文精神,社會才會生氣勃勃、興旺發達,人才活得有意義,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教師對人類社會的作用是文化的傳承、體現和創新。我們説教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就是因為教師承擔着這嚴肅的使命。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它被賦予了塑造學生的任務。教師的這種社會定位,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為學生做表率,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所以説“身教重於言教”。身教雖然只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但作用卻是異常巨大的。比起一般人來,教師特別需要學習人文精神,發揚人文精神。

“教師的人文素養” 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教師的人文素養主要體現在教師自身學識底藴、儒雅風度以及對事業與學生真誠的熱愛。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人文素養不僅僅是教師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與完善的需要!

一、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人格的完善

在學校裏,教師是學生最親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鑄造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於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目標。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地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三、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學習動機與效果

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養同樣很重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教師的人文素養。

四、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着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學生,瞭解和把握學生的思想,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在師生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樑,激發學生產生情感的內驅力,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承受外界壓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識、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斷提高,個性得以張揚,真正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礎。

社會的發展與變革決定了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而要

我們處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讀書學習已經成為一個人成長成才的第一要素,人們不但通過讀書獲得一技之長、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書籍是每一個現代人的精神食糧。只有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才能營造出整個社會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教師的讀書風氣最能影響學生和社會的風尚,讀書,理應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只有熱愛學習的老師,才能讓學生知道更多的知識,讓學生更加敬重他。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不斷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在讀書中盪滌心胸、體味人生、啟迪智慧、增長才幹、學會學習與生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我們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學理論層面的提高。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的課改實踐需要前沿性的理論支持。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倡導學生的閲讀,我們教師首先應該自覺地投入到積極的閲讀活動中去。教師的閲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閲讀面,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閲讀品質。作為一個教師,更應該確立終身讀書的觀念,自覺地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讀書積累,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教師只有通過讀書學習,才能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完善文化知識結構,才能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進自身專業成長,跟上現代教育發展的步伐。讀書不是為了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只有當我們將讀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不斷提升自身學養的重要手段,我們才能成為新時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識豐富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新課程標準給新課程改革帶來了嶄新的理論指向,許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但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大膽實踐,而且更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善於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做起,創設更為寬廣的人文精神的時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對自身教學實踐的不斷反思是我們工作在基層的教師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跡。當今的教師應該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們應當這樣告訴自己: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閲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澱自己的文化底藴,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培育人文精神,這是教師應該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擔負着培養一個又一個“社會人”的重任,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於學生來説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不僅要正其身,作好學生的榜樣,更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

總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於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着目標的教師。

篇5: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具有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思想覺悟;具有投身改革、樂於奉獻的時代精神;具有社會主義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具有自強不息、求實創造的優良品質。

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記錄學生組織或參加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的過程中能把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會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體現學生課外從事的創新創業活動以及在參加各級各類學術、科技、創業等比賽中取得的成績。要求大學生具有寬厚紮實的專門知識和多門學科的專業知識;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類社會所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熟練掌握一到兩門外語和熟練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化工具;對知識結構以及人與自然關係有總體性的把握,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知識底藴;具有對新技術、新觀念的跟蹤和鑑別能力;具有創新的意識和思維習慣。

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反映學生參與的文體活動和取得的成績,以及有益於身心健康發展的其他經歷。要求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具有開拓進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適應環境、善於調節的健康心理;具有勝任學習和工作的健壯體魄。

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記錄學生組織或參與的社團活動,所擔任的學生幹部職務及在組織、管理能力方面的鍛鍊,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會工作。要求大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發展自己的特長,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同學和睦相處;在社會工作中,培養學生組織管理能力和協調應變能力,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學會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本領。

技能培訓及其它記錄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及取得的成績。要求大學生提高雙語能力、計算機能力以及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其它技能培訓證書或從業資格證書。

長期以來,在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上有“通才”與“專才”的爭論。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把握社會分工的“專業要求”和社會合作的“社會化要求”之間的關聯。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就深刻體現了不同需求之間的關聯,即從上述六大內容入手,鑄造大學生適應社會的共同平台,突破狹隘專業劃分所帶來的知識侷限,從而為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培養通識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xx年以來,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已經在上海、重慶、山東、湖南等地高校成功進行了“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試點工作。從各試點單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全面貫徹了黨的教育方針,對於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對於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緊扣高校„育人‟中心工作,適合青年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⑦一般來講,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應重點做好“四個環節”的落實工作。

1、大學生活是職業生活的前奏。大學生職業計劃的成敗,不僅是大學生自己學習成功與否的標誌,也是一所大學教育成功與否的標誌。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設計指導,要理清專業目標與社會需求、興趣愛好與個性心理之間的關係。

2、所謂素質拓展是要求大學生首先滿足基本素質要求,即大學的培養目標規格基礎上,培養具有充分個性和豐富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素質。全國高校普遍開展的“挑戰杯”、“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等,均是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的有效載體。同時,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過程就是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過程。因此,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要求我們主動加強與社會的溝通與協作,積極爭取社會參與到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過程中來。在素質拓展訓練中,要採取“請進來”、“推出去”等多種途徑,通過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等活動,通過與企業聯合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多的與社會接觸,從而能夠深入社會,瞭解社會。在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中積極吸納社會的參與,不僅能夠增強大學生自覺提高綜合素質的主動性,而且使社會在參與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的過程中強化對“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的認同。

3、在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試點過程中,應當建立一整套科學規範、公正合理、切實可行的大學生拓展認證體系和操作程序。在認證環節中,認證內容的合理性、認證程序的可操作性事關“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成敗。

在開展認證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不斷探索並努力加強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規範《大學生素質拓展書》的認證內容,逐步健全大學生素質拓展認證的指標體系,儘可能以客觀選項代替主觀評價;第二,不斷完善大學生素質拓展認證評價體系,形成開放的、自我完善的認證機制;第三,吸納學生和社會的參與,建立起與認證組織體系相對剝離的監督組織體系;第四,加強對認證隊伍的選拔和培訓。

4、強化社會認同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其中素質拓展認證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必須推動認證工作的信息化建設。要着手構建計算機網絡信息平台,要建立高效安全的素質拓展計算機網絡數據庫,不但對學生的認證工作可以在計算機網絡中實現分散評價,集中控制,而且社會公眾和用人單位可以在法律允許範圍內根據授權權限,直接進入到高校網絡數據庫中查對學生的素質拓展情況和認證情況。這樣做,不但使高校學生素質拓展認證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獲得師生和社會輿論限度的監督和保障,而且將形成有效的素質拓展機制。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使高等教育重新審視大學培養專門人才的基本職能,又結合社會發展賦予人才觀以科學內涵。如果在環境的變遷中輕視大學的育人職能,放任教育的異化,則很可能重現孔子之憂,即“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意義,在如下話語中定能得到彰顯,“大學固然應當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大學教育也應當幫助學生從事有益並令人滿意的工作。然而對於一個的教育來説,還存在無法用美元和人民幣來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教育不僅有助於我們在專業領域內更具創造性,它還應該使我們更善於深思熟慮,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為更完善,更成熟的個人”。

篇6: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中華民族有着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説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澱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慾、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藴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篇7: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教師人文素養我對教師師德以及教師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現在我就談一談自己的學習感受: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漸漸被大家所接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必須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人的整體素養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是指“人”處在人類活動的中心位置,“人”是行為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也是基本的價值衡量標準。“現代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指教師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從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關心學生生存、促進學生髮展的修養,教師的人文素養直接影響着學生。

一、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人格的完善

在學校裏,教師是學生最親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鑄造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於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目標。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地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三、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學習動機與效果

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養同樣很重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教師的人文素養。

四、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着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因此人文素養處在現代教師整體素養的核心位置,決定着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作為現代教師的我們要有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第一、正確認識教學基本目標。教學的基本目標是什麼,長期以來,人們一般理解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知識”。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學習成績是否良好標誌着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質量與水平。但從人文的角度看教學,其基本目標就是 另外一種樣子。人文主義的關注點是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做人”。教材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平台和中介,教師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學生就是“人”的成長主體。,做人的核心要素是人生存的價值和對待事物的態度方法,“知識” 對於做人來講只是輔助條件.由此看來,學生的生存狀態和成長能力,才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質量與水平的標誌。目前在中國小推行的新課程,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對“知識”本位的超越,是對“人文”本位的迴歸。

第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教師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謂“師道尊嚴”,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都是通俗形象的概括。這種傳統雖經現代化觀念的洗禮,依然沒有動搖其根基。學校“從嚴治校”,教師“從嚴治教”,家長要孩子“聽話”的訓誡,都在強化着教師的專制權威,同時也培養着學生的奴性,造成師生關係的嚴重不平等。媒體已經披露的教師給學生臉上刺字、逼迫學生相互打嘴巴,都是極端的例子.在這些極端的例子背後,還有大量的司空見慣的有損學生人格、剝奪學生權利的現象,比如罰站、罰做作業、停課之類的處罰,比如不允許學生在校園內跑動和大聲講話的校規,比如逼迫學生在週六、週日上課的措施,這些現象還常常打着“教育”的幌子,似乎還是“為學生好”。

從人文的角度看,學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動塑造的“物”,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思想、觀念、個性、習慣,他們有權利設計和規劃自我。誠然,學生處在成長階段,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完成社會化進程,但實施這種責任的前提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學校的規章,班級的制度,是學生團體意志的具體體現,必須適合學生成長的需要,必須得到學生的認同,教師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要經受學生的評判。學生組織要參與學校和班級的管理,即使學校教師認為有效的教育方式,目的也許是“為學生好”,但也必須獲得學生的“現場認同”,必須建立在學生自覺自願的基礎上。要相信學生“向上”“向善”的天然本性。“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時代流行用語,展示出了教師為學生服務,學生是主體的師生關係。

篇8: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在閲讀教師讀本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裏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徵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徵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着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閲讀,而且對研究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國小低年級就開始訓練收集、查找、分析信息,並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慾,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範文。

中華民族有着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説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澱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慾、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藴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篇9: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人文素養”是一個抽象的詞語,無法用標準去衡量,只能在心中慢慢體會。因此,在學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眼中,培養人文素養無疑是一道難題。在説不清、道不明狀況之下,“空對空”、“虛對虛”成為學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致做法。學校管理者大喊“切實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人人都要讀書;”研究者在文章中大談人文素養包括那些情感、態度,價值觀,然後層層劃分,最後得出空洞的理論和無法實施的策略。實際上,人文素養的提升並不是靠晦澀而高深莫測的理論才能解決,只要遵循合理的途徑,便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一、中國小教師人文素養現狀

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它”不是什麼知識,卻是在知識的積澱中提煉出來的,“它”不是可以觸摸的,卻時時體現於個人的行為舉止之中。教師不僅是學生的知識傳授者,還是學生的精神導師。尤其是在人格塑造和行為養成的中國小時期,教師的人文素養對學生的影響可見一斑。然而,通過對眾多中國小教師的接觸,筆者發現,中國小教師人文素養的匱乏讓人咂舌。

(一)功利化的教學態度和行為

在社會高速發展,物質欲高度膨脹的當代社會,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物慾橫流的淫威之下動力漸弱。即使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未能倖免,教師的目光一致向能產生最大經濟收益的學科看齊,向能給自己帶來榮譽和晉升機會的升學率看齊。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之下,學生的升學率成為衡量教師優秀與否的主要評價標準,教師向學生灌輸大量的與考試相關的知識,好學生是教師關注的焦點。在教師眼裏,人文素養是虛的東西,根本無法納入評價標準之內。把時間浪費在不能帶來現實效益的讀書上面,是在教師的潛在價值觀中不被認同的做法。因此。時間緊張成為眾多教師無暇發展人文素質的藉口,進而導致教師原來滿懷的教育理想和審美情趣,甚至於興趣愛好都在逐漸的褪色和消失。

(二)失衡化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自從實行學科專業化以來,教育行業裏便出現了“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局面,自然學科的教師一心致力於自然教學的嫻熟,不去關注人文社會學科的知識;普通學科的教師一心致力於專業知識的掌握,不去關注藝術學科領域的狀況。由此導致的結果是自然學科的教師不懂得寫文章。人文社會學科的教師不懂得自然現象的規律;普通學科的教師不懂得欣賞達芬奇和莫札特,藝術學科的教師不懂得欣賞老舍和莎士比亞。在這種教師的素質都有待提高的狀況下,對學生實行素質教育似乎成為一個悖論,語文教師不懂得音樂,如何用學生的音樂智能強項去開發語言智能;數學教師不懂得美術,如何用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強項去挖掘數理邏輯智能。

(三)斷裂化的文化認知和理想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積澱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遭遇現代多元文化的衝擊之後,正面臨失落的危機。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諸如責任感、團結、奉獻等已成為迂腐過時的思想。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兩漢的史學、魏晉南北南朝的玄學、隋唐的佛道哲學、炙燴人口的唐詩、宋詞和明清時期的程朱理學,這些閃爍着人類智慧光芒、彰顯着對人性的尊重、對人類自身存在價值的肯定和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探尋的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無人問津的陳詞舊典。處在文化斷裂中的教師正緊跟時代的潮流,崇尚效率,注重規則,學校不再是他們的精神家園,而是生存的名利場。

二、人文素養匱乏的歸因

(一)領導對人文素養培養重視不夠

從人文素養本身的內涵來看,“人文素養就其核心來説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內容包括人生的意義、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價值等。”就其現實基礎來説,人文素養是由歷史文化和傳統精神薰陶而成的修養和氣質,是融進了自己理解和悟性的認知結構,是對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響的“遺傳基因”。從人文素養的核心價值體系和現實基礎來看,人文素養只有經過全方面的發展,歷經現實的錘鍊才能形成。但是,真正的具體實施起來卻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由於人文素養培養效果的滯後性,效果好壞一時也是無法檢驗出來的,正如通過要求教師讀書來提高人文素養,但教師讀多讀少,讀好讀壞,一時是無法評價的。所以。導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學校管理者不願投入太多精力在培養教師的人文素養上。

(二)人文素養培養對象的片面性

在大多數人的眼裏,語文教師成為人文素養的代表,因為語文教師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責任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文采飛揚、超凡脱俗、博古通今;有審美的眼光和情趣,有感性含蓄的熱情,有對崇高理想的執着追求。除了語文教師,優秀教師的標準也是要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學校管理者在管理中,把人文素養的培養重點放在這兩類人身上。研究者在論文中大談如何提高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優秀教師人文素養的養成,對數學教師、體育教師、物理教師等學科教師的人文素養研究卻相當匱乏。由於這些偏見的存在,導致其它學科的教師和普通的教師也覺得人文素養不是自己必須具備的方面,對其聽之任之。

(三)科研無法成為思考的動力

中國小的科研狀況一直是中國小校管理者為之頭疼的問題,大多數學科的教師不願做科研,也不具備做科研的能力,而學校也只是設立專門的科研部門進行教學研究。筆者通過數次深入中國小發現,很多學科的教師比如計算機、音樂、體育、美術的教師科研動力特別不足,即使逼着寫出的文章,竟會出現文字不通。上下文不相關的情況。由做科研的情況可以看出教師的人文修養已經降低到了什麼程度。究其原因,學校在科研管理中,不注意培養教師參與科研的意識,教師不用做科研,便不願去讀書思考,更不願動筆把自己的實踐經驗提煉成文字。

三、由“虛”入“實”再化“虛”培養途徑的探索

針對當前中國小教師素養匱乏的現狀,學校管理者採取了許多的方式,研究者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出現的結果是學校管理中人文素養培養的形式化。校長不時的強調讓教師讀書,卻不給教師提供空間和機會。教育研究者從理論到理論的談論教師應有愛心、責任心、人格魅力。他們似乎從未考慮過教師的感受,教師究竟需要的是什麼,教師是怎樣看待人文素養的,學校的實際情況又是什麼樣的。如果不能究根溯源,只治標不治本是毫無意義可言的。人文素養雖然是比較虛化的,但只要能以教師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採取各種有利於教師成長的策略和措施。最終使教師從內心認識到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地去追求自身內涵的提升。因此,筆者認為人文素養的培養應落實到實處。

(一)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

學校的發展自始至終都是與教師的發展分不開的,關注教師,不僅要考慮到教師的工作狀態、工作成績,還要關注教師的精神狀態。“教師不只是一個教育者,同時也是一個社會人,教師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教師的生活也應該是多姿多彩的,關注教師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質是提升一個學校教師素養和教育競爭力的良好途徑。”因此,從關注教師生存狀態的角度,學校應該為教師創造以下條件和機會。

1、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學校應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讓教師對學校產生歸屬感,當作自己成長的樂園。比如,學校可以通過改善教師的辦公條件、節日給老師送一份關懷,來讓教師產生對學校的親切感和歸屬感。

2、創造書香校園的人文氛圍。學校可以設立:“讀書角”來鼓勵教師讀書,通過舉辦“讀書沙龍”來為教師提供分享讀書樂趣和交流心得的機會。從而讓讀書變成一種樂趣而不是任務。

3、給教師發揮專長的機會。學校可以通過設立各種各樣的作品展,鼓勵教師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給教師提供精神上的享受。

(二)創造共享的'課程文化

隨着素質教育的提出和課程改革腳步的加快,教師僅僅依靠注入式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經發生了轉變,不再僅僅依靠教師的講授,而是逐步的走向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學生的主體意識也不斷地增強,問題越來越多,而且,涉及不同的學科和領域。學生需要的是啟發式教學,而啟發式教學需要教師有廣博的知識儲備。而且,新課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以及學科課程結構的多元化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師僅僅依靠自己現有的知識和經驗是無法獨立完成課程任務的。種種的變化都要求不同學科教師之間加強合作。“教師之間必須組成能力和特長互補性較強的關係或組織,充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實施跨年級、跨學科、跨層次的協同教學,根本改變教師教育行為和工作方式,構建一種共享的課程文化。”因此,為了能夠實現文化的共享,以下建議值得嘗試。

1、不同學科教師互相聽課。在以往的聽課習慣中,總是語文教師聽語文課,數學教師聽數學課,在這種習慣模式下,教師的知識面只侷限於本學科之內,無法得到新的教學靈感來改革自身的教學思想和水平。因此,學校應鼓勵不同學科的教師互相聽課,提高教學水平。

2、不同學科教師互相推薦讀物。不同學科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經典書籍都比較瞭解。通過不同學科教師之間互相推薦經典書籍,可以讓教師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瞭解其它學科的狀況,拓寬視野,有深入研究興趣的還可以和專業教師切磋,這樣也加強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有助於學科的發展。同時,由於教師之間的協作也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鼓勵全員參與科研創新

中國小的科研通常只是專門人員來參與,而其他的教師根本沒有參與科研的機會,久而久之,對於科研便毫無熱情。其實,科研是全體教師的權利,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都會產生自己的教學心得。如果學校能夠用積極的方式去鼓勵教師動筆去寫,比如,把優秀論文編成論文集。那麼,教師能夠見到自己的論文變成科研成果,將是很大的精神鼓勵。由此。也會帶動教師讀書的熱情。因此。為了提高教師的科研熱情,學校可以把教師分成各個科研小組,每個科研小組定期召開會議,交流心得體會,最終的科研成果以論文的形式來呈現出來。對於科研能力層次不一的狀況,可以採取結對互助的方式來進行。

總之,通過各種不同方向和層面的具體活動的開展,教師的人文素養會隨着活動的過程而逐步得到昇華和提煉。最終成為散發在每個教師身上的博學與寬容、理想與激情、合作與關愛等等人文氣息。這些人文氣息雖無形無影,卻是每位教師都能從他人和自身真真切切感覺到的修養和魅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qv4ze1.html
專題